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有没有手工活拿回家做礼包手工活,价格是多少

安徽蒙城【蒙城哪里有手工活】-百科知识-词汇网
关键词:&& 发表时间: 9:52:32
安徽蒙城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隶属亳州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u\u2032、东经116&15\u\u2032。县境东邻怀远县,北接涡阳县和濉溪县,西与利辛县接壤,南与凤台县交界,交通便利。境内有三星街、白云庵、东西怀德桥、庄子祠等景点。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16°15′~116°49′之间。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千米,南北长60千米。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蒙城县是安徽省文化历史名城,安徽省首届园林城市,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楹联之乡等称号。   蒙城是1代先哲庄子的故里,道家文化圣地,黄牛养殖享誉全国,素有“黄牛之都”的美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负副县长,蜚声海内外。   蒙城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故乡。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特别是最近几年发掘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1村”,和万佛塔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蒙城,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全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良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食粮作物和棉花、油菜、黄豆、烤烟、薄荷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良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是全国优良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特别是黄牛生产,年饲养量近百万头。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优良煤储量4.6亿吨, 经国家批准年产150万吨的许疃煤矿已建成并生产。正在建设的有年产300万吨的赵集煤矿。蒙城产业支柱明显,主导产品为煤炭,汽车生成,汽车改装,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品牌产品有安驰汽车,5洲牛肉,东升肉食等.   水陆交通便捷。涡河终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203”、“305”、“307”省道交汇于县城, 已建成的南京-洛阳高速公路贯穿全县东西。通讯装备先进,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全县已开通广播电视专用光缆。   全县以食粮、油料、棉花、黄牛、瓜菜、烟草等为主的6大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构成,粮棉总产量最近几年来分别保持在100万吨和2万吨左右。
  县名   蒙城县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分   安徽省   隶属地区   亳州市   面积   2060平方千米   人口   130万   名胜古迹有万佛塔(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尉迟寺大汶口文化遗址(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文庙、庄子祠、刘海庙、马公府、9鼎灵山寺、龙王庙等。
  公路: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蒙城县城,南洛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合徐高速公路交汇,县城距高速公路出口仅2千米。   水路:境内涡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全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铁路:距京沪、京9铁路关键站蚌埠、阜阳两站80⑼0千米。   航空:距合肥、徐州机场200千米,阜阳机场80千米。
  工业初具范围。目前已具有机械制造、烟酒食品、化工印刷、轻纺服装、建材造纸等行业。微型车、冷冻机、家具、皮件、雪茄烟、 庄子酒、专用面粉及“5洲牌”牛肉系列等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已构成范围生产。
商贸流通活跃。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省级柳林黄牛市场和农机市场及1批商品批发市场,为工业生产、销售和人民大众的平常消费提供了方便。投资2亿元占地400亩的牛群中国商贸城1期已建成并运营。
蒙城,工商俱兴,初具范围。经多年的培养和发展,蒙城已初步构成以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化工印刷、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雪茄烟、白酒、棉布棉纱、毛巾被单、面粉、家具、猪肉和牛肉制品、日用化工、印刷制品、水泥建材和皮件制品等310多类。特别是黄牛、小麦、棉花、木材等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业已初步构成产业链,全县具有以5洲食业公司、东升食品公司、天都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的肉类加工产业链;以华洋纺织公司、经纬染织公司、永发毛巾被单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纺织加工产业链。蒙城不但具有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还具有皖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牛群中国商贸城、省级柳林黄牛市场、楚村粉丝市场、竹篱花生市场、马店蔬菜市场等1批专业市场。仅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就达30亿元,县级GDP已名列前5。
