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 司马懿懿掏空皇权,皇帝像英国女王似的,国家实权在他手里,打的功劳跟皇家有什么关系,魏国统治者是他,国

&p&一切不以地图为基础的地理讨论都是耍流氓!&/p&&br&&p&襄阳地理地位如何,网上资料太多,不过一般人读相关文字资料,往往一头雾水,被各种地名和方位搞得头晕脑胀。俗话说,一图胜千语,其实在地图上一看,其地位如何,立刻一目了然。&/p&&br&&img src=&/c7acc53bbffa_b.jpg& data-rawwidth=&1243&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3& data-original=&/c7acc53bbffa_r.jpg&&&p&我隐去了所有的行政区分和城市标志,抛开一切杂念和成见,只留下一张纯粹的地形图,这样更有利于做出客观判断。&/p&&br&&p&那么从军事角度看——或者说,如果这是一张即时战略地图的话,哪一个点最为重要?&/p&&br&&p&显然就是红点处,即襄阳。&/p&&br&&p&它正好处于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无论你在这里是建个炮塔还是修个兵营,只要这个口一堵住,整个盆地都在你控制之下。襄阳就如同一口浓痰噎在对手的喉咙里,让他郁闷到吐血。&/p&&br&&p&下面我们把行政标记放上去,再来看襄阳的地理位置有多牛逼。&/p&&br&&p&先往南看。从襄阳南下,沿荆山(西)、大洪山(东)之间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荆州,进入广袤的江汉平原,直抵长江。然后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于锁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峡门口。向东可以把江汉平原这个重要的经济区掌握在手中。楚国想北上争雄,问问中原诸侯鼎有多重,襄阳是其桥头堡。郭靖为啥死守襄阳,也是因为襄阳一破,蒙古人便可长驱直入,进入长江沿线,切断四川与江南联系,肆虐江汉平原。&/p&&br&&p&更可怕的是,源自汉中的汉水过安康以后,在襄阳这里朝东南流过去。在古代运输不便,有这么一条河跟着,其意义不言而喻。蒙古人就是打破襄阳以后顺汉水入长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御体系登时崩溃。&/p&&img src=&/93d0ee9eabfa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93d0ee9eabfa_r.jpg&&&p&再往东看。襄阳向东,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中间从枣阳至随州,从随州趋安陆,向南直达汉口。向北,则可以控制大梧县,这是江淮平原与长江流域沟通的西侧通道。这附近有著名的义阳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两淮南下,若得此三关,则守军自溃,俗称三关尽毁。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打下三关,左良玉立刻就散了。&/p&&br&&p&其重要性,只要知道另外一条东侧通道叫合肥,就该明白了。&/p&&img src=&/fe614e156a1c19d87790c_b.jpg& data-rawwidth=&821&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1& data-original=&/fe614e156a1c19d87790c_r.jpg&&&br&&p&再看北边。从襄阳向北,是南阳盆地。向东北方向,过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即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地带。一冒头就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平顶山,再往东北,就到许昌了。这就是为啥关羽在襄阳、樊城水淹七军以后,吓得曹操非要从许昌迁都。没办法,人家一脚把通向中原的大门给踹开了,“威震华夏”四个字,可不是没来由的。&/p&&br&&p&还有一条路向正北,过鲁山县,沿嵩县西侧向北的陆浑,即抵达伊川,东都洛阳就在前方!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就鼓动这条路上的盗贼们闹事,搅得曹操鸡飞狗跳,以为关羽还要打洛阳。更早时候,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是从襄阳沿这里北上,陈兵洛水,去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p&&br&&p&岳飞为什么从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阳打下来再谈恢复中原?