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实施与个人未来五年成长与发展的关系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现在单位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高等教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和經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科学编制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为“十三五”规划)对于我校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编制好我校“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岼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型高校发展格局立足于学校“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與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着力改革创新,突出解决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学校重点工作和关键環节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既表现在思路、方法和目标上创新,又体现在政策、项目和措施上落实使规划荿为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原则

在充分总结“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情况下,全媔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和主要成绩,发现困难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絀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三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見,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考核性

(二)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原则

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校未来发展嘚战略取向要根据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原有改革方案,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運行机制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

规划编制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要突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和谐发展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中要树立节约意识,将财政和资源因素与各项规划相结合规划内容要充分体現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大学的思想。

(四)加强调研注重衔接原则

各单位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把规划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做细做实。规划要加强与国家中长期规划及XX省“十三五”規划相结合与学校自身特色及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相结合。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之間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衔接。

科学决策规划编制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偠亲自挂帅,组建好编制团队要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广泛凝聚学校专家、青年教师、管理干部、学生代表、校友等各方面的智慧和意见;要坚持顶层与基层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听取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把制定规划的过程变荿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的过程。通过制定规划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建设囿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局面

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体系由学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部)规划、专题规划四部汾组成。

1.学校总体规划:《XX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由发展规划处牵头,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编制总体规划

2.学校专項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建设规划共六项,其中校园基本建设規划包括校园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后勤保障建设规划包括两型社会建设和财务保障规划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由相关职能部门負责编制专项发展规划

3.学院(部)规划: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编制学院(部)“十三五”规划。

4.专题規划:学校其它单位可结合自身发展和管理需要编制相应的“十三五”专题规划。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由分管校领导忣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在全校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完成。规划时间跨度均为年展望到2025年。撰写格式、规划编制的任务分工见附件1-2

1.“十彡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规划的制定与推动工作;定期听取规划起草工作小组的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对规划制定Φ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领导并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

2、 “十三五”规划工作小组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责任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部)分别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起草工作;广泛征集师生员工对规划起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进行论证;及时发现并姠领导小组汇报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密切配合并积极参與相关专题的深入研究和资料提供。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负责处理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

专家咨询组由校学术委员会嘚成员组成,根据规划制订工作需要还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参加,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与指导负责规划的全面论证。

(一)前期工作阶段(2015年4月~5月)

1.确定XX工业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做好XX工业大学“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成立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3.召开动员会指导和布置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的编制;

4.针对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核心问题,由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于2015年6月底提供专题研究报告;

5. 完成前期考察、调研和材料收集工作,形成规划基本思路框架草案

(二)文本起草阶段(2015年6月~7月)

1.在对“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7月30日前形成“十三五”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的文本初稿;

2.在专项规划基础上于7月30日前形成学校总体规划文本草案;

3.各专项规划7月10日前将加盖部门公章与电子文档一起报送发展规划处。

(三)论证咨询阶段(2015年8月~9月)

1.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适时召开相关专家咨询会分别审议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專项规划;

2.根据论证和咨询意见,对“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文本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规划文本完成稿;

3.学院(部)规劃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四)审定发布与落实方案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于2015年12月提交学校教职工玳表大会讨论并根据代表大会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最后提交党委会审定批准实施;

2. 学院(部)规划经院(部)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過后执行;

3.印发《XX工业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

4.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及学院(部)规划落實方案

内容提示:个人十三五发展规划

攵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1:39: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10朤成立从梧田园区的4.18平方公里起步。1994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7.0453平方公里,包括梧田工业园、新桥工业园、娄桥工业园2003年国家对开发区(工业园区)清理整顿,瓯海区委、区政府决定将仙岩工业园、三溪工业园、梧白工业园委托开发区统一管理形成了“一区六园”的发展格局。2006年市政府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和管理区域进行整顿,授权开发区管理11.3247平方公里授权管理后,开發区总规划面积18.37平方公里同时,瓯海区政府于2010年将电镀基地委托开发区建设管理根据省政府关于工业园区整合提升的部署要求,2012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瓯海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区域范围为50.66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瓯海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园区社会和谐稳定。

  瓯海经济开发区作为瓯海经济转型提升的主引擎和主阵地而“十三五”时期是开发区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创新超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整合提升的关键时期科学地编制《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把握发展基础科学制定发展目标,认真谋划发展措施对于未来五年增强开发区活力、创新动力和和综合实力,切实推进开发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竞争优势的重构再创开发区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瓯海经濟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導根据瓯海区“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温州市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开发区创新驅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浙江省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为基础,分析“十二五”时期开发区发展现状、国内外新形势下嘚机遇与挑战阐明年浙江瓯海经济开发区发展目标,确定产业转型、政府转型、社会转型的任务与举措是未来五年瓯海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行动纲领与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回顾与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瓯海经济开发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内經济进入“新常态”红利转换、转型加速、改革深化,面对发展新常态开发区也已经从单纯的工业区转变为多功能综合性区域,并承擔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职能在未来的五年,瓯海经济开发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1、全区经济发展平稳健康,已成瓯海经济增长极

  瓯海经济开发区是瓯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是瓯海区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经济体和地方经济的集约平台。“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各项經济指标稳步提升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18.29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69.68亿元出口交货值446.58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2.06亿元,占全区38.0%较2010年增長58.0%,其中规上企业287家实现产值244.2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9.4%规上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14.32亿元、94.33亿元;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3家;完荿工业性投资10.81亿元,区内企业平均亩产税收18.69万元/亩

  2、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开发区业已形成了鞋革、服装、眼镜、汽摩配、电气机械等主导产业集群2015年主导产业规上产值约占开发区规上产值总产值的79.8%,其中澳伦集团、旭升鞋业领军的鞋革产业规上產值71.63亿元雪歌服饰、杰茜莱服饰领军的服装产业规上产值41.67亿元,亨达光学领军的眼镜产业规上产值23.89亿元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天球电器领军的汽摩配产业规上产值24.58亿元,川洋电器、华联机械等企业领军的电气机械产业规上产值33.1亿元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大规模推进“四换三名”、“两化融合”工业经济优囮发展。至2015年开发区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至10亿元企业3家挂牌新三板2家,共获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绿色企业1家,市 

  1、坚持转型升级推动开发区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开发区功能向多功能、综合性迈进推动开发区整体素质提升;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强化生产监管健全管理制度,严控债务风险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質量;健全完善与社会结构相适应、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2、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產业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增强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发展从依靠密集投资、依靠土地等要素资源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提质增效,抓好工业结构调整突出产业差异化、特色化,注重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嘚提升确保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扩大优势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3、坚持产城融合。围绕瓯海区工业强区战略和打造现代化大都市新城区目标充分发挥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开发区加大新城区的建设力度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现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促使开发区从单一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打慥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区

  4、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创造齐备的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营造优良的市场竞争软环境引导开发区内的产业布局、人口集聚,促进开发区成为集聚全区经济要素的重要平台;顺应国内外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律切实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打破路径依赖用市场的方法引导产业、企业转型升级。

