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告诉我。老友你在何处我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请教:关于描写落叶的古代诗词急求

最爱的颜色不再会是紫色,转变为红色,因为那是陈翔粉丝团的应援色,很爱香橙,因为那是陈翔的粉丝团~...
江铠同给你天娱多少好处啊,让你这么捧她!想出名靠自己努力,别整天的靠和别人传绯闻来提升自己的知名...
桂ICP备号-3每日&诗词欣赏11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
  3.草未凋:一作草木凋屑。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
  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得妖娆。
  老朋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扬州,为后两句询问韩绰别后的情况作垫衬。最后两句的重点在于探问韩绰在清风明月之夜,是不是和歌伎们倚箫而唱,歌舞通宵。
  解&&读:
  青山隐隐水迢迢,(远景描写——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真是很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朋友啊。)
  二十四桥明月夜,(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但无论如何,明月照在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上,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这样的月色、这样的夜色多么浪漫而令人眷念啊。)
  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感叹。)(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实际上是对江南风光和对游人欢聚的无限向往。)
  (803一852),唐朝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25岁那年写下有名的《阿房宫赋》。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近体诗七言绝句特别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写水诗词赏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写水诗词赏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联考官网)3-2-1精品系列语文2013版专题12·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专题12·古代诗词鉴赏
【2014高考预测】
纵观2013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可以发现下面的命题特点:
1.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唐诗宋词元曲”,诗
词曲的文样式和顶峰时代不再严格挂钩,回归文本,回归文。
2.对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
命题重点,对“形象”相对较少,“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比较均衡。其中,对“形象”
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虚词”上,对“表达技巧”
的考查则主要体现在常见技巧上。
3.紧扣“浅易”的考纲要求,注重结合具体诗文的理解,不在名词术语上为难考生。
4.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内容较为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
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5.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沟通作品和读者的桥梁,能帮助读
者正确地鉴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品味,因此,它比文鉴赏更加客
观,更加注意正确和全面。
6.在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方面有:①内容:叙事、论史、抒情
、言志。②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活颓废。③艺术风格:豪放或婉约。
预测2014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
简要分析;二是文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
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
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查鉴赏能力。
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
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
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了。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
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
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
为例。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
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品味细节”
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
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
用自如。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①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
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词。②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
,叙事诗。③从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
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①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
、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徘侧、婉约清丽、明丽清新
、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②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
相扣、前后呼应等。③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
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
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④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
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⑤反映诗人情感方面:
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
、淡泊、闲适等。⑥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
、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①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首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
、文天祥的爱国诗等。②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拭、黄庭坚、辛·弃
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煌、姜爱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
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总结规律,把握答题技巧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原诗是答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因此答辆之前要反复
体味,把原诗读债,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①注意分
析诗题。古诗取目往往概括主要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目的,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分
析诗题,有助于对诗歌的整体把握。②注意利用注释。有的诗歌后面加了注释。这些注释
有助于我们扫清阅读理解原诗时的障碍,一定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细读,充分利用。
③调动积累,推此及彼。对于熟悉的作者,要注意联系其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有助于
理解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把握诗中表现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有自然形象
、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这些形象在诗词中的表现有的鲜明、有的含蓄,考生要能
根据关键词语正确地把握。⑤辨析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衬托、
对比、借代、比拟、夸张、互文、双关等,考生一定要能正确辨析。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①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
意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有时一个表态就是1一
2分。含糊不清会造成失分。②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
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
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但也要避免简单的翻译诗句。③正确揣摩,思想当然。有的考生
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成,指鹿为马,造成严重失分。④顺
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
“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
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考点定位】
一、鉴赏形象
【解题指南】古诗中的形象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形象鉴赏,它包括自然意象和
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古诗中的自然意象,指浸透诗人情志情意的具体物象,亦即人物形
象以外的,寄托着诗人情感倾向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象。意象的剪辑
组合即构成深邃的意境,而意境的营造又是塑造诗歌艺术形象的重要依托。如王维在《山
居秋嗅》诗中借明月、清泉、高松、长石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营建出一种恬淡的意境,表
达诗人追求清闲生活的意趣。高考试题中要求对孤灯、残月、寒梅、秋菊等景物的解读
,就是考查对自然意象含义的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人在特定诗境中精心塑
造出的客体人物典型,又指隐约可见作者思想影子与志趣抱负的抒情主人公。前者如白
居易《琵琶行》诗中着意刻画的不幸艺人琵琶女形象,后者如苏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声》词中倾情摹画的任天而动、泰然自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考试题中要求说出形象特
征或概括人物性格,即是考查对人物形象本质的鉴赏。
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一般要求为: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
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案构成为: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概括形象的意义。
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固定格式: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
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部分,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还要注意把握意境
的不同方式,如: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第三部分,根据情境
氛围的特点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事物形象类题目,关键的是对典型物象的象征意义要了然于心,且要找准物的特
征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契合点。
二、鉴赏语言
【解题指南】诗歌语言与其他文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信性、含蓄性、精炼性和
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美、生动、
传神、精炼、集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考查方式主要表现在:①分析关键字(多为诗眼
)的作用;②理解关键诗句(多为名句的含义);③品味整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鉴赏诗歌的语言时,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
⑴语序颠倒。诗歌中的倒装也称“倒文”,主要是为了照顾诗句的平厌和押韵,有时是为
了照顾对仗。但倒装以后,常常起到强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
宾换位、定语挪前或移后、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等。
(2)叠词对句。叠词对句的使用能增强诗歌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谓语意的作用。
⑶特殊结构。古诗词中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特别是省略动词的句式常常
会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例如连用多个意象名词,省去常规句中的动词,能让描写更像
是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凝练、生动、形象、重意境、有韵律美。体会其风格
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主
(1)豪放。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和炽热的感情灌输到诗作中,就使自己的诗作的风格
变得豪迈奔放,明朗潇洒。“诗仙”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
(2)沉郁。豪放好似火山爆发,沉郁仿佛海底潜流。诗人沉思默想,幽愤填膺时,
就使自己的诗作风格变得深沉忧愤、情感浓郁。沉郁风格的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
(3)委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说出,而是经过委曲婉转之后才流露出来,使感情
表达得更深沉更有余味。
(4)含蓄。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通俗。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就是通俗。中国古代许多文家都推崇通俗,白
居易就是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的大诗人。
(6)自然。自然而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用荷花作比来说明自然这一风格。
(7)平淡。与自然相同之处在于不加雕琢,与自然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力求朴素。自
然讲究天然而成,平淡显现朴实无华,平淡中蕴涵深意。
(8)工丽。既讲究对仗工整,又讲究辞藻华丽。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
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极工丽,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
是否工丽,不仅要看辞藻是否华丽,对仗是否工整,而且要从意境着眼。
(9)雄浑。气势雄伟,含意深沉。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昌龄的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及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气势浩瀚,雄伟壮
丽,堪称雄浑佳作。
(10)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物,而且动静得
