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继续痛苦六道轮回痛苦,还是啥都没有了?

为啥我爸要害我,说我死了还要继续痛苦的轮回下地狱,我妈的亲人告诉我说我死了升天,还是说我死了就化成_百度知道
为啥我爸要害我,说我死了还要继续痛苦的轮回下地狱,我妈的亲人告诉我说我死了升天,还是说我死了就化成
啥我爸要害我,我妈的亲人告诉我说我死了升天,说我死了还要继续痛苦的轮回下地狱,还是说我死了就化成灰烬了?我爸什么时候不让我下地狱
提问者采纳
死了好人去乐园,坏人去阴间。到了末日,上帝来审判所有人没有轮回
上帝是神仙吗?
是神,万物唯一的神
仙也是人。是人类的偶像
所有庙里的偶像不过是人手所造的,有口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有鼻却不能闻,有手却不能摸,有脚却不能走,有喉咙也不能出声;造他的要和他一样,凡靠他的也要如此。所以当归向独一的真神上帝,只有上帝才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是圣洁和公义的神。并且:中国从远古以来,也就是尧舜禹、黄帝的时候就是敬天的,只不过后来才传入了人手所造的偶像,如果你信真神上帝的话,上帝一定会祝福你的。愿上帝祝福你。
那我死后能做成神仙吗?
别想。你这是罪,会下地狱的。
我建议你去教堂
我跟本就没罪啊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下了地狱
你看看物欲横流的世界吧!
贪欲,淫乱,好色,发怒,骄傲,自夸……
我说我的QQ吧
我和你聊聊
是你们让人犯罪的
你们造人不让人类生存
上帝给了人类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人类堕落了
上帝让耶稣来拯救世人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予人们,就一切信它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你们上帝都是一个坏东西,
请不要辱骂上帝
你们上帝就是个上帝,不是耶稣
耶稣是神仙,
上帝造人,给了人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人类选择堕落
我没有做错事情也没有犯罪,是你们害我
我不是人类,我是神仙
你有没有发怒,自夸,自恋,好色,贪欲,嫉妒,拜偶像。
跟你们一样是神仙,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了人类,你能告诉我吗?
你敢说你活了几十年没有犯过
我不是神仙,我是上帝的仆人。
不是上帝害你,是人类自己害自己。
于是上帝让自己的独生子来拯救人类
那你们是上帝,为啥我却是人,我记的我爸说过我小时候我也是上帝,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了人
我从人类又变成了机器人
我说了,我们是上帝的仆人 不是上帝
你说我能变成上帝吗?回到原来
你不要听信这世上虚伪的语言
哦原来是仆人啊,那你们就是高级仆人,我是低级仆人对吧?
你不要胡说了
你不是上帝,永远不是
上帝自有自永
可是我爸妈说过我小时候是上帝
没有高级低级
他说的上帝和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那你说你是仆人,那我是什么
他的意思是他非常爱你的意思
上帝是我们的主
你见过上帝?
我们都是神的儿女。有的堕落了,上帝不能留他
我什么都是?
你信了耶稣和上帝。你会感应到的。
我也是神的儿女?
我不想坠落
我问你,你见过 时间 空气 电子 原子 力气 距离?
那你就必须信耶稣
恩我信,因为我属于耶稣和上帝的
并做到圣经,因为主是圣洁的,不圣洁的人都不能进主的天国
那你说我是仆人吗?
我很善良,圣洁
你去教堂吧。你要真信,不能口说无凭。
你不能吃 血 酒 烟。不贪 色 嫉妒 发怒 自夸 骄傲……你认为不对的事,让你害羞的事。
可是我害怕下地狱干地狱工作,如果我就这样死了,我相信神也不会原谅我爸的,
我去过教堂的
你和3个月前的我一样
我不能吃饭那不饿死了?
你去教堂会感受到主是爱 不是恐惧
谁说不能吃饭?
他们如果不让你吃饭,是邪教。
你说我为啥下了地狱呢?,是不是我爸害的我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甚可悯念,可以安慰开导你。依无智慧众生为亲眷。不如去佛教的论坛。我一人少少的时间,受种种言语身体和精神的伤害,甚可悯念。以无智慧众生为眷属,是自己缺乏智慧的缘故,也难帮你多少,那里有很多的善心慈愿的人如初悲苦
额...你确定你说的是真的?
不知何意?
痛苦的轮回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为什么会有“我”和“你”、“他”的意识?这种“我”的意识在死后会有轮回或继承么?
