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话费12345可以追回充错话费嘛200了报警有用吗

“打折话费”
“低价充话费”
您的号码因涉案已停机
竟成洗钱帮凶
如何规避?
近期,许多市民朋友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有人疑惑,“充话费”如何与“洗钱”搭上关系?
如今,无意识“参与洗钱”的情况愈演愈烈,已有大量市民仅仅为了节省5元话费而被迫“封号”,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
对此,上海网警将为您揭秘其中套路,谨防成为诈骗分子“帮凶”。
你能躲过这个陷阱吗?
01
案例解析
上海
网警
PART 01:“打折话费”吸引客户
这天,来自上海的李女士正在某二手购物平台出售商品,正好刷到了优惠话费充值活动,活动上写着“180元可以充值200元面值的话费,三天内到账,六天不到账可退款”,李女士曾经在其他平台充值过低价话费,因此并未多想,也没有观察卖家资质,直接购买并提交了手机账号信息。
PART 02:冲入“脏钱”自动收货
三天后,该商家联系李女士,称话费充值到账,请李女士点击“确认收货”。李女士看了下自己的账户,确实已经到账,但点击收货时却弹出了安全提示。
虽然得到了提示,但李女士仍然没有意识到对方可能存在问题。此时,该二手平台商家因被其他人多次举报,被平台进行了封禁处置,平台对李女士发送了诈骗安全提醒弹窗。
而李女士因钱款到账,并未再次登录平台,也没有注意到平台多次弹窗提醒。
直至两天后系统自动收货,再过了一个星期,接到了运营商短信通知,因手机账号涉及诈骗案件,被做出了“封号”处置,暂停通信功能。
李女士十分疑惑,“我从未做出违法诈骗行为,怎么就涉诈了呢?”
事实上,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已经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02
“充话费”=“洗钱”?
上海
网警
揭秘洗钱流程
步骤一:广告吸引受害人
诈骗分子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发布低价“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各类优惠充值服务。
由于近期运营商优惠话费力度较小,80%的折扣力度,甚至仅仅节省5元的极低折扣,既不会引起受害人警惕,也能够吸引想要“省小钱”的潜在客户购买低价充值服务。
步骤二:通过诈骗充值脏钱
在受害人A购买充值商品后,诈骗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这一段缓冲时间就是被运用于境外诈骗犯罪。
境外诈骗分子收到干净资金后,通过赌博、杀猪盘、刷单等多种诈骗手段,对其他对象实施诈骗,使诈骗受害人B通过扫码支付、话费直充等方式,向受害人A的手机账户进行充值。简单说就是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步骤三:手机账号因涉案被封禁
诈骗受害人B发现自己被骗,故而选择报案处置,并提交了转账的手机号码。
在如今高强度反诈防控体系下,警方立案追踪后,对受害人A的涉案手机号进行封禁处置。
03
防范“洗钱陷阱”小提示
上海网警:
1、选择正规渠道充值缴费
请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话费、水费、油费的充值,虽然优惠较小但安全有保障,切莫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2、保护个人隐私和两卡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卡是当下诈骗犯罪的关建要素,切不可随意出售、出借、出租个人“两卡”和身份信息,警惕填写个人信息的“钓鱼网站”。
3、警惕低价陷阱,提高法律意识
当下各类型诈骗多是深谙人们“贪小便宜”和“发大财”的想法,无论是低价充值话费,还是刷单等经典诈骗模式,只要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落入诈骗陷阱。
此外,如今有许多人通过“跑分”等方式参与洗钱犯罪,为了一点返利报酬,最终因“帮信罪”获刑,互联网时代中,新型犯罪如影随形,提高法律意识,才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来源:警民直通车上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近日,有人反映,一笔千元话费让他日夜心烦意乱。原因是不久前,自己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为新手机号充值。由于对新号码不熟悉,在输入时将两个数字输错了位置,所充值的1400元充到了别人的手机上。之后,他跑了很多地方,打了无数个电话后仍然无果,也只好认栽了。
其实,在社交媒体上,小编用关键词“充错话费”进行搜索,发现不少有此经历的网友对相关词条进行过吐槽。网友表示,自己充错话费之后,与对方号主沟通未果后,很难有其他方式来维权了。也有网友表示,话费充值的手机号一般都是手动输入的,难免会出现输入错误,而且移动支付平台并没有像银行卡转账等信息验证和提示,后期如发现输入错误号码,也无法通过平台撤回交易。
事实上,小编发现,像本案中的田某一样,在充错话费后选择认栽的人不在少数。针对“充错话费”在法律上性质是如何界定的?如果充错号号主拒绝归还又该怎么办?平台和运营商等相关主体是否应采取一定措施,应对“充错话费”维权难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有媒体对此展开了调查。(见下方)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的田某,在发现充错手机号码后,立即致电该手机号码所属的运营商,询问人工客服如何处理?客服回复说,只能私下联系对方要求退款,而对于他后来提出的“能否直接进行系统退款”和“对方同意退款后能否通过系统直接转账”,均都得到否定回答。
如此同时,无奈之下,田某只能发短信和打电话给充错号的号主,但一周过去,对方要么关机,要么拒绝接听。考虑到14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他再次联系了运营商,希望能联系充错号的号主进行协商,但以“无权进行操作”为由拒绝了。事后,田某到住所附近的派出所,向警方咨询充错话费一事,是否可以帮忙找回,接待民警告诉田,这种情况不是治安事件,也不是刑事案件,派出所只能打电话给对方咨询。然而,当现场民警致电该号时,对方仍处于关机状态。
