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传奇将军赵尚志之死与党内斗争有关系吗

赵家亲属清明祭扫赵尚志将军墓&摆放日本甲级战犯跪拜谢罪图板
赵尚志将军网讯
&&为深切缅怀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的丰功伟绩,寄托无尽的哀思,4月5日,赵尚志亲属在赵尚志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清明节祭扫仪式。赵尚志将军亲属以及当地群众参加。
在赵尚志将军陵园前,赵尚志将军的外甥李龙、李明和外甥女李丹妮,以及李树范、李萍在忙着粘贴展板。记者采访李龙时李龙说:苍天有灵,赵尚志忠骨在十年前的日终于回到人间!时值赵尚志将军牺牲72周年,赵尚志四胞妹赵尚志子女,以虔诚之心前来祭奠,表达我们深深的思念之情。有感于小泉、安倍之流日本右翼势力把持的日本政府,至今否认侵略战争罪行,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年年祭拜战争罪犯,继续伤害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伤害我们这些因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失去亲人的亲族后代,让我们十分愤慨。我们创意了这幅被二战后远东军事法庭认定的14名甲级战犯跪姿谢罪图。战争罪犯必须低头认罪!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谢罪!向二战中死难的烈士和死难的无辜人民谢罪!向我们的亲人赵尚志将军谢罪!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我们不要战争,要世界和平!”
赵尚志将军于日出生在尚志乡尚志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武装斗争,身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主席、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校长、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等要职,率领数万抗日将士在松花江岸畔、小兴安岭山麓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进行殊死的搏斗,打得日本侵略者魂飞丧胆,发出“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哀叹。日,赵尚志将军壮烈殉国,献出年仅34岁的宝贵生命。
位于尚志村将军山上的赵尚志烈士陵园,松柏耸翠,杏花飘香,祥云朵朵。上午10时,祭扫仪式正式开始。全体参加人员肃立,深深默哀。随后,赵尚志将军亲属依次向赵尚志将军铜像敬献花篮,以表达对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的无限敬仰之情。&
祭扫完陵园后,赵家亲属来到赵尚志将军父母赵振铎、张孝乾墓,东北抗日联军亲情园(赵尚志将军战友墓)内的朱新阳墓、李文阁墓举行祭扫献花和摆放日本甲级战犯跪拜谢罪图板仪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赵尚志将军百战大节不屈
日09:52&&&来源:
日,辽宁省朝阳县王伦沟乡喇嘛沟村(今尚志乡尚志村),清末秀才赵振铎的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根据《孟子?尽心》中“仁义谓尚志,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一说,赵振铎为爱子取名“尚志”。从小就受父亲仁义礼孝、忠贞爱国教育的赵尚志,果不负所望,成长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骁勇善战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解放,英勇无畏地与敌人奋战一生,直至最后一息。
烽烟十载战满洲抗击倭夷报国仇
1925年夏,在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年仅17岁的赵尚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同年冬,他经党组织批准投考黄埔军校,因身材矮小达不到“体格试验”要求,赵尚志软磨硬泡,终于被编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三中队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积极投身抗日武装斗争。从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队长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主席、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运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联合北满抗联各部数万抗日将士,在松花江畔、小兴安岭山麓40余县广大区域内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斗智斗勇、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留下了无数令人叹服的传奇战斗故事。
