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政府人民政府市长,大冶政府有哪些领导人市长是谁副市长有几个

当前位置:
大冶市副市长柯青松专题部署全市计生工作
] 视力保护色:
  3月3日,大冶市副市长柯青松主持召开大冶市计划生育工作例会,专题部署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该市14个乡镇(场)、街办、经济开发区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全市21家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该市年初计划生育工作,春节期间各乡镇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卫生计生宣传服务活动,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并安排部署了3月份全市计生工作。
  会议指出,3月份应抓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3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殖健康活动月”活动,重点开展“三查”活动,活动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各乡镇计生办提供“三查”人员名单,实行一天一收集、一周一汇总,市局一周一通报,具体由乡镇卫生院负责,重点查病、查孕和查环。二是狠抓性别比综合治理。实行实名登记和信息反馈制度,执行查验证制度,掌握第一手信息;严格落实终止妊娠药品管理登记和B超使用制度,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实行“一对一”跟踪管理,狠抓违法生育查处,开展清理清查活动;建立台账,落实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责任追究。三是营造宣传声势,全力筹备省宣传工作现场会、出嫁女回娘家祭祖扫墓活动,确保活动全覆盖。
  会议强调,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各卫生计生单位要加强辖区信访维稳工作,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查化解,防止信访群体事件发生。
  柯青松强调,市卫生计生局为落实工作主体责任单位,一要成立督办机构,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二是严格考核后进行全市通报;三是期望各乡镇真落实、真干事,做好该市计生工作,确保全市计生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柯良才
  责任编辑:柳文娟
  稿件来源:大冶市卫生计生局
大冶市卫生计生局大冶政府有哪些领导人市长是谁副市长有几个-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大冶政府有哪些领导人市长是谁副市长有几个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3:06:38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大冶政府有哪些领导人市长是谁副市长有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大冶政府有哪些领导人市长是谁副市长有几个”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大冶政府有哪些领导人市长是谁副市长有几个,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市长:李修武,副市长:刘会金晏勇张保平刘元喜柯青松肖绪华汪昭焱 查看更多答案&& 解决方案2: 李修武大冶市长 查看更多答案&& 解决方案3: 起1个主导的作用 查看更多答案&&
1个回答4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5个回答2个回答4个回答1个回答4个回答1个回答4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湖北大冶 上冯湾总规文本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湖北大冶 上冯湾总规文本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大冶市档案馆全宗指南(1-20号全宗)
中国共产党大冶市委员会全宗号:1
&&& 中国共产党大冶市委员会的前身为中国共产党大冶县委员会,简称中共大冶市(县)委。日,大冶县城关解放。6月9日,成立中共大冶县委员会,隶属中共大冶地委。任命吴子才为书记。1952年,大冶地委撤销,大冶县改属黄冈地委领导。1952年8月,任命赵桐为县委书记;1953年5月,县委班子调整,任命周熙钧为县委书记。1956年6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县第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县第一届委员会,周熙钧任书记。1959年1月,大冶县委改属黄石市委领导,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制,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大冶县制恢复,仍属黄石市领导,任命高航之为书记。1963年1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县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县第二届委员会,高航之任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党组织瘫痪。1970年4月,成立中共大冶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9月,成立中共大冶县委,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县第三届委员会,刘文治任书记。1974年8月,县委班子调整,任命刘树维为县委书记。1978年11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县第四届委员会,徐星奎任书记。1982年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县第五届委员会,徐星奎任书记。1984年1月,县委班子调整,任命毛汉添为县委书记。1985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县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县第六届委员会,毛汉添任书记。1988年11月,县委班子调整,任命余昌志为县委书记。1989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余昌志任书记。1991年5月,县委班子调整,任命周水舟为县委书记。1993年1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县第八届委员会,周水舟任书记。1995年1月成立了大冶市,原于1993年1月召开的中共大冶县第八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共黄石市委黄发[1994]85号文件精神改为中共大冶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同时成立了中共大冶市第一届委员会,由原县委书记周水舟任市委书记。1995年3月,周水舟调出,任马清明为市委书记。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大冶市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冶市第二届委员会,任马清明为市委书记。1999年4月,马清明调出,任胡家法为市委书记。中共大冶市(县)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市(县)级地方组织,在中共湖北省委和黄石市委的领导下,行使基层党委的职权。市委的工作机构有:市委办公室、督办检查室、信访办公室、党史办公室、保密局、档案局、政研室、组织部、老干部局、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机关工委、机关党委、党校、接待处、大冶日报社等。