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是动力”正确吗?

历史的创造者和创造历史的动力——答河北师范大学祝伟坡同志
《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发表以后,收到过一些同志的来稿和来信,都转交给了《历史研究))k志编辑部,请他们研究处理。另有河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祝伟笋同志在信中提出,与历史的创造有关系的两个问题“还不清楚”,要求答复。这两个问题是: “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林彪说,历史是由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的.(大意)。对这两种观点,应当怎样认识才是正确的?’’ 上引来信提出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从另一个问题出发的,这就是:历史的创造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吗?我现在首先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再回答信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因此是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历史的创造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吗? 这个问题可用毛泽东本人的话直接回答说,可以讨论。他在日写过一篇短文,大意说,他同林彪交换过意见,一致认为这个历史家和哲学史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个马克思主义...&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发表以后,收到过一些同志的来稿和来信,都转交给了《历史研究》杂志编辑部,请他们研究处理。另有河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祝伟坡同志在信中提出,与历史的创造有关系的两个向题“还不清楚”,要求答复。这两个问题是: “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林彪说,历史是由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的(大意)。对这两种观点,应当怎样认识才是正确的?” 上引来信提出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从另一个问题出发的,这就是:历史的创造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吗?我现在首先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再回答信中提出的两个向题,因此是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历史的创造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吗? 这个问题可用毛泽东本人的话直接回答说,可以讨论。他在日写过一篇短文,大意说,他同林彪交换过意见,一致认为这个历史家和哲学史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毛泽东一系列光辉的军事著作和政治著作,同时也是光辉的哲学著作。这样说,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这些著作通篇体现了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研究军事和政治问题的方法;一是这些著作中常常有一些段落深刻地提出和论述了重要的哲学思想。我在这里只举《论联合政府》为例。在学哲学的时候,人们通常不大提及这部著作。我认为,在这部著作中也体现和论述了重要的哲学思想。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吗?关于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关于形势分析 《论联合政府》是从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入手的。对世界大势,毛泽东在具体分析当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一方面指出:应当“估计到历史的若干暂时的甚至是严重的曲折”;另一方面又指出:世界将走向进步这个“历吏的总趋向已经确定,不能改变了”。对国内前途,毛泽东在具体分析当时的国际国内的实际状况和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的基础上,一方面指出:不要以为我们的事业一切顺利,“事实是好坏两个可能性、好坏两个前途都存在着”;另一方...&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今年四月是《谕联合政府》发表十五周年。十五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言裔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是毛泽东同志运用焉克J恩列宁主义的普温真理解决中国革命简题的一个重耍典范。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报告中,用焉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塌、观点和方法,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地总桔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指出了我佣党所坚持的人民战争的路裁和国民党反动派所实行的反人民的路线是当时国内一切简题的关键所在。两党之简在这个简题上的争输,关系到几万方人民的生死存亡简题,因此,必须废除国民党法西斯的独裁扰治,“建立一个以全国袍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极镇导之下的挑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为了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和建没新中国,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一般纲镇和具体纲镇,既具体指出了当时革命的任务,也明确地指出了在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的方向,从理希上极精辟地蒲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三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这篇光辉著作中,总结了我们党二十四年的建党经验,指出为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毛主席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几十年来,毛主席所倡导的党的三大作风,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同党内历次机会主义路线斗争中,不断发扬光大,已成为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壮大自己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又提出: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党的基本原则。今天,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重温毛主席的这些教导,我们感到十分亲切。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坚持三要三不要的原则,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对于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显...&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论联合政府》发表的历史背景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洽报告。“七大”召开的时候,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 当时的国际形势,概括地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 在1940年和1941年,世界法西斯势力极其猖狂。德、意、日为了在世界上称霸,相互勾结,进一步扩大战争,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发动了侵苏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整个世界被卷入了空前规模的战争之中。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新变化的两年。1943年,苏军收复了三分之二以上被敌人占领的国土。194理年,苏军把德寇完全赶出了国境,并把战线推进到法西斯德国及其占领国的国土上。英美乘机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1945年我党召开“七大”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军事形势是苏军已经攻击柏林,英美法联军也正在配合打击希特勒残军,意...&
(本文共1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第二,党的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可以促进、丰富和完;如前所述,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毛泽东和党中;教育活动主力军,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党的理论工作者与党的领袖的理论互动共存于马;党的领袖基于研判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创新的方向、;此外,党的领袖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创设良;6、抗战时
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理论原则,通过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分别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其丰富发展,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不断成熟,又体现了党的领袖在理论创新上的自觉自信。
