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牧场里的奶牛漫画资源的资源有什么作用?

您现在的位置:
克东县创新“四大”理念 力促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日期: 14:31
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
下载文件:&&
  克东县委、县政府自2016年坚持“大思路谋划大转型拓展 大项目推进 大产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开始研讨全县畜牧业发展新思路,挖掘新的畜牧业经济增长点,认真剖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形势,立足区位、资源优势,抓住全省“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契机,谋思路、调结构、促转型、抓项目、上规模,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一是抓规模养殖。通过引进优质品种,逐步扩大规模,鼓励农户普养一批;通过有效整合转型、利用闲置牧场、指导农户改扩建一批;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标准牧场、支持农户新建一批;通过引进“雪牛”冻精,利用奶牛资源,扶持牧场繁育一批;通过恒阳牛业合作,利用犊牛资源,引导牧场育肥一批,逐步形成了“购、引、转、改、建、繁、育”等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培育大户、辟建牧场、壮大基地、扩充总量,加快推进肉牛规模养殖。
  二是抓政策扶持。利用国家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加快基础母牛养殖场建设;通过贫困村扶贫脱贫政策,加大肉牛养殖场改扩建的帮扶;抓住全省“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标准化肉牛场的新建。特别是在标准化肉牛场建设上,县领导和畜牧部门的领导多次跑省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三是抓牧场转型。针对国内、外乳业面临的不利形势和乳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克东县组织了畜牧部门深入牧场进行调研,通过入场宣传、分析形势、算账对比、出谋划策,寻求出路等,引导牧场向肉牛养殖方向转型。利用现有的奶牛资源基础,配肉牛优质冻精,转向肉牛养殖;淘汰出售奶牛,购进优质肉牛,进行肉牛养殖,增加养殖综合效益。同时,针对转型的牧场、奶站,县里将出台相应的牧场转型补贴政策,全力支持发展肉牛养殖。
  四是抓企业合作。克东县曾多次与黑龙江大庄园、龙江元盛、讷河恒阳等肉业公司进行交流洽谈,争取项目合作。建设肉牛发展龙头,以龙头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最终把肉牛产业打造成集饲料种植、肉牛养殖、企业加工、产品销售、粪污处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闭合链条,实现产业发展、税收增加、农民致富三赢目标。预计到2016年末肉牛存栏3.2万头,出栏4.5万头;到2020年末肉牛存栏6万头,出栏8.5万头。(克东县畜牧兽医局 张琪)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您当前位置:&&企业招聘成功的四大理论
企业招聘成功的四大理论
  企业招聘成功四大理论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常规的工作。它是公司充实“新血”,形成有机循环重要的环节。做的好,能形成“鲇鱼效应”,保持公司员工队伍充足的活力。掌握不佳,则泥沙俱下,鱼目混珠,浪费招聘成本、机会成本,给公司发展造成梗阻。通过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积累了一些招聘工作的经验,现在聊以为文,供同仁商榷。  方法一:巧借中医理论  招聘讲究“望、闻、问、切”。望者,观其形也。也就是看应聘者的外在形象。应聘者外形猥亵,衣着不周,首先可定义不适做管理人员。面试时,双手紧握,或抱臂或并膝,也可窥视到应聘者在作防卫性回答。闻者,听其声也。主持面试的人应是诱导的高手,倾听的智者,应善于听应聘者讲。问,则须步步为营,漫开大网撒向面试者,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切就是要切中主题,面试不脱离宗旨,切中职位的关键。  方法二:巧借漏斗理论  招聘讲究“量体裁衣”。漏斗者,上宽下窄,底部有孔。这个孔则有讲究矣。孔小时,大材不能下,漏下的皆为沙;而太大时,则大珠小珠落玉盘,起不到过滤作用。在我看来,招聘的条件一定要列清楚,切勿小庙(低层职位)请大和尚(高级人才),这是浪费,留不住人。也不能要42码鞋子让小朋友来穿,那是强人所难。  方法三:巧借冰山理论  招聘讲究“一斑窥全豹”。哲学理论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招聘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招聘时,人力资源经理要在短短数十分钟,通过表面的接触、问答去了解一个人,的确很难。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孔雀在展屏的刹那,是冰山的一角,如何了解面试者深层的能力底蕴,才是最重要的。