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田村支书个人简历李春锋简历

位置:&>&&>&正文
郭锋市长到英红镇开展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来源:英红镇党政办公室
责任编辑:英红镇
发布时间:
5月24日下午,清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锋同志到我镇开展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郭市长先后到联系户李伯胜、李福养、李三财家中拉起了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并鼓励大家要勇于战胜困难,同时要多想办法,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随后,郭市长来到锦田村委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村支书李春锋同志关于锦田村开展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报告、“5.20”水灾受灾情况和听取了村代表对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以及我镇开展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和抗洪救灾工作。
   在听取我镇党委书记植文波同志关于开展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和抗洪救灾工作汇报时,对我镇每星期固定星期二进村入户走访联系群众、收集问题,统一在村委登记开会协调解决问题,村委一级无法解决的,提交到镇一级办理的做法表示了肯定。郭市长还认为,从我镇在抗洪救灾方面的工作来看,镇党委、政府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的,因为我镇能从每年的洪灾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能不断完善北江防洪堤建设,去解决坑口咀片区经常水浸的问题。二是能找出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投入20多万元对20多公里的小溪进行疏通。三是能加强汛期排查工作、做好汛情预警知识的宣传、及时掌握上游城市水位等,这些都说明了我镇党委、政府真正做了百姓的贴心人。
最后,郭市长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郭市长认为,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有四好:一要经济好,二要环境好,三要文化好,四要邻里关系好;在开展联系群众工作中要贴近农民,走进农户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工作中,一方面,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强与技术部门沟通,推广农业技术,带动农民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发家致富;另一方面,新村建设模式要多样化,加强卫生清洁,改善农村面貌,让农民安居乐业。
郭市长还强调:希望镇、村一级要共同研究,解决好农民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如村民代表提到的路灯“亮化”工程、排水不畅等问题,要认真梳理,逐件解决,每年办一两件、每年办一两件,事情办妥了,这样村民高兴,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得到提高。
[关闭本窗口]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闻关键词
我们将筛选出优秀的春联作品,陆续进行展示和投票。
英德“农民书记”:一切为了群众
&&&&赖志军(左四)到花园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坐下来与村民进行热聊。
&&&&邓汉柱(右一)和村干部一起慰问困难群众。
&&&&李春锋到田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近期中央、省市纷纷召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广东省委组织部也将隆重表彰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工作者,把选好育好、管好用好农村带头人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而英德市近年狠抓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从坚持执政为民、彻底改变乡镇面貌的西牛镇党委书记赖志军,到一心只想鼓足百姓“钱袋子”的英红镇景田村党支部书记李春锋,再到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下石太镇高洞村党总支部书记邓汉柱……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基层干部心系群众的承诺;他们的担当精神,感动着身边的父老乡亲;他们的辛勤汗水,在建设幸福美丽英德的岗位上挥洒。&&&&他们,说出了新时期广大基层一线“农民书记”的共同愿望:一切为了群众。&&&&西牛镇党委书记赖志军:&&&&用心为百姓办实事&&&&全镇连续6年“零上访”&&&&2015年,是赖志军到英德市西牛镇任党委书记的第七个年头了。在过去6年多的时间里,赖志军带领全镇上下推动西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民生问题不断改善、农民收入翻一番、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促民生保稳定&切实为群众办实事&&&&2009年4月,赖志军到西牛镇担任党委书记一职。那时的西牛镇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社会群体事件常发,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生态环境也比较恶劣。赖志军坦言,当初上任的心情是“感觉压力挺大”,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退缩,决心迎难而上,坚决要改变西牛的现状。&&&&上任初期,赖志军花了两个月时间,先后走访该镇的人大代表、村干部、群众等,了解他们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最后统一思想,形成工作思路,落实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同时,对干部队伍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当时确定的第一个工作思路便是‘促民生、保稳定’,民生问题是关键,为群众办实事也是拉近与群众距离的突破口。”赖志军说。于是,那一年开始,西牛的街灯亮起来了,街道硬底化了,老百姓用上放心的自来水了。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社会环境也随之日趋稳定,至今,全镇信访综治维稳连续6年保持“零上访”。