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确实没到位谁干谁都想捞一把甚至村书记还不给为群众办实事事从政府到村没有办正事的

第三方登录:第三方登录:第A04版:今日看点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获批一万元到农民手中仅有五千,坐等“好处费”竟让村民送鸡上门
一些地方农村危房改造惠民资金被侵占
以“惠”索“贿” 新华社发 商海春
据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4年,中央累计安排1191亿多元资金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加大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危房改造资金被基层干部非法侵占的情况,国家惠民资金被“雁过拔毛”。 村民获得1.65万元补助款,村干部收取8000元做辛苦费;一位侯姓村民已过世,却依旧“领取”到1.65万元补助款。日前,广西钟山县珊瑚镇新民村原村委会主任侯俊仁,因在农村危房改造中非法收受危房改造户的好处费3.8万元、虚报骗取1.65万元,以贪污、受贿罪被判刑。 近年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和项目覆盖面不断增加,贫困农户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监管乏力,这一民生工程在一些地区悄然沦为少数基层干部的“敛财工程”。 地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贫困区的贵州长顺县代化镇,首批危房改造款下拨后,镇干部赖某就授意5名村干部,向获得危房改造款的92户农民索要“辛苦费”近22万元,平均每户获补资金中有近2400元需“上缴”。广西大新县查出19名村干部贪污村民危旧房改造款27万元,有的农户通过村委会向政府申请获批1万元危改补助,但到手仅有5000元。 在湖北、广西一些乡镇,国家下拨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在村民惠农直补存折中“过一趟”就被村民小组长或村干部取走,部分被用于公路沿线房屋“穿衣戴帽”、修路、修桥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甚至,一些农户的名字出现在补助名单上,却没能获得改造房屋的补助资金。 湖北省一位基层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危改补助对象应按“户主申请、村委会核实、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张榜公示、乡镇审核申报”流程确定。一些地方特意绕开小组评议、张榜公示两个环节,躲避村民监督;各村补助详细情况虽需统一上网公开,但因多数农民上网少,加上监管部门抽查审核不够,以及部分危房改造对象维权意识淡薄,容易出现“网上公示合规,实际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危房改造资金贪腐案中,涉案人员大多是村“两委”干部,也有一些是乡镇干部。 ——直接克扣截留挪用。由于农民普遍对危房改造补助政策、标准不了解,一些村“两委”干部提出帮助代办领取,从而克扣、截留部分资金,只给农户兑现一部分补助;有的不及时兑现发放补助,私自挪作他用。 河北省大名县一乡镇财政所所长兼会计利用职务便利,将大名县乡村财税管理局下拨的两笔危房改造资金31.5万元和16.8万元,分别两次存入个人账户,后事情败露。河南兰考县谷营乡岳砦村申报危房改造12户,除1户自己领取外,岳砦村村干部从乡镇规划中心领取11户危房改造补助款共4.4万元,领取后实际发放11户补助款16000元,其余归还村里老账及瓜分。 ——村干部内部勾结骗取资金。危房改造申报第一关在村里,这让部分村干部看到了“机会”。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那等村村委主任卢远发,利用协助镇政府从事危房改造工作的便利,明知本人及其弟卢某不符合危房改造补助条件,伪造其本人及卢某的申报材料,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共计3.48万元,用于个人开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说,由于危房改造需要通过村一级向上申报,村两委干部就有了一定的权力,导致他们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补助指标建议权、上报权、分配权,诱骗、逼迫农户要回扣,或者将补助指标安排给已经建好房子的农户,要求配合办手续、骗补助、私分款。 ——巧立名目索取“好处费”。“手续费”“辛苦费”“跑腿费”“照相费”……基层干部往往罗织各种名目向农户索取钱物。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站站长龚某在为危房改造户拍摄建房照片过程中,以收取照相费为由,每户收取50元或100元。法院查明,龚某还以“辛苦费”或“手续费”,向21个危房改造户每户索要500元。 广西马山县加方乡龙头村村支书覃乃富、龙开村村支书曾绍宇等人以“辛苦费”名义向危房改造农户勒索钱财8万多元。办案人员透露,覃乃富在春节前坐在家中等群众送钱,曾绍宇甚至还让农户必须在春节前送一只鸡。 揭三大贪腐手法:克扣截留、内外勾结、巧立名目 多起违规案件受到查处,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要加强村务公开
对于防范“农民身边的腐败”,多地加强了探索:贵州黔东南州成立“民生监督特派组”,配备专项工作经费,接受群众举报并走村入户调查,已查处多起违规使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案件;山西陵川县、甘肃华亭县、广西博白县等地都探索建立了“惠农资金监管网络平台”,收到良好效果。 “危房改造资金频频被蛀蚀,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广西柳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苏学常说,涉及危房改造资金这样的贪腐案件,虽然违法违纪主体级别低、涉案数额不大,但发生在老百姓身边,涉及群众多、社会影响恶劣,对老百姓利益的损害最直接,群众感受最深切。
任建明建议,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村民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加强对村官的监督,发达的地区农民还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信息,对村务进行监督,一些欠发达或者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广播、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资金补助的标准是什么、哪些村民有资格获得补助、获得多少补助等,这些都应该透明公开。据新华社 “最后一百米”,岂能“苍蝇”遍地 相关链接 中央惠民的1191亿元资金,究竟有多少到了农民兄弟手上?不妨管中窥豹,看看记者的调查。广西钟山县珊瑚镇新民村原村委会主任侯俊仁,在农村危房改造中非法收受危房改造户的好处费3.8万元、虚报骗取1.65万元;贵州长顺县代化镇,危房改造款下拨后,镇干部赖某授意5名村干部,向92户农民索要辛苦费近22万元,平均每户2400元;广西大新县19名村干部贪污村民危旧房改造款27万元,有的农户申请获批1万元危改补助,到手仅有5000元。可以说,记者的有限调查反映的只是真实状况之冰山一角、沧海一粟。 中央财政对困难人口尤其是贫困农民的经济补助,要经过省、市、县、镇、村等层层下拨。即使省、市、县做到绝不“雁过拔毛”,镇和村两级拔毛下手也是非常狠毒的,1万元危改补助被拔去5000元,50%,何其贪婪也!从情感上来说,这般贪官污吏被枪毙也不冤屈。因为众所周知,扶贫款相当于救灾款,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困户,能不能足额拿到中央的救济款,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基本生活、身体健康,甚至存亡。这不是危言耸听!想想危房补助款是什么概念? 这些村领导,肩负着中央、省、市、县、镇等各个上级政府的信赖,却在“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截取了农民的救济款,让中央对底层百姓的关怀打折甚至夭折,该当何“罪”,不言而喻。那些国家级、省市级大小“老虎”,离农民兄弟们太远了,只有概念,没有切身体会。而这些身边的“苍蝇”,才是农民们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真正的“老虎”。“最后一百米”,岂能“苍蝇”遍地,必须严打,一个不留。而且要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形成“苍蝇”飞不起来的清洁环境。
