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七童子,玉皇大帝身边的童子,身边有多少个童子?传说七童子是为天下沧桑治病的。有谁知道七童子更加详细的资

有谁和我一样,曾是王母身边扫地的童子?_童子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139贴子:
有谁和我一样,曾是王母身边扫地的童子?
寻找一样的命运的童子
裂隙爆了个西王母~世界...
请问这几张哥哥旁边的小...
tmd竟然送了一个香车美...
睥睨天下的皇帝怎能没有宫殿。
早知道这样的就该出家。
俺也是扫地的就是不知道是哪里的
这个吧里很多人说实话言语没一点神仙的感觉,甚至还有人骂粗口,攻击别人,这样的人也是转世?你要说你是,你的也要对的起这俩字吧。我觉得真正的仙人童子转世的,有点眼光的一看就可以感觉到,绝对与众不同,就是和凡人不一样的感觉。
回复:9楼哈哈……拜托……我想这里面说自己是童子命的人,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是神仙吧?前世是前世,今世是今世,不能因为前世是天人就要求今世必须表现的像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还有特别爱打架的童子命是武童子转世呢,那照这样说他们岂不是粗俗不堪对不起仙人的身份喽?……别这么偏激嘛老兄
我。刚知道的。王母身边扫地童子。命里5个土、我平生最不爱干的扫地。已经替身了。我想好好活一世
还能算出出处来?你在哪算的?兄弟给介绍一下,说不定咱以前是同事呢。
吕布战三英,却并非天下无敌。
我是蟠桃园的
我是扫地的,怪不得这辈子很爱干净,天天擦地。大家都是因为什么原因下来的啊?
昨天有人说是王母跟前的童子!弄得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我命里还5个金呢,师傅说我是北方的游童,算什么级别的。
我更倒霉,是身边的侍班童,专门帮王母办事的,招我就得回去,病了一个多月了,最后才知道,找了替身
现在好了 嘿嘿
我也是扫地的童子不过是土地庙的,我也不喜欢打扫卫生,却喜欢洗澡洗衣服,做饭。都说在人间苦,可是我回去也是伺候人,还是继续留在凡间吧。
仙家说我是王母旁浇花的
哇,天机不可泄露,你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扫地童子就是天上清洁工咩?
呵呵扫地的,还有端盘子的,童工
今天去看了,说我是佛体。30岁以后才能得到。但现在找我的众生太多。弄得我很害怕、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是给哮天犬撮粑粑的
算命说的,梦见我是端盘子洗碗的。。。。
神仙还需要扫地
算命的说我是给王母牵马的!下来的时候还把王母的马放丢了!小时候家里养过马!童子是不是都有洁癖?强迫症?性格孤僻偏激?喜怒无常!心无恶念却总被人误解!就是因为以上性格特征?
有两个乞丐穷的都没有饭吃了,俩人就在破庙里想:皇上娘娘吃啥呢?结果俩人得出个结论,皇上娘娘肯定围着炉子在那吃烙饼呢,还放可多油了。
两个农妇有一天坐在一起闲聊,话题是娘娘每天吃啥?一个说:娘娘夏天晌午睡醒觉,一定喊宫女:“快给我拿来个冻柿子”。另一个也认为有理。
国宴吃啥?如果要说东北菜,那不得不说炖菜,猪肉炖粉条在全国都是出名的,姜昆在相声里说:“国宴就吃猪肉炖粉条,可劲造!”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近北山牌楼门不远往右拐,登上层层石阶,经过山腰路旁的“泛雪堂”(修建于民国年间,为文人墨客赋诗作词的地方,悬今人那致中写的匾额),近山顶临崖处便是该庙。正殿3间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有迁居吉林城的山东籍人士集资修建。
后于雍正九年(1731),建山门一间,东配庑5间。同治八年(1869),增建戏楼、鼓楼各一座,仙人堂、禅堂各3间,西配庑7间。对楼正中悬“华夏正声”匾额。民国十三年(1924)北山辟为公园,同年建澄山阁、翥鹤轩各3间。民国十八年(1929)建松风堂、暂留轩各3间。全庙占地4500平方米。
在戏楼两侧,有钟鼓楼各一座。在正殿月台上,现有道光九年携刻的修庙碑记一通,康德九年铸造的“警世钟”一口,在戏楼前有同治八年修庙碑记。
在关帝庙正庙西北,供有胡三太爷、胡三太奶神像,上悬道光十八年吉林信士弟子敬献的“恩被民生”匾额。在正殿后面偏东为菩萨庙,供奉观世音、文殊、普贤菩萨塑像,上悬“佛门永泰”匾额。
在正殿西南侧的翥鹤轩也有楹联一幅,上联是:“图画本天成试观四壁云山万家烟火”,下联是:“楼台从地起且喜大江东去爽气西来。”为国民年间曾任吉林省长的徐鼎霖所提。“暂留轩”轩额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书。翥鹤轩和暂留轩都是游人过客登临的楼阁,其中原有许多名人墨迹耐人寻味。
药王庙,又称三皇庙,坐落在关帝庙后,登上层层石阶,越过一道上悬“天保九如”匾额的门楼,便进入此庙。药王庙建于干隆三年(1738)该庙有正殿3间,东西配庑各3间,西南为眼药池,西有春江山阁,阁旁有灵心汤和花窖。花窖下有地下室,整个庙宇占地3000平方米。
该庙正殿为硬山嵴砖木结构,上悬嘉庆八年山西太原府王尚志弟子敬献的“登斯民寿”匾额和1989年吉林医学院中医专业同学会敬献的“大医精诚”匾额。正殿主奉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左龛主像是药王李时珍,右龛主像是药圣孙思邈,东西两侧祀我国历史上十大名医,即:扁鹊、华佗、张仲景、淳于意、葛洪、王叔和、陶弘景、李东垣、吴岐伯和雷公的塑像。
出药王庙后门,往北走不过七八十米,便是坎离宫。该庙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有正殿3间,东配房3间,西侧原有胡仙堂一间。宫周围有砖墙,石基瓦镇,前低后高。宫前塑两根高大的旗杆,宽与前墙相等。正殿由神殿和卷棚组成。正中主祀日、月神,两侧佩祀土地、山神、龙王、雷公和火德神等。按《周易》说,八卦中坎代表水,离代表火,水属阴、火属阳,故道教将主奉水、火之神或日、月之神的庙宇称为坎离宫。
玉皇阁,又称大雄阁,位于坎离宫后,是北山寺庙群中地势最高,建筑最雄伟的庙宇。干隆三十九年(1776)初具规模。
整个玉皇阁建筑,以山门、牌楼、“朵云殿”为中轴,东西配庑左右对称,依山势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颇为壮观,奉祀以道教为主兼容儒、释为一寺,这种杂糅的状况一则反映了干隆时期吉林人宗教信仰的特点,二则或许与适应庙会的需要有关。清代中叶有“千山寺庙甲天下,北山庙会盛千山”之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如来佛诞辰,四月十八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药王庙会,五月十三关帝诞辰,上述庙会活动最有群众基础。庙会期间(往往由四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烧香拜佛的善男善女竞相进香、叩头,游人如织,观者如潮,非常热闹。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逐渐将庙会办成了兼有集市贸易和旅游特点的盛会。
北山庙群,1961年公布为吉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吉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物是人非,这存延数百年的建筑群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形成了吉林市独特的人文景观。
  吉林人踏春、消夏、赏荷、观雪的休闲胜地,也是香客朝山进香,拜庙祈神的福地。北山庙会远近闻名,自清代就有“千山庙会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誉。公园内的冰雪大世界是目前国内惟一的市内综合性户外冰雪娱乐场所,可满足不同滑雪爱好者的要求。
  地址:位于吉林市西北
  门票:5元/人
  交通:乘7、8、49路公交车可达。从松花江附近坐出租车约需5元车费即可到达。
  住宿:吉林市现有旅游涉外饭店21家。其中四星级1家为吉林市雾凇宾馆,三星级7家,年接待能力100万人以上。三、四星级的宾馆环境优雅,装潢考究,服务到位。宾馆内各类设施齐全,中西餐厅多个可供游客自己选择,真正做到了集吃、住、行、购物、娱乐、旅游为一体。相信游客们可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喜好找到自己满意的住宿场所。
北山公园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位于吉林市西北,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寺庙风景园林。占地万平方米,以山地景观为主,主峰海拔270米。园内峰峦叠翠,亭台楼阁遍布,一座卧波桥把一池湖水分为东西两部分,夏季湖中荷花盛开,微风起时,花香四溢。
  北山公园始建于1924年,是吉林市重要的胜地,地处市中心。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于清朝年间的古寺庙群,佛、道、儒三教杂糅相处,独具特色。公园内建有诸多的亭、桥、廊、榭,点缀于林木葱郁、景象幽深的山间。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双塔”、“药寺晚钟”、“德碑夕照”而著称。
  吉林北山几百年来,已成为人们踏春、消夏、赏荷、观雪的旅游胜地。更是远近香客朝山进香,拜庙祈神的福地。游北山可在湖上荡桨乘舟;可在亭中小憩品茗;可在祖师庙里拜谒祖师;可在药王庙里拜药王。每年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和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游人香客云集,马戏、杂技、歌舞、秧歌等各种表演,土特产品、风味小吃,琳琅满目,盛况冠绝东北。自清朝年间便有“千山庙会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誉。
  一九九八年引资新建了“鸟语林”景区和冰雪旅游大世界。
  一九九九年八月,吉林市政府聘请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对北山公署前山区作了新的规划,并投资3000万进行改造,计划2000年5月底完工。新的规划由正门入口区、荷花观赏区、九龙广场、九龙溪游憩区和水禽观赏区构成。每一景观区游览内容丰富,自成一体,又相互呼应,整体协调。
  公园内的古建筑主要有玉皇阁、药王庙、坎离宫和关帝庙,全部坐落于东峰上。其中关帝庙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庙内正殿供泰关羽朔像,两侧是关平、周仓像,正中高悬乾隆御书“灵著幽岐”四字匾额。正殿对面是戏台,两侧有钟楼、鼓楼、翥鹤轩、松风堂、澄江阁、暂留轩等建筑。
  卧波桥&