不妨借用一下笔试题库、心理测评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重要的管理岗位,在时间允许时,还可海阔天空地与应聘者闲侃。往往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信息里,得悉冰山潜藏在深海下的东西。  方法四:巧借“角斗”理论  招聘讲究“针锋相对”。笔者曾在招募一位销售经理时应用过“角斗”这一招,当时两位应聘者能力不相上下,委实难以判决。于是,我就让两位应聘者,互相拚个你死我活,我来个隔山观虎斗(当然,角斗的方式是由我定的),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招聘可看作一盘棋,也可视为一场战争,需斗智斗勇。既可以撒开两手诱敌深入,也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还可以兵贵神速攻其不备。有时,还可巧借敌力,以夷制夷。  以上方法,如能灵活运用,效果定会不错。但切记,人力资源经理(或招聘专员)自身的修炼一定要够火候。如您只是位业余三段,却要去会一位职业六段和八段的高手,你恐怕也无能为力吧!不过,还要记住一句古语“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能修炼的善假于物,您也就是一位招聘高手了。当前位置:>>
创作素材之四:十四师一牧场
发布时间:16年08月24日
信息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系统管理员
【字体:大
一、自然地理一牧场创建于1951年,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后勤部驻和田办事处肉食品供应基地,1955年整编归属兵团第一师建制,1975年归属和田地区行署领导,1981年以后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田农场管理局和第十四师管辖。位于和田地区策勒县境内,东与于田县相连,西与和田县接壤,南与西藏自治区相望,北与策勒县相通,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40—45公里,总面积126.6万亩(840平方公里),距和田市21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500公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的昆仑山北麓,东经87°07′02″, 北纬36°18′30″,三面环山,上至雪线,下连戈壁,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区中的山区气候,海拔高程为米,年降雨量120毫米,年蒸发量230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4.6℃,极端最低气温-24.6℃,平均气温12.2℃,年积温2792℃,昼夜温差较大(10—15℃),气候变化异常,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兵团最偏远的一个高寒山区贫困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全场总人口2712人,其中少数民族1715人,占总人口的63.2%。团领导班子7名,党员131名,干部198人,下辖13个党支部,19个基层单位,其中农牧业连队8个,有机关、社区、水管站、学校、医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个行政事业单位,雪峰牧业公司、雪峰生物科技公司、山元旅游公司、设施农业公司、绿荫环塔苗木公司5个公司,拥有3万亩耕地和124.6万亩天然草场。2016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591.27万元,同比增长30.41%,职工多元增收在去年基础上增收780元,严格执行年初财务预算,上半年执行预算的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03万元,同比增长191.25%;国家AAA级景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于7月16日正式挂牌,昆仑山摄影旅游文化艺术节当天,慕名而来的疆内外游客达3万余人,极大提升了景区知名度;兵团典型宣传工作培训班成功举办,“一牧场效应”正通过中央及兵团各大媒体、报刊对外广泛宣传,张永进、图妮、陈志文家庭、刘晓勤等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正为外界所熟知。 二、历史沿革一牧场创建于1951年,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后勤部驻和田办事处肉食品供应基地,1955年整编归属兵团第一师建制,1975年归属和田地区行署领导,1981年以后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田农场管理局和第十四师管辖。长期以来,一牧场党委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把民族团结工作抓在手里,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八个持之以恒”工作法,久久为功,实现了“六无一确保”(无越级上访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安全生产事故、无超计划生育、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确保了辖区内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牧场效应。 