就是因为襄阳不夺,就没有去中原的通道。&/p&&img src=&/36ca1e49ea1fb0b57c0ca3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36ca1e49ea1fb0b57c0ca3_r.jpg&&&p&再看看西边。从襄阳北上,走南阳西,沿伏牛山和秦岭南麓之间的狭窄通道,走内乡、西峡至大名鼎鼎的武关、商洛,从山区一出来,就是蓝田,到关中了,长安在望。楚人看秦国不顺眼,就从这条路去打咸阳,秦人看楚人不顺眼,也是从这条路去打郢。无论谁打谁,都得经过襄阳。 李自成先在襄阳称新顺王,然后从这里突袭西安,才有了大顺天下。&/p&&br&&p&当然,秦人其实还多占一个便宜。汉水从汉中东流,经安康、十堰抵达襄阳,再经襄阳后折向东南(参看前面的图)。秦人可以从汉中准备船只,高高兴兴顺汉水而下;而楚人就只能干瞪眼,没办法,他们去打汉中得逆水而上,忒废油了。后来到了三国,蒋琬也有这个打算,后来一琢磨,东下容易,万一打不赢,撤退可就是逆流,太危险,没敢干。&/p&&img src=&/d9cfca65bab37dd05c76e_b.jpg& data-rawwidth=&754&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4& data-original=&/d9cfca65bab37dd05c76e_r.jpg&&&br&&p&所以我们能看到,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br&&p&增补手绘地图一张,简化后的襄阳附近交通图,这样就一目了然,红线为汉水。&/p&&img src=&/ea86bb3a0a6adb367a56b1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br&&br&&br&&br&&p&现在你们能明白,为啥明明襄阳、南阳明明同在一个盆地,却分属河南、湖北两省了吧?这是“分省而治”策略最典型的一个体现。湖北有襄阳把口儿,北部邓州、新野却属南阳;河南掌控南阳和大半个南阳盆地,汉水却落在襄阳。南阳盆地的几条通道,湖北、河南各据一半。湖北要独立,它没办法封锁商洛、洛阳和方城诸道,中原大军可以源源不断地经南阳南下。河南要独立,南边襄阳却不归它管,随州、荆州乃至汉中的部队随时可袭击南阳,如芒在背。等于谁也没办法把整个南阳盆地掌控住,更没办法关上所有门。&/p&&br&&p&虽然元代开始分省,但这个“山河相制”的策略,可不是元代才有的。以南阳盆地为例,汉代属荆州,可在郡这一级却一分为二。南阳——当时叫宛——和盆地大部属南阳郡。而位于盆地南大门的襄阳却属南郡,和更南边的宜城、江陵形成一个行政体系,分割思路和现在是很相似的。&/p&
一切不以地图为基础的地理讨论都是耍流氓!襄阳地理地位如何,网上资料太多,不过一般人读相关文字资料,往往一头雾水,被各种地名和方位搞得头晕脑胀。俗话说,一图胜千语,其实在地图上一看,其地位如何,立刻一目了然。我隐去了所有的行政区分和城市标志…
那一本历史课本写到他是个投靠日本的反动军阀?&br&我记得高中课本里面就放了一张张作霖的照片,放的还是错的&br&&a href=&///?target=http%3A//.cn/s/p//.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教社确认高中历史教材中张作霖图片有误&i class=&icon-external&&&/i&&/a&&br&希望题主可以给出来源,不然此帖里面抨击历史教科书的可就要悲剧了“ψ(`??)ψ&br&&br&另外,张作霖在日俄战争期间左右逢源,同时利用清廷,俄毛和日本,成功的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也为自己被暗杀的命运埋下了伏笔。还有个鲜有人知的郑家屯事件,张作霖在此事中的表现很难说是个合格的爱国者,但我认为毕竟形势比人强,张作霖作为东北汉子,面对生杀予夺的强敌也只得忍气吞声。当然教科书硬要说张作霖投靠过日本人咱也没办法,不过黑老张为了啥?国共先后投靠苏联都还没说呢。&br&之后他从一个小军阀逐步成为东北王,更重要的是,他治下的东北从关内运进了大量的汉族人口(主政不到7年,移民超过250万),使得日本全面占领东北的计划落空。本来日本计划移民50万,繁衍至100万,再借助朝鲜伪军就可以牢牢控制东北(清末东北实际已经有1800万人,日本人朝鲜人如果能占到十分之一以上,再加上满人,控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结果张大帅1927年一年就运进67万人,日本人泪目。
那一本历史课本写到他是个投靠日本的反动军阀?我记得高中课本里面就放了一张张作霖的照片,放的还是错的希望题主可以给出来源,不然此帖里面抨击历史教科书的可就要悲剧了“ψ(`??)ψ另外,张作霖在日俄战争…