此外,田某联想到“诉讼”,但要向法院提起诉讼,他需要有明确的投诉人及其地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而且他只有一个手机号码。他就再一次地咨询了运营商的客服,称如果想知道被告的信息,只有司法系统或者委托的律师才能调取客户个人信息。
总之,难不成田某因此还得聘请律师来处理吗?小编从向三大通信运营商获悉,均被告知,在充错话费后,只能联系对方的号主协商让其退回,运营商无权直接退款。并且还表示,如果是线下通过其系统进行充值,输错电话号码将话费充到他人手机号上,是可以通过系统追回的。要是果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充值的话费,一方面运营商无法干预平台数据,另一方面平台通常是通过话费卡进行充值的,所以已经使用是无法退还,只能与错号号主私下沟通。
那么,针对充错话费一事,在法律上性质如何界定?被充错话费的错号号主是否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小编梳理发现,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说,一方充话费不慎输入错误号码,被充入话费的一方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还提到,《民法典》在合同的专门章节中对不当得利的债务作出了规定,即如果受益人没有法律依据获得不正当利益,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所得利受益人有返还的义务。但同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受益人不知道也不应知道所获得的利益没有法律依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则不承担返还利益的义务。
总的来说,如果被充入话费的一方,完全不知道当前话费是别人误充的,且话费正常使用,那么当充入话费一方索要时,被充入话费一方只需返还所剩的部分即可。如果充入话费的金额较大,符合刑事立案标准,但话费被充入话费一方拒不退还的,则可能构成侵占罪。
接下来,我们听听取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事的意见和建议。在两个移动支付平台上,往往点击手机充值,分别向不同的通讯运营商号码进行充值,发现其中一个平台只有在初次给号码充值时,它会提示您进行核实,其他情况下并不会有所提示;而另一个移动支付平台则完全没有提示信息,充值时不会显示号主部分的个人信息来区分。
有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除非是在营业厅充值话费,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输入了错误的号码,否则“充错话费”这种不当得利关系只存在于充入话费一方与被充入话费一方之间。实践中,如果一方向另一方主张不当得利债务,往往需要另一方愿意配合和返还,才能顺利地解决纠纷,如果对方拒绝合作或无法联系对方,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
但是,要达到民事诉讼法上起诉的标准,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并且需要能够提供被告人的姓名、地址等具体、明确的信息,而普通人很难知道被充入话费一方的姓名、住所等信息,只有一个手机号码。如果您向运营商索取充入话费一方的个人信息,运营商一方面有义务保护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同时也担心他人会故意冒充充错话费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因此一般时不会提供充入话费一方的个人信息。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用户在充值时误将话费充值到另一个手机号,由于运营商不是该手机号的使用权人,原则上无权使在未经错号机主同意的的情况下擅自“撤销”或退回款项。在实践中,这也是运营商声称“未经错号机主同意,无权直接进行退款操作”的依据。
虽然,上述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但运营商有义务依法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未经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如果充错话费一方确需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的,只能建议运营商以“适当考虑通过要求其签订保密承诺书”的方式,向其或其委托的律师提供有关错号机主的必要信息,以方便其完成诉讼。目前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比较可行的。
对于,话费充错了!只能是认栽吗?经过上述分析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充错话费”的情况频繁发生,与平台交易过程中缺乏信息验证和提示有关。虽然充错话费的主要原因是充值人自己操作失误导致,但对于支付平台来说,其完全时可以通过要求用户二次输入充值号码的方式进行核对,将用户充错话费的风险降到最低,就目前来看,在线支付平台缺乏相关防范措施。
专家建议,为降低充错话费后维权难,电信运营商和提供充值服务的平台应充分履行提醒和警示义务。例如,可以提供实时或延迟到账的充值电话服务,充值人可以在延迟到账时间之前撤销充值;又如,可以设置用户输入要充值的手机号码后,在界面上提供语言或语音提示,并重复播放一次号码,用户只有在用户输入手机号码后才能完成充值服务。
对此你有哪些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345可以追回充错话费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