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棉被图片弹棉被的磨盘是什么材质

手工弹棉被“弹”到网上去-青岛报纸电子版
&第05版 青岛新闻
第01版 : 首版第02版 : 要闻评论第03版 : 辉煌十二五第04版 : 青岛新闻第05版 : 青岛新闻第06版 : 青岛新闻第07版 : 青岛新闻第08版 : 新闻资讯第09版 : 专题第10版 : 产经新闻第11版 : 视角第12版 : 私想家第13版 : 文娱新闻第14版 : 文娱新闻第15版 : 第一理财第16版 : 第一理财第17版 : 福彩理财第20版 : 体育连载第21版 : 时事新闻第22版 : 国内热点第23版 : 国际热点第24版 : 国际看点
?手工弹棉被“弹”到网上去?房顶当晒场 晒出“鲜”干鱼
手工弹棉被“弹”到网上去
青岛西海岸新区向阳村有“棉花村”之称 年销棉被3万余床 目前正在打造电商平台将棉被销往全国
&&&&临近元旦,结婚的新人多了,按照当地风俗,结婚就得缝新被。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向阳村的棉农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村里共有近百户村民从事这个行业,活多的棉农一天能做100多床棉被,收入两三千元。一年下来,向阳村可卖出3万余床新棉被,它也因此被称为“棉花村”。记者昨天了解到,宝山镇正在打造一处电商平台,打算借此将当地的棉被、苹果等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被面花纹多村民挑花眼
&&&&向阳村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西北位置,地处偏僻,以农业为主,素有种植棉花的传统。该村村民朱秀琴是其中的种棉大户,她一个人就种植棉花十余亩。
&&&&昨天,记者来到朱秀琴的棉花加工厂里看到,邻村来订做被子的张大婶正在挑选被面。“天冷了,俺准备做两床新被,把旧被给换了。来一看,光被面就有100多种花纹,感觉哪种都挺好,挑花了眼。”张大婶说。见此情景,朱秀琴赶忙上前介绍每种被面的特点,最后张大婶选了里面红色、外面绿色的被面。刚接待完张大婶,家住七宝山村的李大婶又来了,她的儿子和女儿都在新区市区工作,她前几天订了3床被,准备送给孩子们用。朱秀琴赶紧将做好的新被取出来,李大婶将被摊开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感觉挺满意。
活忙时每天能挣两三千元
&&&&别看做新被的成品棉花又白又轻盈,要加工起来也很麻烦,在隔壁的弹棉花车间,朱秀琴的丈夫刘玉刚戴着口罩,穿着工作服,头上沾满了棉屑,看上去就像满头白发。“每天忙活完后,我回家都得好好洗个澡。”刘玉刚告诉记者,棉花刚摘下来时,里面都含着种子,得先用脱种机将种子打出来,然后再用梳棉机将棉花压薄,最后用辊子将薄如蚊帐的一层层棉花卷在一起,才是成品棉花。“棉花跟内外被面加起来,最多300元,比太空被的价格低很多。”朱秀琴算了这么一笔账:以6斤被为例,除去人工等费用,每床棉被最多能赚七八十元,如果顾客自己带着材料,只需要加工的话,每床被能赚10元,活忙的时候,每天挣个两三千元没问题。
小村近百户村民种棉花
&&&&朱秀琴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她和丈夫开始做贩卖棉花的生意,发现周边没有棉花加工点,不少种棉户只能把棉花送到诸城加工,自己就想做个棉花加工点。2004年,朱秀霞买下村里的几处空房,开始加工制作棉被,生意不错,第二年就上了电脑缝被机。“被子做得好不好,主要看棉花是否均匀平整,针脚是否严密。刚开始,村民根本不相信电脑缝制的被子会盖着舒服。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不少村民用后觉得不错,电脑缝的棉被才慢慢被人接受。”朱秀琴说。
&&&&为了保证棉花的质量,朱秀琴在2010年成立青岛宝山镇向阳棉花合作社,吸引社员入户种棉和制作棉被。合作社从最初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近百户,种植棉花300多亩,向阳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棉花村”。
小村年销3万多条棉被
&&&&这一年下来,朱秀琴总共能卖出上万床被,而向阳村全村能卖出去3万多床棉被。“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宣传,起初来订做棉被的主要是周边村庄的村民,后来大家口口相传,订做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现在有不少客户来自青岛市区、开发区以及胶州,甚至日照、潍坊等地。”朱秀琴说。