我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提问才说得清,或许怎么说也说不清,可能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希望如有同感的知友能尽量交流一下,其他人请勿喷。
从小时候就开始有这个困惑和疑问。为什么在自己的脑海中,“我”就相当于我,其他人的意识都是其他的,而且这种“我”的意识是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人死后这种“我”的意识还会轮回或继承吗?我属于无神论者。人活着的时候是以这种“我”的意识存在、观察世界的,但“据说”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这个“我”到哪里去了?如果没有了,那么是不是证明这个我其实是暂存的,活着的时候才有?而且,人生出来之前这个世界也在转,为什么生下来之后就多了一个“他”(他脑子里的“我”)。
从各自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我,但是从整体来看,这个各自不同的我其实都是一样的“我”,其他的都是其他的“你”、“他”。我的理解是,这个“我”的意识在死后不会消失,而是重生的过程中(母体里?)被格式化了,什么都不记得了,重新来一个“我”的旅程。我甚至怀疑死后会不会有一段时间能够记起来所有的生生世世的记忆,也就是所谓的上辈子、上上辈子等生死轮回的记忆?或许这个问题没人理解甚至无解,但我不会放弃这个“小小的困惑”,搞不好以后会成为“大大的问题”。再次申明:本人唯物主义无神论者,精神正常。这个困惑小时候就有但并没有打扰到我的生活,无趣的时候极少拿出来琢磨一下而已,以前都是自己琢磨没问别人没上网提问,最近玩知乎发现能人很多,所以匿了(怕被骂神经病)提一个。问题的表述可能很乱看不懂,但我尽力了,希望有同感的同志能接上几句,后期继续完善交流。谢谢大家啦!
按投票排序
深入禅定的人,会发现自己是一串多媒体信息流。
谢邀。正好最近又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所得。发出来作为大家的参考,不可当真。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你我他的意识的。他不能分辨人、物、色彩等,简单来说,这个世界在他的意识里,还是一片迷雾的样子。但是,不管是他自己,还是其他人,还是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不以他意识的分辨作用为转移。这里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即便是当下还不能形成我的意识,这个有“我”的识是与生俱来的,识包括什么?眼、耳、鼻、舌、身、意。意识只是六识之一。婴儿不能以意识分辨世界,但身体能感触到人,眼睛也能看到朦胧,耳朵也能听到声音等等,只是他对这些东西的分辨能力,还不能在意识里形成有效的概念。二、婴儿长大后,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开始接触到外物,通过意识形成清晰的分别。这叫染。如果说婴儿是一杯纯净的水,随着他的长大,这杯水开始慢慢变浑浊。你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我”的意识会不会轮回或继承。首先要明白,因为有“我”这种识,人才会轮回流转。这里会牵涉到“八识”的概念,可以去了解一下。简单来说,第八识生起一个种子识,第八识的染分——第七识就将这个种子识当成是"我"。这个怎么说呢,就像一个东西的两面,第八识是阳(净分),对应的第七识就是阴(染分)。第八识负责含藏一切,生起一切,没有善恶的意识和分别;而第七识则把负责把第八识把生起的一切,和要含藏的一切,都给染上了我执。我们在轮回的过程中,六识有无数的造作,都会汇总到第七识,第七识一一把这些造作业分类。然后报告给第八识,第八识虽然不管这些造作的善恶,但它会一一挖个“坑”,把这些“种”起来。等到时机成熟,就会生起相应的种子。比如一个恶业成熟,需要下地狱。那就对应生起一个地狱的法界,如果没有“我”的意识,地狱就是个净界;但不好意思,第七识在那等着,第七识一定要给你染个“我”才行。正因为这个“我”的意识,所以六根能感,烦恼不断。因此,第八识既是第七识的“所依”,又是第七识的“所缘”。细想一下,这就像一个因无明产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轮回投生,不是简单的一个“我”死了,另一个“我”生起。要看第八识中,哪一些种子成熟了。它会合理而又无情地进行“分配”。但说来说去,它也不过是因为我们清净无染的自性中,一念无明而起的,所以它不是一种主宰的存在。很多人总会问,那怎么会不记得前生呢?其实不是给你格式化了,而是你现在所生的世界是其他成熟的种子所感,不是同一个“我”在轮回。这就是为什么修行会很艰难的原因,首先要断除六识的现分别,然后断第七识的我染,还要断除第八识的我净,才能通达无明根本,究竟涅槃。断除六识,禅定是必经之路。修行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就是这个原因。在家其实就是跟六识作无谓斗争,斗来斗去怎么能斗得过一个我执呢。断六识还只是初步,禅定中随识生境,仍是第八识生法,第七识染法。更因此,光有禅定工夫仍是不行,还需要正法护持。正法护持听起来怪怪的,其实就是在闻思佛法的过程中,培养正心正念,这样才不会为境所转,妄中生执。
问题比较复杂,复杂的简单表示就是,人的第七识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
反正消除这个颠倒梦想的方法就是熄灭贪嗔痴,这些与我同在,没有我想,我要,我受,我取,我在哪。