&&&&紧抓机遇谋发展&大胆推进农综改&&&&赖志军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基础打实后,下一步要研究怎么样更好发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2010年,广东省启动扶贫开发工作,赖志军与其班子成员紧紧抓住了社会名企参与扶贫机遇,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核心作用,扎实做好扶贫基础性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到树山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项目落户西牛,并通过政企联手,将树山村打造为如今中国最美丽的扶贫山村,并把绿色苗圃产业扶贫成果向全镇及周边推广。&&&&“本来这个机会未必会落到西牛头上,但我们那时候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厚厚的一叠材料做好送到碧桂园总部,让碧桂园的老总非常感动,认为我们西牛准备工作扎实,领导干部有干劲,于是就决定帮扶树山村。”赖志军回忆起来颇感自豪。&&&&同样,作为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2012年,西牛镇也紧紧抓住了农综改的契机,立足改革,勇于担当,大胆探索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赖志军更亲自带队深入村组农户调研综合提炼改革思路,充分发扬民主商议制定改革方案日程,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三个重心下移”和“三个整合”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并创立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城、禾湾等八大模式,为清远乃至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用心为百姓服务&农民收入翻一番&&&&多年来,赖志军一直秉承用心为百姓服务的理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赖志军的话来说,只要你为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和他们的关系自然会亲近。2011年,该镇鲜水村因为换届选举中的一些不愉快,导致村民与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张,赖志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4年,借着该村成立党支部、进行农综改等机会,赖志军亲自带队多次到村中与村民开会、聊天、沟通,并陆续为该村修建了篮球场等一些文体设施,最后村民对政府的看法逐步改观,干群关系渐渐密切。&&&&如今,西牛镇许多农民住上了别墅新村,全镇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也在逐年不断增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翻了一番,由2009年的4950元增加至2014年的11800元。截至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居)有8个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有20多个村庄建成了美丽新农村,还有20多个村庄正在自发建设美丽乡村。&&&&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通讯员&杨凌凤&&&&下石太镇高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汉柱:&&&&凝聚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那么多村民信任我,我就要为乡亲们多做点事情!”作为下石太镇高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汉柱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在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四年多时间里,邓汉柱荣获英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入选2015年全省农村、“两新”组织优秀党组织书记拟表彰人选公示名单。在他的带领下,高洞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有效凝聚,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这个偏远的粤北山村已旧貌换新颜!&&&&彻底整治慵懒散软问题&&&&重树基层党员干部威信&&&&今年48岁的邓汉柱是土生土长的高洞村人,曾在广州打拼了十多年,在外奋斗的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2008年5月,他回到家乡担任村委会委员,逐渐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2011年4月,他被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普通群众迅速成长为村干部,邓汉柱深切地感受到,要想彻底改变高洞村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为此,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下大力气彻底整顿长期以来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以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村干部在村民心里没有威信,甚至有时候村干部入户走访,村民就直接躲了出去,所以很难开展工作。”邓汉柱告诉记者。&&&&为此,邓汉柱带领几个新加入村委会的年轻人,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彻底改变村民们的印象。他深入细致地做好村里党员的思想工作,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从而解决了人心涣散的问题;对能力素质差的党员,他通过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其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此外,邓汉柱从自身做起,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敢于同不正之风、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逐渐在广大村民心目中树立了威信。&&&&为了改变高洞村的落后面貌,邓汉柱多渠道争取资金修桥、铺路,短时间内就解决了苦竹、茶坑、寨头等多个村小组的行路难问题。通过切实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高洞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重新树立起来,广大村民也乐于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有了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洞村的广大村民也就有了主心骨。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洞村这个昔日落后的粤北山村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各项工作也都迈上了新台阶。