尚志市赵尚志纪念馆馆长刘莉告诉记者,赵尚志智勇双全,亲自指挥过“肖田地突围”、“冰趟子大捷”等多个东北抗联史乃至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而乾松顶子战役也是让她印象深刻的以弱胜强的战斗之一。1934年7月,赵尚志率刚改编不久的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行至宾县满家店一带,当地伪军闻风而逃。伪吉林警备二旅司令李文炳亲自坐镇宾县,调集五六百名伪军前来围攻赵尚志。赵尚志选择在敌人必经之地――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乾松顶子沟里对敌人进行伏击。赵尚志指挥战士两人一组,背靠背隐蔽在十里长山坡中段的树丛中。随着夜幕降临,敌人从两侧进沟,意图夹击我军。支队战士按照赵尚志的指示,以猛烈火力向两侧敌群射击后迅速撤退,留下黑暗中慌乱的敌人互相射击,自相残杀几乎一夜。而赵尚志则带领战士们撤到三十里外宿营。第二天一早,再回到原处打扫战场。此战五六百敌军均被击退,亡魂丧胆,迫击炮都丢掉了。而我军部队伤亡微小,还收缴了六七十支枪。
命运多舛置身外生灵涂炭在心头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刘宇每年要给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述几百遍赵尚志的英雄故事,有时一天就要讲五六遍,但每一遍他都讲的非常认真,抑扬顿挫的洪亮声音牢牢抓住每位听众的耳朵。“因为职业原因,我们对赵尚志的事迹了解更多。在任何情况下都对党忠心不二,这是他最打动我的地方,因此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他,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刘宇告诉记者,赵尚志短暂的一生却极为坎坷,他曾三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折磨;战斗中多次负伤,导致左眼失明;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临终前仍未能恢复党员身份……尽管如此,他对党的忠贞却从未动摇,解救东北人民早日摆脱日寇魔爪的信念也从未减弱。他曾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记者从黑龙江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了解到,日,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原巴彦游击队)在日军的疯狂扫荡中解体。当时赵尚志是这支队伍的主要负责人。中共满洲省委在分析失败原因时,不恰当地把义勇军独立师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赵尚志,并强令赵尚志作深刻的检查,最后竟开除了他的党籍。
斗争的挫折和组织的误解,使赵尚志的心情十分沉重。尽管如此,他为抗日献身的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他继续发动群众力量抗日,取得了创建和发展珠河游击队、开辟大范围游击区等卓越成就。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定”。
日,中共满洲省委由于听信了一些人的片面汇报,对赵尚志产生了严重怀疑,第二次开除了他的党籍。赵尚志的内心也曾感到痛苦和委屈,但他依然坚信事情早晚会得到澄清。他在日写给北满省委的《请求书》中诚恳地写到:“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因为我参加党作革命斗争已将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的一生的任务,我请求党重新审查。同时我认为党不能把我从党的部队里清洗出去,那将是同使我受到宣布死刑一样,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党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领导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尽管他的请求没有得到北满省委的通过,但他依然义无反顾的带领抗联第二路军奋战在白山黑水间,并写下“几点委屈何妨碍卫国志士,瞬时落寞岂影响保家男儿”的楹联以自励。
英雄虽死魂犹在伟迹长垂万古秋