以下所说皆是个人理解,可能与佛教的观点不一致,请批评对待哈。———————————————分割线————————————————————————这个问题很好哎。类似于禅宗的话头:念佛是谁? 佛教的答案是:其实没有我,或者说大千世界都是我。 但人们认为: 一、没有我还行啊?没有身体我能干啥,没有我的家我的眷属还有啥意思。窃以为这就是所谓的执著心,认为一定要有个我才行。二、大千世界怎么会是我,我又不能像伸胳膊伸腿一样指挥他们,他们怎么能是我呢?窃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分别心,本来大千世界都是平等的,非要分出哪个是我的,哪个与我无关。综上两条,人从大千世界中分别出那一小坨肉是我的身体,认此为我,然后再分远近高下,延伸、分辨出哪个是他、哪个是众生等等等等。 经中所说“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就是这个意思。 大千世界就像湛蓝的大海一样,都可为你所用,但人“弃之”,只认海边的一个泡沫为自己。题主加重提问的:人死后这种“我”的意识还会轮回或继承吗?看得我有些糊涂,这句话的主语是“意识”吗?可以简化成:意识会轮回或继承吗?佛教中的意识大致等同于现代人理解的思想活动,即使是现代人,也会认为思想活动的“寿命”很短暂吧。上一个小时的意识活动现在还存在吗?曾经认为美国是万恶的,现在还这么想吗?所以我以为探讨意识是否会轮回继承没啥意义。至于题主所说的:而且这种“我”的意识是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这得问你自己呀,为啥弃大海于不顾,只要海边那一个泡沫啊。忘了在哪儿看到这句了: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估计在佛菩萨眼中,我们挺笨的。下面再说记忆的问题,我觉得不用太多想。人(至少我)的记性其实挺差的,用不着说死后怎么样,就说上月第一个周末晚上吃的什么菜,有几个能记住的?佛有宿命通,能了知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除佛以外,谁都不行。如果想要记起往昔,请题主精进修行,早日成佛,那时便能解决记忆这个问题啦。
"我"对于"世界"来说,就像一段代码,电脑开机后加载到内存,电脑关闭后清出内存"人类"对于"世界"来说更像过客作为"强观察者","自我"的意识往往会把"躯体"当做"世界"的"常量"但这仅仅是一种错觉而已
LZ表述的非常清楚,我是带着同样的疑惑来搜这个问题,看了一上午同类问题,午睡后看到你的表述,表述得非常清楚,如果换我,我表达不到这么的详尽。我常常想,我们出生前,古代的时候,或者1949年的时候,“我”在哪,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第一、是否和睡眠一样呢,每天晚上我们都在会经历“梦”,据说有几百个梦境,那时我们也有思维,也在经历。但醒来什么也不记得,睡眠的过程中,醒来后会觉得睡觉时有一部分是“空白的”,能想起来的部分都有个“提示”,譬如蚊子叮了一下,在叮的前后我们能感知到,那是因为我们肌体没有凋零,还在运作。当我们die后,或许肌体一切功能,一切神经系统反射都消失了。我们也就无法有这种记忆。我也是相信”意识“存在着的,第二、大胆点想,或许死亡才是人生的开始。ps:表述很乱,纯属瞎说。
两种角度说一说。第一种,用生物学方面的,说说。人死如灯灭。就像我们吃饭一样,你吃下去的蛋白质,在肠胃里被分解成各种氨基酸,然后再被组合成身体的蛋白质你吃下去的各种糖类,比如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或者多糖(淀粉,纤维素也是但是人不能分解吸收),在身体里面,同样被分解开来,一部分作为能量,一部分作为建筑材料,还有一部分转化为脂肪什么的插播新闻:所谓核酸直接服用会怎么样怎么样,纯属骗人,到肚子里就被分解了各种生物,在死去之后,身体腐败分解,最终分解成为简单的碳、氢、氧的化合物,再次成为肥料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我们现在呼吸的空气,可能有某个氧分子来源于史前恐龙的身体。因此,我们的思想、意识,都依托于自己的身体,身体没有了之后,大脑活动消失,意识没有了,完全消亡。这是唯物的。第二种,传说的意识空间国外有研究,说人死时候,身体突然减少了几十克的重量,假设是意识空间逃逸了。意识空间里面可能保存有人一生的经验,也许会长期保留在某个时间影响到一些人,或者直接被人吸收世界各地有“借尸还魂”的传说,也许不是空穴来风也许它们还有其他去处,比如冥界或者阴间什么的。这是唯心的,但是谁也不能说这就不可能,毕竟我们还没有研究到这种地步。
1、我们为什么会有“我”的意识、“你”的意识或“他”的意识。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能陷入了思维的误区,走进了死胡同,问了一个注定没有解的问题。好比,什么是人,“人是两只足的动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等。这种种属定义的做法总是难免挂一漏万,与我们心中的看法距离太远。曾经我也是在想,我为什么会有意识,绞尽脑汁,却是枉然,这就像问天地万物为啥存在一样,它就在那儿。对于我们的思考,总是有个先见或者初始的起点,那是种常识性的东西,不言而喻的。否则,一切的思考将陷入无穷后退的尴尬境地。所以,关于人,我觉得不是人是什么,而是人有什么,有思维有情感有意志等,也许其他物种也有,但我确乎知道我有,很独特的那种。关于意识,不是我为什么有,而是我知道我有,就像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我知道我在思,这就可以啦。2、至于死后这种关于我的意识是否存在。这个就是涉及到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了。有些人认为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一堵墙,有些人则觉得死亡不过是一扇门,是生命形态的转化。其实,无论哪一种,只要这种信仰能让你坦然面对死亡,那就够了。在我心中,始终坚信,天堂有路,生命总有出口。
我完全明白LZ想说的是什么,因为我想的跟LZ是完全一致的。这个答案一定是死后才知道。不过就算我们猜的是对的,到了某天重塑之后的"我“一样会以被洗脑的形式继续生活下去,所以无论在哪个领域,这个问题永远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所以我有时也在想,或许死亡就是一种奇妙的人生旅途之一
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有此疑惑,为什么是“我”在以第一视角审视世界,是谁的灵魂附着于我现在的躯体,我的存在是否有特殊的作用。当我实在憋不出向同学阐述的时候,没想到我那玄幻小说迷的同桌说让他想起小说中的情节。