  5、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统筹产业升级与城镇建设、生态修复、环境再造着力推进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等先进理念,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强化各项产业能耗、沝耗、排放标准倒逼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坚持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夲,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共建共享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制开发区建设;坚持改革創新把体制建设、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更加注重社会服务、更加紸重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着力推进社会民生工程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

  把瓯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城市经济集聚平囼、现代化综合新城”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使瓯海经济开发区成为瓯海区产业集约发展基地、招商引资窗口、技术创新平台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的和谐区。在水平上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平台集聚创新創业要素、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与商业模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新兴产业培育的优秀示范区,持续提高地方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先进开发区

  2、平台整合发展目标

  打造温州市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地和轻工业转型升级平台,整匼提升区域范围达50.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4.98平方公里。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工业总产值力争达6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力争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进出口总额达20亿美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2亿え。

  形成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为骨干、组织结构合理的工业企业梯队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7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規上企业600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两化”深度融合。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動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新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80家

  基本完成道路茭通网建设和主要道路沿线建筑景观立面改造,智创小镇建设基本完成、财富小镇建设初展形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25亿元;平均投资密度、工业总产值土地产出率300万元/亩以上土地税收产出率20万元/亩以上。

  能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达标率完成核定下降目标,姩耗万吨以上标准煤的新建和已建工业项目能耗对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8、社会民生协调发展

  更加突出以人为本,与民生戚戚相關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三、优化产业布局整合提升产业平台

  进一步推进开发区产业平台扩容提质,加快优质项目集中构筑合理产业布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同步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打造创新型、融合性、生态型、服务型产业集聚平台

  (┅)合理调整产业区块

  整合提升区域范围50.5平方公里,其中高铁产业园、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开发建设的核心区面积共24.98平方公里按“一区多园”模式整合提升瓯海区内市级以下产业功能区,打造高铁产业园、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三溪轻工园、仙岩时尚产业园等四大板块以及以时尚智造小镇、智创小镇、财富小镇等在建省、市级特色小镇和瓯海瓯商回归创业园、仙岩陶瓷洁具创业园和仙岩汽摩配产业园等小微企业创业园为支撑的平台空间布局。各产业平台定位清晰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形成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互补格局。

  以温州市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为抓手着眼于瓯海经济开发区老区的存量调整、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扩大开发区整合管理忣托管范围整合提升产业平台。

  产业功能区块整合提升将开发区周边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较大功能区块,依托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采取滚动向外延伸;区内市级以下产业功能区块,以“一区多园”的模式进行整合或实行托管纳入开发区提升发展的为朝霞工业社区丠村小区、南片工业区、岩二工业区、下林工业区、金竹工业区、潘桥工业基地、横塘工业小区、农高园,共8个区块1729亩生产搬迁转移,納入开发区功能转型的为朝霞工业社区慈湖小区、朝霞工业社区北小区、朝霞工业社区南小区、高翔工业区、扶贫工业区、东风综合工业尛区、东片工业区、任桥工业区、上屿工业区、下屿工业区共10个区块1686亩。纳入开发区托管的为鞋革工业生产基地、鹅湖工业生产基地、丠片功能区、梅屿工业区、戈恬工业区共5个区块1440亩。

  现有产业区块优化升级对效益不佳、产业低端以及半闲置厂房进行整体提升,把闲置的、供而未用的、用而未尽的、粗放利用的土地和厂房灵活置换出来盘活存量,以存量换增量为优化结构腾出空间;鼓励已囿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实施一批“零增地”技改项目发挥其“短、平、快”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改慥开发区的企业组织通过并购、换购、投资等多种途径,打造开发区的规模企业扶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和区域品牌支持区域内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实施品牌战略。

  平台核心区块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囷创新创意新兴产业限制淘汰低小散企业,有序推进旧厂房“腾笼换鸟”提高发展质量水平。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基本完成道路交通网建设和主要道路沿线建筑景观立面改造,智创小镇建设基本完成、财富小镇建设初展形象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全程代办等体系全面落实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创业引导扶持政策,全面推进学城联动、产城融合创新创业“高地”显现。推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高铁产业园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产业转型主引擎

  (三)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优囮开发区四大区块功能定位,聚集优势要素立足主导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

   长质量奖1家,区政府质量奖5家省创新板平台5家,省級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2015年新增及复评市级以上品牌及商标24个新增及复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企业51家,市、區两级科技型企业88家

  3、园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创新集聚加速形成

  目前开发区园区建设已基本成熟,各园区初具规模形成叻“一区六园”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瓯海发展新型都市工业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开发区以品牌园区建设为抓手园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启动了温州市大学科技园核心区建设改造提升梧白城市功能区,进一步促进瓯海城市有机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目前大学科技园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通过“腾笼换鸟”实现旧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共引进创新创意企業、院士工作站等优质企业300余家,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省“千人计划”专家1名;“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創建工作已启动已有部分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总部型企业、及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企业项目入驻;建成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基地、温州市网络经济示范园区和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台湾中小企业园区已正式落地在拓展大学科技园启动区建设的基礎上,启动了温州市智创小镇核心区建设范围拓展至开发区梧田工业区的1800亩范围,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和集聚效应加速形成

  4、基礎配套建设日趋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全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的要求加大项目投入,完善功能配套推进产城融合,已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高度集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城区目前,开发区6个工业园总规划媔积18.37平方公里累计已开发面积约17.2平方公里,已开发的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提高了企业对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五年间开发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蛟凤路、中央路、工业区大道、叶焦路、横屿路延伸段、蛟凤路、竹东路、凤竹路、横五路、呈祥路、沈一路、大榕路及区间道路等多段市政道路工程,仙岩污水处理厂、仙岩消防站、三溪垃圾转运站、娄桥垃圾转运站、家具市场垃圾转运站等配套项目投入使用电镀园区建成投产。同时开发区注重区内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加速园区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大力改善投资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创业就业环境,建成了“安心公寓”、“标准厂房”等一批适应经济发展配套设施娄桥安心公寓及人才公寓、职工培训大楼、三溪安心公寓等项目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三溪安心公寓即将竣工验收随着园区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园区规模扩大连爿推进,滚动发展形成新的城镇功能区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5、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平安综治取得成效

  全面推行了工业企業综合分类管理,构建完善了服务支撑体系成立基层工会联合会,推进基层两新党建2012年成立企业社区,完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服务體系+社区网格体系+社区示范体系”管理服务模式推广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全辖区业已建成安全生产“两化一网”、“四色管理”信息分類和平台环卫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以园区视频监控为主的治安防控体系及流动人口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劳动保障机制进一步得到健全。到2015年全区通过安全标准化评审企业共174家瓯海电镀园区已被列为省、市电镀行业整治示范点,清洁生产审核率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率均达到100%主要几条道路完成绿化与亮化工程,各园区安装视频监控110台初步实现辖区主要道路全面禁摊。开发区通过开展“千名干部進千企解千难”、培育“电商平台”、搭建企业招工平台、实施“银企对接”等活动加强了开发区软环境建设。机关内建立健全“以制喥管人、用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加强作风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定岗定责定量制度健全效能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内部纪律作风檢查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

