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社会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被淘汰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
1000字左右,要精辟一点
09-12-23 &匿名提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逆境奋发的精神,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中国人崇尚天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浸染,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待人,这对于社会秩序的优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     在对待个人和民族、国家利益上,“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在义利取向上,“见义忘利,见危授命”、“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对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思想的侵蚀,其抗击力闪着道德的光辉。在修身方面,《国语》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老子的“自胜者强”,无一不是良言警训。     在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的今天,白居易的“百姓多忧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顾亭林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啻于一记警钟?在见义勇为精神缺失、诚实守信品德失落的时下,“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千金一诺,令我们汗颜。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对这些消极文化现象,我们惯常的做法是避而不谈、违莫如深。其实,躲是躲不开的,还不如正视它、走近它、反观它,反倒可使之作为反面教材,有催人警省,策人深思之效。我们应在引领学生了解、认识这些消极文化现象的同时,促其克服消极效应、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唯古是法”、“唯古是崇”的认知价值取向、因循保守的心理、“守一”、“忌讳”的惯性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形成。崇尚中庸的信条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竞争观念的形成。“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忠孝文化及封建纲常等伦理道德会阻碍学生民主意识、民主作风的形成。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把官僚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阶层,这些必然会导致推崇“人治”,忽略“法治”,排斥民主的后果,这当然会影响现在的许多学生影响人们去对体制、制度作根本的改革,从而很容易使改革流于空话……     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以使人们更趋于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当然我们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词,都是错误的。     在如何继承上面,也即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体系的对接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其实早有精辟之论,首先,“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先有继承,然后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后的创新。     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而且往往从一个方面看是精华,从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     在高校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扬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必可一改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淡化和滑坡的现实,也必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整理、挖掘、振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相互交织。尽管两者之间冲突不断,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整体而言,中国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正确认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传统文化;冲突;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外力的冲击之下,中国不自觉地开始了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西方现代文明的传入,使传统的中国文化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不得不寻求发展的新出路。因此,现代化的艰苦探索与传统文化的曲折发展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百多年来独特的历史现象。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以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涵分析
解读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存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它“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其中任何一种,不论从今人看来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只要没有消失,或者基本上没有受到(1840年以来)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彻底改造的都算。但是它又是一个变化的、包容的、吸收的概念。古老的东西只要慢慢失传了......也就从传统文化变成了已死的‘文化遗迹’了;外来的东西,只要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了,与中国文化接轨而融合,它就可以称是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了。”
具体来说,首先,传统文化是文化的过去式,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其次,它也是文化的现在式,从过去一直绵延到现在;最后,它又是文化的将来式,对未来的文化构建产生影响并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不仅是产生于过去并已沉淀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它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等条件密不可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铸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题,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被深深打上了小农经济的烙印;此外,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政治结构的制约,以宗法社会和专制政体为依托,形成了“家国同构”、“孝”、“忠”等价值准则,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伦理型特点之所在。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各要素相互磨合,形成了一个自我调适、自我完善的有机统一体,具有很深的社会根基。