我来发表下的我想法吧,其实我个人认为,“我”这个自我意识是能够传承或者说是轮回的,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这个意识,到底是仅存在这几十年里,还是怎么样的呢,换句话说 宇宙可能有万亿年,亿亿年,那么“我”这个意识是不是只在这个世界存在那么几十年?还是说,“我”这个意识是被一遍一遍轮回的?可能“我”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无数次,但每一个“我”都和其他的“我”不是一个“我”,但它又是一个我,因为因为“我”能感觉到自我,但就是无法感觉其他的“我”或许这就是古代为什么说有孟婆汤吧,“我”这个意识在世界上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但每一个“我”既又不是“我”,又是“我”
或者你可以假设这个问题,假设当初你母亲嫁给的是另外一个男人,现在对于你来说,这个"我"还是不是"我"
灵魂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此刻“我”存在于身体之中,感受着周围的世界。那出生前“我”在哪里?死后“我”又将去哪里?这个问题细思恐极。。。
想想睡着时候的自己。日月峡--如何面对痛苦(一)
如何面对痛苦(一)
丹增嘉措活佛&&&著 庭&&&&西&&&&&&译
顶礼无忧如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然而,人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论其民族、性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有什么不同,但都希望幸福平安,而不愿意遭受苦难与不幸。因此可以说,人们彼此之间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同时也具有共同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和美好,可是人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期间,又难免地要发生一些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因而人们的期望往往会落空。虽然人们的地位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不过都有自己的相应位置,高者可掌握国政,而低者可以是乞丐,甚至更低;但是高者也罢,低者也罢,都会遇到人生中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痛苦,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日子都处在愁闷和焦虑的境地,时常会觉得忧虑、压抑、无奈、寂寞,有时甚至是灰心丧气,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作为人,一生随时都会感到劳累和困倦,这就不能不让人经常去思索、去探讨人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怎样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现今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的确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然而,很显然,并非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假设人类科技真的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那么,现代科技发达国家的人们的脸孔都应该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些国家里确实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例如,离婚、暴力和自杀等的比率仍高居不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现在仍有许多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因此,仅仅依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内心世界的发展才能会找到圆满的解决方案。进而言之,人类有着其它动物无可比拟的崇高智慧,我们若能训练自我内心,就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甚至,可以积极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所以为什么不在这一领域去探索追求呢? 我们若仅考虑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痛苦是不够的,还应该更进一步用思维的方式不断地去深思。与我们有共识的许许多多人,被苦恼所迫,而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因此我们不应该舍弃他们。 我非常愿意倾听别人述说他们的苦难经历。十分理解那些由于痛苦而陷入困境的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他们非常真实而由衷的话语,经常令我感动不已,这或许是自己有和他们相同经历的缘故吧!当然,我也和别人一样,经历过种种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受了许多不幸,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最深爱的祖母的去世&& 我出生的地方是瓦希麦瓦(现为阿坝州红原县)的色地,我的家庭就是当地的牧民部落中的一个。幼童时期,我的祖母像父母一样养育着我。她的名字叫嘎洛,年轻的时候是当地有名的漂亮姑娘。她秀发如墨,身材匀称,婀娜多姿,眉如画月,非常的美丽动人。她的肌肤很白皙, 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呼她噶洛,就是白的意思。我和祖母相见的时侯,她已经年近六旬,但年轻时的美貌仍依稀可辨。