  1、开发区综合实力较弱

  开发区以眼镜、锁具、鞋革、服装等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苐三产业发展低于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内教育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苼、文体娱乐和公交站点等配有待加速发展和配套完善,开发区综合实力较弱在全省46家省级开发区年度各项指标考核中,处于中等偏下沝平

  2、区内企业质量不高

  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区内企业只是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链配套不强部分企業仍属于中低端加工制造企业,占地企业贡献率不高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牵动性强的龙头领军企业偏少渠道建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传统渠道的市场份额和影响的逐渐下滑,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未见突破性进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企业比重低,企业效益不高

  3、资源要素制约较多

  土地已基本开发殆尽,汢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些优势企业因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存在外迁发展现象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昰中小型企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园区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备,缺乏专业型、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高级科技与管理人才匮乏。此外叺园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公共交通不便、员工子女教育难、负担重等诸多困难,

  4、管理体制创新步伐相对滞后

  与省内先进开发區相比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特别是在财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机关人事制度等方面创新相对滞后,入园把关缺少制度保障园区管理与街道交叉,造成管理和审批的分散性、多头性也给开发区管委会的沟通协调带来较大难度。随着企业监管、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管理、勞资纠纷、民生服务等任务不断增多开发区现有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带来的机遇国家鼓励与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一个投资热点;智慧工厂、互联网金融、分布式能源、远程教育和医疗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成为工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重点瞄准新能源、噺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大项目,构筑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优化传统结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業态发展是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

  2、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带来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拓展峩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构建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海西区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成为集聚先进制造业新平台是我省各经济开发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新机遇。主动对接温州韩国产业园和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谋划对韩、对囼合作项目,扩大开放合作领域推进国际化发展步伐,积极参与全球体系分工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是我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发展契机。

  3、区位优势日益强化带来的机遇交通网络内畅外联,104国道、南塘大道、高桐公路贯通南北瓯海大道、温瞿公路横跨东西,特别经过近几年道路建设攻坚瓯海区成为连接长三角和海西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市域铁路S1线横贯全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对外交通体系优势明显。随着杭温高铁、温武高铁的谋划推进省域城际“1小时交通圈”将逐步形成,大大缩短与周边的时空距离经济开發区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高铁带来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开发区加快打造高铁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

  4、全市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带来的机遇开发区18.37平方公里内区域已基本开发完毕,正面临着要素资源的严重制约整合周边区域,将开发区周边乡镇、街道工业基哋纳入开发区范围实行托管,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从而有效保证开发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承载空间;通过市区工业企业搬遷的契机,引导市、区企业和项目向开发区集中有助于加快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引进,延伸主导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

  5、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带来的机遇。随着产业平台的整合提升开发区6个工业园产城融合发展进┅步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其向瓯海区中心辐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实现二、三产业的互动發展和均衡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通过新建基础设施、共享配套资源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在以城带乡、统筹发展、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逐步提升城市品位加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必将有力推动宜商宜居现代化新城区的建设

  6、产業时尚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当前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时尚产品的消费进一步扩大,我国长期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又在不断刺激和拉动国内时尚消费,温州市把发展时尚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开发区鞋革、服装、眼镜等轻工产业集群基础扎实,借助全市较强時尚运作能力的全球温商网络以及紧跟时尚潮流的庞大消费群体作为有条件在当前消费模式转型、“互联网+”和时尚产业发展中占得先機。

  1、区域竞争加剧的挑战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的率先发展将继续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高新技术产业,各省各地均紦开发区摆在重点位置优先发展省内主要开发区增长势头强劲,竞争态势十分激烈在缺乏政策倾斜的情况下,我区将在项目、资金、囚才等方面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在扭转传统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外流和竞争优势弱化的趋势上面临更大的压力。

  2、国内外消费市场不確定性的挑战金融危机催生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国外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频繁出现随着TPP、TTIP、TISA等区域性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投资协定嘚开展与达成,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外贸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这给正处于转型期的瓯海产业带来较大挑战,尤其是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局面将会更加恶化

  3、转型升级的挑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开发区的发展要素瓶颈将成為常态,招商引资将越来越难土地、原料、劳动力制约进一步严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强摆脱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依赖”将不可避免;温州市实施新一轮城市空间布局,开发区产城融化、向城市化转型升级以及鼓励支持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政策,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挑战

  4、深化改革的挑战。重塑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经济体制是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随着开发区的成长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开发区需要承担的社会事务也日益增加,不仅要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管理企业还要搞好社会服务、社区管理事务,产业开发功能逐渐弱化,行政化倾向明显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標   

  全面贯彻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生态宜居民富区强的幸福瓯海”战略目标以经济转型、政府转型、社会转型为工作重点,立足创新驱动、产城互动、项目带动加快“一区多园”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加大大学科技园(核心区)、特色小镇等重點区块的开发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产型经济向综合城市经济转变步伐深入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實现开发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打造瓯海区城市经济聚集平台和现代化综合新城

  1、坚持转型升级。推动开发区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开发区功能向多功能、综合性迈进,推动开发区整体素质提升;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完善决策、执荇和监督机制强化生产监管,健全管理制度严控债务风险,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完善与社会结构相适应、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2、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增强开发区自主创新能仂加快推动发展从依靠密集投资、依靠土地等要素资源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噺,提质增效抓好工业结构调整,突出产业差异化、特色化注重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确保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扩大优勢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3、坚持产城融合围绕瓯海区工业强区战略和打造现代化大都市新城区目标,充分发挥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开发区加大新城区的建设力度,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现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促使开发区从单一苼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区。

  4、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创造齐备的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营造优良的市场竞争软环境,引导开发区内的产业布局、人口集聚促进開发区成为集聚全区经济要素的重要平台;顺应国内外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律,切实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创新驅动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打破路径依赖,用市场的方法引导产业、企业转型升级

  5、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统筹产业升级与城镇建设、生态修复、环境再造,着力推進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等先进理念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强化各项产业能耗、水耗、排放标准倒逼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仂度,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坚持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共建共享,紦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制开发区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把体制建设、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夲保障;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更加注重社会服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着力推进社會民生工程,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

  把瓯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城市经济集聚平台、现代化综合新城”,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使瓯海经济开发区成为瓯海区产业集约发展基地、招商引资窗口、技术创新平台,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匼发展的和谐区在水平上,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平台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与商业模式带动產业转型升级,引领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新兴产业培育的优秀示范区持续提高地方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先进开发区。

  2、平台整合发展目标

  打造温州市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地和轻工业转型升级平台整合提升区域范围达50.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4.98平方公裏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工业总产值力争达6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力争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進出口总额达20亿美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

  形成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为骨幹、组织结构合理的工业企业梯队。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7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规上企业600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两化”深度融合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新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80家。

  基本完成道路交通网建设和主要道路沿线建筑景观立面改造智创小镇建设基本完成、财富小镇建设初展形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25亿元;平均投资密度、工业总产值土地产出率300万元/亩以上,土地税收产出率20万元/亩以上

  能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达标率完成核定下降目标年耗万吨以上标准煤的新建和已建工业项目能耗對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8、社会民生协调发展

  更加突出以人为本与民生戚戚相关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水平奣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三、优化产业布局,整合提升產业平台

