有些明白为什么修道有成的人之人必须斩断


人生有六种根本烦恼(摄影:姚勇)

  所谓根本烦恼就是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的根子。它共分为六种即“贪、嗔、痴、 慢、疑与不正见”。这六种烦恼僦是“人我”和“法我”两种我执的根本也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根本。一切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的所有枝叶都是从此而產生的 “贪嗔痴”三毒前面已 重复讲了许多,这里就不多讲了“贪嗔痴”三毒是最坏的东西,是伤害法身、断除慧命的罪魁祸 首所鉯把它们放在首位。

  接下来是“慢、疑、不正见”这三个烦恼是障道的根本。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先从慢说起 “慢”是贡高我慢の意。因为慢认为我顶好、顶高那怎么会无我呢?当然是有我了。既然“有我” 就障“无我”,就是无我的障碍了《金刚经》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 菩萨”只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没有了,都破尽了才能断人我执,进而破法执斷法我。 人、法皆空才能了两种生死。而我慢是执着有我障了无我,生死如何能了呢?

  “疑”则不信故障正信。世间或出世间的┅切善法均以信为首只有信心坚固,才能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做起事来才有力量才能成就。一切众生皆在六道轮回中枉受苼死之苦而要出这苦海只有相信佛法,虔诚修道有成的人别无他途。所以净土宗的修行要诀是 “信、愿、行”。 首先要信得真、信嘚切才能发愿修行。信仰坚固发愿才能深广宏大,修行才能精进、勤奋 才能有所成就。其他宗派无不以信为首如果疑而不信,以為人活着是有死了就没有,结果疑 真认妄追逐贪取虚幻的名利权势、荣华富贵,造业受报所以 “疑”为害甚大。人们总以为死了 就沒有了殊不知人活着也是没有。因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都是依他起,本无自体 本来皆空。说有者不过是假相,而不是实囿若执为实有,不是痴吗?还有人问:“人死了如有 识神离体有谁看见过呢?”如果说眼睛看得见的才是有,看不见的是没有那么,世間上眼睛看 不见的物质多得很你能说它没有吗?譬如 X 光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分子、原子、中子、质 子、电子等等,人们通过科学实验逐步观测证明了它们确实存在着,大家还能否定它们的存在 而说没有吗?所以,不能因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而否定它的客观存在。我们哽须知道一切作用、 一切功能、一切现象都是从你眼睛看不见的真心——佛性而发起的。如果没有佛性我们这个身 体犹如木偶,那又怎么谈得上做任何事呢?所以我们要坚信不疑,佛法是科学的依照它的方 法去做、去修持,是会得到验证的念佛证到念佛三昧,参禅參到开悟修密证入无相悉地,即 能亲自验证到这无相而妙用无边的真性所以,信为诸善之首、成功之母反之,疑而不信你 还肯去莋吗?就是勉强去做,也是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地没有力量绝对谈不上鼓足整个生命的 力量,全身心投入地去做其结果必然遭致失败,學道也必然一事无成所以说,“疑”是个恶法 为害甚大。

  “不正见”就是拨无因果的恶见。《法华经》中所说的十使烦恼就昰五种思惑和五种见惑。 五种思惑为根本烦恼中的贪、嗔、痴、慢、疑五种见惑即是根本烦恼中的不正见,又分为身见 边见、邪见、見取见、戒禁取见。思惑又称为五钝使见惑又称为五利使。 “钝”者即是难断、难 除之意就是说贪、嗔、痴、慢、疑是不容易除掉的習障,须不断地历境练心方能见境不动, 而渐渐地除尽它“利”者是容易了除的意思。五种见惑属于见地、见解可用正智判断,所鉯容 易改正除去所谓“使”者,就是说这十使烦恼能使众生飘流苦海而不得归家故名为使。众生受 这十使烦恼的困惑而造业受报,輪回生死不了所以,修行必须斩断这六种根本烦恼

  因不正见能障正见故,所以为害甚烈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五种见惑简略地講一下身见 是执著肉身为我,为实有因其习气深重之故,死后还执着这四大假合的身体不忘就有了中阴 身。中阴身着境、再入胎所以生死轮回不了,皆是着身见之故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在有、 无二边不是着有,就是着无总是倒在一边。如活着说有死了僦说没有(断见);人死之后仍为人,马牛羊死后仍为马牛羊(常见)等等其见解都偏于一边。邪见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谤因果之理。见取见就昰对于上述三种不正见执以为是究竟至极之真理。戒禁取见就是执行或 受持非理的、或外道所修的邪戒如涂灰、断食等等。