三、屯垦戍边 & 一牧场模式为南疆荒漠地区推广高新节水灌溉、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人工生态树立了典范;为南疆利用荒漠发展特色林果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彰显了生机与活力;为提升屯垦戍边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定规模的荒漠保护林、防护林、经济林,农田林网化达到100%,有效改善了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一牧场在原有绿洲的带动下,周边策勒县和于田县相继开发荒漠生态绿洲,新建的防风体系逐渐起到了防风作用,与开发前相比,2015年大于7级大风天数明显减少,田间平均风速大幅度减弱,沙暴天数下降,为垦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人居环境。目前我场与策勒县奴尔乡阿其玛村目前开发1万亩土地,一牧场五连作业区今年计划新开发土地八千亩地,目前已开发2千多亩。昔日的大漠戈壁变成了现在的绿洲良田,既发挥了兵团戍边卫士的作用,更发挥了生态卫士的作用。四、经济社会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目前,牲畜存栏8万头只、土地规模2.6万亩、设施农业大棚305座。相继成立了雪峰生物科技、雪峰牧业、金山角设施农业、绿荫环塔苗木等五个公司。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6768万元,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元,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均比2010年增长2倍以上。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200余公里的牧道,140余套ASA新型建材和彩板房,1039套保障性住房。开发“万山之祖”雪域文化旅游业。完成了城镇亮化、绿化工程和城镇和连队人畜饮水工程,城镇面貌得到改善。二是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各类奖励金落实率100%,居民社会保障覆盖率做到了应保尽保。投资建设学校运动场、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及中学综合实验楼等基础教育设施,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医院实行整体搬迁,诊疗水平提升,吸引周边乡村前来看病就医。三是实施精准扶贫。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扶贫方略,制定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建立了贫困户信息档案,干部一对一精准施策,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四是兵地共建双赢。牢固树立“兵地融合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兵地融合促发展一盘棋格局。2015年租赁策勒县天津援建温室大棚127座,与策勒县签订了兵地融合合作框架协议,以一牧场及山区四乡镇畜牧业、旅游业、温室大棚等资源优势为依托,相继成立绿海牧歌食品加工厂、金山角设施农业公司、团结合作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地方少数民族劳动力来场就业,2015年吸纳了200余户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增收。五是向南发展共推。与努尔乡共同开发土地面积3万亩,打造兵地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期限50年,形成团场效益后按2:8进行分成,劳动力30%来自周边乡村,促进社会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六是场乡融合促发展。投资570万元帮助阿琪玛村建立了综合文化站、百姓大舞台、农家书屋和饮水工程,解决村委会文化活动阵地和600余户农民饮水难的问题。由兵团出资,策勒县出土地,共建策牧二级公路88公里,建立山区三乡一场交通枢纽大动脉,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共建萨尔龙河至一牧场一、二连27公里柏油路道路,提高了山区抗灾自救能力,解决了职工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七是党团互学共建。