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风险抽出及职场冲突的风险有风险表1000提案

风险评估介绍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风险评估介绍
上传于||文档简介
&&网​险​评​估​介​绍
大小:3.6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运用风险评估完善生产管理的案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运用风险评估完善生产管理的案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全国工商联
【字体:大 中 小
山东2009提案
[信息来源:全国工商联-研究室]
发布日期: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
促进民营企业安排就业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就业是民生之本,既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群众就业观念的转变,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安置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民营企业就业人员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截止2008年10月,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已增至229.8万户,吸纳就业912.4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187.1万户,吸纳就业404.7万人;私营企业42.8万户,吸纳就业507.7万人。我省民营经济以其巨大的就业包容量为优化就业结构、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推出和完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广开就业门路做出很大努力。
但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其不利情形逐渐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大企业蔓延到中小企业,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许多民营企业订单下滑,效益下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停产停业,关门倒闭,出现了这些年来中小企业发展中少有的“寒冬”。为应对危机,许多中小企业压缩生产规模,裁员减薪。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客观上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降低了吸纳新劳动力的积极性。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部分出口型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经济出现困难,严重影响了劳动就业形势,也使得我省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传统的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尤其对大中专毕业生来讲,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在选择到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地处乡村的民营企业时,仍然徘徊、谨慎,这也使得许多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成本和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三是部分民营企业的员工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客观上讲,民营企业的素质仍是参差不齐,许多中小型企业因为认识不到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员工社会保障体系,甚至对一些国家法定缴纳的社会保险都未完全交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在就业时的选择。
四是政府部门的就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许多民营企业经常招聘不到适合的人才,而同时又有大批学有专长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矛盾有待于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些服务于乡村的劳动力服务机构尚未相应建立,使得农村劳动力缺乏统一性和组织性,致使许多企业实施外包、外协性工作的难度加大,无法灵活用工和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劳动就业岗位,也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切实缓解日益严峻的劳动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议:
1、调整宣传导向,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认识和观念。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除经济增长和税收外,十分重要的贡献在于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对此,应广泛地予以宣传。要让安置就业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享受到同多交税一样的肯定和荣誉。广大民营企业家也要切实把解决劳动就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头等大事,努力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2、切实制定、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特别注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壮大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息息相关。因此,要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造,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税收优惠政策,使民营企业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在更大的领域去发展壮大。
3、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及援助体系。一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甚至可以直接采取定向或定单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待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二是统筹城乡,指导并加快建立侧重于乡村的劳务市场,直接服务于地处乡村的民营企业,对民营经济组织实施外包或外协加工等业务提供服务,最大程度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进一步拓宽人才信息渠道和平台,提高人才信息及用工信息的占有率和覆盖率,从而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效率和匹配率。
4、由省及各级政府投资成立就业担保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于小型企业和民众创业,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的信用担保。同时也可作为一种促进就业的鼓励性扶持政策,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每新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业担保服务中心可为其提供1万元的担保额度,不断提高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在提供劳动就业机会方面的积极性。
5、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规范用工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对民营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定期进行调查统计,并跟踪服务,对规范用工的要大力表彰,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推广,要在社会上积极树立民营企业规范经营和用工的良好形象,逐步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对用工方面存在问题的企业,要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其规范用工,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为民营企业更多的解决劳动力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6、积极鼓励民众创业。政府在积极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民众创业。鼓励民众创业可以解决灵活就业群体的不稳定就业问题,可以解决城镇生活困难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和部分大学生就业。同时又发展了民营经济,达到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双重目的。鼓励民众创业,一是要积极培养民众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注重培养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大学生群体;二是要积极为民众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如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或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在大学生就业初期可由政府提供3年的社会保险,对企业招聘的大学生按学历和职称高低给予相应的补贴,并在子女上学和就业方面给予照顾。特别是要建立有利于民众创业的环境和速效渠道,充分发挥就业担保服务中心的作用,放宽小额贷款的担保限制。
关于对中小企业融资解困问题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要求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现实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一、我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稳定性较差以及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大。一是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落后,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经营风险比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借贷行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造成信贷市场一定程度失灵。大多数中小企业使用没有经过审计合格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银行业无从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2、宏观金融环境的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缺乏制度支持和扶持。一是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法律体系。在法律层次上,我国只有《中小企业促进法》,我省有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且尚未出台有关的实施措施和办法。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还存在政出多门、条款相互矛盾的问题。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不健全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活动。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为贷款提供足够的抵押,不能满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担保要求,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三是我省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信用立法还很不完备,信用数据的开放机制尚未形成,政府各相关部门建立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造成信用数据的部门、行业和区域分割。
由此可见,造成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原因则是制度障碍。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的同时也将出现新情况、新特点。因此,需要系统化的对策来解决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建议
1、加强政府调控。针对区域特点,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政府引导企业,根据区域特点、行业特点,发展中小企业产业群,形成规模优势。
2、畅通沟通渠道,创办中小企业服务网。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无沟通反馈的渠道,企业运作成本加大,许多问题处在隐性状态,企业实质的问题没有暴露。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渠道,企业可以在网上反馈各种困难与要求,由相应的部门加以解决。