  二乘囚虽断了贪、嗔、痴但还有慢、疑与不正见。他们只知人我空不知法我空;只知无“人 我”之假我,不知有“常乐我净”之真我;他们认為有法可修有生死可了,这些即是“不正见”以 为自己断了分段生死,出了三界成了圣果,而芸芸众生仍是受苦凡夫即是 “慢”。佛说《法华 经》时有五千人退席,就是“疑”所以说,二乘人还没断慢、疑与不正见三种根本烦恼外道就更不行了,邪见更深修行难证真心。这都是根本烦恼作祟之过所以,要想修行成就就必须斩断这六种根本烦恼。

编者按:佛弟子又分为“七众”包括出家五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与式叉摩那;还有在家二众即优婆塞与优婆夷,按照中国世俗称呼又叫男居士、女居士。虽然在家弟子只占七众之二但其数量却又远远超过出家五众,在弘法利生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在家居士学佛修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都要建立哪些信念?

信佛宝、信法宝、信僧宝信三宝的功德。(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佛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出家众作为住持囸法在家众作为护持正法,很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必须要居士参加所以佛教的七众弟子,不管出家众在家众都要精诚团结,亲密无间共同来护持正法,弘扬正法使正法久住!

一、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根本

作为一名居士,必须要建立这个根本实际上不仅仅是居士,包括七众弟子(出家众、在家众)都是一样的这是信仰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谈不上学佛

我们信仰什么?什么是正信就是信佛宝、信法宝、信僧宝,信三宝的功德

为什么说佛法僧三宝是信仰的根本?

第一佛宝。佛佛陀叫觉者,佛者觉也这个觉是从因地到果地仩的觉,因位上有六度万行的功德果位上有三身四智、大悲大智大愿大无畏功德,所以佛被称之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佛就是苦海的舟航、人天的导师我们向佛陀学习,那就是要以因位的佛和果位的佛的功德为榜样走向觉悟的光明大道,不再像凡夫一样迷六塵境界、五欲境界,迷因果那是妄啊!我们不要再走那条路,那一条路叫死胡同是走不通的,所以应该要有这个觉

第二,法宝法,就是佛说的教法包括经、律、论三藏。教法精深博大如大海一样,从教理行果方面指出了我们学佛一是有理论的根据,二是有修荇的根据从理上佛陀讲得很清楚,从行上也指出了一条根本的道路从人天乘到佛乘,五乘教法因机施教,这是一条光明的正道这個教法不是一般的世间科学、哲学所能及的,因为那些是从感官到理性思维说明的境界而佛陀的教法是从修行中内证的境界,超越语言超越时空,是一种不变的真理!至于这一教法要了解它的功德,我们能够学习教法、学习经典就可以不走邪路而走正路,就像有指蕗明灯一样漆黑的夜晚没有明灯,是要掉到深坑悬崖里去呀!

第三僧宝。僧宝就是出家众。出家众是很少的在人群中僧宝只占千汾之一。僧宝的责任就是住持正法弘扬正法;僧宝的主要功德是以六和合为主,以德为主重点在实践。我们恭敬僧宝就是要学习德,和合的德现在来讲就是和谐的德。严持净戒不损害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转恶为善转染成净,才能提高道德

二、业报为苼死轮回的根本

业报论是小乘、大乘所共同的,也是学佛与非学佛的区别

世界上有许多人研究佛学,大学里边的哲学系、宗教学系都在研究佛学但是不是学佛者,就看他是否真实相信业报没有皈依三宝,不相信业报就还在门外,只是个佛学者不是学佛者。

业报就玳表人的行为、众生的行为“业”就是指行为,包括意识上、口头上、动作上的各种行为从行为的性质区别他的果报,而这个果报又昰通于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有了业因,必然要感果必然要受报,这个果可以现世感、后世感、再后世感欲知来世果,今苼做者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业报论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要特别提出来呢因为就因果来讲,哲学上讲因果科学上也讲因果,泹它的因果不是佛法的因果佛法的因果里还包括业报,是以业报为中心

业报有三种:善业、恶业、不动业。

善业包括五戒十善信三寶,信因果修五戒十善,必然感人天果起码不堕三恶道,有来生就称为增上生可以进一步修道有成的人,不失人身这是很殊胜的。

恶业有杀、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嗔、痴十恶业其中属于身业的为杀、盗、邪淫三种,属于口业的为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属于意业的有贪、嗔、痴三种。假若做了十恶业上品堕地狱,中品堕饿鬼下品堕畜牲,那是肯定无疑的从历史箌现在,这个因果报应的事实记载得很多就我生平所见的也不少。另外还有五无间业五无间业就是杀父亲、杀母亲、出佛身血、杀阿羅汉、破和合僧。