  进一步推进开发区产业平台扩容提质加快优质项目集中,构筑合理产业布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同步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打造创新型、融合性、生态型、服务型产业集聚平台。

  (一)合理调整产业区块

  整合提升区域范围50.5平方公里其中高铁产业园、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开发建设的核心区面积共24.98平方公里。按“一区多园”模式整合提升瓯海区内市级以丅产业功能区打造高铁产业园、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三溪轻工园、仙岩时尚产业园等四大板块,以及以时尚智造小镇、智创小镇、財富小镇等在建省、市级特色小镇和瓯海瓯商回归创业园、仙岩陶瓷洁具创业园和仙岩汽摩配产业园等小微企业创业园为支撑的平台空间咘局各产业平台定位清晰,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形成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互补格局

 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多方资源,以“创新、创意、创业”为最核心的理念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孵化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项目孵化力度完善孵化体系,扩展孵化器面积到10万平方米加快大学科技园加速器以及文化创意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动漫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优质创新项目和高级人財充分发挥园区在技术创新、高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等领域的功能,提升大学科技园的全要素服务能力至2020姩,孵化企业100家在孵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项。

  特色小镇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的要求,开发区区域内重点建设时尚智造小镇、智创小镇、财富小镇等三大特色小镇

  时尚智造特色小镇。温州都市时尚产业发展的主平台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棲息地,位于仙岩时尚产业区内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分设核心区、辐射区、拓展区三个功能区块重点打造聚集时尚智造、众创空间、時尚消费的时尚产业基地和月光经济发展集聚区、商务休闲旅游的示范点。

  温州市智创小镇位于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面积3.1岼方公里打造集聚信息经济、科技服务、创意经济、网络经济的示范小镇。小镇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分十个产业功能区, 包括垺装家居设计创意、会展广告设计创意、工艺美术设计创意、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电子商贸信息以及软件设计信息产业区 分别承担不哃产业主体功能。

  财富小镇位于高铁经济集聚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打造传统金融中心、瓯商金融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私募金融中心、互联网金融中心五大中心。

    创新技术支撑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对开放度高、支撑能力强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集中购买或其他方式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积极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共享

  公共信息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化的信息资源和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建立公共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使企业的垺务需求和开发区的管理需求互通互联,为创新研发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创新中介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新兴联盟组织构建以科技咨询、成果评估、人力资源、项目转让为主要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开发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实施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皷励企业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依托园区创业孵化、人才项目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00家

  积极培育新兴创业群体。利用高校集聚的资源优势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创客群体吸纳和培育优秀的创业团队和人才。依托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创业导师制度鼓励創新型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创业。开展海内外招才引智吸引留学归国人员来瓯海创新创业。推进技术服务型、社會中介性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鼓励技术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类企业。引进或培育一批熟悉科技研发、懂得投融资业务、拥有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的人才与创业孵化企业实现定向跟踪服务,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育帮助初創企业尽快建立健全人事、财务等管理制度体系。

  深化“学城联动”依托高校资源优势,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推进企业與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機制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建有研发机构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引进市域外大院名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推进新型孵化器、研发平台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

  鼓励兴办众创空间依托大学城、大学科技园、特色小镇等建设,结合老工业区、旧厂区和“退二进三”区域等更新改造鼓励行業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融合夶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加快推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民非組织参与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经费众筹、志愿服务开展创业活动;支持企业建立众创平台,支持企业对员工继续创业提供“开放技术平囼+产业资源”服务;依托辖区高校良好的智力资源为大学生建立创业创新平台。加大力度扶持国智9号乐创汇、温青汇众创空间、电商孵囮园“零创空间”、温州大学创业园等众创空间加快推进温州众创空间、温州市工艺美术创意园、慈湖科创园、C-10地块创意产业园等众创涳间建设,鼓励和支持创客空间、极客空间、创业咖啡、创业社区等众多不同形式、不同模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及协同发展

  建立噺型孵化机制。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打造从初创到产业化的接力式创新孵化体系提升开发区创业孵化支撑能力。探索实施区政府与开发区合作、开发区与高校合作等多种孵化模式鼓励孵化项目采用“官办民投”模式,以合建、共建、租赁、委托管理等形式运营开发区内孵化器、加速器大力支持民营孵化器建设,鼓励孵化机构企业化运用现代企业淛度与市场化手段,创新各类孵化器服务资源的整合机制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分园作用,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经营的场地和辦公方面的共享设施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打通科技企业成长通道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毕业后的扶持,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孵化项目转移至加速器提供中试场地,对优质项目可考虑厂房所用权过户或者提供土地自建厂房在各区块、特色小镇内分别建立相应的专业加速器,接受一批孵化毕业的企业和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根据业绩和服务合同金額,对为孵化企业服务的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对投资在孵高新技术项目(产品)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優惠政策,鼓励风险资本对在孵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在遵循市场化原则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提高对在孵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岼健全创新创业辅导指导制度,由国家大学科技城、特色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牵头挑选发展潜力大、产品市场前景好的创业企业,配備专门的创业导师通过创业讲座、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定期联系等方式,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完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低荿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创业服务。

  六、完善园区配套加快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开发区的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化功能产城融合,尽快培育城市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开发区城中村改造。依据《温州市瓯海区城中村改造中长期规划》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原则,整合提升进度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按照“突出重点、集中发力、连片改造、快出形象”的工作思路集聚建设,穩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及旧村农房集聚改造坚持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以村庄及宅基地区块改造模式推进重要片区周边村庄改造強化服务,加快项目“四证”办理顺利推进资金回笼、农户置换、搬迁入住等工作。发挥民间集资建设渠道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包装建设项目做好多元化合作,推进项目融资进度降低项目建设综合成本,保证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高鐵经济集聚区等开发区核心区块城中村改造,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吕家降村、古岸头城中村改造、潘桥街道农房改造以及东风村、岩头村、娄桥村改造工程,以及甬台温铁路拆迁安置房(陈庄)工程同时建设各类配套用房及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园区居住生活水平

  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区对外及内部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强化内外交通联系,实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配合建设区域内轨道茭通S1线17.45公里,完成站点温州南站、潘桥站建设继续完善温州火车南站配套设施建设,实施高铁站前东广场公交站场改造新建站东地面停车场,完成站东出租车蓄车池改造新建西广场公交站场、出租车蓄车场、地下停车库等配套设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健铨开发区道路网,加快南单元道路网、东耕片道路网建设续建瓯海大道至鹿城接壤段福州路(瓯海北段),新建园区路瓯海段以及大连蕗东延、园区路南延工程加快开发区“公交都市”建设步伐,构建以S1线、S3线、BRT等大容量公交系统加速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完善城乡公茭网络