遗憾的是,赵尚志并未如愿死在千军万马的正面战场上,而是死于特务的暗害。日凌晨,北方大地,朔风凛冽,寒气逼人。在日本特务刘德山的极力怂恿下,赵尚志率领小分队准备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砂金采取场)。在行进至吕家菜园子时,刘德山借解手转身行至赵尚志身后,向赵尚志开了一枪。正当他准备向另一名战士王永孝射击时,被受伤倒地的赵尚志当场击毙。“一行五人,两个是特务,从背后近距离开枪,赵尚志在受致命伤的一瞬还能掏枪准确还击,忍耐力和反应力都令人钦佩。”说起赵尚志牺牲的经过,刘莉馆长义愤填膺。
随后,赵尚志强行命令姜立新携带装有秘密文件和活动经费的文件包同另一边姓战士转移,他和王永孝则因重伤昏迷被俘。
敌人在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附近的一个工棚里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他怒视审讯的伪警察:“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
被捕八小时后,12日晨9时左右,威震北满的抗日英雄赵尚志,在敌人面前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走完了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4岁的宝贵生命。
赵尚志牺牲后,他的遗体被辗转运到佳木斯伪三江省警务厅。凶狠残暴的伪三江省警务厅厅长田中要次命令警备科警备员锯下赵尚志的头颅,将遗体扔入松花江冰窟中。2月24日,伪兴山警察署特务室主任东城政雄乘飞机,将装在一只特制木匣中的赵尚志头颅运往长春伪治安部警务司内部巡展,之后下落不明。直到2004年6月,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姜宝才从长春般若寺得到线索,在长春市远郊净月潭公园一片遮天蔽日的松林中找到了赵尚志失踪62年的头骨,英雄才终于魂归故里。
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毛泽东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嫂子颂》让国人记住了那个粗犷、执拗、充满英雄气概的赵尚志。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赵尚志不但是威震中外的著名抗日将领,更是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在他曾奋勇杀敌的尚志市,还是留下过他足迹的哈尔滨尚志大街,“尚志”二字已成为英雄和光荣的代名词,深深刻在每个龙江人的心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创造出无数传奇故事的传奇人物,感受他的苦与乐,见证他的执着与坚贞。
我省抗联老区分布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底统计,全省有132个县(市、区),其中有老区的市、县(市、区)108个。另外有8个林业局、12个街道办事处、12个林场(所)和1个良种场。被国家和省认定为革命老区的市、县(市、区)66个,在66个老区中有4个地市级、50个县(市)、11个区和1个风景区。
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
赵尚志1936年
黑水白山,
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中华无辜男儿,
倍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
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故国庄园无复见,
看拼斗疆场,
军威赫显。
冰天雪地矢壮志,
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
赵尚志经典战例
在赵尚志指挥的经典战例中,除了著名的冰趟子战斗,还有一些重要战斗显示了一代名将的风采。
肖田地突围
在赵尚志主动进攻的战斗中,肖田地战斗最具代表性,日军头目望月曾慨叹:此战必有名将指挥。1934年11月下旬,赵尚志率200余名队员行至肖田地时,与日伪军700余人相遇。日伪军即将哈东支队包围。赵尚志迅速到山上去指挥战斗。经数次激战压住了敌人的攻击。不多时,尾追的敌人又从沟底兜了上来。赵尚志指挥部队向敌人薄弱处虚晃一枪之后,又杀了个回马枪,打开了包围圈。鏖战中,赵尚志左肘部中弹负伤,但仍然指挥部队井然有序撤进深山。肖田地一战毙伤日伪军100余名,我军只伤亡三人。
木炮打宾州
木炮是赵尚志利用火药力学知识,带领土专家研制的重型武器。他在山上选了粗壮的鲜榆木,掏空树心,挖出圆洞,镶进粗铁管,外面用五道铁箍箍住,并用粗铁线缠好。炮筒制成后,炮膛内装入十多斤火药和三四十斤碎铧铁、大秤砣和破铁锅,再接上导火索,最后用棉花、黄泥将木炮口紧紧封好,一台威力无比的木炮就这样制成了。
日,赵尚志率部队将宾州城(宾县)围住。赵尚志指挥战士用南城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树做炮身,把炮筒牢牢绑在大树上,炮口瞄准城门炮击,城墙被轰破后,战士们冲入城内。此战日军死伤七八十人,我军牺牲二人。之后,他们继续用木炮在方正县草皮沟成功击沉日军货轮,截获了大量军需物资。
智救孙朝阳