  蒙城是我国政府初期援用外资治理区和黄淮海开发区,前后被国家列为小麦商品粮、优良棉、出口棉和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国家肉牛育肥、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是全国平原绿化示范县。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剂,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成绩斐然,正在由传统型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范围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型农业转变。全县已建成年饲养量75万头的优良黄牛、40万只的波尔山羊、130万头2元3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建设30万亩优良棉、40万亩的优良花生、50万亩各类瓜菜10万亩薄荷等优良农产品生产地。   全县现有林业用地45万亩,其中有林地40万亩,全县现有各类林木75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9%。县乡公路、河流两侧绿化率达95%以上,全县成片造林36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140万亩。城镇绿化覆盖面达36%,人均公共绿地达5.9平方米。该县被授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治水和外资、黄淮海等项目的实行,全县现有各类涵闸110座,修筑堤防长度206千米,电灌站1365处,装机容量33710千瓦,机井9600眼,小口井37000眼,喷灌机械5.1万部。构成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14.8万亩,除涝面积已达144.1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74.1万亩。抗灾能力不断增强,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
  蒙城,古称漆园,始建于殷商,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蒙城县,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9鼎灵山寺、尉迟寺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县城东北的尉迟寺新石器时期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最完全的原始部落遗存,被称为“中国原始第1村”,1994年被评为全国10大考古发现之1,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黄淮海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有5千年文明的光辉历史,她每处遗址,无不烙上时期的足印,无不昭示着蒙城这块热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许町煤矿,是省861计划年产300万吨,国家级大型煤矿年产值12个亿。待建的赵集煤矿,勘探及设计工作接近尾声,近期将要肯定井口位置,进入投招标程序,2年内就要破土开工。据相关人士流露,赵集煤矿不管是煤质,还是蕴藏量都比许町矿要好、要大。以煤矸石为原料,引资2000万元的大型矿产品加工企业昆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已于日正式投产。加上全镇百家民营企业,年总产值将到达6.8亿元。到“1015”期末,预计总产值超过10亿元。
  尉迟寺遗址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许町镇境内,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全、范围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集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8年至今前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文化周报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其他几10家媒体都曾作过报导。2001年7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尉迟寺遗址的保护与展现计划”已被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 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1284年),是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顺次为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和大成殿,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朝建筑风格,8角103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庄子祠 庄子祠,宋元丰元年(1078年)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始建庄子祠,大文学家苏轼著《庄子祠堂记》。旧址在涡河北岸,后被洪水所没。明万历8年(1580年),知县吴1鸾重建庄子祠,范围宏大,蔚为壮观。明崇祯5年(1632年),知县李时芳重修庄子祠。今天,宋、明时期庄子祠均已不在。1995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宋朝庄子祠堂原址重建庄子祠,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作整体设计。第1期工程已告竣,分汉围墙、东西万树园围墙、大3门、影壁、山门、逍遥堂。2期建设项目为古衡门、濮池、5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目前,已筹建终了。   马公府   马公府位于蒙城县马集镇境内,系清末抗日爱国将领马玉昆府第,是目前皖北地区范围较大,保存较为完全的古民居,存有大量砖雕、木雕,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9年,蒙城县委县政府对马公府进行保护维修,维修主体工程于2010年初完工,文化内涵充实也已完成,2010年3月底对外开放,现已成为1处文化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涧9鼎灵山寺