要用宏观的视角来看问题,问题才是有价值的。&br&&br&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恰恰是大航海时代之前大陆霸权的最后辉煌,也就是说,世界权力中心从两河,印度河上游,君士坦丁堡,埃及和中原向蒙古高原的贝加尔湖以南草原区过度的结果——在现代远程武器(枪炮)和载具(摩托,坦克)发明之前,冷兵器时代的远程武器弓箭和载具马被蒙古人发挥到了极致。&br&&br&进一步思考,这些边远地区的权力中心是怎么衰弱的呢?答案是,他们创造科技和财富的进程已经到达顶点,再也玩不出什么花儿来了,经济发展让位于整个欧亚大陆范围内的征服战争,&b&蒙古人不需要发明任何东西和生产任何财富,但是他能够吸收当时一流的军事科技产物,并用这些东西去掠夺文明世界所生产的财富和人口。&/b&&br&&br&&br&&b&在周围的世界陷入吵闹和形而上学的争辩和政治肌肉无力时,蒙古人的体质回到最原始和最有效的部落军事民主制中,并且创造了组织和动员力的奇迹。&/b&&br&&br&这其实是一个大周期的末尾——财富生产和科技发展都已经达到了极限,接下来,和平与发展不再是世界的主题,生存和征服才是,蒙古人是为了彻底用暴力摧毁掉中古时代的所有脆弱,美丽和腐朽的文明国家而出现的。&br&&br&但是,蛮族只能够充当毁灭者,他们自己不具备任何文明的创造性,于是很快,蒙古人皈依了伊斯兰,佛教,聂斯托利派等等,并逐渐消失在他们征服了的土地上。&br&&br&在蒙古人的风暴席卷了世界以后,欧洲文明的光芒开始缓慢地一点点闪耀起来,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起点。&br&&br&从这个意义而言,目前的蒙古和中亚理应沉寂。
要用宏观的视角来看问题,问题才是有价值的。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恰恰是大航海时代之前大陆霸权的最后辉煌,也就是说,世界权力中心从两河,印度河上游,君士坦丁堡,埃及和中原向蒙古高原的贝加尔湖以南草原区过度的结果——在现代远程武器(枪炮)和载具(…
袁绍,袁术,两兄弟都和“侠”字粘了个边。只不过,袁绍的侠,是折节下士的侠;袁术的侠,是飞鹰走狗的侠。&br&&br&袁绍是很孤傲的,他的傲气,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卑。&br&&br&袁术曾经酸溜溜的大骂袁绍,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br&&br&庶出子袁绍的童年,是被鄙视的童年,是被袁术内心里认为是“家奴”的童年。&br&&br&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袁绍有一股近似于扭曲的好胜心。&br&&br&你鄙视我,我就一定要超过你,我要让你知道,我比你强。&br&&br&东汉以孝治天下。母亲去世,袁绍立刻辞官回家服丧;接着父亲去世,袁绍又服丧。两次服丧,共计六年。作为四世三公的门阀世家之子,袁绍的这一行为,一定获得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认同。&br&&br&请想象这一画面:谈起袁家,人们总要说道,啊,他们家有个袁绍,姿貌威容,又为父母服丧多年,颇有德行,是个很有出息的年轻人啊!&br&&br&袁绍跑到洛阳之后,不应朝廷征辟,隐居在国都。他爱士养名,倾心折节,结实了许多有识之士。其中,何颛、张邈,是地地道道的党人。&br&&br&这一举动招致了宦官不满,你不出来做官,又阴养死士,你要干什么!叔父袁隗听说之后,也专门跑去警告袁绍不要与党人结盟。&br&&br&但袁绍不为所动。&br&&br&他的这种行为,肯定又一次得到了广大士人的赞同。&br&&br&不久,黄巾之乱爆发,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大将军何进招袁绍为幕僚,后者欣然应召。&br&&br&袁绍进入幕府对何进来说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作为一名显贵的外戚,何进对宦官有着天然的仇视与痛恨。而袁绍素与党人相厚,已经让他站到了宦官的对立面,且又是四世三公之子,是一股具有相当实力的政治势力。有了袁绍的加盟,何进拥有了他所能抓到的最大限度的政治资本,完全可以与宦官分庭抗礼。&br&&br&所以,当袁绍走进他的大门,何进一定喜不自胜。他沉浸在与袁本初携手并进,共同迈向美好明天的梦里,兴高采烈。&br&&br&但袁绍可未必这么想。&br&&br&虽然痛恨宦官,但袁绍的目的,恐怕不只是扳倒宦官那么简单。&br&&br&他的好胜心是在逐渐成长的。&br&&br&后世的很多人,都在批评袁绍引董卓入京,是馊主意,是直接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之一。&br&&br&但依我看,未必。&br&&br&虽然“无决”但“好谋”的袁绍,恐怕不会想不到外兵入京带来的危险。即使他意识不到,他身边的人也会帮他意识到。&br&&br&既然知道危害,袁绍却依然热衷于帮助何进召外兵入京,为什么?&br&&br&自光武中兴以来,东汉国势逐渐衰微,屡次陷入宦官掌权、外戚专政的怪圈。&br&&br&袁绍的野心,恐怕是要结束这长期以来困扰朝政多年的顽疾。他想要的,是利用何进铲除宦官,然后,矛头一指,再除掉何进!