&&&&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邓汉柱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以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为核心,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和村民自治的“三个重心下移”,探索农村承包土地、涉农资金和涉农服务平台的“三个整合”为工作重心,以沙田坝为试点村,实行“以点带面”全村推进,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取得显著成效。&&&&邓汉柱多次召开村小组长、村民理事会和党员会议,大力宣传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引导广大村民将各种细碎分散的山林土地整合起来,通过实行土地流转互换土地,使“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从而方便耕作、提高效益。通过将涉农资金及公益生态林资金整合起来,村组织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壮大。随着高洞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该村正在实现着“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发展目标。&&&&文/图:南方日报记者&赫鹏翀&&&&英红镇景田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春锋:&&&&一心鼓足村民钱袋子&&&&集体收入十年增14倍&&&&整齐的新楼房、宽阔的水泥路、绿树成荫的中心村公园、绿油油的蔬菜基地……英红镇锦田村原本是一个破旧落后的小村庄,而如今该村的面貌让远乡近邻羡慕不已。&&&&锦田村的改变,从村支书李春锋上任那年开始。自李春锋2005年任职以来,全村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脱掉省定贫困村帽子,2014年人均年收入达10800元,比其上任前增加了五倍多,村集体收入由原先的1万元跃至2014年的15万元。&&&&村民们说:“没有李支书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对此,李春锋坦然笑道:“群众的信任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也正因为如此,李春锋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创造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希望。&&&&勇挑重担&&&&扛起后进村的烂摊子&&&&今年48岁的李春锋是土生土长的锦田人,曾在广州打拼十多年的经历,让他比同村人的眼界更为开阔。2000年回到家乡后,先后担任锦田村委文书、民兵营长等职务,逐渐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2005年4月,他被选为锦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锦田村共有435户共1800多人。李春锋犹记得当时,全村虽说有3100多亩旱地和水田、1200多亩林地,但村里水利设施差,村民只会种植水稻维生,住的是泥砖房、穿的是破衣衫。贫困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全村人伸不直腰、讲不起话、喘不过气。&&&&更让他“头疼”的是社会稳定问题,“锦田12个村小组,除了一条袁姓移民村外,其余村同属一个族头,全部姓李。按理,同族人应该很团结,但由于土地界限划分不清晰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村与村之间争论不休,打架、偷盗等治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李春锋告诉记者,上任伊始,他感觉压力非常大,村子又穷又乱,村委干部懒懒散散,连个党员会都开不起来,“虽然困难重重,但看着村里这么落后,就想着尽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点事”。&&&&内忧外患之下,李春锋并没有慌了手脚,而是有条不紊地一个个着手处理,破解难题。他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白天,李春锋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摸清矛盾焦点;晚上,专找有威信的村民或“刺头”村民谈话,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摆事实、讲道理。同时,一次接一次地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反复商讨解决方案。“社会稳定都解决不了,何谈发展?”正是抱着一股誓要改变现状的倔劲,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调解,全村土地划分终于达成一致协议,自此村中再未出现过土地纠纷问题。&&&&村里变和谐了,但村民们仍在贫困中苦苦挣扎。怎么办?“要致富、先修路”,李春锋认为还得是修路。当时的锦田村,全部是烂泥路、石子路,通往英红镇中心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学生读书、村民购买生活用品都不方便,更别提吸引老板前来收购作物。为此,李春锋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思想决定修路,并成立筹建小组,村里的老党员、村民小组长及教师等都是小组成员。随后,李春锋带着筹建小组成员,租了一辆小面包车远赴珠三角找外出工作或经商的锦田籍老乡筹资。辗转佛山、广州等数座城市,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筹集到4万元,回村后又向一名外地老板争取到2万元。4个月后,该村第一条4米宽、3.8公里长的水泥路——云锦公路终于建好。&&&&分土地、修新路……接连完成的一件件实事,让他在锦田村民中得到认可,竖起了威信。“有李支书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跟着李支书干,好生活就有盼头。”有锦田村民如是道。&&&&紧抓机遇&&&&一心鼓足村民的钱袋子&&&&农民要富裕,关键还得从土地中谋出路。于是,李春锋在寻找发展对策时,总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怎样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如何多渠道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发展什么才最适合锦田……2010年,机会来了,而李春锋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这一年,作为省定贫困村的锦田得益于省“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在佛山市国资委、英德市文广新局及英红镇政府等单位的帮扶下,筹到了130万元成立果蔬合作社,建设收购中心、储藏冷库、肥料、农药仓库等设施,并引进东莞润丰蔬菜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供港蔬菜基地。该基地种植毛瓜、红茄、豆角、凉瓜等蔬菜,由润丰公司按稳定价格收购并销往香港,锦田专业合作社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每收购一吨蔬菜则抽取100元管理费。&&&&“考虑到锦田的田地好、水源好,我们决定发展蔬菜种植,并严格保证品质,确保达到供港标准。”李春锋说,蔬菜基地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种植队伍,轮种面积从起初的1500亩扩大到3000余亩,带动全村八成农户加入,平均每户年增收约3万元,而村集体收入也每年增加4万元。