孙朝阳是旧东北军的一个团长。1933年初,孙朝阳部队在宾州东山遭到日伪军包围。危急时刻,赵尚志说:敌人用三千多人来包围我们,必然后防空虚,宾州是哈东重镇,是日军东进的桥头堡,只要我们攻打宾州,敌人就会抽调兵力回援。孙朝阳听从赵尚志的建议,由赵尚志自己挑选一小部分精锐部队攻打宾州县城。来到城下双方一交上火,百里挑一的战士瞄准城墙上的守敌一顿猛射,几十个顽敌当场毙命。赵尚志乘机攻进西门缴了敌人的枪支弹药。包围孙朝阳部的大队敌人听说赵尚志攻占了宾州县城,匆忙回撤,解救县城,使孙朝阳部得以顺利解围。从此,赵尚志得到了孙朝阳的信任,由一名马夫,破格提拔为参谋长。
小小的身躯大大的情怀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许多人对这句倭寇因赵尚志而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耳熟能详。可是真正见到赵尚志留存在世上的唯一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都会很惊诧。照片上那位坐在前排中间、手执马鞭、身形瘦小的人,似乎很难和那位在白山黑水间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铁血将军赵尚志联系起来。但是,当我走近他,愈发真切地感受到这位身高不过1.62米,又黑又瘦的赵尚志,小小的身躯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深深植根他心中的民族魂,就是赵尚志的力量源泉。
大大的赵尚志,“大”在大智大勇。从珠河反日游击队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率领着由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改造后的土匪组成的队伍,穿着破衣烂衫,扛着木棍大刀,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数量上百倍于我,装备精良的日伪军。他的大智大勇从何而来?后人都知赵尚志曾经上过黄埔军校,却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还曾受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的委派到上海参加党中央高级训练班(今中央党校前身)和团中央训练班,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赵尚志把马克思主义建军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黄埔军校学到的军事理论知识,成功运用于东北地区游击战争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治军方略。因此,在东北战场上,能让敌人闻风丧胆。
大大的赵尚志,“大”在大度豁达。“其他人收编队伍,都是只要队伍,不要领导。而赵尚志是真心诚意帮助各路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壮大,要人给人,要枪给枪。在尚志活动时,赵尚志就联合了青林、北林等40多支队伍,其中不少都是听了赵尚志的威名,主动来投靠的。”尚志市尚志纪念馆刘莉馆长的这句话不断在笔者脑中重放。敌人惧怕赵尚志,因为他的队伍似乎总也打不完、打不光。正因为赵尚志这种以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为第一要务、不计个人名利的豁达胸怀,才能团结北满地区各抗日武装力量队伍联合抗日,牵制20万日军不能南下,为全国抗战做出巨大的贡献。
大大的赵尚志,更“大”在大公无私。赵尚志被捕后,敌人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就是让他们十年来损兵折将无数的赵尚志。在他们看来,“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至少应该衣着体面,个人装备精良。可现实中的赵尚志却是队伍中穿戴最差的,因为他只要看到战士穿着破鞋烂衣,就会把自己身上的衣鞋换给战士。这就是赵尚志,大写民族,小写自己,大写忠义,小视生死,但他的威名却刻进历史的丰碑。
“他左脸上有道枪弹灼伤疤痕。平时随身带一根藤棍,骑一匹缴来的战士不要的马,善长两手写字,爱穿白花旗上衣。和战士同甘共苦,平时很爱护战士,晚上让战士睡在炕上,他自己睡在地下。他好和战士开玩笑,和战士一起抢馍馍吃。”谈到赵俊清老先生撰写的《赵尚志传》中这段语气轻松的描述,我的眼泪却止不住流下。脑海中的赵尚志从高大的雕像中走下来,从硝烟滚滚的战场中走出来,他是大英雄,更是走进密林、走入村庄,有爱有恨、有苦有乐、能文能武、乐观豁达的“我们的赵司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盘点迫害赵尚志将军同志的那些人的结局
来源:春秋战国
吴福海是与李剑如、余笃三等齐名的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他曾任满洲省委特派员到巴彦游击队视察工作,后任政委,党内同志送外号“蒋介石”。因坚决执行“北方会议”的“关门主义”路线与赵尚志发生冲突,坚持要给赵尚志处分,1933
年赵尚志第一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吴福海后因支持瞿秋白反对王明,被王明称作“工人反对派”,受到了迫害,他活到了解放后。