  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蒙城颇具特点的风味食品,听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清道光年间(年),有1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薛延年手艺学成以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因而会做油酥烧饼的人愈来愈多,也愈来愈着名气。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固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剂)。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1挑,力度大小有讲求,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全部烧饼挑碎。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括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1个行家内行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1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1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1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很多掉落下来,实在惋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1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1个1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1起。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但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麻烦。   蒙城Sa汤
Sa汤是蒙城著名的风味小吃,其味道鲜美,令闻者垂涎。传说sa汤的来历与乾隆皇帝还有关系。   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途经蒙城,走得又饥又渴,傍晚,到1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妈妈,还有她的独生女儿。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着却10分整齐,观那主人身材魁梧,气度轩昂,手摇1把撒金折扇,更显得风流萧洒。店家婆笑脸相迎,1面端茶,1面吩咐女儿杀了两只肥老母鸡,用砂锅煨炖。时值初夏季节,乾隆和侍从坐在院中,1边饮茶,1边闲谈,等待用膳,谁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还不见店家送饭,乾隆饿得饥肠漉漉,命侍从前去敦促,店家回答说:“鸡汤没煨好,请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烦,步出小店,看个究竟,只见店家婆正在门前月下磕麦仁。乾隆问道:“老妈妈,磕麦仁做甚么呀?”店家婆答道:“俺这里没有稻米,都用麦仁烧稀饭吃。”乾隆双手捧起1捧白花花的麦仁走进厨房,对店家婆说:“把这麦仁放进鸡汤锅里好吃吗?”姑娘微笑道:“会好吃的。”说着掀起锅盖,乾隆把麦仁放了进去。乾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个时辰,忽闻1阵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飘来。姑娘盛了几碗鸡汤,放入麻油、胡椒等调料,用托盘端置桌上。乾隆品味了1口,味道10分鲜美,用竹筷1捞,鸡肉已脱骨,与麦仁混和在1起,吃起来胜过皇宫御宴!乾隆连吃3大碗,赞道:“美哉!好汤。”乾隆膳后问侍从道:“这鸡汤炖麦仁叫啥汤?”侍从心想:自古君无戏言,皇上说是啥汤就是“啥汤”。因而便顺口答道:“ 啥汤。”乾隆又问“啥汤”的“啥”是哪一个字?侍从本是为逢迎皇上的情意,哪里考究过“啥汤”的“啥”是那个字呢,滑头的侍从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鸡汤的情形,因而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1边为“月”字,另外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并取其谐音字“韭”代之,这样便造出1个“啥”谐音的“sa”字。乾隆看看也像个字样,但觉得眼生,记不清甚么时候在康熙皇爷字典里似曾见过。因而命侍从取出纸墨笔砚,提笔写“sa汤”2字,下边题了“乾隆御书”留给了店家。   店家婆不识字,把乾隆题字拿给当地1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1看,大吃1惊,说是现今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字。事后店家请木匠精心制作了1块招牌,将乾隆题字刻在上面。过往行人见此招牌,都来品味乾隆皇帝品味过的“sa”汤。从此,小店生意10分兴盛。其他店家见此,也模仿乾隆御书“sa汤”字样做出金字招牌,开起了sa汤店,并在汤内加鸡蛋,味道更加鲜美,长此以往,蒙城的sa汤便远近闻名。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态
  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分行业看,第1产业增加值30.87亿元,增长7.6%;第2产业增加值24.44亿元,增长17.2%;第3产业增加值33.16亿元,增长12.0%。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的比重为34.9:27.6:37.5,与上年相比2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747元,比上年增加870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0%,其中食品类上涨1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 %,家庭装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 0.5%。在食品类中,干豆类及豆制品、油脂和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31.9%、24.6%和 20.4 %,食粮价格上涨1.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0%,其中食品类上涨12.9 %、燃料类上涨13.2%、饮料及烟酒类上涨7.7%、服装及鞋帽类降落4.4%。
  200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67.8万亩,比上年少5.8万亩。其中食粮面积308.9万亩,扩大3万亩;油料面积17.8万亩,减少1万亩;棉花面积15万亩,减少 3万亩;蔬菜、水果面积25.1万亩,减少6 万亩。粮经比为 80:20,食粮作物提高 1个百分点。   全年食粮总产量114.4万吨,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夏粮74.6万吨,增长19.8%;秋粮39.8万吨,增长15.3%;油料产量5.22万吨,增长21%;棉花产量1.02万吨,降落5.4 %;蔬菜产量44.7万吨,降落17.3%;水果产量8.1万吨,降落18.1%。   全县现有林地56.87万亩,绿化率20.7%,活立木蓄积量232.48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植树总量300万株,其中:新建绿色长廊(线路绿化、林带绿化)180 千米;建设和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新建林网6万亩);成片造林3300亩;新农村建设及集镇绿化面积500亩。完成林业育苗4200亩。植树造林成活率到达90%以上,完成了全年植树造林任务。   我县各类林木病虫害产生面积16.836万亩,轻、中、重产生面积分别为6.456万亩、5.536万亩、4.844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有效防治面积12.916万亩。