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诗歌改编1380字就这样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   浙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石州慢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临江仙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鹧鸪天   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   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乐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欸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寻访人物:元好问寻访   [双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园。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 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  浙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已有答案 (3)
元好问简介  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 &&元好问,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著有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编辑本段元好问生平  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后来,后来的祖先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徽宗宣和年间(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   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   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   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   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   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补充:诗词作品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园。 摸鱼儿(又名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1)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注:(1)就,一作“是”。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   浙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石州慢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临江仙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鹧鸪天   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   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乐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欸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寻访人物:元好问寻访   [双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编辑本段元好问寻访  你听过雁丘的故事吗? 1205年,金国一位16岁的少年赴并州赶考,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少年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这少年名叫元好问,鲜卑拓跋氏后人,1190年生于山西秀容(今忻州市)韩岩村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别号遗山,是名冠金元两代的诗坛巨擘。他一生有44年生活在金末,有24年生活在元初,其间江山易主,风云动荡,遗山愤世吟诗、为官恤民、为士请愿、奔走存史,最终于1257年客死他乡。   诗词大家,遗珠累累;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2006年8月末的一天,细雨初停,阳光白花花地洒在油绿油绿的玉米叶上,我和忻州当地的两位朋友已经在一处紧锁的铁门外徘徊了半个小时。   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寻访的元好问墓?那位生前为金元文化领军人物、身后引来历代名流大儒凭吊的元遗山之墓?   去年我曾寻访过毗邻的木芝村,传说中貂蝉的故里,陵园荒草芜杂,一片衰色。当时就想,红颜香冢怎可与那气势豪迈的诗人史家之墓相比。不承想,这秀容之地在一个大家凋谢八百年之后竟也生出一样的怠慢。美人何其娇艳,巨匠何其风流,而如今都一样被遗忘在历史的尘烟中,何其悲凉。   铁门开来,里面的破败比外面的寂寞更甚,荒草没膝,断垣残碑,松榆蔽日。   这处陵园一为元墓,二为野史亭。元墓为元氏祖坟,坟内葬有元好问及其曾祖、祖父、生父、养父、长子、长孙。野史亭为元好问51岁时为修金史而建,“朱门万户凄凉尽,惟有元家野史亭”。此两处遗址历经数次修缮,内有金、元、明、清以来大量的名家诗文石刻,古迹斑驳,难以考究。好在记者在随后的寻访中找到了忻州市文管所孙转贤先生,关于这些碑刻,他曾做过详尽的搜集和注释。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八百年前的元遗山到底在历史上书写了怎样的传奇和惆怅?   诗狂他日笑遗山   元好问在临终之时嘱咐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足见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重视与肯定,而“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一句更是显示了他对自己诗才的极为自信。   元好问(),字裕之,曾在遗山(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读过书,因此自号遗山,金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他自幼聪明过人,四岁读书,八岁就能作诗,十四岁拜陵川名儒郝天挺为师。