  出德胜门西向北行,进北山公园大门,通往山上的马路中间有一桥。桥身及两侧栏柱都是用水泥钢筋筑成,这座桥名叫卧波桥。东西两侧各有一湖。现在桥东湖俗称划船湖,此桥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今已有54年的历史了。卧波桥侧常有游客留影;近水远山,人在丹青中。
  划船湖&
  划船湖在卧波桥东。春夏秋三季,湖波碧绿,水光潋滟,备有游船数十只供游客荡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游客到此,泛舟游湖,堪称一大快事。划船湖中的“秀水亭”是留影的佳地。
  荷花湖&  荷花湖在划船湖北,两湖被吉海铁路隔开。荷花又名莲花,系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湿,生于浅水,生命力强。每年夏历六七月,荷花盛开,景色秀丽迷人,观荷者纷至沓来,但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人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一点也不错。为了方便游客细看荷花,湖中建有湖心亭,可以近观,香气袭来沁人心脾。
  泛雪堂&  进山门,沿东峰拾级而上,可到泛雪堂。泛雪堂匾额原为清末大书法家翁同和书写,今为著名书法家那致中先生补书。楹联:“脚底烟云堪憩息,眼前城市隔喧嚣”,为“吉林三杰”之一宋小濂所书。泛雪堂南门上有袁励准书,横额“山阴道上”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楹联为宋小濂所书。泛雪堂修于民国年间。以前文人骚客在此赋诗作对,又曾有艺人在此说书。
  关帝庙&  位于北山东峰前沿,是为纪念三国时代蜀汉大将关羽而建的庙宇,在1814年、同治八年(1869年)、民国十一年(1932年)、民国十八年(1939年),曾多次扩建
、重修和补修正殿 。
  关帝庙正殿祀奉三国时代蜀汉大将关羽塑像,两侧关平、周仓配享。周仓手持康熙年间铜制青龙偃月刀,重82斤。正殿内还供有火神和龙王。内悬匾额多块,其中有乾隆御书“灵著豳岐”匾,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书“泽被松江”、“文武圣神”匾。主要楹联有:“威震华夏,志在春秋”;“数代废兴江上去,万家晴雨眼中来”;“一秉君臣心如天日,气呑吴魏志在春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翥鹤轩&
  正殿东隔壁为翥鹤轩。有“吉林三杰”之一徐鼐霖题联:“图画本天成试观四壁云山万家烟火,楼台从地起且喜大江东去爽气西来”。轩内西墙有“吉林三杰”之一成多禄题联:“烟横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赵之琛题联:“一畦杞菊为供养,半壁江山入卧游”。
  澄江阁&
  建在正殿的西南。楹联为清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所题:“雁声秋露白,鸦阵晚霞红”。阁内有“吉林三杰”之一宋小濂楹联:“南临大麓境无穷万叠烟云供几席,东望故乡归不得十年风月负江山”。吉林著名书法家那致中先生曾有联咏关帝,“入殿仰神庥如何乃公成大帝,升堂参圣宇当思夫子亦犹人”。
  药王庙&
  又名三皇庙,位于关帝庙北,一墙之隔,有门相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吉林将军都尔嘉率属捐资重修,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补修。
  正殿有3间正面供奉“三皇”。即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故药王庙也曾叫“三皇庙”。“三皇”右侧供奉的药王孙思邈,在药王庙本应享受主祀,但有他的三位“祖师”,他也只好靠边坐了。左侧供祀的是与孙思邈齐名的李时珍。东西两侧附祀的是中国历代十大名医。右侧依次是:岐伯(上古)、扁鹊(春秋)、张仲景(汉代)、华佗(汉代)、王叔和(魏晋);左侧依次是:雷公(上古)、淳于意(汉代)、葛洪(魏晋)、陶弘景(南朝)、皇甫谧(魏晋)。正殿悬有吉林将军都尔嘉书“民生永赖”匾,还有理事同知玉桂书“道参天地”匾。
  十不全&
  步出正殿,在抱厦右侧供祀一尊丑陋不堪的神像,这就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十不全”,仔细观瞧,确实名不虚传,该神独眼,耳、腿、腰等部位均有残疾。“十不全”本姓施,名世纶,因身体多病,且“五官甚陋”,故康熙帝戏谑为“施不全”。传说有疾者如虔诚地祈祝,并有所表示,他就会“舍己为人”地把疾病接过去,使你身体复康。故此“十不全”经常手中有拐棍,脖子上有咸菜疙瘩,眼睛上有眼镜,额头上有膏药,均是有疾者送的,希望得以康复。此处神像虽不大,又处抱厦角落,但香火却异常旺盛。
  药王庙还有东西配庑各3间,正殿西南有眼药池,西有春江山阁,旁有胡仙堂。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吉林北山药王庙会。传说此日是药王孙思邈的生日。人们为纪念药王行医济世,造福于民和为自身祈福驱病,消灾免难,在此日赶赴药王庙会,上香许愿,其时其景热闹非凡。
  坎离宫&
  出药王庙北门行数步即可到坎离宫。坎离宫是一青砖院落。庙宇虽小,但建筑却颇具特色。宫前高耸旗杆两根,正门两侧有两个对称的小门,但院内的建筑却不对称。正殿坐北朝南,东侧有苍遒黑松一株,从外面看,显得格外古朴清雅。
  坎离宫原是道教寺观。此名源于《周易》,“坎”代表水,水属阴;“离”代表火,火属阳,故坎离宫又称“水火神庙”。它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吉林士绅王台三与韩登举等人捐款修建。
  三间曾供奉太阳神与太阴神,即日神和月神。正殿西侧有胡仙堂一间,供奉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
  现今,坎离宫内奉祀佛教中的“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和他的左肋侍者观世音菩萨、右肋侍者大势至菩萨。
  玉皇阁&
  也叫大雄阁,是北山古建筑群中地势最高、规模宏大、气魄最雄伟的一组建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开山和尚宽真募捐创修。玉皇阁内古松参天,系开山和尚宽真手植。万绿轩前一株锦带花,俗称“四季海棠”,花开三色:白、粉、红;花期3个月,夏历四、五、六月开花,是珍稀名贵花卉。玉皇阁后门上有“岚云横护”4个砖烘行书大字。
  正殿&  玉皇阁为二进院落。前部正面开三个门,正门上额嵌“玉皇阁”三字。正面东西两端有钟楼和鼓楼。正门朵、内两侧塑有“四大天王”立像,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正门迎面石阶上高耸一座牌坊,牌坊上横书“天下第一江山”,是吉林人张书绅仿松筠书体补书。牌坊东侧为祖师庙,供儒、道、佛三教教主,即正中如来佛,东侧太上老君,西侧孔子。祖师庙东邻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及两肋侍善财童子和龙女。牌坊西侧为老郎殿,供唱戏祖师唐明皇李隆基。老郎殿西毗胡仙堂,供胡三太爷、胡三太奶。
  朵云殿&
  拾级而上越过牌坊,朵云殿现于眼前,匾额蓝底金字,为成多禄书写。一楼正门两侧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吉林省长张作相题联:“仙吏本蓬莱夜雨名山寻梦偶来香案地,江城似图画春风绮陌踏青遥见玉珂人”。还有成多禄题联:“富贵贫贱总难趁意知足之谓趁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佚名题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赔一点子种孙收”。朵云殿一楼内正中供奉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东西两侧供痘疹娘娘、眼光娘娘、胎气娘娘、乳娃娘娘、文书娘娘、炼丹娘等。每年夏历四月十八为娘庙会,善男信女上香许愿还愿,热闹非凡。二楼正中供奉昊天金阙玉皇大帝铜像。玉皇大帝东有千里眼神,西有顺风耳神。左右两侧还有太白金星、财神比干、地藏王、道明和尚、闵公长者等神像。墙壁上有二十八宿神画。朵云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诸神塑像神态自若,仙气十足,高度体现了雕塑艺术家们的才能和智慧。
  大雄阁&
  朵云殿西耳房原有成多禄题“吟秋阁”匾和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题行书木联“泰华西来云似盖,大江东去浪淘沙”。两联中有民国年间吉林督军孟恩远书笔“虎”字。现改为大雄阁,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左侧供奉地藏王菩萨。两侧有十八罗汉。佛祖背后站立着韦驮菩萨。
  万绿轩&  大雄阁西前侧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增修的客厅万绿轩,匾额为成多禄所题。有楹联:“五载我重游桑海高吟诗世界,一层谁更上乾坤沉醉酒春秋”。东庑廊上楹联是“绝妙朋游有明月一杯好山四座,是何意态看大江东去秋色西来”。
  宽真宝塔&  位于玉皇阁后,原有两个。一个高五层约三丈多,周长七尺多,另一个高五层约二丈许,长五尺许。宽真是清代乾隆时人,原为皇宫内御戏子。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法名能锦,法号宽真。宽真和尚是玉皇阁的创建人。他圆寂火化后,骨灰埋在这两个宝塔中。十年动乱,宽真宝塔被毁掉,现已荡然无存。宽真宝塔是旧吉林八景之一的“北山双塔”。
  广济寺&  广济寺院原来位于解放大路108号。民国十三年(1924年)修建。
  传说选址修建前,当时吉林大富豪之一牛家大院在此挖地修建时,看到一口井,井里清晰可见一组建筑。于是人们按此模样建造了一座青砖寺院,就是后来的广济寺院。
  寺院里有天王殿、济公殿、大雄宝殿、玉皇阁等建筑,分别供奉着玉皇大帝、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萨和济公。“广济”便是由济公“广济众生”而得名的。寺门还立着两通寺院落成时佛家弟子敬献的石碑:“佛性天心”、“济生明道”。
  近年来,由于扩修解放大路,广济寺院已于北侧择址按原样重建。
  北山五亭
  揽月亭&
  1976年建于北山东峰海拔255.8米的峰巅之上。揽月亭总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高28米,共四层。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大部分为白色水刷石。重檐八角尖屋顶,上披黄色琉璃,绿色剪边,白墙红柱。底层在环廊内设月形门小庭院。一、三层采用大面积漏窗封闭空间,以增强建筑物的透明感。每当皓月当空,登临揽月亭,满城灯火如万串珍珠辉映,犹如置身于瑶池仙境,别有诗情画意。
  旷观亭&  位于北山西峰海拔269.8米处。旷观亭,始建于民国初年,原匾为天津著名书法家华士奎所题。原为单层木结构架六角攒尖顶。1964年在原址重修扩建