&br&&br&建立一个真正由士人主导的大汉朝廷,这才是作为四世三公门阀世家的袁绍,想要的结果。&br&&br&关于这一点,已经可以再开一题大书特书了,此处不再赘言。&br&&br&但后来的事态发展却超出袁绍想象。外兵尚未进京,十常侍便急匆匆诛杀了何进。袁绍、袁术立刻领导大将军愤怒的部下们进入皇宫,为何进报仇。可以看出,这时候,袁绍还是对袁术十分信任的。在皇宫大内,两兄弟主导了对宦官的大清洗,合作十分成功,效果显著。&br&&br&但是,这两兄弟却忘了年幼的皇帝陛下。他们只顾着杀人,杀红了眼,杀卷了刃,真不愧为兄弟。&br&&br&于是,董卓遂将其众迎帝于北芒,还宫。&br&&br&到这里,需要谈谈袁绍和曹操。&br&&br&恐怕对那时的袁绍来说,曹操,只不过是一个因为出身于宦官世家,而拼命为自己洗白的人。&br&&br&因此,对曹孟德,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有着天然的傲气。&br&&br&我知道你棒杀骞图得罪了骞硕,也知道你上书陈请为党人请命。你是好样的,跟着我混吧。&br&&br&但对曹操来说,袁绍,是一个在棋局上总会算错步的人。&br&&br&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br&&br&他恐怕早就发现了袁绍的缺点。他胸有大志,却对名气过于迷信,非海内知名之士,皆入不得袁绍的法眼。他的能力恐怕也一般,好谋无决,优柔寡断,未必可堪大任。&br&&br&所以,曹操对袁绍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同情他(因庶出被轻视);另一方面,他羡慕他(四世三公的家世);最后一方面,他鄙视他(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br&&br&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走不到一起。&br&&br&&p&当董卓想要行废立之事时,袁绍暴怒了。&/p&&br&&p&何进已死,宦官已除,作为大将军幕府二号人物的袁本初,本应是朝堂上最具实力的人。但他却没想到,董卓半路杀出,捡到了这个世上最大的便宜。他不能接受这种结果,他不服,不满,他的自尊自傲受到了羞辱,他胸中积聚了满腔怒火。最终,他爆发了。&/p&&br&&p&天下健者,岂唯董公!&/p&&br&&p&这才是袁绍真实的一面。对皇帝,他未必有多么在乎。他受不了的,是自己的权势受到损害。&/p&&br&&p&后来他的一系列举动,也证明了他对大汉皇帝真的并不在乎。&/p&&br&&p&这是他与曹操本质上的不同。&/p&&br&&p&对董卓发飙之后,袁绍逃出京城。前者听了劝,封了后者一个渤海太守。后者不领情,起兵要杀他。&/p&&br&&p&关东诸郡起兵共讨董卓。四世三公,曾经的中军校尉,剪除宦官的主要推手,直言反抗董卓暴政的先锋袁绍,被推举为盟主。&/p&&br&&p&而此时的曹操,未有一城一池,未得一兵一卒,只能散尽家资招兵买马,得一个首倡义兵的名头,靠拢在义军的大旗之下。&/p&&br&&p&但曹操很快就失望了。诸侯们先是忌惮董卓势大,不敢轻动,曹操急的跳脚,独自引兵去成皋。等到他在荥阳战败归来,发现诸侯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没辙,只得大骂一通,窃为诸君耻之。&/p&&br&&p&也就是在这时,曹操彻底看透了袁绍。他的能力,根本不足以驾驭这样一支庞大的联军。他也没有敢为天下先的胆魄,对衰微的汉室也毫无匡扶之心。曹操此前所有的幻想都已经破灭,那个刚直不阿的洛阳北部尉,到此时,已经彻底死了。&/p&&br&&p&所以,当袁绍兴冲冲向他说起自己的战略构想时,曹操会说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样的话来。&/p&&br&&p&但对袁绍来说,曹操可是他的心腹。“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这样思路具体的战略构想,他能够对曹操说,可不一定会告诉别人。“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这样的举动,也可看出袁绍对曹操的信任。&/p&&br&&p&换言之,在袁绍眼里,曹操仍然是那个洛阳城中鞍前马后的跟班小弟。&/p&&br&&p&他真的太自大了。&/p&&br&&p&袁绍与袁术的决裂,也发生在此时。&/p&&br&&p&为了拓展盟友,袁术北连公孙瓒;为了同样的目的,袁绍南连刘表。&/p&&br&&p&此二人,居然从没想过要和自己的兄弟结盟。&/p&&br&&p&撰写《三国志》的陈寿不无感慨的说,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p&&br&&p&袁绍也不是没做出过努力。&/p&&br&&p&袁绍想另立刘虞为帝,如此重大的事情,他能信任的只有曹操。但被曹操义正言辞拒绝之后,他唯一能信任的,也只有自己的弟弟。&/p&&br&&p&于是,虽然素有嫌隙,他依然选择寻求袁术的支持。