市委办公室管理中共大冶市委的档案。2001年市委办公室内设秘书科、文书科、信息科、行政科、机要局和公文交换站6个科室。并归口管理市委其他6个工作机构。除常设工作机构外,还有市(县)委、市(县)委办公室历次所设德临时机构如:肃反审干办公室、工资改革办公室、改右办公室、钢铁会战指挥部、党史编纂委员会、精简办公室、社教工作团、落实政策办公室、整党办公室等,原在市(县)委的全宗内,现已划开,另立全宗,其全宗号统一为111号。&&& 馆藏中国共产党大冶市委员会全宗,已接收年的档案共2764卷,排列长度69.5米。其中永久卷1572卷,长期卷1192卷。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本全宗档案采用年度—问题分类方法组卷,各年度根据档案的内容分类,不同年度类别略有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八类:&&& 一、综合类:&&&&有中央召开的全国性会议文件,中央、省、地、黄石市、大冶市(县)领导人的讲话、指示。中共湖北省委、黄冈地区(1959年以前)、黄石市(1959年以后)历次党委会、扩大会、工作会文件,中共大冶县1-8次代表大会的文件、材料,中共大冶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材料及市(县)委(及扩大)会、常委(及扩大)会文件、材料,包括会议记录、纪要简报等。还有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作风建设的决定、报告、通知,干部分工、表彰先进、信息发布等。&&& 二、政治运动类:&&&&主要反映建国初期到“文化革命”期间的历史事实。主要内容有:&&& 1、&清匪反霸、减租减息。有中南局指示,县委报告、通报。&&& 2、&土地改革,民主改革。有各级党委关于土改、复查工作的文件、报告、总结等。&&& 3、&镇反、肃反、审干。有中央、省、地委及负责人对肃反工作的批示、指示、讲话,县委五人办和审干办的肃反、审干结论、批示等。&&& 4、&三反、五反、干部整编。有省、地委的工作意见、通知等。&&& 5、&整风、反右、改右。中央、省、地委有关整风运动、反右斗争的指示、报告,县委整风办对全县干部和教师摸底、分类排队,大冶反右斗争的报告、总结,县委改右办改右改右摘帽工作的文件材料等。&&& 6、&合作化、人民公社。有省、地委贯彻全国合作化会议的报告和总结,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央印发的农村人民公社文件汇编,大冶最初几个人民公社的章程、体制和建设经验总结等。&&& 7、&社会主义教育。有中央、省、市委关于社教工作的指示、通知和批示等,县委社教工作团开展社教工作的报告、发言、总结和名册等。&&& 8、&“文化大革命”。有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决定、意见、通知及“文革”期间开展清理阶段队伍,“一打三反”等运动的文件材料。&&& 9、&揭批“四人帮”。有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指示、文件。&&& 三、组织机构人事类:&&&&有中央、省、黄石市、大冶市(县)委关于成立和调整组织机构、干部编制、班子配备、领导分工、印鉴启用、干部任免、职称评定、人事劳资等问题的决定、通知,有基层组织建设、整党、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等文件、材料。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精神、“三下乡”、挂点联系、民心工程、党建表彰、廉政建设、反贪贿斗争等文件、材料。&&& 四、农林水类:&&&&有中央、中南局、省委关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建立人民公社、巩固集体经济、社员收益分配等政策、规定、指示;省、市(县)委关于农村改革、保护森林、防汛抗旱、渔业生产、绿化、春耕、秋播、田间管理、水面开发、农田基本建设、下乡办点、农业机械化、水电工程建设、生产救灾等问题的讲话、纪要、通知、决定等。近年来,还有重点关注的“三农”问题,农村税改、农民减负、调整农业结构、清理乡村两级债务、农业科技、建设新农村等。&&& 五、工交财贸类:&&& 中央、省、黄石市、大冶市(县)委关于计划安排、企业改革、工业生产、企业整顿、企业承包、企业财务、社队企业管理、节能降耗、外经外贸、粮油、城建、邮电、交通、税务、审计、工商、金融、保险、商业、供销等问题的通知、指示。近年来的档案内容突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发展市场经济、优化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等。&&& 六、宣教文卫类:&&& 中央、省、市委关于干部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新闻、创作、科技、体育、卫生、血防等工作的通知、指示,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先进文化(县)市,表彰先进、城镇建设、园林绿化、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等。&&& 七、武装政法类:&&& 关于征兵、民兵、公安队伍建设、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严打”、“扫黑除恶”、防爆安全、“三五”普法、对“法轮功”人员的转化、军训、双拥、殡改等内容的材料、文件。&&& 八、群团统战类:&&&&有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政协、群团、统战、对台工作和共青团、工会、妇联工作的意见、纪要、通知、讲话等。&&&&此外,还有信访、文秘、档案、信息等方面的档案。
中共大冶市委政法委员会全宗号:2&&& 中共大冶市委政法委员会,简称市政法委。于1983年12月成立。政法委机关设有纪检组、政工科、调研科、办公室。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市委政法委员会是市委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关于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协调、指导和处理全市政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重大案件,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全市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本全宗从1984年到1996年进馆的档案共有173卷,排列长度3.7米,其中永久71卷,长期102卷。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分类如下:&&& 一、综合类:市政法委党内联合办公会议纪要;关于调整领导分工、案件处理检查情况、政法工作的总结、通知和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简报、《大冶政法》简报;政法工作年度计划、工作要点、工作总结。&&& 二、组建政工类:全市政法系统干部任免、任命审判员、机构编制、启用印章、人员分工等通知;政法委关于乡镇政法委书记培训、经费、干部警衔津贴、工作会议等通知、请示;、市综治委、市委关于表彰先进、要求增加经费、加强内保组织的请示、报告、决定。&&& 三、综合治理类: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关于“严打”斗争、收管枪支、“严打”验收的方案、意见、通知;关于清理派出所临时人员、整顿治安巡逻、加强管理流动人口的通知;关于重点治理排查、整顿教育文化市场管理、“打黄扫非”等事项的通知、方案、报告;省、黄石市、大冶市综治委关于五年综治规则、综治工作联系点、工作安排等总结、意见、通知和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综治工作要点、总结;综治目标管理考评有关材料;各乡镇综治工作情况统计表;省、黄石市、大冶市关于见义勇为基金管理、对李朝胜等九名同志表彰的通知、纪要、请示、决定。&&& 中共大冶市委组织部全宗号:3&&& 中共大冶市委组织部,简称市委组织部。其前身为中共大冶县委组织部,简称县委组织部。于1949年6月成立。1959年12月大冶县制撤销,并人黄石市,组织部随之撤销。1962年6月恢复县制,组织部恢复。“文革”期间,于1966年5月起,组织部停止行使职权。1968年1月,大冶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由革委会政工组行使组织部职权。1973年2月,恢复县委组织部。