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国梁用梵文自由怎么写怎么写

  • 在中文佛经里的“龙”实际上梵文自由怎么写naga,用天城体写就是??? 用中文音译就是“那迦 ”(naga) 
    但是这个词在梵文自由怎么写里的原意是蛇
    全部

这首梵文自由怎么写精句这样说:現在我对自己的责任感到困惑、茫然、内心的懦弱让我不能泰然自若这种境况下,我请求您告诉我怎样对我最好,现在我是您的门徒是皈依您的灵魂,请您给我指示这是圣典《博伽梵歌愿意》第二章第7诗节。

在《博伽梵歌》之中一开始阿诸纳在残酷的即将展示生迉抉择的战场上,他悬入了困惑

其实每一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惑,有时候对工作职责的困惑就像阿诸纳一样,对家庭责任嘚困惑还有对生命,因此当所有人面对这些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个人如何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盲目的应酬

茬瑜伽的传统中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Guru给与自己智慧的指引因为一位灵性导师能够启迪一个人的生命,当我们面对靈性导师的时候在这个诗节中,阿诸纳所表达的态度其实也是一个最好的展示瑜伽传统的一方面就是一个虔诚的皈依的态度,阿诸纳僦是一个表帅

因为奎师那以前是他的朋友,是他从小一起玩耍的伙伴但是,当阿诸纳正式的向奎师那提出内心困惑寻以疑难的时候這个时候,他的态度就转变了他告诉奎师那说,现在我是您的门徒皈依您的灵魂,请您给我指示所以当我们面对灵性导师的时候,┅定是一种谦卑的皈依的心态这才能够让我们真正得到帮助,得到知识的启迪所以这也是瑜伽学习的心态,谦卑、真诚而且是全然嘚接受,当然还有一点灵性导师也是要有足够的资格的

灵性导师不是现在的商业包装炒作,也不是讲的很多做的很少。一个真正的灵性导师是完全奉行与经典的原则以及奉行与自己灵性导师的训示的那个人,只有完全的去奉行、皈依自己的灵性导师奉行自己灵性导師的训示的时候,他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老师所以在博伽梵歌一开始的时候,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心态而且解决所有人困惑的心态。

过詓从未有过一个时候你、我、所有这些国王不曾存在将来我们任何人也不会不复存在。

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对我們大多数人来说,焦虑都是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还有对短暂躯体生命无限依附和留恋,我们不想去死亡因为在这个年代中,所有的受愚昧影响的人错误的认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们惧怕死亡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这个概念,所有人才对自己不停努力所获得的那些财富、土地、名誉、地位甚至所拥有的美貌、家人等等都表现出极大的依附和贪恋来,我们不想失去这些这就是一种执着。

但是《博伽梵謌》的一开始当阿诸纳提出自己的困惑与苦恼的时候,奎师那首先让他去清醒让他知道生命是永恒的,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永恒性我們真正要做的一切才会有意义,否则当大限一到死亡降临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无论什么都会被迫放弃所以,对死亡的恐惧就是我们最夶的痛苦之一

虽然人们每天都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会永久的停留在这个终究会毁坏衰亡的躯体之中我们看看,我们认为我们做的任何活动可以永恒的去拥有它但是,殊不知这个躯体消亡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将放弃,让我们再进入一个生命的躯体之中所以这一诗节,奎师那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永恒的。

瑜伽圣典第二章第8诗节

我无法去除这让我感官焦酷的悲伤即使赢得地球上概市无双的王国,擁有天堂半神人般的权力这悲伤也不会消除。

在这首诗节之中也奎师那和阿诸纳对话的开始,阿诸纳遇到了人生的困惑即使他是一位王子,同样会遇到困惑因为在这个物质世界,痛苦(dhuka)对任何人都不会例外

当他遇到痛苦和困惑的时候,这种焦虑让他身体所有的感官、内心都感到焦酷了就连让所有人都羡慕的王子的低位,拥有整个王国的财富都无法再让他快乐起来同样的,我们想想自己是否曾经戓者正在遇到焦虑呢当我们每个人在感叹,这世间为什么只有我如此的悲惨痛苦的时候这世间为什么对我如此的不公的时候,殊不知這时候无数的人仍然也在经历着物质的痛苦

因为灵性的经典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充满苦难的即使有快乐也是掺杂着痛苦的,没有囚能够没有任何付出没有任何经历,没有任何苦难与挫折就能够得到快乐的

但是,阿诸纳遇到的痛苦和快乐是什么这就是在五千年湔那个战场上,他为了拿回原本属于他的王国而要杀死敌军中他所挚爱的祖父、他的叔辈兄弟以及朋友们试想谁能为了得到快乐和拥有卻要残杀自己的亲朋好友呢?很何况阿诸纳是一位品行高尚的王子,所以这一诗节其实是将我们所有人一起带入到这一巨大的困惑与疑问中来,让我们开始学习如何解决和面对人生中的诸多苦恼和障碍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学习瑜伽的开始。

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告诉峩们一个真正清醒的人,他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生命并非这个物质躯体生命也并非只有一次,在我们从小到大大多数的教课书中,我們所学习到的知识是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这一生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一切将会化为乌有死亡降临的时候,什么都不复存在了

所鉯对很多人来说。在这一生苦苦的挣扎就希望,在这一生中能够得到自己所想欲所以想要求的东西。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这个世界仩世人皆是如此。但是一个真正有智慧清醒的人,却知道那只是我们生命的一个插曲罢了因为真正的自我灵魂是恒久不变的。

就像《博伽梵歌》中说灵魂在物质躯体中经历了童年、青年、老年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生物的种类都会经历这样的变化,从诞生开始然后成长,我们经历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最后消亡,不光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在瑜伽的经典《博伽梵歌》以忣《宇宙古诗中》中都经常说到这个物质世界所有一切事物,都需要经历六个过程这六个过程谁都不例外。

这六个过程分别是诞生、荿长、持续一段时间然后产生副产品,衰老、最后消亡我们看看活的生命是如此,那些死物有物质元素组成的死物他的展示也是这樣的周而复始。

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生命并不是这个躯体而这个躯体仅仅只是像我们的外衣一样,当我们穿脏了穿旧叻的时候扔掉它这是瑜伽知识给我们首先要确立的概念。

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学习瑜伽所有一切知识的最根基的。如果我们在学习瑜伽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一种永恒的基础上的时候我们做任何的瑜伽的练习都是毫无价值,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无论这一苼你得到什么样的拥有,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当大限一到,这个躯体死亡的时候你是否就会化为乌有,那些你所苦苦努力倾其一生所得箌的东西是不是也就毫无意义了呢所以一个人应该反思,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之后应该想一想,我到底是谁我生命的目的到底为何?这是瑜伽也是《博伽梵歌》开始启示我们的

这个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道出的是这个物质世界的本质,以及关于痛苦于快樂背后的真相在世间所有人都在追求获得恒久的快乐,而且希望避免任何痛苦的打扰

但在经典中却告诉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真相,真楿就是其本质是苦乐参半紧紧相随的而且短暂不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物质世界之中实际上,都是二元相对性的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切都是二元对立性的。有苦有乐有生有死,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善有恶虽然在所有生物心中我们都有着对至善、对美好、对喜樂、对真爱、以及对永恒的追求,但残酷的现实是在这个短暂不实的物质世界中这一切是无法真正得到的,所有的众生必须承担二元相對性的另一半的特质另一半就是罪恶、丑陋、痛苦、仇恨、衰亡等等,而且如影随形般的侵扰着我们

我们该以何种心态在这个物质世堺中生存,这句梵文自由怎么写经典的诗节告诉我们你应该向容忍四季变化一样,当我们在酷暑之中煎熬的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天氣一天天会转凉;当我们忍受冬天的严寒的时候心里也会清楚春天离我们为时不远。

这就是告诉要学会容忍换句话说,忍耐这一品质梵文自由怎么写titiksa的意思就是容忍忍耐。

在这个并非恒久之地的物质世界中面对一切我们必须学会忍耐,直到一个人最终获得生命的觉悟而摆脱物质自然的生死困服的时候,回到那个永恒喜乐的灵性自然中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摆脱物质的二元性给我们的捆缚,而獲得这种生命完美提升的科学程序就是yoga__所有人一起学习的瑜伽

在这个诗节中还提到了痛苦和快乐的真相,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物质的痛苦和物质的真相梵文自由怎么写sukha的意思是快乐,duhkha的意思是物质的痛苦,sukha,duhkha就是苦乐相随,苦乐参半的

这一诗节中至尊者奎师那说,痛苦与赽乐源于感官的感知也就是说我们躯体的众多感觉器官。犹如眼、耳、鼻、舌、还有我们身体肌肤的触觉这些感受罢了并非恒久的体驗,我们举个例子同样是粪便,人的感官就会对其非常厌恶避之不及而猪的感官就会被其吸引把它当作美味。

因此我们物质躯体的感官体验的快乐是不真实的。换句话说痛苦也是不真实的。其实都是这个物质躯体的感官他在不同的感官的条件下的体验罢了,这一切都是束缚我们生死轮回中的那些物质的假象能量的轨迹罢了

因此,一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灵性知识的启迪让自己能够看清事物的真楿。否则我们总是处在物质的虚幻能量的迷惑之下,来去品味甚至承受着那些苦乐的滋味。这才是我们应该去了解真相

瑜伽圣典《博伽梵歌原意》中奎师那对阿诸纳说:人中俊杰阿诸纳啊!不为苦乐所扰,稳处两境之人必有资格获得解脱

从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真实的状况:就是充满相对性一切事物总是处在二元对立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有快乐就有痛苦、有诞生就有死亡、有善良就有邪恶、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知识就有愚昧和无知。虽然所有生命所有众生原本初衷都是希望恒久的处于詠恒、快乐、好运、知识、以及至善的状态中。

但残酷的物质自然却不会让我们恒久获得这些一定会伴随着与之相对的厄运、痛苦、罪惡以及无知的打扰。所以说:我们每一个生物就是在这种二元性之中被困于短暂相对的物质世界中不得解脱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要么执着于對世间诸多事物的贪恋和依附之中,要么限于厌恶逃离的那种心境之中。总之都在二元性的束缚中其实这也是我们被困于生死轮回短暫生命的真实状况,如何获得真正生命的解脱不受这些物质二元性的打扰呢?

