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使徒行者 电视剧也.是什么意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学中的家教智慧》读后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国学中的家教智慧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APPLE&&2岁9天小女生
&摘记于《国学中的家教智慧》,千年过去,在如今看来,还是如此有理,经典就是经典~
& 《论语》中的家教智慧1、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释义: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导读:诚信正直的品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得要的作用.有些父母存在着"孩子太过老实容易吃亏"的认识误区,作为家长,一定要认清诚信和木讷的区分,应教育孩子以诚实但不迂腐的态度对待他人.&2、小不忍,则乱大谋(告诉孩子,忍耐也是一种大智慧)释义: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导读:如对孩子娇宠有加,往往会让孩子随意任性。长期下去,会形成任意妄为的性格。事实证明,一个没有忍耐性随意而为的人,迟早会走上人生的歧途。&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孩子学会有效利用时间)释义: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的流淌导读:如果时间安排不当,虽然很辛苦,但也许依旧一无所获。因此,孩子是否学得好,与父母能否正确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是分不开的。&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培养孩子实事求实的学习态度)释义: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最明智的。导读:孩子能不能学好,完全取决于对学习的态度。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人成才。&5、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告诫孩子不要贪图小便宜)释义:贪图小利,则办不成大事导读:贪小便宜的人被人瞧不起,容易上当受骗,人们不愿与这种人交朋友。这种坏习惯发展下去,往往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贪小便宜。&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培养孩子独立性,不要凡事求助别人)释义: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让孩子掌握交友之道)&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孩子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1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让孩子勇于改正错误)&1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让孩子杜绝自以为是)&12、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不要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15、人则孝,出则悌(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习惯)&16、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让孩子将治学与修身统一起来)&《孟子》中的家教智慧&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给孩子立规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告诉孩子以诚待人,必然会有很多朋友)&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运用挫折教育孩子)&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增强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做事品质)&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让孩子学会思考)&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9、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学习要循序渐进)&10、今夫弈之为数,小数十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培养孩子专心学习)&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绝不自暴自弃)&《道德经》中的家教智慧&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是父母给孩子上的第一课)&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从小培养孩子说话的艺术)&3、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教孩子按理做事,抛弃固执)&4、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让孩子看到错误,自觉改正)&5、慎终事始,则无败事(培养孩子始终如一的做事原则)&6、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母不要说得太多,重在言传身教)&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孩子慢慢积累才能成功)&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德育要从小抓起)&1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培养孩子厚道为人的品质)&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孩子注重细节)&&《庄子》中的家教智慧&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教育要使孩子内心有所触动)&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傻&孩子往往会有大出息)&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4、不以物挫志(让孩子学会玩)&5、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让孩子的胸怀宽广些)&6、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提高孩子辨别善恶的能力)&7、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换个角度看孩子)&9、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学会引导孩子学习)&10、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让孩子抛开功利性学习)&1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让孩子有乐观的心态)&&《弟子规》中的家教智慧&1、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锤炼孩子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的品质)&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3、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让孩子在长辈面前学会谦虚有礼)&4、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不称家(让孩子学会穿戴整洁,不要因攀比一味讲究名牌)&5、年方少,勿饮洒;饮酒醉,最为丑(不要让孩子养成酗酒的坏习惯)&6、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培养孩子事前做计划、知难而进的作风)&7、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让孩子学会接纳别人的友善批评)&8、已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让孩子抛弃嫉妒)&9、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让孩子学会付出)&10、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1、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易经》中的家教智慧&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孩子自强不息、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末来)&2、迷复,凶,有灾眚(一定要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3、和兑、吉(教会孩子和善待人)&4、君子以作事谋始(告诫孩子祸从口出)&5、履:履虎尾,不吱人(教育孩子做事不要太冒失)&6、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剪去孩子骄傲的羽翼)&7、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教育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8、无妄:元亨,利贞(不让孩子太任性)&9、君子以惩忿窒欲(消除孩子的叛逆情绪)&10、王假有家,交相爱也(教育要关爱与严厉相结合)&11、有孚,威如,终吉(威严和信赖不可少)&12、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父母必须以身作则)&13、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说教不要太啰嗦)&《墨子》中的家教智慧&1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注重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2、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3、志不强者智不达(打造孩子的意志力)&4、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5、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让孩子学习感恩)&6、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善于用榜样教育孩子)&7、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8、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让孩子有个目标)&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让孩子养成节俭的品质)&1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教育孩子不怕吃苦,身体力行)&《荀子》中的家教智慧&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孩子从小事做起)&2、礼者,所以正身也(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世的礼数)&3、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教育)&4、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谈折阅不市(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失落)&5、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孩子的聪明是后天培养的)&7、人能群(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让孩子远离&坏&朋友)&新闻排行榜