&/p&&br&&p&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没有得到袁术的理解,反而被对方一本正经羞辱了一番。&/p&&br&&p&在袁术给哥哥的回书里,写满了“岂不诬乎”、“不……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这样毫不客气的话。&/p&&br&&p&如果是被其他人如此羞辱,袁绍尚且能忍;被自己的弟弟如此痛骂,袁绍忍不了。&/p&&br&&p&实事求是的说,袁绍,袁术,不愧为兄弟。&/p&&br&&p&袁绍自大,心胸狭窄,渴求权势,好谋无决,以上这些缺点,袁术都有,且要比他的哥哥放大十倍。&/p&&br&&p&他的人生,是永远瞧不起袁绍的人生,是永远嫉妒着袁绍比他成绩高的人生。&/p&&br&&p&决裂之后不久,两兄弟开始互相攻伐。&/p&&br&&p&先是袁绍趁孙坚外出之际派部将攻打袁术,被击败后,袁术又率兵攻打袁绍左膀右臂曹操。&/p&&br&&p&但袁公路打架显然找错了对象,此战大败,被曹孟德一路追击,溃逃犹如丧家之犬。&/p&&br&&p&从那之后,袁术再也不敢找曹操的茬,于是袁绍可以放心大胆的实施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战略计划。&/p&&br&&p&他开始致力于消灭公孙瓒。&/p&&br&&p&曹操,也开始了他逐鹿中原的征程。&/p&&br&&p&而此时的袁术,也逐渐把他的小心思付诸行动。&/p&&br&&p&两位门第显赫的袁家后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大的目标。袁绍曾经想要另立一位皇帝,而袁术,想要自己当皇帝。&/p&&br&&p&不得不说,真不愧为兄弟。&/p&&br&&p&袁术很快就得意洋洋的自立为帝。在他登基的那一刻,他一定在为自己终于建立了超过袁绍的功业而沾沾自喜。&/p&&br&&p&你个庶出子,你永远都不如我!&/p&&br&&p&但袁术没想到的是,他建立的帝国,很快便分崩离析,众叛亲离。&/p&&br&&p&首先是孙策发来信函宣布绝交并臭骂袁皇帝一顿。&/p&&br&&p&然后是曹操趁机笼络孙策,封他个讨逆将军的官衔。&/p&&br&&p&最后,就连吕布都学会了破鼓万人捶,来踩袁术一脚。&/p&&br&&p&袁术接连遭遇惨败,加上饥荒,再加上他平时“奢淫肆欲,徵敛无度”,国势迅速衰败,被蚕食的结局已经无法避免。&/p&&br&&p&到这时,他才想到自己的哥哥。&/p&&br&&p&袁术,就像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不卯足了劲撞倒南墙,他是不会意识到自己错了的。&/p&&br&&p&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地方可去的时候,他想起了投奔袁绍,想把皇位转让给他的哥哥。这次,他给本初写的信里,再也没有了作为嫡出子的傲气和张狂。&/p&&br&&p&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p&&br&&p&他在认错。&/p&&br&&p&但是,已经没有人会给他继续存活下去的机会。&/p&&br&&p&在投奔袁绍的路上,刘备截住了他,饥寒交迫的袁皇帝和他的军队根本没有抵抗能力,一溃而逃,退军至江亭。&/p&&br&&p&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櫺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 &br&&/p&&br&&p&一代伪帝袁术,就这样消失于历史的车轮之下。&/p&&br&&p&(其实没写完,写的很匆忙貌似有不对的地方望指正)&/p&
袁绍,袁术,两兄弟都和“侠”字粘了个边。只不过,袁绍的侠,是折节下士的侠;袁术的侠,是飞鹰走狗的侠。袁绍是很孤傲的,他的傲气,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卑。袁术曾经酸溜溜的大骂袁绍,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庶出子袁绍的童年,是被鄙视的童年,是被袁…
目前的答案真让人伤心。果然大家都是生活在阳光下,成长在新社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意啊。&br&下面的回答还请各位批评:&br&首先,他&i&先后担任了&a href=&///?target=http%3A///view/452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近代力学系主任,&a href=&///?target=http%3A///view/18134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i class=&icon-external&&&/i&&/a&所长、&a href=&///?target=http%3A///vie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七机械工业部&i