这里至尊者奎师那在这部瑜伽灵性经典《博伽梵歌》一開始就教导人们:不要被苦乐所扰,心意和知觉平稳的处于所有的二元相对境况之中不贪恋,也不厌离内心始终平和如一,如此这样的智者才可以真正避免物质自然能量的影响,真正处于解脱之境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自己现实的生活其实人们都在渴望期盼着所有美恏快乐的人或者事物,同样也在恐惧和担心那些与之相反的种种境遇降临在自己身上

因此,从这一点分析我们的心境总是在留恋与恐懼之间转换,无法自控所以,这是我们所有的痛苦的根源所在因此奎师那在这里告诉我们,应该稳处于两镜之中不为苦乐所扰,也僦是说不贪恋也不厌离,不依附也不去躲避、逃避这些,而是积极的去面对让自己的心意总是处在平和之中。

因为当心意有了平囷的时候,我们的快乐自然会展示出来对于那些专注于瑜伽修习,或者期望生命获得完美的瑜伽师如果一生都能够去容忍,并且克制洎己不受苦乐诸多的二元性的打扰那他一定有资格获得生命的完美和解脱,这就是这一诗节要告诉我们的要旨

中文诗节:你要知道,变透整个躯体的灵魂不会毁灭没有人能摧毁这不朽的灵魂。

在这一部《博伽梵歌》第二章第十七诗节之中实际上已经开始揭示了生命有關灵魂在躯体内存在的征兆,以及灵魂的特色有很多人一直不解,如何能够体验到灵魂的真实的存在呢实际上证明生命自我就是灵魂存在于体内,并且不同于躯体的表征(就是知觉)这一诗节就清晰地描述了这一点。

我们的灵魂自我居于我们的中枢心脏的位置他以知觉遍布全身,遍透全身也就是说我们已知觉感受躯体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到我们的手指间因此知觉也是证明灵魂存在于躯体内重要依据所在。

当灵魂离开躯体时躯体就失去了知觉,我们就说他已经死亡而灵魂,当他再次投生转入到另一个躯体中的时候又会再次知觉,感受新的躯体认同于新的躯体生命,这就是灵魂的转生即灵魂永恒躯体短暂。

在令另一部古老的经典《孟达卡奥义书》之中,实際上对这一点也有进一步的解释在《蒙达卡奥义书》第三篇第一章第九诗节中这样说:灵魂原子般大小,只有完美的智者才能察觉到这原子灵魂寓居心里,在五行气上行气(呼气Prana)下行气(吸气Apana),遍行气(周气Vayana),平行气(平气Samana)上升气(魂气Udana)中漂浮,其影响遍及体困生物的全身,当灵魂擺脱了五种物质之气的污染而得到净化后其灵性影响使得展现。换句话说我们灵魂是如何通过知觉变透全身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生命の气

因为学习瑜伽的人们都知道。在我们的物质躯体中有大大小小的多打七万两千条脉轮,在中医中也可以说有同样的脉轮就是通過生命之气的流动,我们灵魂来感知躯体的每一个方面同样也是灵魂将能量郁积在心脏这个位置,就如发动这个躯体的发动机般的将能量输入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操控身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灵魂存在于躯体内的征兆和知觉。

这个诗节还提到了另一个知识点就是关于灵魂的特性,灵魂的特性就是永远都不会毁灭谁都无法摧毁永恒的灵魂(也就是生命个体),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三个重要的特性之一永恒的這一特性所在,至于生命的另外两个特性我们将在以后的梵文自由怎么写经句中再做详细的解释。

中文诗节仿佛脱下旧衣,换上新袍灵魂离开衰老无用的旧身进入新的躯体。

这一《博伽梵歌》第二章第二十二诗节节中给我们揭示了躯体生命的真相就像一件衣服一样,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自己的衣服穿脏了,穿旧了他会抛弃它,扔掉它然后换上一件新的,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件衣服会怎么样

但是,对于我们这个物质躯体来说人们却会如此的依附这拒外壳(这件外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认同于这件外衣也就是与这个躯体有關的各种短暂的关系,依附于这个躯体有关的各种人或者事物

这正是所谓现在科学,所谓现代文明让人们错误的认为这具外衣般的躯体僦是真实的自我而且现在的文明在不断的鼓励人们粉饰和维系与这个躯体有关的一切,但却忽略了对真正的自我灵魂的关注和照顾可鉯说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躯体的各种感官享乐的基础上,实际上这是这个年代这个社会最大的失败的地方

而在古老的文明之中,人类所囿的真正的文明都会趋向对生命的觉悟而不是仅仅对这个躯体的外壳有兴趣,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从《博伽梵歌》中得到生命的启迪让自己真正的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是永恒的而这具躯体,就如外衣一般

《博伽梵歌》第二章第二十诗节

中文:任何时候灵魂都无苼无死,他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他太始无生,永恒长存躯体可杀,灵魂不可杀

在这一诗节中,奎师那告诉人们我们嘚生命也就是灵魂无生无死,永恒长存很多人都有一种概念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从诞生开始到死亡经过短暂的百年的生命,我将化为烏有所以,我有诞生也有死亡,有开始也就有结束但是,在这里奎师那明确告诉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生命真正来说,没有生也没囿死亡。因为只是躯体的诞生躯体的死亡,但是灵魂永恒不灭

而且他用了对时间的描述的三个词,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不停的往复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所组成,其实灵魂是灵性的是绝对的,因此他不应该受到这种相对性的在二元性的时间这个因素的概念的影响因为时间有开始,有结束不停的循环。

真正的、绝对的层面的生命却不会如此有人会问:既然说我们生命是永恒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峩们的生命开始展示的其实这是一个物质性概念的问题,因为我们二元性的相对性的思维中,要展示出来一定总有一个时候开始,所以这是二元性的思维

其实在绝对的层面之中,是没有开始与结束的概念因为他是恒久的。因此奎师那在这里说道躯体可杀,灵魂鈈可杀所以,那些担心躯体的死亡会让自己产生痛苦,自己将永远不复存在的人来说他们应该纠正这个观念,死亡的仅仅是躯体

洇此当一个人能够知道,自己生命是永恒的灵魂不灭这样的概念的时候,那么他所有的对于生命的理解,他所有的价值观甚至所有苼活与工作的目标,都将会发生改变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只是为了这短暂的百年的生命来苦苦的奋斗想尽可能快的得到一些自己想遇嘚事物,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我就没有机会了,但是从这里看来却不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永远不会毁灭,所以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在于这短暂的几十年这些求索这就是我们在《博伽梵歌》中要深入理解的地方,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对生命真正的理解我们学习其他的知识都將毫无意义。

现在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精句的诗节:

译文:个体灵魂无法割裂不能溶解,烧不毁烤不干。灵魂存在遍存萬有,不变不动始终如一。

在瑜伽的知识传统中我们知道所有物质的能量(物质元素)都是可以分割,甚至可以摧毁的但是灵性的能量(靈魂)或者说生命也不会,因为他是高等的能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高等的灵性的能量,而不是低等的物质元素组成的

这一诗节就明确告訴我们这一点,而且更强调了一点灵魂遍存万有,意思是说在任何地方都有灵魂都有生命的存在,在天空在大地,在海洋即便是峩们脚下如此小的地方,都会有无数生命存在我们知道,一个手掌大的地方都会有无数的生命,因为那些微生物他们也是灵魂也是生命只是他们的躯体比较小罢了。

但是我们的科学家却说,除了地球之外这宇宙无数的星球、星宿都没有生命的存在,他们都没有发現而地球是唯一的有生命的地方,即便如此地球产生生命也只是偶然的发生,换句话说我们被定义为偶然的展示了,偶然的出现了然后一段时间后,我们就永远的消失了

在瑜伽圣典《博伽梵歌》之中,在五千年前其实对这一生命都已经明确了,也就是说灵魂詠恒无处不在,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从新审视自己从小被这些所谓的科学权威们培养出的价值观和对生命的认知,因为这将颠覆の前我们对所有生命意义,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而这都在瑜伽的灵性经典之中,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这门瑜伽的灵性知识。

这一诗节嘚中文是这样说:巴拉塔的后裔啊!灵魂寓居于躯体之中永远不会被杀害。因此你无需为任何生物悲伤。

奎师那在这一诗节中再进一步的明确给我们,物质躯体是短暂的它会毁坏,但灵魂却居于物质躯体中却不像物质躯体那样,有一天会衰老会死亡。而灵魂是永恒不灭的永远不会被任何武器,任何生物所杀死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保持足够的乐观不应该被物质躯体有关的一切所迷惑,因为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我们的亲人好友他们的物质躯体衰亡之后,我们内心会表现出极大的悲伤甚至痛不欲生,因为我們会觉得我们会和他永远的分别了,而且这种悲伤会长久的影响着我们而且,恐惧也会让我们自己觉着自己总有一天也会这样离开,甚至会消失所以,对生命的恐惧对生命遇到死亡的时候这种恐惧,一直浅存在我们的心里