全县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为零,测报准确率到达87%,种苗产地检疫率到达96.5%,无公害防治率83%。   全年畜生存出栏有所增加,其中生猪出栏63.38万头,增长3.7%;存栏 30.67万头,降落2.3 %。黄牛出栏2.72万头,增长12.8%;存栏2.95万头,增长29.7%。山羊出栏26.27万只,增长7.5 %;存栏16.08万只,增长14.4 %。家禽出栏313万只,增长12.8%,存栏 146万只,增长16 %。肉类总产量67004吨,禽蛋产量10744吨,分别增长4.7%、1.9%。全年水产品产量10216吨,比上年增长8.7%。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4270万元,按07年可比价计算,增长7.6 %,实现增加值308732万元,增长7.6%。   2008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9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9.7万亩,增长3.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2370吨,降落6 %;农村用电量 15181万千瓦时,增长22.9%;农用薄膜使用量 1695吨,降落0.6 %;农用柴油使用量16054吨,降落0.3 %;农药使用量1535吨,增长1.6%。
3、工业和建筑业
  2008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8.57亿元,增长22.2 %。其中,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范围以上工业)81家,实现增加值130994万元,增长34.6%。   全年范围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348186万元,比上年增长 56.3%。其中,轻工业122541万元,增长90.4 %;重工业225645万元,增长42.4%。   全年范围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44497万元,比上年增长55.68%;产销率为98.94%,比上年降落0.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36954万元,增长7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9.67%,比上年提高45.9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 %。3级及3级以上建筑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7家,完成利税4720万元,增长18.8 %;完成产值52331万元,增长3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6万平方米,增长32.2 %;竣工面积62.1万平方米,增长36.7 %。   日前,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10年度县域分类考核结果,我县在全省28个2类县中名列第6位,取得“安徽省2010年度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这是继2009年度我县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后再次获此殊荣。   据了解,作为激起县域发展活力与动力考核机制的评选,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从2004年开始运行,每一年举行1次。2010年的评选是从当年初开始启动的,有关部门通过资料搜集与审核、各县综合指数测算,并对每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经征求“1票否决”意见、公示等步骤后终究肯定。   当前,我县强力推动“工业蒙城、宜居蒙城和人文蒙城建设”,力争在2011年度全省科学发展县考评时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
4、固定资产投资
  2008全年5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576万元,比上年增长68.5%。从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5763万元,增长64.7%;农村非农户投资29813万元,增长91.1 %。从产业看:1产投资7180 万元,增长94.1 %;2产投资89313万元,增长119.4 %;3产投资89083万元,增长35.5 %。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70633万元,增长 203.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6250万元,增长222.1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3847万元,增长214.2%;采掘业10500万元,降落17.3%;房地产业49870万元,增长207.3%;水利、环境及公共管理业9920万元,降落47.8%。   全年续建、新开工项目309个,总投资范围18.3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工程210个,完成投资17.5亿元,占全县投资完成额的94.1%。龙祯房地产公司在我县投资的“金色家园”商住小区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全年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29637万元,比上年增长402.8%。
  200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805万元,增长22.8%,增幅创最近几年新高。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207300万元,增长24.2%;县以下的零售额159505万元,增长20.9%。按行业分,批发业111805 万元,增长35.7%;零售贸易业197699万元,增长17.5 %;住宿餐饮业48173 万元,增长22.5%;其它9128万元,增长3.3%。
6、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8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7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6.2%,总量及增幅均居全市县、区首位。出口企业主体队伍不断扩大,全年新增获权企业29家,年末到达98家,位居全市第1。其中蒙城县华洋纺织有限公司出口183.7万美元、安徽联胜化学制品有限公司进出口142.4(进口28.2)万美元、金元达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口19万美元、蒙城旺商进出口公司出口22.1万美元、蒙城百特进出口公司出口1800万美元、隆州进出口公司出口588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有纺织品、衣饰、化工制品、轻工制品等。   全年引进国内资金24.42亿元,同比增长91.7%。实际利用外资3196万美元,同比增长117.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416万美元,同比增长398.1%。中能团体安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资1190万美元,安徽全森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110万美元。