与努尔乡持续开展兵地共创文明单位、文明乡村(连队)、文明户活动;与乡村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兵地相互吸取在共创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真正做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60多年来,一牧场通过与周边四乡维稳责任共担、向南发展共举、产业发展共赢、城镇建设共推、社会服务共享、文化交流共荣、生态文明共建、民族团结共创、干部人才共用,有力地挤压了分裂恐怖和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空间,对推进团场与周边乡镇建立密切关系,传播正能量,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五、著名景点:第十四师昆玉市昆仑山大峡谷旅游区为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件精神,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兵师旅游局和北京市援和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一牧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旅游产业作为一牧场“四大战略”、“八大产业”之一,大力发掘旅游资源,结合独特的自然雪域草原风光和草原、游牧、餐饮、民族等特色地方文化,着力打造了一牧场一连雅门“万山之祖”雪域草原景区。景区位于新疆策勒县境内,距和田市210公里,距离一牧场场部35公里,从和田市区出发约3个小时的车程。2013年注册成立了和田山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化运行模式管理,已成功连续举办五届旅游文化艺术节。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2012年北京对口援建,投资453万元,修建了景观大门、星级地窝子、小木屋、蒙古包等设施;投资1300万元修建场部至雅门柏油路35公里;投资505万元铺设供排水管道4.5公里,架了景区高压电线路11公里。现正在实施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1座,完善停车场、输电线、道路等设施。实现了景区通水、电、路。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60万元,利润40余万元,旅游高峰期游客量达2000人以上。同时,一牧场紧紧围绕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积极与策勒县进行融合发展,将山上和山下旅游资源、板兰格和昆仑山大峡谷两个景区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旅游环形路线,开发“两日及两日半游”综合项目,争取自治区旅游宿营地政策支持,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发展三产,带动服务业发展,致富周边职工群众,加快脱贫步伐。 &
十四师昆玉市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雅门景区旅游线路 &
1.景区外部游线A线:喀什和田方向游客→策勒县→一牧场场部→第十四师昆玉市昆仑山大峡谷旅游区B线:库尔勒、阿拉尔方向游客→策勒县→一牧场场部→第十四师昆玉市昆仑山大峡谷旅游区C线:阿克苏、阿拉尔方向游客→和田市→策勒县→一牧场场部→第十四师昆玉市昆仑山大峡谷旅游区2.景区内部游线:A线: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雅门遗失)→三号昆仑山大峡谷(圣水湖、长虹卧波、五彩泉、昆岗瀑布、昆岗神龟)→塔格山木筏道→塔格山观景台→木屋小别墅→星级地窝子→凯旋门→蒙古包→昆岗大舞台→牧家乐B线: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雅门遗址)→塔格山木筏道→塔格山观景台→木屋小别墅→星级地窝子→凯旋门→蒙古包→昆岗大舞台→牧家乐C线: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雅门遗址)→木屋小别墅→星级地窝子→凯旋门→蒙古包→昆岗大舞台→牧家乐→一号昆仑山大峡谷(飞虎石、飞虎峡) &
雅门线路:昆仑山大峡谷雅门风景区。景点主要有:昆仑山雅门景区_;雅门游客接待中心;“昆仑山”旅游文化艺术节;玉女望夫峰;圣水湖;长虹卧波;凯旋门;雅门遗址;塔格山观景台;塔格山牧栈道;星级地窝子;牧家乐;跑马场;五彩泉;万年冰川;昆冈瀑布;自驾游营地;民族风情园;昆冈温泉;玉门;天堑大道;库里湖;五指峰-万泉河;九龙戏水;昆仑山大峡谷(一号二号三号);昆冈瑶琚;昆冈大舞台;圆梦阁;雅格尔峰;塔格山;昆冈神龟;北京夏令营基地;飞虎峡;飞虎石;百鸟朝凤;昆仑天池;西王母沐浴池;印象昆仑、云上草原;阿姆圣果;昆仑之巅;七彩昆冈、八美昆龙 &
场部景区:主要有:千年古树;1958观光塔;西湖玫瑰园;古树生态园 &
独木村线路(2连):昆仑山大峡谷独木村风景旅游区:景点主要有:天路;天眼泉;昆仑十八弯,五棵松(穿天杨);1.沙龙、2.玛鲁龙、3.大龙、4.小龙、5.西库龙为昆仑五龙 六、先进事迹 &
以“树身边典型、讲身边故事”为载体,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事迹,深入挖掘行业典型,用榜样示范加强民族团结。我场先后荣获国家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全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宗教先进团场等国家、省级各类先进集体达30余项,地师级各类先进集体50余项。涌现出全张永进、达芳、图妮、刘晓勤、王惠丽、蔡武基、达吾提、阿依古丽、克里木老王等国家、省级、地级各类先进个人达100余人。 1.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张永进