潜心学习六年,研究古代典籍,数年间精通百家,并具备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元好问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今存1388首,词今存384首。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但他不像杜甫那样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他是既绝望而又不甘心,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力是很强烈的,并且这些“丧乱诗”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比如《歧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再比如《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正如清代大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正是山河的破碎,诗人的忧患,才造就了这些旷世之作。   当然,元好问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这类诗的总体风格是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比如《游黄华山》:“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诗人以大气磅礴、力度千钧的笔势,写出了黄华山瀑布的奇观,给人以雄壮豪放的感受。此外,元好问在晚期还写有一些题画诗,这类诗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往往是借题发挥,耐人品味,充分地衬托了画作的内涵。比如《秋江晓发图》:“百转羊肠挽不前,旃车辘辘共流年。画图羡杀扁舟好,万里清江万里天。”由诗中可以看出,画的内容是秋江无际、扁舟晓发,但诗人只把这种画面作为引子,而把道路艰难、世路艰难作为咏叹的真正对象,使得画图的意境和内涵都扩展了许多。   元好问留存下来的词有384首,称为《遗山乐府》。后代研究者有不少人爱他的词,如翁方纲认为元好问的词比陆游的词还高秀;刘熙载称元好问的词是“集两宋之大成”,兼备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近代学人郭象升在《古文学家别集类案》中评价元好问:“遗山笔力奇伟,吸纳万流,遗集四十卷,与《金史》相为表里。”应当说,这些评价虽有拔高之嫌,却也说明元好问的词的确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填词,到晚年也没有放弃。就风格而言,以金朝灭亡为界,前期清雄豪放,后期苍凉深郁。   元好问不仅诗词功底深厚,而且自称“诗中疏凿手”,他在兵荒马乱之世就写下了一部不朽的诗评《诗论三十首》,《诗论》几乎概括了汉朝以来的各种是个风格与重要诗人,所有的点评都浓缩在七言诗句之中,不仅点评准确而且文采斐然, “以诗论诗”再继杜甫风范。那一年,他才二十八岁。   然而,无论是元好问的诗词还是他的诗论,除了专攻学者以及喜爱他的人,大众知之甚少。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这一代文坛领袖,正如他所处的那段乱世一样,只是一个模糊的历史影像罢了。   构亭野史一布衣   元好问由于显著的文学成就,在金元文学史上占有举中轻重的地位。其实,元好问的诗,不只是文学性的,而且是史诗;他更是精于史学,在作为一个文人的同时对《金史》的修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以文治斐然著称于史的王朝。而元好问所处的时代,是元灭金,北方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大融合,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大交流,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交错移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元好问所撰的《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及《元遗山先生文集》等诸多论述,都寓史于文,对元人修《金史》起了重要的作用。   金宣宗兴定年间(年),元好问在文坛上已渐露头角,与此同时,元好问也已涉足史学,“长大来与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更是“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元好问与其他一些官员被蒙古军羁管于聊城(今山东聊城)后,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将金末的史实记下来。在1239年,旧朝已亡换了新庭,在山东聊城被羁押6年的元好问重获自由,返回忻州。终于,他下定决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多年的奔波,使他积累了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政府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   野史亭盛名可谓久矣,八百年间,屡有大雅宏达之人或凭吊或修缮,留下诗文碑记众多,然而,早在民国初年,山西教育会长梁善济就发出“今亭寥落如此,何其名实不相符”的叹息。如今又将百年,更显颓败了。颓败之间,只剩下遗忘。   且莫独罪元遗山   这是元好问的学生郝经(郝天挺的孙子)曾做《辨甘露碑》一诗,其中一句“作诗为告曹听翁,且莫独罪元遗山”,历代学者认为这句话是郝经在为老师辩解,意思是不能独独怪罪元遗山。为什么学生要为这位身为金元文坛领袖的老师作诗辩解呢?此诗又所为何事而辩呢?这就不能不提起历史上关乎元好问名节的争论了。这个争论主要有三个焦点分别是:“崔立碑事”、举荐五十四金朝儒士和拜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   首先是“崔立碑事”,忻州市文联的李千和认为,元好问根本就没有参与崔立碑事件,一切皆由趋炎重利的刘祁所诽谤。这种说法我觉得可信度并不是非常的高,一是刘祁一人之言很难能够造成世人对于“崔丽碑事”的讨论;而是并无确切的史料证实这种说法,我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1232年,蒙古大军包围汴京,金国皇帝弃百姓而逃。1233年正月,金将崔立发动政变,开城纳降,并自封郑王。崔立认为他的行为避免了蒙古军屠城,拯救了全城百姓,便命当时的翰林学士王若虚执笔,为他立“功德碑”。王若虚、元好问自认关乎名节,推给了太学生刘祁,刘祁写好后交王、元二人推敲,“直叙其事,敷衍成文”。 就是说我认为元好问的的确确是参与了,但同时也像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元好问学会副会长降大任先生说的那样,元好问是被迫撰碑,尚构不成气节问题,关键是碑文是否为崔立颂功,而史料考证表明,元好问虽然参与了此事,但耻于颂功的立场,说明元好问在这件事上没有屈节问题。 