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不贪污,又勤政,明朝那些事 崇祯为什么还灭亡(第2页

  最近认真看了下崇祯的执政  每天勤奋工作,只睡几个小时  不贪污,又不敛财  也常常反躬自省,罪己诏若干  明朝就这样还灭亡了?是天数吗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大势已起,区区数人是改变不了的
  @骑着卤猪看风景
20:20:27  大势已起,区区数人是改变不了的  -----------------------------  他是明帝国统治者,不是普通人  
  气数已尽,积重难返。
  就算美国出个崇祯一样的人物,也阻止帝国的衰败,挡在一辆下坡失控的马车前只有粉身碎骨
  因为正值小冰川时期,北方歉收,南方收不上税,用人不当,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做到了
  摊上猪队友了呗,武将dps不够还划水,文官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奶武将,结果武将分分钟退队伍找努尔哈赤组队了,最坑的是家里还出现了李自成之类的大pk捣乱,不灭团才是不正常的。  
  抛弃代表农民和社稷利益的魏忠贤正确主张,重用代表富商利益的东林党、嘴炮大忽悠袁崇焕。  崇祯是灭亡明朝的罪魁祸首
  脑袋里装着浆糊。  
  @16-07-29 20:37:34  抛弃代表农民和社稷利益的魏忠贤正确主张,重用代表富商利益的东林党、嘴炮大忽悠袁崇焕。  崇祯是灭亡明朝的罪魁祸首  -----------------------------  我对袁帅擅杀毛帅很感冒
  因为官商勾结,有钱人不交税,加上小冰河期严寒导致粮食减产,被土地兼并的流民没有吃的
  绝圣弃智,大的根本比圣智更重要,诸葛亮聪明,但魏国人才更多,土地经济人口更多。明朝经济规模庞大,但是社会财富一直在被集中,而且富人交税少,政府只能加重对农民的税
  老美现在就是明朝的翻版,最富1%的人只交5%的税,最穷20%的人交10%的税
  大事已去,不完都不行,跟常凯申有一比
  崇祯筹集军队工资,结果官员们都自称很穷,有些甚至说自己连锅都快揭不开了,没办法出资赞助。(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可李自成攻破北京,对各级官员严酷审讯,抄出的奇珍异玩就是几十车,这还不算上50多的现银  崇祯非亡国之君,只是遇到了亡国之势而已。
  注定的  
  我要它,生就生,死就死!
  东林党还有其他文官集体贪污,高级武将们军阀化,崇祯根本就是个窝囊废,比他哥哥天启差远了。  
  积重难返  
  智商不够死了活该,只是苦了老百姓。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血。
  @拍死你个二货
20:33:00  摊上猪队友了呗,武将dps不够还划水,文官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奶武将,结果武将分分钟退队伍找努尔哈赤组队了,最坑的是家里还出现了李自成之类的大pk捣乱,不灭团才是不正常的。  —————————————————  技术性掉线  
  明朝名亡于崇祯,实则亡于万历!  
  这不就和每天学习到12点成绩还是不及格的学生一样吗?  