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对起步不久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提到现代化,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后,西方社会内部自觉出现的一系列倾向或者转变,与传统因素相对,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化。罗荣渠对现代化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在中国又有极大的特殊性。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静态的、凝固性极强的社会,小农经济、官僚政治、宗族社会以及儒家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又加剧了这种凝固性。因此,在中国社会内部很难出现西方社会那样急剧的变化。现代化一词也不过是随着炮火而来的一个陌生又崭新的概念。在西方的冲击下,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下,中国被动地开始了探索新出路的历程,“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造成的。罗荣渠称之为“应变性的现代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极为坎坷。西方现代文明的种种因素在中国社会遇到了重重阻力。作为传统的对立物,现代化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摩擦和冲突。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与小农经济和专制政权相结合,维持了传统社会的运转。当历史发展到近代社会,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发展工业经济与民主政治,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形态。显然,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它与现代化的不相适应性。下面仅就几个方面加以例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华夏中心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观念,它贯穿于整个传统社会。所谓“华夏中心观”,即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皇帝是天下的共主,华夏族的文明程度最高,而其他地区则是无知且落后的。可以说,这种观念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有其合理性。但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要席卷全球之际,这种观念就显得尤为愚昧和狭隘。“从现代化的启动来看,最重要的是缺乏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没有思想转变首先是世界观的转变为先导,要跟上世界的变化是绝不可能的。”
一直到19世纪末,中国还没有完成这种现代化所必需的观念转变。甲午战争前担任法国驻华公使的施阿兰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状况,“在1894年4月这一时期,中国确实处于一种酣睡的状态中。它用并不继续存在的强大和威力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事实上,它剩下的只是为数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土,沉重的负担,以及一个虚无缥缈的假设。”
中国对世界形势认识的严重滞后对现代化的顺利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儒家思想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和对人们思想的渗透是难以估量的。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在世界都实属罕见。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自启动以来,经历了“经世致用”、“洞悉夷情”、“师夷长技”、“变通自强”、“维新变法”、“中体西用”等许多演变,但都是在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框架中进行的。“中国儒教文化就整体而言,不是就其中包含的思想要素而言,是皇朝专制的支撑系统,因此是反现代化的。”
作为清末少数亲自考察过西洋文化的官员,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中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该书刊印后遭到了守旧派的猛烈攻击,传统的阻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已被推到,但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儒学的核心成分并未被摧毁,而是继续发挥潜在的作用。例如,在今天仍被奉为处世哲学的中庸思想,极易泯灭是非价值的判断标准,这与文明的现代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自然经济基础上孕育出的小农平均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鲜明特色。“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贵贱,均贫富”是传统社会中很多为政者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它主张结果均等,否定竞争,与主张机会均等、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现代平等思想是根本对立的。如果说它在历史上还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则更多地表现为消极的东西。与小农思想相适应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农抑商意识,这与强调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是严重背离的。
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迷信成分,自然是现代化提倡的科学所排斥的,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化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在传统文化扎根深厚的中国,这种冲突便越大越持久。因此,在加速现代化的探索中,如果忽视传统的因素,便会导致现代与传统的对立和社会的分裂。应当注意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仅仅是两者关系的一个方面,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也同样不容忽视。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
文化作为特定政治、经济的产物,会反过来对政治、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文化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推动政治、经济变革,而且能够以其自身的发展对现代化的构建产生助力。
在第一部分阐述传统文化的内涵时已经提到,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这诚然是由于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此外,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更是密不可分。到了近代,随着现代文明的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危机,不得不寻求自身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在变革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具备了适应于现代化的可能性。
洋务派在提出“中体西用”论时,其中心思想是在维护儒家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因此,“五四”以来有些激进人士将自强运动的失败归咎于这一指导方针的保守。但是它毕竟使传统文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西学的输入打开了一个缺口,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变革由被动走向主动。在列强的不断冲击下,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一样沦为殖民地,而是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不断寻求现代化的新突破,这与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与能动性是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未能自我地引导中国走入近代化,但中国文化的价值传统并不必然与模拟、学习、同化既有的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相冲突;战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高速现代化和90年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证明中华文化养育的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在开放的文化空间内实现现代化。”