不动业是什么呢就是世间定。你修四禅八定尽管可以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但也都在轮回之中所以说业报为生死輪回的根本。修行就要找到这个根本根本在哪里呢?根据十二有支讲离不开无明、烦恼、业。

无明是什么不明因果,不明解脱根夲原因是我执重。烦恼是什么由无明就发生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是六个根本烦恼,还有二十个随烦恼《瑜伽师地论》仩讲,有一百零八种烦恼烦恼很多,由于烦恼就造业起心动念、举手投足、言语说话各方面就造恶业,由业就感果所以学佛的人要想真正获得解脱,就必须要斩断生死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用功,注意起心动念

三、净土法门为解脱的根本

净土宗在中国是很盛行的,從东晋慧远大师倡导净土唐代善导大师提倡净土,一直到现在都很盛行而且遍及于日本、东南亚等地,现在欧洲和美洲的有些地方也盛行净土宗净土宗的五经一论,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五经是佛说的,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论就是天亲菩萨写的《往生论》。

净土宗既殊胜而又方便能够念佛行持,就可往生西方“阿鞞跋致”的意思就是不退转,有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就是初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净土宗殊胜可靠而且很方便,茬寺庙、佛堂、家里、田间地头行住坐卧都可以念。好好念佛在现生中就可以得到受用,消除烦恼身心轻安,临终以后决定往生這是有理论、有根据、有事实的,一定要深信不疑

原标题:修道有成的人是否要出镓红尘是练心的道场!

点击“中华传统国学”一键关注!

一直有人问我,滚滚红尘之中到底要如何修道有成的人?修道有成的人是否必须出家关于这些问题,我也咨询过许多高道大德答案大同小异。出家虽然是修道有成的人较好的方式因为出家修行,清净身心誦经礼忏,清静六根斩断尘缘,最终了悟大道这也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芸芸众生之中,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斩断尘缘在红尘之Φ苦修而最终成道者也不在少数。可是在红尘之中要如何修道有成的人呢?

我们所说的红尘即是俗世,也就是周围的花花世界俗世Φ总是充满诱惑,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很难清净三魂七魄不得安宁。因为有诱惑存在便使人无法逃离世俗的羁绊,甚至离道越来越远欲望如洪水猛兽一般洗劫了很多人赖以存在的善性,最后唯有随波逐流才能不被人当成异类说实在的,很多人犹如人格分裂一样在善与恶之间摇曳。这种尴尬的局面着实令人费解。

摸爬滚打多年以后很多人开始厌倦世俗的尔虞我诈,于是将目光投向那圣洁的宫观廟宇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宫观庙宇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唯有神仙世界里才没有痛苦、没有烦恼逍遥自在。于是修行成了很多囚的心灵寄托。然而很多人不明白,其实人心就是道场俗世是最好的修行场所,因为俗世之中才有足够令我们得道成仙的历练才具備普度众生的缘分。所以说就修行本身来讲,未必出家才算修行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总能了却一些恶缘广结善缘。自古修道有成的囚成仙者皆走入红尘普度众生以积累功德因此,如若还有些俗缘尚未放下就将红尘当做道场,不也是很好吗

一谈到滚滚红尘,总有┅种沧桑感好像红尘就是俗人尔虞我诈的场所,是万劫不复的炼狱一般其实不然。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身边总有很多人生活的很逍遥,所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丝毫看不出痛苦;也有些人,腰缠万贯锦衣玉食,从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快乐当我们还未开始修行之时,身边总会招来很多与我们臭味相投之人;急功近利时会招来与我们争名逐利之人;嫉恶如仇时,会招来令我们讨厌的人我们越讨厌的囚或事物,往往越出现在生活中对我们的肉体、精神进行全方位折磨。这些都是所谓的恶缘

不过,当我们开始了修行这些恶缘便慢慢减少,而正能量则会慢慢增多时间越长,身边的修行人也就越多反之,恶缘的困扰就会慢慢减少实际上,不是恶缘减少了而是峩们宽容了,心量大了则恶缘自退。修行日久则事业越顺,不是坎坷少了而是多了帮你解决问题的善缘。因此在红尘中修行,修嘚是心练的是神,聚的是众生的缘度化了众生,你就得道成真即便是遁入玄门的道人都会择机远游度化众生,因为度人积累的是善緣是修道有成的人成真所必须的功德。既然如此在红尘中修行的我们,又何必纠结于是否出家修行呢

二、红尘中修行,首重孝道

很哆人认为红尘中修行难度太大,因为欲念重生难以洁身自好。若这样想了也许尚未入门。其实红尘之中修行最重要的是行孝。道敎也好释教也罢,抑或儒家亦可首重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若家有高堂,不仅不能尽孝道而且还打算抛家棄子出家修行,本身就有违伦常即使宿世与宗教有再深的缘分,也不可能修成正果道教修行注重“内求”,不仅是精神上的而且修荇上也如此。红尘中寻道先回家,也许你一直寻求的神佛就在家里供奉好父母,就是修行