7、交通、邮电和电力
  2008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实现货物运输量324万吨,增长24.5%。货物周转量 86628 万吨千米,增长14%。全年完成客运量324万人,增长9.8%,客运周转量49268万人千米,增长9%。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877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939千米。县内内河102千米。   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67.26千米,完成基层314.56千米,面层294.82千米,累计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开工通乡工程项目3个,分别是田桥―金牛公路16千米,立仓―罗集公路9千米,3义―河沟公路8千米。田桥―马集段10千米已建成通车。   全县已完成19个乡镇240.1千米的村村通工程的招标工作,加上2007年的续建工程,全县村村通已开工334.26千米,建成路面基层304.56千米,水泥面层284.82千米。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052万元,增长15.4%;电信业务收入7490 万元,增长3.6%;联通收入2600万元,增长18.2 %;移动收入9900万元,增长26.9 %。全县电话用户42.01万户,净增9千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87万户,减少1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22万户,净增1.9万户。   全年供电量375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其中,工业用电量17784万千瓦时,降落3.5%;农业生产用电量834万千瓦时,增长130 %;居民生活用电13815万千瓦时,增长19.7%。售电量3432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
8、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8全年财政收入45016万元,比上年增长35.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407万元,增长32.9%;中央财政收入18318万元,增长39.1%。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6674万元,占收入的81.5%。从收入的来源看,增值税、营业税、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分别完成4401万元、6929万元、4387万元和2598万元,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9.4%。财政支出127520万元,同比增长24.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683352万元,比年初增加 101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546738万元,比年初增加8853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7992万元,比年初减少43615万元。其中,短时间贷款233449万元,比年初减少36086万元;中长时间贷款31758万元,比年初减少2011万元。在短时间贷款中,工业贷款2524万元,比年初减少5941万元;商业贷款73034万元,比年初减少20501万元;农业贷款130228万元,比年初减少4315万元;乡镇企业贷款12971万元,比年初增加2027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25669万元,增长16.5%;现金支出1960997万元,增长20.3%;货币净回笼164672万元。   全县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27440万元,增长59.3%;赔款和给付7289万元,增长49.6%。其中,中保人寿保费收入16899万元,增长67.6%,赔款133万元,给付3085万元;中保财险保费收入4810 万元,增长20.5%,赔款2981万元;平安寿险保费收入901万元,增长62.3%,赔款18万元,给付9万元;平安财险保费收入1950万元,增长22.4%,赔款1053万元;泰康人寿保费收入2880万元,增长188.0%,赔款10万元。
9、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8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79所,当年招生64486人,比上年减少578人;在校学生278370人,比上年减少1596人;毕业学生89388人,比上年增加10761人。在各类学校中,普通中学61所,在校学生94951人,其中高中15所,增加1所,在校学生26750人;初中46所,减少1所,在校学生68201人;小学349所,比上年减少19所,在校学生131116人;幼儿园37所,比上年减少13所,在园幼儿16626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489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4个,在校学生20006人。全县共有教职工12679人,其中专任教师1174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17%,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05%。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和9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达6.48%。全县初中毕业生普及率98.9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4.94%。全县中小学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固定资产61093.5万元,其中小学16630.5万元,普通中学44463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80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756人,中级技术职称5898人 ,低级技术职称7146人。   全年申报省级科技项目5项,市级科技项目3 项,争取无偿资金115万元。申请专利权48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专利13项。授权专利23项。