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大转折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文化中受到制度与结构压抑的许多合理性因素才得以变成促进变革的条件;或转换原有的功能,变成现代经济增长的助力”
,如国家自上而下的发展导向,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调控、现世主义等等。尽管这些大多不符合西方现代理性标准,但在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却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化决不等同于西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积极因素,如爱国主义、重视人才、提倡道德等,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同样有它们的价值。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同外部互相学习才能更好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作为回应外界的桥梁,占有重要位置。
四、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要被淘汰,将不再发挥作用。另一类学者则对传统文化持肯定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中很多积极因素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将发挥作用。
在笔者看来,以上两种观点都过于片面化。章开沅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提出了“离异”与“回归”。在早期现代化起步较晚的东方,离异“表现为向西方近代文明的模仿、学习和趋近”,回归则“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本民族的主体意识”。因而对东方民族而言,“离异”的进步作用在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东西,但其负面是导致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出现民族虚无主义;“回归”则是重新认识固有文化的价值,只要不是归于复古守旧,拒绝新知,“回归”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持和民族精神的独立。
因此,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时,“离异”与“回归”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必须适度结合,一方面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要尊重传统文化。
第一,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有赖于传统文化,必须尊重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现代化建设,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现代化虽然最早开始于西方,但是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大潮流,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各个国家都有探索自己发展方式的权利。外力的冲击提供了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力,但是,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立足国情,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所意含的不是消极地对传统的巨大摧毁,而是积极地去发掘如何使传统成为获致当代中国目标的发酵剂,也即如何使传统发生正面的功能。”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努力丰富和改造自身,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现代化是先进社会形态对落后社会形态部分或全部渗透、融合和同化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增强自身生命力的过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做出适当调适,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摒弃自身的糟粕、僵化成分,才不致被现代化的潮流所淘汰,保有其传承性,并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历史的经验证明,“成功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运动过程,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相反相成。失败或不太成功的现代化则是一个单向运动过程,现代因素简单地摧毁传统因素,或被传统因素摧毁。”传统文化与现代性是相辅相成的,“背弃了传统的现代化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化,而背向现代化的传统则是自取灭亡的传统。”
中国的现代化将推动传统文化的变革,传统文化也将在扬弃中促进现代化的发展。尊重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同时紧追世界发展大潮,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之根本。
参考文献: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年9月
[2] 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章开沅先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5期
[3] 夏振坤,唐龙《论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论坛》2005(2)
[4] 张爱武《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
[5] 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6] 王正,李宁《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
[7] 李洁《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4月
[8] 王正《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
[9] 李中《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太平洋学报》2001(3)
[10] 章开沅《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11]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香港时报出版公司1984年
[12]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13] 李家兴《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8月
[14] 张志伟,张永《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6)
李中《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太平洋学报》2001(3)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年9月,第17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3页
同②,第277页
施阿兰(A.Gerad)《使华记,1893—1897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2页
同②,第534页
王正《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