1995年1月大冶撤县建市,县委组织部改称为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先后设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干训科、调研科和干审科。&&& 市委组织部是市委的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全县干部实行宏观管理;负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新党员工作;负责干部教育工作和落实干部、知识分子政策工作;负责干部的培养、任免、调整及老干部离退休审批管理工作和干部审查工作;负责干部、党员、党组织的统计工作和干部档案管理工作。&&& 本全宗从1949年到2002进馆的档案共有2750卷。其中永久438卷,长期430卷,排列长度21米。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一、综合类:主要有中央、中南局、省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工作、干部管理、党员教育、机构编制和党员、干部统计工作的指示、规定、决议、意见;县委组织部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及部办公会记录;关于成立基层党组织、干部编制和启用印章的批复、通知及县委组织工作会议文件。&&& 二、干部管理类:主要有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双推双考”招聘选拔干部、干部任免、调配、调资、离退休的意见、规定;出国(境)人员审批表、政审表;干部工作调动行政介绍信;领导班子成员、后备干部、离退休干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专题、综合统计表;县委组织部关于干部管理、老干部安置的通知;对干部所犯的错误的处分决定,历史问题审查结论;关于干部培训工作的计划、总结;部分年度工作报表及《组工信息》、《组工通讯》、《大冶党建》等简报。&&& &&& 三、组织建设类:主要有中央、省委组织部关于整党、建党、组织发展的指示、通知和建党工作总结;县直机关及各厂矿整党工作总结;县委组织部关于在“五反”、“社教”中整顿组织的意见、报告;关于健全各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意见;表彰先进党组织及优秀党员的决定和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登记表;关于党费管理与使用规定;市(县)级单位党委民主生活会记录;部分年度基层组织年报表。& &&& 四、党员管理类主要有: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培训的计划、通知;1949年至1994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部分年度党员年报表。&&& 五、落实政策类:主要有中央、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处理复员、掉队和归俘人员党籍、右派摘帽、退职处理、离职、精简工作的指示、办法、批复;市委组织部关于“文革”前一些案件处理的复查、报告、批复及落实政策人员的结论情况登记表。&&
中共大冶市委宣传部全宗号:4& & 中共大冶市委宣传部,简称市委宣传部。其前身是中共大冶县委宣传部,简称中共大冶县委宣传部。&&& 大冶县委宣传部于1949年6月成立,1959年12月大冶县制撤销,宣传部归并黄石市。1962年6月,县制恢复,县委宣传部同时恢复。1966年5月因“文革”开始而停止工作。1968年1月,大冶县革委会成立后,宣传部被政工组取代,直至1 973年2月,中共大冶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后,宣传部才恢复重建。1995年1月,大冶撤县建市,县委宣传部改称为市委宣传部。&&& 市委宣传部内设办公室、宣传(调研)科、理论科、党员教育科、新闻科,归口管理市委外宣办、市文明办。下辖:市广播电视局、文体局、大冶日报社、市文联、市社科联。&&& 市委宣传部是市委主管思想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市宣传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组织新闻报道;负责《今日大冶》广播电台的业务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掌握干部、群众思想动向,检查管理各类思想文化阵地,负责本战线干部的考察、任免、调动及业务培训工作;服务大局,做好宣传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全宗馆藏档案从1950年到1966年共有64卷,其中永久30卷,长期34卷;从1979年到1995年共有165卷,其中永久53卷,长期112卷。总共合计有档案229卷,其中永久83卷,长期146卷,排列总长度5.5米。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档案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运动:各个时期政治运动及活动的宣传提纲、报告、总结等。如抗美援朝、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和以后的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学习、“扫黄”、“禁赌”、职业道德教育等形成的宣传材料和文件。&&& 二、党员、干部教育和理论学习:有省、地、市(县)委关于干部教育和理论学习、培训的工作计划、意见、报告、通知、总结等。& 三、新闻出版、广播、文艺:有省、地、市(县)委关于宣传报道的提纲、文艺创作计划、图书报刊发行管理的文件、材料。
大冶报社全宗号:5&&& 日,创办《大冶简报》,1956年4月《大冶简报》改称《大冶报》。1959年1月,《大冶报》改称为《大冶日报》。同年6月,《大冶日报》并人《黄石日报》。此阶段于日创刊至日停刊,只保存原发行的部分报纸。即有1954年1期-63期,期-239期,期-338期。《大冶报》第二次复刊于1984年,为周三刊。1998年1月经国家出版署批准为日刊。2003年按国务院通知,于10月停刊。&&& 《大冶报社》内设7个部室:办公室、新闻部、副刊部、摄影部、出版部、群工发行部、广告经营部。主要职能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办报方针,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立足大冶,面向基层,搞好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关注社会热点,搞好舆论监督;搞好通联工作,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通讯员队伍;办好文学园地,培养文学新人。&&& 本馆共收集《大冶报社》从1985年至2003年的档案共59卷,均为永久卷。排列长度2米。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 由于案卷较少,没有分类。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干部任免、调动介绍信、人员定编、调资、增补经费;《大冶报》的登记、印刷、发行、出版、统计;通讯员培训、好新闻评选;《大冶报》审读意见,宣传报道提纲等。&&& 中共大冶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全宗号:6&&& 中共大冶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市委统战部。其中前身县委统战部,成立于1956年11月。1959年12月,大冶县建制撤销,并入黄石市,1962年11月恢复大冶县建制,同时恢复大冶县委统战部。1966年“文革”开始后工作瘫痪。1981年4月再次成立县委统战部。1995年1月大冶县撤县建市,改称为大冶市委统战部。&&& 市委统战部是大冶市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市统一战线工作的牵头、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履行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的基本职能。