。现在的旷观亭为二层单檐六角攒尖顶,上披绿色琉璃,建筑面积110平方米,高14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石阶步上花岗岩台基,从月形门洞入内,拾级上达二层。凭栏远眺,小白山虎卧西南;朱雀山隔山隐现;龙潭山逶迤江东;玄天岭绵亘于北面;大江东流北折,澄净如练。俯瞰全城,高楼幢幢,鳞次栉比,林荫道路,蛛丝有序。山光水色,江城美景,尽收眼底,不愧旷观之称。正如著名书法家王漱石先生所撰楹联描述的情景:“登高望远四面云山千家烟树,听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山”。
  江山亭&
  江山亭位于揽辔桥西,小巧玲珑,大约建于四十年代末,六十年代重建。
  胜利亭&  位于揽月亭东北,曾叫桃园亭,始建于四十年代,亭盖呈绿色。
  跃进亭&
  位于揽月亭东南,大约建于五十年代末期,亭盖呈绛红色圆形。
  廉泉让水&
  北山山门内西侧有一口双眼水井。在水井上横立一石,石面刻字是“廉泉让水”。两侧对联是:“北岭生甘醴,南江是远源”。廉泉让水井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二十日。廉泉让水井的正式建立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成井上建有廉泉亭。
  早在正式建井之前,山上经常流下几股溪水。常言说得好,流水不腐。以后聚水成潭,潭水味如薄酒,因此说“北岭生甘醴”。松花江位于北山南面数里,所以说“南江是远源”。由于此潭水好喝,遂于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正式建成双眼廉泉让水井。历来北山卖茶水的都到此井担水。
  揽辔桥&
  在北山东西两峰之间,有座造型别致的“揽辔桥”,俗称“罗锅桥”。1932年至1935年在两峰中间凿山修路同时建此桥。桥建于山路两侧峭壁之间,桥背凌空,桥身拱起,上无吊臂,下无桥柱,是在海拔265米山峡的高空跨涧而建,全部用花岗岩条石,单孔石拱,桥孔内圈的石块均有子母榫相衔接,挤石发券,嵌在东西两峰中间,颇像御车驭马的白玉辔带。
关于揽辔桥的命名有一段历史故事:据说在伪满年间(1932年~1945年),北山石拱桥建成后请伪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之命名。溥仪一时想不出命什么名好,就同宗室宝熙商议。宝熙给溥仪讲了一段历史故事。说是清朝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时,有一天率皇太子及诸王大臣巡游来到北山。康熙帝骑马上山走到中间洼兜处(也就是新建石拱桥下面)一揽辔头(也就是一勒马嚼子),驻马远望,心旷神怡。溥仪听后遂命此石拱桥名为“揽辔桥”,老百姓则称之为“罗锅桥”。
  “揽辔桥”东西两端曾挂有两块铜牌,上额为“揽辔桥”,下额为竣工年月。后因日本侵略者发动太平洋战争,物资贫乏,为了制造枪炮而大肆搜刮破铜烂铁,搞所谓“金属献纳”运动,桥上铜牌也被拆下“献纳”了。到北山来的游客都喜欢在揽辔桥前留影。
  革命烈士陵园&  在西峰的后山坡山岗上1953年修建了北山革命烈士陵园。这里苍松挺拔,是一处十分安谧的风景区。陵园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05米,占地面积约为10,500平方米。1956年迁入烈士遗体。这里安息着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
  1956年,在烈士陵园前建起一座高30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塔顶装有五星灯,塔身正面镶有10米高、黑白相间的人造水磨石,正面有“革命烈士纪念塔
”7个镶金边的突起银字。纪念塔坐西向东,塔上毛泽东的题词是:“死难烈士万岁”。周恩来总理的题词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刘少奇的题词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儿女万古千秋”。朱德委员长的题词是:“浩气长存”。
  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革命烈士陵园旁边的一座山头上,坐落着吉林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名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所题。纪念馆日正式奠基,1990年开始筹建
,日基本峻工。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7.5平方米。正厅196平方米,东西侧厅各为115平方米,接待室和办公室各为79平方米。纪念馆是一座融古典与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四合院式建筑群。院内有花坛和草坪。
  纪念馆正厅是魏拯民烈士事迹展厅。走进厅门,一堵“旗”形木制影壁迎门而立。左面为陈云同志手书:“抗联战士艰苦奋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右面是魏拯民烈士简历,中间陈放着一尊魏拯民烈士半身塑像。
  正厅展出的《抗日民族英雄魏拯民生平事迹》,共分4个单元,即:1.战斗中成长;2.赴抗日前线;3.转战长白山;4.丹心映山红。生动地展示了魏拯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成长为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和杰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
  东西两个展厅,以大量详实的资料和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张玉珩、李东光、姚新一、孙桂芝、陈宝俊、陈鸽等各个不同时期的22位英烈的辉煌人生。
  每年农历四月的北山庙会期间,山下有歌舞、秧歌等民间表演,热闹非凡。
北山公园——划船湖
北山公园——揽辔桥
北山公园一角
北山公园一角
北山公园——揽月亭
北山公园风光
北山公园——荷花湖
北山公园的湖光山色
北山公园冬日
北山公园滑雪
北山公园山门
&&山海关外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养育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大都信仰古老的萨满教。满清入主中
原之后,内地汉文化,佛道儒等宗教才逐渐在这苦寒之地扎根落户。吉林北山,兼收并蓄地接纳了佛
道儒三教和俗家神明,到清康熙年以后陆续建起了众多寺庙。从而,以古寺庙群称著关东,名冠白山
&&&&北山总计有6座庙宇,坎离宫是其中最小的。坎离宫建造在药王庙和玉皇阁之间的山梁上,经过几
十年的修缮和游人香客的行旅山梁已成坦途,全然没有昔日芳草萋萋的野岭遗迹。坎离宫庙宇虽然很
小,但建造的却很有特色。宫前高耸着两根旗杆,当年庙会或道家做重要法会时,高挂道家旗帜。
&&&&坎离宫正门两侧,建有对称的偏门,但院内的建筑却不是对称的。并不很大的正殿坐北朝南而建
,门楣之上的清雍正九年“华夏正声”匾额,原悬挂在关帝庙的戏台上,今悬挂在坎离宫总显得有些
不伦不类。正殿东侧有偏殿、僚房,西侧是院墙。院内有黑松一株,甚是苍翠遒劲。远处观看,坎离
宫显得格外古朴清雅,小巧别致。
&&&&坎离宫看庙的名称便知是道家庙宇。这“坎”、“离”二字,来自《易经》。&易经》是中国土生
土长的道教信奉的经典,人们常见的道教庙宇中画的阳阴鱼,就是《易经》中的阴阳二仪,阴阳鱼已
成为道家的标志。其实《易经》不仅仅是道家的经典,也是儒家的经典。人们常说“四书五经”,这
五经之首就是《易经》。
&&&&传说《易经》的发明、创造人是伏羲氏,所以称作“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易经》的继
承发展者是周文王姬昌,《史记》载:“西伯拘里,演《周易》”;西伯是周文王称王之前的爵位,
他在被纣王囚禁+里期间潜心发愤,推演六十四卦,并写了“卦辞”、“爻辞”。后人称这部《易经)
为“文王八卦”或“后天八卦”。后来,孔子又写了10篇(易经}的解说文章,也就是人们称之的“十
翼”。它们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这“十翼”,后人为了区别于《经》,而称为《传》,也就是说《易经》由《经》、《传》两部分
&&&&《易经》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也就是阴阳),二仪生四象(东、西、南、北),四象生八卦(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这
八卦(经卦),经过重叠演译变成六十四卦(别卦)。六十四别卦演译无穷,蕴藏着天、地、人,古往今
来,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奥秘。说到这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
&&&&曹操在大败刘备之后,亲率雄兵百万,水陆并进,虎距江汉,誓吞东吴。于是在波涛汹涌的长江
两岸,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群英会、连环计等
,最精湛最富神秘色彩的还当数“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庞统巧授连环计,诱使曹操将战船连在一起,此计最宜火攻。然而,此时正值隆冬十一月,西北
风正烈,烧不到曹兵,只能火烧自己。为此事东吴大督都周瑜吐血而倒,暴病一场。最了解周瑜的当
数诸葛亮,他探病之时,写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见了大惊失色,难怪后来仰天长叹:“既生瑜兮何生亮”。周瑜忙问可有办法?诸葛亮说他曾
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之术,可以呼风唤雨。听罢,周瑜的病立刻就好了,传令修造“七星坛”,请
诸葛亮借东风—用。诸葛亮是“十—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农历十一月,节气
是大雪、冬至,辟卦为复。按《易经》解:此辟卦是“一阳来复”,在卦上已看到一阳之象,此时,
地球所吸收的太阳能量,又开始向外放射了。“一阳来复”,就是说虽然在隆冬时节,肯定会有几天
吹送暖气的东南风。
&&&&诸葛亮深晓《易经》辟卦的精髓,根据气象推算,知道几天内肯定会有东南风。所以才敢故做玄
虚。主动请命,登坛祭风。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按时送来了一阵东南大风,使周郎“火烧赤壁”
的妙计得以告成,以少胜多大破曹操百万雄兵。文蹈武略皆精的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闭门读《易
经》。研究到复卦时,突然哈哈大笑,原来他终于明白了:复卦有“返复其道,七日复采”之象。冬
至虽然大雪纷飞,但时令已是“冬至一阳生”,“一阳来复”,阳去而复返,有东南大风并不为怪。
可叹,曹操损失几十万雄兵,才读懂了《易经》的复卦,代价真是不小!