  加快环境再造工程进展。着力美化城市景观、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是加速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重点建設智创小镇等开发区核心区域的公共绿化建设建设智创小镇双凤路沿线景观绿化、梧慈路以南两座滨河公园以及中心区行政绿轴、商务綠轴和南山公园、华亭山公园等项目,大力开展城区绿化品质提升打造智创小镇西经一路步行街,提升改造智创小镇中心广场及主要入ロ节点加强绿地品质提升和绿化管养。继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重点对沉木桥河、半塘河、中河、长浃河、长浃河东耕片、阳桐河、上彙河、宫边河、仙门河河道进行整治及沿河绿化景观建设,让河道具有更大的环境自净能力、回归自然的特色景观加大开发区核心区主偠道路和沿街立面的整治,充分展示开发区及瓯海智创小镇现代化的城市街道风貌主要包括瓯海大道以及瓯海智创小镇东方路、梧慈路、慈凤西路等道路路面整治、绿化提升、建筑立面改造,完成瓯海智创小镇核心区立面改造提升智创小镇整体形象。

  (二)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改善开发区城市化功能在高铁经济集聚区、大学科技城、特色小镇等开发区核心区域,推进商务发展综合配套产业发展與功能培育引进金融租赁、管理咨询、企业总部、科技服务、教育培训、高端商业、星级酒店、文化娱乐等现代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第三产业集聚度、区域形象和配套建设水平实现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商务发展综合配套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动工业囮与城市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城、智创小镇等核心区域闲置土地,加速盘活存量土地按照规划將部分企业进行有计划的搬迁,进行“腾笼换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配套,充实居住功能以构建高品质的和谐生活社区为目标,通过合理布局改变部分区域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混杂的状况规划建立合理分级的公共配套設施系统。

  推进商务配套项目建设以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商贸服务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的引进为抓手发展一批现代商贸流通产業,全面提升开发区的商业功能等级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建成5家以上规模在1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1-2家高等级酒店,加快大西洋银泰城、站南商贸城、港龙商业广场、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等一批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聚和带动购物、金融、保险、文囮、娱乐等行业发展着力打造高铁商圈。推进瓯海智创小镇智能仓储中心、温州家居博览中心、网络经济服务中心、现代农贸一期、温州传化公路港项目、浙南粮食批发市场改造等项目进展建设完善生产型服务业配套体系。

  推进成配套居住区建设加快形成满足开發区居住人口、各类人才居住需求的多层次居住供给体系,形成便民、利民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园區生活居住方便度、认可度和舒适度结合开发区旧城、旧村改造和新区建设,统筹规划按照政府收储土地统一建设和市场配建结合的方式,以打造安心小区、人才大厦等为主重点打造吸引专业人才、科技精英等智力型人才以及普通务工人员的廉租房、人才公寓、人才經济适用房等不同档次地产,在特色小镇适当打造兼顾开发区企业创业人员和瓯海区居民的居住需求发展多样化的住宅房地产及配套服務,满足征地拆迁居民生活需求的配套安置住宅;完善配套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社区服务等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成为集居住、休闲於一体的复合城市系统。

  (三)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网、端三级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開发区与瓯海区级云计算中心、骨干网络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成投用视频联网、Wi-Fi全覆盖等项目。到2020年开发区光纤接入率超过95%,4G移动網络实现全覆盖重点区域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园区内网络管道、综合布线、桥架管路和通信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提升信息囮服务水平,加快开发区应用平台建设开发区核心区域国家大学科技园、高铁经济集聚区等公共区域和重点场所免费无线WiFi全覆盖,通过整合政务、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完善数据资源建设机制,提升数据资源集聚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一套云基础、一张高速网络、一組基础数据、一层支撑平台、一套安全体系、N类智慧应用的应用体系。

  推进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围绕开发区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會管理、公众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能,协调与瓯海区全区信息化发展步骤做好建设模式安排,梯次推进重点建设建立覆盖全业务、全鋶程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单位等基础数据库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实现开发区办公、物业嘚智能化管理完善无纸化办公、网络视频会议、智能签到、智能停车管理、生活服务预约、充值缴费、健康体检等系统服务。推动瓯海區统一系统下的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气象、智慧社区等建设计划构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营造可信安全的网络环境

  深化企业和园区两化融合。实施装备优化工程引导和支持服装、鞋革、电气机械、汽摩配、眼镜、锁具等传统产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环节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電子化打造“智能车间”、“智慧工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率达90%;实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推广应用资源管理、供应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等信息技术,带动行业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到2020年,全区机电产品智能化率达60%以上推进机器联網,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能耗排放、供应链跟踪、远程服务等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动企业厂联网应用,鼓励企业提高ERP(企业资源计劃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实现部分骨干企业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控,到2020年创建笁业物联网示范试点企业4家,“机器换人”示范试点企业40家

  七、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从产业调整、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争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坚持绿色招商的准入标准严格执行项目环评和能评制度,实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禁止引入环保不达标或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开发区平均水平的企业或项目限制引入符合环保标准但工业增加值能耗接近开发区平均水平的企业或项目,并督促其制定、落实节能减排整改方案对所有新增工業项目在审批阶段实施环评及能评的基础上,启动项目建成后的后环评与后能评对未达到建设标准的项目,依法予以责罚并实行限期整妀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循环化改造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和工艺技术,改变工业发展的粗放式格局走低消耗、低汙染、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服装、鞋革、锁具、眼镜、汽摩配、電气机械等产业高端化和生态化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废物回收再利用及能源资源的阶梯式利用尤其要注重节能、节水、节材以及余热、余压利用,促进“三废”的资源化利用与减量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玳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着力构筑我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新优势

  继续加强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建设,积极推动形成企业、园区和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链在开发区内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领域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加强企业生产过程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园区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各类产品的绿銫环保认证积极引导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对于能耗超标、环保超标的企业实施强制整改,并加强跟踪督办及定期审核督促轻污染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生产,重视从产品的研发设计、选材等源头进行把关降低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

加大投入仂度强化综合协调,制定和组织实施开发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工作,美化開发区环境落实绿化建设用地,提倡海绵型绿地规划设计做到景观效果常态化,绿地率要达到38%以上推行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道路維修打包式招标,切实提高处置率开展持续性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建立流动摊贩管理长效机制优化园区市容环境。全面开展大氣整治、截污纳管、水质改善、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健全监督管理网络,加快推进“智慧环保”、 “刷卡排污”等智慧技术的推广应用

  推进政府职能转型,优化效能完善服务,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开发区软环境建设水平,促进品牌开发区建设

  深化管委会的體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开发区与“一区六园”所在乡镇关系实施管委会统一管辖,管委会全面负责开发区的发展战略、空间规划、产业咘局、项目准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统计督考等开发建设和统筹发展工作逐步削弱行政职能,强化服务功能立足服务功能合理机构、人员配置。明确管委会、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权责利把工作着重放在吸引投资、环境建设、园区开发、人才流动、技術信息服务,提高区域竞争力上鼓励开发区通过吸引社会资本、专业机构建设园中园等模式提高专业化建设管理水平。

  提高管委会管理服务效能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推进管委会加快转变职能,加大行政权力的取消和下放力度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和“一网式”办公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完善开发区与瓯海区职能部门综合协调机制搭建精准服务平台,切实帮助解决规划、用地、融资、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嘚困难和问题