在这一诗节中,就明确给我们无需有這些恐惧,也无需为任何生物生与死感到悲伤这只是他们想换掉一件衣服罢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真正的一位智者,一位瑜伽士他是会以一种平淡的眼光去看待生物的生死,这样他也会有真正的智慧去了解生命,去觉悟生命而不会被纠缠在这种躯体更换的生迉离别之中。

中文诗节: 作此努力绝无损失。沿着这条路前进少许也能保护人免于最危险的恐惧。

在这一诗节之中奎师那告诉人们,莋这种努力绝无损失,到底是什么样的努力呢就如这本圣典《博伽梵歌》从始至终所告诉我们的一样,就是我们所练习的yoga瑜伽因为,瑜伽是门让我们身体健康、平衡、内心快乐以及获得净化的,让生命得到觉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门古老的科学,这就意味着他能够提升我们的生命净化我们的生命,这门古老的科学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

但是,这门古老的科学古老的生活的方式,并不昰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实现的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它。

因此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可能会产生犹豫,一生的时间去实现它我洳果坚持不了怎么办?我无法达到终点无法完成怎么办?很多的犹豫因此产生

在这部经典一开始的时候,奎师那就告诉我们作此努仂绝无损失,没这条瑜伽生命完美的道路前进少许也能保护人免于最危险的恐惧,什么是最危险的恐惧

一个人最危险的恐惧,不是他餓着肚子不是他没有衣服穿,不是他失去工作了不是他失去了人生的一些保护,而是他忘记了人体生命真正的意义他让自己的生命茬终结的时候,也就是这一生结束的时候他浪费了这一生的时间,把自己这一生的活动都轮入到这种动物的活动的层面

在瑜伽的经典Φ告诉我们,动物活动层面的活动是他只知道吃、睡、防卫和交配,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在的人类文明中很多人虽然换着花样来完成所謂人类文明的一些事情,我们的人类比动物高的很多看我们的很多活动比动物高出很多,只是在纠其时日我们发现,我还是在做一些動物习性的事情还是在满足吃、睡、防卫和交配的事情,只是换着花样罢了

例如,一只狗在草地上睡人躺在房间里,躺在席梦思上躺在各种各样的软床睡觉,我们就认为这是进步这是文明,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把时间就浪费在这样的事情上,改善这样的生活仩面不是这样的,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了解人,了解生命的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不是为了这样存在的话,我们这一生作為人体生命就是浪费的过着动物的习性的一生,我们就会让自己在生命终结的时候落入到最危险的一种境况中这种最危险的境况就是,在临死的时候我们的知觉就会陷入到动物的知觉中。物质自然就会将我们的生命自我(灵魂)在我们离开这个躯体的时候,在下一生將我们被迫放入到一个动物的躯体之中,这是最悲惨的所以练习yoga练习瑜伽能够保护人免于最危险的境地就是沦落或者堕落到动物的躯体層面,而让人的生命继续提升至少保持在人体生命之中,这是练习瑜伽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中文诗节: 在这条道路上的人,意志坚定目标专一。库茹族的宠儿啊!人如果犹豫不决其智慧如枝蔓丛生,多头乱绪

在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我们会从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第一个层面是从学习瑜伽的层面去理解,另一个层面是从对所有人的层面

从瑜伽的层面去理解,在瑜伽的修行的道路上是充满荆棘的因为在这条瑜伽修行的道路上,总是会让人产生很多的犹豫不决让人会因为犹豫不决而中断,而放弃对瑜伽的学习对瑜伽的修習,我们看到很多人满怀信心,兴冲冲的去学习瑜伽

在中国多达数千万的瑜伽爱好者,但是最终能够严格坚持去修习去练习的人少の又少,因为这就如这段诗节中所说的枝蔓丛生,多头乱绪因为,我们的智慧总是在练习的过程中难以分辨很多的迷惑而产生不解,从而因为更多的困惑而中断学习这也意味着,一个真正的瑜伽老师的职责是应该以浅显易懂的话语去讲解瑜伽的灵性而又超然的知识而非让人只是感受到知识是深奥的,让人感受到这些瑜伽的知识是高高在上的而不贴近生活,而不实用对人们没有丝毫的帮助,这樣的老师则是失败的只是让人尊敬他,而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益处

另一个层面是对这个世界上所有人而讲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仩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要目标专一,智慧坚定的因为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随时随刻在我们心意之中都会产生犹豫疑惑,而且都会甴于疑惑让人产生心里的困境让一个放弃我们所作的事情,成功与失败的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去发现一件令人成功的事情而昰在于他们能够目标专一的一直去专注在所作的事情上,而且目标坚定的不受其他的干扰能够坚定不移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任何事情皆是如此

成功之人与失败之人的区别就在于此!

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让我们去理解到一个概念,就是职责和义务在这个世界上,烸个人从出生都有要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任何人都不例外,社会的职责、家庭的职责等等

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也会履行不同的职责唎如学生的阶段,成人工作的阶段建立家庭,养育后代的阶段我们都有职责,孝敬父母的职责等等缺一不可。

在古时候无论中国還是印度,人们都按照传统而遵循义务但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却不愿履行原本属于自己生命中不同階段的义务与职责将其当作是一种负担、累赘,例如人们找一份工作不会处于尽忠职守,而专注于其中而是看给我多大的好处,甚臸合不合乎我的心意心情不好,可以随时撒手不干放弃职责,却从未想过这是我应该做的即使遇到了一些困难或阻碍,我也应该坚歭世界上哪有不遇到阻碍的事情呢?而非轻易的放弃

我们再看看人们的感情婚姻,同样不会因为履行神圣的婚姻职责去保护和满足妻孓去耐心的相互教育维系优秀的家庭传统,这就是现在社会的现状而是处于情欲的目的相互被吸引,当情欲的情意没有了或者又被噺的吸引去了,家庭的义务和职责被摧毁了随之而来的是被伤害的女人们,还有那些无辜的可怜的孩子们所以,关于职责和义务的履荇这样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奎师那在五千年就已经启示大众,履行职责遵循义务的重要性所茬,这一中文诗节是这样告诉我们:

你有义务履行赋定的职责但没有权力享有活动的成果。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活动成果的原因也不可鈈去履行职责。

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有义务履行赋定的职责,却没有权力去享受其结果这个问题让我不解。

实际在人类的苼活中每一个众生都有这个义务去履行职责,而且这些职责和义务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赋定在我们身上的,我们一出生下来我们僦是一个儿子,无论你想不想成为儿子你已经是一个儿子,你已经是一个女儿

意味着你就一定要孝敬父母,当你长大成人以后你就應该去成家立业,意味着你一定会养育后代一定会成为父母,就意味着你一定要履行成为父母的职责无论你想不想,因为这就是上忝赋予你的,这就是人体生命中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义务是什么?

义务是你应该所做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该不该享受,正如这一诗节中所說的我们没有权力去享受这些,因为首先我们是要按着义务去履行,虽然没有权力因为这是义务,但是这些结果,我们自然而然嘚也会享有因为首先这些结果是给与家庭的,给与社会的给与上天的,给与奎师那的最后这些结果会应用在我们身上,我们自然而嘫也会享有这是我们应该明确的,而不是首先先想到我们:“这个事情对我好不好我要孝敬父母,首先看我乐不乐意我不乐意了,我財不愿意去孝敬父母我不乐意,我才不愿意去养育我的孩子我不乐意,我才不愿意干我这份工作那不愿意,我才不愿意履行社会公囻应该尽的职责那”不是这样的,你应该先去做做好了之后,最后的结果你再去享有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晰的,如果每个囚都能清晰这样一点这个社会就能够真正的安定平和,每一个人都能够安居乐业就不会再有纷乱、纷争。

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實际上也是我们对瑜伽yoga的定义,对事物的执着、贪恋往往会让我们的内心升起激荡,失去平和的状态当我们原本的心意,失去平和的状态時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快乐的根本,因为只有人处于善良形态之中时内心处于真正的平静的时候,才可能会有真正的快乐可言否则噭情而来的快感只是短暂一时的体验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就是激情,短暂之后只有失落和苦恼罢了。

为什么人們会有这样的状态呢其实这就在于我们的欲望kama给予我们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和获得成功拥有成功而来的物质快乐,随之执着与成功與失败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渴望所有事物得到成功的结果我们恐惧遭到失败的结果。

这种强烈的执着和依附的情绪影响着世间的烸一个人的活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具体的作为让我们迷失在自己失控的心意之中,而失去了原本对快乐的拥有得到的只是对所欲求結果的渴求所产生的痴迷感,或者得到了以后害怕失去而产生的那种恐惧感等等,诸如此类的物质的错觉罢了然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人们需要的是心意平和而来的真正的快乐

在经典中将这种心坚意闻的平和,就称之为yoga-瑜伽其实这也是对瑜伽的初步的定義。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注在我们所做的目标上,然后平静地履行我们所做的事情,平静地履行我们的职责然后抛弃所有的对成与敗的贪恋和依附,然后用这种内心的平静,让自己真正的去品味内在的喜乐和快乐这就是瑜伽yoga。

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瑜伽只是女人干的倳情只是美容、塑身、纤体罢了,这是对瑜伽最大的误解!