这些“苍蝇”,是否全国农村到处都是,谁也不好说。笔者家乡,也多有传闻,什么五保户名额的安排,工程款的发放,计划生育准生证的发放,什么事情都要村里、镇上捞一把。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环境不够清洁,必然“苍蝇”乱飞,管理者就该担责。所以那些把民生工程沦为“敛财工程”的村镇,其县市级领导必须承担管理的失职渎职之责任。防止这些“苍蝇”滋生乱飞真的很难吗?危房救济款、困难补助款、五保户安排、工程补偿款等等,完全可以要求村务公开,所有信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并且网上长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最后审定的款项完全可以委托银行转到村民账户。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下面“苍蝇”乱飞,只是上面治理乱套或懒政不为的表现而已。 (荆楚网)
CopyRight (C) 1997-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 民生热线:3331100  上上个星期党支部会上收到消息省里开始部署“十百千万”工程,驻村工作共开展三年,一年换一次人。我们厅的驻村任务派三人工作组完成,厅机关抽一个人到工作组,鼓励大家主动报名。  很想实实在在到最基层的农村亲身体会基层实际情况,也很想实实在在能够有机会独立地做一些事处理一些问题,况且所驻村和我家在同一个地级市——好歹不算人生地不熟,同时也怕后面的两年要读书的时候才作为政治任务派给我而打乱我的计划。于是主动报名参加第一年的驻村工作。  厅机关的只有我一个人报名。领导说,还没最后定,但可能是让你去了。虽然这是意料中事,但还是有些茫然有些惆怅:前面究竟会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基层农村的情况有时候很复杂,会不会有很多我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呢?有同事和我说,下去驻村一年时间太长,条件艰苦不说,远离厅机关一年,会失去一些这样那样的机会或者利益。  思索良久,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肯定自己的选择,下去吃吃苦,努力争取做点事情,还是锻炼多于负担,得到多于失去,况且,在单位里我还真没有什么“既得利益”啊。这样想,应该会更坦然一点,呵呵。    如果有也参加了这项工作的大虾请指教咯!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说起厅里传达省里的文件还有个小插曲  上星期出差“山洽会”  厅长过来参加开幕式市局请我们吃饭的时候说起这个事情  厅长说那天另一个厅局的头问他传达了这个事情没有他们正为这事发愁  厅长告诉他们他的“经典传达”的一点:  这是一步到位地进入省委组织部的视野啊  他们马上说好,也这么传达去  哈哈    有点可惜,  这话还是没有打动单位同事们的芳心阿  呵呵  
  浪费青春
  楼主有魄力,我欣赏!
  有点可惜,    这话还是没有打动单位同事们的芳心阿    呵呵            楼主,起码你的芳心已经被打动了  另外,在今天的广州日报看到了这个消息,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当作是充实自己的人生也好,丰富自己的人生也好
  楼上的  领导的这个表达并非我有所冲动的主要因由哦  初衷还是经历更多  争取更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原来还想着单位不一定让我一个才工作一年半的小子去  因为当初领导也说了  并非想去都能去的  没想到最后还是让我去了  
  星期五那天领导召集工作组的同事开会  见到了工作组的另外两位同事  都是scut的校友  一位和我同届  另一位比我们年长一些  已经有过下乡的经验  
  见到了工作组的另外两位同事    都是scut的校友          莫非传说中的华工世代来了?
  晕,打错字,是时代,不是世代
  我支持下基层锻炼。能够真正接近群众,了解群众才能够真正为群众服务,支持楼主,永远支持楼主!!!    但,要真正干实事,感化基层干部,不要下了基层反而多一个腐败分子!切记!!!!  祝你工作顺利!
  sintow  本来我们单位就是华工校友多  碰上三个一起一点都不奇怪  呵呵    老气横秋2005  谢谢!  真正接触到国家最底层的实际情况是我最大的期望  关于腐败嘛  莫说到基层去本来就很期待能够实实在在地独立的做点事情  即使让你腐败  有什么好腐败的?  那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2万元左右  正是因为它不足3万元才会按省委要求派出一个工作组  万把块钱即使全部给了你也没有多大收获  
  据说广州市也已经开了动员会,真的不知道下午到底会怎么样呢?
  我曾经驻村挂职过一年,而且也获得优秀得过表彰。下乡前党委也曾象这次说是挑选政治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乡煅炼,但事隔几年,前几天我和组织部的人拿名册表统计了一下当年下乡的干部当中,提拔起来的真是廖廖无几,就算是提拔的也并非因为下乡煅炼的缘故。我不知其它地方如何,但我们这里就真是太什么什么了.....“德能勤绩”仅仅是一个比较表面的考察干部的参考,在你有一点能力的基础下,还是那句老话来得通俗:“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我对这些都看得有点坦然了。  
不是想打击你的积极性,从另一角度来看你没下过乡还应该是好事的。而且你们的厅长也说得对,这是与组织部接近的好途径,特别是你做出了大成绩后。我们以前这里有一个副县长从省交通厅下来挂职副县长的,利用他的优势将这里的公路建设搞得红红火火,很典型,他现在的仕途一片光明。你能把你驻的村委拉来项目,达到3万以上纯收入甚至更高,成绩突出,你的前途也一马平川。  
只是想说,下乡的变数很大,利用得好就好,不好的话的话就浪费青春了。既然决定了,就勇往直前吧。  
  楼主,说实话,这种包村工程是劳民伤财的工程,连秀都谈不上。根本没有任何益处,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当地老百姓都是强烈抵制的。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造成基层很大的财政负担。  这个比挂职锻炼还糟糕。  后者虽然没用,但至少没有很大危害。    所以现在县里许下诱饵:下派到村的干部2-3年之后回县城任副科。    大部分包村的都是为了仕途的晋身而不得不下去的,他们的动力可想而知了。    这个论坛有一个贴子『公务员』有包过村的公务员吗,聊聊感受。  /new/techforum/Content.asp?idWriter=1649347&Key=&idItem=188&idArticle=533929    你可以看看。
  楼主,你是广东人。转一篇报道给你看。它就是一份报纸宣传的典型,是广东省和平县的一个基层干部。从这篇报道中能看出什么呢,目前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难堪状况是怎么形成的,不需要认真反省吗。     