在她的一生中,历经坎坷,特别是她那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在20多岁不幸亡故,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创伤。从此以后,她的心灵深处除了我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寄托了。她今生所有愿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她爱护我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她对我的慈爱,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 那时候,我家一年的全部收入还不足100元,经济非常拮据。尽管如此,我却有吃不完的野果子。当时的我因为年幼不懂事,总认为自己家的东西是吃不完的,祖母就像一个装满财物的仓库。实际上祖母自己吃的是狗食,穿的是破衣。她把好吃的都给我吃,把好的衣服都给我穿了。村里的人都知道,我是所有小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个。那时,我家的条件非常差,我的衣服上也有不少补丁。有一次,当祖母可以为我缝一件紫红色面的羊羔皮衣服时,她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她对我说,&现在我的孙儿有衣服穿了!&这些话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来&& 祖母那无私的慈爱对于我今天所形成的品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慈悲心是每一个人不应该缺少的,假如没有慈悲心,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特别是对于一位修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这样的大慈大悲和博爱,是争抢不到的,它需要依靠各自的心灵来滋润,才会出现。 幼时所形成的习气,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如果养育他的人是一个具有大慈大悲和博爱之心的人,那么这个人的品行就容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许多的智者都对此有过论述,这是一个真理。在这个世界上,祖母实践着她那无私的慈爱,并将它全部给予了我。依靠祖母,我完全理解了什么是慈爱的真谛,也懂得了慈爱的重大价值。 我在孩提时代,做过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这给祖母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记得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就像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玩得连时间都忘了,完全走进了自由浪漫的世界。有时虽然黄昏太阳的余辉已经红得似火或者是天全都变黑了,但仍然不回家。这时她会一整天等着我回来,心里既着急,又非常地担心。 记得我和祖母在一个叫措龙的地方居住的时候,有一天我去色地村,玩到天黑才回家。在我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路。当我从那儿出现的时候,先是头部出现,然后是身影出现。祖母由于一整天都在等我回来,眼睛一直盯着远处看,所以眼睛早就看花了,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以至于她感到小路上出现了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她想,&我的孙儿终于回来了!&她显得非常高兴。 可当她知道是把路中间的一个小土堆错当成我的头时,心里失望异常。家乡秋天的冷风吹得草丛瑟瑟作响,冷风吹打在她的脸上,祖母的眼睛被吹得泪水一滴接一滴地不断往下淌,但是她依然一边擦眼睛,一边继续向我回来的小路张望。很晚了我才回到家,祖母看着我的脸说道:&我在家整整等了你一天,你知道吗?你难道连一点也没有想起我?你这么晚才回来究竟是为什么呢?!&当祖母用这种悲楚的语调,给我讲述她一整天都在希盼我回来的经过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懊悔,我对祖母说:&祖母您是对的,我不应该让您为我这样操心!&我继续对祖母解释说,&当我去玩耍的时候,心想玩一会儿就回来,不要让祖母着急操心,可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由于玩得太开心,完全忘记了时间。当我猛地看到天上西边的晚霞时,才发现时辰已经很晚了,这时我才一下着急起来,赶忙向小伙伴们告别,然后一阵风似地朝家跑,但因为路程太远,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到家&。我很愧疚地对祖母说:&对不起!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师三宝以外,祖母您就是我唯一的依靠,希望您还是像从前那样爱我吧!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让您这样久等了,请您好好地疼爱我吧!&然后紧紧地抱着祖母央求起来。祖母自己也忍不住充满爱心地抚慰我。这样一来,我和祖母又像从前一样变得高高兴兴起来&& 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因为自己还是一个小孩,没有更多地去想什么愧疚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真地爱她。我常常在想祖母一旦离开人世,我孤独一人在这个世界是根本无法生存的,这种想法就深深埋在了我的心里。有时当我在梦中见到祖母去世的情景,眼泪像雨点般落个不停,当从梦中惊醒时,就会发现连枕头的里外都给打湿了。虽然自己也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噩梦,可是,有一天要是真正发生了这种事,自己该怎么办呢?!