第二,党的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可以促进、丰富和完善党的领袖的理论研究,使党的领袖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学理化、系统化;党的领袖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有待于党的理论工作者向大众宣传、阐释,使之化为大众的思想武器。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凝聚了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如前所述,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毛泽东形成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学理化、系统化、大众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工作者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积极的理论创新。有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受到党的领袖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直接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如1978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胡福明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就受到了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对于破除“两个凡是”和教条主义,促进思想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些理论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倡导和使用的新概念,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明”“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等为党的领袖所吸纳,融入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本之中。还有些党的理论工作者直接参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本建构,如胡乔木、郑必坚、龚育之等党的理论工作者参与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被邓小平称作“政治经济学的初稿”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起草的过程中,就吸纳了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多家单位的理论工作者,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十二大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或决定,也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和组织下,由党的理论工作者主要担纲完成的。近年来,一些杰出的党的理论工作者被邀请到中南海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开办专题讲座,就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一专题问题同党的领袖进行共同研讨。此外,党的理论工作者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研究、宣传
教育活动主力军,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党的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创新,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党的理论工作者与党的领袖的理论互动共存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全过程,两者相得益彰。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史。在此过程中,党的领袖与党的理论工作者围绕一个共同的理论创新目标,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种吐故纳新、健康发展的理论生成机制。这种理论生成机制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过程中所独有的。
党的领袖基于研判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创新的方向、核心概念或具体任务(有时这些概念直接来自于党的理论工作者),引导党的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路向。党的理论工作者则凭借相对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这些理论创新方向、核心概念或任务要求展开深入研究,使之学理化、完善化和体系化。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理论工作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必要性可能性、基本原则、基本路径和理论成果等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科学性与合规律性等。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党的理论工作者通过研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此后,无论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都在党的理论工作者中掀起了研究热潮,而党的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当前,党的理论工作者正就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必将使之进一步学理化和体系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宝库增添新的理论成果。
此外,党的领袖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创设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支持、鼓励和指导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创新,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及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为形成党的领袖与党的理论工作者良性学术互动机制提供了必要条件。
6、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群众路线 (共产党壮大的原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因――群众路线)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核心内容之一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践所形成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毛泽东的群众观则是其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如同毛泽东思想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样,毛泽东群众观亦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观大量散见于该时期他的著作、讲话、信札中,尤其是《经济问题与财经问题》、《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一切政治的关键在于民众》、《为人民服务》、《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文章、讲话中。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对于正确理解毛泽东群众观这一整体乃至整个思想体系,对于今天全党认真学习、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对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作一简要分析。
一、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能够也必须依靠自己解放自己。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观。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的财富是由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创造的,而且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指出,自有人类文明历史以来,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决定的力量是人民,而不是什么英雄豪杰,也不是什么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拿这个观点看待历史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个反面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关于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的经典性至理名言。他认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多的福利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毛泽东将人民比喻为至高无上的“上帝”,誉为革命之“本”。他强调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抗战,是人民的事业,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正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分析活生生的现实社会生活,具体理解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并在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领导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其后的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党的领导机关和每个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在《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中又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这些论述说明,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是为人民利益而存在、而奋斗的,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和政策上,也体现在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的行动中。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毛泽东更是率先垂范,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毛泽东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说:“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又指出:我们“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针对延安的物资匮乏及国民党的封锁,为了预防并杜绝某些工作人员轻视群众的物质利益和对群众竭泽而渔、谋求无已的思想做法,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亲自发动并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给了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同时也保证了根据地的经济需求,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