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张永进
真心换来情意浓 & & & &
& & & & & & & &
&张永进 & & & & & & & & & & (2016年8月)他叫张永进,今年62岁,现被一牧场返聘为政法委书记助理。大家说的“喜喜连长”就是我。1956年,他父母去世后,当时2岁的我跟随姐姐从甘肃来到了昆仑山脚下的一牧场。1966年我参加了工作,与维吾尔族兄弟一起在二连放羊,那年我12岁。那个年代,看病难一直困扰着生活在山区的牧工。羊生病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死掉;人病了,只能在山上进行最简单的治疗;许多妇女在山上生孩子时因难产救治不及时而失去生命。他目睹了太多的牧工因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饱受折磨。他产生了当一生的念头,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学维语,13岁学兽医,16岁学人医。不但取得了医师资格证和大专文凭,还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他放过牧,站过岗,在连队和场机关当过干部。几十年来,他为当地的维吾尔族职工和牧民看病2000多人次,解决草场纠纷700余宗,调处矛盾纠纷400余宗。为二三代维吾尔族职工、地方牧民接生孩子156人,抢救生命56人。撮合美满婚姻家庭300余对。为3 个连队29户困难牧工担保贷款220 万元。帮助数名大学生扎根留在艰苦的一牧场工作。如今,很多孩子都长大成人,结婚嫁人了,他都不认识了,但这些孩子碰到了就打招呼,许多年前的事了,他都不记得了,他们都还记在心里。这就是以真心换真情的最好见证。 2.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达芳
全国首届启功教师奖达芳 昆仑山下写春秋达
芳(2016年8月)她叫达芳。1956年出生于昆仑山山区的一牧场偏远连队,是光荣的兵团二代。19岁登上三只讲台,成了一名山区教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整整35个春秋。一牧场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民汉合校寄宿制学校。那时,一牧场小学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一句汉语都听不懂,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2001年,她被任命为一牧场中心小学校长,她说干就干,先试点一年再推。她一边要求民语教师编一本双语教学课本,一边自己亲自带班,进行“双语教学”示范。2002年至2003年,学校“双语”教学初具规模,学生家长及社会反响巨大,孩子们也很争气,毕业时都成为各个班老师抢着要的学生。而毕业班多年来一直保持98%的升学率,特别是毕业班升学考试,数学课成绩平均90分,创了学校的纪录。据不完全统计,她教过少数民族学生达2000多人,如今他们都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走上领导岗位的少数民族干部200余名(其中厅局级干部12名),从事专业技术人员100余名。这么多年,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学生要真情实感,富有爱心;对社会真诚奉献不计名利。
六、民族团结突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小聚居特点。一牧场现有一个社区,四个居委会,共居住882户干部职工,居住时不分层级、不分民族,自行挑选或统筹安排,均同住一个小区一个单元,完全处于大杂居的生活环境,邻里之间经常串门聚会,共同娱乐,婚丧嫁娶主动参与。 “互帮互助、互访互拜”的人居环境。古尔邦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活动相互拜年走访、交流座谈,举办“百家宴”、家庭舞会,增进了友谊,拉近了距离。目前,周边乡镇的许多干部群众主动来一牧场购房居住,为牧场内外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团结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一牧场成立至今,有48对民汉通婚,特别是图妮和陈志文,阿依古丽和郭新,阿瓦和宋春建等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一牧场和周边乡村传为佳话。 1.兵团第三届道德模范蔡武基
扎根昆仑不言悔 蔡武基 & & & & & & & & & & (2016年8月) 他叫蔡武基,一牧场当地的各族干部职工群众都喜欢叫他“阿不都小蔡”。他1999年4月毕业于甘肃省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是90年代援疆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那年,他分配到昆仑山一牧场一连任畜牧技术员,2002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牧场一连连队没有电视、电话,信息十分闭塞,连队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每年3月,是连队接产护羔季节。每天工作达16个小时以上。2007年8月,一牧场党委出台了羊群买断经营政策,他每天骑着马和毛驴穿梭在30万亩草场上,边宣传一牧场党委的政策,边摸底调查。由于牧一连自羊群买断以来,生产经营相对滞后。