根本任务: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做好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侨胞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对台、工商联等各项统战工作;协调好与党政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关系,落实统战政策。统战部内设办公室、党派干部科、民族宗教事务办(局)等机构。&&& 本全宗从1952年至1996年共有档案164卷,其中永久50卷,长期114卷,排列长度4米,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 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 一、中央领导人关于统战工作的讲话和指示。&&& 二、关于民族、宗教、侨务、工商联工作的管理制度、法规、办法等。&&& 三、本部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自身建设、先进表彰等。中共大冶县委文教部全宗号:7&&& 中共大冶县委文教部,简称县委文教部,于1956年6月成立至1959年12月撤销。&&& 县委文教部是县委的工作部门,在县委的领导下,主管县文教系统的组织建设、干部管理、职工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本全宗有档案37卷,其中永久18卷,长期19卷,案卷排列总长度1.5米。起止年代:1956年-1959年。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有:省、地委文教部关于对师生进行社教、整风、发展党员、毕业生分配等工作的意见、提纲、安排、通知等;右派言论集及反右简报、发言记录;学校政治思想、劳动教育、年度工作总结;全县文教系统干部基本情况、党团员发展情况、模范事迹、错误倾向等材料、表册。
中共大冶县委农村工作部全宗号:8&&& 中共大冶县委农村工作部,简称县委农工部。农工部于1955年2月成立。1959年12月随大冶县建制撤销而撤销。1964年11月恢复。仍称县委农工部。1956年9月,县委农村工作部改称为县委农村政治部。1966年“文革”开始后瘫痪。&&& 县委农工部是县委的工作部门,在县委的领导下,主管全县农村组织建设、干部管理、群众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本全宗共有档案186卷,其中永久56卷,长期130卷,卷案排列长度2米,起止年代1953年至1966年。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有:省、地委农工部关于农业生产、增产节约、互助合作、人民公社体制、信用社、财会、粮食、金融、农场、林业、渔业、水产公司、夏收秋收分配、劳动经营等工作的意见、批示、通知、报告、通报等;市农工部关于劳力调查、生产规划、经营管理、收入分配等情况的统计表、调查报告;本部关于经营管理、分配决算、会计工作、组织机构、劳动定额、土地估产、生资评价、春耕冬播生产、农村信贷、干部选拔培训鉴定等工作的规划、意见、调查报告、总结;关于启用印鉴、干部名册、农场、合作社、人民公社、信用社干部、工人、会计辅导员等统计表册、通知等。
中共大冶县委财贸政治部全宗号:9&&& 中共大冶县委财贸政治部,简称县委财贸部。1955年2月成立县委财经部,1956年7月,财经部改称财贸政治部。1959年12月,财贸政治部随大冶县建制的撤销而撤销。其后,大冶县建制恢复,县委财贸政治部亦恢复成立。1965年10月,县委财贸部与县人委财贸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66年“文革”开始后,工作瘫痪,1973年9月,重新成立县委财贸政治部,与县革委会财贸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县委财贸政治部是县委的工作部门,在县委的领导下,主管县财贸系统的组织建设、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和干部管理工作。&&& 本全宗共有档案91卷,其中永久35卷,长期56卷。案卷排列长度3米。起止年代为1955年至1972年。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县财贸部档案的主要内容有:中央、省、地、市委财贸部关于加强干部编制配备、管理、领导、福利;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先进、加强市场管理、支持农业社、财贸体制、机构调整、人员安置、干部培训、实行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整风社教、加强财政金融和物价管理、支援农业、增产节约、商业、财政税务等工作的意见、通知、批示、报告、通报等;县委、本部关于干部提拔、建党建团规划、财会干部培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先代会典型材料、经验总结、企业整顿、工作报告等;还有本部关于财贸系统干部统计表、登记表、职工卡片、干部分管名册、党员年报表、干部任免、职工下放、调动的通知等。
中共大冶县委工业交通工作部全宗号:10&&& 中共大冶县委工业交通工作部,简称县委工交部。前身为县委城镇工作部,于1952年3月设立。1956年7月改称为工业部,8月改称工业交通部。1964年10月,工业交通部又改称城镇工作部。1966年5月“文革”开始后工作瘫痪。&&& 县委工交部是县委的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全县工交支战线和城镇地方工业以及企业厂矿的组织建设、职工教育、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和干部管理工作。&&& 本全宗共有档案34卷,其中永久14卷,长期20卷,案卷排列长度0.8米。档案起止年代1953年至1959年。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档案内容主要有:中南局、省、地委城工部、工交部关于加强地方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工作、关于增产节约、支援农业、整风教育、总结评比等项工作的意见、批示、通知、报告等;本部关于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社章程、地方工业方针、任务、规划、工农关系、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报表、评模评比和干部名册、整党整厂整社整站总结等文件材科。
大冶市档案局(馆)全宗号:11&&&&大冶市档案局(馆),简称市档案局(馆)。1958年,由大冶县委指派专人管理档案。1959年11月,成立大冶县档案馆。1966年5月“文革”开始,工作瘫痪。1982年2月成立大冶县档案局,与大冶县档案馆实行两种编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并由市委、市政府共同领导管理。1995年1月,大冶县撤县建市,县档案局(馆)改称为市档案局(馆)。&&& 市档案局内设办公室、业务指导科、政策法规科、编研利用科、档案事务所等机构。&&& 大冶市档案局的主要职能是: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订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负责对大冶市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和检查;负责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达标升级工作。&&&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其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的档案、资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开展档案的编研利用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本全宗共有自1958年到2013年间的档案468卷,1821件,其中永久134卷,长期183卷,排列总长度6.5米。在这期间,由于历史原因有10年缺断,未产生档案。这10年是:、、、、年。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 档案内容有:&&& 一、综合类:国家、省、黄石市、大冶市(县)档案局关于档案工作会议、档案管理法规、档案和保密工作的任务、办法、通知、意见等;档案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二、人事和机构方面:有市(县)委、政府对档案局馆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职称评聘、工资调整、党员、干部、职工年报等方面的报告、批复、通知、会议记录。&&& 三、业务指导方面,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关于文书处理工作、档案管理升级工作的文件材料;市(县)委、政府、本局关于档案执法检查、档案管理升级的通知、文件、会议记录、评定结果、典型材料等。&&& 四、档案编研利用方面:档案馆工作通则、管理制度、编纂大冶在外籍工作的名人录、档案利用效益选编、出席全国档案馆服务工作研讨会典型材料等。&&& 五、其它方面:有档案馆基建方面的报告、图纸、产权证等;还有本馆的财务档案、账、据等。