3、创办中小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免费为中小企业进行综合评析,提供项目可行性评析、管理咨询、营销分析、人才推荐、投资分析、财务管理、融资媒介、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由政府为有成长空间的企业免费提供各类产业咨询与服务,各地形成配套的研究中心,提供科学的管理模式,引导企业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4、加大投入,建立社会征信机制,保证各类融资机构及时获得完备的第一手资料。我省金融行业、担保行业目前最大的困惑就是社会信用机制没有建立,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项目运行成本与风险陡然增加。可尝试以担保公司为信息的集中地,根据其项目进度,政府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环保、法院、海关、海事、房管、车管、规划、土地、质监等)和相关单位(如电信、供电、供水等)全方位配合提供各类资料,以基础工作为依托,结合担保项目评析资料,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并通过网络建立等级公示制度,任何对企业信用有投诉的个人与单位,均可投诉,规范社会诚信度。
5、政府应主动承担起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责任。引导成立形式多样的担保公司如政府出资成立财政性担保公司、政府参股成立股份制担保公司、社会人员参股成立担保公司、多个企业参股成立担保公司、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出资成立担保公司等。
关于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近年来,随着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我省粮食实现连续多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农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多年来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农药、化肥、农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加大,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污染量急剧上升,导致农业经济循环链断裂,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循环链条断裂及其危害
1.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我省农业废弃物数量急剧增长,利用率则迅速下降。我省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约为7000多万吨,但其中28%左右的秸秆被废弃在田间地头或在田间直接焚烧掉。这些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生产肥料、沼气、饲料、纸张、板材等等,可以说是一个储量丰富的宝库。如果用5000万吨秸杆发电,可以使我省每年降低3000万吨左右的标准煤消耗,相当于再建一个兖矿集团。
2.农业污染十分严重。大量农作物秸秆被焚烧,部分秸秆长期堆放于沟渠、路边,严重污染大气与水环境。我省畜牧养殖业飞速发展,每年畜禽粪便产出量约为7.07亿吨,20%以上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处理利用率只占15%。养殖场的COD(化学耗氧量)已经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3.石化产品大量使用,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10年来化肥使用量逐年上升。2003年,全省化肥总用量428.6万吨(折纯),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其中70%的用量流失或残存在农产品和土壤中,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严重影响土地的持续利用。全省农药年使用量为4.3万吨左右,占全国农药使用总量的18%。化学农药占总量的93.3%,高毒、高残留农药占30%多。
4.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有机肥使用比例降低到10%以下,直接造成化肥利用率降低,我省每年氮素损失折合人民币15亿元。化肥成本已成为众多地区种植业成本中比重最大的项目,过高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使农民生产成本提高,种植业生产成本迅速增加,经济效益相对下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最大制约因素。蔬菜中有害物质残留比较严重,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78.6%。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产品有害成分增加,口感变差,质量降低,极大影响了我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影响了我省农产品的国际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循环经济链条断裂的原因
1.农业生产缺乏良好的导向。某些地区只重视产量与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短期效益是其原因之一。农民环境意识比较淡薄,不能自觉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能够迅速产生经济效益的化肥、剧毒农药被大量使用,而能够提高质量但成本相对较高的一些有机肥、生物农药则很难推广。&&&&
2.相关的法律措施和政策措施滞后,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农业经济形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逐渐暴露。但是,与之相关的农业经济政策没有相应的变化。我省的农业环保条例和有关办法及规定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无害化处理及科学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也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还存在职责不明、任务不清、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3.农业循环经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农业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依托。目前我省农业科研经费一直很少,科研队伍出现萎缩,基本没有适应发展循环农业所需要的新技术与新设备。适应市场需求与农民操作的有机肥技术、可降解地膜、生物农药、进行田间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秸秆利用技术特别是秸秆直接还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还很不成熟,远远不能支撑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4.缺乏政策、资金支撑,配套产业发展缓慢。发展循环农业需要有较多资金的投入和较强的政策支持。目前用于发展循环农业的资金投入还比较少,配套政策基本空白。一些有机肥生产企业由于国家缺乏配套的优惠政策,又要追求利润, 导致有机肥产品的价格过高,推广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生物农药产业由于政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再加上设备工艺落后等原因,很多企业关闭或转产。
三、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我省从现代农业到现代循环农业的再飞跃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建议:
1.加强制度创新,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制度创新入手,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农业生产者的职责;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审核、耕地地力保护、生态农业认证等制度;制定农业污染防治奖励政策,大力提倡并鼓励对各种农业有机废弃物、废旧农用物资的回收利用和多层次开发。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价格等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引导企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围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要从资源、环境、产业与消费以及综合循环经济的角度,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农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农村规划等各种规划统一起来,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3.推进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为推行循环经济提供强大、持续的技术支撑。组织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生态经济领域专家、科研机构组成专业研究组,设立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研发基金,促进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积极引进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我省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4.加大投入,开辟资金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农业循环经济投入体系,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涉农企业的企业家把更多的资金用到消除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来。对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等项目,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与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对农业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等给予必要的补贴,逐步建立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5.扩大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运用各种手段和媒体舆论,深入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尤其要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发展循环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育社会的参与意识,提高社会的参与能力。
6.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要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始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加大生态农业向纵深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机械物理防治法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生态施肥技术,采取积造、增施有机肥、生物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果园覆草,扩大秸秆还田面积,播种绿肥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业的投入结构。
关于给予劳动密集型企业社会保险
缴费财政补贴进一步稳定就业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我国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通道的双重影响,我省经济增速减缓导致就业形势相当严竣。纺织服装、食品、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单位资产吸纳的劳动力远较其他行业为多,对安置就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并将在当前新形势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而安置就业越多,社会保险费负担就越重,加之利润普遍较低,致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微利或亏损经营,形成贡献越大、负担越重的悖论,不利于调动企业安置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扩内需、促民生的需要着眼,社会保险费特别是养老保险费不宜下调,以稳定消费预期,促进即时消费。
建议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给予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缴纳社会保险费一定数额的补贴,减轻其经济负担,进一步稳定就业形势。
关于加大我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力度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 建筑工程质量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工程质量,百年大计”、“保证质量,安全第一”;温家宝总理也多次批示:“要高度重视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举国上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关注、重视达到了空前高度。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日益提高,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山东省的城市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四川地震中发现的一些“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触目惊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些施工企业忽视工程质量,建筑监管执法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和手段,致使近年来房地产投诉多、事故多,这已成为广大老百姓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应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整顿和监管力度。据调查,我省的建筑工程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一些施工企业(甚至是一级资质企业)管理混乱,不按规范施工,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甚至使用不合格建材,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出现严重质量事故。