叶汉青为改变礼士镇落后面貌,用自己和父亲的房屋抵押贷款给镇村干部发工资……    穷镇来了位实干书记       本报记者甘超强    特约通讯员曾书泉    一年多前,和平县礼士镇干部与群众形同陌路,群众不信任政府,干部害怕群众。如今,礼士镇的人大代表和群众,却不让本届镇委、镇政府领导离开礼士。为何礼士民心急转?皆因来了一位与群众心贴心、办实事的镇委书记叶汉青。    从最难的问题着手    和平县是全省贫穷的县之一,礼士又是和平县最穷的镇。因地理劣势等原因,礼士镇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各项事业与其它地方的差距越拉越大,反差愈来愈强,矛盾也越积越多。去年,礼士镇被省政府定为“存在相对突出问题”较多的镇。    去年春节过后,原来在城监岗位上成绩显著,组织考察认为“有个性、有感情、爱事业”的叶汉青,被派到礼士镇任镇委书记。到任没几天,他便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十几名债主围攻他,向镇政府讨债,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叶汉青好说歹说,许诺还债,才得以“脱身”。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礼士的问题更加触目惊心地展现在叶汉青的面前:政府债务沉重。1998年前由于各种原因遗留下来的历史债务就有300万元,债主达150多个,而财政收入几乎为零;镇干部待遇低下,低的每月工资仅212元,村干部只有120多元;镇政府没有食堂,没有住房,吃饭难、食水难,用水要靠干部到百米外的供销社手摇取水。    由于穷得叮当响,政府已多年没有向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一分钱,农田灌溉网络和村道网络几近崩溃。    叶汉青感到揪心的痛。痛定思痛,他决定从最难的问题抓起———解决债主抢收粮食问题。由于镇政府没有偿还能力,每到农业税征收季节,债主不由分说,纷纷下到农村抢收粮食,兑款抵扣镇政府欠下的债务。镇政府收不到粮食,完不成任务,只好筹钱抵任务。    叶汉青和班子成员一道,分别下去找150多个债主座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叶汉青还把能找到的债主包括围攻过他的人都请到了镇政府,向他们公布了镇政府历史债务的偿还方案,决定每年从镇里的公粮提留中拿出部分抵债,逐年偿还。去年夏季,礼士镇征收农业税,债主虽持观望态度,但再没有人敢进村抢收。镇里全年征收任务一造完成,一举扭转了多年来的被动局面。农业税征收上来以后,镇政府严格按方案还债。债主们第一次从镇政府手中得到了债款,也看到了一个说话算数的政府。    办实事获得人民信任    镇政府和群众的隔阂由来已久,只有为人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才能重新获得人民的信任。    叶汉青和班子成员研究后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水利问题。由于多年没有资金投入,全镇灌溉农田的陂头几乎全部被洪水冲毁,灌溉渠道大部分淤塞,农民对此怨声载道。他们通过细致的查核,确定了6座灌溉陂头、2条堤围为试点工程,着重抓好。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镇政府决定由镇上负责水泥和启动资金,农民负责沙石并投工投劳,参与水利建设。此举一出,群情激昂,农民看到镇政府这次是真心实意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纷纷挑起粪箕、扛起锄头,热情地参加到水利建设上来。仅3个月,8项工程全部提前竣工。紧接着,镇政府投入139吨水泥,筹集启动资金2万多元,新建、修复了39宗群众关切的水利工程。去年冬季,镇政府再次投入水泥131吨,集资4.9万元,修建了47宗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部分乡道桥梁。对每一宗工程,叶汉青都要带着镇干部先考察,后立项,亲自监督施工。哪里有水利工程,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梅坝村的曾炳支书告诉笔者,单是他们村修陂头,书记和镇长就来了五六次。他感慨地说,这届镇领导是办实事的。    下畲村是礼士镇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世世代代,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年轻人一出去,就再也不肯回来,没出去的青年几乎都讨不到媳妇。下畲人饱受了贫困的滋味。    去年5月24日,叶汉青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下畲村。他一住就是3天。3天里,叶汉青几乎走遍了下畲村十几个山头的每一家农户。这里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交通不便。叶汉青从乡亲们的眼神里看到了他们迫切的愿望。    叶汉青为了解决下畲村“三难”问题,来回不停地跑县政府、电视局、电信局和交通局。4个月后,下畲村终于开通了电话。不久,有线电视线路开始铺设。11月下旬,下畲村破天荒测量起下畲至礼士街镇的公路线路。    今年刚开春,镇财政就一片空白,一大堆问题都等着资金来解决。辛苦了一年,工作刚刚有点起色的镇干部,情绪出现了波动,许多工作又陷入了被动局面。叶汉青急了,横下一条心,把自己在县城的房屋抵押出去贷款,先给镇村干部开工资。但钱还是不够,叶汉青又把他父亲的房子作了抵押。这事叶汉青是保密的。但到底被“捅”了出去。镇干部和群众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真诚感动了上级机关    礼士镇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差,要加快发展必须依靠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叶汉青打听到了省水利厅有专门扶持特困地区建设的政策,打算试一试。    今年1月12日,叶汉青带着报告来到了广州。谁知道,到了省政府办公厅,一位姓何的副处长看完报告,却不相信礼士有这么穷。叶汉青急了,向他们解释,可人家就是不信。    回来后,叶汉青想,人家不理解,是因为没到过礼士。“再去一次,而且要把省里的人请到礼士来,让他们看一看。”春节一过,叶汉青又坐上了开往广州的班车。下午5点多,风尘仆仆的叶汉青赶到省政府。何副处长终于被这位汉子感动了,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元宵节过后,何副处长带着省水利厅的有关人员到礼士镇调研,真切地体会到了礼士的贫困与落后。“叶汉青说的是真话,叶汉青是条汉子”,这位副处长说。    礼士镇的问题得到了重视。不到一个月,省政府以文件形式下发了解决礼士镇存在突出问题的一揽子方案,要求省、市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礼士镇建设,并逐项逐个单位落实了责任。叶汉青和镇干部看着这个方案,眼里噙着喜悦的泪珠。    两年来,礼士镇在没有财政收入的情况下,逐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先后修建了礼龙线赤水坳250米水泥路,在街镇安装了9盏路灯,建成2间希望小学。镇政府还新建了公共饭堂,打了一口80米的深水井,建起了一幢四层的文化大楼,新建的镇政府办公大楼也即将装修完工,随着“三难”问题的解决,镇政府面貌将很快得到彻底改观。    真诚换来万民心。在今年召开的礼士镇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热切地倡议———要通过一条特别的决议,不让本届镇委、镇政府领导离开礼士。   
  再给你转一篇:      社科院博士挂职县长 沉到中国底部体验基层      本刊记者/李径宇      陈昕是中国社科院的博士。他写了无数文章,但对自己在重庆市奉节县做三年挂职副县长的经历,只字未写。      “假如我去的时间很短,比如一个月,很可能写。但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年,时间一