&&&&《易经》的博大精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早已为世界各国学者瞩目,这不是我们所探讨的
题目,我们回过头来还是再谈谈《易经》的“坎、离”吧。坎,是水;离,是火,道家又是以神设教
,所以用通俗的话说,坎离宫也就是水火神庙;因为水为阴,火为阳,所以当年坎离宫正殿主祀的神
祗是太阴神、太阳神。在太阴神、太阳神的两侧,原来还配祀有山神、土地、龙王、雷公、火德神等
神祗。正殿西侧,当年还有胡仙堂一间,里面供奉着关东鼎鼎大名的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对老吉林
人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坎离宫门前一幅劝人慈悲为怀的楹联:
&&&&劝君莫打三春鸟,
&&&&雏在粟巢盼母归。
&&&&北山坎离宫庙宇虽然不大,殿房充其量不过10间,但是里面供祀的神祗却是不少,也可谓“庙小
神通大”。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这些神通广大的神仙,也没抵挡住革命的铁扫帚,统统被扫地出门
。但是庙宇由于有北山公园的管理,年年维修,保护的还是完好。&&&
&&&&坎离宫建造规模不大,影响甚微,故此史志中记载不多。据《永吉县志》记载,坎离宫是清光绪
二十三年(1897年),由王台三募捐筹资,韩登举倡助修建。王台三是何许人,不知其详。韩登举在吉
林乃至全东北可是大有名气,他就是声名显赫的桦甸老金场第三代土皇上“韩边外”。
&&&&韩登举,字子升,山东省文登县人。他的爷爷叫韩宪宗,后改名为韩效忠,也就是第一代“韩边
外”。因为家乡兵荒马乱,水旱蝗灾生活不下去,逃荒闯关东来到东北,几经波折定居在吉林省桦甸
县夹皮沟金矿当采金夫。
&&&&韩宪宗为人机敏头脑灵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为了在野蛮粗俗的众采金夫中不被欺辱,他联
合了10几个人结拜为把兄弟。当时,夹皮沟老金场一带,有一伙以梁才为首的土匪,杀人放火,强抢
豪夺,欺压采金夫。韩宪宗带领把兄弟和采金夫,智取打败了梁才。之后,他又组织数百名采金夫,
成立了自卫团,自己出任团长,开始划地自治,当上了土皇上。此时是清咸丰初年。虽然清朝廷已是
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清廷几次派兵围剿,反被韩宪宗自卫团打败
。后来,清廷见夹皮沟的韩宪宗没有势力向外扩展的野心,又拿之无奈,也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听之
&&&&韩宪宗乘清廷放松管辖之机,逐渐扩大地盘,今天的桦甸、安图、靖宇、抚松、敦化、蛟河等地
,均是他的势力范围。由于这一带都地处清朝的“柳条边”外,所以人们都称韩宪宗为“韩边
&&&&韩登举的父亲叫韩受纹,不善于管理,在主家政9年后,便把韩家主政大权交给了长子韩登举。韩
登举登上了第三代“韩边外”土皇上的宝座。韩登举很有管理才能。深得民心,又有强烈的民族责任
感。他的民族气节令人刮目相看,在中日甲战争时,为了抗击日冠,24岁的韩登举亲自率领1500多名
乡勇,远赴辽南与日军交战,屡挫日军。
&&&&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i匕京的同时,沙俄军队入侵吉林。吉林将军长顺卖国求荣不准部
下抵抗,韩登举拒不执行,多次与沙俄军队展开激战,坚决不投降。韩登举抗日、抗俄的高尚民族气
节,青史留名,给吉林地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吉林地区,由其是桦甸夹皮沟一带的老人,经常
在茶余饭后谈起那悲壮山河的往事。
&&&&“韩边外”家信奉神佛,经常烧香拜佛,祈求山神、佛爷保佑韩家昌盛。韩家曾花费重金在木箕
河、地窨子、帽儿山、荒沟、夹皮沟等地,大量修造山神庙、娘娘庙、关帝庙。
&&&&“韩边外”在桦树林子修造的善林寺,规模宏大,空前壮观。从关内河北请来名师巧匠,修建了
山神殿、关帝殿、娘娘殿、佛堂、鼓钟楼、东西僚房、后院等大体量庙宇建筑,整个工程用了12年时
间才全部竣。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老“韩边外”韩宪宗病故,终年79岁。此时,吉林士绅王台三正在募
修北山坎离宫。作为长孙并已继承韩家大业的“韩边外”韩登举,为了给他祖父做功德,倡助捐款修
造了坎离宫。
&&“文革”之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坎离宫,在全面维修后,于1986年作为北山画院对外开放。常年设诗
、书、画、印文化展览。1992年底,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坎离宫由北山公园移交给佛教协会管理。至
此,北山庙宇全部被舶来的佛教占用,土生土长的道教又一次被排斥出佛道俗俗杂糅相处的九龙山。
文人名士遗墨吉林北山
&&&&吉林市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尤其是康熙十二年建城池,康熙十五年设立吉林将军署以来,一直是东北重镇。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哺育造就了许多文人名士。他们在吉林北山留下了诸多的人文景观和墨迹。
&&&&论起知名度,最大的莫过于皇帝了。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于乾隆十九年东行巡幸吉林乌拉。曾到北山拜谒关帝庙,并御书“灵著幽岐”匾额,悬挂在关帝庙正殿之上。遗憾的是今已不知去向。
&&&&北山画院至今完好地保存——块“白山书院”匾额。此匾为清嘉庆十九年四月,铁保所书真迹。铁保,满州正黄旗人,字冶亭,一字梅庵,号铁卿。生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卒于清道光四年(1842年》。是清代中期著名四大书法家之一,与翁方纲、刘石庵,成亲王齐名,人称“翁刘成铁四大书家”。铁保于乾隆三十七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两江总督,后官至吏部尚书。嘉庆年间因官场斗争被贬到吉林。
&&&&白山书院是清代吉林最早的书院之—一。嘉庆十九年(1814年),当时镇守吉林的将军富俊、副都统松+为教满族八旗子弟,学孔孟之道,习汉家诗文而建白山书院。该书院最初建于市内大东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内。书院落成之时正值铁保被贬吉林。因此门上书楹联“泰华西来云似盖;大江东去浪淘沙”;有吉林省督军兼省长孟恩远的一笔虎字;朵云殿前有吉林省督军兼省长张作相题的楹联“仙吏本蓬莱,夜雨名山,寻梦偶来香案地;江城似图画,春风绮陌。踏青遥见玉珂人”。
&&&&北山留墨迹较多的是人称“吉林三杰”的成多禄、宋小濂、徐鼐霖。成氏的墨迹曾有关帝庙内翥鹤轩的对联“烟横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五皇阁的“万绿轩”、“朵云殿”“吟秋阁”、匾额均系成氏所书。“万绿轩”门前楹联“五载我重游,桑海高吟诗世界;一层谁更上,乾坤沉醉酒春秋”,及朵云殿前“绝妙朋游,有明月——杯好山四座;是何意态,看大江东去秋色西来”,功;均系成氏所书。
&&&&宋小濂的墨迹曾有泛雪堂南门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及横额“山阴道上”。和北门的楹联“脚底烟云堪憩息;眼前城市隔喧嚣。”徐鼎霖的墨迹曾有关帝庙内翥鹤轩的楹联“图画本天成,试看四壁云山万家灯火;楼台从地起,且喜大江东去爽气西来”。等。