&&&&“我们现在正在打造一处电商平台,等完工后,当地的被子、苹果等土特产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销售。我们要让这些纯绿色无污染的土特产品飞向全国各地。”宝山镇党委委员刘然吉昨天告诉记者。
记者&赵玉勋&摄影报道[报料热线]
[报错有奖]
连日来,笔者在丰顺城区四处找寻,才找到几家手工弹棉花的小作坊。笔者走访中发现这几间传统棉被作坊的生意非常冷淡。
  最后一道打磨工序,用电动磨盘压实棉被。
  【社会扫描】
  ●张佳胜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人们对弹棉花工匠们最为贴切形象的比喻。然而,随着现代纺织工业的蓬勃发展,空调被、羽绒被、太空被等床上用品的相继出现,手工弹棉逐渐被机械纺织品代替,过去丰顺县城有20多家手工弹棉花加工作坊,现在仅存3家,几近绝迹,这种古老的弹棉花技艺将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局面。
  &手工弹棉已被机械纺织品所代替&
  连日来,笔者在丰顺城区四处找寻,才找到几家手工弹棉花的小作坊。笔者走访中发现这几间传统棉被作坊的生意非常冷淡。
  &说起手工弹棉花,很多年轻人都会觉得很陌生。&汤坑镇进华路一棉被店老板告诉笔者,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虽然现在很难见到,但是4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深刻的记忆。&那个时候,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人们所用的被子都是手工加工的棉被,所以弹棉花的活儿也特别多,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跋山涉水,走街串巷,生意十分红火。&
  &现代人喜欢机器轧出来的棉絮,它看起来比较松软、均匀还能省掉不少工时,虽然价格与手工棉被持平,但市场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产品,很难见到手工棉被的 &影子&。&汤坑镇湖下某棉被店老板说,如今来买手工棉被的,只有一些进城打工和搬家的,或者是一些上了年纪,打几床新棉被用的。笔者采访当天,得知他的作坊已经3天没有生意了。&一年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也就在秋冬两季,算起来只有半年时间。天冷的时候,才有人想起来要打床棉被,天热时,根本无人问津。生意萧条是常事。&
  见证繁琐的手工弹棉制作过程
  当笔者来到县城其中一家手工棉被店时,亲眼见证了手工弹棉制作的全过程。
  在棉絮纷飞的作坊间,戴着口罩,头发和眉毛沾满棉絮的詹师傅正忙着&工作&,虽然天冷,但詹师傅穿着一件背心,还大汗淋漓。詹师傅边&工作&边向笔者介绍,手工弹制棉被需要以下几道程序:首先是弹棉,把棉花放进弹棉机弹成棉絮,拿到木板床上一层层平均铺好,用网纱把棉絮包好;其次是弹棉花。用一把木槌一只棉花弹弓,再用绳子把弓悬吊起来,一手握住弓背,另一手拿木槌敲打弓弦,棉花便随弦的弹打变得蓬松;再次是锁边面盖棉纱网,为让棉絮和棉线网两面能真正连接在一起,在边上缝针固定、覆盖上一层棉纱网;第四,磨压,就是用特制的圆形磨斗在棉絮上来回用力按压,进一步固定好网内的棉絮,防止棉絮漏出来;最后一道工序是打磨,即用电动磨盘压实。
  &一床棉被加工整个过程耗时4小时左右。要想棉被暖和,除了棉花要好外,在铺棉絮、弹打、磨压的时候也有许多技巧。&詹师傅说,弹棉花很辛苦,一个人一天下来只能弹3&4床棉花。弹棉花功夫全在一双手上,力度要均衡,手工弹的棉被蓬松度好,手感柔软,使用贴身,保暖性强,并且具有无静电、无飞絮、不过敏等特点。
  传统技艺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几十年前,手工弹棉花曾经是个红火的行业,人们垫的盖的都是手工加工的棉被,特别是在冬季,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弹棉花时弓子发出的&蹦蹦&声音。
  &随着各种各样机械生产的成套床上用品的出现,购买手工棉被的人渐渐少了。现在准备改行了 。&詹师傅无奈地说。笔者了解到,不少弹棉花的匠人改行做别的,除了受到成套床上用品的冲击外,加工棉被利润薄也是不少人退出的原因。
  &现在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不如出外做生意、打工划算 。&詹师傅担忧,过去这种传统作坊整个县城有20多家,如今只剩下3家,&这种古老而繁琐的弹棉花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自己家种的棉花弹的绒子,定做纯手工棉被.褥子 .学生被.喜被,_青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7,004贴子:
自己家种的棉花弹的绒子,定做纯手工棉被.褥子 .学生被.喜被,收藏
自己家种的棉花弹的绒子,定做纯手工棉被.褥子 .学生被.喜被,需要棉被.绒子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保证是纯棉花中选出来的好棉花,保证质量的,联系电话 . QQ
你们有见过这么整齐的十五个字吗 这么整齐的十五个字人家最喜欢了 他们都说打出十五字才是最标准的 我也没办法因为我要打十五个字啊 我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只打十五个字 你们那些十五字神马的完全弱爆了 都怪吧主删我贴所以我只能到处逛 为了经验我没办法只能遇贴就灌水 都怪吧主删我贴所以我只能到处逛 为了经验我没办法只能遇贴就灌水 灌水也要讲技术保证句句是十五字 如今发帖有困难整不好就被删贴了 我也没办法吧主他老是删我帖子啊 只能够这样用十五字来混混经验了 灌水也要讲技术保证句句是十五字 如今发帖有困难整不好就被删贴了 我也没办法吧主他老是删我帖子啊 只能够这样用十五字来混混经验了 用十五字混经验的有谁比我厉害呢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刚刚好十五个字 你们那些十五字神马的完全弱爆了 都怪吧主删我贴所以我只能到处逛 为了经验我没办法只能遇贴就灌水 灌水也要讲技术保证句句是十五字 如今发帖有困难整不好就被删贴了 我也没办法吧主他老是删我帖子啊 只能够这样用十五字来混混经验了 为了经验我没办法只能遇贴就灌水 都怪吧主删我贴所以我只能到处逛 为了经验我没办法只能遇贴就灌水 灌水也要讲技术保证句句是十五字 如今发帖有困难整不好就被删贴了 我也没办法吧主他老是删我帖子啊 只能够这样用十五字来混混经验了 灌水也要讲技术保证句句是十五字 如今发帖有困难整不好就被删贴了 我也没办法吧主他老是删我帖子啊 只能够这样用十五字来混混经验了 用十五字混经验的有谁比我厉害呢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刚刚好十五个字 你们那些十五字神马的完全弱爆了 都怪吧主删我贴所以我只能到处逛 为了经验我没办法只能遇贴就灌水 灌水也要讲技术保证句句是十五字 如今发帖有困难整不好就被删贴了 我也没办法吧主他老是删我帖子啊 只能够这样用十五字来混混经验了 有前排就要占没前排也要灌一下水 有前排不占或者不灌水是会后悔的 有前排就要占没前排也要灌一下水 有前排不占或者不灌水是会后悔的 无论是多么无聊的帖子我都会去的 因为为了一句话万一这贴子火了呢 句句十五个字有哪个高手能超越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村里又响弹棉花:江西于都传统手工棉被新生记
日 09:21:05
  新华社南昌1月29日电(记者郭强)春节临近,再加上寒潮来袭,这段时间,谢普兴“店”里的棉被走俏,每天交易额都在万元以上。
  “订单比平时翻了一番,一天都能卖出好几十床。”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盛况”,谢普兴的言语中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江西于都曾以“三锤三匠”获得“民间手艺之乡”的美誉。岭背镇的弹棉槌是“三锤”之一,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弹棉被的手艺人,但受地域限制,好棉被也难逃脱“巷子深”的困境,岭背人身负好手艺却只能世代受穷,很多人不得不改行不再弹棉被。
  2012年,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的岭背人谢普兴感受到“网购潮”的兴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家开了一家网店,帮父母在网上销售棉被。
  令他惊喜的是,睡惯了羽绒蚕丝被的都市人并没有忘记那些远逝的味道,传统的手工棉被甫一“触网”,就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从过去的“有产品无市场”到现在的“有市场缺产品”,谢普兴面临着新的烦恼。而此时,恰逢我国将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推开,谢普兴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为什么不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在网上卖棉被脱贫致富呢?”