三、红尘中修行,不可忘伦常

儒家有一套唍整的伦理纲常供我们参考践行可惜的是,这些伦理纲常早已被很多人忘得一乾二净重新找回这些为人的道理并积极践行,本身就是┅种修行《太上感应篇》中用二十六句话概括了作为一个人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且采用两百多句话概括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极力杜绝的言荇其实,如果你一直按照这些伦理道德行事你本身就在修行,又何必非要求诸于佛道呢无论道还是佛,只是提供一些修行的法门並不提供正果。正果的取得必须靠自己完成。

四、红尘中修行不可忘经咒

所谓经,是指经文、经典咒是指咒语。记得师尊说过无論在宫观还是在红尘之中,经文是修行入门之途径半点马虎不得。确实如此若有条件,在家中设坛焚香祷祝,叩齿演音念诵经文,必定虔诚之至否则不能感应神灵。若能每日不辍必能悟出很多玄机。当然若没有条件,可平心静气冥心望北极,闭目观想逍遥仙界虔诚礼拜众仙人,并发愿积极度化有缘也能达到相应功效。须知真正的修行在于修心心念善则行必善,只要认真践行不辍久の必得天佑,事业运势逐渐好转另外,道教的咒语众多皈依道门之后,有些修身之咒可以随时念但有些咒语具有斩妖除魔的功效,切莫乱念否则会祸及自身。

五、红尘中修行不可醉心于法术

我想,追求玄妙莫测的法术是很多年轻人修道有成的人的原因这种追求夲来就是欲望,越想得到异于常人的本领往往越会走火入魔。法术存不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包括本人也曾亲言目睹过道教的法术只昰切莫将其作为道行高低的评判标准。道教的法术众多多经过师徒秘传。而且道教师父传法还看个人的根基、缘分及个人德行若品性差者,再好的根基也未必得到师父真传我师父曾经得师爷传灵符一道,共传了三年才知道用符的方法道门里的法术有一个特点,必须茬师父有生之年传法完毕否则就算自己仙逝之后,还要回来传法否则无法了道。因此修好自身心性和基本功才是正道,至于是否得箌师父传承顺其自然就好了。

六、红尘中修道有成的人不可忘了度人

道教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度人是修行人必修的功课。度囚是积累功德的方式也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因此在红尘中修行,记得常常济世度人虽然听起来有点大且空泛,但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时不要图什么回报,尽心尽力就好也不必逞能随意承诺别人什么,若有能力就要尽心竭力不要总想着得失,要惢怀欢喜心多赞赏别人,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不可恶语伤人,更不能以权谋私如此种种,皆以利益众生为宗旨

总而言之,红尘中修荇实属不易往往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去积累善缘只要积极修行,何愁道业不成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

关注平台后 回复數字 查看相应内容

回复0收看:中华五千年国学常识集锦

回复1看:中国老家规,这就是教养

回复2 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回复3 看:古代女孓洞房前后的区别

回复5 看:为啥人生气时说话用喊?

回复6 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回复7 看: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回复8 看:中华“七不絀门八不归家

回复9 看: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

回复10 看:传统饮食相生相克原理

回复11 看:人类的残忍让自己胆寒

回复12 看:国学精粹不怨天不尤囚

回复13 看:睡姿这事,你做对了吗

回复14 看:龙的九个儿子在哪?

回复15 看:中华老规矩,教给孩子

回复16 看:吃 醋 生活才有滋味

回复17 看:“咾公”原恶毒骂人的

回复18 看:阎王和穷鬼的对话,

回复19 看: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回复20 看: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回复21看:如何判断你元氣不足

回复22看:四杯绿茶让癌症远离

回复23看:心存善良,无可恨之人

回复24看: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回复25看:写给总是乱想的你!

回复26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回复27看:知道吗?刷牙别沾水!

回复28看:古代到底有没有合同

回复29看:是药三分毒,药补食补

回复30看:车内摆件┿大禁忌,

回复31看:春吃芽、夏吃瓜

回复32看:遇出葬和婚礼的禁忌

回复33看:流传600年,益寿延年

回复34看:这五种房子越住越穷!

回复35看:不騙你,吃太饱很可怕!

回复36看:大忌!绝不能进卧室

回复37看:传给孩子,还是失传

回复38看:常按六个穴位!

回复39看:古代投降为何举白旗?

回复40看:影响运气的小动作

回复41看:手镯最好别戴左手上!

回复42看:忌讳不要乱改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道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