    长,就觉得自己知道的其实很少。”      “写了让谁看呢?让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看吗?我怎么配?他们会因为我的无知而笑掉大牙。让城里人看吗?他们向来不关心这些。”      “有些人感觉,自己是城市人,是知识分子,就水平高,能力强,到处指手画脚,我认为那是‘无知’,是浅薄。基层干部,每天处理着中国最基本的具体问题。在他们面前,我们连小学生都不是。”      挂职县长 官场另类       1997年,陈昕和中国社科院39名博士一起到重庆挂职。别人留在了重庆或重庆周边地区,他去了离重庆400多公里的贫困县——奉节,任挂职副县长。      一年期满后,按照组织部门的要求,“博士团”的成员要么留在重庆任副厅职,要么回社科院。陈昕既没当官,也没回京,他请求继续留在奉节。他说,许多事才刚刚开始。他想沉到底部,不愿浮在表层。      大巴山的余脉叫巫山,被长江拦腰切断后形成三峡,奉节就在三峡西首的瞿塘峡畔。陈昕去奉节时,三峡移民工程正在进行,奉节古城还没有被水淹掉。这里有白帝城、夔门等名胜古迹,文化底蕴厚重,让人忘身其中、悲天悯人。同时,这里地形复杂,山地贫瘠,经济落后——在重庆43个区县中,奉节的经济排在倒数三位之内。      “许多上面来的人,‘下车伊始,咿里哇啦’,不知天高地厚。呆几天,就走人,根本不清楚下面的情况。”奉节的一位干部说,“但陈昕不同。”      陈昕到奉节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处请教。到县里各个部门,到乡村。      陈昕到的第一个部门是旅游局,一大早他就和旅游局的干部去很远的边远山区查看项目。他们去的地方叫做茅草坝,因喀斯特地貌形成天坑地缝,旅游局想开发它,那里没有柏油马路,都是盘旋的山路,非常险,经常有滑坡和塌方发生。      “茅草坝农场真是很美,我前后去了20多次,但真正旅游就一趟,也是为了考察。当时,还没有任何旅游设施,我进天坑,走地缝。开发出来后,就再没去过。”      在三个月,他去过政府几十个部门,找了上百人谈话。人们告诉他,因为三峡工程是否上马过去曾处于长期论证阶段,国家几乎完全停止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里的经济不进反退;全县104万人口,80%是农民,农业也很落后;县里81家国有企业,几乎全部亏损,可还没有一家改制;各家企业的职工经常到县政府请愿上访。      “因为我是局外人,县里的一些矛盾和纠纷比较容易介入。县领导利用我的这一‘优势’,也看到我想做点事情,就让我参与了其中的一些棘手工作:奉节县企业改制和对外招商引资,农业调产等。”      企业改制最大的问题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工人的安置。因为每一项国有资产,都将转换成新的资源,新的投资市场。这涉及到权力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对政府来说,也是挑战,产权多样化后,削弱了政府对企业的管制权。      那段时间,经常有企业职工或明或暗地找陈昕反映问题。陈昕也向他们了解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县属茅草坝林场的100多个职工,十几年没有领工资了。守着10万亩林场竟负债累累,再投入的钱也跟不上,生态严重恶化,一派萧条。      有人向陈昕举报,该林场场长在改制前,监守自盗,盗伐木材80亩,变卖分赃。在这之前,也有人多次举报过,但政府没去查。      陈昕与纪检政法部门,连续去山上调查。山高路远,汽车要走100多公里。路况很熟的司机也要5个小时。最终林场厂长被判三年。      后来,美国亚克投资公司买断茅草坝林场,成为重庆第一家与外资联营的国有林场改制企业。      陈昕共全程操作了9个企业的改制和资金、项目引进。“企业改制时,有人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为了继续当厂长,千方百计抵制改制,拒绝引进资金。实在没办法了,就乘机捞一把将它甩出去。有的人把企业当作自己家的,竟然理直气壮地拒绝与外部合作。” 陈昕说,奉节企业改制尚且如此,可知全国企业的改制有多么错综复杂。      三年没学会稍息立正      陈昕住在县政府招待所二层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屋子里。屋里经常放一箱方便面,因为他常工作忙到赶不上招待所开饭时间。      他一个月只有600元钱的工资,这是在中国社科院每月的全部收入——博士团规定不许给地方增加负担。他最窘迫的时候5元钱挺了17天。经常抽的烟是很便宜的“宏声”——许多农民都不抽的那种。       一年期满时,“博士团”成员都被招回重庆,商量去留问题。有11个博士被安排担任副厅职,其余的人都回社科院。征求陈昕意见,他不愿意到市里,也不想回社科院,要求仍留县里。三年之后,社科院让他回来,他问重庆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却总是没有答复,他只得走。      走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三年前,博士从政是一股新风潮。意思是,三年后,时过境迁,地方上引进几个博士当官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而陈昕错过了那股风潮,安排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      临回京时,有人说,他三年来没学会“稍息立正”。意思是,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基层,从来不懂得在领导面前作“立正状”。      “知识分子没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2004年9月底,在北京东长安街中国社科院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记者见到陈昕。他高而瘦,脸色苍白,像个学生一样挎个小背包。      “我去奉节就是学习去了,你不要认为这是矫情话,是谦虚。不是。在基层干部面前,那怕是一个乡长,一个村长,都让我发自内心地诚惶诚恐。”陈昕说。      “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有一个责任,应该做这类事,我们不做,说明我们教育的失败。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新一代知识分子形成了利己主义价值观,人人想做人上人,想被看作是社会精英,大家都在追名逐利,沽名钓誉。在这种价值笼罩的背景下去基层,就叫做‘傻’。知识分子缺乏对人民、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责任。”      陈昕说,一段时间来,在知识界,很少有人愿意做“不富而贵”的精神贵族了,有车有房是大家的基本追求。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怎么能了解到下边老百姓贫困到什么程度?即使看到了,也是走马观花,当西洋景看,没有基本的人文体恤。      从奉节回来后,陈昕又开始了自己知识分子的生活。他是中国研究消费主义的专家。      “不管怎么说,活到我们这个岁数,能有一段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经历,已经很难得了。面对中国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我觉得我们那些学问真是苍白无力。”      陈昕走后,县里的人说,他不图高官,工作能力又那么强,而且是贴钱给这里干,但人家都不留他,这是为什么?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他太知识分子了,跟不上形势。      2000年12月的一天。早8点,雾
  2000年12月的一天。早8点,雾气浓重,他独自提一个大行李箱,从县城的小台阶一直走向码头。身后的奉节古城淹没在一片浓雾中。  
日11:58 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跟贴评论:    这个盲人下来摸象,摸了三年,没有自以为是,没有闹笑话,很了不得了!为了他的前程,请他回去!    不要指望这些博士下去干多少事情,他们能了解一些基层的真实情况,回去做文章不再胡言乱语就是有所收获了。    就陈博士而言,回去比留下对他有利。  
  利弊权衡之中,既然决定去了,就没什么后悔的,努力就好。  哥们一路走好了,等你的好消息
  常在河边走 哪有不湿鞋  楼主一路走好,呵呵
