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园城乡环卫一体化标语什么工作

  9月18日下午,莘县柿子园镇张大庙村宽阔的主街道上站满了三三两两的村民,除了行道树周围的小块面积之外,看不到裸露的地面,硬化几乎全覆盖,该镇1/3的村庄实现了主街道硬化全覆盖,所有的村庄建成了道路下水道。
  莘县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起步较早,2011年起就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六个有&为抓手的城乡环境整治,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已经实现全覆盖。
  探访: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村庄变大花园
  街道上相隔不远便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两侧的墙壁统一粉刷成浅蓝色,行道树郁郁葱葱,路面上几乎看不到纸屑、污物&&这是记者在莘县柿子园镇张大庙村看到的场景。
  张大庙村全村人口不足800人,村内有4条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并铺设了排水管道。据了解,该村配备了两名保洁员,每天都清扫街道,各家的生活垃圾就近丢进垃圾桶。全村购置了大型垃圾桶12个,建设垃圾池6个。
  柿子园镇后孙桥村北面紧邻镇驻地。该镇建设的群众娱乐文化广场就坐落于该村村头。广场东侧原是一个垃圾坑,周围的垃圾均倒在这里。据柿子园镇党委书记李占群介绍,在广场建设中,该镇就地取材,把这个垃圾坑建成了观光湖,名为&镜湖&,取&以民为镜,以民为师,以镜正身&之意。
  同样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例子,还出现在莘县莘亭办事处蒋庄村。这个有2000多人的大村,硬件设施令人羡慕,路面硬化覆盖至主次街巷,村上配备有专门的保洁员队伍,街道卫生天天打扫。当然,最靓丽的还属村文化广场:花砖铺地面、建设器材一应俱全,当然还有实木拼装的休闲亭子。据了解,这个高标准建设的文化广场,原来是几处废旧宅院,因为多年无人居住,院内杂草丛生,蚊虫多,一到夏天周围邻居不堪其扰。现在,这里变了样,成为村里人气最旺的场所。据了解,该办事处争取利用3至5年的时间,每村都建设一个这样的村文化广场。
  机制:
  组建起2000多人的保洁队伍
  &在城乡环境整治中,办事处在每村派驻一名机关干部担任卫生监督员,每个社区选配一名卫生监督管理片长,负责监督保洁员、清运工工作,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衡量村支部书记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为此,办事处先后约谈了2名社区书记,撤职了1名村支部书记。&
莘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江德根对记者说。
  蒋庄村是莘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一个缩影。据莘县县委副书记张俊之介绍,莘县从2011年起,就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以&六个有&为抓手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环卫保洁模式。
  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均制定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已经实现了全覆盖。该县已经组建起了2000多人的稳定保洁队伍,包括保洁员2390人、清运人员240人、管理人员120人,并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招标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公司。
(聊城日报记者 王培源&聊城晚报记者 林志彬)
版权与免责声明:聊城新闻网是聊城报业传媒集团所属《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刊登新闻及其他作品的唯一授权使用单位,上述作品电子版的版权均为聊城新闻网所有,严禁任何网站擅自转载或盗用。任何网站转载聊城新闻网作品,需事先征得本网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聊城新闻网,作者□□□”等字样。版权合作联系:
聊城新闻网出品莘县柿子园镇“三力”凝聚新优势
预计1-9月份,莘县柿子园镇完成招商引资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3亿元。完成全额税收1000余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0万元。10月8日,该镇党委书记李占群说:“项目建设增动力,农业调出新活力,小城镇建设显魅力。我们大力倡导‘干、拼、抢’的工作精神,全力打好跨越赶超攻坚战。”
项目建设增动力
柿子园镇充分发挥交通、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投入600万元,规划了占地1500亩的工业集聚区,完善了集聚区内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被列为全县五大工业集聚区之一。
该镇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质量效益高、辐射带动效应强的项目,增强镇域经济竞争力。目前,鑫诚建材、中益粮业、峨松节能等过亿元八家企业已落户园区。全镇形成了建材、食品、木材、纺织、冷冻、机械制造六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1家。
农业调出新活力
初步形成了瓜菜菌种植和畜禽养殖等支柱产业;对辖区内范莘干沟、二分干渠等14条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完成清淤32公里。这是柿子园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升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果。
柿子园镇大力发展反季节设施蔬菜和食用菌栽培,采用市场化手段,走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路子,在推行集约种植,成方连片发展上下功夫,建成了戏楼、后赵海等六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了占地650亩的绿化苗木种植项目。
小城镇建设显魅力
近年来,柿子园镇着力抓好小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公路、自来水村村通,电网、有线电视全覆盖,排水配套设施完善,小城镇功能齐全,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建设品味凸显。
为了切实做好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柿子园镇对分管人员分工调整,充实环卫所和执法所4名人员,定期对保洁员检查督导。同时,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四德工程”、乡村文明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吕 磊 宋丽君)山东寿光:环卫一体化扮靓城乡-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2版:综合新闻