人民群众利益不仅是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党的路线正确与否,党的行动正确与否,不是以党的领导人和领导机关主观上的感觉而定,而是由人民群众而定。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显著的标志,就是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因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三)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是进行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智慧和力量都来源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实践。在革命和战争年代,为了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毛泽东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最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那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都能战胜。抗战时期,我党正是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发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从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因此,毛泽东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一切依靠群众,还要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特别强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他指出,我们党的一切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应在群众的实践中产生,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应当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学生,视群众为先生,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制定出符合实际和能够反映群众根本要求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来。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同志: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压倒。这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信和依靠群众,必须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
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进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毛泽东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人民群众只能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的责任在于动员群众,领导群众,引导群众,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而决不能对群众实行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从一般的意义和哲学高度论述人的认识来源以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毛泽东将这些基本原理和观点与历史唯物论结合起来,产生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对中国社会和革命的认识路线及领导方法,从而保证了我党真正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也保证了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从群众中来”,就是领导者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使之形成符合群众需要的系统的、正确的意见,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情况、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是一个无限循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无限循环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在党的七大工作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世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毛泽东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具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并将密切联系群众概括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成为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毛泽东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抗战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观的成熟阶段。此后,毛泽东群众观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一步得到运用、发展和印证。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在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毛泽东一切言论的出发点,又是毛泽东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归宿。当前,重温并学习毛泽东群众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7、推荐书目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党史资料67等内容。 
 党史资料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资料 共产党党史知识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体。 2....  党史资料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一、填空题: 1、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 召开,标志着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  党史资料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有关党史的资料1、 党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 ...  中国共产党通海县革命历... 12页 1下载券 党史资料 4页 3下载券 党史资料 1页 1下载券 党史资料精编版 8页 免费 党史资料参考 3页 免费喜欢...  19页 免费 中共党史 3页 5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党史资料 隐藏&&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主要 工作职责包括:1、党史资料的征集、党史书籍、文集的编 纂,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口述史的征集抢救;2、党史专题 研究;3、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4、加强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1]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  党章党史资料_党团建设_党团工作_应用文书。新党章知识竞赛参考题库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 D )。 A、党的农村组织 B、党的城...  新密党史资料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此资料是近年来搜集整理的,因学识浅,难免滥缺,通过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定将日臻完善。新密...青年历史教育苍白不容忽视_历史论文
当前位置: >
>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不容忽视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 15:31
克罗齐曾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斯言之含义对于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对于一个政权的殷鉴古今而言,理应成为国人的座右铭;然而,我们这个有着漫漫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似乎对历史教育掉以轻心。10年前,本刊曾针对我国轻视历史教育,乃至青年人历史意识苍白的现象,展开过一场讨论。遗憾的是,10年飞逝而去,上述历史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却愈演愈烈,以致不少国人、特别是青年淡漠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史、淡漠中华民族革命奋斗史、淡漠左倾泛滥导致生灵涂炭的灾难史,等等;单就当下妄图重启&文革&战车者中,青年占有相当数量的情景来看,淡漠历史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多么可悲!多么危险!有鉴于此,本期编发一篇青年学者撰写的文章,旨在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参与讨论,从而使人们早日从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中挣脱出来。