  谢谢楼上几位朋友  参加这项工作  并不为什么提拔重用或者其他什么政治利益  ——事实上所谓“进入组织部视野”拿出来说说可以,谁都明白组织部“视野”哪有这么广阔,厅长们尚且看不过来呢,呵呵。  也不为获取物质利益  ——事实上一个贫困村能有什么物质利益可供你挖取的?  我的初衷并没有杂质  只希望能够触及国家和社会的最底层有最真实的一面  同时力争能够按省里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实实在在地作一番努力干一点事情  至于这项工程是否从根本之处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有自己的看法,也与同事交流过  但并非我等所能左右也并非我等能够想得清楚说得清楚  所以唯一要做的事还是用同事最初给我的一句话最实在  “抓紧干活吧,兄弟”  呵呵
  这次这个下乡工程和以前的下乡挂职完全不同。我们处在基层的干部都没人愿意去。时间太长了,而且有很多变故,有可能被晾在一边不用了。楼主,我佩服你的勇气,站在为个人前途考虑的角度,我不认同你的做法。
  楼主在哪个县/市?  我当然明白这不是下去挂职锻炼  也有过很多考虑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  无怨无悔    其实  直接接触社会底层和独立处事都是我现在最强烈的愿望和最迫切的需求  正是出于个人成长发展的考虑  我不得不作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楼主啊我跟你推心置腹一回,希望你听得进去。    我在农村长大,现在在市一级机关做事,5年混到了个科长,也不算特没有的那一类。平时干的就是基层工作,比如征地啥的,对农村和基层的了解比你清楚得多。    你现在下到农村,到一村里挂支部副书记,这是个什么职位呢?这是个让你睡觉的职务,而不是让你去干一番事业的职务,如果你居然以为你可以在村副书记的位置上干事业,你可能将遇到你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    为什么呢?因为农村的事务根本不需要法律,不需要见识,不需要文化,不需要度量,不需要魄力,而只需要家族势力!  村支部书记是上面委派,而村长是民选。什么人可以被选为村长?家族势力大的那一类。他们拥有农村的话语权。村长被任命为书记也就算了,如果书记另有其人,甚至是外地人,那么这个书记的日子绝对不好过,会被排挤。农民的思路很简单,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和野蛮是可以划等号的。楼主你自己考虑。    为什么这次下基层,广大干部几乎无人积极响应?因为农村根本不需要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自做多情的一个政绩工程。因为我们在政策实施前根本没问过农民的意见。哪个村愿意突然走进来一个完全不懂农务的领导,而分薄自己的权力?    初出茅庐,当然热血沸腾。不过你自己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去?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因为这个下基层,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你出于个人成长的考虑,我只能说你还很单纯。你以为你可以学习到基层的工作经验?你学习不到,你最终只能体会到孤独和人情冷暖。当你回原单位的时候,你将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被其他人占领,到时你根本无地可去。你浪费的这一年时间将不会给你任何政治上的收获,也无法让你学习到任何与决策有关的东西。    我单位的年轻人,这一个月,以前拖着不结婚的,现在全部结婚。为什么?因为可以有一个家庭负担的借口。楼主,你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几乎是震惊。我几乎不能相信还有人会对所谓的政绩工程如此热心,并抱有如此之大的幻想。    祝健康。
  楼上的讲的所言极是。    其实这连政绩工程都谈不上,简直就是劳民伤财工程。    乡村社会的家族势力(以前是宗族)还很庞大。    基层民主选举实际上是谁的家族势力大谁当选。
  我觉得主动报名好像不太合适。你愿意去,倒不如等领导问到你头上再表态,或先私下跟领导沟通后再说。    不过敢去、敢主动请缨倒也确实是勇气可嘉。  
     作者:单身公务员同志
回复日期: 11:34:00
      据说广州市也已经开了动员会,真的不知道下午到底会怎么样呢?      ~~~~~~~~~~~怎么没听说过啊?难道广州市的要吗
  作者:sintow
回复日期: 9:23:00
      见到了工作组的另外两位同事      都是scut的校友                  莫非传说中的华工世代来了?      ------------------哈哈,该来的会来的。
  蛮族勇士  谢谢提点,呵呵  关于政绩工程的话题  我们党支部开会后和同事有过议论  我说了我也有我的看法  但这些不是我等考虑和说得清楚的问题就不拿出来说了  至于我主动请缨  一方面如我所说要接触底层和独立处事  正是深知农村情况复杂如你所言  我才很希望能够有亲身体会  即使是“孤独和人情冷暖”也是体会之一啊  至于独立处事  并非幻想“干一番事业”  你没注意到我的说法是“努力争取干一点事情”吗  那就已经明确表达了我的判断中包括了重重受阻的预计  至于说回到原单位后失去你原有的位置  我和同事还真的就这个问题议论过  但我说了  了不得就是单位不要你了  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我还真的萌生过若干次走人的念头  呵呵  更何况我说了我本来就没什么既得利益  又有什么可以是去呢?  呵呵  
  云天啊  广州怎么不用  只是你们的驻村范围就在广州市而已    另外  你也是scut的?
  勇士是我们当中的老大哥,说的话很有深度啊:+)
  肃然起敬  这个事情我的确有事先和我们厅党委副书记沟通  一来我和书记是同一个支部的  二来报名的那个星期正好我整个星期都和他出差外  倒是因为我们处长不是党员副处长是党员但又不是支部书记  事先没有跟他沟通  觉得有点不妥  但后来党办来征求两位处长的意见的时候  他们找我谈话  鼓励和支持我下乡  让我不必有想法和后顾之忧  他们会从下属单位借一个人来临时接替我的工作    现在我正在整理手头的工作准备交接
  作者:广东小bb
回复日期: 9:04:00  正是深知农村情况复杂如你所言    我才很希望能够有亲身体会    即使是“孤独和人情冷暖”也是体会之一啊  ————————————————————————  我个人的观点是:除非你有很坚强的意志和很强烈的愿望,要在政府干出一番事业,爬到一定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然你没有必要去农村,获取基层工作经验,并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抱负。我看了你的话,你对政府工作也不是很感冒,对作官也没有强烈的欲望,那你去农村干什么?就为了了解农民吗?了解农民对你能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在你日后在广州的生活和工作中,你将几乎没有机会和他们打交道。你只需要学会对领导媚笑,对同事微笑。    我在国土部门,如果我去农村,我可以帮他们办用地,对他们而言,我有实际的用处,他们至少不敢得罪我。但是如果我居然胆敢干涉他们的村务,侵犯他们的权力,譬如干涉他们如何分配征地款,或者跨越村长,直接去和村民接触,那我几乎连茶都喝不到一杯。  既然你去农村的大局已定,我只能告诉你,如果你能够做到每天睡觉看报纸,10点上班3点下班,那你可以很平安的过完这一年,如果你居然打算在村委会上发表你的高见,那你连饭都要自己掏钱买,而且你将会发现连肯卖饭给你吃的店都没有。在有需要的时候,如果你可以帮村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比如筹钱建路,办理某种手续等等,你可以获得尊重,但是我估计你只是刚毕业的新公务员,你还没有自己的关系网,你能帮人办事的能力,可能大不到哪里去。    有一点希望你能注意,目前政府内部有一种看法,被派下去的干部,都是在单位不受重视,神憎鬼厌的那一类人。这种看法迟早就为大众知悉,并为你所的村所接受。这种看法必将对你的明年的生活产生影响。    祝好。  
  我看了楼上的话,真的觉得分析的很透彻,我不知道广东这边农村怎么样,会不会思想方面进步点?反正我们家那边的农村就和楼上的兄弟说得一模一样,如果你得罪了村长,那么你就得罪了村里的大多数人。农村真的很难搞的。  不过你已经选择了,命运在等待!