&&&&2012年,清远市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李春锋再次抓住机遇,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投资40万元,将英红镇政府划拨给各村(委)集体的、位于云岭街一块地建成商铺,统一出租,租金每年3万元,第三年开始,逐年递增。&&&&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李春锋开始放开手脚,带领村民大胆谋发展。2013年10月,筹资850万元将云锦公路扩建至10米,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问题,实现路通财通。&&&&服务群众&&&&用实事温暖百姓心窝子&&&&“村里实事,村民决策,干部来办。只有真切考虑村民感受、尊重村民意见,才能得到百姓认可。”关于这点,李春锋始终谨记并努力践行。多年来,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公平公正且坚持不懈的抓好该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难题。&&&&在他的带领下,12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道路硬底化,群众“行路难”问题解决了;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饮水难”问题解决了;在他的带领下,投入25万元重建了村卫生站,所有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看病难”问题解决了。&&&&与此同时,李春锋还带领村党支部、理事会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筹集1900万元谋划建设锦田新村,先后对大房、三房、楼下、新屋场4个村民小组实行统一拆除旧泥砖房,整村推进,统一规划。筹集46万元,建设中心村公园,投入15万元规划建设垃圾池。锦田新村被评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李春锋常说:“穷根子在于缺乏教育,要让村里孩子有书读、读好书。”从上任那天起,他就十分重视教育问题,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对村里每年考上英德市重点高中和大学本科的学生予以奖励,尤其对考上大学的,村委每人奖励1500元;对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积极联系热心人士助学,解决其后顾之忧。李春锋自己也身先士卒,曾连续两年资助袁屋村贫困学生读高中。在村委班子的重视下,锦田村由2005年之前没有一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到如今每年至少有五六个,学生辍学率大大降低。&&&&文/图:南方日报记者&焦莹&&&&通讯员&黄宇冬&&&&南方日报记者&焦莹&&&&通讯员&杨师政&&&&本版策划/统筹:焦莹&黄振生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www.yingde.net - Database Error
Discuz! Database Error
已经将此出错信息详细记录, 由此给您带来的访问不便我们深感歉意.每亩年可获纯利6000元·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PC02版:清远观察
A01版 要闻
英德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800亩供港蔬菜
每亩年可获纯利6000元
&&&&英德供港蔬菜基地。魏金锋&摄
&&&&蔬菜合作社统一收购蔬菜。
&&&&南方日报讯&(记者/魏金锋&特约通讯员/黄振生&陶耀平)“自从成立蔬菜基地后,我就没在东莞打工了,现在家里种菜,一年可以种三季,每亩田都可以赚到六七千元(纯利润),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老小。”一位英德市英红镇锦田村村民笑着告诉记者。&&&&据该村村支书李春锋介绍,如今锦田村发展供港蔬菜种植面积800多亩,除了贫困户全部参与种植外,还吸引了大量的普通农户参与,每天上午供港蔬菜基地收购点人头涌涌,“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就有很多村民担着自家田地的瓜果来这边过秤,有的骑摩托车来,场面很热闹。”&&&&农户每亩年纯利保守估计可达6000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锦田村充分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优势,于2011年成立了锦田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本村全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共建供港蔬菜基地。基地已建成配套办公楼、收购中心、储藏冷库、肥料和农药仓库等设施。同时引进了东莞润丰果菜有限公司统一收购销往香港。&&&&锦田村供港蔬菜基地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公司与合作社(基地)签订蔬菜种植收购合同,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豆角、节瓜(毛瓜)、苦瓜、青瓜、甜玉米等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公司对农户种植的蔬菜设保底价,且按蔬菜的质量分等定级全部收购。公司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基地,全程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监督农户使用规定的农药化肥。如因天灾导致蔬菜失收,农户不用承担农资费用,实现了农户零风险种植。经过技术指导种植及精心组织收购,农户每年亩纯利保守估计可达6000元。公司还按每收购1吨蔬菜给村集体提成100元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帮助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提高生活水平。&&&&规划建万亩供港蔬菜基地&&&&据润丰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每天约有100多户农户出售蔬菜,基地每天为香港市民供应8—15吨优质蔬菜产品。项目还辐射带动了新岭村、水头村等贫困村参与。经统计,锦田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发出第一造蔬菜种子的量,约可种植1230亩,估计2012年英红镇全镇供港蔬菜轮作面积可达5000亩。&&&&为了进一步扩大供港蔬菜种植面积,英红镇于今年6月份组织所有村委干部、村小组长在基地召开现场会,规划至2015年,在锦田、新岭、水头、虎迳、星光和田江6个村委建设万亩供港蔬菜基地。&&&&记者还了解到,锦田村属省级贫困村,全村2011年度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任务58户,其中大房组30户农户整村推进建设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新盖的楼房今年8月底就可以入住。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锦恒事件 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