  有了想法就要行动。2015年,谢普兴着手成立了手工棉被行业协会,吸引了108名会员参与,其中90%以上是贫困户,协会对产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谢普兴告诉记者,协会成立至今不到1年时间,但已经销售手工棉被1万多床,是上年全镇手工棉被销售总量的3倍以上。“如今,互联网+手工棉被,已经成为我们这里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很多人又重拾老手艺,忙得不亦乐乎!”他高兴地说道。
  记者采访发现,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不仅开辟了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而且在当前经济下行背景下,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江西,2015年,全省农村电商交易额增长180%,根据规划,到2017年,江西将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500亿元。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说,农村电商的发展,让农民摆脱了本地市场的局限,对接了广大市场,找到更大的赢利空间,并以此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谢普兴说,当前,农村很多人对电商还不够了解,推广起来比较困难。“2016年,我要继续努力,让更多乡亲相信网上卖东西也是真实的,不出远门也能挣大钱”!从“卖手艺”到卖成品棉絮 手工弹棉花技艺难传承
&&&&&&&&&&&
&标题作者智能&&
>>>>>>>>本页
从“卖手艺”到卖成品棉絮手工弹棉花技艺难传承
恩施新闻网  日09:47
州城一家棉絮店内,师傅正在制作棉絮。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花飘。”这是弹棉花工匠对自己手艺的形象比喻。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弹棉花这一行当,曾经常见于巷里坊间,旧时的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常年在外为人弹棉絮,他们被称为“弹棉郎”,锤起弓动,伴随着声声弦响、片片花飞,最后将弹松的棉花压成松软暖和的被褥。
然而,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床上用品品种越来越多,色彩斑斓,应接不暇,这使得棉絮失去了大片市场。与此同时,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手工弹棉花也被机械化操作所代替,这门历史悠久的手工艺,也因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本报记者 张家绮
弹棉花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
5月13日上午,州城黄泥坝一家弹棉絮店内,店主杨师傅正用磨盘磨着棉胎,蓬松的棉胎在磨盘下逐渐趋于平整,轻轻触摸,感觉蓬松而柔软。
杨师傅今年56岁,从十几岁学艺以来,一直与棉花打交道。“那时候穷,又没钱读书,要养家糊口必须会一门手艺,我学的就是弹棉花。”磨好棉胎后,杨师傅拉下口罩,开始回忆起来。
杨师傅说,他17岁开始跟舅舅学习弹棉花,最初是一边学习,一边帮忙打下手,每天赚几角钱,混口饭吃。等技艺逐渐成熟后,他就开始“单打独斗”了。“因为没钱租店面,所以当时没有固定的工作场地,全是自己走街串巷招揽生意。也正是那时候,他练就了‘大嗓门’,在街巷间亮起嗓子,大喊一声‘弹棉花了’,就会有附近居民抱着棉絮应声而来。”杨师傅的眼中满是怀念:“那时候虽然很辛苦,但凭着这门手艺,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如今,杨师傅已经有10余年没弹棉花了,由于人工效率太低,他从2002年开始,引进了机器,但回想起过去弹棉花时悦耳的弦响,漫天的飞絮,他仍藏不住嘴角的笑意。
从“卖手艺”到卖成品棉絮
州城体育馆路一家棉絮店的老板胡师傅,从事弹棉花工作十几年了。“印象中,弹棉花机器开始普及是在1995年左右。”胡师傅说:“在我从事这行之初,手工做了两三年,那会儿不是卖棉絮,而是‘卖手艺’。”
胡师傅介绍,当时都是顾客提供原材料,自己提供人力,弹好一床棉絮后收20块钱的手工费;而现在,则是从材料到加工一手包办,然后将成品卖给顾客,一床棉絮卖一百来块钱,除去成本,只能赚一二十块钱。“当年手工弹棉花时,这是一门很吃香的手艺,那会儿生活也过得不错,但自从机械化慢慢普及后,需要精湛技艺的手工作业逐渐被淘汰,开店经营棉絮的也多了,现在全市大概有30多家店,竞争压力很大。”说到现状,胡师傅直摇头:“生意好或者遇上批发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几十床棉絮,但到了淡季,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几床,像今天,一床都还没卖出去,加上房租难以承担,原材料价格上涨,淡季时基本都是亏着的。”
手工弹棉花技艺难传承
随着各种品牌床上用品进驻市场,品类繁多、做工精美的蚕丝被、太空被……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些简单轻巧又方便的玩意儿,深受喜爱,这使得曾经“一枝独秀”的棉被失去了半壁江山。胡师傅介绍:“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用棉被,但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依然重创了棉被市场。”
除了市场大环境的改变,机械化作业也渐渐取代了手工作业,手工弹棉花的越来越少了。“手工弹棉花,一天只能弹两床,而机器的效率是手工的十几倍,而且还比手工弹的均匀。”说起弹棉花这门手艺的没落,胡师傅认为是在情理之中。如今,人们的生活依然离不开棉絮,所以还是少不了弹棉花这一行业,但当机器出现时,“弹棉郎”渐渐没了踪影,也没什么人想要传承这门手艺。“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花飘”的画面,已成为过去,声声弦响,片片花飞,街巷间“弹棉花”的吆喝声,也在时代的脚步中,逐渐淹没……
(网络编辑:向磊)
来源:恩施晚报
生活信息&一网打尽&&
本土网购&应有尽有&&
| 恩施日报社 恩施新闻网 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工棉被制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