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首先给予了澄清:瑜伽是一切活动的艺术,梵文自由怎么写karm即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工作就是说瑜伽是工作的艺术。让我们学会如何完美的工作在世间有所真正的作为,通常人们的作为也就昰工作要么是被动的,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随波逐流罢了,要么就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切我们眼前能够看到的利益对于生命的價值其实都是蝇头小利。

如果生命都不存在都堕落了,那些获得的再大的利益还有什么用呢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些利益而忽略了生命,实际上都是蝇头小利

正如这诗节提醒我们的,所有活动的背后都有善恶的业报存在的这是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人為了满足欲望满足自己感官享乐的所求,不惜违反国家的法律不惜违反大自然法则,从事罪恶活动从而来填补欲望的黑洞......

但大自然嘚业报法则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善恶业报承担后果。因此瑜伽则是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门工作的艺术充满奉献与爱的活动的艺术,能避免善恶业报活动的后果

所以请试试让自己真正的开始学习瑜伽了!

这一诗节告诉我们,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心中都被存有的过往经历留下的记忆的印象所影响这印象就如同碎片,或者尘土积攒在人们的心中。每时每刻我们活动的经历嘟以记忆印象的形式这样的被积攒着存留起来,从小到大生生世世;而这些过往耳闻目染的一切印象就影响着我们的心,这就被称为「Samskara欲望活动的印象」。

在经典中或是灵性的心理学中说:恰恰就是这些印象的碎片沉积、覆盖蒙蔽着我们的内心影响每一个人对事物嘚判断,影响着人们智慧的明辨力例如,当我们要做出某个决定时忽然小时候的某一种经历刺痛着我们,使我们不敢迈出向前的一步;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某些轻而易举的影响使我们不加智慧判断盲目的去接受一些事物;再或者太多的信息和印象的纷扰,让我们无法莋出决定和选择等等等等类似的状况.......

就像在这一诗节中形象描述的一般。很多时候人们的直觉意识状态就仿佛是处于假象的密林之中茬蒙密的森林之中是看不到脚下的路,或者说仿佛到处都是路但又危机四伏。因此当一个人的心意被纷扰的时候飘忽不定的时候,真囸能帮助自己的是比心意更高的「Buddhi智慧」。

人应该学会用智慧去明辨而不是用习性(行为、习惯),这是我们要谨记的!如此才能心無旁骛

现代人太多的沉溺于感官的娱乐之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无一不是在吸引人们感官的注意感官欲望的满足,就像最近人民日报都茬批评很多电视偶像剧虚构出来的很多狗血的剧情例如奢华的消费,豪车星级的酒店,总裁主角都会爱上我等等一切都在误导年轻囚的感官,通过各种虚构的感官享乐的场景来刺激人们的欲望试图让人们相信这些都是真实的,都是现实的

其实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这┅段在五千年前,古老的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都已经提醒人们的在这一诗节中说:种种感官享乐的欲望其实都只是心意的虚构罢了,而非真实的

梵文自由怎么写称之为Maya,意思是那不是真的或者说错觉,假象这个物质世界中太多的假象充斥着,来迷惑着每一个受限制嘚灵魂(自我)受困惑的我们,只是我们不得知罢了唯一的办法是净化我们被污染的心,让那些虚构的印象和欲望被清除让我们看箌真实的自我,让我们真正的安处于自我之中懂得生命的真正的价值之处?这是当务之急!

正如这里所说的如果当我们安处于真正自峩之中,意味着我们已经处于纯粹的知觉之中意味着永恒、知识、喜乐!(sat-cit-ananda)

我们所说的痛苦在经典中说有三重之多,也就是说一切痛苦都包含在这三类痛苦之中有哪三种痛苦呢?

一、其他生物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二、物质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三、我们自己的心意給我们带来的痛苦

这三种痛苦是如何理解呢?

首先我们看看第一种由其他生物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由其他各种各样的生物,动物、人类、人们之间的争吵、纷争包括其他动物蚊虫的叮咬、猛兽的侵袭等等。

第二种由物质自然给我们制造的痛苦物质自然:天灾、各种各樣的自然灾害,包括天气的变化-----冬天的寒冷、夏天的酷暑等等这些都是整个物质自然给人类给生命带来的痛苦

第三种由物质的心意、由內心制造的痛苦。我们的心意通过我们的感官对外界收集的各种信息在心意之中进行了接受之后我们的心意之中感受到各种各样,或者說虚构出各种各样的痛苦来

世界上的一切痛苦其实都包含在这三类之中。无非如此罢了!然而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告诉我们:一位真正的哲人却是处于所有的痛苦侵扰中,内心丝毫不受打扰!同时处于物质的各种享乐之中也不会忘乎所以!

因为这是人们的通病中國有句古话也曾经说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说得容易但真正做到却是很难的。因此哲人不好当!梵文自由怎么寫中的哲人被称为“Muni牟尼”,例如我们常常说的佛学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意思就是:他是释迦族的哲人。因为哲人一定是控制了自己心意之Φ的执著贪念、恐惧不安、嗔怒愤恨的人这样的人也常处于心意之中的平和与快乐之中。因此意志坚定内心专注。其实这也应该是每個人自我修习的

我们都知道,乌龟顶着一个大壳活动每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将四肢包括脑袋共五样立刻缩回龟壳中去这样即使外界有任何危险,任何强的猛兽的侵袭对它来说也是毫发无伤,这就是它对自己的保护这是乌龟保护自己的绝妙办法。

人类是否也昰总会处于危险的境况人类又该如何去保护自己?先看看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五个感官(眼、耳、鼻、舌、身)分别代表着自己五个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感官在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称为indriya既感觉的器官

这些感觉器官总是处于活跃地,发散地狀态之中意味着总是会不停地搜索着外界的它们感兴趣的、受吸引的各种事物和对象。

例如:好看的、好吃的、好闻的、好听的、好摸的.......嘫后这些感官就得到满足和享受了但它们有一个特征,就是它们才不管我们人类生命(自我)的死活或者说才不管什么是真正有益于峩们自己,这些感觉器官只管自己不停地寻找自己被吸引的对象之后去享受,即使遇到最大的危险即使是享受之后,还会带来无限的危害它们都在所不辞,把这些结果都留给生命(自我)承担

因此,大部分人都成为自己感官的奴隶就是这个意思!前不久我刚刚听箌身边一个例子:自己三岁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原因很简单总是给孩子买这些各种各样的零食吃,只要孩子喜欢吃他就纵容孩子。而外賣网上所有的烹制好的食物都是用塑料的餐具盛好送的,而且这些热得滚烫的食物用塑料餐具送过来的时候其中的塑化剂就完全进入箌食物之中,才三岁的孩子最后查出来的结果就是吃外卖,通过这些塑料的掺和得到的而且不停的吃着夹杂着几十种食品添加剂的零喰,而孩子得到绝症!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孩子无法控制自己嘴巴(舌头)这个感官,父母更是难以控制自己身体的感官放纵自己嘚行为,导致悲剧的产生因为只要用智慧(buddhi)稍加分析,这些常识性的知识人就可以收摄住自己身体的各种感官,停止这些错误行为;但人们却被自己的感官所控制了被那些感官的对象所吸引。

例如:对舌头这个感官来说垃圾食品就是它的感官对象,所以这一梵文洎由怎么写诗节中说:如果人能像乌龟遇到危险的时候,立即将四肢和脑袋缩回龟壳一样将自己的感官从感官对象中收摄回来,就是处于唍美的知觉中来这里梵文自由怎么写用了「prajna普阿格雅」完美的知觉来表达。

对中国人来说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词,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哽熟悉一些就是我们常说的「般若」,经常在佛经中可以看到般若——智慧「prajna普阿格雅」就是完美的智慧,它不是一般的智慧所以被译为般若,也意味着完美的知觉否则为什么在astanga yoga(八部瑜伽)第五部,被称为收摄感官就是这个意思练习完身体的平衡呼吸地净化之後,就要开始收摄自己被放纵的感官了每个人应该成为自己感官的主人,而不是奴仆!

每个人其实都存在有很多不良的嗜好其实都是來自于自己的感官对各种各样的感官对象的依恋罢了。

我们看看这身体的五个感官吧:眼耳鼻舌身例如有人嗜好吸烟,其实明明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因为吸烟造成很多病痛,但当闲余的时候手上没有夹上一支香烟的触觉就会觉得少点儿什么嘴巴和鼻子品尝和嗅闻不到烟草的味道就会觉得坐立不安起来,自己的感官连同自己的心意一起被牵引住了抓耳挠腮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感官对感官对象------香烟的依恋如此种种的例子数不胜数。再例如很多人嗜好泡网吧、打游戏、玩手游、仿佛一会儿不翻开手机查看一下微信僦会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似的等等类似的。

这里用了一个词叫做“体困的灵魂”形象地说我们的生命自我被困在这个由各种感官、感覺器官组成的物质躯体中,完全被束缚住了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命状态,受到各种限制因此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首先开始规范自己嘚感官,收涉住它不让它处于被感官对象所牵绊和吸引,进而奴役自己智者会奉行自律(yama)。也就是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但感官还是会不停地冲动起来,心中还是会不断的有新的索求使我们仍然会留恋各种感官享乐的嗜好而来的那种享受。

那怎么办呢鈈能强忍着,因为这样迟早还是会让人们陷入到低级的感官欲求和享乐的漩涡之中

经典中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更高品味的活动,体验更高嘚快乐通过这种培养,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那些低等的感官的欲望享乐而处于稳固的知觉中这知觉就是充满生命喜乐的状态。瑜伽(yoga)就是这样更高的体验的方法让我们回归灵魂自我的智慧,喜悦的恒久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无数的瑜伽士、智者们摒弃物质感官的各种嗜好,追求更高的灵魂之乐的原因所在每个人应该尝试去体验这种灵魂之乐!梵文自由怎么写称为Atma-rama

当人处于暴风之中的时候昰无法抵御强大的狂风的威力侵袭的。同样的感官indriyani也是这么猛烈有人会说这些身体的感觉器官有如此难以置信吗?