  愿意和蛮族勇士兄多推心置腹两句  你考虑的问题我多有类似地想过  领导也和我如此推心置腹地谈过    会不会干涉村务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没有仔细考虑过  但你说的其中一条也正是我和单位所想的  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实实在在搞好一些提高集体收入的项目  这也是省委有硬性指标考核的内容  (3年后集体收入要提高到3万元以上)  最为瞩目和受重视  也最有实际意义  这个村作为扶贫点我们厅已经挂点两三年了  我们也已经投入过一笔钱在那里搞项目  但还没到开花结果的时候  至于说碍于关系网的薄弱办不成什么大事  那就大有大办小有小办穷有穷过法  努力就行  呵呵  实在是没事可做的话  我就干脆在那里修心养性准备我后年考研的事情  嘻嘻    是否没必要和农民接触以及是否会被认为是神憎鬼厌者?  说句实在话  很多时候我也会想到这些现实问题  但有时候总觉得做人其实还是洒脱点好  想太多累的还是自己  了不得就是不在政府里面混了嘛  这样想就开朗了  呵呵    有一点还是被你提醒了  就是还真得用和农民打交道的方法去和村干部打交道  哈哈
  总之,千万别以为项目资金是你们单位投进去的,你就有权在项目如何运做的问题上指手画脚。  还有,对付村干部和对付村民是两码事。村干部是皇帝,村民是奴隶。这个你现在搞混了,到时候别搞混。对着村民,嘿嘿,如果村长告诉你谁是刁民,你最好顺着他的意思,板起你的面孔。    总之,只有村长求你办事的时候,你才出现,就对了。其他时候,千万别想着做什么事业,与群众打成一片之类的。
  对了  把驻点情况介绍给大家  希望大大多多议论多多提点  嘻嘻    广东茂名市茂港区小良镇某村  属于沿海丘陵地区  距离小良镇几公里  茂湛高速(广州至湛江的高速公路的一段)、325国道(广湛线)从小良走过  距离茂港中心区30公里左右  茂港区是茂名市在水东港新成立的区  是原来水东开发区和电白县、茂南区的一部分合并组成  村固定人口4000左右  其中五保户50户左右  集体年收入仅万余元(好像是把一个水库出租给别人挣的钱是主要部分)  除了村委会的两层小楼好像没有其他太值钱的集体资产了  现有条件对农业不利  雨涝晴旱  目前我们厅投入过一笔钱给他们种经济林300亩左右  但还要4年左右才能收成  在这个项目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开始尝试种经济林    目前仅仅从领导口头描述知道这么一些  其他的等我去到那里后陆续报道  呵呵
  蛮兄  我当然懂得不能把自己摆上台面这个道理  呵呵    暗地里一手有时还是用得着的  制造些卖乖卖人情机会这些技巧也用得着  哈哈    有关卖人情现在想得到的是  明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都有一个月会有一位厅长在茂港区常驻  常常借机会把厅长拉进村来看看  厅长来了的话  厅机关处室、茂名市对口部门、茂港区政府和对口部门、小良镇政府肯定也来一拨领导  卖他一笔人情给村长们让他们乐一乐  哈哈  又或者背地里给他一招  领导面前再卖个人情让他擦把汗在感激你一把  嘻嘻(有点阴毒的说。。。)
  唉。。。不说了  好像把自己阴暗的一面全部展现出来了一样  呵呵  还是那句话“抓紧干活吧”
  我也是,毫无思想准备被安排到了。  蛮族勇士说得很现实和中肯。  十百千万工程将成为驻村公务员以后的一道分水岭。就事件本身而言,比当年的知识青年下乡还不如。  
  楼上的哪个单位的?  //hand  交流交流  
  能把厅长拉进村再说吧,呵呵  你是啥厅啊?
     作者:广东小bb
回复日期: 9:20:00
      云天啊    广州怎么不用    只是你们的驻村范围就在广州市而已    ~~~~~~~~~~~~~~~~~~~~~哦,原来是这样,不过暂时好象还没什么消息。    另外    你也是scut的?    ~~~~~~~~~~~~~~~~~~~~~~~~~呵呵,没错,还有可能是你师兄。
  蛮兄  把厅长拉进村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啦  策划鼓动一下就是  毕竟这个村的驻村任务是省委给厅里的政治任务  我们一哥特别看重这些政治任务  可能和他是省委委员有关  一哥来过若干次这条村  信息产业厅本身对农村没有任何业务  而我们手里的资金都必须专款专用  扶持这条村的资金没有一哥下决心拍板是根本划不出来的  当时我还在想一哥这么有决心  不如拉华为中兴什么的企业到那条村租个房子搞条生产线去做不就完成任务了?哈哈kidding...    云天  广州已经开始部署了吧  我好像在哪个新闻上看到的  抽调1200多人嘛  我是SCUT-AMD99的  你是哪部分的啊?嘻嘻
  我看了上边的好像没有几个人支持楼主!本人是中直驻广州的!我们单位没有参加“十百千万”工程,但是有看到相关文件!我的感觉是楼主的选择不错!在中国的政府当官讲政绩是不错!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有政绩的地步!至少在我们单位副司级的也没有什么政绩!也就说楼主不要太想下去做出什么政绩,但是下基层这一年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资历!也许现在看着用不上但是以后过个5年十年有机会竞争上岗时你这一年可是真可以拿出说事的!我现在眼巴巴的看着能有机会被派到底下的处级单位锻炼呢!要在机关混出个人模狗样的对于我们这些一每关系二没money凭本事考进来的人来说能从机关下去再上来这样是最快的途径了!
  广东兄,我在佛山。随遇而安。
  我也得下乡当知青了。不过可没楼主那么自觉,是没办法啊,组织安排:(。真不明白干吗连我们事业单位都要派人,而且一派就是三个组成工作组到阳东。其他两个都是搞技术的,只有我是学文科搞行政的。虽然也是从农村出来,但那是内地。不过还好是到阳东,虽然不会讲,幸亏听得懂,如果是潮汕或者客家就惨了。事已至此,随遇而安吧。与楼主共勉:)  
  作者:广东小bb
回复日期: 12:45:00
    .......云天    广州已经开始部署了吧    我好像在哪个新闻上看到的    抽调1200多人嘛    我是SCUT-AMD99的    你是哪部分的啊?嘻嘻    =======不会吧,抽调1200多人这么多?市本级就那几个部门     
我是TPT(你知道是什么吧)的,早你一年毕业。
  楼主好好干!    下乡虽苦,可不要忘记天涯噢!
  今天下午我们开动员会了。  为了这个会,昨晚加班到两点多。  我是作为千村办的成员之一,在不同地方将和天涯的驻村干部并肩作战了。    我们这里有一个村是省科技厅扶的,弄来了40多万搞了个小水电站,从前年集体经济纯收入1万多到今年单是小水电这项纯收入达8万,村民敲锣打鼓去感谢政府呢。广东小bb到时能帮村办到这样的项目的话对当地农民就真是有福了。
  哈哈,各位住村干部,记得有空来天涯侃侃,虽然农村找不到个网吧,上网可能要走上几十里地,不过还是很期待大家的工作感触哦!
     作者:魂回那夜
回复日期: 8:51:00
      哈哈,各位住村干部,记得有空来天涯侃侃,虽然农村找不到个网吧,上网可能要走上几十里地,不过还是很期待大家的工作感触哦!  ==========  说得人鼻子酸酸的~  
  8guan3721  佛山的村没有什么艰苦的条件吧~~~    云天  1200是整个广州市各级机关抽调的总数吧!  tpt的?  那你比我高两届哦  tpt之前你是那个部分的?    萧鸣  因为一哥的重视  我觉得争取一百几十万的资金投入是没问题的  但是就是不知道那个村子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  可以上什么项目  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老板来合作经营  呵呵
  违规挪用一百几十万的资金,去给你们玩?  重视是重视,要切肉的话,就是另一回事。更何况挪用专项资金是刑事犯罪。上百万?可以连上到下,把你们厅全部拉去死刑了。    广东小BB,你只要真能争取几万块的钱给那村玩,我就佩服死你。  你们厅从此就成为我争取调入的厅。  你们厅长从此就成为我偶像。
  蛮兄  前面看你谈问题挺深谙世道一样  怎么这个问题又像个小孩子一样?  第一  要是违规挪用的话  我会拿出来说吗?  可以告诉你  我们已经投入的资金是通过完全合法的方式来划拨的  无论是纪检、审计或是其他纪律部门来审查都是能够光明正大通过的  至于什么方式那就不具体说了  第二  可以告诉你我们已经投入的那笔资金你想象得太小了  从而也限制了你判断将来可以投入的资金的想象力  呵呵  第三  投入的资金也不是玩  已经投入的资金我们通过特定的办法控制得很好  不是村长说玩些什么就用的  也不是我说玩些什么就用的  第四  扶贫没钱就办不成事  通过各种特殊途径(特别说明:完全合法!)解决对口扶贫点的资金投入问题  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啦  蛮兄竟然还不懂我就颇感意外了  
  哦还有  一百几十万也叫“切肉”蛮兄有点大惊小怪啊  一百几十万是可以叫“巨款”了  但是对于单位来说基本可以不叫钱  我相信省直部门基本都那样  我们还算是小数目的了  今年我们处就花出去1300多万:))  
  如果项目符合规定的话,一百几十万的确不算什么。对于省来说,不是给这个市就是那个市,只要符合资金管理办法就好。
  作者:广东小bb
回复日期: 11:07:00
.........  
