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的饮食禁忌有什么

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和丧葬习俗&|&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1、饮食禁忌
  穆斯林的饮食禁忌种类颇多,但几乎都是动物性食品及其脂类,而且要求比较严格。这种禁忌的法理来源是唯一的,即《古兰经》。关于穆斯林的饮食,《古兰经》有个总的要求,即它应该是"合法"而"佳美"的。所谓合法,就是在真主名义下宰杀的东西。《古兰经》中禁戒人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对于不食猪肉的禁忌,人们作过各种解释。其实,禁食猪肉是伊斯兰教义的规定,是信仰中的行为因素。因此,它是伊斯兰教本身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穆斯林对"不食猪肉(油)"禁忌的遵守是特别严格的。它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穆斯林的一种社会习俗。忽视或误释(无端地说三道四)这种禁忌,穆斯林会产生反感。每一个非穆斯林都应该自觉地尊重穆斯林的这一习俗。
  2、丧葬习俗
  按伊斯兰教义,穆斯林逝世后要实行土葬,并为亡人举行葬礼,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称"死亡"为"无常"或"归真"。中国穆斯林仍遵守着古老的葬制。这一葬制可以概括三个字:"土"、"速"、"俭"。人亡后要速葬,亡体停放一般不超过三天。土葬时不用棺木,而是将尸体直接埋入土中,尸位南北向,面朝西。中国穆斯林的坟穴受传统文化影响,在地面上大都有封丘。还要俭葬或曰薄葬,即在坟穴内不得有任何陪葬品。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某些地区穆斯林在亡人的头七、二七、三七、四十、百日、周年、三年等都要举行祭祀、游坟、念经等活动。
&(编辑:张鹏)[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123.117.154.*
很赞同 我就喜欢蒙古族的食物 很多用奶做的食物都很好吃 纯天然的 营养最高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我只知道回族.它过圣诞节.和我们过春节一样热闹
这个问题主要应该从气候角度考虑,在中国西南方(包括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的苗,瑶,侗,傣族等等,由于气候炎热湿润,所以该地区少数民族...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佤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佤族的来历习俗
编辑:360常识网 【
】【】 浏览:232次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僳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佤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佤族的来历
佤族的历史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
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也共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的回忆。
佤族的宗教信仰
新中国成立前,佤族的宗教信仰是原始的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所有山川、河流和一切不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有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祸福。佤族最崇拜的是人类最高主宰&木依吉&,他的五个儿子是分别掌管开天、辟地、打雷、地震的神和佤族的祖先。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水鬼、树鬼等等。部分佤族地区信仰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耶稣教,它是近一二百年出现的宗教形式。
佤族人的禁忌甚多。历史上,禁忌与陋习是阻碍佤族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佤族是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欢把菜和盐、米一锅煮成较稠烂饭。其他地区佤族则多吃干饭。农忙时日食3餐,平时吃2餐。鸡肉粥如茶花稀饭为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吃现舂,男女老幼全部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之说。
佤族的肉食主要来源家庭饲养,有猪和牛、鸡。此外也有捕食鼠与昆虫的习惯。一些地区佤族还有捕食昆虫的习惯,更食用蛹与寄生于草本植物的红毛虫及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十余种。一般时都把可食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和盐、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但养蜂方法十分特别,先用一段掏空的圆木,两头封口,留出数个小孔,供野蜂进出,放在森林或屋檐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2、3次,与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佤族一般喜饮酒、喝苦茶。所饮用的、酒都是自家酿制的泡水酒。常饮泡水酒于身体无害,有益。佤族才开始喝烧白酒。
佤族更爱饮苦茶。苦茶熬得很浓,几乎成茶膏。苦茶虽味苦,但喝后有清凉感。对于处在气候炎热地区佤族,具有神奇解渴作用。
嚼槟榔是佤族男女老少普遍嗜好,平时劳动休息或闲谈,口中都嚼块槟榔。所嚼槟榔都是用麻栎叶与石灰煮成的代用品,据称嚼槟榔有健齿作用,但根据医学研究表明,常年嚼槟榔(非代用品)是罹患口腔癌的一个重要诱因。
典型食品有:茶花稀饭,火烧蛇肉,青豌豆炒蚂蚁蛋,油煎柴虫等。
佤族的婚俗
佤族的婚恋比较自由,有&串姑娘&(即谈恋爱)的,小伙子到了十七、十八岁的时候,就开始&串姑娘&了。但佤族的&串姑娘&多是以群体方式进行的,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单独活动的较少。且此&串姑娘&的活动,多以男子主动。
佤族的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选择在农闲季节:一部分选在农历四月,即:佤族举行砍牛尾巴祭祀活动到盖木鼓房前这个月内;另一部分则选在九月至十二月之间,即:修完房屋晒台到祭祀水鬼这段时间内。