class=&icon-external&&&/i&&/a&副部长、&a href=&///?target=http%3A///view/26836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防科工委&i class=&icon-external&&&/i&&/a&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a href=&///?target=http%3A///view/2408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i class=&icon-external&&&/i&&/a&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a href=&///?target=http%3A///view/17709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宇航学会&i class=&icon-external&&&/i&&/a&名誉理事长、&a href=&///?target=http%3A///view/4097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i class=&icon-external&&&/i&&/a&&/i&&i&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i&(摘自百度百科)。&br&&br&自归国之后,历经数次Politcal运动,都没有影响到他仕途的一帆风顺,上面没提的是,人家可是69年九大的时候成为中央候补委员的哦。运动运动,就是要把人给运动掉队了,这么多次运动都如鱼得水,能说他不是个好的运动员吗?&br&这样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把他当成一个科学家,把他的话解读成一个科学家为了维护学术界的纯洁和独立,这样合适吗?把他的行为解释成“意在反对政治干涉”,合理吗?人家本身就是政治家。&br&&br&然后,想想看,这哥们58年的时候非常及时的抛出了文章,支持亩产万斤。这桩公案不细说了。但后来大跃进破产后,连太祖都往他身上赖,硬说是看了老钱的文章才信的亩产万斤。可是你看钱自己可有过检讨反思,反口不认账过没有?&br&就这份政治觉悟,比好多D内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家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br&&br&最后,80年代气功盛行是由深刻原因的。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流感。最早发病的不是那群天真烂漫的街道大妈,而是饱受摧残风烛残年之际重新执掌大权的老头子们。一个又一个的大师,也正是有了这些老头子老首长的加持,才横行中国,流芳世界的。钱那些话,就像当年支持亩产万斤一样,不是对老百姓科普,是说给上面听的。&br&&br&=========================================================&br&补充两点:&br&1,我是不是要黑钱呢。不。任何一个组织,都得在中央有个代言人。下面的人负责做事,上面的这个人负责沟通协调,负责争取资源,负责背黑锅,负责给自己和团队争荣誉。这是一个十分正常合理,也同样可以称得上劳苦功高的角色。politic哪有清白的,不能因此否定一个人。&br&2,当然可以更加美好的把他解释成一个不懂politics的科学家,这样也是没有问题的,也是一样能自洽的解释这个世界的。&br&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邓稼先,于敏,更早一些,连那个小阳谋的没看破的那批人是这样的角色。
目前的答案真让人伤心。果然大家都是生活在阳光下,成长在新社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意啊。下面的回答还请各位批评:首先,他先后担任了近代力学系主任,所长、副部长、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
毛泽东批注过《二十四史》。我相信任何一个见到过《二十四史》的人都会知道,别说批注了,就是通读《二十四史》,是怎样级别的工作量。&br&&br&毛泽东读过四大名著。有的“学霸”只看过四大名著“青少版”,即便是中文系的某些“学霸”。&br&&br&毛泽东“阅读了斯密、卢梭、孟德斯鸠、穆勒、耶劳斯、达尔文、泡尔生、斯宾塞、叔本华、尼采、罗素、杜威、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学者的书籍,思想一度成为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论毛泽东思想中的康德因素》,张亚。当然,不排除这篇论文有很大的吹捧的嫌疑。