  @大小冰菱
21:56:00  明朝名亡于崇祯,实则亡于万历!  —————————————————  这是鞑子说的。  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但政府运转基本正常。三大战役全胜,日杂三百年不敢觊觎朝鲜;万历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世界白银流入一亿两;万历时代社会活跃,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金瓶梅成书,汤显祖在世。  
  净说实话!不要映射  
  一个王朝的灭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帝王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原因。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杀了魏忠贤,无人制住文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国库一分钱没有,还有天灾,人祸。最重要的是当初缺钱于谦张居正这张真正为国家办事的官员,崇祯让官员捐钱救国都说没钱,结果李自成破城的时候抄他们家出来的钱足以解决明朝的财政问题。最后一个也是历史讨论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袁崇焕的问题,这个上面我是支持崇祯的。说实话崇祯真的是一个好皇帝。看看崇祯最后说的话,和溥仪最后说的话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奇怪,,  
  好的有张居正、坏的有魏忠贤,这两个人掌握国家政权,还能往下混一混,运气好一点,也许就把小冰河混过去了  满清那边不用考虑,只要自己不乱,满清机会为零,拖个几十年过去,满清的骑兵优势也没了  张居正和魏忠贤能对付文官集团,别的任何人都不行
20:37:00  抛弃代表农民和社稷利益的魏忠贤正确主张,重用代表富商利益的东林党、嘴炮大忽悠袁崇焕。   崇祯是灭亡明朝的罪魁祸首  —————————————————  你说魏忠贤和东林党这个我有点不赞成,虽然明朝灭亡和东林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你不要忘记了东林党成立的初衷,而魏忠贤则彻底是个奸。其实我也很讨厌后期的东林党,是他们掀起了党派的争斗。明朝灭亡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崇祯是个好皇帝,  
  明朝养士三百年,养出了一堆白眼狼,最后陪死媒山的是太监和宫女,反抗的是农民和海盗!清军入北京后,所谓士家,摇身一变,成了大清的顺民!天朝养资本家不过三十年,希望别那么糟糕!  
  压垮骆驼只需要一个稻草,扶起骆驼不知道需要多少人
  执政十多年,看似刻苦努力,其实是只讲战术没有战略!作为君主,完全不合格!皇帝不是这么当的,毛说过:正确的路线方针确实后,关键就是用人,这才是皇帝要做的事,而不是事必躬亲!
  气数已尽。
  @大小冰菱 25楼
21:56:00   明朝名亡于崇祯,实则亡于万历!   —————————————————  @whm楼
22:02:00  这是鞑子说的。   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但政府运转基本正常。三大战役全胜,日杂三百年不敢觊觎朝鲜;万历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世界白银流入一亿两;万历时代社会活跃,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金瓶梅成书,汤显祖在世。  —————————————————  赞成,万历只是不上朝又不是不问事。而且当时有很多有大能耐的内阁人员处理朝政,明朝一切正常运转。  
  @大小冰菱
21:56:00  明朝名亡于崇祯,实则亡于万历!  —————————————————  亡于万历!  
  用人不当,优柔寡断  
  楼主其心可诛  
  明朝亡于东林党!  
  @大宝贝的爹
20:37:00  一个人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嫖娼,一辈子没做过坏事,踩死一只蚂蚁都要难过几天,一生做尽好事,那为什么还要死亡呢  —————————————————  楼主来回答。  
  有东林党在,想不亡国都难。
  清朝要是没有雍正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100年不到就亡国了。  可见当皇帝勤政和战略是两回事,战略错误,越勤政亡国越快,南辕北辙  目前中修集团也一样,经济结构畸形,表面繁荣,数据造假。不过有核弹有坦克,老百姓不足为虑了。民心不重要了,自然也就不用再讨好老百姓。
  选择大于努力!  魏公公若在,崇祯和他哥哥一样玩都没事  
  夸夸其谈,执行力太差
  @tony_
20:54:00  大事已去,不完都不行,跟常凯申有一比  —————————————————  常申凯的牌比崇祯好多了,自己没打好而己  
  杀魏忠贤可以,但撤锦衣卫与东厂则使文官武将及社会失去监督。一个国家未有了公安与安全监察部门,后果就是如此。
  :亡于官商勾结,民不聊生。官字两个口!看看当时经济就知道!那是后面清抹不掉的!对官富太好作怪!不敢杀!你看做那么多年皇帝杀个几个贪官污史?忘了朱元璋的话了!
  为了朱家王朝千秋万代,殊不知在其他所有人眼里他已经没什么力量了。
  关于太监,你知道明代司礼监的太监批了红的奏折相当于什么?诏书。跟皇帝的亲口命令一样。太监由于没有性追求,接受过系统学习,不乏人才。中国历代帝王用来当做自己的身体,制衡其他地主集团利益代表的官僚的工具。魏忠贤为代表的皇帝的身体之死,而大明亡,这是巧合?