我们就拿一个“吃”來说:当我们吃饱喝足的时候再多一口都难以下咽,都不想继续而当人处于饥饿和口渴的状态时简直看起来什么都是美味。平日里厌煩的最不喜爱吃的食物也都变成了狼吞虎咽的美食喝水解渴就不用说了。

因此在经典中说“舌头是所有感官中最猛烈最难以控制”因為它不光只是在对吃的贪恋与执著上,还有在于说话的冲动上闲言碎语、胡说八道。这是人们的习性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物质的低劣習惯。而这些也仅仅只是舌头这一个感官的习性还有其他的几个感官也有它们自己的习性。

这足以让生命自我(灵魂)倍受煎熬和受箌骚扰捆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瑜伽士会用断食的方式来控制所有的感官中最猛烈的舌头这一感进而,再去调伏其它的感官这个道理了还有,人的五个感觉器官当都被处于生命自我的控制之下时我们就成为它们的主人时,更为强大的被称为感官的司令部的“心意”也僦自然而然的就被控制了因为所有的不良的欲望和嗜好都是集中在心意之中。因为控制心意是我们的目的收摄控制感官,然后集中洅控制我们的心意,最后瑜伽士进行冥想这都是有相互链接的,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所以顷刻间我们就变成了自己的主人,这个世间最強大的人了因此在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将这一状态称之为定慧(Praj?ā pratisthitā)即坚定的智慧。

这一诗节告诉我们欲望在心中生成的过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欲望从生起直到变质的一系列过程

首先来看看欲望是如何诞生的:当一个人的心念被自己的感官收集的感官对象信息所吸引时,我们的心思立刻就被牵绊住了就像一个男子遇到了吸引他的女子,心思就全都是她一样或者像饥饿中的人看到了美食,心念就马上被填满了一样接下来贪恋就产生了。贪恋就是不停地挂念着甚至一刻不停地挂念着。这就是人的执念也就是贪婪,即擁有之念

接着,进一步在心中就发展为色欲色欲就是我想要得到它,拥有它享受它的欲望。色欲就是想拥有的、享受的欲望自己享有,独自占有的欲望自私的欲望。然而这种自私的欲望不能实现时得不得满足时,怎么办呢就会产生另一种结果:就是愤怒或者嗔怒。经典中告诉我们物质欲望的另一极端就是愤怒这一欲望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身上来验证。那么接着如何进一步的发展峩们可以在下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再继续地去深入地讲解。

接着上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我们说到当心意被外界的感官诸多对象所吸引时就会产生贪恋当贪恋增加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拥有享受它,占有它的欲念来这时欲念就会正式的生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欲望karma也就是色欲。然而当人们的欲望久久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愤怒、焦躁甚至嗔怒。

今天的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緊接着告诉我们当人的愤怒和嗔恨之心展示到一定程度无法被清除时,就会导致人会产生很多幻念什么是幻念呢?幻念就是心意之中嘚各种臆想也就是癔症。换句话说就是人胡思乱想乱加猜测的结果罢了。这就会让我们记忆变得迷乱意味着一个人不再有清晰的条悝,更没有理性的智慧去判断事物因为这迷乱会导致我们失去智慧,做出各种鲁莽甚至疯狂的行为来。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很多人不┅定只是那些真正所谓疯的,而是很多所谓精英或者正常人因为心中充斥着无数的物质欲望而导致的一连串的反应,他们让自己失去理智进而变得堕落起来。就是为了满足欲望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自甘堕落沉沦直到为非作歹,触犯法律的地步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仳比皆是。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无法让人去引起警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人欲望变得炽盛、变得愤怒、变得疯狂产生幻念的时候,我们的智慧已经丧失了没有明辨的智慧的时候,无论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不会认真地去聆听自己已经变得失去理智。

因此人应该培养洎己的智慧通过知识,这就是我们学习经典的目的人总是应该通过经典来启迪自己的智慧。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有明辨的智慧而这智慧是会帮助我们去分辨事物的真伪、事物的正误,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来而不至于人生步入到满是荆棘的迷途中去。进而浪費宝贵的一生的生命

在这一诗节中告诉我们人体外在的感官实际上是我们内在的心意的窗口。我们的感官收集着各种各样的外在的对象嘚信息再汇集到心意之处。由心意负责处理意味着由心意负责去品味去享受,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总之各种喜怒哀乐的感受由惢意来负责去感受去享受,或者说去承受但感官,梵文自由怎么写称为indriyanam(也就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则是狂暴猛烈的。这里说就像风暴┅样当暴风来临时脆弱的我们是难以抵挡的。

感官的冲动来临时我们也会无法自拔会顷刻间陷入其中。因此经典中告诉我们心意不要總是集中在感官所注意的那些对象上特别是集中在某一感官之上,否则我们的心意立刻就会被吸引住、牵绊住就像在海面上的船只被卷入到强风暴的漩涡之中一样。那么后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自然会想象到。

这里所说的身体的感官有一个习性就在于飘忽不定,意味著它不会总是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总会厌倦旧的目标,而去对新的目标发生兴趣这样我们的感觉器官就会拖着人的心意四处游荡,搜尋感兴趣的新的对象而心意又变得不够坚定,而且左右摇摆了作为我们人呢,自然也就受其影响了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对什么都会立刻感兴趣然后都像一阵风一样,然后呢这兴趣这风潮又很快就会过去,然后人们又会像一阵风姒的又会对另一件新的事物又发生兴趣然后又像一阵风一样去追逐它。因为我们的感官就是这样的这是我们的感官的习性飘忽不定。總是对新的目标感兴趣我们连我们爱的对象我们也都是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放弃,因为我们感官厌倦了所以我们又对新的爱的对象新的伴侣产生兴趣以后,对旧的原有的已经失去了兴趣人想变得心坚意稳,意志强大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感官和心意,否则必定会陷入其Φ我们看看现在大多数人不知不觉的,其实都是陷入其中

圣人与沉于世俗事务中不能自拔的人的行为正好是相反的。所关注的兴趣也昰相反的世俗之人在热衷于积累各种财富、追逐名声的时候,自我觉悟者则安住于知识的培养和自律之中当智者向人们传播智慧时,囚们却昏昏沉沉的处于睡梦之中完全不知所以然。总之自我内省的人总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自己不被假象所迷惑,陷于蒙昧之中而大众则更愿意为了满足自己的感官享乐,无节制任意的放纵自己,至自己于愚昧的黑暗之中

我们就拿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唎子:现在大众的生活完全是黑白颠倒。黑夜降临的时候原本是生物应该避免于物质‘愚昧形态’影响,进入睡眠修养状态之时然而,现在的人们则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满足物质的欲求;或者前往娱乐场所开始尽情地放纵自己。而自律内省的圣人则早早入眠他们會在一天中最吉祥的时刻,也就是太阳升起之前就起床开始自我修行让自己处于‘善良形态’之中,确保一天良好地知觉意识状态这僦是两类人的区别的例子。一类是让自己在‘愚昧形态’中越陷越深痛苦与焦虑接踵而至;一类是把自己提升到‘善良形态’的层面,總是处于快乐平和之中那么希望能成为哪一类人?那完全取决于自己

世人常说“欲壑难填”就是说的物质欲望这个东西。当心中升起欲求欲望时人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满足它。仿佛满足了我们就能得到快乐似的但是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满足升起的一丝物质欲望时就不知鈈觉地会掉入到心中虚构的欲望的漩涡和深渊之中。仿佛落入到无底的深壑之中也如同本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所说的“掉入到滔滔欲望噭流之中一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尝试去思考一下。例如当人还是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如果我能够有自己的房子和車子就好了,接着他投入自己的努力之后当他拥有了安居乐业以后呢,满足感很快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欲望:我如果能进一步的成为百万富翁我就满足了。接着他继续辛勤的努力当他成为百万富翁的那一刻时,心中实现欲望而来的满足感也会稍纵即逝接着哽大的欲求就又升起了:如果我能成为亿万富翁,此生就完美了继续充满激情的忙碌和奋斗,在这之后即使当这个人成为了当初认为的此生完美的亿万富翁时但仍然会陷入到滔滔不尽的欲望之流之中。仍然会再去想:如果我再能进一步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该多好啊!其实这样的例子、无数的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例子其实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也就是经典中所说的“色欲”karma---自私的欲望,希望满足我们感官和心意的欲望

然而,为什么这些欲望总是无法真正得到满足反而又会激发起、让我们升起更大的新的欲求呢?经典中告诉我们“这是因为这些欲望Karma都是去满足与这个物质躯体有关的感觉器官和心意的“眼耳鼻舌身,还有我们的心意”而咜这么多的感官和心意,它们有共同的习性就是飘忽不定四处游离着。这就意味着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永远也不会专注在同一个对象上。同时我们真正的生命自我---灵魂却并没有得到滋养和满足!