中共大冶市委党校全宗号:12&&& 中共大冶市委党校,简称市委党校。前身为中共大冶县委党校,于1959年8月成立。1960年2月随大冶县制撤销而撤销。1962年8月恢复。1966年5月“文革”初期党校工作瘫痪。1971年3月再次恢复县委党校。1975年12月改属县“五•七”大学领导,对内称政治系,对外称党校。1976年党校和“五•七”大学合并。1978年12月,党校从“五•七”大学划出。&&& 根据中共中央[1995]11号文件规定,党校既是大冶市委领导下的学校,又是市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在领导体制上,1966年5月,改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校委制,市委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兼任党校校长。1995年5月市委、市政府批准市委党校加挂“大冶市行政学校”牌子,增加对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兼任行政学校校长。&&& &&& 本全宗馆藏档案从1953年到1980年共有151卷,其中永久56卷,长期95卷,排列长度3.5米。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省、地、市(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关于学习党代会文件;学习马列、毛著、“三个代表”的通知;关于干部调动、任免、培训的通知;本校的培训计划、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讲稿、培训总结;学员登记名册、简报、学员学习心得体会、讨论记录、发言稿、学员鉴定等。
大冶市总工会全宗号:13&&& 大冶市总工会,简称市工会,其前身为大冶县总工会。于1 950年11月成立。1953年10月召开大冶县第二次工会代表大会。1957年5月,召开大冶县第三次工会代表大会。 1959年12月,大冶县总工会随大冶县制撤销而撤销。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总工会。1964年3月召开大冶县第四次工会代表大会。当时的工会下属组织有:大冶镇工会、金牛镇工会和保安镇工会。“文革”期间,工会瘫痪。1973年9月,召开大冶县第五次工会代表大会,恢复总工会。&&& 1995年12月大冶县撤县建市后,原工会大冶县第九届委员会定为大冶市第一届委员会。1997年9月,召开了大冶市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市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总工会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生产劳保部、女工生活部、法律工作部、乡镇工作部。& &&& 大冶市总工会是市委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团体。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人群众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利益和工人群众的合法权益;贯彻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引导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监督并协助行政部门抓好安全生产,搞好劳动保护、保险工作;管好工会经费,办好职工文娱体育及福利事业。& 本全宗从1950年到1996年有馆藏档案493卷,其中永久229卷,长期233卷,排到长度8.5米。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一、综合类:省、地、黄石市工会对大冶市(县)工会工作的指示、通知、条例、规定;本会向上级机关的工作汇报、报告、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工会代表会文件材料;工会党组工作会议的记录、纪要、领导发言材料;工会制发的简报、工作责任制、规章制度、管理规定以及承包合同协议等。&&& 二、组建人事类:省、地、市上级机关和工会关于本会的机构设置、启用印鉴、干部任免、人员编制、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报告、批复、通知;上级机关关于劳模管理落实政策的办法、意见、规定;本会党团员、干部、职工名册和统计年报以及干部、职工表彰、处理的决定、通知等。&&& 三、宣传教育类:上级机关、本会关于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党组织建设、廉政、职工政治思想教育、业余教育、技能教育、法制教育、培训、演讲、比赛等的规定、通知、意见、条例等。&&& 四、民主管理类:上级机关、本会关于国有企业职代会、创建职工之家、组织建设、开展双增双节活动、民主管理、平等协商、劳动争议调查、处理违纪违规案件、职工来信来访、解决纠纷问题的条例、规定、通知、方案、意见、协议、函件等。&&& 五、生产劳保类:上级机关和本会关于开展劳动竞赛、职工技术协作、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劳动保险等工作的通知、意见、报告、调查、简报、决定、规定、办法等。&&&&& && 六、女工生活类:上级机关、本会关于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女工生活、疗养、困难救济、扶贫互助等工作的意见、法规、通知、请示、报告、工作总结等。& && 七、财务管理类:有上级机关和本会关于工会经费来源、开支管理、审查以及财务管理、财务检查的通知、意见、规定。
共青团大冶市委员会全宗号:14&&&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冶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其前身是大冶县青年团。大冶县青年团组织始建于1922年冬,当时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在许之桢的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港窑特别支部委员会和各厂矿团支部相继成立。1950年2月,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大冶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工委)。1953年3月,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大冶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1957年7月,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大冶县委员会。1959年12月随县制撤销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恢复团县委。1966年“文革”后,团的工作一度瘫痪。1973年召开大冶县第四次团员代表大会,此时各区团组织恢复活动。共青团大冶县第十次代表大会于日召开。1995年12月,大冶县撤县建市。共青团大冶县委员会改称为共青团大冶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共青团大冶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则定为共青团大冶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日召开了共青团大冶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共青团大冶市委的工作机构有:办公室、组织宣传部、学校工作部。