同②,第538页
章开沅《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前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香港时报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8页
同②,第400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辩题】现代化社会不会影响传统文化的生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辩题】现代化社会不会影响传统文化的生存
上传于||文档简介
&&辩​论​赛​辩​题
大小:2.57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今天是文博会的最后一天,博物馆现场的参展商做着撤离工作,同几天前的喧嚣热闹相比冷清了不少,现场观众也少了很多。下午站在展厅中,我突然有那么一瞬间的迷茫:这就结束了么?文博会的几天时间能改变什么?说实话,我们的政府、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为了本届文博会做了不少工作,默默付出了不少汗水,是带着服务大众,促进玉溪文化产业发展的愿望而来的。整个文博会办得也比较精彩,收获了不少好评,算是比较圆满的。但是在同参展商和一些观众的交流中,我却有了一些忧虑:第一点是虽然我们举办了中华手造艺术发展论坛,但很多参展商还是没能领悟到今后文化产业的路子应该怎么走,希望想要从事这一领域的朋友们可以多看看我前面发过的领导和嘉宾的精彩发言;第二点是观众对手造艺术、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点都是些比较实际的生活问题,但我们参展的不少精美作品却并不符合大众的需求,这一点我们在论坛上也有嘉宾谈及到。这也引出了我今天想要谈的一个问题:当传统文化遇到现代社会。最早从彩陶文化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便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可以说是东方世界的文化中心。无论是青铜文化、陶瓷文化、诗书礼仪、乃至日常的吃穿用行和生活习惯都影响着周边的很多国家。回首汉唐盛世的万邦来朝,清初的康乾盛世,中华文化都是世界上最耀眼的明珠,是令全世界仰慕甚至为之疯狂的。这是我们曾经的荣耀,也是我们今天的遗憾。我们一直在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延续了五千年文明没有间断的国家,这句话没有错,但是有些时段还是有点小问题的。时间回到年的鸦片战争,当古老的东方巨龙被西方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打败后,旧世界的壁垒真正被摧毁了。一个百年前还只能仰慕,不敢有非分之想的庞大帝国就这样倒在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新兴国度脚下,仿佛一头年轻的狮子第一次捕杀公牛时方明白自己有多强大,于是世界更加坚定了现代化的信仰,一个崭新的世界向世人敞开了怀抱。中国作为历史文化延续最久的国度,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也最难改变,因此中国曾在还不算太迟的时候,也曾进了洋务运动的尝试,但在现代化的门口前始终没能进去。而相邻的日本却在这个时间点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现代化,并在甲午战争时震惊了中国。从中国第一次向日本低头时,中国人的骄傲和自尊也在此时彻底坍塌,时至今日仍旧在崇洋媚外。这一点其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非常大,因为在国人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国外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的文化、思想都比中国的更加优秀。是的,这个想法在世纪初确实是加速了中国朝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中国也步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是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再次在世界之林中站立起来。不得不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国外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文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与国际的接轨,不少传统文化面对现代化时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改变,或者无法同国外的先进文化和产业竞争,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此湮灭在社会的变革中,特别是传承人这一块出现了很大的断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个时间段其实是出了点问题的。这么一段历史,说明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只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变革,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否则哪怕你曾经是世界上最辉煌的,也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改变和发展是需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完全改头换面,变得不伦不类。这种豪华包装的天价月饼就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讲完了历史,我们回到这次的文博会来谈谈目前的传统文化。我在文博会现场转了很多圈,看了不少展位的手造艺术品,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参展商抱怨他们的作品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生意并不那么好。其实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参展商的作品不好,也不是观众们不懂欣赏,不愿意花钱,而是艺术和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矛盾。有的作品确实很漂亮,很有艺术感,但问题是一些作品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并不需要或者并不常用,那么作为消费者,人家为什么要买呢?要说收藏吧,很多作品的层次可能还有点不够,只是为了美感和艺术而消费的人毕竟少数。所以说我们今天在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时候,还是要多创新,多思考,在传承和基础上去发展,去让我们的手造艺术作品去贴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发展。文博会现场照,和这部分内容无直接关系。有的作品在我看来定价偏贵了,一件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目前在手造艺术品市场上,供求关系并不是那么积极的,所以更多还是看价值,看凝聚在作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然大师的作品自然是有额外价值附加的,但我的建议仍旧是价格要适当,让更多人能接受,才能把市场真正做大。也许价格低的作品卖几件的收益还不如一件价格高的作品,但先不说这件价格高的作品能不能卖出去,另外作品只有多流通出去,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到,才能收获更大的名气,同时也是种无形的宣传,后续的收益会更大。我之所以说要说这一点还是因为现场不少观众跟我说他们原本准备买好多东西的,但价格不太合适就没买了,这其实是很可惜的。如果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以上简单地说了一些我对于本次文博会的思考和感想,有些结论也是我个人得出的,可能不是很准确,但我的心意绝对是好的。只希望咱们玉溪的手造艺术和文化产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把玉溪从文化资源大市建设成文化产业强市!【玉溪博物】玉溪博物是玉溪市博物馆的一个开放平台,博古访今,引古证今,关注玉溪博物,开启一次穿越历史、徜徉心灵的漫步之旅。欢迎关注,如要转载,请标明作者名并标明转自:“微信公众号:玉溪博物”;博物馆WiFi密码:yxbw0877欢迎您给“玉溪博物”投稿或建议,发送图文至邮箱玉溪博物(yuxibowu201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针织艺术看起来可能有点过时,Olek却用它来表现日常生活、灵感和希望,同时也揭露了一些政治和文化问题。2016年产生了很多流行语,比如“你咋不上天”“洪荒之力”,这些词跑到古人嘴里,格调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在此祝大家中秋快乐,团团圆圆!