  @失业小哥 已经腐朽不堪了,没有救药了。
  奈何,志大才疏  
  @xyfyfq
22:47:00  清朝要是没有雍正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100年不到就亡国了。   可见当皇帝勤政和战略是两回事,战略错误,越勤政亡国越快,南辕北辙   目前中修集团也一样,经济结构畸形,表面繁荣,数据造假。不过有核弹有坦克,老百姓不足为虑了。民心不重要了,自然也就不用再讨好老百姓。  —————————————————  都是康熙那代作的。  
  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明朝的亡是多方面的,但崇祯没找到病因。明朝最大的病因就是财富太集中,集中到了官僚资产阶级手里,不对官僚资产阶级开刀,倒是对代表人民的魏中贤开刀,不亡才怪呢?明亡看似亡于党争,实际是亡于崇祯不敢对既得利益集团开刀,其实各个王朝后期都是这样亡的,只要敢对利益集团开刀,社会财富肯定分配比较公平,能填饱肚子,谁去造反呢?  
  我是明粉,看过各种各样的明史,野史也好,正史也好,专家也好,都有一点是共同的。那时候能救明的不是崇祯。所有的共同点都是一个人。孙承宗。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政府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比较给力的,可以说一扫万历末年辽东战场的颓势,大有光复辽东之势。前期能够认识到辽东与京师唇齿相依的关系,否定龟缩山海关的决议,积极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后期任由袁崇焕督师辽东,不敢说他多器重袁崇焕,但从来往信件看,袁与魏的关系至少是和谐的,袁最牛掰的几次战功全在魏掌权时诞生。当时明军的情况是:关宁铁骑不用裁员,军饷仍可足量正常发。皮岛军队不用精简,收入来源也是稳定的。寄居海岛的毛文龙进行黑市贸易、抢掠朝鲜边民商旅,本着中庸之道,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毛文龙也算干吏,积极进取,开拓了旅顺-义州一线的东江军镇,不断骚扰后金盛京以东的城池;授毛文龙“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和尚方宝剑,人心笼络绝对到位,搞得毛文龙热血沸腾,誓死巩卫皮岛、朝鲜本土。盛京的西面,从宁远至锦州,本来荒凉破败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军的火铳、战车、地雷、炸弹配备齐全;红衣大炮这种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宁远、锦州的城头。  魏当九千岁的几年几乎与关外捷报频传的时间同步,宁远大捷大炮轰伤努尔哈赤(回盛京后不久死去)。宁锦大捷明军多次重创皇太极。丁卯之役,毛文龙在朝鲜拼尽血本击退阿敏数万八旗军,阻止了阿敏当朝鲜王的梦想。皇太极东奔西突累到吐血没捞着什么好处,只能龟缩在盛京。  关外的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其实还是钱在起作用,魏最大的能力之一是收税。明末,天下金银、尽聚三吴,魏忠贤针对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从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但他没有给农民加赋,出身社会底层的魏忠贤在河南遭灾时,还能免除赋税,从内库拨款赈灾;阉党在放火烧了东林书院后,几十年未曾修过的黄河水道,开始维修;而且专门找东林党人投资的“垄断企业”收刮。齐楚浙党与魏打的火热,阉党“爪牙”(税官)送钱的踏破魏府门槛,有钱好办事,而魏办事能力没的说,一定给你办成。浙江巡抚感觉海内咸平,农民不用被折腾都安心劳作,魏简直太给力了,提议修生祠,于是全国掀起修生祠的高潮,辽东的官兵将士修的又好又用心,袁崇焕称颂魏忠贤“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因为魏给了关宁军丰厚稳定的收入。