内容摘要 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都注重青年的历史教育。但是,当前否定、歪曲历史,历史娱乐化,以及对历史教育的忽视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历史教育。为此,应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牢记历史教训,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创造历史。
关键词 青年 历史教育 历史意识 精神动力
作 者 1闵绪国,重庆邮电大学思政部博士(重庆:400065);2龙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重庆:400715)。
历史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的民族,无不珍视自己的历史。首先,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历史既是对人类过往活动的记载,也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成果的总结。了解历史,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指导现实。
我国历来重视治史、学史、用史。我们党也把历史作为观照现实、洞察未来的镜子。指出: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44年,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指出轻视敌人、生活腐化、拉帮结派是导致成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毛泽东批示将该文作为整风文件,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今天,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中国将走向何方?这是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其次,历史教育是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源和流,每一代都在继承前一代的历史中发展进步。历史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元朝初年,王鹗向元世祖建议撰修前朝史,强调&宁可亡人之国,不可亡人之史&。 政权更迭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是常见的。但如果历史中断了,民族的根就失去了,就难以再生。对此,龚自珍说得更为深刻:&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点。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大搞&皇民化运动&,教日语、禁汉语,学日本史、去中国史。前些年,台湾当局大搞&去中国化&,新编高中历史课程大纲将明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历史全部列入世界史,妄图割裂历史,对此我们必须警惕。
钱穆先生曾说:&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如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等,都源于对民族历史的深刻了解。人们一旦忘却历史,就会淡化民族认同,民族凝聚力必将大大削弱。因此,世界上有理智的国家都很重视历史的传承。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华民族要创造更辉煌的历史,就必须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再次,历史教育是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历史是指引现实人生的坐标。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指引人们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
第一,明确人生方向。个体只有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青年应当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但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将自己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
第二,端正人生态度。历史也记载着前人在追求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不同人生态度。留下《过秦论》的贾谊可谓才华横溢,20来岁就深受汉文帝赏识,但他受诬陷而失去文帝信任后,终日郁郁寡欢,32岁就郁愤而死。司马迁则不同,在遭受宫刑后仍然发奋著史,为后世留下千秋名著&&《史记》。
第三,明智广识。历史本身充满了智慧。它不仅能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而且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发生。历史就像一团火,谁都可以从它那里引取火种。历史的跌宕起伏,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生动教材,可以启迪智慧、增长见识,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稳。
第四,提高精神境界。历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做人的道理,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杰出历史人物更是后人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佳言懿行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用他们的思想志趣、道德情操来比照自己,可以端正认识、引发思考。
当代青年历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当代青年历史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否定、歪曲历史,历史娱乐化,以及不重视青年历史教育等。有的以&理性思考&为名否定历史,有的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历史,有的&戏说&历史,有的认为历史无用,等等,不一而足。
其一,否定、歪曲历史。这股风潮大致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与西方国家加紧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紧密相关。主要表现为否定、歪曲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一是以反对&激进主义&为名,否定革命。二是以&研究范式&的转换为名,用所谓的&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 他们认为革命就是杀人流血,是&疯狂和幼稚&的,只能起破坏作用;认为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是少数职业革命家&制造出来&的,是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认为清政府虽然腐败,但已经在搞&新政&、 &立宪&,革命反而搞糟了,导致军阀混战。宣称&如果不反帝反封建,中国早就现代化了&。有的甚至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满怀感激,对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感到遗憾。说什么&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这样一来,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都被否定了。洪秀全、孙中山等被丑化、贬低,慈禧、李鸿章等则被美化、拔高。几年前一部政论电视剧就是典型。该剧认为慈禧是&优秀的政治家&,李鸿章是&争取国家利益&者,袁世凯是&有能力的人&,他们&都是在为中国找出路&。按照这样一种黑白颠倒的历史观,我们所珍视的一切东西,有哪一样不可以被践踏呢?
上述种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这种虚无是有选择性的。龚书铎先生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他们虚无的是革命历史和进步人物,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大做翻案文章。其实质是通过否定、丑化历史以否定现实,目的是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即通过否定你的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你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苏联的剧变就是最好的注脚。1956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掀起了&非斯大林化&浪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化和民主化的口号下,重评苏联历史,否定历史迅速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在一片否定声中,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专横官僚主义体制&,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所谓的&斯大林主义&的&罪恶根源&,苏共的历史成为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与这样的历史决裂就成为必然,最终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对此, 倨安思危》作出了深刻总结:&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苏共,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导致了社会思想混乱,为从思想上瓦解苏联打开了历史之门&。 殷鉴不远,我们必须记取。
其二,历史娱乐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影、电视已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主渠道。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能够逼真地再现年代久远的人物和事件,大大增强了历史的吸引力,拓宽了历史的传播范围。但与此同时,奉行&娱乐至上&的大众传媒,也使历史娱乐化,给青年历史意识的培育带来严峻挑战。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和读物,不仅随意填塞现代词汇和观念,而且常常为了观赏性、可读性(或者说票房、收视率、销量)而牺牲真实性。有的干脆就&戏说&、 &恶搞&,甚至无中生有、胡编乱造。2011年下半年以来,《美人心计》、 《倾世皇妃》、《后宫甄嬛传》等&宫斗&类电视剧大行其道。这些电视剧表面上看属于历史题材,实则几无真实性可言,大多根据网络小说胡编乱造。《后宫甄嬛传》的历史背景由小说中虚构的大周帝国坐实到清朝,大量情节纯属臆造。不仅缺乏历史基础,而且大肆宣扬丛林法则,无限放大人性之恶。其手段之残忍,令人齿寒。但这类电视剧被媒体宣传为职场生态的写照,为人们尤其是年轻观众所追捧,其收视率屡创新高。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悲哀吗?