二是部分施工企业在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不认真整改,对执法部门的整改要求敷衍拖拉,导致工程工期被长时间延误。
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出卖资质,允许个人挂靠,易出现偷工减料和工程质量事故。
四是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意识差、约束差,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五是一些监理公司及其监理人员不认真负责,监理不严,甚至对业务不熟悉,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六是对某些不良建筑施工企业处罚力度不够,有些施工企业甚至不理睬质监单位通知,而质监单位监管不到位。
七是执法部门对建筑质量及发生质量事故后的监管监督执法不严,力度较小。
建筑质量,百年大计。为使我省建筑工程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减少不合格工程项目出现,使政府满意,老百姓高兴,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特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控制、审查、考核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对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施工企业,不得心慈手软,该降级的降级,该取消资质的取消资质。
2、对发生严重工程质量问题又整改不力的施工单位要予以通报,取消其在相关行政区域的工程投标、施工资格,将其从相关行政区域的建筑市场上清出去,并落实法人追究制。
3、对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不按执法部门要求认真整改,导致工程工期被长时间延误的,降低或撤销施工企业资质。
4、从舆论上大力宣传优秀施工单位;发生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要在新闻媒体上向全社会通报或公告,使购房市民、建设单位、投资单位有知情权,褒优淘劣。
5、对工程质量问题发生多、诉讼官司多,连续两年达到2起/年以上质量诉讼者,给予行业内通报警告,并在相关媒体公布。
6、对不负责任的监理、施工单位,连续两年每年发生1起以上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要加大加重处罚。
7、对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8、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的责任管理,每年培训考核一次,使其达标,持证上岗;对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人,取消其资格,按责任大小分:3年、5年、10年甚至终身不得从事该职业。
9、加强施工工地日志、施工资料、监理监督资料、原材料试块等检测检验报告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不到位、不达标者从严处罚。
10、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质监部门对施工单位加强监管和培训,强化其质量意识,警钟常鸣,并加大施工现场监管和对违法、违规、违章施工单位的处罚力度;对多次发生质量事故,推诿拖拉、整改不到位的施工单位,要清出建筑市场,以保护本区域内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
11、建立健全对优质工程、优质项目和多年无工程质量事故的质监、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表彰奖励机制。对管理、质监等部门涌现出的严抓质量、认真负责、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给予大力表彰奖励。
关于加快我省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随着我省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省总人口已达9000多万,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不仅关系到每位老同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当超前发展我省养老事业,促进我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
我省老龄人口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退休职工干部,另一部分是农村老年人。城市退休干部生活来源依靠养老金,而96%以上的老人属家庭养老,老年人劳作一生,随着年事的增高,绝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年老、体弱、多病,家庭养老,弊端较多,尤其是实施一胎化以来,两个年轻人要承担4个老年人的照顾工作,十分繁重,养老社会化是发展趋势。尽管社区部分单位设立了老工人、老干部活动中心,但这种机构,只能为身体状况较好的同志提供活动娱乐的条件,而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同志只能靠子女照料,现有的养老院,不但总数少,而且设施服务不到位,根本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个社区、幼儿园、学校、商店、社区诊所一应俱全,可唯独没有敬老院。家庭养老不仅给子女造成严重的负担,同时老同志的生活质量也很难提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养老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大力发展我省养老工作,确保我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加大养老院所的建设力度,科学有序地发展社会养老机制。在有条件的社区,应有目的创设敬老院,让老同志有条件就近入住。也可以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郊外,构建设施完备、服务到位的大型养老机构,以接纳大批老龄人员入住。要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投资积极性,鼓励民间投资办养老院,争取用3—5年时间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百姓能承受的养老敬老院所,促进养老社会化。
3、充分发挥职教培训机构积极性,做好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他们胜任工作。由于养老行业需求巨大,做好此项工作,不仅对老人有利,也可以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
4、各级政府应施行倾斜政策,为创建养老院所提供场地、办证培训等服务,加强对现有企事业创办的各类老同志活动中心的重组、改制、引导工作,将老同志活动中心,逐步引向养老、敬养的发展轨道,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消除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5、为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问题,应建立医院和敬老院协作关系,根据国家现行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由协作关系的医疗单位承担起老同志医疗工作,解决老同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
6、加大养老社会化宣传力度,在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良好传统的同时,也应强化全新观念的引导,老人进敬老院可以生活的更充实、更完善,可以为年轻人解除后顾之忧,只要宣传到位,就能够克服消极思想的影响,树立起新型养老观。
关于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在我省经济领域,民营中小企业是主体,是全省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更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建设经济强省、保持社会稳定及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山东都举足轻重。
通过对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走访调查,当前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仍然很多。一是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对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往往服务热情、周到、迅速,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往往比较冷淡、拖拉,甚至侵害合法权益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二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目前,全省金融体系重点是在为大企业、大项目服务,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很困难。有调查显示,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把融资难列在企业发展诸问题首位。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差。我省民营中小企业普通存在着经营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不高、管理水平较低、技术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产品结构趋同等问题。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省应尽快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促其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各级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现有基础上,对民营中小企业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
1、宣传服务。动员各类媒体,开辟专门栏目,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举措,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统一思想,形成全社会关注、服务、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信息服务。利用新闻媒介、开辟专门网络、设立专业网站,并通过举办各种交流会及信息发布会等渠道,畅通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尤其是解决好政府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3、培训服务。有计划地对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
4、技术创新服务。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5、人才服务。进一步重视民营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支持帮助他们搞好人才培养和引进。
6、融资服务。组织协调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信心。同时加大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信用担保能力。
7、减负服务。定期开展对民营中小企业社会负担的检查,严厉查处侵害民营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
关于减轻民营企业发展负担
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全球金融危机形势加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正在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如何落实保护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落实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成为了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近期我们对莱芜市几家企业进行了调研,经过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严格整治,向企业乱伸手、吃拿卡要的现象明显减少,企业经营环境大为宽松。但是,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企业负担仍然很重,主要集中在融资、用地方面。
一、企业融资负担
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和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有效的融资机制,有利于企业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难已经呼吁了多年,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银行的信贷业务虽然放开,但是风险管理依然十分严格,尤其是针对民营中小企业更是条件严格,主要表现在“两高一大”:
1、贷款门槛高。目前银行的风险管理较为严格,不动资产的抵押是贷款的必需条件,而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高达百分之七十(其他地区为百分之三十),也就说如要贷1000万元,所交存的保证金为700万元,扣除自己的700万元,实际贷款只有300万元,(如再进行兑现,贴息费用还要增加2-5‰)。这么高的贷款抵押额度在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这种状况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中间费用高。国家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再三降低利率,但对企业来说,享受到的政策实惠并不多。银行也是企业,利息低了,既要承担风险,又要保证效益。因此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加收中间费用以保证银行效益。有的国有银行对信用等级3级的加收3.6‰中间业务收入费,对等级为2级的收7.2‰,等级为1级的收得就更多了,地方银行加收承诺费高达1%,这一方面增加了银行的利润,却也额外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3、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大。国家虽然调低了利率,但是银行有权自行浮动,地方性银行利率上浮一般是100~120%。与地方性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利率稍低,在贷款给民营中小企业时利率上浮60~70%,再加中间费用,贷款成本也不低。而且贷款手续繁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不足,绝大多数难以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较为方便的贷款,不得不付出高额利息到地方性银行贷款,或者干脆进行民间借贷,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负担。这种高息贷款,在企业形势比较好时,还能承受,在目前这种困难局面下,企业就感到负担很重。
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目前企业家的心理比较脆弱。企业已投入到一定规模,受金融风暴冲击较大。企业要发展就要贷款。不贷款靠自我积累发展太慢,也太艰难。而贷款要担保要货物质押。目前担保体系不健全,要担保就只能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如果你不给人家担保,那你也别想让别人给你担保,没有人给你担保,你就贷不到款,你也就发展不起来。因此你必须要加入到相互担保的行列。而这种担保模式,一家企业有风险破产,为其担保的企业就相应也承担风险,这样企业联企业,一个企业倒了,其他的就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也会接连倒下,因此作为民企老板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大,苦心经营十几年的事业,如受到其他企业资金链断裂牵连,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因此,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已经刻不容缓。
二、企业用地负担
主要是土地使用税负担较重。土地使用税作为一项地方税种,在该市刚开始征收时是1元/㎡,后来涨到2元/㎡、4元/㎡,2007年、2008年则涨到8元/㎡。按8元/㎡计算,一个占地100亩的企业,每年要交纳土地使用税532800元,这对面临全球金融危机,急需资金的莱芜民营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尤其2008年不仅要交本年的,而且要补交2007年的4元,这样2008年的土地使用税一下增到每平米12元,还要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2元/㎡的管理费,企业负担非常沉重。
三、几点建议&
1、暂缓缴纳土地使用税或者缩减土地使用税额,减轻企业负担,给企业喘气的机会。
2、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几家大股份制银行,形成金融竞争的格局,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
3、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控制,制定利息上浮界限,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放水养鱼,让利于民,对民营企业帮一把,送一程。切实帮民营企业度过难关。
4、争取民企与国企有一样的“国民待遇”。在贷款利息上享受一样的政策,在贷款手续上也能享受一样的待遇,取消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种中间费用。
5、分层次建立担保机制。目前的担保公司只能为一些小的企业担保,因为他的资产有的还不如一个稍微大点的企业资产多。政府要支持建立相对大点的担保公司,加强对该类机构的领导并力争扩大其经营规模,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鼓励有实力的机构设立资产担保公司,积极引进外地的资产担保公司开展经营活动,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到有不同的担保公司来为不同规模的公司提供担保服务。
关于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我省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节能减排产品、设备和从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的企业,创造和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正在增加用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也为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调整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对加快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能减排产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朝阳产业,现阶段,从事节能减排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包括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知识型的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但是,我省节能减排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我省节能减排公共服务体系,对促进节能减排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从应用技术研发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创新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对基础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开发进行补贴。加强对节能减排新产品、新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和鼓励有实力、有信誉和资质的投资者和专业人员进入节能技术服务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引进和培育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提供节能项目评估、设计、融资、施工、运行、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障碍,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服务产业化。
2、建立有效的信息导向机制。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和培训制度,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搭建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将产业调查、产品认定、科技开发贷款、最佳实用技术、科技成果等数据库及有关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信息联网,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在全省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结构比较合理、功能全面、信息传递迅速的信息交流网络,为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应健全节能减排咨询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面向全社会的科技咨询、售后服务、技术仲裁等服务网络,促进节能减排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3、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培训计划,重点推进中小企业的个性化培训。依托高等院校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分类实施“企业家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突出抓好节能和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中小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能源审计等节能减排系列专题培训。建立长效培训工作机制,搭建培训机构和企业交流的互动平台,为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技术人员持续学习提供有效服务。
4、积极构建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场地等设施创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产业配套为核心的创业创新机制,鼓励骨干企业实施内部创业计划和业务外包,发挥其技术市场优势,带动配套企业的发展和新企业的创建。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和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创业平台建设,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开业辅导、管理咨询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小企业成活率。
5、推进节能减排产品体系认证。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产品体系认证,为节能减排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绿色服务业审核认证,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保标示产品、能效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扶强扶优,逐步推行以包装等指定产品的“扩展的生产者责任”计划,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6、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分析体系。提高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节能减排统计法律意识。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节能减排统计工作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核算体系和监测体系,完善定期能耗减排公报制度,实现节能、环保和统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强化企业节能减排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并完善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协调机制,及时调度有关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为节能减排决策提供依据。
关于建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
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在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活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保持了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我省统计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对其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评价,无法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结构状况,也无法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加强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因此,建议我省各级统计部门尽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客观反映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规律。
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要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统计部门要改进和完善现行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对统计部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监测和分析提出了明确要求。
目前,我省统计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测和分析主要是依据中小企业办、工商、税务、外贸和劳动等职能部门,在各自权责范围内,根据各自职责需要形成的统计数据进行的,存有覆盖面窄、准确度弱、时效性差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口径、统计手段、统计范围以及体系难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准确、一致的数据,也不利于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据了解,部分省市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制订更为科学有效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制度和办法。尽快建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更新和完善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工作显得十分迫切。我们建议:
1、研究和设计科学的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统计指标体系。组织相关统计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能如实反映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结构状况的一套客观的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全面覆盖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尽快出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制度和法规,保证统计工作依法有序的进行。
&2、整合统计资源,实现信息有效共享。要通过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促进部门间的分工合作,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要建立起统计范围、指标设置、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等标准统一的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形成横向联系中小企业办、统计、工商、税务、外贸和劳动等多个职能部门,纵向贯穿省、市、县、区的统计网络体系,避免因多头统计、多头发布和口径不一致而导致行政资源浪费。
3、在统计系统内部,也要优化统计资源配置。首先是要针对基层人少事多的现状,整合统计指标体系,减少重复劳动的频度;其次是适应GDP核算及非公有制经济统计的需要,综合设计各项专业统计报表,统一范围口径,统一分组模式,统一计算方法,充分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第三是优化完善内部的数据处理系统,要能够做到在处理系统内实现专业间的数据采集、调用和转换。如果在统计系统内部都做不到信息资源共享,就更谈不上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互利合作。&&&&&&&&&4、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调查队伍。当前统计力量比较分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入和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化,建立一支独立的从属于统计系统内部的基层统计调查队伍是必要的,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分析工作的支持,分层次培养一批专业分析人员,做好统计监测和生产经营分析工作。
5、各级统计部门在保证统计渠道畅通和统计数据准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组织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引导和规范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上报数据行为,使企业能够按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对非公有制企业上报数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关于将省工商联出国(境)专项经费纳入
预算管理并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山东省工商联又称山东省民间商会,是省委和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其《章程》规定具有对外联络、开展民间外交、促进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职能。近几年,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职能发挥作用,为推动我省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加强同国外工商社团和经济界人士的联系和交往,在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如何服务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经贸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2008年我会配合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共组织涉外经济活动5项,组织会员企业赴国(境)外考察团组6个,参加各项活动的会员企业达400余人,达成了一批协议和初步意向,协议金额近千万美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直接影响到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份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涉外民营企业在全省对外经济活动中的比重已过半。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省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兴办企业(机构)77家,协议投资总额3.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6%、56%、66%。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我会的工作任务日益艰巨。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我会较多的涉外任务,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会的财政经费预算中没有涉外经费一项,致使许多涉外工作经常受到经费的困扰。以往由于一直没有固定的经费保障,为开展工作,不得不东筹西借,做事越多,经费包袱越重。省财政部门虽然在核定省工商联经费时作了一定考虑,但缺口仍然较大。2009年按照鲁财行(2008)32号文件的精神,如果我会因公出国(境)经费不能纳入预算管理,将无法组织会员出国参加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正常的出国和民间交往将因此中断,与海外工商社团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受到影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形势严峻状况,我会为帮助外向型民营企业应对出口额严重下滑的不利局面,拟组织我省民营企业名优产品外展的计划将流产;我会参与2009年第十届世界华商大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为此建议:请有关部门针对省工商联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财政部对全国工商联的做法:①将因公出国经费纳入工商联预算,每年予以一定额度的外事专项经费,保障省工商联涉外经济活动和民间外交活动的正常开展。②请有关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一定支持,允许我会自筹部分涉外经费,以补助此项经费的不足。
关于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表彰纳入省委省政府表彰序列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关于“建设者”的重要论断,充分肯定新的社会阶层为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明确了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
2002年3月19日,我省卢志强等15位民营企业家发出了“争当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倡议,得到了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积极响应。随后,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联合下发通知,开全国之先,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广泛开展了“争当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活动,并分别对2002年度和2003年年度评选出的共133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表彰,授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奖章”。2005年,为进一步严格评选标准、规范评选表彰程序、提升表彰的影响力度,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贸委、省人事厅、省工商局等4部门成立了省级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在企业党组织申请、县级工商联推荐、市有关部门审核、市级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认定、市级党委批准、新闻媒体公示、省表彰领导小组审核等程序,对评选出的104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奖章,并颁发证书。2007年,经省委领导同意,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工商局、省总工会、省工商联共10家部门联合对100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了表彰。全省各市县也分别开展了同项评选表彰活动。
实践证明,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是增强工商联对广大会员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式,是做好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我省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充分发挥这项评选表彰活动的激励带动作用,在省级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逐步加大表彰力度的同时,各市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也在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如德州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召开了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市“优秀建设者”,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济南市工商联经过积极协调和争取,市总工会决定凡获得“优秀建设者”称号者,同时享受市五一劳动奖章待遇;东营市、淄博市由市委、市政府授予“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等。有的市级表彰的力度比省级表彰的力度更大。
鉴于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鉴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机制已日益完善、影响日益显著、作用日益突出,鉴于市级表彰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会认为,省级表彰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为此,建议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纳入省委、省政府表彰序列,评选工作仍由省委统战部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工商局、省总工会、省工商联联合组成山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商联。评选表彰要更加严格程序,把握标准,表彰数量减至30人,每两年一次,以此提高建设者表彰的含金量,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提升为建设者的最高荣誉,更加彰显被表彰者的政治荣誉感,使建设者评选表彰工作成为做好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的新的社会阶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
关于解决“惠农政策好,落实难度大”
问题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 最近,我们通过对部分会员、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和服务于“三农”的专业人士进行调查发现,大家普遍认为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英明,同时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普遍享受不到应当享受的优惠,存在着“惠农政策好,落实难度大”问题。
据我们了解,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多两不”:首先,惠农资金管理渠道多、层级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惠农资金共有19条渠道从中央财政流向农村,“越流越少”;加之惠农资金的分发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再到龙头企业和农民手里,共6个层级。不仅渠道多、层级多,而且名目多、名堂多,不少渠道、不少层级都以这样那样的名目、名堂“留一手”,真正到位的资金就要打折扣了。其次,惠农资金信息不对称、分发不透明。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国家的惠农政策到底有多少项,各项应当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享受到,广大农民和龙头企业的老板知之不多,享受优惠政策的程度大不相同;所谓分发不透明是指,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家不知道应该享受的中央惠农资金以及各级配套资金究竟有多少,所以对于它是如何分发给农民和龙头企业的则是一个“黑洞”。而不对称、不透明自然会导致监管缺位至少是乏力,其后果不言而喻。
对此,我们建议:
1、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镇基层政府应实行惠农资金发放“一站式”服务,统一由一个服务中心来办理,将来自各个渠道的惠农资金集中、公开发放。这种办法,有利于增强透明度,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发放,同时能够起到宣传党的惠农政策的作用,我们认为势在必行。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简报、墙报、明白纸等宣传工具将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告知千家万户,让人人心中有数,尽量使政策的威力得到充分发挥。
3、各项有关的惠农政策尽量、适度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聚,通过龙头企业的扩张实施战略带动、实现规模效益、加速现代化农业进程,从而使农民更好地进行土地流转,更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4、各级人大、政协适时组织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视察,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于强化政府责任建立金融危机防范
应对机制确保我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2008年我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实现增加值增速由2月份的19.6%逐月降至11月份的7.2%,回落12.4个百分点。根据省工商联对省联执常委会员企业的调研:大多数企业从去年10月份开始明显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萎缩,资金紧张,库存积压,并且对前景的预测都不乐观。受冲击严重的主要集中在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就业的前提,是财政的基石,是稳定的保障。应对金融危机,扶持企业发展是工作重心,政府扶持是关键举措。落实姜大明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大力推进企业振兴”的四大举措,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需要政府更为系统的配套服务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具体建议如下:
1、建议省政府成立应对金融危机的专业组织机构,建立应急应对机制。及时收集我省企业经营情况;高度关注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信息;对普遍性、行业性、地区性的动向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指导性意见;防范发生行业性、区域性事件。建议政府将民营企业的运营纳入经济安全监测体系,特别是行业或地区龙头企业;建立重大经济事件直报制度,及时解决个案。
2、扩大内需的政策要为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建议政府投资多向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研发、创新倾斜,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比基础建设投资更有效率、对经济的拉动刺激作用更为显著、发展后劲更为充足。要保持投资和消费的总体平衡,不可偏颇,过度投资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3、建议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劳动者自主创业给予更多的扶持,出台税收减免、人员培训补贴、人员就业补贴、开办程序简化等支持政策,有利于促就业、保稳定。
4、支持面临困难的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的海外市场。如举办会展、进入商场超市以消化库存,建议政府出台补贴措施。
5、切实落实姜大明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全面清理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规范政府行为,采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创造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要保障基层财政安全。
6、重视发挥工商联等商会组织的作用。建议由省工商联搭建企业与省政府沟通和反映问题的平台和渠道,建立省政府与企业界直接沟通交流的机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切实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
7、建议司法部门对涉及企业家的案件,谨慎采用强制措施,特别是针对企业家的人身强制措施;对有必要采取的,要发挥商会组织或地方政府的作用,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防止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关于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
力推“一体”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去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经济圈总体发展规划,而“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也即将出台,两大国家级经济圈内各省级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实施区域内经济社会一体化政策。“京津冀”依靠北京强大的政治与文化资源优势,凭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锐——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力引领,依托河北广大的经济腹地与已具规模的工业基础,将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协调、联系紧密的北方最大的一体化经济体;而“长三角”区域以吴越亚文化圈精细、实用、协作的特征为共同的价值认同基础,以相近的生活习性为天然的联系,以共同的工商业历史传统为沟通媒介,以初步形成的产业协作分工为纽带,正在加速实施一体化区域经济社会政策,如工商认证的“一证通”,公共交通“一卡行”等等。两大经济圈日益紧密的一体化会使生产要素在本区域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合理配置,形成高效的产业布局和体系,产生强大的新型经济竞争体。这势必从南北两面分割市场、资源,对我省形成夹击,使我省经济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有效应对这种巨大挑战、消除两大区域一体化带来危险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快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域制约,将我省“一体两翼”中的“一体”实现更加彻底的“一体化”,实现经济结构脱胎换骨式调整,为体内企业释放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实力参与区域经济竞争,带动、提升山东经济圈的整体竞争能力。为此,建议将“一体”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以周边市为成员划分成两大经济分体,在其中实施以下经济发展和管理政策:
1、将省级以上开发区产权全部上收省政府,统一规划、实施产业布局,形成若干主功能产业开发区和产业配套开发区;新入区企业必须符合产业规划,对存量企业妥善进行调整。
2、土地、规划中的基础设施、第二产业规划职能上划到省直主管部门,市、县仅保留对第三产业的规划职权;体内实施统一的经济监管,实行“一证通”。
3、实现省级统收统分的税收机制和均等化公共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区域内税收省级统一收取,按照存量不变,增量均衡分配的原则,以2008年各市税收为返还底数,将增量部分按照各市常住人口总数均等分配。
4、调整针对各市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把GDP做为参考指标;仅考核第三产业就业增量及登记失业率。
关于设立银行专营机构实行税费优惠
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破解中小企业贷款
困局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有所缓解,但是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银行体系中缺乏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相适应的经营机构;以及由于成本高、风险大、利润低的原因,银行缺乏积极性。虽然目前正在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但其供贷量相对于中小企业庞大的借款需求不过是杯水车薪;况且也难入存量金融资产的主流。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必须在供贷机制上动大手术。建议:
1、决策层面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贷款客观需求,规定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应达到每一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对低于此比例的给予行政处罚,并要求限期更正。
2、要求大型银行内部专设中小企业贷款营业机构,二级法人,独立核算,风险控制单列。
3、免征中小企业贷款收入营业税,减半征收所得税。
4、省级政府设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公司,承担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一半风险。
关于推进我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通过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于规范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做强做大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既是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体现。但是,对照先进地区,由于我省民营企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上市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缺少质地优良、市场前景好、可持续盈利能力强、具备企业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大力支持和帮助民企上市的氛围尚未形成,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工作还没有摆上应有位置,争取利用政策不够、办事效率过低,新闻舆论对拟上市企业缺乏保护意识的现象仍然存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缺乏政策支持,在民企上市改制、税收返还、土地出让、资产确权等关键环节上缺乏明确的扶持措施和帮扶政策,对成功上市企业没有明确的奖励政策等原因,在企业上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上市对提升我省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支持民企上市摆上重要位置,制定和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全程服务,全力扶持民企上市。要帮助上市后备民企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增强上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改制上市步伐。要认真执行企业上市过程中消息披露的严格规定,新闻媒体要持客观审慎的态度,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舆论保护,严防不必要的舆论误报伤害。
2、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责任要明确到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落实人员。同时,根据民营企业上市过程程序严密、标准严格和手续繁杂的情况,建立政府领导重点联系拟上市民营企业制度,给予具体协调指导,帮助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将民企上市工作列入有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奖优罚劣,促进责任制的落实,推进民企上市工作的规范、高效运作。
3、培植资源,重点帮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推动具备一定素质的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对目前业已建立的上市后备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主业突出、产品档次高、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的民营企业进入后备资源库,对列入后备资源库的民营企业,要帮助企业按照上市要求,完善各种规范条件,协助民营企业解决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的“先天不足”和“历史遗留问题”,并落实各项扶持措施,进行重点培育。要建立专家和已成功上市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对拟上市民营企业进行上市操作有关程序、技巧的培训,改变民营企业在摸索中上市的被动局面。要总结推广已上市民企的成功经验,引导民营企业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不断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促进全省民企的健康发展。