在过去,依照佤族的风俗习惯,丈夫去世后妻子可以转房给弟弟。若弟弟已婚,经嫂嫂和弟媳同意,也可以转为弟的小老婆。如果女方家不愿意转房,也可另嫁,但必须由新夫家付聘礼给亡夫的弟弟或同姓的家族。此类转房婚,夫妻不和,也可以离婚,但若为男方家主动提出,女方家则不退还聘礼;若女方家提出,则要退回男方家的聘礼。
佤族的民族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和作用,&拉木鼓&便成佤族极为隆重、盛大宗教祭祀活动。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里砍伐树木,拉入寨里,制作新鼓,更换旧鼓活动。多于农历11月(佤历1月)进行。届时,首先由村寨头人会议确定拉木鼓时间及主祭人(出牛、承担活动费用的人),准备好要剽杀水牛数头和取肝看卦黄牛一头,以及水酒食物等。拉木鼓当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男性青壮年上山砍伐已事先选好树木,准备制鼓的材料。第2天一大早,全寨男女老少(一些女性不能参加)均身着的盛装,前来拉鼓,大家边歌边舞,用绳索把木鼓拖拉向寨子。但木鼓当天是不能进寨,要停放寨外,需杀鸡祭祀之后,另择吉日进寨。
新鼓进寨日,举寨欢腾。邻寨人们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载歌载舞,剽牛和杀猪、饮酒娱乐。
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二十余天。抠凿完成日,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的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于木鼓房周围,再一次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顺利制成。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方告结束。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指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其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的声音,其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谈情说爱&串姑娘&
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结婚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便可开始参加谈情说爱社交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姑娘。
串姑娘是以群体方式进行。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前,单独活动较少。在此活动中,男子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串姑娘主要是在晚间进行。没有特定的场所,多在姑娘家里进行。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们就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伙子们弹着三弦和吹着笛子,到等候他们的姑娘家里去。大家一起唱歌与跳舞,互赠烟草、槟榔,男女相互梳头,嘻笑打闹、送秋波、诉衷肠。经过了若干次串姑娘,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之后,就会送一些手镯和项链、梳子、头巾等礼物给她。如果几天或一段时间里不见姑娘退还礼物,便能认定她已对自己情有独钟,愿意作为自己的恋人。而姑娘则来者不拒,不管谁送礼物都会一一收下。她们认为,送礼物小伙子越多,说明自己的相貌和人品等条件越好,越感光彩。姑娘父母也会为串女儿的人多而高兴和自豪。但对不想继续发展关系小伙子,礼物就会很快退还给他的。也有的是在串姑娘过程中,小伙子若看中某位姑娘,便会趁机抢去她的首饰和头巾等物,表示向她求婚。此时,姑娘不管愿意与否,都要大嚷大叫,佯装反抗。如果两三天内不去索取,就表示接受小伙子的求爱。
确定了恋人关系青年男女,便会脱离群体,开始其单独交往。进而正式托媒求婚和订婚、结婚,喜结连理。
佤族是个农业民族,Past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了定制,发展成为了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日子。因为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和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时间也不一样,但以前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日期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其欢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其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为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在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与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传统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节日当天,主人早早地起床,准备好过节酒肉佳肴。之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接着要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其谷神,敬献其祖先。仪式结束后,以巫师与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之后,主人才能打开家门,把自家过节消息告知邻里乡亲们。于是乡亲们纷纷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则杀鸡和宰猪,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欢歌笑语,同享丰收喜悦。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97万余人(2000年),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各地关于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很多,有..