tpt的?    那你比我高两届哦    tpt之前你是那个部分的?      ~~~~~~之前是CBA的,之后呢?就不说了。
  CBA的通常很少再来个TPT哦  呵呵  
  我倒,  真可以不把钱当钱,真可以打着扶贫的旗号,把单位专项资金或者办公经费往农村拨吗?  这都是滥用职权的行为,与把钱往自己家拿一个道理,同样是刑事犯罪。就算是好心,也不可以干这样的事,无论你的政治目的是多么的高尚,统统都不行。OK?
  我们单位对口是从化良口镇,当然我没报名去!
  BB的机关太强了,汗
  唉  蛮兄  首先你的逻辑就是自己砸自己脚的  你提出,扶贫只能给他们争取点资源办点事,否则就要招人嫌  你又提出,争取资源又是滥用职权又是刑事犯罪的  其次  我说了  我们以完全合法也合理的办法来给予挂钩点发展所需的资源  在职能范围之内  也在社会市场规律框架下合理的额度之内  至于说不把钱当钱  这是事实  我们厅职能范围内很多事都是花钱的活  未来两年  还不说其他杂七杂八的项目  我们其中一个项目的预算接近1亿  光是为花掉这1个亿你都得加把劲啊  现在还在争取一个很有希望成事的基金式的专项资金  如果批下来了  到我们处的又会是每年也是好几千万的花钱任务  如果把钱太当钱看  我一天240个小时都忙不过来  
  不是我们单位强  省直机关基本上都这样  如果把钱太当钱看  那大家都不用干活了  就看着钱吧    我们算是小巫了  曾经听某单位一位领导说  我们不缺钱  只要下面提得合理说得通我们都给  省下来又不是自己的  钱用得出去了才叫钱  
  由于现在财政资金的“切块”使用,所以各个单位的使用有很大的自主权。“钱花的出去才叫钱”没错,但今年开始起省开始很重视资金的后续跟踪和绩效评价,你花了钱还要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跟踪的,今年就专门出了一个什么试行方案,其中就有关于各个方面资金使用的评价体系。
  作者:广东小BB
回复日期: 8:57:00
      CBA的通常很少再来个TPT哦    呵呵    ~~~~~~~~~~~~~~~~不会啊,现在流行cba再来个IT或者law之类的。
  我觉得去农村去值得,支持楼主
  没错  现在上上下下都很流行事后评估  “绩效”算是热门关键字  今年我们搞的某方面工程的管理办法  设置了全省某方面工程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评估  卡住了各部门在这方面的钱袋子  把各个部门搞得呱呱叫  在某会议上引来声讨一片  最后还是省长帮我们说话才告一段落  这个政府规章的订立过程可谓曲折崎岖    另外  我说的不把钱当钱看不是说乱花钱  而是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决不吝啬也不一分分钱算效益  但总体效益还是要算  我们单位花的钱不能说全部是经得起绩效评价  至少大部分是经得起绩效评价而且总体来说经得起绩效评价  要不然我也不至于那么辛苦  因为我的分工其中一项就是负责我们处具体项目的运作  包括了所有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  尽管我已经不把钱当钱看  但我今年花这1300多万还是花得很辛苦  
  去了才有真实的体会。  咱们现在把农村想得又黑又硬,百毒不侵,没这必要吧。怎么着都是共产党的地盘,怎样都有个组织嘛。    我觉得农村工作肯定是需要新鲜血液的。某些基层再怎么顽固牛逼,上面选派干部来了,多多少少都会“带来一股新风”,促进一些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通常是好的变化。原因至少有二:一是通常机关确实比基层的理论水平或者见识要高那么一点点,二是下派的人通常会保持优越感和责任心,总会通过工作和努力来证明自己,不会随便自毁形象。  另外我觉得在基层做具体的工作后要更加需要具体的调研。好像很多领导推行“新政”时,遇到阻力了就“越挫越勇”,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在为群众谋福利,求发展,只是暂时得不到群众“理解”,结果搞下来,害惨了百姓。无论是新闻里还是亲眼所见,这种现象太多了,包括我自己的工作有时也存在这些问题。科学决策确实是个大问题。    
  作者:windchild117
回复日期: 11:00:00
      BB的机关太强了,汗      你终于知道我说的不假了吧。    一级比一级肥,上级比下级绝对好过。    你知不知道前段时间三院士上书中央要求撤销科技部的事?  讲的是科技部胡乱使用经费。    可是你晓得吗?底下各个县市的科技局则是典型的清水衙门,甚至有30%的区县没有科技局,有的话,最多只有1-2个办公室,甚至科技专项经费常常被政府挪作它用。      我不是说过吗?外交部、商务部没有代表性,因为与地方上的联系不多。  我看过,外交部大楼的确比较简陋的。      
  我们领导又到省城跑资金,跑项目了。
  我不是党员,不够条件,我们单位的一位科长下去了,就在附近的一个村.  看他挺高兴的,应该没有诸位大虾们讲的那么差吧  其实在广东很多村官比在市直省直的强多了,我见过的都是N字辈的!小BB祝你好运!
     作者:广东小bb
回复日期: 10:18:00
      楼主在哪个县/市?    我当然明白这不是下去挂职锻炼    也有过很多考虑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    无怨无悔        其实    直接接触社会底层和独立处事都是我现在最强烈的愿望和最迫切的需求    正是出于个人成长发展的考虑    我不得不作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_______楼主,我就在号称“制造业名城”的这个市,这里的农村可是富得流油啊。  但是,还是没人愿意下去当村官,为什么呢?这可是“风箱里老鼠”的干活。如果你管事,村里是一定不会理你的。因为这边的排外超级严重。  可能我是鼠目寸光了一点点,不过说实在的。局里本来派我们外地的去就没什么实际意义,农民听不懂普通话,俺也不会讲白话,真正是鸡同鸭讲啊。  楼主,说了这么多,还是祝你好运,顺便时时来通报一下下乡消息和感想啊。  
  忙了一个星期  终于有些时间上网了  今天开了省直和中央驻粤单位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欢送仪式和培训大会  有一句话印象很深  这是年轻干部去见世面、经风雨的机会  
  今天终于看了市里那个动员大会了,广州市是1100多个。
  下星期一就要出发了  这几天手忙脚乱的  屁股都要给追烂了    把可以做完的事做完  把该整理的东西整理好  准备明天交接  交接完了以后就是准备下去的杂七杂八的电脑、文具之类的咚咚  还有体检  估计会在十分忙碌中过完2005年的第一个星期    在一点期待一点茫然中走进2005年  希望这一年会有难忘的回忆  
  兄弟,走好,一年很快过去的,希望你有所斩获。
  今天来到茂港了  也看了村里的一些基本情况  添置了一些基本生活用品  明天晚上就开始到村里住了  
  小bb,把一些驻村的所见所想发表在网上吧。    斑竹恳求!