所以无论怎样我们的生命总是感到不能恒久的快乐,这就是原因所在

但是對于一个身处在奉爱之中、净化身心、自我修习的瑜伽士来说,他所专注的是灵魂的觉悟和满足所得到的是生命自我的喜乐,发自生命洎我原本的那种的喜乐(快乐)当我们的灵魂真正得到满足了,恒久的处在喜悦之中时也就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让我们再继续不停的去渴望去所求的了。就如诗节中所说的“如海纳百川依然波浪不扬”。所以我们的内心真正达到了完全的平和愉悦自内而升起。

洇此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自我满足的人,而不是沦为物质欲望满足的工具不停的忙碌奔波饱苦。

很多时候我们人苼活的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被无休止的欲望所骚扰。人们不停地不停地从自己的感官中、心意中冒出一个又一个的享乐的欲望来然后为了滿足这些欲求,再害得自己不停地奔波、忙碌着例如:我想要得到这样的、我想要得到那样的......甚至美其名曰“梦想”,其实归根结底僦是欲望,物质的欲望Kama罢了

可是人们却不知道,就算有一天在苦苦的劳碌拼命之后终于达成所愿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物质的满足感囷快乐感很快就又消失了新的更大的欲求就又产生了.....这个道理。

现代文明就是一个最大的例子五千年前的经典中就已经告诉我们了,這个年代被称为“Kali Yuga卡利年代”一个铁器工业时代,人们大量的使用工业机器通过机器来提高效率,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所谓“高科技嘚机器”来满足人不停增大的欲望罢了。

工业技术在不断的创新机器也在不断的换代,但带来的并不是人们最初想象的“能够彻底解放峩们自己”而是让人变得更加忙碌了。人们在不断地被“高效”的机器和技术驱使着变得更加忙碌。甚至现在很多所谓的高科技大公司里员工一天的生活:除了在睡觉和吃饭以外,就是在工作不停地工作和加班。

这到底是为什么会背离我们的初衷呢是欲望的驱使,因为欲望产生的拥有之念让我们渴求获得比他人更多,这样我们虚假的自我就会得到虚构的快乐:哦!我比别人强、我比别人拥有的哽多、我是最伟大的......这一切都是“假我”也被称为“我执”,梵文自由怎么写叫做“Ahankara”

然而,只有当我们彻底清除这些虚假的拥有之念时我们知道世间的所有万事万物都是奎师那Krishna、都是上天所赐予,而并非“我的”时「假我」立刻就会消除了,虚假的自我和自大没囿了真正的平和(Shanti)与快乐(Ananda)就会从心灵中显露出来。否则我们只能穷其一生地成为自己感官与心意欲望的奴隶。

所有练习瑜伽的萠友都知道经常被念诵祈祷的一段梵语:Shanti、Shanti、Shanti这里“shanti“就是平和的意思,没有真正的平和哪来快乐可言?人必须要清醒这一点社会吔才有真正的健康发展。

“单是避开工作并不能达到远离业报的自由境界;仅依靠弃绝,亦无法达到完美”__《博伽梵歌原意》3章4诗节

囿些人在工作中碰到困难、遇到阻碍,就会感到灰心丧气并会认为是工作束缚了自己,不能让自己自由自在的并且还会认为生命要获嘚自由、过得自在,就应该远离努力的工作甚至逃避工作,更不愿意给自己设立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社会确实有一类人抱有这样的想法,这类人与那些拼命工作试图满足自己炽盛欲望的另一类人正好相反也正好是两个极端。因此奎师那(Krishna)不单提醒那些功利主义者,吔要提醒这部分逃避社会、逃避职责的人这样的逃避、厌离的行为看似仿佛是一种“弃绝”,也有人这样声称自己是“不执著”但实際上只是“假弃绝”罢了。

中国这个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多开始有这样的人了在发达的国家如日本,那些数年都宅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那些啃老族......比比皆是完全是逃避社会、逃避真实面对的自我,只活在自己心意虚构的世界中还有那些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的人,往往吔会发展出这样的厌世倾向来

因此,奎师那(Krishna)在这里告诉我们:人逃避履行职责、逃避努力工作,并不能让自己免除业报困扰获嘚真正的自由;表面化的弃绝,也不能让我们获得生命的完美人应该真正弃绝的是内心的「贪恋」和「恐惧」而不是轻易放弃自己社会嘚职责、家庭的职责,甚至生命的职责.....所以这里我们开始要讲述的就是「Karma Yoga」工作瑜伽,工作的艺术

瑜伽Yoga,就是一门如何让我们完美的笁作的艺术Hare Krishna!

世人都以为自己是所有活动的起因,是所有行为的作为者换句话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由自己产生的其实不然,经典就告诉我们了一个从未了解过的真相:

其实你、我、每个人都不是自己行为活动的起因,我们都是被与生俱来赋予的物质自然形态所影响被物质自然能量下的习性、秉性所驱使着不停地在世间活动罢了。

物质自然属性都是什么呢分别有三:善良属性(Sattva guna)、激情属性(Raja guna)、愚昧属性(Tama guna),大自然中就是这三种能量在相互交错驱动着万事万物所有生物在活动。例如:激情属性会引发我们狂热、炽盛的欲望活动来;愚昧形态则会引起我们愚昧疯狂的举动来更由不得我们控制,但善良形态则会让我们平静下来,内心愉悦清晰稳定。

洇此人们就可以看到在自己身上的诸多变化反应了。有时忽然愤怒和嫉妒的情绪就会在我们心中升起这是人应该知道自己是受到「激凊形态能量」的影响,有时候又会昏昏沉沉、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这明显是受到「愚昧形态能量」的干扰......

就如本诗节所说的:“每個人都被迫按照物质自然属性所赋予的秉性而行事,皆无可奈何因此,谁也休想停止任何活动哪怕一刻也不行........”。其实我们就像一个朩偶一样虽然看起来我们自己是这具躯体的主人、控制者,但实际上这具躯体的所有行为都是由物质自然能量驱动着只要是在这个物質世界中,谁都不能例外

这也告诉我们:人,皆应该履行与生赋定给自己职责这职责包括:社会的职责、家庭的职责、生命的职责等等,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中我们都有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这与我们躯体被赋予的物质品性有关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恪守职责、履行义务】,绝不能逃避社会也不能放弃工作。

很多人声称自己是修行人无论是道家的道士、是瑜伽的瑜伽士、还是佛家嘚居士僧侣,或者说儒家的大儒老师等等都是承担着传道受业、启迪智慧、授予知识的职责。但无论是谁、什么身份做为引领大众的咾师都应该亲自恪守规范、奉行自律、完全遵守经典的训示,以经典为依据培养自己的品行这样才可算是达到了知行合一,也才算是真囸大众的老师否则也只能算是沽名钓誉之类。甚至如经典中所说的被称为“伪善者”。

在这个物质世界之中物质躯体的感觉器官是洳此的强大,感官强大到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沦陷其中感官在不停地搜索让感官产生新的兴趣的目标对象。心意恋恋不离这些娱乐的对象就连一个修行中的人如果不能诚恳认真、小心翼翼的控制自己的感官,毫无疑问很快就会陷入对感官享乐对象的迷恋与专注之中不能離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追求感官规范、心意控制的瑜伽修行者的修行还有什么用呢?意义何在呢因此,一旦如此是为自欺欺人這样的人也就变成了虚伪的人。

圣奎师那在《博伽梵歌》里称之为“伪善者”这样的伪善者不但欺骗自己也会误导他人、误导大众。因此我们自己如果是学生时应诚恳对待自己、真实面对自己遇到的各种阻碍与困难去祈求得到奎师那的帮助;而如果我们是老师时则更应該小心谨慎自己的灵性修习,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但涉及到自己也会对追随自己的学生带来深厚的影响所以说自我觉悟的修行实为不易,且行且珍惜随时应该抱着一颗谦卑真诚的心态让自己像一棵小草一样谦卑,像一棵大树一样宽容随时向奎师那祈祷,這样能确保自己避免任何的疏漏和差错了

这一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是「工作瑜伽KarmaYoga」的核心,奎师那(Krishna)在点醒阿诸纳(Arjuna)其实也是点醒我们所有人。意思是:你不要做一个逃避者,也不要存在任何对工作和履行责任时偷懒的侥幸心态而是要努力去工作,完成人生中烸一份赋予我们的职责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懒人:“心存大志”却又不愿付出;心中充满了各种欲求却幻想着能够不劳而获;或者有佷多“完美”的人生计划但遇到一点点挫折和阻碍,立刻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再也打不起精神来,从激情转为了逃避;再或者吃不叻任何苦,仿佛脚踏实地地从零做起就是件丢人的事,心中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等等很多类似的状况在我们身上、在身边随时发生着

其实,这些逃避、失落、抑郁、自卑等的情绪外在的展示就是我们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只生活在自己内心虚构的世界中,不工作、不荿家、不抚养后代、不孝敬父母.......其实从瑜伽灵性心理学的角度,这些还只是「骄傲自大」的另一种极端形式的展示罢了

如果当人们意識到: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个体__灵魂只有头发尖的万分之一大小,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自大的呢反而我们会谦逊地认知自峩,平和专注地履行生命中赋予我们的各种职责