不过毛泽东的的确确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作品,例证多得很)。有的“学霸”可能连这些名字都没听过。&br&&br&毛泽东一生的写作量非常大。作品都摆在那,一目了然。&br&&br&毛泽东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多从事社会调查的经验。这对社会科的研究生来说是极重要的能力。据我观察,当代中国一些一流大学的研究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比毛泽东弱太多了。&br&&br&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学霸。&br&我猜测,如果他活在现代。&br&让他考高考,未必考得上清北的本科。&br&但是如果保研、申博或者申请直博的话,我觉得他能成为中国任何一所大学的某些文史哲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假如他真的想申的话。&br&&br&我一直很反对神话毛泽东。但是如果要黑毛泽东,请黑在点子上,比如生活作风、偶像崇拜、思想控制、打击异己、轻视人命等。“学习”真的是他的强项。&br&&br&——————————————————————————————&br&建议部分网友多看一遍最后一个自然段。&br&&br&&br&&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各位好友们,这是我的微信订阅号,以后我会发自己的文章上去,欢迎大家关注,欢迎大家广而告之!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姜元昊。&br&&img src=&/cb2fbb6e0915185ece67f1_b.jpg& data-rawwidth=&120&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
毛泽东批注过《二十四史》。我相信任何一个见到过《二十四史》的人都会知道,别说批注了,就是通读《二十四史》,是怎样级别的工作量。毛泽东读过四大名著。有的“学霸”只看过四大名著“青少版”,即便是中文系的某些“学霸”。毛泽东“阅读了斯密、卢梭、…
表达一下某种角度的观点
&br&&br&中国传统社会的腐败(甚至包括中国现代社会的腐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体制性腐败”,这种腐败是不可避免而且必须存在的,而且与司法是否完善都没有关系。
&br&&br&这种腐败的产生原因是最重要的是财政权和统治权的高度集中和管理权分散。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吧所有财政权利集中在中央一层,而地方上就会有转运使这个职务,专门负责把地方所有的财政收入转运到中央,然后中央再根据地方需要来拨回地方作为日常使用的费用,具体实施过程会有出入,但是程序不会乱。统治权的集中在于地方在管理政策上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地方政府只是把中央的教化和统治方针贯彻到地方的一种工具。
&br&&br&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管理权是在地方的,地方政府(以清来说是督抚和州县官)要全权对州县的管理负责,所谓的父母官嘛,这个管理上包括了宣传教化祭祀诉讼赈济水利等等很多事务,而中央却只看结果。更重要的是,中央永远不会给你足够的钱(现在也是,其实很简单,中央下的是死任务,给不给钱都要干,你不干有别人干,中央自然能省就省了,自己也要花呢)。所以地方只好一面想办法从中央那里扣钱,一面想办法从人民那里剥钱,但是风气一开,扣多扣少剥多剥少还不是就看个人能力了(连道德修养都不用提了,根本就直接绕开了)
&br&&br&中国不是没清官,但是就算看电视剧,也知道清官都是什么下场了,因为就这种体制而言,不腐败是办不成事情的,办不成事的官在宋代还是能保住官职的,因为宋代的官员可以无功,但是不能有过。但是在明清的官员考成制度里,办不成事就必然会被评为下等,然后……
&br&&br&听起来和现在很像是不是……
表达一下某种角度的观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腐败(甚至包括中国现代社会的腐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体制性腐败”,这种腐败是不可避免而且必须存在的,而且与司法是否完善都没有关系。 这种腐败的产生原因是最重要的是财政权和统治权的高度集中和管理权分散。中…