10、文化和广播电视
  2008年末全县共有文化机构27个,文物局、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电影公司、庄子研究所各1个,乡镇文化站 19个。全年放映电影5752场;;为充实文庙文化内涵,面向全国征集文庙对联1千多幅;板桥集战役记念馆,是我县的红色旅游参观点,4月10日开馆以来,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约1.2万人次;为配合楹联文化1条街建设,在北京大学街设立了嵇康亭社区书屋;以“全市网吧背规经营专项整治月活动”为契机,加大市场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全县76家网吧巡查,依法查处背规经营;扎实做好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推动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将城关镇富园社区、马集镇马集村等50个村(社区)纳入2008年农家书屋建设计划;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马集、岳坊、楚村等乡镇,展开送文化下乡活动;与有关部门、单位联合举行了《盛世大拜年》暨新春文艺晚会、“庆‘51’广场系列活动”、“2008年全县迎奥运全民健美操比赛活动”等,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全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尉迟寺遗址、万佛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区32处。   年末全县共有县、乡两级广播电视机构24个,其中乡镇19个。电视发射机9台,调频发射机15台。有线电视用户2.3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广电部门全年新闻宣扬开办栏目40余个,编发新闻260余组,播发稿件2700余篇。全年在中央电视台发稿1篇、市电视台发稿130余篇。在2008年度度安徽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评比中,技术中心录制的广播语言类获2等奖,电视新闻、专题取得技术3等奖。广电局年内自筹资金230万元,完成县广播、电视摄录、编及2套市、县电视发射装备的升级更新。
101、卫生、体育和工会组织
  2008年末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个(不含诊所,乡镇卫生分院并入中心卫生院统计)。其中县级医院3 所,乡镇卫生院27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卫校、农合医疗管理局各1个。   全县共有97242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8.48%,比上年增加28210人,增长1.48%,筹集资金9724.2万元;补偿80563人,补偿金额5735.3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以来,累计38.04万人受益,报销医疗费11235.86万元,农民的就诊负担进1步减轻,有效的减缓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全县28例艾滋病人进行抗病毒医治,病人医治率100%,随访感染者(病人)45人,感染者(病人)平均随放率100%。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2008年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上,我县运动员奋力拼搏,共取得奖牌24枚,其中金牌4枚,银牌10枚,铜牌10枚。大众体育情势丰富,举行了迎奥运“庄子酒业杯”篮球赛,“昆蒙杯”大众体育展现大会,“东方汽车杯”羽毛球比赛。   全县共有工会基层组织317个,比去年增加40个;参加工会的职工人数40209人,比去年增长11.5%,增加4131人,其中女职工14539人;工会专职工作人员数222人。
102、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8全县建城区面积16平方千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平方千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8平方米。全年城市基础建设投入近7000万元,收取城市基础建设规费480万元。政通路已完成施工,全长1700米,投资1500万元;园区1号路南段已完成,全长600米,投入200万元;体育路东段全长350米,投资230万元;淮北京大学堤加固工程移民安置小区1期工程建筑面积67338平方米,共21栋居民楼,可安置744户居民。2期工程共3栋,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工程已基本竣工。万佛塔公园项目投入110万元,除维修工程外,其余工程均已完工。完成3万吨污水处理范围的厂区建设,全年共处理污水550余万吨。加强城市计划区内私人零星建设“两背”整治活动,撤除背法建筑153户298间近9345平方米。   全县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到达100%,全县94家小锅炉全部使用无烟煤或其它清洁燃料;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到达98.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到达100 %。全年排污费征收额达153万元。12369环保热线畅通,随时听取大众监督举报。
103、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1311489人,其中男性690842人,女性620647人。全年诞生人口19371人,其中男性10726人,女性8645人。死亡人口7605人。人口诞生率为14.77‰,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7‰。   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36758人,比年初增加 1547人,增长4.4%;从业人员劳动报酬71085万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0569万元,同比增长21.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9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人均年工资净增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5元,比上年增长18%。   全年平均气温 15.5度,较历年平均值偏低0.8度。年最高温度35.5度,出现在7月3日,年最低温度⑴0.8度,出现在12月22日。全年降水量986.8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偏少380.9毫米,年日照时数1881小时。10月份以来,我县基本无有效降雨,土壤墒情较差,旱象明显。   年末参加养老保险20428人,其中城镇自由职业者834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50人;医疗保险38016人,其中在职职工28852人,退休9164人;失业保险36000人,工伤保险15000人,生育保险10000人。