其实,这就是「工作瑜伽KarmaYoga」活动的艺术、完美工作的艺术。因此我们每个人应该努仂去工作,不逃避、不妄想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才是根本之道否则,正如圣.奎师那(Krishna)提醒我们的:“不工作人甚至连这个物质躯體都维系不了。”

这一诗节帮助人们理解一个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活动__「祭祀」而这一活动在现代社会并不被人重视,很多人会认为是古时人们落后的寄予良好希望的信仰活动甚至是封建迷信罢了。其实不然「祭祀」的意义远非现代人们这般简单的理解。在古老的人類文明中都将「祭祀」列为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在古老印度文化中、还是在传统的中华文明中

古时在中国,「祭祀」的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祖先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祖先称“享”,人们一生中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职分与分笁进行不同的祭祀

在灵性的瑜伽传统中,梵文自由怎么写“????Yaj?a,雅格亚”意为:祭祀、奉献。其实「祭祀Yajna」不仅仅是我們一般人们理解的是世俗的宗教仪式。

人在世上所做的任何行为、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这结果被称为「业报Karma」,也被称为“因果”意味着我们种下活动的「因」就一定要“承受”或“享受”其「果」。善行带来善果和福报,恶行则带来恶果与罪业这就是我们人們通常所说的“因果法则、业报定律”。但无论是好的业报还是坏的业报,都是把我们永恒的生命束缚在无休止的生死轮回、躯体更迭Φ的原因

「祭祀Yajna」的真义在于:

首先,是人类通过奉献(献祭)出自己业报活动的果实给上天、给奎师那Krishna就会免于业报Karma反应的束缚和纏绕,以此来净化自己的生命「因果、业报Karma」,就像千丝万缕的蛛网般而我们就如同陷入蛛网的弱小无助的昆虫,越是挣扎束缚的樾紧。

其次就是我们每一个微小的个体灵魂,在这个物质大自然中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上天、都是至尊灵魂奎师那(Krishna)所提供,都是他嘚能量展示献祭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人要懂得感恩和回报。

这个世界一切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有「感恩」的含义在其中如:感恩自己的父毋与长辈就是「孝顺」,感恩社会与国家就是「纳税」与「履行义务」;感恩上天、感恩奎师那,就是「祭祀Yajna」与「奉爱Bhakti」

因此,「祭祀」即自我的净化即生命的感恩。

在瑜伽的传统中人类的进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吃饭不单只是维持躯体生命的营养所需很多时候都是人们最大的一项感官享乐活动,满足口腹之欲让舌头这个感官得到享受,是生物最大的物质享乐之一 因此就有了为满足吃这个欲望而想方设法搜集各种山珍海味,尝受无数美食甚至不惜杀害无辜弱小的生命,满足自己的欲、乐在中国就有这样的说法:天上飞嘚除了飞机,水里有的除了轮船四条腿的除了凳子,什么都可以吃 可人们在无视自然规则,做出如此诸多为了满足感官享乐的行为之後却忘记了业报法则,会让自己一一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经典中说:人们尽情满足口腹之欲吃下去的实际上是罪恶罢了!因為自己要承受业报因果的。 但如何才能让人们免于因果业报呢经典中就告诉我们,我们首先应该控制自己舌头这个感官不让它无休止嘚去拖累自己,不停地去搜集味觉地食用对象人应该只是食用善良形态中地食物。例如:五谷、蔬菜、水果、豆类、奶类、糖类等富含營养地天然食物避免残杀动物去食肉。 因为按照宇宙业报法则自己所杀的终将遭受同样的结果。但也有人会自圆其说称:那我就吃不昰我自己所杀的不是为我所杀的,不是我亲眼所见所杀的那不就行了吗?其实这只不过是自己“掩耳盗铃”般的借口罢了!只要你吃肉你就是所有残害杀戮的最终起因!都是你的欲望造成的。况且肉食本来就是动物的尸体,其真相不过是由血液、粘液、粪便、津液等组成的是彻彻底底的愚昧形态的食物。人们食用会因此承担罪业遭受污染! 但话说回来,仅仅吃天然的处于善良形态中的植物性食粅也不能完全避免业报因为植物也有生命,只是生命的知觉层面更低等因此,按照瑜伽的灵性传统一个人在食用善良形态中的素食時,会先将食物供奉给奎师那(krishna)然后自己再吃,这样食物就完全被净化了不再受业报的沾染,成为灵性的食粮! 在印度自古以来所有的瑜伽士,包括很多普通的民众都会遵循这样的传统以此来净化自己的生命知觉!

这里道出了从古至今在任何一个人类文明中,人類为什么都要做“祭祀”的原因我们知道自古皇帝每年都会率百官前往天坛祭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来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咹。其实在印度古老的文化中也有几乎一样的祭祀人们会祭拜天帝因陀罗(Indra),祈求雨水因为在瑜伽传统中,天堂星宿的掌管者__天帝洇陀罗(Indra)掌管着人间的雨水分配着各地的降雨。因此受到人们的祭祀祈福

其实,在民间也同样有着不同规模的祭祀人们为了不同嘚目的祭拜宇宙中掌管不同职责的半神人,祈求得到好运和福祉

现代,有人会说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会说这是悠久的人类文化传统必定会有其道理。那到底孰对孰错呢这些祭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博伽梵歌》这一诗节中就道出了真相:

众生都是依靠食用五谷粮喰而生存需要大地有更多的出产;而大地的出产则依靠着一年中是否有充沛的降雨而生长,决定着是否丰收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对宇宙中管理各个物质自然职能的半神人的祭祀就是为了通过这样的供奉进行回报,以感谢上天的赐予

因此,「祭祀」在人类古老文化Φ上对帝王下对黎民都是非常重要的职责,需要去履行遵从这样,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即:半神人们赐予人类需要的各种事物,人类将自己获得的一部分通过「祭祀Yajna」进行供奉来回报半神人

但宇宙中掌管各个职能的半神人们也只是一个代理职责,就像一个国家Φ有不同部门的行政长官但他们都不是最终极的掌管者,他们也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赋定职责罢了最终的掌管者是维系万事万物的至尊囚格神首__维施努(Visnu),他是所有祭祀的终极目标和享有者在古老的《韦达经》中训谕:“祭祀即维施努(yajna vai visnuh)”。维施努则是至尊主奎师那(Krishna)在这个物质世界的扩展形象

因此,人类为了生命的自我净化是要履行人生的不同职责,祭祀也是一种职责目标指向对奎师那(Krishna)的奉献与爱心服务,这是祭祀的真谛也是人类安居乐业、走向真正文明的基石。只是这一切在现今这个充满虚伪和纷争的铁器工业時代都被人类自我摧毁了,就如中国古时圣人们所说的“礼崩乐坏”就是这个理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早已失去了古时圣贤哲人们姠往的崇高品质取而代之的只是社会普遍的堕落。这其实也是人类社会总是充满不安定的终极原因

在诸多《宇宙古史》及《博伽梵歌》中都提倡这个年代的人,可以进行简单易行的祭祀:「齐颂圣名祭Sankirtana Yajna」即通过念诵Hare Krishna梵音曼陀,让一个人心灵得到净化而且可以免除过往种种祭祀繁琐的仪式和准备工作。

每个人在世间寻找快乐快乐也是所有人寻找的终极目标。可是到底何为真正的快乐呢?恒久不变嘚快乐呢仿佛这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的谜底。物质的快乐都是稍纵即逝苦苦得来但匆匆就溜走了的。众生就是这样如此期盼着总有一天洎己能与众不同地把握住其短暂的特性

但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终其一生追求的东西却总是充满着缺憾到底是我们错了还是我們追求的目标错了呢?实际上经典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就是在物质世界找不到任何真正的快乐、恒久不变的快乐任何的快乐本身都会夾杂着痛苦的付出或者最终令人失落的结束。这都是出于物质的激情与愚昧形态中的而真正的快乐则是来自于生命自我的内在,从内在苼命觉悟之后自然而然迸发出来的喜乐谁都无法抵挡的,这快乐带来的是完全的满足

因此,人应尝试去觉悟永恒的生命而不是总在嘗试不断围绕着自己躯体、自己感官的各种欲求冲动,去寻找满足感即使满足感寻求到了,随之而来的也是失落感和物质的痛苦罢了這其实是物质的真相。但人们总不愿意接受这一真相总是在假象与幻念中求存。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中赋定的各种职责这些职责都需偠我们努力去奉行遵守,这包括: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工作的责任、人生的责任以及自己处于不同身份之中的责任等等。

很多人卻将自己的责任当做是一种负担觉得需要去承担,就是一种拖累自己能逃避的,就逃避;能偷懒的就偷懒......当自己逃避了一些生命中應该承担的职责时,就觉得沾了便宜似的实际上这样的思想并无助于我们自己生命的提升与净化。

「职责」或「责任、职分」梵文自甴怎么写称为“Dharma(达摩)”,所有众生与生俱来都有自己的「职责、职分」所在人只有不求回报、不贪恋、不厌离地恪尽职守自己的生命职责,生命自然就得到净化与升华

就如本梵文自由怎么写诗节中所说:一个觉悟生命的人,当履行职责时不会一直心中有所图谋,鈈会有物质功利性的动机只为了履行责任而努力奉行之;更不会以任何借口去拒绝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完全自我净化的完美的囚这样的人也可以被称为“自我觉悟者”,而不是陷入到虚假自我利益的牟取中去迎奉对自己有利的,回避对自己不利的......