2009年3月,场党委又调任他一连担任党支部书记、连长。他带领班子一班人挨家挨户去做工作,用甘肃维语与他们交流,给他们算长远账,带领干部捐款修路,改育肥羊圈,制定“一包两帮一确保”工作机制,第二年就一举摘掉了牧一连的贫困帽子,成为一牧场最富有的连队。一连职工买买达吾拉激动地说:“蔡书记你要是早来两年,我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今年全连又增加2000只后备生产母羊。”如今,在一牧场工作已有17个年头,他选择了昆仑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深深地爱上这些淳朴、善良的维吾尔族牧工。虽然,他现在已经是一牧场党委常委、副场长,但为各族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是他一生的承诺。 2.扎根昆仑山牧场三十载 孜孜不倦育英才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中学教师谢贤碧谢贤碧教过小学数学、语文,初中代数、几何,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1995年,兵团集中办学,一牧场学校初中撤并到47团中学,她有机会直接随学生调到47团中学工作,看着身边的同行一个个离开,她毅然坚守阵地,从教初中改为教小学,从不心动,放弃了在别人看来千载难逢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可她从不后悔,她说:“守卫在祖国最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学校,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谢贤碧担任教务主任近8年,在教育教学中,她撰写的教学论文,先后有6篇发表在《教育文摘》、《兵团教育》、《石河子大学学报》上。从教以来,她担任班主任20多年,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地倾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有个叫阿里木的学生,在六年级检查身体时,被查出患有乙肝,还是传染期,不得不休学住院治疗,但谢贤碧坚持每天到医院给阿里木讲课,医生和老师都问:“谢老师你不怕传染上乙肝吗?”她说“怕,但我不能因为学生有病就嫌弃他,放弃他!” 2006年春天,阿里木回到校园,参加了疆内初中考试,以高分名列和田地区第一名,考上了一所重点民族大学,他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了老师和父母。30年来,她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践行着“无私的奉献,无悔的追求”,赢得了领导、同行及家长的认可,她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肯定。多年来,她获得了诸多荣誉,荣获过十四师首批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光荣称号;2003年荣获兵团先进女职工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 德育工作者”称号;荣获策勒县“歌颂祖国”园丁奖;2015年荣获“十四师身边最美的团场教师”荣誉称号。
3.发展养殖业
勇闯致富路--记一牧场牧二连职工买买塔吾拉同志先进事迹 买买塔吾拉是一牧场牧二连的一位牧工,今年45岁,人长得比较精神,他初中毕业,家中4口人,现拥有2辆新型私家车,建造了能容纳500余只的暖棚圈,固定资产达60多万元。他在场党委和连队的扶持下,走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将自己原来已有的60只大羊实施圈养,进行科学喂养和管理。2007年羊群买断后,他认为机会来了,立刻买断了530只土种羊和25只公羊,经过精心饲养,现有成年母羊存栏520只、 2匹马和2头驴均在山区饲养,他并没有松懈对自己羊只的管理,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精心饲养和管理。2010年底羊只存栏已达890头只,纯收入5.75万元。2011年底买买塔吾拉又出栏450多只羔子,除留好育成羔500余只外,其余500余只羔子按市场价(每只)535元出售,毛收入达27.82万元,又将老羊子40只售出,每只平均600元左右,收入过2.4万元,除去5万元成本,截止2011年12月,买买塔吾拉纯收入就达28万元以上。近年来,通过努力,买买塔吾拉2004年度、2006年度被师评为“自营经济示范大户”。2007年-2008年度获得师级“庭院经济致富能手” 荣誉称号。
4.汗洒昆仑山
愿作铺路石——记十四师一牧场六连职工买买江.可里木 买买江、可里木是十四师一牧场六连的一名普通职工,现年62岁,家中人口5人。目前有土种羊18只,羔子15只,这30多只羊只适应山区养殖。在连队干部对地块进行调整、新技术推广一筹莫展的时侯,他和家人商量,率先挺身而出,第一个买断了核桃树,于是,买买江、可里木和妻子一起虚心向连队职工和农业技术员请教,刻苦钻研种植核桃技术,带头接受新科技、新技术,毫不犹豫地承包了20亩地,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每天劳动都在12小时以上。2009年,他又利用场党委出台的如:土地实行自由种植,对农区养殖户提供无息贷款资金等优惠政策时,他自筹资金10000元修建了140㎡牲畜棚圈,大田种植玉米37亩,种植小麦10亩,并购买饲草料达5吨之多,为庭院养殖业准备好了足够的饲草料。凭他这几年的工作热情和成功事例来带动其他职工共同致富。最后经过场、连工会认真酝酿,准备给他1万元无息贷款资金发展庭院养殖业。资金到位后,他在连队党支部的带领下,他购买红哈萨克成年母羊9只,带2只羔子,还有孕羊2只。经过三年的发展养殖和精心的饲养,由原先的13只发展到现在的98只,到了第二年就将无息贷款资金还给了场工会,目前膘情及长势都很好。预计年纯收入达4.3万元。他连续两年被场评为“先进生产者、科技示范先进个人”和连里的“和谐小康家庭”光荣称号。