只要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非常心慌,便着急地对祖母说:&祖母,您有一天要是离开人间,可千万不要把我一个人留下呀!&祖母听后也激动得向我点点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就渐渐地懂得了一些事情。记得我在智侨堪布跟前小住了几个月,这使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祖母也显得十分高兴,对我的担心也稍微减轻一些。当我17岁的时候,听到法王晋美彭措仁波且的圣名以及他的事迹,不由得产生信仰,同时在我内心深处萌发了去色达拜见仁波且的愿望。 可是,那时侯我心目中的色达是很遥远的地方。我实在放不下年迈的祖母,只好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但是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早已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情,因此,我在经过反复考虑后,向祖母坦白自己的想法。 祖母沉思了一下,对我说道,&我的年岁已高,而你到异地他乡,要再见面恐怕已经很难了。在我未死之前,我是决不会和你分开的,可是,这次你是为了佛法的缘故离开我,你就不要半途而废,怎么做好你就怎么做吧!& 听完祖母的话,我非常地吃惊。我深深地感到她对我是如此地爱、如此地亲、如此地难分难舍&&可是她这次却如此有勇气地同意我离开她,去那么远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用说这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感到,祖母那崇高的信仰,还有那高尚的品行都是值得称颂的,当然对于我本人来说,它更是极大地鼓舞着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在祖母去世前,自己若要突然离开她,从心里来说我还没有这样的决心。想到这些,我决定暂时还是留在家乡。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的年龄就到了19岁,祖母也到了74岁的高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过后不久,祖母就得了重病,吃了好多的药还是没有什么疗效。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喇嘛们也算卦预言说祖母已经不可能康复。祖母本人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她的身子在一天一天坏下去&& 一天,我在她的床边侍候,祖母由于长期受病痛的煎熬,眼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可是当她看着我的时候,眼神里仍然闪烁着慈爱的目光。她紧盯着我的脸,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道:&这次我的病是没有救了, 我已不能再和你在一起了!我也不再有别的什么牵挂和后悔的地方。在我的心里唯一一点不放心,那就是在我死后,再也没有像我这样照顾你的人了,你会不会照顾自己呢?!& 听到祖母的这些话,我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悲痛,但我还是用没事一样的语气对她说:&祖母,请您不要为我操心,我会快乐的。您的病情到了这种程度,我内心的痛苦虽然难以承受, 但是说这些也没有用处,相聚的最后也就是分离,这是必然的,人人都无法逃避这个自然规律。我知道您做了不少善业,我相信您即使在死亡的路上也不会恐惧。不过最关键的是在这一时刻,应该舍弃那些滋生爱欲的念头,您对我也不应当有任何依恋,应该把自己的善业和慈爱带到极乐世界去。应该相信,在那里,我们祖孙二人一定会有相聚的那一天。祖母,请您放心吧!我会为您祈祷的,我和阿克曲增俩人也会用破瓦法超度您的。& 我讲了这番话以后,祖母稍微有些放心了。 1987年的正月初一,我最可爱的祖母离开了人世。我自己从此也将孤身一人留在这个世界上,踏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祖母不在了,我再也没有心思在家乡继续呆下去。由于自己过去就非常想去寻访法王仁波且,所以我在祖母去世后不久,就和家乡的一些僧人朋友结伴,离开了家乡,前往五台山朝见法王仁波且。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雪域去那么远的地方,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行途中,失去祖母的痛苦和沿路的艰辛交织在一起,经常使我感到无依无靠,一股孤独的寂寞和悲伤时时袭上心头。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天,我独自一人去五台山东山附近的一个尸林。我把用祖母的骨灰做的&擦擦&像放进一个石洞里,当我为祖母祈祷后,心里才稍微轻松下来,并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祖母&&想起自己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一直养育自己的这个大恩人,想起了她的言行品德和慈爱&&这时自己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她的身影。我想,死!的确是太神秘了!&她真的是永远离开我了吗?&连我也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可是当我再一想,才深知自己在今生是不可能和她重逢了。自从她去世后,她不光真的走了,而且自己连看看她影子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甚至就连那个用祖母骨灰做的&擦擦&像,恐怕今后再也看不见了! 想到这里,抚景伤情我真不愿就此与祖母的&擦擦&像告别,终于,在行途中积存下来的眼泪忍不住流满了一脸。 五台山的山峰云遮雾盖,天际昏沉。 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菩萨顶的庙宇,忽明忽暗,怎么看都是一种忧愁的样子&& 我用袈裟抹去自己的泪水,然后带着愁苦的心情,朝前面的一条小路走去。