  冰兄  会的  等我这两天安顿下来  所见所想会和大家分享    今天中午  在小良镇吃完午饭  最后把我们送回村里  就正式开始我们远离单位、远离城市的工作  晚上住到村里  尽管我对农村并不陌生  也还有两位尚算熟悉的同事在一起  但是还是深深的感到了农村的寂寞  没有电话  没有有线电视  还好单位给了我们一个无线上网卡  总算能够轮流上网    
  你带多部notebook买多一张上网卡不就可以上网了吗  现在广东农村没通电话应该不多了吧,不会手机也不通吧
  我们现在只有一个笔记本一个无线卡  还有一部破pc  打算过两天跟下属单位领导借一部手提电脑  起码凑够一人一台  再弄个局域网    这里不是没通电话  是村委会没电话  我们昨天跟区委组织部说了后  他们正在跟电信协调帮我们尽快开一条电话线  手机方面  因为这里是两市交界的地方  信号极不稳定  有时候收到的是隔壁市的信号  打给本市的电话都是长途    
  晕,还局域网,不会是想cs吧  另外,吃住的条件还可以吧
  住的条件还算过得去啦  村委会二楼每人一间房  缺点是没有自来水  抽井水用的  吃方面也就粗茶淡饭  不会肚子饿就是  cs倒没想过  就是想分享56k的带宽而已  嘻嘻  
  呵呵,我也参加了下基层住农村工作,那里的条件还行,有网通上网,电话也有,只是吃的稍微差点。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下去一周,开始了“烟酒”生涯。农村乡亲没有烟酒切磋,那距离就十万八千里。有了烟酒切磋,不用深入调查,什么真心话都能听到啊。估计不出半年可以以“研究生”的身份毕业。喜乎,哀乎。  如楼上兄弟所言,这风箱里的老鼠,痛苦啊。  
  对头。    下去就是要抽烟喝酒。    否则不捋你
  我现在挂职某村副书记  可惜村委会成员都还认不全  别人也不认识我  那里实际上也不需要我去干什么活  我也没想好干什么  感觉就是挂名的  惭愧呀!  争取明年春天去村里多走走  看看情况也行啊    我们这里有四个挂职乡副书记的  我就认识一个  有两个半年来没有见过一次面  一个来过两次  另一个比我大三岁  住的较长时间  现在也回去了  觉得冬天这里不适合居住    祝愿bb不虚此行啊  多来交流交流呀  
  我们没带足电脑,写东西不方便,上网也只能轮流拿这部手提,很郁闷
  我也是驻村干部的一员,不过我所在的村其实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了。这个村有本地村民2700人,外来人口2万人,厂房有10万多平米,固定资产总计7000万,每年的村级可支配收入约为1000万元(不包括下面的十个村小组),资产负债率为15%。  所以,再看看省委的“十百千万”文件,我现在还是没法理清如何去落实文件精神,只是胡乱交了几份周记给市委(我们这要求每周写周记)。就说说上面要求的五项基本任务吧:一是帮助建好班子,我来之前的2004年该村就已经实行了党支部换届选举,书记现在兼任村委主任,我来帮助“建好班子”?!除非书记是傻子。二是帮助加强队伍,我想也许是可以帮助加强吃饭队伍罢,因为我在村的食宿是全包的。三是帮助发展经济,这点我确实费了点脑筋,可是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村民更富裕,因为该村几乎没有发展的土地可以利用了,招商无疑是多余的。但是看一下15%的资产负债率又觉得好象有点文章做,毕竟负债率在相对适当高的水平对经济发展是必要的,这点我跟书记提了之后,他也赞同,具体实施就要看2005年了。四是帮助解决问题,农村的基本问题应该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问题,但是现在这里棘手的问题好象主要是拆迁和治安,还有工厂的劳资纠纷问题,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去叫人去“帮助”呢?去年听说有一家工厂的工人罢工,闹得事情很大。五是帮助建章立制,其实国家已经有了村民自治的法律,到现在除了有些变味的所谓民主选举存在,自治又实现了几何?再建章立制无非又形同虚设。更不用说村的制度有什么约束力了。  
  bb兄的条件是艰苦点,但也许更加是财富!
  我们这边所了解的情况是好象还不容太乐观。  
镇干部基本不住。主要原因一是本来镇干部就挂点联系这个村,下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驻村对他们来说就象平常的下乡。应该现在还好点,平常都能开摩托车去走走。但我想时间一长上面监督不力的话肯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因为镇财力很限,上面发文说一次性给予五百元作为买生活用品的经费和每天10元的补贴大部分乡镇不能兑现(已明确说没有),所以镇干部都挺大意见,驻村也就变得有点消极。镇领导对这个也有所了解,也知情况,但也没办法,只好只眼开只眼闭。  
省、市下来的驻村干部因为离家太远而且里面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是想干一番事的,还是住了下来。而且当初基层办安排省市驻村干部的村委的交通、住宿等方面的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优越的。所以这部分村委的驻村干部还是有比较多人住下来,况且他们几个人一起有伴就不觉那么寂寞了。  
县、区下去的有很多应该说不是不想住,而是住不下。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本来就穷,住宿的条件挺差。我听到的有一位县下去的驻村干部说已经几天没冲凉了,因为没有水;有一位好点,可以用抽水泵抽水,但刚下去那几天是最冷的,什么都没完善,晚上破了的玻璃窗吹冷风冷得睡不着,问村委为什么一直来不修好它,村干部答修玻璃窗的钱都没有;还有一位刚下去以为这么冷的天气没有蚊子,哪知晚上却被蚊子狂轰滥炸(好象是因为村委外面的鱼塘干塘),有点搞笑。条件是艰苦,这些还是次要的,最难受的还是晚上的寂寞,因为镇干部基本不住,县区下去的就只有一个人,晚上没电视看没人陪,又暂时融不入当地村民之中(况且村民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且早睡),一个人在村委的一幢楼,这个寂寞可想而知。所以县区里下去的干部想坚持也难。  
不知其它地方的情况如何?大家说说好吗?我这里是粤西山区。
  第5个红脸。
  希望大家多交流一下驻村的情况,互通有无。
  我这有几个几个驻村日记哪时贴一下。
  我们这里还算好啦  生活条件还算过得去  交通问题暂时是最大的问题  这几天我们都步行到处逛  一走就是10公里  今晚我们就步行几公里到国道上  打的到隔壁市逛街  逛了一圈打的回来  再步行几公里回来  哈哈  计划给我们一部车  可能要等过完年之后到位  有车的话日子会好过很多
  晕,下乡还有车开啊
  晕  给部破车不过分吧  出入很不方便啊  
  有车好啊!就是怕影响。  
我们这里有一个驻村干部竟然开着台宝马下乡。不过宝马不是他的,也不知他从哪里搞来。平时他都是开皮卡的。弄着村干部以为他很有来路可以为村委带来经济项目,对他待如上宾。但这位仁兄的社会关系倒是很广,能不能为村委会作贡献只能试目以待了。  
  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用车比较好,感觉象大爷,一个村本来就不很大.  我所在的村有皇冠3.0,书记叫我随便用,可是我觉得不碰为好.今天我就一个人走遍了所有村小组.
  我决定在周四、周五走村小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捞一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