壮族,现有人口约1549万,主要分布在广西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及湖南等地。拥有自己的..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剩中国境内有人..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大多数,他们虽然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自称&勉&、&金门&、&布..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
中秋博饼活动在很多地方成为一种节日习俗,但是也出现一些与博饼的历史文化内涵..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
春联以采用对仗的形式,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吉祥话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_百度百科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是指故意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的尊严。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构成要件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煽动民族歧视、民族仇恨罪一样,是民族平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富强、安宁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团结问题,要求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尊重,要求一切国家工作人员都是要严格遵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对严重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以犯罪论处,给予刑事处罚。出版机构在出版物中理应加强宣传民族团结的内容,更应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但是,近年来,有个别出版单位在出版物中刊载带有侮辱、歧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影响了民族团结。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1、必须有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的行为。所谓出版是指一切被编印出来供人们视听、阅览的物品,如书籍、书刊 抄本、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挂历等等。所谓刊载,应作广义的理解,其含义应等同于出版,也即指出版物的出版、印励或者复制、发行。至于刊载的表现形式,则既可以是文字、漫画,也可以是录像带、录音带、光盘中的言语等等。2、刊载的必须是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歧视,是指基于民族的来源、、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在出版物中对其他民族予以贬低、蔑视。所谓侮辱,是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对他民族予以丑化、嘲讽、辱骂。所谓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是指在出版物中具有不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或者损害少数民族名誉,使少数民族蒙受耻辱的内容。如丑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攻击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刊登少数民族裸露过多的图片、照片,并加以丑化、歪曲等等。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是对出版物的出版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刑法条文
第二百五十条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情节及量刑
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不是指某一个人的习惯或嗜好,而主要是指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具体而言即是指55个少数民族在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一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里的喜好、崇尚和禁忌,如果行为人任出版物中刊载的内容只涉及到某一个人,即使对其造成侮辱,也不能按本罪论处,必要时,可以按侮辱罪对行为人定罪量刑。只有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情节恶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指行为人动机卑鄙,刊载的内容歪曲了历史或者纯粹是谣言,刊载的内容污秽恶毒,或者是多次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等等情形。这里所谓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骚乱、民族矛盾激化、引起民族冲突的,等等。
根据刑法第250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实行单罚制,即对出版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认定
(一)本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的界限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犯罪客体不同,侮辱罪、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个人的人格和名誉;而本罪侵犯的则是作为群体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主要是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侮辱罪表现为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虽然侮辱、诽谤行为也可以采取出版作品等文字方式,但还可以采取口头、动作等方式。而本罪只能表现为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侵犯的是作为群体的少数民族;而侮辱罪、诽谤罪侵犯的则是特定的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4、犯罪主体不同,侮辱罪、诽谤罪的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而本罪的主体则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本罪是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侮辱罪、诽谤罪则只能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之目的。
(二)本罪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界限根据本法第249条的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故意用语言、文字或者其它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犯罪客体不同,两罪都侵犯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破坏了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但具体而言,两者侧重点则有所不同,本罪侵犯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则主要侵犯的是民族平等、团结的权利。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侵犯的只是55个少数民族;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则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全部56个民族。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表现为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煽动的方式虽也可以采取文字作品的方式,但并非仅限于此,其行为方式要比本罪广泛得多,4、犯罪主体上不同,本罪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则只能由自然人构成。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本罪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则是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矛盾之目的。
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30号)第七条出版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的作品,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五十条的规定,以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定罪处罚。
企业信用信息(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2)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错误。除了风俗习惯以外,还有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教材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点是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2)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材料二,同学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因为维护民族团结不只是注意饮食禁忌就行了,根据教材知识,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考点:(1)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特点。(2)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本题主要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做法。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如图&&期盼&&所示,别让孩子上不起学,别让房价压弯了腰,人人都能看得起病,人人都有活干,减少作业,消费者不再受伤害……(1)“百姓的期盼”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基本国情?(2分)(2)解决这一基本国情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是什么?(2分)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中国载人航天走过10周年以来取得的成功背后,是无数科学家、技术人员、工厂车间工人多年艰辛付出的结果,是航天科研团队万众一心、大力协同、团结备战的结果。这表明
A.只要有了团队意识,集体就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B.维护集体的利益就必须牺牲一切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D.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听取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这表明
A.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体公民
B.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①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A.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材料1: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材料2: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⑴材料1提到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2分)⑵材料1中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⑶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分)这种分配制度与什么相适应?(1分)⑷在分配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2分)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是立国之本,(
)是强国之路。A.四项基本原则、对外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C.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
D.三个代表、对外开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少数民族禁忌须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