5.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图妮莎罕、陈志文家庭 兵团最美家庭图妮莎罕、陈志文家庭
我与汉族小伙的爱情故事
图妮莎罕·阿卜杜热合曼
(2016年8月) 她叫图妮莎罕·阿不杜热合曼,出生于日,维吾尔族,共产党员。1994年7月毕业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园林系,毕业后回到她的家乡一牧场参加了工作。2001年,她与一名来自重庆的汉族大学生陈志文相识相爱。陈志文是1995年从重庆人才交流到十四师一牧场工作。2002年我们喜结良缘,组建了“民汉”家庭,婚后她们在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她们这对幸福美满的家庭让一牧场众多家庭为之而羡慕。可是,由于世俗的偏见,她们的结合也遭到了一些挫折,也受到的层层压力和委屈,好在她们两人长期的共同生活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大家庭求同存异、相处和睦。2009年,她们生下了一个可爱的闺女,名叫陈娟,维族名字叫古丽克孜。2009年3月,她得知连队的一位孤寡汉族老人,亲人都不在身边,生病多日无人照顾,就和丈夫就抽空去老人家当起了“临时护工”,为老人洗衣、做饭,并每月拿出500元为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直到老人康复。2009年“7·5”事件发生后,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和连队的支部书记,她第一时间就和丈夫商量,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夫妻宣讲组”,和丈夫一起,走家串户,为职工讲解7·5事件的真相,大力宣讲民族团结相关政策法规。当时,她已有七个月身孕,每天走访早出晚归,全靠步行,很多人劝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可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家人的鼓舞下,一月下来,她们共走访职工179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9月,温家宝总理考察兵团47团时,她非常荣幸地受到了温总理的亲切接见,原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和各级领导也曾多次到一牧场看望慰问她们,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增强民族团结的信念和决心。如今,她和她的汉族丈夫陈志文在一牧场都担任着重要的领导岗位,她们不辜负各级党组织对她们的关心与支持,努力工作,珍惜民族团结,为促进兵地融合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做出她们积极地贡献。
& & 6.民族联姻花更红 & & &
——民族联姻家庭 郭新 阿依古丽 阿依古丽·买买江,是十四师一牧场农业连的一名普通职工。我的丈夫郭新,现在牧场社区工作。我们有一个儿子和女儿,现在都在牧场学校就读。她和丈夫的婚姻也曾遇到世俗的阻力。为了爱情,她们不顾家人的反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直到我们的女儿出生,双方父母被我们的执着感动,才正式接纳了我们。与丈夫携手走过的这十五个春秋,我们对这份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她们的爱情故事,在牧场迅速传播开来,许多牧场的青年人像我们一样,牵起心爱人的手,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民汉结合的幸福家庭。幸福的家庭需要用爱来呵护。十五年来,她们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工作中互相鼓舞,美满和谐的四口之家让牧场众多家庭非常羡慕。2011年,她们家先后被评为和田地区“民族团结模范家庭”和兵团“民族团结模范家庭”。丈夫经常说,我们能走到一起,不仅是我俩坚守爱情的结果,还是民族团结祖国大家庭发展壮大、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结果。女儿刚出生时,她们工作都很忙,特别是丈夫,每个月才能回一趟家,孩子就交给了母亲照顾。还记得2006年我在良繁场工作时,有一阵子订单特别多,育肥任务比较重,羊出现了腹泻,鸡场也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现象,她们几乎每天24小时工作。正好丈夫不在家,母亲两次托人带信说女儿生病了,她却没有时间回去照看。还有一天晚上,一个职工急匆匆地找到她说种畜站的种羊快不行了。一只种羊价值几千元啊,她立即坐上站长的摩托往场里赶,因为赶得匆忙,在路上与一辆拖拉机相撞,昏迷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她才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右手摔断,满脸是伤,女儿在病床边不停哭泣。