4、制定政策,强力推动。近几年,国内许多省区市纷纷出台了专门鼓励和支持民企上市的政策,其中包括具体明确的土地出让及规费优惠、税收优惠或返还,以及财政补贴、政府给予企业专项资金等,许多省区市还专门设立了“中小、非公企业上市培育专项扶持资金”。多数省区市还根据融资额对成功上市民企的主要负责人和高管进行奖励。我省也应及早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政策,为民企上市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推进我省企业振兴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经济发展明显趋缓,对我省企业的冲击也不断加重。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已处于减产甚至停产的状态。据了解,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加速下滑、效益下降。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萎缩,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处于市场萎缩,资金困乏、担保相互连带、停产限产的困境。三是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影响,外贸出口受阻。四是多数企业存在研发能力不强、高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再加上融资困难,技术改造动力不足等原因,结构调整困难重重。五是面对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多数投资者心理审慎,持观望态度。为此建议: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财政金融、税制改革、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高新技术、房地产等,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就政策的操作执行方面加强培训宣传,特别是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消费型增值税、国产设备抵免、高新技术企业等优惠政策,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使企业能及时了解政策,执行政策,得到实惠,提高其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减少下岗失业人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建议劳动保障、仲裁、司法等部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立足企业生存和稳定大局,谨慎妥善处理纠纷。
2、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在国家政策的落实执行方面,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项目审批、建设、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等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流程,减少内部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规范各类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引导银行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综合运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远期外汇等各种表外金融工具,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鼓励大型企业集团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融资公司。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目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特别是目前形势下,各企业对外提供担保都是慎之又慎。对此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协调银行积极破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担保公司的社会服务职能,可对信用担保公司进行注资和增持,并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起设立面向企业的担保机构。同时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工作,使其能尽快发挥作用,千方百计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4、紧抓当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大力开拓重点建设项目市场。积极组织装备类、建材类生产企业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供需对接,提高我省产品在重点工程中的配套率。同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政府采购和投资项目(工程)应适当向本省企业倾斜。
5、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出口绿色通道。我省外贸出口企业较多,也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部分企业还受到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影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在资金、人力上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各类贸易壁垒。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快外汇结算速度,缩短出口退税时间,尽可能帮助企业提高资金周转率。
6、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关于在财政支持上优先考虑
就业确保当前社会稳定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预计就业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缺口较大。加之最近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失业人员数量剧增。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此次危机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冲击强度大,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民以食为天”,而食的获取靠的是就业。所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解决群众的就业,就是解决民生的天大的、根本的问题。当前就业难的现状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巨大挑战,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而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有战胜金融危机的社会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时要以就业为首要目标,纠正对资本密集型大项目大企业的过度偏好和信贷政策“嫌贫爱富”的习惯,在财政投资时对就业与增长做出理性权衡,保增长首先要保利于就业的增长。为此,我们建议:
一要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促就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是中小企业,而他们往往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政府在财政安排上,应考虑为中小企业设置专项贷款,加大对促进就业贡献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第三产业包括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要鼓励以创业促就业。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重点要扶持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通过打工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大学毕业生通过多年系统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都具备创业的个人条件。政府除了要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门槛,为他们开辟创业的绿色通道外,还应为其中的白手起家者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要加强培训促就业。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最直接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就业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增强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表明,尽管有一半的被调查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但大多是短期的岗前培训。为提高农民工适应工作的能力,必须对企业岗位需求作深入的调查了解,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对部分困难群众,要多提供免费的培训。
劳动群众实现充分就业取决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坚决性。只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群团组织、广大企业和广大群众各负其责,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实现充分就业,让广大群众各得其所,社会稳定和谐。
关于在金融危机中有选择地
安排进口贸易和引进外国资本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最近到会员企业调研发现:进口贸易对我国企业的正常经营已产生较大冲击。比如从国外进口冷鲜鸡腿肉,每吨到岸价格一般为5000元,市场价格一般为7000元,进口产品的价格低优势是我国企业无法抗衡的。而我国企业生产一吨冷鲜鸡腿肉的成本在9000元左右。如果不加限制大量进口,势必逐渐将我国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挤出市场,导致大批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加剧经济下滑势头,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后果不堪设想。同时还发现,外国资本正进军中国农业加工业,实行兼并重组,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冲击也将是巨大的。
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外贸部门和行业商会协会等应给予密切关注。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地救助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而进口贸易和外国资本对中小企业的巨大冲击恰恰与此背道而驰,理应加以防范。总的办法是,必须对进口贸易和外国资本进行有选择的抑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原则下,凡是可以推迟的就推迟,凡是国内有足够产能的一般不要引进,凡是有损于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而又无重大战略意义的则坚决抑制。农产品加工类的一般商品,如鸡腿肉,就应该坚决抑制进口。山东是个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00多家,目前经营十分困难,普遍开工不足,绝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经不起进口贸易和国外资本的冲击,更应该有选择地抵制进口贸易和外国资本。
为此,我们建议:
1、省委、省政府应引导各级党政切实改变旧有的招商引资观念,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高度出发,树立“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和“把山东的事情办好”的观念,严格筛选进口项目和外国资本。
2、鉴于WTO有关规则的约束,党委、政府一般不便于直接干预进口贸易和外国资本的进入,可以把这项任务交给工商联负责,以民间商会的名义联合有关行业商会、协会,共同把有选择地抑制进口贸易和外国资本的任务担当起来。
关于增强我省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域是一个占大多数的群体,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业总量小。二是企业规模小。三是产品档次低,主导产业不明显。四是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五是人才匮乏。六是经济效益差。七是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为加快发展我省中小企业,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我省中小企业大部分产品还是初级加工品,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延伸产业链的项目,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内部分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通过引进现成的技术项目、联建科研开发机构等,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合,积极创建融合我省优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方资源优势,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工业产品向“名、优、特、尖”方向发展。
3、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要定期召开银企项目洽谈会,推荐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且需要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和项目,架起银行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建立银企信息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企业之间通过资本联合组建新的担保公司以及行业商会协会组成的互助担保公司,多形式、多渠道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逐步引导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及公司上市的形式筹集资金,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4、加强技术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大学名校和科研院所挂钩,与国外企业、跨国公司合作,不断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特、专、精、优产品,把中小企业做强做优。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国际化战略。