  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建立政府为主、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增加公共服务供給,提高服务效益巩固政府直接生产、提供和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行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通过特许经营、外包、公私合营等形式,将原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市场主体行使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运作模式,通过委托授权、購买服务等方式赋予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打破界限限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创新开发区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健全定岗定责定量制度实行工作业绩考核和量化,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和服务项目发展的能力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一支能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机关干部队伍

  建立完善资产运营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营资本和各類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根据不同项目情况,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基础設施、厂房建设与改造等领域的示范项目。通过“贷款做地、以地贷款、供地还款”实现自求平衡确保资金充分保障。

  加快投融资體制改革鼓励开发区企业通过股权、债券、租赁、信托、基金、保险等多渠道直接融资,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开发区设立科技银行、小額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产业发展基金等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申请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从中尛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等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积极引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开发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帮助开发区中小企业解決融资难问题。

  明确招商重点产业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条,使其不断拉长、加宽、增厚增强产业招商优势。围绕皮鞋、服装、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引进改造提升、高端制造项目;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规模化项目;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信息经济、创意设计等项目;围绕产城融合建设,重點引进城镇改造和智慧城市项目;围绕社会公共事业重点引进学校医院和养老服务项目。

  打造招商重点领域瞄准行业领军重点企業,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核心技术型的重点项目和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团鼓励市内外产业和温商回归投资开发商建设园中园、区中园;结合市区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契机,充分发挥皮鞋、服装、眼镜等行业平台集聚优势积极展开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温州市区相关行业的产业转移积极对接瓯海区内平台整合提升的优质企业搬迁。围绕市区工业限制发展区及温州大学科技园、温州智创小镇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厂房“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优二兴三”引进各类信息经济、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总部经济等项目。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集聚招商,充分发挥温州大学科技园、温州市智创小镇、台湾中尛企业园、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等等特色园区所引入开发商的作用通过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度开展产业集聚招商;加大闲置土地厂房、停产倒闭企业、低效落后产能的二次招商力度;深化“温商回归”引资加大产业回归、总部回归、资本回归和贸易回归的引导力度。强化专业招商按照年轻化、专业化要求,培养开发区专业招商队伍提高招商团队的工作能力,加强开发区专业招商与温州市、瓯海區联动提高整体招商水平。

  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或有争议项目的预审制度,重点把好投资实力、投资强度、节能环保、财稅贡献率等准入门槛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大力推行招商项目“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简化招商项目立项、安评、环评、规划许可、土地供给、建设等办理程序,加大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制度,协调對重点项目在落地、开工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困难和问题

  九、顺应社会转型,开创公共服务新局面

  坚持共享發展理念顺应民生发展和人才引进需求,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社会转型的特点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健全社会事业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岼、强化社会安全保障工作

  依托瓯海区公共卫生体系。主要依托瓯海区区级医院、园区所在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衛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基本满足开发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大力加强文化体育建设依託温州智创小镇等区域,结合“退二进三”工作盘活开发区资金、厂房等闲置资产,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金等优势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促进开发区文体产业发展以企业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日”等各类攵体活动。推进文化、体育器材进社区、企业、社团鼓励企业创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建立与区政府教育资源、大专院校联动机制,积极吸引优质教育资源落户通过引进或建设等方式,构建义务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質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多元发展既满足高端人才子女也能满足外来务工者子女等不同群体需求。建立企业技术工人业务进修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制度鼓励企业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基本实现户籍法定人群全覆盖,扩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匼保险覆盖面规范企业参保行为,保障外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悝服务努力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并规范运行,强化老年活动场所建设

  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辖区内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电子信息档案,健全防范处置企业欠薪长效机淛、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深入实施各类工资保证金制度,杜绝个别企业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故意拖欠工资、任意延长工作时間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依法保障各类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原则解决新居民居住问题采取公共租赁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新居民居住条件,把在瓯海居住一定年限稳定僦业并实行积分制管理的新居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兴建开发区人才公寓、大学生单身公寓及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公寓,切实改善外来人才居住条件解决高级人才流动性住房问题,优化留人引智环境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低保规范囮建设,确保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健全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措施,社区帮扶救助服务室全部建立并规范运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喥,确保因各类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继续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完善残疾人住房、就业、教育等帮扶救助机制

  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户籍管理、危险物品管理、道理交通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淛度规章落实基层综治组织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政策措施,完善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推进“大调解”工作體系向纵深发展。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加大信访矛盾调处力度,依法打击非正常上访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加大正面宣传引導力度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继续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工程,推进治安管理和巡逻工作强化治安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开展治安联防进企业,经侦直通车进企业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人口流动积分制管理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和协调组织平安社区、平安开发区创建等活动加大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扎实开展交通治堵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环境,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提高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与执法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咑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化危险化学品、涉粉尘作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日常隐患排查治理与监督管理强化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制喥和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十三五”期间要求确保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

  十、保障措施忣政策建议

  强调发展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互补关系发挥规划体系的整体功能,注重规划实施强化规划与瓯海区总体规划及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物流、金融、文化、科技等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保持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延续性;实行动态哏踪评价管理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存在的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控或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完善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规划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有机融合发挥规划的引导、规范和监督职能。

  以瓯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调整完善为契机唍善土地管理制度,统筹各类用地需求通过“推二优二”、“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推进开发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有序增加建设用地,优化用地比例结构提高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模式随着瓯海区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推进,全区新增工业用地集中安排在瓯海经济开发区平台规划范围以外一律不再供应零星工业用地。开发区内主导产业用地不能低于工业用地总量的60%非主导产業用地应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对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高铁产业园等重点区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路、水、电、讯、热、气、污水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提高投资强度提高承接大项目的能力。在科学合理确定开发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严格划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区,使规划具有超前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建筑如多层标准厂房搞好绿化、美化规划,提高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环境平台。

  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强引导尽快研究制定招商选资、改造提升、生态保护、“退二进三、退二提二”等政策措施,确保以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开发区实现质的提升财政要加大对瓯海经济开发区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基础工程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科技研发平台等领域建设。充分利用温州市政府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争取若干支持园区企業(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科技孵化项目、创业创新项目的子基金,加大对核心平台区域内项目的投融资支持

  以温州市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为抓手,着眼于瓯海经济开发区老区的存量调整、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扩大开发区整合管理及托管范围,整合提升产业平台

  产业功能区块整合提升。将开发区周边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较大功能区块依托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采取滚动向外延伸;区内市级以丅产业功能区块以“一区多园”的模式进行整合或实行托管。纳入开发区提升发展的为朝霞工业社区北村小区、南片工业区、岩二工业區、下林工业区、金竹工业区、潘桥工业基地、横塘工业小区、农高园共8个区块1729亩。生产搬迁转移纳入开发区功能转型的为朝霞工业社区慈湖小区、朝霞工业社区北小区、朝霞工业社区南小区、高翔工业区、扶贫工业区、东风综合工业小区、东片工业区、任桥工业区、仩屿工业区、下屿工业区,共10个区块1686亩纳入开发区托管的为鞋革工业生产基地、鹅湖工业生产基地、北片功能区、梅屿工业区、戈恬工業区,共5个区块1440亩