&&&&据说泛雪堂的原匾额,为清代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和所书,可惜早已遗失,今日悬挂的匾额,是吉林书法家那致中的手笔。北山的先人墨迹,大多已毁于“文革”之中,或遗失在已往的岁月中。令人遗憾之至。知名度较高的只有玉皇阁内牌楼上,吉林人张书绅仿书吉林将军松筠的“天下第一江山”匾还亭亭玉立。多有游人在此摄影留念。前文“龙虎之地话北山”已载,吉林北山在清朝时曾称“九龙山、”,山顶九个山峰如群龙翘首,松花江(满语天河)蜿蜒北去,吉林市周围又有民俗称之为东青龙(龙潭山),西白虎(小白山)、南朱雀(朱雀山)、北玄武(玄天岭)四座名山,吉林的山水之势,为天下少有。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大学士松筠任吉林将军,驻守吉林。居吉林之地,观吉林山水风光,激发了松筠将军的雅兴,奋笔挥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玉皇阁内牌坊门额之之上。匾长一点八米,宽零点六米,字迹清秀。松筠,姓玛拉特氏,字湘浦,蒙古正蓝旗人。其书法曾承颜柳,又学黄山谷。尤善大字,其字引西奇古.厚重挺拔。此块“天下第一江山”牌匾可谓他的代表之作。由于代远年湮,原匾漫漶。民国初年,吉林书法家张书绅仿松筠之书,复制“天下第一江,&&山”匾,使后人得以欣赏松筠将军墨宝。北山脚下有“德政砷”五座,石牌坊一座,令人驻足观赏。其中最著名的是成多禄为原吉林省省长王维宙书写的“吉林省长王公维宙德政碑”。另四块碑,其中一块也是为王维宙颂“功德”的。二块是为原吉林省政府主席,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张作相颂“功德”的德政砷。石牌坊和另一块石碑,是为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离任的吉林县知事,铁岭于朗昆而立的“去思坊”和“颂德碑”。观碑文所志,三位先人均为吉林人作了一定的“功德”。为官几载,造福一方。且不谈此三人盖棺而
论的功过如何,但碑文所志之事之情,还是令人刮目相看。
文采风流吉林九龙山
&&&&莫谓鸡林少竹枝,&&才人塞上补新词。
&&&&雪痕嗣响秋笳集,&&珍重归装数卷诗。
&&&&这是清代诗人沈兆咏吉林文人雅士竹枝唱词、吟诗作赋的纪事诗。北山当年是这些文采风流的雅士们吟诗唱酬,聚咏作赋,题匾书联的风雅之地。
&&&&吉林北山古人称之九龙山。赞其山锤水毓、人杰地灵,今观之确实不为过。且不谈九龙嬉戏于山,一虎伏卧沟谷;亦不论古寺庙巍峨宏伟,“吉林庙会盛千山”;只是九龙山数额浩繁的碑、匾、楹联,诗、词、歌、赋,野史传说,名人轶事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足以使文采风流的九龙山名著关东。
&&&&九龙山文采飞扬,言之不假。入得山来,山上山下,庙内庙外,到处可见文人弄墨,名人题匾,琳琅满目,文风甚浓。
&&&&古时,名望最高的莫过皇帝了。清高宗纯皇帝乾隆,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东行巡狩吉林乌拉,曾登临北山,拜谒关帝庙,并御题匾额(灵著豳岐)。&
&&&&清乾、嘉两朝的两江总督、户部尚书、著名书法家铁保,在关帝庙题有(文武圣神)、(泽被松江)匾额,另现存于此山之内的
(白山书院)匾额和(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均是无价的稀世珍品。(泛雪堂)匾额,为清同、光二帝之师刑部、工部、户部尚书翁同和所书。&&
&&&&清乾隆年间,吉林将军宗室都尔嘉,“率属捐资”,于乾隆五十二年重修被火焚毁的药王庙,并竖《重修药王庙碑)、题《生民永赖》匾额以志。
&&&&清道光年间,吉林将军大学士松筠,为玉皇阁牌楼题匾额《天下第一江山》。其闲闻轶事,今人仍津津乐道。
&&&&吉林北山,自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创修关帝庙以来,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沧桑岁月里,北山建造了大量的寺庙、堂、阁、榭、廊、山庄等人文景观。
&&&&吉林北山人文荟萃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使得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官宦慕名而来。这些较有影响人士的到来,增加了吉林北山的知名度,为北山留下了大量的匾额、楹联、诗词、碑刻。昔日,名人墨迹使北山庙宇之内匾额充梁、楹联嵌柱,为盛誉关东的北山增添了人文秀色。像清雍正午间的《华夏正声》匾;乾隆年间的《至大至刚》、《道参天地》、{术济圣凡》诸匾;嘉庆年间的《保合太和)、(登斯民寿》、《古圣尊三)等清代诸匾额,如今仍熠熠生辉,悬于庙宇门楣之上。
&&&&到了近代,文人留墨,名人题咏,不逊古人。曾任过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为澄江阁题:
&&&&雁声秋露白
&& 鸦阵晚霜红
&&&&为玉皇阁的万绿轩题:
&&&&华泰西来云似盖
&&&&大江东去浪淘沙
&&&&清二十三镇统制,后任吉林省督军的北洋军阀孟恩远,为玉皇阁题一笔“虎”字。吉林省督军兼省长张作相,为玉皇阁题楹联:
&&&&仙吏本蓬莱夜雨名山寻梦偶来香案地
&&&&江城似画图春风绮陌踏春遥见玉珂人
&&&&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何绍基,曾为关帝庙题《暂留轩)、《翥鹤轩)匾额。
&&&&长久的历史岁月中,在吉林北山留下墨迹、题咏的文人墨客、官宦名流无计其数。像吉林省长郭宗熙,以及他主持创办的“松江修暇诗社”的一批文人墨客?吉林提学司提学曹广桢;代省  长王维宙,吉林县知事于朗昆,诗人沈兆幌、沈承瑞、顾晋昌、孙介眉、黄兆枚等,均在北山题咏留墨。在药王庙的春江阁里,当年还存有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泼墨山水和苏东坡赤壁赋的拓板墨迹。惜哉,“文革”的狂风暴雨,使北山的名人题咏及历史文物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许多匾额、楹联、诗词、碑刻佚失无存,实为民族传统文化憾事。
&&&&晚清民初的“吉林三杰”成多禄、宋小濂、徐鼐霖都在家乡的北山留下了大量墨迹。徐鼐霖任吉林省长时曾主持监修北山公园,并为澄江阁题匾。宋小濂为泛雪堂题楹联: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现流水静现山&
&&&&成多禄题的(朵云殿)匾额,已收入(中国名匾)一书。此外尚题有(江天一览)、(高瞻远瞩)、(翥鹤杆)、《吟秋阁入伤绿轩》等匾额。楹联有:
&&&&烟横古寺无人到
&&&&榻倚深堂有月来
&&&&绝妙朋游有明月一杯好山四座
&&&&是何意态看大江东去爽气西来
&&&&五栽我重游桑海高吟诗世界&&&
&&&&一层谁更上乾坤沈醉酒春秋
&&&&富贵贫贱总难趁意知足之谓趁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成多禄是“松江修暇诗社”中,为数不多的吉林当地文人,他经常和郭宗熙及同社诗友雅集北山,饮酒晶茶,吟咏互答。曾留有“北山雅集,呈颐庵使君兼酬非园、艾室、睡石、棹渔、酌笙、润
&&斋;子健诸君”诗:
&&&&尘羁才脱便身轻,中履萧然野意生。
&&&&杰阁栖烟涵远树,大江摇镜抱孤城。
&&&&画图不战前游乐,丝竹难为此日声。
&&&&漾煞九天珠垂落,冷泉心比在山清。
&&  九龙山名人荟萃,文采风流。在民国期间,药王庙的北门外,左侧山坡处,有一颇有名气的吉林名妓小玲珑之墓。
&&&&小玲珑名扬民间,但文载不多,故今日知之不详。小玲珑姓侯,名玉英,江南丹徒人氏,流落关外,抡为妓女,小玲珑是其绰称。她貌美娴静,精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是当时吉林城高领艳帜的名妓,为文人骚客乐道。民国13年,小玲珑病逝于东关圈楼“艳春书坊”,年仅十七八岁,埋葬于北山药王庙之左。原有墓碑志,时有文人墨客题咏追念,一时传为佳话。&&&&
&&&&著名作家肖军早年曾在吉林生活过,80年代故地重游来到北山,有感日转星移、事物变迁,吟(悼小玲珑)诗一首,诗前注道:&&&
&&&&“北山巅顶,旧有荒冢累累,中有丹徒女子侯小玲珑墓在焉。余客吉林时,常至斯处独饮、小憩、流连竞日。1927年离去时,曾赋数诗以吊别之,今墓已绝无踪迹矣……埋香有迹杳难寻,徒赋招魂恨转深。浪迹萍踪五十载,&&赢得白发故青衿。”
&&&&“沧桑一段风流话,凭吊湘波惜玉容。”名妓轶事,古来非少,以李香君、董小婉、陈园园、柳如是等高领艳帜的明末“秦淮八艳”,吟风弄月,悲欢离合的故事;民国名妓小凤仙,协助蔡锷将军宏图共和,均留才子佳人美谈。杭州西子湖畔的名妓苏小小墓,是一名胜之地,想北山小玲珑墓,也曾有它的人文轶事。今者,香冢早已荡然无存,确实可谓:“埋香有迹杏难寻,待赋招魂恨转深。”
灵仙堂里说“狐仙”
&&&&说起北山关帝庙的灵仙堂,年轻人也许并不在意,但吉林的老年人却印象相当深刻。这座灵仙堂,位于正殿后侧西北,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硬山式建筑,面积不过四五十平方米。
&&&&可不要小瞧这座并不富丽堂皇的小殿,里面供祀的,可是昔日东北民间百姓普遍信奉,大名鼎鼎的“灵仙”——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这两位“灵仙”是何方神圣,令关东百姓供奉祭祀得如此虔诚之至?