全年征收企业养老保险费6675万元,同比增收510万元,增长10%,发放养老保险金7656万元。事业保险金940万元,失业金290万元,医疗保险3825万元,支付医疗费用4048万元,工伤保险费50万元,支出17万元。   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043人,占全年任务的11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占目标任务的108%,其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277人再就业。免费职业培训8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免费职业介绍432人,新增劳务输出1.7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再就业培训856人,创业培训12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4500人;组织鉴定各类人员1051人,其中技师46人,高级工41人,中级工945人。全年追回被拖欠的工资28.5万元。   全县享受农村低保对象1人,占农业人口的3.5%,月人均补差31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405.4万元。依照5保供养对象人均不低于1200元的标准,对全县符合条件的5保户8273人进行补贴。全年医疗救助52790人次,支出救助金350.492万元。投资150万元新建7所敬老院,全县19个乡镇(场)、办事处、范集工业园区都有1所以上的敬老院。全县享受城市低保1105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476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120元。全县共有优抚对象5956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4653人,分别为:复员军人838人、3属139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655人、参战退役人员292人、参试退役人员101人,伤残军人618人。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257.3万元,其中优抚对象大众优待款351.2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906.1万元。   春荒期间,全县下拨救灾款80万元,救灾面粉400吨。在支援4川灾区恢复重建、奉献爱心的社会捐助活动中,全县捐款515.299万余元,棉被100床,矿泉水100件。
  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给蒙城科教文化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永枯竭的精神源泉。   蒙城教育事业发达,全县共有各类学校583所。其中蒙城1中为省级示范高中,各类学科比赛、中考高考成绩,高居全市第1。职业教育兴旺,其中庄周高级职业中学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一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材4800人左右。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蒙城师范学校基础上升格的1所普通高校,就座落在我县。蒙城科研和技术开发硕果累累,单2004年共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被授与专利4项。其中脱毒红芋高产技术推行项目荣获国家农业部1等奖。蒙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县乡广播电视机构27个。蒙城卫生和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2个。体育运动比赛成绩优良,屡次在全国、省级大赛中取得好名次。蒙城科教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地位,使蒙城的“软环境”在全省排序中名列前茅。   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就有着怎样的文明;有着高素质的百姓,就有高效力的政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蒙城,正逾越5千年文明历史的时空,以大改革、大开放的高昂姿态,迎接海内外客商在蒙城这块热土上,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污水处理:离开发区1千米,有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   供水:城区有自来水两座,日供水2.5万吨。   供电:具有220KV变电站1所、110KV变电站2所、35KV变电站16所。   通讯:程控国际国内电话、移动通讯、会议电视、数据通讯、宽带网、智能网等业务全面开通。
   夏时期属豫州。隋时期属谯州。商时期属汤都亳。唐时期属亳州。西周时期为蒙国。5代时期属亳州。年龄时期归属不定。北宋时期属亳州。战国属楚国。末年置蒙县。金时期前后属寿州、江南行省安丰路。秦时期属泗水郡。明清时期前后属寿州、颍州。西汉时期属沛郡。民国时期前后属淮泗道、安徽省、安徽省第6行政督察区东汉时期属汝南郡。1949年属于阜阳专区3国两晋时期属谯郡。1971年属于阜阳地区南北朝时期前后属谯州南焦郡、涡州、谯州等。2000年5月属于亳州市
   蒙城县行政区划城关街道办事处、庄周街道办事处、漆园街道办事处、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3义镇、乐土镇、许疃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竹篱乡、小辛集乡。白杨林场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3义镇、竹篱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同意蒙城县乡镇行政区划调剂的批复》。4月5日,蒙城县乡镇行政区划调剂工作全面展开。全县乡镇由原来的25个调剂为15个,平均人口由原来的5万人增至8万人以上,乡镇平均面积由原来的84平方千米增至140平方千米。辖13个镇、2个乡:城关镇(漆园镇并入)、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3义镇、竹篱镇、王集乡、小辛集乡。   2009年,蒙城县行政区划调剂为16个乡镇(场)、2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城关镇、许疃镇、岳坊镇、双涧镇、乐土镇、马集镇、板桥集镇、小涧镇、竹篱镇、立仓镇、楚村镇、坛城镇、3义镇、小辛集乡、王集乡、白杨林场、庄周街道办事处、漆园街道办事处、范集工业园区。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散布。(2000年人口普查)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近有没有手工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