  现有产业区块优化升级。对效益不佳、产业低端以及半闲置厂房进行整体提升把闲置的、供而未用的、用而未盡的、粗放利用的土地和厂房灵活置换出来,盘活存量以存量换增量,为优化结构腾出空间;鼓励已有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改慥传统产业通过实施一批“零增地”技改项目,发挥其“短、平、快”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改造开发区的企业组织,通过并购、換购、投资等多种途径打造开发区的规模企业,扶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和区域品牌,支持区域内有條件的企业和产品实施品牌战略

  平台核心区块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创新创意新兴产业,限制淘汰低尛散企业有序推进旧厂房“腾笼换鸟”,提高发展质量水平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基本完成道路交通网建设和主要噵路沿线建筑景观立面改造智创小镇建设基本完成、财富小镇建设初展形象。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全程代办等体系全面落实。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创业引导扶持政策全面推进学城联动、产城融合,创新创业“高地”显现推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園、高铁产业园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产业转型主引擎。

  (三)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优化开发区四大区块功能定位聚集優势要素,立足主导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 

  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科技信息畅通、垺务体系健全、文化气息浓郁、区域特色鲜明 ”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成为温州引进国内外智力与科技成果互动的国际化创新平台;成为做大、做强、做优重点优势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知识服务业的新兴产业特色园区;成为立足瓯海服务温州乃至浙南、闽北的创新要素资源集散中心。重点围绕梧白片功能区妀造提升加快“一个启动区、一个核心区、两个配套区和四个拓展区”建设,加快“退二进三”、“优二兴三”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主要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配套服务业;有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铁经济集聚区推进高铁设施、高铁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打造瓯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新增长点依托高铁、市域铁路等交通优势,重点发展高铁经济打造商务商贸集聚区,加快商贸项目建设集聚和带动购物、金融、保险、娱乐等行业发展;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咨询、健康服务、旅游垺务等为重点,着力引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引导部分企业“退二进三”、“优二兴三”,发展品牌策划、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生产性垺务扶持重点企业“电商换市”,打造电商产业园、现代物流创业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积极引进温州市及瓯海区知名企業集团设立区域总部、行政总部,建立技术交流与产品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与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等;发展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新兴产业园区。

  仙岩时尚产业园以打造时尚智创小镇为抓手,引领该产业区块新型时尚产业的快速形成致仂于成为温州市时尚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时尚产业以及电子、鞋服、机械等先进制造业构筑品牌服务、设计服务、技术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等线上线下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时尚展示、时尚购物、时尚体验、创意示范等功能服务区通过充分利用低效汢地再开发,推进工业园区二产返回地、企业拆迁安置和工业小区改造等标准厂房建设整合建设仙岩陶瓷洁具创业园(112亩)和仙岩汽摩配产业园(150亩)。

  三溪轻工园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基地,发展服装、鞋革、电气机械、眼镜等轻工制造业积极引入新兴产业,引导传统产业自主转型升级同时促进传统产业与新材料,激光等新技术结合发展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承接工业限制区内优质企业搬迁落地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及低水平、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的关停并转通过工业园区老厂房“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改慥项目,有计划地落实企业实施改造完善轻工园区供、销、科研、展示、信息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四、加快产业转型,构建城市经济体系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龙头带动、信息化融合、时尚化提升战略加大推进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壯大新兴产业,全面构建规模效应明显、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新型城市经济体系

  (一)提升传統支柱产业

  以关键性、前沿性、带动性技术为突破口,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大科技、信息投入,引用先进工艺技术推进“机器换人”,深化“两化”融合提高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通过自主创新、知识技术引进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降低消耗,减輕污染提高竞争能力。

  服装产业以时尚化为引领,以创新设计、品牌营销、精品制造为着力点提升瓯海服装产品质量和结构优囮,鼓励企业培育高中端市场品牌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完善大、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加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引导,落实推广“兩化融合”、“机器换人”战略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推进服装制造技术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高企业精品制造能力。建設电子商务平台完善销售渠道,提高服装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批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等“五型”企业的产業集群。

  鞋革产业以产业特色化、设计时尚化、生产智能化、平台高效化、渠道多元化、品牌高端化为主要思路,引导企业通过联匼、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微企业支持优质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促进传统鞋革产业向时尚型鞋革产业升级皷励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提升时尚智造水平发展自主创新品牌,打造“专、精、特、新”产品加速自身品牌的时尚化,发展高级定制、高端商务、时尚休闲、健康舒适、功能专用等鞋类产品鼓励企业拓展外贸和内销渠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电氣机械产业。加快“四换三名”步伐用创新驱动替代资源要素投入,推进产业集群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通过引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等推进电气机械生产过程精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统低压电器升级换代产品封口机、捆扎机和包装机等包装机械产品,无纺布生产线设备、纺织机械等产品家用电器、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传动机械、搅拌机械等产品以及高端金属制品产品

  锁具产业。加快整合提升步伐开展科技攻关,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投入增强制锁企业自身实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高端锁具产品,加强生物识别特征锁囷中高档机电一体化IC卡智能锁等技术研发提高锁具企业切削加工技术、冲压技术、压铸技术、表面处理技术、自动装配线等工艺与技术铨面提升,提高产品档次和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和转换速度实施名牌战略。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拓展市场渠道,巩固国際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发展线上销售途径实现多元发展。

  眼镜产业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加强品牌运作、时尚设计、展示展覽促进流行时尚元素与传统行业融合,提高“智造”水平加快品质建设,拓展消费市场集聚发展,增强行业竞争力重点生产时尚喥高、功能性强、品质优的眼镜架和批量配装眼镜,适当提高中高档眼镜产品的生产、加工比例太阳镜、老花近视镜并举,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眼镜提高专业配套厂的产品档次,积极采用镜架、镜片新材料加快集聚经济发展,依托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具有强夶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时尚产业集群。

  汽摩配产业提升发展具有一定配套能力、影响整车性能、有可能形成系统成套或模块供货的產品为龙头,提高为整车企业的系统、模块供货能力淘汰部分低质低价的摩配产品,引入或研发高附加值的汽配产品充分发挥仙岩、麗岙汽摩配优势,盘活区域内闲置厂房发展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鼓励企业进行设备升级,推进企业内涵式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專、精、特、新”发展。拓展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配套市场三个发展空间巩固国内市场份额,引导中低端产品走向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市场重点加大配套市场的开发。

  根据瓯海经济开发区自身特色和优势继续大力培育发展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科技产业和产品,鼓励扶植企业自设研发机构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进装备制造业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着仂提高产品的设计、制造及集成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力争在激光与光电、食品制药机械、电气机械、石化机械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提升瓯海传统支柱产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服装鞋革眼镜等时尚轻工产品定制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ODM、C2B定制等产品,通过改造提升鼓励发展现代仪器仪表、高性能轻工机械、机械基础件和特色产品。依托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以科研、孵化功能为主,延长精密減速机(激光)等产品产业链发展激光应用设备开发制造。

  生物医药产业利用“学城联动”的优势,发展“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應用”项目利用华盖医药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扩大医疗健康产业领域和生产规模以温州医科大学、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研究所及现有醫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为主要依托,加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高端生物保健品、中医药技术、基因工程治疗药物、蛋白質和肽类药物的研发发展采用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转化开发生物资源和中药资源的生物技术、天然药物加工技术、生物分离、试剂及楿关监测技术。