  在魏忠贤登场的前后,明末的朝堂上有这样一群官员,他们大多出身于南京江南贡院,他们相互视为“校友”,渐渐形成党派,以无锡东林书院为精神圣地,他们清高,他们理想主义;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正义的化身,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但从根本上考究一下的话,没接触过底层社会的他们大都是江南乡绅巨贾子弟,花成千上万的银子买个科举名次,甚至不乏中举后继续买官者,盘根错节的党同伐异,渐渐成为朝堂上掌握话语权的中坚力量,排挤的齐浙楚、闽等小党派势力时,所用手段不比阉党逊色多少,这就是明末历史上牛掰哄哄的的东林党。  对比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朋党,东林党很多人似乎更适合生活在现代的美国政坛。但掌权的东林党偏偏生活在明末内忧外患的时刻,恰恰成了帝国衰落的催化剂。魏忠贤死后,重新掌权的东林党立刻再次废除切身利益相关的工商税、海税。对中西部的旱灾置之不理;富庶东南的税收废除,却派军队到贫乱交加的西北旱灾区加赋、征税;对后金理想化的主和,不理解关外将士的疾苦~打胜了说你浪费国家钱~打败了咔嚓你;对农民起义得过且过,无限招安,导致农民军不能彻底剿灭;由于明朝官员俸禄很低,除了极个别清官,贪腐几乎是必然的,但顶着东林的名头,钱贪过后不敢承认且一丁点都不愿吐出来(捐献出来不就承认和说明我贪了嘛)。  史书上写了魏忠贤犯的十大罪,然而仔细看,大多罪状都是图谋啥子啥子却基本没实际行动和证据,修祠堂这种鸡毛也算大罪?修堵墙挂张画而已,民间自古就有为好官修祠堂的传统;魏真正做成了的坏事,其实主要就是利用东厂杀死杨涟等辱骂弹劾腌党的东林“名士”,以禁言无聊御史们的弹劾。对于魏对东林党的打击,窃以为在当时的朝堂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魏杀杨涟等人的行为本身是不对,但结果是禁言,禁言后,专心为自己为国家捞钱。3:7开那也是在捞钱、在有效工作。明末两极分化,土地兼并严重,银子都在江南乡绅富户的手里,怎么让他们把银子交到国库?东林党出身江南富家,不愿也不能做到;而权倾一时的威权主义者魏公公可以做到。  有了钱才能给军队发工资;才能造各种军备武器,除了红衣大炮:还有地雷、火铳、火棘莉、炸弹等等火器;才能筑城修墙养马。军队装备牛掰才能内平贼寇,外御强敌。而以上古代军事工业正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就业的好办法。  魏的功业在于保证了帝国税收系统的稳健运行;增强帝国凝聚力、控制力,南到广西、北至锦州尽为掌握;能够用正确给力的人并给予支持(炸伤努尔哈赤的红衣大炮可是用真金白银买的),扳回辽东战场的颓势,抚平北方农民因灾造反的危机;跟前辈王振之流比起来,不得不说魏的才干确实高出了一大截;即使跟一般的内阁大臣比起来其实也有卓越之处;抛开党同伐异这些朝堂政治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讲;魏至少是个效率极高的注重实用主义的干练能人。东林党回忆录里说魏本人很愚钝,大多数点子都是他周围的人出的;很多人读了此段瞬间想到了吃葡萄的感觉。