宜,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11)风趣。具有这种风格的诗歌,不单纯是让人发笑,而是在幽默诙谐之中含有深
意,严肃而不油滑。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伴桑阴种瓜”
,风趣之中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重点包括描写和抒情。
描写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就描写对象而言,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就描写方式而言,有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侧面烘托、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摹声摹色、点面结合、渲染与白描、细节描写、欲扬故抑等。
抒情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抒发,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直抒胸臆。借物抒枯(托物言志)、借呆抒情、借事抒情、
借人抒情、借古抒情、信景交融等。
另外,还要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
问、反问、反复等等。
古典诗词鉴赏中,应主要掌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1)夸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
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
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
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攽《新晴》:“青苔
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
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
”的亲切喜爱之情。
(3)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
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
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
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4)比兴。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
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
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如李白《哭晃卿衡》:“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
逢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前句暗指晃衡
遇难,明月象征晃衡高洁的品德;后句寄兴深微,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表达了自己
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
★ 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
和失意苦闷酬情怀。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
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
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
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
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自身
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
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
》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李白
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
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
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
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
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
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7)叙事抒情。在古代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兵车行》等。
四、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主要包括概括作品的主旨和简析作品的意义(政治、思想、人生),对作品的表层意
义、深层意义要能作出恰当的评价。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o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o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o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o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o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o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o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o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鉴赏古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主要包括对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还包括对一些富有一
贯性的意象和情感倾向的评价。对作品涉及的背景现实和作者的经历、主张、志向等要
能有所了解,对各类古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形成属性认识,对一些古诗常见的意象和
典故传说的也要有所了解。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
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
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
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重点突破】
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
是景、物。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
社会价值的认识等。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
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
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2.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
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
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
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3. 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有些作品以某
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
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
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
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二、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
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美、生动、传神、精炼、隽
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查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和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
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
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
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字进行赏析。
解答古诗歌“炼字型”题目的方法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5.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
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
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
、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
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
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
眼”命题往往可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设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答古诗歌“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3. 语言特色型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
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
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
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
、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
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解答古诗歌“语言特色型”题目的方法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
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
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表现手
1.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
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例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2.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鉴赏古诗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
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白描等。
【例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3.修辞手法
古人写诗很注重修辞。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常采用比喻、比拟等手法;
为了突出诗歌主旨,常采用夸张、对比、反问等手法;为了使字句更为精巧,常采用借
代、双关、对偶、反复等手法。
【例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鉴赏诗歌中的用典、抑扬、象征、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
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四、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
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主要考查点有:(1)概括诗
歌的内容与主旨;(2)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观点、态度
1.概括内容与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
的创作意图。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例1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 月 圆①
[金]吴 激  
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
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 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
,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
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 分析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就是诗歌通过其所写的生活内容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就是要把握其感情基调,评判其深层内涵。
鉴赏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
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
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②建功报国。有书写保
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
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④离愁
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
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例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
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诗人对诗歌所写的事物的态度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评价,
就是鉴赏者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例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
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
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三年高考】
【2013高考真题精选】
(2013·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013·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
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
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
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一脉相承。(2分)
(2013·新课标Ⅱ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2013·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
(2013·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013·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
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
析。(4分)
(2013·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2013·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013·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
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
渔。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2013·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
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进士的宴会,“阆苑”
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附:作品简析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词的开头,从主客当年一同及第的时候说起。这也
难怪,作者被无端牵连贬知滁州,本来就愤懑难平,这时“有朋自远方来”,确实让人高