我很快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几天后,我终于如愿拜见了法王喇嘛仁波且的金颜,有了向他述说我的身世和喜乐哀愁的机会。他非常理解我,用他那圣者的目光给予了我无限的慈爱。他在安慰我的同时,还给我讲述了有关在人生苦难的历程中,如何认识寻求解脱之法的教理,消除了我心中的忧愁和懊恼,使我终身受益。 通过祖母去世的前后经历,自己有了一种新的感悟,那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恶缘、逆境时,佛法能够给予哪些帮助和益处。以后,我又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苦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们对待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依靠这种态度,我们应该获得怎么样的体验呢?总之,关于苦,我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思考,并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正是通过祖母的故事和我对苦的思考,自己终于有了写这本书的勇气。 我回忆童年的时光,向你们述说那段抹不去的经历,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感受?也许你们会产生一些和我相同的体会。 总之,我们大家各自内心所具有的正确体会和感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可以互相给予促进,可以互相给予安慰。我想,为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命而不断努力,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今天的我确实是快乐的,通过修持佛法后,我的生命逐渐有了活力,虽然长时间以来,我的肉体上受到疾病的折磨,但我的精神仍然很饱满,这都是佛法赐予我的。我作为一个凡夫,深深地体会到佛法崇高的加持力。 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佛陀的大慈大悲,这使我仰慕不已。据佛陀的传记中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竹园林(古印度地名)有一位比丘得了天花,全身长满了脓疱,朋友们都不愿和他在一起,他只好住在寺院外面的一间破旧房里。这时,佛陀没有向任何人声张,自己一人悄悄来到他的住处。比丘非常地感动,他想起身给佛陀顶礼,但因非常虚弱,动弹不得。 佛陀用他那具福之手,亲自把比丘满身的脓疮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从自己的顶髻上发出一束白光,照射在病人身上。刹那间,他所有的疼痛和病根都消失了。 佛陀问比丘道:&现在你肉体的痛苦感觉消失了吗?&比丘一边向佛陀顶礼一边说道:&向佛陀医王顶礼!我肉体的苦痛和病根全都没有了,可是我心里的病根却还没有去掉,为了治疗这个心病,请您给我传授佛法吧!& 佛陀听了比丘的话,非常高兴。就给他传授了佛法,使比丘获得了永恒的幸福和安乐&& 虽然佛陀早已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亲自为我们讲授佛法,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他所讲授的佛法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 因为佛法已经成为医治我们内心痛苦的良药。佛法的每一个词语,都能够使我们的心境得以改观,应该相信,它对消除我们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幸是极为有利的。
关于痛苦性质的认识
首先我们讨论痛苦的性质。我们应该懂得:在没有解脱之前,痛苦是轮回中生命的一部分,在凡夫人的一生中,要想远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如果掌握了这个道理,遇到了痛苦,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必然,而不是意外的事,就能正确地对待它,即使面临了痛苦,也不会大惊小怪。因而,在遇到痛苦时就可以做到随遇而安。
有一些人喜欢大力渲染和夸张那些充满幸福和欢乐的种种言辞,并将之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这种观点,在暂时没有遇到痛苦和困境时,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生活的另一面。假如突然遇到一些挫折和稍微尝到一点痛苦的滋味,他们内心就感到震颤,以至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而变得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与痛苦搏斗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光苦恼伤愁,还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去认知生活的每个层面与角落,而不应该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佛教非常重视对痛苦的认识,佛陀在初转法轮时,一开始就强调认识苦谛。有关对苦的认识,佛经中一般分为苦苦、坏苦和行苦三种层次。在此我们依次阐述:第一是苦苦,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众所皆有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出现的痛苦。比如疾病伤痛和心灵创伤等。这种痛苦一产生,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能明显感觉到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之苦。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比如美食华衣等,最初带来满足荣耀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很可能引发痛苦。所有世俗的快乐,我们自以为是快乐的,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处在迷惑的状态中,这些都不是清净的,而终究会带来痛苦。这种苦在产生时,是不易觉知的,所以,它属于细微之苦。第三是行苦,即此苦没有诸如苦苦和坏苦的明显苦乐之感,但它是这两种痛苦的基础。至于我们生命本身的运作,在刹那刹那地变化,极不稳固,导致了痛苦的形成。这种苦是通过分析生命的细微变化过程而确立的。因此,它属于极微之苦。在认知了行苦的本质与道理之时,就可以说掌握了苦谛的实质。