&&&& 共青团大冶市委是中共大冶市委领导下的青年群众团体,其职能是: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各个时间青年工作的任务,制定全市团的工作规划;负责指导、检查全市团的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调查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研究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青年服务;加强团的组织和思想建设,协助党委考核、选拔、管理、培训团的干部;领导全县少先队工作。&&& 团市委全宗从1950年至1996进馆档案445卷,其中永久222卷,长期223卷,排列长度11.5米。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档案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 一、综合类:团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共青团、青年工作和在民主改革、抗美援朝、“五反”、整风反右、社教活动、综合治理、抗洪救灾、扶贫奔小康活动中,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教育、整团、建团工作的指示、意见、报告;团市(县)委历届团代会的文件材料;团市(县)委关于贯彻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各届会议精神的报告及历年工作计划、总结、意见;团代表登记表及其事迹材料等。&&&& 二、组织类:团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机构编制、团干部任免、组织发展工作的意见、通知、批复;关于转移组织关系,颁发超龄团员退团纪念证,加强团费管理的意见、通知、批复;团市(县)委基层团委、团支部基本情况调查表、统计表、团干登记表、团员统计表;对犯错误的团员的处分意见、报告。&&&& 三、宣传类:有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整风运动、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学习“三个代表”等活动的指示、通知以及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统计表;有关对团员、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通知;关于纪念“五四”青年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团代会精神的通知、报告、决定。&&& &四、学少类:有关于学校团组织发展、中小学团支部和红小& 兵、少先队工作的计划、意见、批示、总结;关于加强校外教育、开& 展”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的通知等。
大冶市妇女联合会全宗号:15&&& 大冶市妇女联合会,简称市妇联。前身为大冶县妇联。1950年2月,成立大冶县妇女联合会,1957年3月,召开大冶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1959年12月大冶县建制撤销,县妇联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恢复。1966年5月“文革”初期停止活动。1973年1月,召开大冶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恢复组织。1994年9月,召开大冶县第六次代表大会。1995年12月大冶县撤县建市,原县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改为大冶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市妇联的工作机构有办公室、城乡部、妇女权益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该室加挂“少儿部”的牌子)。&&& 市妇联是市委领导下的妇女群众团体,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关于妇联工作的指示;对妇女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组织妇女参政议政,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 &本全宗共有馆藏档案从195 1年到1995年共327卷,其中永久233卷,长期94卷,排列长度8.5米。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一、综合类:有召开各级妇代会、工作会、妇女主任会的通知、代表登记表及会议文件材料;全国、省妇联关于妇联工作的指示、讲话、意见;市(县)妇联历年的工作安排、总结、统计数字、情况报告;妇女工作简报、妇女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材料、光荣册、登记表;关于学习先进人物、交流经验、订阅妇女杂志的通知、报告、通报。&&& 二、组建类:有市(县)妇联干部任免、印章启用的通知和候选人登记表、妇女干部情况统计表。&&& 三、妇女类:有省、市(县)妇联关于宣传贯彻《婚姻法》的意见、通知、宣传提纲、情况反映;关于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增产节约、创五好家庭活动的经验材料、工作总结;历年“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的通知;评选妇女先进集体、个人的通知、通报等。&&& 四、少儿托幼类:有中央、省委批转《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城乡托幼园所工作条例、普查统计表等。
大冶市工商业联合会全宗号:16&&& 大冶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市工商联。其前身是大冶县工商联。1949年秋,城关镇和保安镇先后成立工商业联合会。195 1年12月,大冶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1966年5月因“文革”停止活动。1988年4月,正式恢复大冶县工商业联合会。1995年3月成立大冶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内设科室:一、办公室;二、会员联络部。&&& 大冶市工商业联合会是以统战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是民间的对内对外商会。其主要职能是:领导督促全市工商业者按照国家法律、法令和政策开展工商业活动;协助市委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当好市政府管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按照中央提出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八字方针,反映工商业者的意见要求,维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全宗共有档案77卷,其中永久25卷,长期52卷,排列长度2.5米,起止年限1949年至1977年。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关于工商界学习、提案的通报;关于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物资交流会、组织通则、防“五毒”粮商非法活动、缴纳推销公债、抗洪、福利工资等问题的通知、通报。关于历届全国工商联代表会的传达文件、材料;工商业情况讨论和工商界子女上山下乡工作的简报;县工商联和下属工商联的人事名册、劳资合同、工作计划、总结、统计年报、经费预决算、工商业户营业额、公债、财务变化、免税状况调查统计表、营业执照登记表、财务报表等;关于“五反”、整风活动、贪污盗窃调查报表和名册、房地产移交的通知等。