5、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几年,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这些政策还不够优惠,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洼地,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要研究新办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外来资本参与我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
6、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培训。我省中小企业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在培养一流企业家队伍上下功夫。要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政策,抓好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要分批选送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基础好,年轻、学历高、有培养前途的企业经营者到国内大学读研究生或到国外读MBA,或作短期培训,加快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创新经济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建立贷款联保机制的建议
山东省工商联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一直是困扰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融资更加困难,企业投资不足甚至流动资金严重匮乏现象更为普遍。如此下去,将会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破产,不仅严重影响全省经济发展步伐,也会造成税收下降、资本损失、失业增加等后果,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由于单个企业无力满足银行业贷款规定要求而及时融资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希望各级政府大力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建立贷款联保机制,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
1、由各级政府牵头,会同金融部门,组织发动辖区中小企业自主联合,采取共同出资,统一担保的形式,制定章程,组建贷款联保公司。
2、各级财政建立贷款担保基金,作为中小企业贷款联保公司贷款的补充质押。
3、贷款联保公司形成的贷款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等生产性需要。
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大 会 发 言材 料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
(发言人:孙传宏)
各位委员: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可以说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城乡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自2008年9月以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加剧和蔓延,我省民营企业受到极大冲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一、我省民营企业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为正确评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民营企业的影响,省工商联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全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研。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约1/3的稳中有进,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约1/3的正在奋力自救,维持生存;约1/3的已关停或濒于倒闭。受冲击严重的有,钢铁、能源、房地产、纺织服装、工艺品和以出口为主的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民营企业主要面临以下困难:一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动荡不定,涨跌难料,企业生产成本难以调节和掌控;二是订单减少,销量回落,库存增加,利润下降,有的甚至因减产减效而被迫停产或半停产;三是融资难度继续加大,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资金链时断时续,应收帐款难以回收;四是房地产等市场消费者信心不足、持币观望,投资明显下降;五是因难以支付用工成本,部分企业采取放假或轮岗生产等办法减少用工;六是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济走势不甚乐观,暂停项目投资,谨慎维持现状;七是职能部门服务扶持乏力,发展环境欠优。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是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虽然近期国家和省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十分严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按照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总体基调,站在促经济增长、扩城乡就业、保社会稳定的高度,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帮助他们化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渡难关,保生存,谋发展。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各级党政干部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深入调研,切实了解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地区民营企业的影响。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以企业为本,切实树立“保增长就要保就业、保就业就要保企业”的思想。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国家“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政策的阳光。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两个平等”的要求,做到外资和内资一视同仁,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新项目建设和老企业发展一视同仁,全力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正确引导民营企业分析和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把困难和挑战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动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
(二)突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融资难是困扰民营企业的长期难题。不少民营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濒于停产或破产。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更加重视和切实解决好这一突出问题。一是要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确保流向民营企业的贷款有明显增长。二是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合作共赢”意识,树立“放水养鱼”理念,简化贷款程序,扩大放贷规模,延长贷款期限,重点扶持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各商业银行山东分行向总行争取放贷权限,实现信贷总量与山东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对贡献较大的金融机构及其负责人由省政府给予特别贡献奖。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加强对我省现有信贷担保机构的调研,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提高担保机构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重视发挥工商联的组织网络优势,组建以实力雄厚的民企为主出资、财政适度扶持、服务于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四是从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上市。引导民营企业在同行业企业中尝试资金拆借。在规范的前提下,支持私募股权投资,鼓励信托业为民营企业开展融资和理财服务。五是大胆支持金融创新,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积极推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鼓励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我省并到市县设立分支机构,推广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要抓住国家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规范民间借贷,在政策导向上推动“地下借贷”浮出水面。引导民营企业之间相互融通资金,变自救为互救。六是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设立省、市两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从国家为扩大内需投入的4万亿中争取到的资金,应有一定比例流向民营企业。七是减免税收。建议出台一个应急性政策,在经济转暖以前减半征收规模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的税负,免征新建小企业的税负。
(三)全面引领民营企业增强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永葆企业生机活力的源泉和根本。一是引领民营企业在坚持依法经营的基础上,以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潜降耗,增产增效,在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等方面强化管理,克服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动荡带来的影响。加强对民营企业贯彻《劳动合同法》的分类指导,不断规范劳动用工。二是引领民营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联合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能力,努力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导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优势投资项目。三是引领民营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鼓励其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引领民营企业提高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能力,及时了解和预测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和未来市场供求水平,避免盲目投资。
(四)切实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宽松、优良的环境。一是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已出台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国务院“非公有制经济36条”的贯彻落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杜绝对民营企业的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有关职能部门要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指导少罚款。二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出台重大经济政策前,委托工商联会同有关部门征询工商界代表人士和行业商(协)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让决策更科学,更切实可行,更富有实效。同时,建立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带全局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三是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建议借鉴广东、浙江等省经验,由政府安排专项经费,责成工商联会同有关部门,每年选送部分民营企业家到北大、清华及境外名校参加培训,到沿海城市的企业或经济部门挂职锻炼,不断增强企业家素质。
相关文章(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希俭 两会提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