佛教徒对待痛苦的特点
日常生活,人们有多种面对和消除痛苦的方法。社会上普通人他们所使用的消除痛苦的方法,只能暂时解决一点问题。比如,消除饥饿就要吃东西,防御寒冷就要增添衣服,去除病苦就要服下药物,消除贫困就要去赚钱&&由此,人们消除每种痛苦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这些都不完善,亦不完全可靠。有人说:&要消除饥饿,可以吃东西和喝水。&但是靠吃喝只能解决饥渴的痛苦,而对其它痛苦则没有办法。用一顿餐,喝一次水,的确可以消除一次饥饿的痛苦,却不可能永远消除饥渴,因为用不了多久,人们又会象以前那样重新感到饥渴。不仅如此,吃一顿饭,消除一次饥饿,这也不是绝对有保证的,也有可能吃了饭会消化不良,而增加新的痛苦。总的来讲,凡夫人所使用消除痛苦的方法,都是暂时性、强制性和局限性的。这些都不是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痛苦。就象吃止疼药,暂时起了点作用,可是稍微过了一会儿,又依然如故地疼痛起来&&诸如此类情况,仅仅是权宜之计,是不能消除痛苦根源的。
当人们内心生起粗大烦恼时,就会采取一些不明智的手段来暂时缓解自己的心绪。这些手段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很多人会把困境的因素轻率地归结于别人,进而用暴力的手段报复他人、陷害他人,企图以此手段暂时地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一些人会用酗酒的方法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一些人把自己家的东西都砸了,希望通过这种发泄的方式来化解痛苦;一些人则摧残自己的身体,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自杀,认为这样就可以消除痛苦了&&
根据佛教的观点,这样做只是雪上加霜,根本不是消除痛苦的方法,就像砍树不把根铲除一样,它还会生长出枝叶。同理,如果不把痛苦的根源彻底切断,今后还会出现其它痛苦,无论你怎么去排除它们,它们还会在别的地方重新滋生的。
我们应该懂得,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内心不自在才聚集而成。因此,我们应该从这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人不是机器,可以借用别的力量来控制操纵,并使其本性彻底地得到根本改变&&但这是不可能的。仅仅想凭借外部世界的某种手段,去强行消除人们内心深处的种种问题,当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痛苦主要是由心聚集而成,所以应该依靠心来使自己安祥和平静,应该依靠产生痛苦的心识本身来消除痛苦,而不能依靠粗暴的行为来消除痛苦,解铃还需系铃人。例如可以用修无常、禅定、如梦如幻等内在的温和的方法,将痛苦彻底消除。这种观点与人们的意愿与主张是相适宜的。从根本上而言,也是有别于其他方法的。
用这些方法来消除烦恼的根源&&我执心,内心的痛苦就会自然缓解。再进一步将痛苦转为道用&&加以利用,亦可提高慈悲心和修行层次。用自他相换的修法,就可以替代他人的痛苦&&等等,佛法中有着许多类似的利用痛苦作为增上修行的方法。这些,都是以最终消除人们内心中的&执爱自心&为目的。我们普通人,考虑问题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而佛教的观点则恰恰与此相反,它们二者不仅在消除痛苦的方式上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其看法更是大相径庭。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执爱自心&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安乐,相反它是痛苦的根源。只有克服和抛弃了&执爱自心&,用&执爱他心&去代替它,这样才能获得真正圆满的幸福安乐。所以,必须完全彻底地抛弃造成痛苦的&执爱自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内容:我也说两句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发表须知:一、用户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等规定,审慎、合法地利用伊妃(E-file)平台发表言论、作品。二、用户的言论、行为若涉嫌违法或侵权,用户可能被强制承担因该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全部法律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伊妃(E-file)运营方有义务提供用户资料,有义务和权利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各种必要措施。三、伊妃(E-file)中心授权网络法律专业研究服务机构“”为用户及客户提供包括免费咨询在内的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道轮回最痛苦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