  崇祯上台后,与魏比疑心重也就算了,关键收不到税还超级爱清廉,超级恨贪腐~满朝东林士官大多富的流油,科举的排名都是比银子多少的,此时一个棉袄烂洞、衣服打补丁的皇帝空降下来,突然要搞一场无人配合的反贪运动,满朝官员从刚开始的不寒而栗变成后期的笑而不语,一个个都成了超级影帝,下面的百官冬天炭敬、夏天冰敬、各种红白喜事都是搜刮漫天,可偏偏在上面皇帝跟前超级爱装清廉。“您不是爱清廉恨贪腐吗?我被逼只能装啊,适者生存嘛!”什么?你要钱?我可一个子儿都没有,微臣可是“清官”啊!朱由检(崇祯)先生像个孤独的观众一样,深深蒙在东林党上演活剧的一面烂鼓里。更别提东林党的大本营~江南的税收了,可惜他们不知收敛,戏演过头了,正剧变成悲剧了。  魏死后,辽东的形势再次退化到了万历末年的水平并持续恶化,财政困难的同时,崇祯皇帝疑心重,且在议和主站的意见中间摇摆不定,先是抛弃孙承宗,然后将袁崇焕凌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了给力的将军,下属官兵们只能干瞪眼,辽东的关宁防线由强转弱、节节败退的局面再难挽回。  袁崇焕死后,皇太极认识到人数劣势和装备劣势,于是广幕各族勇士,创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并任用毛文龙的得力手下孔有德制作大炮。东亚第一劲旅的名号最终归属于善于吸纳各族精英的八旗军了。英国东亚研究者称17世纪初的东北亚通古斯军队为东亚最强劲旅,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作战勇猛,战术灵活,向西驱兵千里击败风头正劲的蒙古林丹汗,朝鲜的保护神毛文龙死后,得力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接连叛逃后金,东江军镇名存实亡。皇太极称帝,后金改称满清,清军攻击朝鲜势如破竹,击败各路集结的八万朝鲜军队如探囊取物,八旗军几乎没死人轻松占领汉城,把朝鲜国王李倧撵到江华岛上,逼迫朝鲜签订臣服之盟。如果没有戚继光做蓟州总兵时整修精良的长城,明帝国结果又如何?  反过来看北京城的金銮殿上,令人可笑的是,东林党里没人想着保证更多人的不失业,也提不出保增长、搞基础建设拉动经济的办法,整日提些看似有理,实际荒唐的建议;有人居然提议裁掉占用开支很小的驿站,陕西米脂的李自成作为驿站职员的铁饭碗工作瞬间丢了,没饭吃咋办?造反算了!于是跟了闯王高迎祥,高迎祥为陕西总督孙传庭、三边总督洪承畴合谋逮捕。崇祯说:斩!李自成变成了闯王,孙传庭打的他携带18骑逃遁荒山。旋即孙传庭因直言谏阻“秦军”(孙传庭培育的一只劲旅)北上蓟辽,得罪崇祯以恃骄之罪被革职下狱,而讨崇祯喜欢的洪承畴升任任蓟辽督师;人与人的不同真的比人和猪的不同都大!被下狱的孙传庭以死报国!得宠的洪承畴最终却成了二臣!  再看关外,祖大寿被围在锦州,洪承畴集结帝国精锐兵力意图解围,前期步步为营胜利不断,本欲稳步推进,可是帝国没钱做军饷,崇祯逼洪承畴速战解围,结果被围在松山,尴尬的是大明国库空了,再无法招兵解围,崇祯果断放弃。一亿人的大帝国看着良将忠臣送死,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为你卖命。辽东被围的将军士兵们不可不算忠心,苦守一年、两年,没了粮食宁可杀自己人来吃都不愿意投降,可再忠心的人也架不住老板负心冷屁股啊;另一面是皇太极的热情关怀与重金许诺,最终洪承畴、祖大寿无奈的背叛了培养自己多年的繁华温暖文明昌盛的帝国(当时士人的视角),选择了跳槽到偏僻苦寒的毫无发展前途的蛮夷小国(明朝人眼中的后金),当然在那时人看来,没有自杀殉国,确实不忠,连洪的母亲都大骂之并绝交,更何况民间。可要搁今天,如果是崇祯的员工,即使是有温和隐忍性格的你,或许第一天就把朱由检这老板给炒了。  松山丢了,锦州丢了,关宁防线没了,皇太极眼前就剩下一条出自60年前,名将戚继光之手号称史上最坚固的长城。洪承畴出主意:“长城再坚固也要人把守,关内明军精锐尽为闯贼所灭,现镇关之军,军心已乱,正是长驱山海,夺取天下的机会!”可不巧的是,此时皇太极却病了,回盛京后旋即死去。