为什么酒精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如此明显的影响呢?我们不妨从酒精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来追寻找答案!舌头与语文教育狂欢,给予了我们最初的审美伦理启蒙。而小时候的味道,才是人生中不包含任何陈质杂味的味道。古人饮茶,大多都会用上这茶道二十四器。在古人看来,这是完成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买买买,剁剁剁,网购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调侃称,拆快递才是生活中一大美事。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快递的包装到底有多脏?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意大利政府近日宣布,将为今年满18岁的意大利人和合法居民发放每人约560美元“文化奖金”“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桃花扇》前几天,一组近百辆挖掘机几小时拆除一座立交桥的图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繁多。每个朝代的创立都需确立一个国号以示新朝诞生,名正言顺。金缮既是一种修复的技艺,也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日,《穿越古滇文明之光——玉溪文物精品展》走进了南京江宁博物馆,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展出。在很多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我们都会接触到重瞳,所谓重瞳就是天生两个瞳孔。不管是哪种感冒,都有一个妇孺皆知、包治百病的方子:多喝热水!《隋唐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晶,它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日,“穿越千古的云南大地之声——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展”在玉溪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展出将持续至9月21日。通过游戏增添博物馆的趣味性也许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古装剧很容易就会犯一些错误,特别是在一些称呼上。上班族无非就是每天做在办公桌前,久而久之不免会情绪低落,身体疲劳等等,那上班族该吃些什么食物,该如何进行选择说到长城,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在清中后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老百姓一直过着苦日子。农历七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元节。牛士军团、三狮军团、高卢雄鸡、德意志战车、蓝衣军团、格子军、北欧海盗、星月之师……这些各国家队的外号可谓如雷贯耳,那么这些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斗牛士军团、三狮军团、高卢雄鸡、德意志战车、蓝衣军团、格子军、北欧海盗、星月之师……欧洲杯各国家队的外号可谓如雷贯耳,那么这些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三国演义,精彩纷呈,这其中有十大巅峰时刻最为扣人心弦。在多雨的季节里,静下心来,在如梦似幻的雨境中,收获美丽的心情!我们平时说得多的通常是文房四宝,也都知道笔墨纸砚,但是古人的文房其他宝贝却常被我们忽视。在文房文人的骨气,是灵魂的骨头。一个人必先有灵魂,然后才可能有骨气。那些令人敬慕的文化大师们,已经远去。家家户户都免不了在墙上挂上几幅装饰画。虽然都是出于自己喜欢,觉得好看,可这画其实有蛮多风水讲究,比如哪些画不艺术欣赏是个高逼格的事情,学会欣赏一幅画作,将会为你加分不少。那么如何欣赏一幅画呢?其实很简单,只需四步即可说到“蜜月”这两个字,相信不少女孩子脑海中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碧海蓝天,水清沙细,椰风林影,甜蜜嬉戏的新婚夫妇……手摸、耳听、眼看,借助一些简便易带的工具,比如放大镜、聚光手电筒、玻璃片等,或是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多摸多看,仔细观察分析,也能对玉器做一些简单的鉴定。古玩是古人遗留下来且被后人珍玩的物品,通俗讲就是古董,“古”通“骨”,旧时称“骨董”,乾隆后称“古玩”。“人机大战” 自诞生以来就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超级计算机与人类大师的每一次巅峰对决就好比两个绝世剑客决战紫禁之巅,成为江湖上的一段佳话。正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男女原本是平等且互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12月末的玉溪,寒意渐去,暖意融融。在这样的好天气里,为期4天的第五届玉溪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古博会圣诞节在国外跟咱们的新年一样,最重要的是团圆,不管是跟家人、你的Ta还是跟朋友,一起亲手装饰一颗凝聚你们真心的圣诞树,享受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将会是非常特别的感觉。第五届玉溪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将于日至日在玉溪市北市区花鸟市场隆重举行。本期导读1、通海、江川书法联展12月16日在玉溪市博物馆开展2、宁夏古墓发现狮身人面像3、玉溪彝族的历史源流近日,一张灌制于1941年美国纽约,由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演唱,包括有《义勇军进行曲》、《凤阳花鼓》、《到敌人后方去》等6首歌曲的黑胶木唱片被我市文化工作者成功竞拍,带回玉溪入藏聂耳纪念馆,并将其做为聂耳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把逛展览,过成一种寻常生活,并不是大城市的专利,哇街玉溪也是妥妥哒!日,由云南省玉溪市博物馆、聂耳纪念馆及杨浦区文物管理事务中心(国歌展示馆)联合主办的《中国的声音——聂耳与国歌》图片展开展仪式暨“我心中的国歌”主题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上海国歌展示馆举行。11月26日19:00——22:00,玉溪市博物馆之夜邀您参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纸的发明及应用对人类文明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下午2:40,玉溪市博物馆将举办“寻找匠人——《雕天下——云南一个天才木匠的传奇》和《泥塑大师黎广修》中的民间艺术价值发现”交流会。欢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届时能来参加!清代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康熙、雍正与乾隆朝时更是瓷器制造的顶峰,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清康雍乾三代瓷器不仅在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还在釉彩釉色、造型和技法上不断创新,创烧出多种新品瓷器。将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即是“漆器”,最早的漆器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数字化、网络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博物馆数字虚拟的应用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潮流,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句话是我十年前在高中政治课本上看到的关于传统货币的定义。其实随着纸币和虚拟货币的大量使用,那些辉煌一时的传统货币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今人对其亦鲜有了解。yuxibowu2014《玉溪博物》是玉溪市博物馆打造的自媒体平台。这是我们面对公众的态度,竭力传达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最新博物资讯,为各界文博爱好者提供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uxibowu2014《玉溪博物》是玉溪市博物馆打造的自媒体平台。这是我们面对公众的态度,竭力传达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最新博物资讯,为各界文博爱好者提供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