k& s" ]5 y$ ~! p
李实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党员,赵尚志第一次被错误开除党籍就是他作的最终决定,当时他是满洲省委实际负责人。1934年,李实在上海被捕。地下党刚将其营救出狱,他就发表声明脱党,据现在的资料说他此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直到1946年5月才重新入党。李实活到了解放后,历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高教部教育司副司长、司长等职。;
j( _/ z* E( ]; d3 U
李兆麟参加革命后,先从事地下工作,后到赵尚志部队上任政委。因赵尚志反对王明、康生发出的错误政策,他在赵尚志奉组织之命到苏联之际发动了针对赵尚志的斗争,支持赵尚志的将士大批被处理,极大损害了北满抗联的战斗力,是尔后北满抗联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东北抗联失败的重要原因。日,李兆麟在根本没有调查的情况下伙同自己的一帮人操纵北满省委,作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李兆麟斗争赵尚志时以其不服从来自苏联的王明的指示为由,这是他又无视苏联的命令了。他们开除赵尚志党籍时,赵尚志是苏联方面任命的东北抗联总司令,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中国共产党员的心目中,苏联与共产国际是一体的,苏联方面有任免抗联总司令的权力,王明的权力就是这么来的。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曾对此明确表示,中央不知道这件事,顾及时局,暂未作相应决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中央才完全彻底地为赵尚志平反。李兆麟在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据说是被色诱杀害的,现在留下的资料也让人怀疑可能确有其事。事件真相与赵尚志被骗到苏联的真相一起现在仍是个谜。(
{7 w+ M& b' L4 ~
+ J! o, l) j. w# A+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云南白族人,黄埔生,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日本人对东北抗联三巨头的排名是,杨靖宇强于赵尚志,赵尚志强于周保中。周保中与赵尚志因斗争策略问题产生了分歧。在不听取赵尚志的意见吃了大亏之后,周保中曾老实过一段时期,后见赵尚志被李兆麟一伙开除党籍后,苏联也没什么表示,也开始墙倒众人推了。建国后,周保中更是在一份回忆材料中说赵尚志第一次到苏联是擅自脱离部队,实际那是北满省委开会作出的决定,开始赵尚志还不想去的。周保中的这一污点因其逝世再也无法洗刷,尽管其在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
`! H/ M$ A+ j" u. L/ B
3 h7 |- r1 C1 E( @2 F8
王明就不用多介绍了,苏联方面在中共内部安插的忠实木偶,人品极差,为了过关保命,不惜参与迫害曾大力提携过他的米夫,制造过很多冤案。抗联自1936年3月至1937年11月在其直接领导下,王明与康生在这段时期发出了不公开反对日军并大屯,反满抗日不并提,与伪军警和平共处等错误指示,受到赵尚志等抗联将士的抵制,因李兆麟、周保中等人的支持,给抗联造成了巨大损失。赵尚志的第二次被开除党籍可能与其有关。王明在中国共产党内声名狼藉后留居苏联,一直到死。(
k5 i- G5 }' \# k) p
0 b" j5 C'
c& d&&a. h+ C+
康生也不用多说了,跟着王明做了不少坏事,他后来改投毛泽东,一度曾权势薰天,现在的名声之臭不输四人帮。
张兰生是东北早期的工人党员,跟着李兆麟整赵尚志,冯仲云因支持赵尚志被免去北满省委书记后由他接任,又因作战失利大失人心,被免职,由金策接任。张兰生后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
o. U; Z! x, u1 U5 `% s- q
陈绍滨为抗联第6军第2师的代理师长,被赵尚志派到苏联联络中国共产党的中央,他带回消息说苏联方面的一个将军要求北满抗联派一个负责同志去谈工作,赵尚志去了之后,苏联方面说根本没这事,将赵尚志扣押了一年多,李兆麟在赵尚志走后得以开展对其及支持的斗争,北满抗联内部大乱,是此后失败的主要原因。赵尚志从苏联回国后,他又企图加害赵尚志,因赵尚志警惕高没得手,他居然派人将赵尚志的营地通知日军,又散布谣言说赵尚志要加害北满省委全体成员。现在的资料说他后来被查出是内奸,他是什么时候成内奸的,现在还不知道。文革中他被挖出,吃了不少苦,但一直咬住说他当初带的信是真的。6
^# b& }' d$ g* s3 j% _
尚连生曾任赵尚志的政治秘书,散布谣言说赵尚志要加害北满省委全体成员,现在的资料也说他后来被查出是内奸,因缺少资料,他的下场还不得而知。4
?- K3 d9 U* o7 l/ [# y9 P- m
1 F0 q% p0 F$ V9 c,