&历史&与&剧&究竟谁是主体?文艺作品&打扮&历史究竟有没有底线?在文艺作品中,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适当的&演义&是可以的。但这是以坚持历史真实性为前提的艺术加工,与&戏说&、 &恶搞&等有本质区别。这些娱乐化的东西,表面卜看只是博君一笑。其实不然、这不仅损害了历史的真实性,导致对历史的误解;而且损害了历史中的民族情感和人文价值,影响人们对民族及其历史与文化的认同;同时,艺术作品也不是不能表现&恶&,但绝对不能对&恶&津津乐道。那些以宫廷斗争、官场黑暗为题材的&作品&,为吸引眼球,过度表现社会阴暗面,既无益于了解历史,也无益于思考人生,更会对社会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悄无声息地侵蚀公序良俗。对求知欲强、但鉴趴力不够的青年而言,历史失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历史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难逃被作为商品而&消费&的命运。文化产业要面向市场。娱乐容易被接受,故娱乐最有市场,但&娱乐&应当有限度,不能因为娱乐与利润达成默契,就把价值与意义冷落。任何一种制度、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容忍无底线地&消费&历史、&娱乐&历史,
其三,忽视青年的历史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中,人们变得更为&实际&。历史不能带来直接利益,自然被忽视。电视上倒有不少热播的历史剧,书店里也有不少畅销的历史书,但很多只是逐利工具,不是在真正地讲历史,甚至胡编乱造。党和政府倒十分重视历史教育,但这些要求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时一压再压,而高中阶段一般在高一后就实行文理分科。到了大学阶段,除了历史专业的学生,一般只能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来了解历史。就是这门课,也岌岌可危。对学校来说,历史教育搞得好不好,不影响招生就业,何必费心、费力、费钱,压缩课时、削减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身边还有高校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安排在第四学年,美其名曰:有利于学生考研。完全无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逻辑。学生往往也不重视历史学习。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中学时代便很少接触历史知识,上大学后对历史的兴趣更低,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奇。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历史的价值认识不清。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历史,忽视历史的长远价值和潜在意义。有学生曾说: &应聘时,用人单位不会问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了几分,而是关心我的专业课学得如何,外语过了几级。&我们承认,青年的就业压力很大,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其中,应该包括历史知识,历史影响着现在和未来。愈是处在急遽变迁的时代,愈要回头看。决不应让眼前的功利遮蔽了历史的眼光。
用历史教育青年,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如果青年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他又怎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呢?我们不去争取,敌对势力就会去争取:日本右翼势力就在篡改历史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误导青年。为此,中国史学会前会长戴逸大声疾呼:&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去教育日本青少年,总可以告诉中国青少年,要他们毋忘国难、毋忘国耻、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道理就在这里: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历史,又怎么知道人家在篡改历史?!
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增强青年历史意识
历史教育是增强青年历史意识的根本途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历史教育,既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年的历史教育,也包括青年对自己的历史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后者更为重要;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应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科学历史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
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必须加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主要是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历史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认识历史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不能沉湎于个人好恶和预设立场,当然更不能人云亦云,例如,有人攻击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路线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实际上,严峻的历史环境要求苏联必须采取这样的工业化方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全面性原则。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我们应把握它的全貌,多角度地认识,切忌非黑即白的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如果只抓一点不及其余,那么,任何历史都可以被改写。全面性原则也内在地要求区分主次,把握主流。例如,不能因为斯大林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就否认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第三,包容性原则。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了解历史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追究个人责任。邓小平明确指出:&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单一性&思维来看待,而要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只要它是符合实际的。
二、牢记历史教训,增强历史紧迫感
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尤其要加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历史的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自西方产业革命后,就逐渐落后了。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发动6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和台湾省,设立40多个租界,开放108个通商口岸。同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勒索巨额赔款。仅日本就通过妈关条约》勒索白银2亿两,赎回辽东半岛白银三千万两,这一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半的财政收入。《辛丑条约》对美、英、法、德等11国赔款总额本息高达白银9.82亿两。中国主权日损,国土日减,国力日衰,社会停滞不前,成为一个毫无国际地位、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这是一部血泪史。正如梁柱先生所说: &一个人如果读了中国近现代史而无动于衷,就不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我们应当牢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我们应当牢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我们在继承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应当从中汲取教训,即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铭记国耻,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坚定&三个选择&,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青年历史教育,重在加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历史的教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救亡图存,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地主阶级也有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是,这些斗争都未改变中国的命运。这就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走一条新的道路。十月革命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然后,又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尽管有曲折和失误,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大有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领导我国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的进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历史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也证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应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四、明确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创造历史
加强青年历史教育,目的在于增强青年的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践中创造历史。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气、最富创新精神的力量,是未来历史的创造者。青年历来具有爱国主义传统,具有忧国忧民情怀,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昨天,青年的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等一大批优秀儿女,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今天,时代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不断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丰富和提高自己,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总之,用历史教育青年,任重道远,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史学界要加强历史研究,还历史本来面目,并加强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应放任&自留地&被形形色色的&写手&肆意践踏;教育界要高度重视中学历史课程建设,这是青年学习历史知识的关键时期;传媒界和文艺界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上海:商务印书馆,.
[3]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 22
[4]钱穆,国史大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
[5]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1).
[6]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高校理论战线,2005 (5).
[7]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戴逸.日本的侵略历史岂容抵赖,抗日战争研究,2001( 2).
[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0]梁柱,近现代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领域,求是,2009 (6).
你可能会感兴趣:
: 收集或原创
推荐阅读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