兴;何况来客还是和自己同一年中进士的。在举时代,官场中人对“同年”之谊还是很
珍惜的,见面说起场得意之事,也是最好的话题。但作者在此并不仅仅是在和朋友共
同追忆少年得志,更是为了铺衬下一层意思。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如今”一转,就说到了现状。“老”当然是
作者此时的心境,其实这时作者在四十岁左右。“十年”是取整数,从中进士到被贬滁州
,约经过了十五六年。“天涯”抒离乡之愁,“老”含人生苦短之叹,“薄宦”(小官)更有
仕途无奈之慨。“歧路、空负”,都饱含着空怀抱负,岁月蹉跎的伤感。至此,感情一下
从当年登的得意迅速跌落到如今仕宦的失意。
主人如此,客人也未尝不如此。尽管对这位“同年”的生平无从知晓,但可以大致推测
得到。欧阳修到滁州做知州,是遭贬的;而通判一职,在官秩上比知州还稍低。这位“同
年”无论是遭贬还新任,到偏僻的阆州任职,绝非美差。两人可谓是“同病相怜”,“患难
见真情”,互相安慰勉励也是自然的了。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下片以“闻说”领起。阆州虽然偏
僻,但山美水美,仿佛仙境,这等人间胜地,让人向往不已。这既是对“同年”的安慰劝
勉,也表达了自己想超脱尘艺的愿望,感情上又起了一个高潮。站在滁州高楼,瞭望“君
家”,既是对朋友的羡慕,也是对朋友的思念牵挂;望而“不见”,让人顿感落寞,感情上
又跌落回来。想到从此别后,相隔万水千山,愁绪则油然而生。“孤城”“寒日”,渲染出
别后两人分处两地的孤寂凄凉,“等闲”表达了两人都仕途失意,难有作为的忧伤。
最后,以“离愁难尽”直抒胸臆,又用“红树远连霞”以景结情。眼前红树连着天边的红
霞,和心中的千愁万绪弥漫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2013·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
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
,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
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
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013·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013·新课标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
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
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2012高考真题精选】
(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2012·天津)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2012·天津)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青青子衿,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 青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2012·浙江)(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012·浙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2012·四川)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2012·上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2012·山东)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2012·辽宁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
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
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不定的阵阵思念;“碧云斜”表现了低沉、伤感的心情。
(3)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12·湖北版)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2012·广东)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
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2012·福建版)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宋〕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
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① 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2012·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来源:§§]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
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来源:。。]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宋·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
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
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
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来源
(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012·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
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
处。(4分)
【2011高考真题精选】
一.(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二.(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
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四.(陕西)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六.(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
: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七.(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诗歌赏析】《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
。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
《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
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
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
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
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
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
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
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
:“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
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
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
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
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
》)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
首诗,便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
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十一.(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望湖楼晚景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
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以上两首诗,刘诗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两年模拟】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二、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的。(3分)
三、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
(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
四、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
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
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
同“泻”。③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2分)
五、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
六、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
(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4分)
七、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所见所感的?
(2)对忧愁,此词比喻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的词中说“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简要分析二者运用比喻的异同。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
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
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
九、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十、淇上送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5分)
【一年原创】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①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
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②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四块玉·闲适
(元)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
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适”?这两种“闲适”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1)清人沈德潜认为第二联“一语双关”。结合诗题来看,第二联中的“毒雾”“蛇草”
“沙虫”等共
同喻指什么?
(2)本诗中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出两类即可)
5.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胡兴安夜别
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
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消磨:《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已老病,百日数
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
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
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駮,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作炙
①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②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7 .阅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三
首诗词的理解,
说说中国传统文中“江南雨”有何特点。
(2)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
(3)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
象。这两个
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受,并各
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
“江南春雨”
“江南秋雨”
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舒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
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其一)
               李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
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
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蕈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
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孤”字的艺术效果。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
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1)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历来没有定论。
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
己携老母躲进深
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2)读孟云卿的《寒食》,试从景和情角度简要分析“满”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3)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
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注】老子:诗人自称。舞时不须拍:不依节拍跳舞。
作剧:嬉戏。
乌巾:乌角巾,一种黑色的帽子。
尊:通“樽”。
(1)本诗中的最后一句“我死诸君思此狂”,在另一个版本中是“我死诸君思此生”。请
说说本诗使用“狂”与“生”这两个词的差别。
(2)在《示儿》或《书愤》中,诗人陆游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在《看梅绝句》中诗人陆游
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两种形旬是否矛盾?为什么?
15.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16 .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
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19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乱条扰未变初黄,侍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消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些人),请简要
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②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
,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7分)
秋词(刘禹锡)
行秋 (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5分)
答:刘诗:手法:
徐诗:手法:
24、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7分)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点加以分析。(4分)
2.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2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
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
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在何处我在何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