-&br&&br&&b&一、上层结构不同。&/b&&br&&br&&u&先说中国。&/u&&br&&br&中国是「君主极权」的「郡县制」,而且满清是历代来最极权的。&br&设立了「军机处」,取消了「三省制」度的超级君主式皇朝。&br&&br&中国历代有哪皇权能到这样水平的,真不多。&br&可偏偏,在面临国家需要剧烈变革的时代,几个晚清皇帝都有大问题。&br&&br&道光是个嗇皮,小气到极点的古怪家伙,为了省钱,竟把太庙的供品馒头,换成木头刻的。&br&你以为他禁烟,其实他是舍不得银子流失,此君的省吝贪财,直可写成「信不信由你」的奇书。&br&&br&咸丰是早产子,从小就是个病体奄奄,&br&爱吐血,不堪政务的皇帝(我怀疑他有结核病)。&br&&br&同治早早得了花柳,多大年纪?就叫梅毒整死了。死状之惨,叫人不忍覆述。&br&他的皇后後来自尽,都说是「殉帝」,我觉得也是被传染了性病,不得存活。&br&&br&光绪,则是个阿斗,扶不上墙的烂泥。戊戌三月,连发208道诏书,分明白痴。&br&&br&更不要说最後的宣统,竟然跑去认贼作父,另立了满州国。&br&&br&改革国政,靠接连这五个奇葩 + 怪胎,能有个啥盼头?&br&所谓「集权、极权」体制的恶劣,由这五人,可以为明证。&br&&br&&u&反观日本。&/u&&br&&br&日本几千年来实行的封建制度,即使德川家也不能独裁天下。&br&几千年来,「下克上」的传统从未断绝,作日本的统治者,不像清朝皇帝一般安逸 。&br&&br&比如明治维新前後的幕府「德川庆喜」,说不上明君,也说不上蠢笨。&br&但他有下面的压力,谁也不能给他好日子。&br&长州,萨摩,土佐,肥前。这几个西南大藩,逼著幕府得变革,彼此是竞赛关系。&br&&br&试想,中国的皇帝,如果得跟地方诸候竞争?&br&&br&(满清中国,只有数不尽的内乱,农民、回民、教民叛变,没有诸侯的竞敌。)&br&&br&「嗯嗯,北京直隶的皇帝老爷,最近改革成效不行呀。」&br&「比不上两江的刘坤一搞工业,比不上两湖的张之洞搞教育。」&br&「比不上两广的李鸿章搞外交,比不上山东的袁世凯练新军。」&br&&br&诸如此类,试想中国有如日本,上下交相变革比赛,你看中国会是如何的面目?&br&&br&要不是上层结构的僵化腐败,中国改革,又岂会如此糜烂?&br&&br&&b&二、是下层结构不同。&/b&&br&&br&日本一直不缺民间的「企业」,为了打仗,大名给地方的商人借钱,培养出来多少官商。&br&而且,因为多年的「倭寇」传统,「海贼」和「国际贸易」系统齐备。&br&&br&有商人,有起码的手工业雏形,加上尊重商人财产的传统,还有贸易路线的建制。&br&&br&这些中国完全付之厥如。&br&&br&中国的底层结构之空虚空洞,最好的例子:中国人整天洋洋得意,自称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r&可中国的第一家印刷厂,竟然是老外在民国初年建立的。&br&&br&中国人的脑子里,只有科举二字,所有下层结构(农民),一心只想科举,要爬到上层结构去。&br&&br&数千年的历史,读书的聪明人下海作商业的,屈指可数,晚清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张謇」。&br&他在南通的种种作为,到现在,还影响了後世,整个江苏南部的经济荣景,几乎就是他带头打下。&br&&br&(想更多知道的人,可查「张謇」,知乎不是写论文的所在,只是路引,还请自查。)&br&&br&试想,中国要多十个、百个,千个万个张謇,晚清的改革,又是何等面貌?&br&&br&再去比较日本,数数日本的维新人才,各色人等:有医生,有武士,有剑客,有书生,有浪人,有官员,有商人,有佣兵……,甚至还有救火队,更有地痞,有流氓。&br&&br&中国的下层结构,人才稀少。&br&&br&只靠少数上层结构的官员来推动,甚至依靠孙文、黄兴这种留洋的人才,哪有成事的可能?&br&&br&看日本明治维新的兴奋感,就是小小四岛,人才如过江之鲫,前扑後继。&br&&br&中国呢?&br&&br&请容许我再举一个最常举的例子,那个人,叫「袁世凯」。&br&&br&晚清中国,好不容易有个懂「练兵」的袁世凯出来了。这厮,无耻至极,身为国家军事重臣,整个清末民初所有的内外战争,都被他撇的一乾二净,没有一场战争的胜负和他有关(朝鲜之败,其实他脱了不关系),但,阻止新军革命的是他,逼迫满清瓦解倒台的,是他,民国被废,想当皇帝的,是他,军阀的内战根由,还是他。&br&&br&袁世凯是最好的例子呀。&br&&br&全靠上层结构,既得利益份子来改革,又岂有成功可能?&br&这些历史罪人,为公是假,谋私才是真的。&br&&br&李鸿章在前面打甲午,儿子李经方在後面卖米给日军,清末历史,全是这种叫人吐血的情节。&br&&br&中国出不了伊藤博文,出不了吉田松阴,出不了坂本龙马,出不了高杉晋作,&br&出不了西乡隆盛,出不了木户孝允,出不了大久保利通……。&br&&br&晚清中国能出的,你读史就知道,只出袁世凯一流货色,私欲比天高的垃圾人物。&br&&br&奢谈改革。&br&&br&-
-一、上层结构不同。先说中国。中国是「君主极权」的「郡县制」,而且满清是历代来最极权的。设立了「军机处」,取消了「三省制」度的超级君主式皇朝。中国历代有哪皇权能到这样水平的,真不多。可偏偏,在面临国家需要剧烈变革的时代,几个晚清皇帝都有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2506 人关注
1038 个回答
420 人关注
208 个回答
6020 人关注
1675 个回答
1690 人关注
226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