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先有中央集权才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秦始皇(嬴政);太尉、御史大夫。(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3)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2分)“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2分)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2分)“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2分)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2分)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2分)
从商周到秦朝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商周时期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9分)(2) 据材料二,尝试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9分)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4分)(2)图1、图2、图3反映什么制度?(3分)(3)图4反映了什么政局?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如何评价?(6分)(4)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但权力的集中又容易导致专制,以近代美国和英国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达到中央集权,又避免了专制的?(4分)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第(1)问从商周时期宗法等级秩序来判断。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知识分子。第二小问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来分析。第(2)问主张从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获得认识,目的从减少决策失误,维护统治角度思考。第(3)问从材料一“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可以分析出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从材料三“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以分析出。
答案:(14分)
(1)宗法制的最末一个等级;(1分)类似于今天的知识分子。(1分)
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士成为政治、思想、文化上活跃的阶层。(2分)
(2)唐太宗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划、皇帝决策。(2分)
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2分)
(3)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祖宗家法。(3分)
原因:儒家虽然主张积极参与政治,但是以君主的行为是否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为标准;士大夫阶层认为“道统”高于“政统”;宗法制确立以来,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尊祖敬宗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3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体现了古代中国农村“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状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男耕女织”所反映的典型经济形态是
A.商品经济        &&&&&&&&&&&&&&
B.市场经济
C.计划经济       &&&&&&&&&&&&&&
 D.自然经济
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
“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 B.洋布的大量输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
&&&&&&&&&&&&&D.洋务运动的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 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 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4分)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1分)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3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3分)当前位置: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1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偏难来源:不详
(1)人物:秦始皇(嬴政)(1分)制度:郡县制(1分)(2)地区:新疆(1分)机构:西域都护(1分)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分)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历史,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我们可判断这种制度指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这种制度的创立者是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郡县制。(2)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历史,通过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我们可判断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这一机构的设立,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那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主要考查你对&&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秦朝的疆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秦朝的疆域
大泽乡起义:又名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利。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功绩: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时间,但在中国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陈胜吴广起义:君主专制: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焚书坑儒: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公元前212年,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书同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车同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3、思想文化上:(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4、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示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的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结果,项羽连战失利,在乌江自刎。刘邦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楚汉之争历时四年,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前所未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邦建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刘邦是为汉高祖,定都长安,重新建立了地主阶段统一的政权。刘邦和项羽的对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1、刘邦胜利的原因:运用正确的战术,分化收买项羽的部下,切断项羽的后路;刘邦善于用人,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某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弱变强,终于战胜项羽;刘邦有比较稳定的关中做后方,无后顾之忧。2、项羽失败的原因:迷信武力,刚愎自用。不听从部下意见,嫉贤妒能,导致身边的能臣良将纷纷转投刘邦;残暴好杀,导致众叛亲离,日益孤立;虽然地盘最大,但是周围十余个王国矛盾重重,明争暗斗。楚汉战争的历史典故:1、破釜沉舟:钜鹿之战中,项羽渡河后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与秦军血战到底,义无反顾。项羽率领的这只起义军与秦军交战中“无不一以当十”,最终大败秦军,击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队。2、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进入关中,刘邦进入咸阳后,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得到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鸿门宴:项羽入关后,驻扎鸿门,刘邦自知不敌,采纳张良的计策,亲至鸿门拜见项羽,卑辞求和。项羽设宴招待,企图在宴会上杀死刘邦,刘邦巧妙周旋。伺机逃脱。
楚汉之争形势图: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1、秦朝灭亡之前,刘邦、项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朝,而且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秦末农民战争,因而是代表劳动人民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性质上是属于农民战争。2、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一个称“西楚霸王”,一个称“汉王”,二人不再是农民起义领袖,其战争目的是争夺皇位,因此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夺取权力的战争。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朝的疆域:秦王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由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以及辽阔的疆域、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古代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的代称,欧洲人到今天仍称中国为China,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就是由“秦”演变而来的。
发现相似题
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781719953177100224051814533199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天下的共主,是贵族们的集体统治,而秦汉以后的皇帝则是独主,是皇帝一个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江山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见左图:戏剧中的曹操脸谱);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变成神和圣(右图为位于湖南湘潭的关圣殿),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A.忠、孝
D.忠、义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建人高复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宣传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对下面的宣传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美苏两极支配着世界各种力量
B.国内“左”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前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建人高复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建人高复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因为如果有价值之人发言并且担任议事会成员,这对于和他们同样的人会有好处,但对大众却没有好处。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当穷人发言时,他就会寻求他本人以及和他相同之人的利益。……他们(雅典人)认识到尽管穷人无知而贫穷,而有价值之人出色而智慧,但前者的好意要比后者的恶意带来更多的益处。这样的方式也许不能建成理想的城邦,但却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该观点A.肯定了雅典直接民主制
B.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C.说明了直接民主制的封闭性
D.奠定了代议制的理论基础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富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富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富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浙江富阳市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有君主专制就一定有中央集权吗,有中央集权就一定有君主专制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有君主专制就一定有中央集权吗,有中央集权就一定有君主专制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君主专制就一定有中央集权吗,有中央集权就一定有君主专制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  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悟涵  而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悟涵  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法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