丈夫长年在牧区工作,别人都买了摩托车,为了省钱他却每天坚持骑马,来回一趟都需要10多个小时。事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这次她们被评为兵团级“和谐小康家庭”,这是对她们全家人的最高褒奖和最大鼓舞,将会让她们更加珍惜爱情、享受亲情、感悟友情,用心呵护幸福温暖的小家庭,用爱奉献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 7.永恒的爱刘在刚,原籍山东省成武县,自幼失去父母双亲,上世纪六十年代跟着兄长进疆。来疆后,兄长因家中人口多,负担重,还没成年的刘在刚时常无人照顾 。邻居依斯马依力、阿希罕夫妇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不顾家中已有4个孩子,最小的古吐拉汗还在襁褓中的现实,毅然收养了刘在刚。刘在刚食量特别大,每次吃饭,养父养母都先捡着让他吃,然后才让家里的4个孩子吃饭。后来家里粮食实在不够吃,又狠心将亲生的三个孩子过继到了亲戚家。这个特殊的家庭给了刘在刚无私的爱和温暖,再也没有让这个可怜的孩子挨过冻饿过肚子。此后的9年刘在刚一直生活在这个温暖的家庭中。现在养父养母虽都已相继世,但刘在刚与他的维吾尔兄妹关系依然那么好。有趣的是,刘在刚一直称呼古吐拉汗为姐姐,古吐拉汗则称呼刘在刚为弟弟,现在仍时常走动,足见刘在刚在这个特殊家庭得到的真情和关爱。1977年,与刘在刚多年一起在牧场剪羊毛的好朋友托合提·阿洪因病去世。托合提·阿洪在临终前将妻子早日罕·阿吉和四个年幼的孩子,11岁的长子吐拉·托合提、5岁的长女萨代提·托合提、3岁的次女古丽妮萨罕·托合提和1岁的幼子卖麦提敏·托合提托付给了刘在刚。在帮助操持了托合提·阿洪的后事后,刘在刚竭尽全力照顾早日罕·阿吉一家,待4个孩子如同亲生,4个孩子也亲切的叫刘在刚为爸爸。一年后,为了早日罕·阿吉一家人能吃饱穿暖,时年22岁、尚未成婚的刘在刚顶着压力决定与时年40岁的早日罕·阿吉结婚,支撑起这个举步维艰的家庭。婚后,刘在刚每月的工资只有27元,为了养活一家6口,刘在刚经常利用工作之余,走家入户为别人劈材、上房泥、打零工。1979年,为了这个家的生计,刘在刚又再一次痛苦的拒绝了从老家山东特意赶来接他的二哥刘在勤。1979年至1985年,随着家里的新成员刘华(比萨热)和刘长福(艾力)相继诞生。刘在刚已无力承担全家人的开支。此时,故事又有了一个更加传奇的转折,在卖麦提敏·托合提12岁、也是这个家庭最困难的时候,又有一位汉族爸爸谢正林向这个家庭伸出了友谊之手。谢正林也是一牧场的职工,他相继收养了卖麦提敏·托合提和另外一名维吾尔族女孩,卖麦提敏·托合提在谢正林家里生活了四年。现在,卖麦提敏·托合提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已成家立业。哥哥吐拉·托合提、姐姐萨代提·托合提都在牧场工作,姐姐古丽妮萨罕·托合提远嫁于田,妹妹刘华(比萨热)1999年回山东成武县定居成家,弟弟刘长福(艾力)现在和田某公司做协警。
刘在刚老人用夹带着维吾尔语的腔调回忆着往事,维吾尔族的爸爸、妈妈自幼给了他温暖的家庭,让他长大成人,感恩善良的养父养母。为了回报关爱他的牧场和养育他的维吾尔族亲人,当看到卖麦提敏·托合提的亲生父亲去世后,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履行好朋友托合提·阿洪临终前的托付,为了卖麦提敏·托合提四兄妹长大成人,当年支撑起这个困难的家庭,不后悔。刘在刚老人说自打他记事以来,牧场汉族职工就与维吾尔族职工在昆仑山上一起放牧、一起劳动生产,从来没有感受到民汉之间有什么区别。当时牧场放牧,一群羊基本上都是由民汉两家人组成一个组在昆仑山上放牧,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两家有了小矛盾,牧场领导首先批评的是汉族职工,而维吾尔族职工看到汉族职工受批评,也都是主动去和好表示歉意。牧场建场几十年来,民汉始终是一家人的感觉。卖麦提敏·托合提给工作组的同志说,非常感恩刘在刚爸爸。他说,忘不了刘在刚爸爸为了节省路费,八十年代,爸爸曾在100公里外的于田县打工三年没回牧场,把挣到的没一分钱都寄回家里。现在妈妈早日罕·阿吉已经去世四年多了,但我们6个兄弟姊妹感情一直非常好。刘在刚爸爸也老了,我们兄弟姊妹一定要好好孝敬他老人家。同时卖麦提敏·托合提说,他也没忘记谢正林爸爸的四年养育之恩,经常逢年过节去策勒县城看望谢正林爸爸(现在的居住地)。刘在刚老人多年来一直在社会上打零工,中断了社保的交纳,如今也没有能力一次性缴费办理退休。 &
刘再刚的事迹经驻连工作组在乌鲁木齐晨报、新疆都是都市报和兵团日报宣传报道以后,疆内外的光明网、凤凰网、新疆亚心网等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和报道,引起兵、师、团各级党委和社会各界对刘再刚的民汉团结的事迹重视和关注。牧场党委政委施永学承诺,刘再刚办理养老保险的其余差额部分也将由牧场兜底。民族团结模范刘再刚,晚年有了圆满的结局。刘再刚已于今年6月6号在和田市获得2015年度和田地区民族团结模范。 民族团结,爱心接力。当年维吾尔族斯马义夫妇义无反顾地收养了刘再刚,成年的刘再刚又用坚实的脊梁托起毫无血缘关系维吾尔族的四子之家,夏军民再出资帮助刘再刚缴纳的捐助退休部分费用,将昆仑山上的一牧场民主团结之花传递绽放出了更加美丽的花朵。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3 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新ICP备 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四大牧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