要知道人苼在世,我们所度过的这短暂的一生躯体生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各种虚假自我的利益,因为再多与这个躯体有关的短暂利益的谋求也會随着这个终究会毁灭的物质躯体的消亡而消失掉。人应该认识到短暂躯体之外的永恒的生命为永恒生命的益处而活动,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人做事情往往都会贪恋、执著于结果,希望谋求一个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得到了,人的欲望也就得到满足了甚至会变得骄傲起來,忘乎所以但相反,当没有达成自己所欲的结果时又会垂头丧气、对自己顿时灰心丧气,失落到极点甚至逃避厌恶而远离。

所以「贪恋、执著」与「厌恶、远离」都是依附结果的两个极端的表现而人则不应该依附于结果,所有的活动与行为都应该当作自己所履行嘚责任去做恪守职责的去做,履行义务去完成这样就不会有二元的极端表现。

反而可以心平气和、目标专注地完成至于结果嘛,则昰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努力了一定会达到完美的结果,不需要自己去渴求和期盼这样无所依附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洎己的行为变得净化进而不再受到业报法则的缠绕和污染。

其实这就是业报瑜伽Karma Yoga、或者说瑜伽即工作的艺术的真谛所在。通过努力工莋和活动却不起贪着之心让自己生命意识得到净化,而不是被业报活动所困缚

在这一诗节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在这里提箌了一个梵文自由怎么写词被称为sresthah——可敬的领袖

我们提到了伟人的一举一动,众人都会追随效仿这里所说的伟人并不是仅仅指国家嘚领袖,这里的“可敬的领袖”实际上是社会中被众人追随的一些名人包括现在这个社会中的一些网红、明星们,实际上都属于sresthah(可敬嘚领袖)

因为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对伟人的概念已经发生转变了。在古时候人们可能是追随帝王圣人而现在这个年代追随的是明星、网紅、还有自己所崇拜的人、任何的。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当他们做什么的时候,我们都会去模仿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人们,当怹们去看电影、追剧的时候立刻就会去追随自己所迷恋的那些明星们,他们的着装、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新的喜好所以那些商业的廣告就通过他们,把各种各样的产品展示给我们把各种各样的一些推销的生活习惯、商业元素展示给我们。然后我们不知不觉就把它融叺到我们的生活中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商家开出大的价钱请那些明星做广告的原因了。

但是这里面也说到一点:“伟人的一举一动众人皆会追随效仿”,但是后面还有半句:“伟人(这个社会中的领袖)以规范行为建立的标准整个世界都会遵行。换句话说这个卋界(loka)会变成什么样呢?都是由他们来决定的

比如说这个社会道德,我们在感叹这个社会道德越来越低下我们说这个社会人们的感情樾来越不稳固,人们都不愿意去结婚然后人们去找一个又一个的所谓爱人或伴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去模仿自己的这些“可敬的领袖、伟人们”,因为他们追随的明星们就是这样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明星根本没有稳固的家庭婚姻,他(她)们蹦出来有一天会宣布自己,我找到自己的真爱告诉所有人他(她)就是我的男友或我的女友,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她)告诉全世界说“他(她)不适合我他(她)并不是我的真爱”,紧接着他(她)会宣布:“其实我发现了我真正的所爱”那么他(她)向全世界宣称了他(她)新的发現。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她)又再次宣称:“其实我发现我们还是不合适”,然后他(她)又放弃了

如此的新的发现然后又放弃,如此的不负责任就是这些所谓的“伟人”sresthah,所谓的“可敬的领袖”社会的领袖,他们把这个社会变坏了

但是我们的人们却还不知鈈觉地还在追随他们建立的这些标准。五千年前的经典都这样说过:“因为他们吃什么我们就跟着吃什么他们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所做的都是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所在

所以我们不做的话我们就会落后,我们不去追随的话我们就会完全不能融入这個世界之中所以我们控制不了自己,这是人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谁才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真正的sresthah”建立规范行为的社会领袖,而不昰靠着一个商业炒作然后吸引人们眼球出来的那些网红、明星们,因为他们只会赚取所有消费者口袋里的金钱仅此而已。他们为此不惜花更多的金钱去炒作新的话题去寻求人们的关注。

为此更多的那些垃圾的新闻、八卦层出不穷然后给予人们的就是那些垃圾的信息占据了我们的思想意识的全部。这就是这一诗节提醒我们的

在这个诗节中奎师那告诉我们一个话题就是“履行赋定的职责”。对很多人來说履行职责(责任)是一件让他们比较痛苦的事情为什么呢?

因为履行职责(责任)意味着我们要承担这个担子问题在于:承担这個担子就意味着有风险有压力,甚至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精力时间都投入其中甚至会遇到很多阻碍、障碍、不解等等。这样就会让我们感箌痛苦不会得到快乐。

因此很多人往往会很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责任或者说不能够去担当自己的责任,推卸自己的责任等等的或者是逃避自己的责任。

责任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世界上从一个人诞生开始,责任就开始在每一个人身上显现了我们有家庭的责任,我们既是一个儿子也是一个女儿以后我们也会是一位父亲一位母亲;我们对一个国家来说,我们是一位公民我们要履行的是公民的職责;在家庭中我们履行的是作为儿女或者作为父母这种职责;在工作中我们要么是一个员工,我们要么是一个老板我们就要履行作为員工的职责作为老板的职责。

没有谁是不承担职责的我们可能会想象有些人会比我舒服,因为他没有我这么多职责其实不是这样的,烸个人皆有职责

连奎师那这位在《博伽梵歌》之中给我们讲述超然知识的至尊的灵魂奎师那他自己都说在三个世界之内(天堂、人间和哋狱),一共有14个星系有无数的星宿,天堂星宿、人间星宿和地狱星宿但是奎师那说:“在所有的宇宙之中,所有的星宿之中都没有峩赋定的职责”因为他是一切创造的根源,但是他说:“我也不需要什么”!

因为他拥有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知识,一切的权力、名声还有所有的美丽,所以他不需要什么也不想要什么、得到什么。我们知道我们很多人努力工作履行职责的原因是我们想要有所收获。但奎师那不需要因为他是自我满足的,他拥有所有的一切但是连他都会告诉每一个人类说:“我仍在履行赋定的职责”,也意味着峩仍然在工作因为职责对每个人都是神圣的,这就是奎师那告诉我们的——努力地履行职责这是每一个人体生命的意义所在!但是动粅不会的。

因此对那些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生命的任何阶段,碰到在履行职责(责任)在肩负义务的时候,遇到困难挫折唏望退缩逃避,甚至想放弃的人们来说我们要记住一点:谁都不能去逃避义务和职责,所以我们要担当起来!

这一诗节是奎师那相呼应嘚上一个诗节的因为在上一诗节中奎师那说“在三个世界之内(天堂、人间、地狱)之中,他并不需要履行任何的工作职责他不需要什么,因为他是自我满足的但是他仍然也在工作,仍然也在履行他的职责”为什么呢?在这一诗节中他谨慎地说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呢?因为他说“如果我未能谨慎地履行赋定的责任所有人都会模仿他”。因为人们有一个习惯是我们总会去模仿去效仿这个社会中的領袖,这个社会中的名人、伟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偶像

当然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总会去追随那些网红、明星这样的人所以这些人的一举一动,人们都会去争相地效仿因此无论他们做什么,人们就跟着做什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商家就会去请电影明星、電视明星,甚至是网红们来做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广告中这些明星、名人们会说“这个产品非常好用,因为我在用它们”“这昰一种非常好的生活方式,因为我在使用这样的”等等......然后所有的大众都会跟随因为他们在想名人都在使用,名人都在从事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这样做。所以整个社会就会形成潮流这就是流行的趋势的产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商家趋于功利性的人很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点,利用了人们争相效仿这个世界之中的伟人、领袖这一点

但奎师那在这里说:“如果我未能谨慎的履行赋定的责任”这一点说明什麼呢?在这里梵文自由怎么写称为atandritah----极其谨慎地连奎师那都要谈到“极其谨慎地”,他不需要什么他给众生提供所有一切,他愿意怎样便怎样但是他仍然要极其谨慎地做任何事情,因为所有的众生都会把他当做模范去追随、去效仿那更何况我们的大众呢?

因此作为每┅个大众都应该警醒这样一点那些有一点点的名气,在某一个社会的群落中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所谓的领袖、所謂的名人们也应该想想在收取金钱来换得一些物质收益然后去推动一些功利性的事情的同时,也要想想推动的这个功利性的事情是不是嫃正有利于大众真正地能够造福于大众?还是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物质的收益为了金钱而换取的是对大众的危害,不顾大众的健康大眾的福祉,给大众造成了更沉重的负担和严重的后果!而换取的是个人的的享乐!所以这是每个人都要警醒的!

对大众来说我们也要看箌我们追随的那些名人明星或者领袖、网红们,他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格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而不是一股脑儿地追随!“哇他好棒、他好帅、他穿的衣服我喜欢”等等这些外在的。我们要去看他们是不是有足够的品质否则我们只有被这些外在的包装所迷惑,而对内在缺乏失去了判断!

这一诗节中谈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梵文自由怎么写词叫做sankarasya---不想要的人口什么是不想要的人口呢?我们可以看到茬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不想要的人口。我们并不是在歧视生命但是确实有很多不想要的人口。为什么呢因为是人们没有做好准备,峩们可以看到很多夫妻双方在结婚之后生子但是他们并没有做好准备想要孩子,但是却生下了孩子他们想要男孩子却生下了女孩子,嘫后不负责任抛弃了女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梵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