&&&&胡,乃狐也,就是昔日人们常说的“狐仙”。在民间,“狐仙”则被称为“胡仙”,这是众百姓虑真呼明叫“狐狸神仙”,是对这位“灵仙”的不敬之举,而赋于的谐音尊称。
&&&&胡三太爷、胡三太奶则是众百姓对自己尊崇的“胡仙”,赋于的人格化的名称。非但如此,连塑像也是太爷、太奶的形象。灵仙堂内的胡三太爷是清朝官员的装束:官帽、宫服、官靴,而胡三太奶则是一位手捧如意的清朝诰命夫人。两旁立侍者是男女侍童。
&&&&胡(狐)仙虽然是昔日关东民间普遍信奉的神明,但多供祀在民间的小庙、神龛上,今堂而皇之地住进佛家大庙,令人不得不正目而视。
&&&&北山的庙宇都供祀有“胡仙”。关帝庙和药王庙是一墙隔两庙,设有一个灵仙堂,玉皇阁和坎离宫都单独设有灵仙堂。原智光寺因寺小没有设灵仙堂,但也置有“胡仙”神龛。
&&&&胡三太爷和他的夫人胡三太奶,不就是一对“狐狸神仙’’嘛,这在昔日神佛多如牛毛的神仙世界也是平常之事,为何得到关东百姓如此的尊崇?这和东北地域的原始民族满族,信奉的萨满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满洲民族的先人肃慎人与秽貊人、东胡人三大族系,共同生活在东北亚广大地区已有几千年历史。他们信仰的萨满教,以其悠久的历史,形象地记录了北方人类心灵思维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表达了他们与自然斗争的意志,也揭示了他们对诸多自然现实的迷惘和误解。萨满教这一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民族地域文化,凝聚着北方狩猎民族的特质。而这种民族宗教文化,也如实地反映着地域的风采。&&&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宗教。“萨满”乃通古斯语的音译。“萨满”跳神,是信仰萨满教的民族用来祭神、祭祖、治病、许愿的文化现象。全世界信仰萨满教的不仅仅是东北亚原始居民,欧洲的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诸民族和部落,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我国东北的满族、鄂温克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都信仰古老的萨满教。(东北民俗新编)记载,昔日满洲人:“凡祭祀祈祷必跳神,名曰萨玛,亦曰义码,或曰萨嘛,俗为萨满,音讹也。跳神有跳家神、跳大神之别。祭祀用者曰跳家神,其专以治病感人者曰跳大神。”“至神之所托,多为狐、黄、白、柳、虺五种。降神时,主者祭以羊鲤。萨满载尖帽如兜鍪,缘檐垂五色纸条长蔽面,外悬小镜二如两目,拖+布裙,腰铜铃、铁铛,手太平鼓。”“已而神来,,萨满词气动作,悉有所凭。柔而和必狐,刚而厉必虎,险而峭必蛇,踊而捷必猿……”
关东的原始民族满族等,供祀“狐仙”是因为信仰萨满教。清朝中期以后,后迁入东北的汉族及其他民族,则是“入乡随俗”受萨满教遗存影响之故。由于满族曾经是活动在白山黑水之间,以狩猎为主的马上民族,有关狐狸的信仰和他们常年的狩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满族人上山打猎,从不捕杀狐狸,认为如果伤害狐狸,会遭到“狐仙”的报复。昔日民间有关捕杀狐狸后遭到报复的传说很多,不是猎手死伤得病,就是家人不得安宁。
&&&&满族以万物有灵观念为核心的古老萨满文化,在狐狸这种动物身上的体现是,即可以使人大病不愈,又可为人治病;即可以使人家中狐魅横生,又可为人消灾免难。&&&
&&&&当年,东北广大地区的众百姓供祀“狐仙”,一是恐惧被狐狸“附身作祟”滋病生灾,二是想祈求“狐仙”保佑合家平安幸福。这种庸俗落后的思想意识,在缺医少药而充斥神佛禳灾却病的封建社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中国民间禁忌·戏业禁忌》中,记述了中原地区人们对狐狸等动物的信仰:“旧时戏班里还敬奉‘五仙爷’、‘八仙爷’等神灵……,五仙爷即是刺猬、狐狸、蛇、黄鼠狼、老鼠。河南西华县一带。,戏班敬庄王的庙中还有八位仙爷的塑像,此八爷为:座大爷(座山雕)、白二爷(刺猬)、三太爷(狐狸)、柳四爷(蛇)、黄五爷(黄鼠狼)、团六爷(龟)、飞七爷(野鸡)、灰八爷(老鼠)。”&&&&.
&&&&这里众“灵仙”排座次,狐狸排在了第三位,可能这也是“胡三爷”、“胡三太奶”大号的一个来历吧!
&&&&令人不解地是,地处中原的河南,2000多年来受儒、道、佛三教的影响致深,怎么也有萨满教万物有灵观念遗存的影子?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透过历史的迷蒙,溯时间的长河上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金女真人——满族的先人,800年前那已远去的辉煌。
&&&&这些崛起于白山黑水,发迹于关东苦寒之地的女真人,南进中原,攻城掠地,占据了宋朝半壁江山。为了有效地控制金戈铁马争得中原沃土,金朝统治者完颜宗氏,不得不将关外故土上的女真族民众一批批南迁,来到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人数达近百万。
&&&&为了补充南迁移民造成的真空地带,金朝统治者又从关内大批的迁移汉民到关外故土,这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批南迁的金女真人,将通古斯语系的以万物有灵观念为核心的古老的萨满教,带到了佛、道、儒三教争荣的中原内地,已是史册有载的事实。&&&
&&&&清王朝后期开始的,大批山东、山西、河北、河南中原汉族农民闯关东,来到东北,也许其中十有五六是几百年前迁徒到中原的金女真人的后裔呢?如此看来,地处中原的河南等地,存有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时间的长河即将流淌到21世纪,萨满文化的原始形态早巳消失,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已淡薄。关帝庙内的灵仙堂前,虽然仍是人头攒动,但大多都是进庙观光、寻奇、开眼界的旅游之人。
&&&&在灵仙堂两侧的墙壁上,彩绘着许多蒲松龄笔下(聊斋志异)中,关于狐仙的传奇故事。清代,蒲松龄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鞭挞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写出了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聊斋志异),开辟了用“狐仙鬼怪”笔伐社会丑恶现象的艺术新途径,影响了一代文风。
&&&&出身关东满洲的和邦额、庆兰,都是清乾隆时期的满族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夜潭随录)、(莹窗异草)等,也是用“狐仙鬼怪”对社会的黑暗面,人心不古等社会现象进行无情鞭挞。
&&&&和邦额的《夜谭随录),可以说是满族短篇白话小说的瑰宝,全书4卷141篇。作者以借喻类比手法,对丑陋的社会现象给予深刻的讽刺,直入骨髓。
&&&&和邦额字闲斋,号霁园主人,隶满洲镶黄旗。早年随祖父和明任内,到过西北凉州和东南福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中举人,曾任山西乐平知县。他看到社会上种种不平丑陋现象,借“与二三友于酒觞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说狐”,发泄胸中不满,“聊以自娱”,然而又有所顾忌,故自言是“妄言妄听而妄录之”的“志怪之书”。
&&&&和邦额是满族人,写的又是“狐仙鬼怪”的“志怪之书”,所以在信仰萨满教的满洲人中评价很高。他笔下的“狐仙”大都是不忘旧恩,心诚志坚,见义勇为,济世救人的“好狐仙”。用以鞭挞丑陋的市侩小人、贪官污吏,发出“人不如狐,良可愧也”的正义呼声。
&&&&萨满教万物有灵为核心观念产生出的“狐仙”,在蒲松龄、和邦额、庆兰等汉、满族作家笔下,已从高坐神龛庙堂、享受人间香火,稍不顺心如意就滋病生灾、作祟人世的“狐仙”,变成了疾世恶俗、惩恶扬善的活生生的正直人。虽然作者声明,满纸是“妄言妄听而妄录之”,但字里行间仍显露着古老的萨满教遗存、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子。
&&&&北山关帝庙内灵仙堂的胡三太爷、胡三太奶是泥塑的神仙,没出庙堂一步,却也发生了“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之厄运。一九九六年春,灵仙堂发生的一起“太爷”头上动斧的新闻,令人瞠目结舌。
&&&&一天夜晚,一男者越庙墙而人,用利斧劈开灵仙堂大门,将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的头全部砍掉,连立侍的童男童女也未能幸免。僧人呼来警察,将其擒获,仍在高喊:“破除封建迷信!”警察一问,原来是精神病者,被扭送进了精神病院。但胡三太爷、胡三太奶的头部整容,却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吉林“北山八景”考
&&&&“北山八景”考
&&&&吉林北山,有山有水,湖光山色,关东称著。“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这里都有他们的各自的
钟爱。北山上有清代古寺庙群及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以独特的风景寺庙园林名冠广阔的白山黑水之
&&&&清朝中期以来,由其是咸丰十年(1860年),封禁关东的柳条边开边以后,关内大量的流民涌入关
东,许多文人墨客因各种原因客寓吉林。关内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们来到,赋于吉林北山以新的风景园
林文化内涵,把北山的诸多景观,从各个角度以美学观点予以升华凝炼,逐渐点评出了“北山八景”
。“北山八景”之论,由于时间较长,有些景观淡化。又经“文革”风云,人们不重视旅游景观的保
护和发展,所以今日对“北山八景”知之了解的人们已为数不多。为了使读者对吉林北山著名的景观
有一个较深了解,将“北山八景”陈呈。“柳荫荡舟”,此景指的是北山脚下东湖内,轻舟荡桨,背
衬岸柳长垂,浓荫翠绿。北山公园三泓湖水,原为一处宽阔水面。1924年张作相任吉林督军兼省长时
,始修北山公园,为了进园上山方便,修筑了一道南北长堤,将山下湖水分为东西两湖。
&&&&1927年张作相为了抵抗日本的经济侵略,又主持修造了吉
海铁路。吉海路的北山车站与吉长路的
吉林站之间的连接线路基,将东侧的湖水又分为南北两湖。使北山脚下的一个湖变成 了东、西、东北
三个湖,西北山脚下名为黑牛圈有居民房舍。1929年,南北方向的长堤上,修建钢筋混凝土石桥一座
,长14米,宽10米,上设电灯,共用大洋7000余元。由于桥距水面很低,故命名卧波桥。桥东之湖水
面最大,后置小船,供游人荡桨游娱,与岸柳随风相映成趣,得景“柳荫荡舟”。
&&&&“堂前赏雪”。此景指泛雪堂高踞山半,隆冬时节,登堂凭栏远眺,观赏梨花瑞雪。泛雪堂晚清
时期所建,具体创建人、时间均不详。昔日曾是文人骚客赏雪品茗、吟诗作赋的聚会之所。门楣之上
匾额为清同治、光绪之师翁同和所书。楹联则是“吉林三杰”之一的宋小濂所书: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牌坊伴月”。此景指北山西峰之麓,德政碑群南侧的“朗昆县长去思坊”。入夜,月朗星稀,
万籁俱寂,明月、牌坊相伴,令人思绪绵绵,情有所寓。&&&
&&&&“朗昆县长去思坊”,系民国14年(1925年),吉林县全区绅商为思念卸职离任的于朗昆县长竖立