王增勤是一个疑似文坛扒手,网友长歌当啸的《博兴麻湾窖藏元宝发现记》一文最早发表于2004年第5期《春秋》杂志,日《生活日报》以《博兴麻湾窖藏元宝发现记》为题整版转载。2006年11月收入中国文史出版社《滨州文史》一书。2007年第2期《通俗小说报》却发表了作者署名为王增勤先生《窖藏元宝出土记》,从内容来看,明显系从《博兴麻湾窖藏元宝发现记》转出,多有误改之处。为此,长歌当啸多方呼走,王增勤继续发文,又在《文史天地》2009年第1期的第12到第16页发了一篇名为《被错杀的抗联军长祁致中》的文章,文章错误频多,已被我批过,文章在这里0
s; E&&I, F3 {. C; g6
王增勤的那篇文章写出来很久了,为什么在我揭开错整赵尚志的这段历史的真相后在刊物上公开登载,难道是有人坐不住了?老爷子的底子被揭出来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即得利益?"
N! n# `& ?; m- n7 {7 l
- p/ ?7 t$ }9
还有一些人,如冯仲云,陈雷,金策等人,他们是支持赵尚志的,在赵尚志被错误打击,被孤立后,他们也在消极地执行李兆麟等人的错误决定,没公开抗争,其言行不符合一个共产党的标准,但考虑到组织纪律性,所以他们应不算迫害赵尚志的人。'
t) P) C- m! V# k$ Q4 _
整过赵尚志的这些人除张兰生牺牲外都活到解放后,还大都成了高级干部,而赵尚志已于1942年牺牲了,难怪赵尚志这么多年都没得到平反。人家有后人,后人中了有当了大官的,现在可以出来为其摇旗呐喊。3
F8 s- [, u&&p! z* R5
有时做事的真不如整人的,但历史还得靠做事的推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赵尚志将军的两首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当前的位置: >
抗日英雄赵尚志的英雄事迹简介,赵尚志将军的是谁后代
  导读: 要提到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当中,不得不提到当时令日本关东军闻风丧胆,寝食难安的名字“赵尚志”,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也是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先后在东北跟日本敌军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恶战,当时被日军成为“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直到1942年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英雄的事迹吧!
赵尚志于日出生热河省朝阳县(现辽宁省朝阳市)喇嘛店的一个农民家庭,原籍山东齐东县李金庄,五始祖赵学搬家热河朝阳县南八道村,曾祖父赵国昌有三子,宗子赵松年因无儿,过继二弟的次子,五岁的赵振铎为子,赵尚志就是赵振铎的第三子。
1935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人发生变动,当年坚持开除赵尚志党籍的个别负责人已经调离。根据赵尚志的多次请求,新的省委慎重考虑赵尚志在离开党组织两年时间的表现,并多次派员亲往宾县和珠河认真倾听赵尚志的意见。同时为慎重起见,省委又找了解赵尚志情况的同志谈话,终于搞清了这起冤案的来龙去脉,于1月12日正式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1936年,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第三军所属的9个师,在赵尚志的率领下,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参加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歼灭敌人一千多人。他统一指挥军事行动,统筹安排给养,培养和调配干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开辟了汤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为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军医院,还建立了政治军事干部学校,他担任校长。1936年8月间,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下辖七个师,全军约六千多人,活跃在松花江两岸二十多个县境内。
赵尚志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幼年的赵尚志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1917年初,他的父亲因参与打死几个抢掠百姓、强奸民女的官兵而受到官兵的追捕后,被迫背井离乡,外逃避难。赵尚志于1919年随母举家来到哈尔滨投奔其父,后经同乡介绍,父亲在资本家吕家大柜当账房先生。年仅11岁的赵尚志从此走上社会谋生。1920年因家境贫困不能继续读书。曾在一白俄家当杂役,后在银匠铺当学徒,摆地摊卖面粉、烧饼等。1923年(十五岁) 在华俄道胜银行哈市分行道里支行当信差。