  皇太极刚死,李自成就又闹了起来,连破开封、洛阳等中原重镇;河南成了李自成的天下,领50w民军直扑潼关,意在取关中平原这块王地。无人可用的崇祯终于想起了监狱里的孙传庭,崇祯封其兵部尚书行专断之权;在诏狱里被折磨了三年的孙传庭再次准备收拾“闯贼“时,帝国的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已经被受灾的农民军打烂了;又是因为没钱,饿着肚子的新兵被崇祯逼着出潼关迎战农民军,兵力悬殊,瘦弱憔悴的孙传庭凭借着胸中的一种精神以身入贼军,马革裹尸于公元1643年,孙夫人在长安听说丈夫战死投井而死。中国人尤其重视身前死后的荣誉,一直不喜欢孙传庭的崇祯居然质疑其诈死,人无谥号,家无抚恤,崇祯不给褒奖,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明史》给了个客观的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帝国失去了最后一位五星级忠臣良将,再也没了翻身的机会!  李自成入关中后,取长安,北上轻易击破太原、大同等军事重镇,直到百万民军围困北京时,李自成仍然承诺要三百万银子,封个王就退兵,并答应帮崇祯剿灭满清!可此时满朝官员仍然没一个愿意出钱的,崇祯终于明白了,他怒了,国家居然毁在这群“吝啬”官员之手!崇祯以“惊人的愚蠢”对议和条款加以拒绝!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祯吊死煤山(现景山)。临死前崇祯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喷出了“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之类的话,窃以为无非找个托辞洗刷自己的过失与无能,想想此前的几年里,为了找垫背的,平寇无力时,杀了多少兵部尚书?税收捉襟见肘,换了多少内阁首辅?  其实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时,崇祯先是听太监曹化淳评价:“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然后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长天启的临终嘱托:“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已经有所悔悟,于是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专门祭奠之。只可惜大厦将倾,悔过已晚。  故事并未结束,京师沦陷后,滑稽而意想不到的一幕上演了:在京的东林党一众人本来翘首期盼着伺候新皇帝,结果却几乎统统被李自成、刘宗敏抄家、拷掠、暴尸于街头;少则几万两、多则几十万两的银子从各大臣的家中抄出。后人感叹:满朝的官员玩过头了,满是悲剧与惨剧啊,大明帝国终究还是成了茶几!  中国历史上一轮又一轮的统一政权,要么死于外敌,要么亡于内患,财政不给力通常是堤坝溃烂的最初之蚁穴,所谓周期率大抵如此。明代的财政危机早早的从嘉靖朝发端,万历朝放大,到了天启末、崇祯初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崇祯废掉魏忠贤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只是时间问题了  作者:赵佳鑫  链接:/question//answer/  来源:知乎
  @郭海兴
20:26:00  气数已尽,积重难返。  —————————————————  若是雄主,明主,主政十七年,当能挽狂澜于既倒,若是庸才,守成也不可得。若是不能辨忠奸,识顺逆,敢为且敢当,则身死国灭也是必然。  
  直到百万民军围困北京时,李自成仍然承诺要三百万银子,封个王就退兵,并答应帮崇祯剿灭满清!可此时满朝官员仍然没一个愿意出钱的,崇祯终于明白了,他怒了,国家居然毁在这群“吝啬”官员之手!崇祯以“惊人的愚蠢”对议和条款加以拒绝!  -----------------------------  明朝死的真荒唐,崇祯的昏庸是灭亡明朝的元凶
  @知雄守雌天下溪
22:14:36  明朝养士三百年,养出了一堆白眼狼,最后陪死媒山的是太监和宫女,反抗的是农民和海盗!清军入北京后,所谓士家,摇身一变,成了大清的顺民!养资本家不过三十年,希望别那么糟糕!  -----------------------------  有个设想,如果崇祯上台搞次文革呢?