的。同时竖立的尚有“吉林县知事铁岭于君去思碑”一通,载有全县乡梓百姓对其去后之思真情。
&&“登楼观渡”。此景指的是,登临踞崖而建的澄江阁,远望松花江上万帆竞渡,渔舟唱晚。
&&&&澄江阁1922年由吉林人李静山督建,为楼上楼下各三楹的二层楼阁。因高踞山巅,视角极佳,登
之高阁,可观赏松花江蜿蜒南来,渡舟渔帆点点。故人们又俗称其为“观渡楼”。
&&&&“山洞悬桥”。此景指的是,揽辔桥单曲高耸东西两峰之间,下如山洞,穿山而过;上似悬桥,
巍峨高耸。
&&&&揽辔桥,系1935年凿穿东西峰之间的山坳,凌空架设,桥高15.7米,甚是雄浑壮观。民国诗人栾
骏声诗赞曰:“石扇中开天一方,偶携吟榼涤尘黄。“
&&&&“旷亭日出”。此景指的是清晨在旷观亭上,观赏红日东升晨曦万道。旷观亭位于北山西峰之巅
,具体建造年代不详,70余年前始修北山公园时即有此亭,原亭为单层、木结构、六角亭。亭匾为天
津著名书法家华士奎所书,并有楹联一幅:
&&&&登高望远四面云山千家烟树
&&&&听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山
&&&&今日之旷观亭,是1964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为双层、单檐、六角、攒尖顶钢混结构亭。因其视角
甚佳,故有旷观亭名之雅。
&&&&“北山双塔”。此景指玉皇阁后,万绿丛中,沐浴在夕阳、晚风之中的宽大师两座墓塔。宽真大
师,是北山玉皇阁的开山和尚,原为清乾隆年间宫内的御用戏子,后出家为僧,云游来到吉林,创建
玉皇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玉皇阁建成,同年七月十日宽真大师圆寂火化。嘉庆年间,玉皇阁僧
众在阁后修青砖浮屠两座,内奉宽真大师灵骨。此双塔毁于昔日文革之中,1998年重修。
&&&&“药庙晚钟”。此景指的是,药王庙内傍晚悠扬的钟声。药王庙系北山古寺庙群中较重要的庙宇
。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毁于大火。次年,吉林将军都尔嘉“率属捐资”
重建,历时两年。“药庙晚钟”之景观,今考证有误。后文《药庙晚钟考略)专文深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前进,“北山八景”有的已失去往日的辉煌,像“旷亭日出”,因有雄
踞华夏第一亭——揽月亭相比,旷观亭自然要逊色无光。有的景观,已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像“北山
双塔”早已风光不在。双塔虽然又得重建,却已无昔日夕阳、清风、苍松、浮屠的幽雅景致。“登楼
观渡”亦是如此,松花江上已无渡舟渔船,登临澄江阁,但见高楼林立车马喧,“槛外长江空白流。
”还有的景观和新景观相比,则无优势可言,像“堂前赏雪”即是如此,不如登高望远韵“旷亭霁雪
”跟上时代的步阀,推出景观,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然。
&&&&1994年笔者在北山公园忝居主任之职,欣逢北山建园70周年之纪。北山公园与国旅吉林分社、江
城晚报等单位,联合发起了“北山新八景”的征集活动。通过三个月在江城晚报上的公开征集,并组
织有关的文学界、史学界、书画界专家学者以及旅游界人士广泛评议,议定了“北山新八景”,这八
&&&&“揽辔飞虹”。指揽辔桥横空出世,凌空高架,如彩虹飞渡东西两峰。
&&&&“诗碑夕照”。指清圣祖康熙皇帝东巡吉林乌喇御诗碑,座落在绿树丛中,沐浴在夕阳金辉之下
&&&&“桃源春晓”。指春到北山,桃源亭下桃花源,春和景明,桃花争奇斗艳。&&&
&&&&“风荷清夏”。指盛夏北山脚下荷花湖,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人们小憩湖畔长廊。举杆垂
钓湖心亭,消夏赏荷。
&&&&“云亭秋色”。指仲秋时节,登揽月高亭,赏群山五色,层岚竞秀,大江东去,爽气西来。
&&,&&“旷观霁雪”。指隆冬、瑞雪、天晴,登西峰旷观亭,赏万山皆白,层林尽染,霁雪如银,古
&&&&“廉泉让水”。指西峰脚下,廉泉古井与廉泉新亭、德政碑自成一景。亭内品茗小憩,赏古碑书
法,思廉泉寓意,不失为游中一得。&&&
&&&&“古寺钟声”。指入夜北山,万籁俱寂,清风拂树,古刹梵钟。
&&&&“北山新八景”评定雅集之后,吉林省文史馆馆员金意庵先生即兴赋诗,以志欣感:
&&&&北国明珠别有天,&&漫将八景胜名传。
&&&&园林城市风米好,&&春夏秋冬四季妍。
&&&&桃源春晓闹春潮,&&清夏风荷映日摇。
&&&&让水廉泉思小饮,&&旷观霁雪坐人豪。
&&&&傲啸兴怀瞰大江,&&云亭秋色水天长。
&&&&钟声古寺绝尘想,&&是我他乡又祖乡。
&&&&诗碑夕照梦魂牵,&&第一江山苍翠巅。
&&&&飞虹揽辔横空落,&&巧夺天工胜自然。
&&&&&&&&&&&&&&&&&&&&&&&&&&&&&&&&&&&&&&&&&&&&&&&&&&&&&&&&&&&&&&&
佛道儒俗杂糅相处
&&&&——吉林市北山古庙群的文化特色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话不假。五台山、普陀山、峨嵋山、九华山是闻名海内的四大佛山。还有好多名山,经声不绝,香烟袅袅,也是被和尚所占。其实道家占的名山也不少,什么“青城天下秀”、“终南洞天福地”均是道家圣地。儒家的文庙、孔庙独树一帜,遍及全国各地。俗家的神庙更是数不胜数,什么“龙王庙”、“山神庙”、“胡仙庙”、“妈祖庙”,无人知晓俗家究竟供奉多少神明,有多少庙宇。这些佛、道、儒、俗各教派神明都是各居庙堂,受一方人间香火。可是在吉林北山,“三教一俗”却同居,一座山,甚至同处—一庙堂,接受人们顶礼膜拜,且相安无事。确是北山古庙群的一鲜明文化特色。
&&&&玉皇阁是北山庙群中最雄伟、最有气势的建筑。且“胸襟”最宽广,能容纳佛、道、儒、俗各教派在庙内立有一席之地,共享人间香火。玉皇阁,一看庙名称便知是道家庙宇,登堂入殿,方知不尽然。由正山门入,“天下第’一江山”牌坊右侧,便是祖师庙。内正中供奉佛、道、儒三教祖师——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祖师同堂,实属少见。两侧则是佛、道、儒俗及民间各行业祖师,计十六人。佛教有禅宗祖师达摩,道教有全真派祖师吕洞宾,余者即是儒家弟子及民间各行业的祖师。
&&&&祖师庙东侧是观音堂,内供奉观音菩萨——是佛家庙堂。牌坊西侧是老郎殿,内供奉梨园祖师唐明皇李隆基、财神赵公明和文曲星——是俗家庙堂。老郎殿西侧是胡仙堂,内供奉胡三太爷、胡三太奶——是俗家庙堂。过“天下第一江山”牌坊,正殿朵云殿的二楼供奉“吴天金阙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总执天道之神。一楼供奉“三霄娘娘”(琼霄、云霄、碧霄)——是俗家信奉的厕神兼管妇女生育。玉皇阁西是大雄阁,内供奉佛祖如来,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韦驮菩萨及十八罗汉——是纯佛家庙堂。
&&&&北山从庙宇的名称上能看出是道教的,还有坎离宫。《易经》讲,坎,水也;离,火也。水属阴,火属阳,坎离宫原是供奉太阳神、太阴神的道家宫。现在宫的名称未变,但供奉的却是佛教的“西方三圣”。药王庙是纯正俗家庙宇,内主供祀三皇(天皇、地皇、人皇),配祀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和十大名医(雷公、岐伯、扁鹊、华陀、张仲景、淳于意、葛洪、王叔和、陶弘景、皇甫谧)。关帝庙是北山建造最早的庙宇,也是在民间影响深广的道家庙宇。但其中也是佛、道、儒、俗众家汇萃。关帝庙内有胡仙堂——俗家殿堂,三菩萨殿——佛家殿堂。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关帝(关羽)身兼数“职”——佛、道、儒、俗共同膜拜、敬仰。关羽生前的最高官爵是“汉寿亭侯”。由于他以忠孝节义称著于世,故死后有十五个皇帝为他加封授爵,使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儒家奉其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的“武圣人”。——佛家奉其为伽蓝菩萨。——道教奉其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忠义神威关圣帝君”。与“三教”的封爵相比,民间(俗家)对关羽的称呼更为亲切、尊崇——称其为关老爷。关帝庙又称老爷庙。其实对关帝的笃信供祀,已远远超出了汉族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据资料载,供奉关羽的庙宇(但名称不同),是全国寺庙之最。就连西藏、内蒙古盛行的喇嘛教中,关帝也是备受崇敬的神。北京的喇嘛庙(雍和宫)中就有关帝殿。在满族聚居地区,关帝,满族称其“关玛法”(即关老爷),是最受崇敬的神祗。
&&&&北山庙宇中佛、道、儒、俗杂糅相处,表面上看好似不纯正,不合教义,实际上有它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渊源。
&&&&南朝梁代的开国皇帝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多才多艺,文武全才。除武功开国,在“文治”方面也有独到的建树,他写了许多阐发佛教思想的著作,首创了“三教同源”说。他认为儒教、道教都源于佛教,老子、孔子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他还把最高的佛教比作黑夜里的月亮,次等的儒教,道教比作众星。它们彼次有高下之分,但又相互烘托、交相辉映。所以梁武帝又把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同称为“三圣”。从梁武帝的理论可以看出,用儒教、道教的道理教人在世行善,又用佛教的教义劝人出世成佛,三者合用,对其封建正统地位的稳固,是极为有利的。
&&&&隋唐时代,一些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是调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建立的。如天台宗、独造家风,借以调合儒、道思想、宋代佛学家竺道生,深受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思想启迪,并吸收道学的“入理言息”的思维方法,来宣扬“一切众生皆可以成佛”的佛学思想。到明代,“三教合一”的思潮有了长足的进展。明代佛教四大禅师之一的德清禅师,竭力调合儒、道、佛三教。他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了世。”他还宣传“孔、老即佛之化身”,简单明了地把佛教与儒、道两教在理论、思想、道德践履方面的壁垒完全打通了。
&&&&形成“三教合一”思潮的主要因素是,儒家的正统思想,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佛、道两教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与儒教调合、靠拢。再者,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民间有深厚广泛的社会基础,儒教代表封建正统,佛教是“泊来品”,想在中国存在发展,就必须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思维方式。佛教就是取儒教、道教之所长为己用,在中国扎稳了根基。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政策,对佛、道、儒三教都予以扶植,以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是很重要的因素。“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观点,正是这种因素的典型反映。&