大冶县农民委员会全宗号:17&&&& 大冶县农民委员会,简称县农会。其前身为大冶县农民协会,于1950年2月成立,各区也相继建立农民协会组织。1953年1月,对全县分级政权组织进行了调整、充实,县内各区农民协会撤销。1965年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精神,成立大冶县贫下中农协会。1981年4月将大冶县贫下中农协会改称大冶县农民委员会。由于体制改革的需要,1984年12月经县委研究同意,县农会与县委农工部合并成立县农委(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86年9月,撤销农会组织。&&& 大冶县农民委员会是县委领导下的农民群众团体。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利益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组织农民开展农村体制改革,执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的经验,引导农民运用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劳动经营致富。&&& 本全宗共有档案47卷,其中永久35卷,长期12卷,案卷排列长度1米。起止年代:1965年-1986年。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历届省、县贫协和农会议的代表会文件材料汇编;关于农会章& 程、农会内部机构设置、启用印鉴、各级干部任免的通知;关于开展农村先进队(村)、模范户、五好社员(村民)、模范家庭活动的通知和优秀农会干部、劳模登记表、“两户一联”调查表、名册和典型材料;有县农会工作计划、总结、岗位责任制,还有扶贫工作汇报。
大冶市人民政府全宗号:18
&&& 大冶市人民政府,简称市政府。前身为大冶县人民政府。1949年5月至6月,成立“大冶县人民临时支前委员会”,负责县人民政府组建前的工作,明哲任主任。1949年6月,大冶县人民政府成立,周熙钧、王福亭先后任县长。1954年7月,大冶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大冶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大冶县人民委员会。王福亭任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6年1月,大冶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二届人民委员会,王福亭、刘树维先后任县长。1958年5月,大冶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刘树维任县长。1959年12月,大冶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湖北省人民委员会的提议,通过了撤销大冶县级建制,并人黄石市的决议。1962年6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大冶县建制。7月,恢复大冶县人民委员会,刘树维任县长。1962年9月,大冶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四届人民委员会,刘树维任县长。1963年6月,大冶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刘树维任县长。1966年5月至1967年1月,为“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期为机关瘫痪阶段,大冶县的政权领导机构仍由大冶县第五届人民委员会领导。1967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大冶县人民武装部奉命介入地方,主持组织“大冶县人民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临时领导指挥全县工作。1967年4月,撤销“大冶县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成立“湖北省大冶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谢清渠任指挥长,政委丁长生任政治委员。1968年1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批准,撤销“大冶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大冶县革命委员会,行使原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职权。1970年9月,中共大冶县委恢复成立以后,县革命委员会成为政权机构。丁长生、刘文治、刘树维先后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8年11月,大冶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大冶县革命委员会,魏连生任主任。1981年1月,大冶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大冶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大冶县人民政府,同时选举产生大冶县第七届人民政府,肖绪龙、董作森分别任县长和代县长。1984年6月,大冶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八届人民政府,董作森、吴兴龙分别任县长和代县长。1987年5月,大冶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九届人民政府,吴兴龙任县长。1990年3月,大冶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十届人民政府,吴兴龙、张嗣义先后任县长和代县长。1993年3月,大冶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冶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张嗣义任县长。1995年元月大冶县正式撤县建市,原大冶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改为大冶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原大冶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改为大冶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张嗣义任市长。1998年2月召开大冶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大冶市第二届人民政府,胡家法任市长。1999年5月,胡家法调任大冶市委书记。朱中华为代市长。日至25日,召开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朱中华当选为大冶市人民政府市长。日至11日,召开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肖家祥当选为大冶市人民政府市长。日至9日,召开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肖家祥辞去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刘凤山当选为市人民政府市长。&&& 大冶市(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是县级人民政权机关,其职能是执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订地方行政规章并督促所属工作部门实施行政规章,管理全市(县)的行政工作和区、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下设办公室和各科、局、委、办。市政府的档案由市政府办公室管理。市政府办公室是市政府的综合职能部门。它有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服务职能。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优质高效地处理好各种事务。二是发挥桥梁作用。即及时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传达、贯彻下去,把上级的政策、工作部署落实的情况及时反馈上来。三是枢纽职能。即充分发挥市政府办公室的组织经济建设和管理社会事务中的指导职能、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机关高效运转,保证政令畅通,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落实到实处。四是窗口示范作用。