往期回顾 &
文明,流自内心(话题·今天,我们如何
延续文明?(一))
  引人入胜的小说,读的时候,不觉得它是小说,只是觉得有人给你讲一个故事,说一件实在的、令你心动的事儿。在你面前所展现的,只是生活的画图。读这样的小说,会不知不觉沉溺其中,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以我挺土的观念,这样不是特意“做”出来的“其美在骨”的小说,才是上好小说。  生活像一部好小说。人不能雕琢生活,就像作者不能刻意为文。刻意为文,必然做成“八股”。雕琢了的生活,是光滑溜圆的“面子”,是巧立的摆设,是展露给人看的。既是展露,总不大自然,有作秀成分,就是俗话比喻的“做文章”,或“做表面文章”。真的生活,不是“做”给人看的“文章”,而是人自然流露出来的“里子”。里子是什么,流露出来的,就是什么。  “源浊者流不清”,“里野”,流不出“外文”;如果里野而外文,则这个“文”,必然是粉饰过的,一定有假。人没有修养到一定境界,没有把文明精神和习惯化到血液之中,使之成为下意识的生活方式,只是出于某种需要、某种情绪而暂时约束一下自己,露出一些亮点,表面上似乎“文”了一下“明”,实则心里别别扭扭,总有“里”“外”分离之感。这样的“强制”,是不能长久的,一旦内心潜在欲望超过外在强制力,就会露出“本我”——血管里流血,水管里流水嘛。  我们在某个阶段对生活提出某个响亮口号,说“要”注意咱们的形象,“要”以全新面貌向世人展示咱们特有的魅力,云云。条条,不可谓不多,细则,也可谓绵密,而且“政治正确”,“见效”于一时,获一时之誉,可过了一段时期,一切如旧。为什么?就是没有把这样眩人耳目的“面子”,难以融化成自己实实在在的“里子”。这需要长期浸润,集腋成裘,并非一日之功。  最重要的是,人们应该明白,不能把修养当成“临时任务”,不能拿文明“镀金”邀名,把文明举止,修饰成给人“看”的表演,而应该像古人说的,人人“一日三省吾身”,实行“慎独”,“善养吾浩然之气”。它是生活的本真,是咱们内在的需要。所以,我挺喜欢墨子的这个话:“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有了这个认识,哪怕一时做得不够好,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我们在醒悟中的不断进步,是实打实的。在坚实基础上踏踏实实前行,就不会有大的反复。  鲁迅先生更提出一个概念——立人。他说“立人”的关键,是先立其“心”。心,是一切文明之“始”和“本根”。心逐渐趋向澄明洁净,则人由匍匐而挺立,便是一个自然过程。一个立着的人,大的不说,在最细微处,人前人后,还会随时随地扔冰棍纸、吐唾沫、闯红灯、抠脚趾缝、折枝、骂人、加塞儿吗?  当我们对一切文明画面,熟识到视之为寻常,说,“这就是生活”,我们就连廉价动听的口号,也不用提了。
我给文章打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或《修身》的翻译.出于《墨子》_百度作业帮
《修身》的翻译.出于《墨子》
《修身》的翻译.出于《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惰.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君子作战虽用阵势,但士气是决胜的根本;办丧事也讲礼仪,但哀痛是办丧的根本;读书人虽讲究学识,但行动是学习的根本.所以如果连最根本的东西都不能稳固,那就不要致力于旁枝末节的事情;如果连身边的事都没有熟悉,就不要去好高务远;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使之依附,就没有必要去搞什么外交了;干一件事都不能有始有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什么广见博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由近及远.君子明察自己身边,从身边做起.若是没有修炼好自己而受人诋毁,那就自我反省,这样既减少了怨恨又加强了修行.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遇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他们也无话可讲了.  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增加,意志一天比一天坚强,心中的理想一天比一天旺盛.君子之道: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放在自己心中的,是无穷的爱;身体力行的,是无比的勤劳认真;口上谈说的,是无比的雅驯.这些品质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意志不坚强的人,学识必达不到理想的境界;说出话来而不信守的人,行动必定没有什么结果;仗财而不肯疏义,不值得和他交友;追求真理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枝节必危.天资很好而不注重修炼者,后来必惰落.源浊流难清,行为无信者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功成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能言善辩而行动迟缓,说的再好,也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言谈不图繁多而讲究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不学无术,是非不辨察,自身又懒惰的人,必定背离正道而行了.善不发自本心就不能保留,行不源自本身就难以树立,名望不可以随随便便地获得,声誉不可弄虚作假地窃立,君子必须以身戴行.惟利是图,忽视名誉的建立,还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不曾有过.(当前页:01)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讠各〕(同“谔”)〔讠各〕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讠各〕〔讠各〕,焉可以长生保国。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吟,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金舌〕,〔金舌〕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土尧〕〔土角〕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扌干〕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是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与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亻+戮的声部),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喜否〕,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比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刍牛羊,豢犬猪,洁为酒醴粢盛,以敬事天。此不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不欲人之相爱相利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曰:杀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于天下(亻+戮的声部),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忧交,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不忠,所忠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节也。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通“匮”),五谷不收谓之饥。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三,大夫彻县,士不入学,君朝之衣不革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彻骖〔马非〕,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馑,重其子此疚于队(当做“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
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
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王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故曰:以其极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赏以赐无功,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死又厚为棺椁,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故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两点+青),圣王以为不中人之情,故作诲妇人,治丝麻,(木+口里面带禾)布绢,以为民衣。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暖,夏则(绞丝+希)(绞丝+谷)之中,足以为轻且(两点+青),谨此则止。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当是之时,坚车良马不知贵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何则?其所道之然。故民衣食之财,家足以待旱水凶饥者,何也?得其所以自养之情,而不感于外也。是以其民俭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顿,士民不劳,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业,可行于天下矣。
当今之主,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冬则轻暖,夏则轻(两点+青),皆已具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锦绣文采靡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为身服,此非云益暖之情也。单财劳力,毕归之于无用也,以此观之,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养腹而巳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则冻冰,夏则饰(食字旁+壹),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凡回于天地之间,包于四海之内,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何以知其然?圣人有传:天地也,则曰上下;四时也,则曰阴阳;人情也,则曰男女;禽兽也,则曰牡牝雄雌也。真天壤之情,虽有先王不能更也。虽上世至圣,必蓄私,不以伤行,故民无怨。宫无拘女,故天下无寡夫。内无拘女,外无寡夫,故天下之民众。当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男女失时,故民少。君实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
凡此五者,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此五者不可不节。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熟,衣服节而肌肤和。
&&& 程繁问于子墨于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又修《九招》,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当前页:01)
秦堤居士精心编制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行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