  帝国已经没有凝聚力了,人心散了,士气没了,在多几个毛文龙,袁崇焕,孙传庭也是闲的。他们全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贪腐最大的坏处就是让人心散了,官员忙着捞钱,百姓恨透了官员,大家谁还管国家的兴亡。
  因为他偏执 大臣在他面前不敢说真话
  崇祯很让人同情。但是方法不对路,其他都白搭。换做洪武这样的开国皇帝,哪一个不是拿的一手烂牌?牛逼的皇帝身边必然会有一批牛逼的文武。这是一个简易判断标准。
  你想映射当今吗?
  @阳光海
10:14:58  你想映射当今吗?  -----------------------------  楼主本打算把阳光射墙上,可是一不小心,将阳光射海里了。由此,诞生了一个阳光海。  
  明未天灾,到处起义。清军入关。而且崇祯前任祸害,积重难返。崇祯在是明君,也没有用了!
  用人问题。
  楼主,这是生命进化的必然  一个朝代一个朝代,毕然被后面励精图治的族群灭掉!  人口和军事力量你都不如清,自然死亡,老的不进化,新的就强行取代!被动等死肯定被主动收拾
  “不贪污”,又解决不了最要命的税收问题,他不贪污了就能收得上税了?天启和魏阉是宰大户的肥肉,好歹知道不触及泥腿子们的生存底线,他崇祯倒好,在文人的蛊惑下,不宰大户的肥肉了,竟然去搜刮灾民的地皮,他一上台“众正盈朝”的结果就是烽烟四起天下大乱,这不是作死么?  “又勤政”,没有能力,又刚愎自用,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这有什么用?
  @失业小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如同90年代国企破产,工人下岗一样的,都是日积月累的矛盾积累起来的。
  @行色太勿勿
08:39:16  崇祯很让人同情。但是方法不对路,其他都白搭。换做洪武这样的开国皇帝,哪一个不是拿的一手烂牌?牛逼的皇帝身边必然会有一批牛逼的文武。这是一个简易判断标准。  -----------------------------  这个也说得对,开国皇帝面临的环境更恶劣。只不过每个开国皇帝都是杰出人才,崇祯顶多算一般人才。
  在位十七年,终于把明朝毁
  所以说历史就是历史,亡国之君不要赖别人,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说东林党误国的,也只是一个原因而已,没有这位昏庸的皇帝能这样吗
  他最大的错误是用人错误,负领导责任。至于明朝灭亡,是士大夫阶级几千年无止境的吸食民脂民膏,造成天下动荡。  其次,崇祯舆论宣传做的不好。在士大夫的威胁及怂恿下,不停的下罪己诏,让天下人没有一个团结在他周围,他替当时的所谓忠臣背了所有的黑锅。而那些儒家才子和忠臣其实吸干了明王朝最后一滴鲜血。然后,自觉的顺应历史潮流,去继续祸害清朝去了。
  内忧外患…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上梁正下梁歪,还是要倒!何况还有外患,能撑这么久已是奇迹
  映射今朝,无出其右!!!
  @失业小哥   你说的是现在的美国气数已尽吧?
  能力问题  
  积劳成疾。无力回天!
  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了,改变不了气数。  Ps:个人认为袁崇焕没有那么重要 。杀袁崇焕不过是清把此事渲染过头
  所以说文官个个可杀是一点没说错!
  积重难返
改革措施推行不下去
利益集团固化
  小冰河时代,全国绝产。
  能力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确实是很多问题很棘手,难以解决!
  崇祯不贪腐,但是,东林党们却贪腐,甚至把朝廷的救灾粮卖给了后金敌人。正因为东林党的精英们太贪腐了,才搞得国库空虚,无财力支撑战争,所以,大明本质上是亡于精英之手的
  得癌症后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能能扭转乾坤也可能立即丧命。
  @失业小哥 好比一个医生
但是偏偏有热心为患者无偿治病,不收红包不卖贵药
但是患者还是早死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