神医岐伯与雷公
&&吉林市北山药王庙是北山建造较早的庙宇,规模不算宏大,建筑也谈不上精美,但是大殿之内的“三皇”、药王、药圣、十大名医,却使药王庙名扬关东,声贯白山黑水。大殿正中,是按中国古代天、人、地的传统顺序,由左到右供祀着天皇伏羲氏、人皇轩辕氏、地皇神农氏。在“三皇”的左侧,配祀的是药王孙思邈,右侧,配祀的是药圣孪时珍。在两厢由里向外排列的是,自远古黄帝时期到隋唐时期,在中医中药界有一定影响的十大名医。
&&&&北山药王庙创建之始,在大殿两厢配祀的是16位名医国手。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重修药王庙碑》有载:“乃者崇祀药王,配以16名医,而三皇位乎其上,令庶民皆得瞻礼,无乃亵乎。”何时改祀十大名医,不得而知。即使是药圣李时珍,也是后来增祀的。而且,供祀的名医也有一定的变化。据《吉林市市区文物志)记载,曾一度在供祀的名医中有李东垣,而没有今日供祀的葛洪。至于庙外抱厦角落里的“十不全”,更是不知从何时也来享受人间香火。&&&
&&&&药王庙里十大名医排列的座次十分讲究,基本上是按历史时间排列。右起首位,供祀的是岐伯。岐伯是黄帝轩辕氏时期的名医。由于年代久远,史书记载甚少。相传黄帝精通医道,脉诊、经络、针灸都是他发明的,所以后人尊其为中医鼻祖之一。
&&传说黄帝身边的许多大臣也是济世神医,岐伯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相传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是黄帝的传世之著。经后人考证,这是一部托名之作。昔日,古人有托名以自重、著书立说之风,否则不易被人们所重视。素有医界“圣经”之誉的《(黄帝内经》中,有《灵枢经》及《素问》两部分,《灵枢经》讲的是与针灸相关的经络学说。那么,《素问》又是什么意思呢?六朝时期的名医全元起说:“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帝轩辕氏虽然德高望重医术非凡,还是能廉恭下士不耻下问的。也可见,岐伯医道之精湛,连发明“脉学”、“针灸”的医祖黄帝,有时也要向他请教。直至今天,中国的医药界,还是称精通医道的人为“精通歧黄之术”。岐,是指岐伯;黄,是指黄帝。《黄帝内经》是中华传统医学第一部理论著作。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部集理论与技术于一书的医学著作,有着丰富的医学理论与技术的论述和概括。中国古代对《黄帝内经》,就有着高度的评价。国学大师南怀瑾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说:“在《札记》中有一句:‘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许多人认为,这个医家要三代作医生,才能请他治病。其实这个“三世”,不是三代的意思。三世是指:一《黄帝内经)、《灵枢》、《素问》;二《神农本草》;三《太素》、《脉理)。精通这三项,是作医生的必备条件。所以,不通三世者,不能算医生,不能服其药。”系统全面地研究《黄帝内经》,就会发现这部经典著作,在心理学、生理学、养生学、气功学、人体科学、乃至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诸学科都有精辟的论述和概括。难怪南怀瑾先生认为:“它应与《四书》并重,列为必读之书,结果被局限人医学范围,实在有欠正确。”
&&&&经络学说和针灸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界的伟大贡献。在《黄帝内经》这本3咖多年前已广泛流传的著作中,对人体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技术,就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中,多以黄帝问,岐伯答的形式,阐述经络、脉诊、针灸等医学理论。在《玉机真藏论》中,有这样的对答:“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如何可见?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痛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如何?岐伯曰:大过则令人四支不单;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遭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上文对脾脉的论述,那种奇特的观察力、概括力,真知灼见,令人叹为观止,今人也未能超过。
中国传统医学3000多年来厚.古薄今的倾向,确实具有—定的合理性。从上文我们也可以看到,黄帝谦虑好学,不耻下问,“得脉大要”,“瞿然而起,再拜稽首”的谦恭下士精神。还清楚了岐伯这只有传闻,不见经传的黄帝时期名医,对深奥医道的透彻理解,和对天、地、人,对人体的细微观察和把握。确实不愧为北山药王庙内,名医之列的头把交椅。左起首位,是雷公。说起雷公人们极容易联想到,与闪母、云婆一道行风布雨的传说中的雷神——雷公。可是药王庙中的雷公,与岐伯一样,也是上古黄帝时期的名医。史书关于雷公的记载也很少。&&&
&&&&《抱朴子·极言》载:“黄帝著脉诊,则受雷、岐”。《太平御览)载:“黄帝有熊氏命雷公、岐伯论经脉”。从上两则古籍所载,可以看到,医理造诣颇深、医技精湛的黄帝有病还要请雷公看病。还要和雷公探讨经脉,可知雷公是一位非同凡响的名医大家。古异传》中说雷公为民治病,还有专为他人山采药的采药使。啄木,就是雷公的采药使,死后化为啄木鸟,每日为树啄虫治病。这则神话传说,说明当时雷公的行医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
&&&&在医学史上记载较多些的是另一位雷公。这位雷公姓雷,是五六世纪时期人氏。有酌古书说他是隋朝人,有的古书则说他是宋朝人,具体生平不详,只知是当时的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这位雷公著有(雷公炮炙论》,这是中草药生药炮炙加工方面较早的专著医书。所谓“炮炙”,即是天然药物每每存在药性刚烈或不易发挥药效的缺点,而必须加以人工克服的过程。另外,同一种药物的不同部分,每每药效也有所不同,必须仔细识别。,雷+在《雷公炮炙论》自序中讲:“若夫世人使药,岂知自有君臣。即辩君臣,宁分相制……当归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蕤子熟生,足睡不眠立据”,“久渴心烦,宜投竹沥……心痛欲死,速觅元胡……某不量短见,直录炮熬煮炙,列药制方”。
&&&&关于炮炙药物的“火候”,《雷公炮炙论》也有详细的记载。像:“凡方为炼蜜,每一斤只炼得十二两半卒一分是数。若火少,若火过,并用不得也。”“凡修合丸药,用蜜只用蜜,用饧只用饧,用糖只用糖,勿交杂用。”
&&&&药物的鉴别,以及炮炙的方法,因药而异不仅是我国古代诸朝行医用药的经验总结,同时,对于后世药物炮炙技术进一步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代名医李时珍对《雷公炮炙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雷公炮炙论》药凡三百种,为上、中、下三卷,共性味、炮炙、煮熬、修事之法多古奥,文亦古质,别是家。”
龙虎之地话北山
&&&&吉林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在明朝年间,吉林市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辉发、叶赫、哈达、乌拉)之一的乌拉国属地。清朝年间,吉林即是北疆重镇。是时名为吉林乌拉。吉林满语为“沿”之意;乌拉,满语为“江”或“河”之意。顺治十三年,清廷在此驻兵造船,以防沙皇俄国的入侵。故吉林市古时又有船厂之称。康熙十二年,镇守北疆的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命修建吉林乌拉城。由于吉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远迎长白,近绕松花,扼三省之要冲,为两京(盛京,即沈阳;兴京,即辽宁新宾)之屏障”。故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巴海,奉命移驻吉林乌拉。从此吉林成为清朝统治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东北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民国年间,吉林市是吉林省城的所在地。
&&&&吉林人常讲:吉林是风水宝地,再旱的年头也有收成,再涝的年头也不会颗粒不收。这是吉林人对自己故乡的眷恋之情。实际上吉林市的山水地势确实很有意思。关于吉林市、吉林北山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松花江似银带,在市内呈反S形蜿蜒流过。如以中心画圆,则成两个圆头小尾的图形,似太极图中的阴阳龟。吉林市四周群山环绕。比较著名的有东青龙(龙潭山),西白虎(小白山),南朱雀(朱雀山),北玄武(玄天岭)。正合天上的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四方守护神)。这地形地貌,山的分布,水的流经,在术士的眼里恰似易经中的太极图(阴阳鱼),和“四象”(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吉林北山有九座山峰,远眺如九龙嬉戏,故古人称之为九龙山。九龙山前数里之遥即是松花江。松花江满语为松阿里乌拉,即天河之意。(河水由长白山天池而来)。九龙山后有一山沟,据先人言,此山沟曾有猛虎卧于其中,人们称之卧虎沟。
&&&&康熙二十一年,为了抗御沙皇俄国的侵略,收复被侵占的雅克萨等大片领土,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第一次东行巡幸吉林乌拉。经过长途奔波跋涉,终于来到了大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望着碧水青山,渔猎农耕,满目的本族风土人情,康熙帝“龙颜”大悦。这时,有术士进言:吉林乌拉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方之神守护,福地也。加之此地藏九龙(九龙山),
卧一虎(卧虎沟),又南濒一江天水(松花江),乃蟠龙卧虎之地,日后当出帝王云云。虽为牵强附会,但似乎也有根有据。这引起了康熙帝的严重不安。他想起了当年太祖努尔哈赤金戈铁马驰骋乌拉国,攻城掠地,灭乌拉国兴建洲女真的情景,不寒而栗。为了免除他年改朝易代,争夺皇室之患,康熙帝令镇守吉林乌拉的宁古塔将军凿去数座山峰,将北山后“九龙口”作为处决犯人的行刑场,以破坏九龙山的“风水”。康熙四十年,又在东峰前沿修建了关帝庙,内供奉满族人顶礼膜拜的“关玛法”——即忠义神威关圣帝君关羽,以镇九龙山的“风水”。因九龙山位于吉林乌拉城之北,故易名北大山、北山,延用至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皇大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