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纪律严明、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让基层和群众通过市政府办公室这个窗口来了解和评价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内设秘书科、机要文书科、政工科、行政科、法制科、文卫科、外事侨务办公室、城市协调办公室。&&& 馆藏市(县)人民政府全宗的档案,从1950年到2005年共有223卷,3121件,(含全市劳模花名册23卷),其中永久.661卷,长期1111卷,排列长度36米。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 档案内容分类如下:&&& 一、综合类:有国务院、省、市、县人民政府有关综合性文件、县长办公会纪要、县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政府快报、政府调研、政务督办通报;市(县)政府、政府办、向省、黄石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请求解决问题的请示、报告、函件;市(县)劳模大会先进单位、先进工作(生产)者名册、领导讲话、典型材料、文件;有撤县建市请示和审批文件、庆典活动材料、政府基建材料、文件等。&&& 二、机构人事类:有机构设立、撤并、启用印鉴、更改名称、调整领导班子成员名单、人事任免、处分、复工复职、转正定级、调资、退职、退休、离休、劳动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转干部和复员军人安置、工资福利待遇等通知、报告、批复。&&& 三、农林水类:有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关于农牧业、林业、水利、水产、农机、气象等文件材料;农口专业文件、重要数字统计报告、向省、黄石市政府请求解决农林水等方面问题的请示、报告、函件。&&& 四、工交类:有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关于冶金、燃化、建材、轻纺、煤炭、交通、城建、邮电、电力、计量等方面的文件材料;有整顿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管理的布告、有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管理规定等。&&& 五、财贸类:有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关于财政、税务、审计、工商、金融、保险、商业、供销、烟草、粮食、外贸等方面的文件材料;有市(县)政府有关财贸系统专业会议文件材料;有重要数字统计报表、财政预、决算报表;向省、黄石市政府请求解决财贸方面问题的请示、报告、函件。&&& 六、政法类:有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关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民政、武装、民兵等方面的文件材料;有关政法系统专业会议文件、材料等。&& 七、计统物价类:有国务院、省、市、县政府下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有关物价、统计法规性文件;统计工作、统计年报表、物价管理等文件、材料。&& 八、科教文卫计生类:有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关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关于科技文卫、计划生育等专业会议重要文件材料;有向省、黄石市政府请求解决问题的报告、请示、函件。
大冶市人事局全宗号:19&&& 大冶市人事局,简称市人事局。前身为大冶县人事局。1951年10月,县政府为了加强干部管理,设立人事科,1952年9月,并入民政科。1953年9月,重新成立人事科,1958年3月,并入县人委办公室。1963年6月,恢复人事科。1964年3月,人事科改称人事局,当时未配备领导干部。1966年5月“文革”后陷入瘫痪。1978年7月,成立县劳动局。1980年9月,成立县人事局。1984年1月,将县劳动局、县人事局、知青办三家合并成立县劳动人事局。1995年3月,劳动与人事分设,成立大冶县人事局。1995年12月,大冶县撤县建市,县人事局改称市人事局。市编委办与市人事局合署办公,科干局从市科委划出,并入市人事局。1997年元月,编委办与人事局分开,科干局撤销,其职能并入人事局。局内设办公室、工资福利科、流动调配科、考试录用任免奖励科、专技科、职称科、干部教育培训科。下辖机构有: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局、大冶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冶市考试评审中心、大冶市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 市人事局是市政府的直属工作部门,其职能是:做好干部的调配、任免、奖惩工作;负责人才交流、科技干部管理、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新干部的审批录用、军转干部的安置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就业工作;承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年报统计和干部考核、鉴定及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工资福利工作;办理干部离退休手续。&&& &&& 本全宗收集进馆档案为1949年到1966年这段时间的档案,“文革”以后的档案均未进馆,由人事局自行管理使用。进馆档案共111卷,其中永久55卷,长期56卷,排列长度3米。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 省人委、省人事局、地市人事局、县人委、县人事局关于干部编制、任免、提调、退职、退休、干部工资津贴福利、转业军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老弱病残干部待遇、增薪调级、疗养病休、纪律处分和案件审批权限等事项的规定、办法、调查、汇报、报告、批复;有全县干部登记、大中专毕业干部、薪金制工资调查、各系统干部名册、各系统年报统计表;有县人委、县人事局关于干部政审、干部履历、犯错误处理等材料的呈报、批复等;还有干部调令、介绍信存根等。
大冶市统计局全宗号20&&& 大冶市统计局,简称市统计局。前身为大冶县统计局。县统计局的前身为统计科。1953年4月,成立统计科,1954年6月改称计划统计科。1962年6月,恢复统计科,8月改称为统计局。1995年1月大冶县撤县建市,大冶县统计局改为大冶市统计局。1997年,局内设办公室、法规科、考核办、业务科、城调队、农调队等职能科室。&&& 大冶市统计局归口市计划委员会领导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党和国家经济管理的需要,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及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全宗共有文书档案106卷,其中永久21卷,长期85卷。此外还有1966年至1980年大冶工农业综合年报34册,其中永久31册,长期3册。案卷上架排列长底为3米。文书档案起止年代1957年至1996年。检索工具为案卷目录。&&& 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一、综合类:有国务院、国家统计局、省计委、统计局、省农业厅关于调查统计表格的指示、办法;各届统计工作会议的报告、讲话、总结、传达摘要、全统计划纲要、工作要点、农民家计调查规定的通知等。&&& 二、工业类:有市计委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和执行情况的报告;市(县)统计局(科)、工业局(科)、手工业联社和各公社、各工业系统关于地方工业、手工业、民办加工业的基层年报和统计年报、工业劳动成本计划等。&&& & 三、农业类:有大冶市(县)各年度农业统计年报和统计资料、分配决算汇总表、农产量抽样调查作法、汇总、总结;有全县各区镇、公社粮食生产指标、农作物面积产量表、各公社、大队、生产队耕地面积年报表、各区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四、劳资、物资、基建类:有市(县)直各区、镇劳资、物资、基建年、月报表;财贸系统、市(县)直单位产品流转、劳资、基建、物资、文卫事业统计年报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冶市最年轻副市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