1938年12月末为寻求与中共中央联系,苏联军事援助,北满临时省委召开会议决定派赵尚志为代表赴苏联。
1939年后,由于日伪军连续派重兵&讨伐&,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日伪军曾悬赏一万元,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日伪军还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日军内部,企图暗杀他,均未得逞。
1940年初,连环画《抗联司令赵尚志》封面中共北满省委召开第十次常委会并做出把赵尚志开除出党的决议。在这份《关于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中,指出把赵尚志永远开除出党的原因在于他犯有三大严重错误:一,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三,怀疑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党内奸细,并密谋捕杀北满省委负责人。1942年,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日本特务在行进途中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将日本特务击毙,终因腹部中弹,被预先埋伏的人押回伪警署。赵尚志英勇不屈,坚强就义,时年34岁。
赵尚志将军侄女赵战利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她认为,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的最大意义,就是要教育后人,不要忘记是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赵战利说,赵尚志是东北抗联的主要领导人,只要谈及东北抗战,就绕不开赵尚志。在东北,赵尚志战斗过的很多地方都设有纪念碑,还有不少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尚志县、尚志大街等等,这都表明老百姓对他非常敬仰。1942年2月,赵尚志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日军杀害。赵战利说,日本人对赵尚志是又恨又怕又敬仰,他们为了炫耀,还把赵尚志的头割下来送到长春。后来赵尚志的头颅被一位僧人葬在长春般若寺。
提起当年那段历史,赵战利说,当时日军关东军驻长春的指挥官是个喜欢佛教的人,经常听般若寺住持讲经,而这位住持对赵尚志也很敬仰,当他了解到赵尚志的头颅将要腐化时,就向日军司令部申请,将头颅带回了般若寺。赵战利说,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位大和尚把赵尚志的头颅葬在了什么地方,直到2004年修缮般若寺时,才在一堵墙下找到了一枚头骨,经多方鉴定,证实为赵尚志遗骨。2008年10月,赵尚志的颅骨被安葬于家乡辽宁省朝阳市的&赵尚志烈士陵园&。因为种种原因,赵尚志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直到1982年才予以恢复。赵战利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东北建立烈士纪念馆时,周恩来总理来参观,就发现没有赵尚志的名字,他立即向管理员询问,得到的答案是赵尚志不是党员。&周总理当时就表示,那他也是民族英雄嘛。&赵战利说,想起周总理当年的话,全家人心里就暖暖的。这么多年来,他们一家一直没向政府要求过什么。&我爷爷在世的时候就说,那么多人都牺牲了,我们活着,又有那么多人念我们的好,还有什么要求。&
1942年,东北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东北抗日联军伤亡惨重,最后的部队被迫撤向苏联境内。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将军不肯走,这个人就是赵尚志。赵尚志给他的战友留下的话是这样的:&我是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死我也要死在东北。&1942年春节前夕,正在一次行动之中的赵尚志将军被隐藏在他部队里面的日本特务用手枪击伤。他的警卫员姜立新将他背到旁边一个叫做吕家菜园的地方,试图进行抢救。但是因为流血太多,赵尚志将军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坚持,于是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交给姜立新,命令他立即撤回江北。仅仅30分钟之后,日军就赶到了吕家菜园,但是被俘的赵尚志将军面对日军毫无惧色。日军在档案中这样记述:&赵尚志至死不失一个大匪首的尊严。&对日军没有一句供词的赵尚志,在8个小时以后离开了人世。但是他最后的时刻是怎样的,直到几十年之后方才知道。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奇将军赵尚志影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