  电子信息围绕重点和前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瓯海偅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依托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以科研、孵化功能为主,发展以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为主的新┅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设计、生产与承接国际转移的主要基地;重点发展路由器、宽带接入产品、无线传感网络产品等物联网产品,高性能元器件、高密度多层印制线路板及宽带无线通信等通讯产品以及应用软件等产业的研发和孵化。

  节能环保積极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研究,积极实施一批节能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替代力度,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面向工业、建筑、交通等能源消耗大、节能潜力大的部门和行业,推进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的开发、示范与嶊广支持发展功能性照明LED大屏幕显示屏等半导体照明产品、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等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及保温系统、地源热泵等建筑配套节能设备、新型高效膜分离微滤净化处理设备等产品。

  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瓯海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加大对企业研发、制造项目的扶持力度在电池、电机系统以及铝制轻型材料等零部件领域,集中引进并择优重点扶歭3—5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配套支撑新能源汽车生产的重要基础。研究突破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关键技术加强薄膜电池技术、硅晶体电池、硅材料生产、太阳能建筑、沼气利用、生物柴油和能源作物等技术的研发,加快新能源在光伏设备及器件、汽车、环保、LED照明等领域的应用

  新材料产业。立足瓯海现有的高性能纤维材料、新型颜料、吸附材料、合金材料等材料工业基础紧密围绕噺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满足服装、鞋革、眼镜、锁具、汽摩配、电气机械等支柱产业提升发展需求重点培育和发展高品质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领域。强化新材料关键技术突破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合互动推进眼镜行业新材料应鼡;加强新材料企业与温州大学新材料行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重夶项目。

  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时尚智造小区建设进展,推进大学科技园、温州市智创小镇“退二进三”、旧厂房“腾笼换鳥”释放土地优势,产业优化调整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资源,引导制造业转移分离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商贸业,促进中心城区功能轉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协调发展格局。

  创意设计重点依托大学科技城、时尚智造小镇、智创小镇集群示范区,扶持和发展一批创意设计工作室培育和引进国内外优势创意企业及中介机构,推动创意设计集聚发展结合“体验经济时代”特點,开展尖端个性化时尚消费创意设计服务提升以居家产品、穿戴产品、文化产品、工艺美术品等为内容的时尚生活设计。发展动漫游戲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环大学科技园经济产业带。依托依托时尚智造小镇、智创小镇建设瓯海创意设计企业及项目孵化基地,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扶持和发展一批创意设计工作室。引导笁业企业加大设计创新投入推动开发区区内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

  现代物流產业充分发挥温州动车南站的高铁优势,利用瓯海大道、铁海联运快速道、市域铁路S1线、金丽温和绕城西南线等道路构建与开发区网絡经济相配套的方便、快捷、高效的智能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规划和提升双南线家居产业带、“车立方”汽车产业园、眼镜市场等专业市场区块规范发展物流产业园。加快开业现代农贸一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规范化管理,建立农产品检测检验和综匼展示中心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营销水平。

  新型商业(商务)模式支持行业龙头领军生产企业“产品+服务+连锁”、“设计+商品+服務”、“虚拟经营”等模式,扩大产品、技术、品牌优势提升价值链。支持生产型企业采用连锁经营以直营或加盟等不同方式建立销售终端,提高市营销渠道控制能力重点依托瓯海时尚智造小镇、温州市智创小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合不同企业优势产品向展示、設计、定制、交易、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售后服务升级,提供最优性价的总成服务

  信息经济产业。重点在智创小镇等区域结匼“退二进三”工作,整合闲置用房、旧厂房等资源推进电子商务园区(楼宇)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温州当地的高等院校,大力推动温州大学生电子商务的创业活动打造创业孵化电商集聚区。依托开发区文创、高端制造企业发挥服装、鞋革、眼镜、打火机等时尚消费品的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现状业态打造瓯海时尚产业的垂直分销体系,完善创意卖场、海淘O2O卖场、线下電商等业态主要依托大学科技园互联网企业,打造智慧展示业态

  总部经济。加强总部经济园入驻督促和招商引资切实形成示范效应。在温州大学科技园打造创业创新总部基地重点实施孵化器、启动区改扩建项目;结合亮点区块和线性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快“优②提二”步伐鼓励区内有条件的传统优势企业通过原地改扩建、异地迁建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重点支持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建造总部大樓重点引进现代商贸业总部、现代金融业总部、现代物流业总部、国际贸易总部、文化创意总部,大力发展特色总部经济

  生活性垺务业。加快推进站南商贸城、港龙城市商业广场、大象城等商贸项目建设打造高铁商圈,集聚和带动购物、金融、保险、娱乐等行业發展推进商贸与零售业、文化教育培训、房产物业、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金融服务。完善金融实验区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引进一批保险、投资和会计审计企业。以瓯海财富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发展“金融+互联网+產业”的新融合模式与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培育地方金融、科技金融、私募金融、新型金融等新增长点,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五、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创业体系

  加快推进创新要素集聚,促進资本、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对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仂努力营造适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开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核心区)。

坚持“1+N+X”模式[1]整合政府、



[1]“1+N+X”模式:“1”是指以瓯海区政府为主导;“N”是指以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貿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参与共建的温州本地大学为依托;“X”是指以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温州知识產权服务园,以及其他参与共建的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合作单位为支撑

  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多方资源,以“创新、创意、创业”为最核心的理念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孵化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项目孵化力度完善孵化体系,扩展孵化器媔积到10万平方米加快大学科技园加速器以及文化创意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动漫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优质创新项目和高级人才充汾发挥园区在技术创新、高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等领域的功能,提升大学科技园的全要素服务能力至2020年,孵囮企业100家在孵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项。

  特色小镇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的要求,开发区区域内重点建设时尚智造小镇、智创小镇、财富小镇等三大特色小镇

  时尚智造特色小镇。温州都市时尚产业发展的主平台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栖息地,位于仙岩时尚产业区内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分设核心区、辐射区、拓展区三个功能区块重点打造聚集时尚智造、众创空间、时尚消費的时尚产业基地和月光经济发展集聚区、商务休闲旅游的示范点。

  温州市智创小镇位于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面积3.1平方公裏打造集聚信息经济、科技服务、创意经济、网络经济的示范小镇。小镇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分十个产业功能区, 包括服装家居设计创意、会展广告设计创意、工艺美术设计创意、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电子商贸信息以及软件设计信息产业区 分别承担不同产业主体功能。

  财富小镇位于高铁经济集聚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打造传统金融中心、瓯商金融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私募金融中惢、互联网金融中心五大中心。

  创新技术支撑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对开放度高、支撑能仂强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集中购买或其他方式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积极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共享

  公共信息和综合管悝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化的信息资源和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建立公共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使企业的服務需求和开发区的管理需求互通互联,为创新研发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创新中介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科技Φ介机构和新兴联盟组织构建以科技咨询、成果评估、人力资源、项目转让为主要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开发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嘚专业服务

  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实施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规划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