并且对于此事,郝经也在向世人疾呼,元遗山是清白无辜的。   第二个争论的焦点是1233年汴京城破后,元好问曾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请他保护资助54名金朝儒士,酌加任用。耶律楚材并未给元好问回信,但元好问举荐的54名儒士大多被元朝起用。我认为山西大学李正民教授在他主编的《元好问集》中对此事的评价是十分有道理的:“这一惊世骇俗之举,是有关他一生名节的重大公案,而实际上却是他高瞻远瞩,见识卓越的铁证,是他维护中原文化的一大贡献。”后事也证明,那54名知识分子中有15名在《元史》中有所记录,他们对保存中原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便是那饱受争议的1252年,晚年的元好问觐见忽必烈,请他任儒教大宗师。,前朝旧臣尊一个不通儒学的蒙古统治者为儒教大宗师,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趋势逢迎。但自金灭亡后,元好问并未出任元朝任何官职,一介布衣又何需趋炎附势!有人认为这是某种策略,意在改善天下儒生在元朝初年低贱的政治地位,引导游牧民族的统帅能“以儒治国”,“以汉法治汉地”。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我更多的倾向于元好问的感情变化占了主导地位,当然,情感的变化并不等于变节!金朝时,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当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他做官立志为民,气节同样为百姓而立。从他做官的经历以及他文坛上奖掖后进重视和保护人才等几方面来看,金灭入元将三十载,那些出仕蒙古国的汉族世侯如张柔、严实等能够兴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蒙古贤王忽必烈能够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实行较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忽必烈击灭云南地方势力,取消它的半独立状态、恢复汉唐旧疆……种种的变化也都在元好问的内心催生着改变:在他的《刘时举节制云南》七律诗中,他直接称蒙古国为“汉家”:“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渐渐地,元好问开始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国的一个臣民一样,开始接受这个不同于腐败和混乱的金朝的新局面,朝代虽改,而元好问心中为苍生而立的气节未曾改变!   然而一名旧臣,没有随主殉国,没有战死疆场,没有树起反元复金的旗帜,也没有归于山林,反而与新朝“眉来眼去”,这样的行为终是引来了种种流言蜚语。元好问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在蒙古大军围城时,元好问曾竭力谋求救国救民之策,“死不难,诚能安社稷、救生灵,死而可也”。“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愚忠一家一姓的腐儒之见……以先进文化的传承、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为重,将封建的个人名节置于次要地位,终于做出了不朽的历史性贡献。”李正民先生对元好问晚年的文化活动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奈何,旧朝老臣,以一己之力为着自己的理想奔走,为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苦苦担当,全然不顾世俗的道德评判,其内心的焦虑,外在的困顿可想而知,“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世上有几人懂他的苦心!   八百年朝代更迭,历史的尘烟又在他身后筑起高高的块垒,这高高的块垒上刻着两个字———遗忘 编辑本段摸鱼儿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狂歌当哭,雌雄双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 编辑本段元墓野史亭  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东南5.5公里处的韩岩村北,紧邻公路,于196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现存野史亭和元墓两个建筑群区。   景区内苍松掩映,环境静谧,松间小道彰显一种曲径通幽的韵味。   元墓的神道两边各有三个石像生,有动物像也有人像,形态俏拔,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实物的感觉。几多墓碑上刻录许多名人真迹,巍然矗立在一席卷棚顶之下,一丘土冢,成群小冢尽显眼前,让你不觉想起古人那高大的形象。
诗词作品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园。 摸鱼儿(又名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1)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注:(1)就,一作“是”。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   浙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石州慢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临江仙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鹧鸪天   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   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乐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欸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寻访人物:元好问寻访   [双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尤其在金元文坛上居首屈一指的地位,即使至明清、堪与他伯仲者也难得一二,被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为“一代宗工”、“一代宗匠”。迄今流传下来的据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相关问题相关搜索
随时随地有问必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编诗歌大全100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