&& 往期回顾 & && &
山东寿光:环卫一体化扮靓城乡
&&&&本报讯(记者蔡侗辰&通讯员梁海涛)记者日前走进山东省寿光市侯镇东岔河村,眼前的景象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离城区近百里的偏远农村:大街小巷整洁干净,楼房院落错落有致,行道树苍翠欲滴。村民张涛说:“现在的环境好了,每天都有专人清扫,垃圾桶就在自己家门口附近,扔垃圾也方便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曾是三年前寿光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现在农村的景象却大不一样,村庄环境一点也不比城区差。为什么短短几年农村就告别了“垃圾围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呢?该市稻田镇桂河三村村民董素兰道出了答案:“环境卫生大改变,农村旧貌换新颜,城乡环卫一体是关键。”&&&&整洁优美的卫生环境,不仅代表着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文明,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助推剂,更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随着寿光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目标的提出,该市环卫处围绕“改善城乡环境,服务均衡发展”的思路,于2010年推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将环卫资源、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从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到筹集资金和完善设施,再到健全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全面建立,短短3年的时间,城乡环卫一体化就让村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一样的洁净环境。&&&&现在寿光市无论村庄大小、人口多少,均按照每15户一个标准配备垃圾桶,按每75户一个标准安排保洁员进行保洁,并在每个镇街道建设了1~2座垃圾中转站。全市建立了市“统一保洁村庄、统一清运处理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开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寿光模式”。该市环卫处直接对城区、镇区、全市所有975个村庄及主要省县级道路“一把扫帚扫到底”,每天进行清扫保洁,统一清运处理生活垃圾和乡级以上道路路域农业大棚垃圾。环卫工作延伸到了城乡各个角落,达到了全覆盖、不留死角,镇村得到了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农业大棚垃圾实现了统一清运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寿光市环卫处充分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优良传统,大力践行敢为人先、务实精干、创新发展、奉献为民的“寿光环卫精神”,夏战酷暑,冬斗严寒,起早贪黑,在确保城市整洁优美的基础上,将环卫资源、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由城区延伸到了镇、村每个角落,将一首《环卫之歌》唱到群众心坎里。该处也先后获得2011年度全国环境卫生行业创新奖、“全省城建行业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潍坊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集体”“潍坊市文明单位”、寿光菜博会集体三等功等荣誉。&&&&就在几天前,该市文家街道韩家村的村民把一面写有“保护村庄环境,惠及千家万户”的锦旗送到了环卫工作人员手里,说:“以前得找地方堆垃圾,污染环境还不好看,现在问题都解决了,还不用交一分钱,大家都说好。”记者看到,在该处的会议室里,群众自发送来60多面锦旗已经挂满了墙面。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张俊之调研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_莘县新闻网
[设为首页]
& 推荐栏目:???????&& 联系电话:&&&&QQ群:
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张俊之调研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来源: 添加日期: 16:32:18 点击:
&&& 本网讯& (江克冰)& 10月22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张俊之到徐庄镇、柿子园镇调研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敏参加调研。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陪同活动。
&&& 张俊之一行深入到两镇的村庄进行实地查看,详细了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并对调研中发现的村内公共区域乱耕乱种、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农村&三大堆&随意摆放等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 张俊之要求,各镇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顺利推进、深入开展。要加大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取得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 张俊之强调,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全县人民的重大举措,各镇必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切实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营造&整洁、有序、生态&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
编辑:赵富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莘县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莘县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莘县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莘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
Copyright &
莘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技术支持:联系电话: 投稿信箱:
sxxww@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环卫一体化标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