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村属于广南县底先村哪个乡镇?

农加贵: 麻风村的“启明星”_教育资讯_河南头条网
农加贵: 麻风村的“启明星”
作者:河南头条网
27年来,农加贵不顾外界的歧视和家人反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的特殊群体。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曾有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村子——“麻风村”,初建时有180余口人,其中麻风病患者80余人。
  3年后,们要转到村外学习。但周边村子的群众对麻风病认知有限,坚决不同意“麻风村”的转到自己村里上学。
27年来,农加贵不顾外界的歧视和家人反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的特殊群体。
  孩子们对教育的渴望和们的好深深地感动了农加贵,他那一直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农加贵要求自己,“尽全部能力,教好学生,回报”。
  但他最终没有跑,反而坚持了27年。
  农加贵最终决定自己来教这些孩子,一直把他们教到六年级。从此,农加贵开始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复式教学。
  第一次看到被病魔侵蚀得躯体严重畸形的家长,有的膝盖以下被病毒吞噬,仿佛在跪着走路,有的鼻子完全塌了,只剩两个黑黑的鼻洞,农加贵当时只想掉头就跑。
  1992年,“麻风村”首届学生毕业了,要参加县里组织的毕业考试,学生们有望到县城上初中。但当初孩子们被拒之校外的阴云依然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农加贵提议:咱们改个村名吧,填写资料时不要填“麻风村”了,之后改名为“落松地”。
  27年来,“麻风村”共招收了92名学生,已送走6届62名毕业生,他们中有教师、医生、公务员,还有企业老总。这个曾被人们歧视和充满恐惧的小山村,如今已渐渐远离了传染病,村民们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也许这就是农加贵身为人师的最大快乐所在。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曾有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村子——“麻风村”,初建时有180余口人,其中麻风病患者80余人。
  当年10月,村民联名提出办村小的申请得到县文教局的批准,“麻风村”小学正式成立,农加贵成为学校唯一的老师,加上学前班,学校一共有3个年级。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人们“避之不及”的村庄里,有一名小学教师,27年来不顾外界的歧视和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与村民。这位选择默默坚守“麻风村”的就是农加贵老师。
  “当时我去看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不敢说自己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怕别人知道就是‘麻风村’,而是说来看另一所学校的成绩,顺便给‘落松地’的学生看一下。”中学的老师没有怀疑,便让农加贵查了成绩。令农加贵高兴的是,10名学生成绩优异,全部都被录取了。
  作为代课教师,,政府每个月给农加贵发19元工资。为了让农加贵留在村里教书,村民们自发集资,每月额外补助他30元,并一直持续到1992年农加贵转成公办教师。
  村里的学生每天从6公里外的家来到学校读书,不管风吹日晒,都准点出现在教室,更没有人辍学。每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冷饭当作午餐,从不抱怨。即便这样苦,村民们还是要把孩子送来读书,他们急切地希望健康的孩子能走出这座令人窒息的大山,融入到山外的世界中。
  日这天,农加贵走进了“麻风村”小学的教室。
  出生在广南县一个贫困壮族农家的农加贵,高二时不得不辍学回家。一天,在下坝小学当代课教师的叔叔找到农加贵说,“麻风村”想办学校,建议他去试一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发稿
马笑冰:倔强的“独手园
刘玲琍:蹲着上课的“特殊”教师
他们,在教师节这天上了《人民日报》
姜萍:一年通勤路超过一个“长征”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世外桃源 广南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广南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入围候选人公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1,631
广南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入围候选人
根据《广南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开展广南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广文明委〔2013〕3号)文件精神,通过县电视台、手机报等媒体宣传,社会各界群众、各级各部门提名推荐,经县文明委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拟确定&广南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五个类别)入围人选20人。现将入围人选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按姓氏笔画为序):
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4人)
李仁均,男,汉族,1966年生,县人民法院执行员。
2005年3月,在执行案件时,李仁均同志了解到家住莲城镇的申请人余某之子李大应,因其父亲于1992年在石场做工时不幸被炸伤,双目失明,左臂截肢,2004年,母亲不堪家庭重负向父亲提出离婚,丢下李大应和一个小女儿改嫁到外地,母亲的离去让这个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文山州一中念高中的李大应为了照顾家中残疾父亲的生活和妹妹的学业,也被迫辍学回家。执行员李仁均同志决定对这个可怜的孩子进行资助,首要的是让他重返校园,他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在他的大力帮助下,李大应终于重返校园继续学习。李仁均同志每月拿出60元钱作为李大应在校期间的生活费,2006年,还增加到70元,2007年又增加到80元,两年来他始终连续不断的资助和鼓励着李大应。2007年李大应以517分的成绩考上了贵州省财经学院本科统计学专业。然而当得知上大学每年需要5000元的学费时,李仁均同志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经过四处努力,日,经人介绍,找到广南县两个企业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李大应的遭遇及目前的困难,得知李任均资助李大应上完高中考上大学的故事后,两名企业负责人都被这份爱心和执着深深感动了,当即答应出资帮助李大应。当天,李仁均同志便将两企业捐助的8500元爱心款及时送到李大应手中,李大应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李叔叔,您们的恩情我将终身不忘,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2007年2月,州中级人民法院评为2006年度执行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广南县身边&十大好人&之一。2009年1月被中级人民法院评为2008年度&办案能手&。
陆思成,男,壮族,1953年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
说起坝美镇木检村61岁的退休老干部陆思成老人热心村里公益事业的事,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坝美镇木检是属于半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村里的主要交通道路就是一条7.5公里长的通往镇上的泥巴路,每逢下雨或者阴雨天气,路面就变得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们出行十分不便。2002年从人社局退休回家后,陆思成老人将这个情况看在眼里,二话不说,扛起锄头就出门去修整道路,自己去拉来石块、泥土,填坑修路、排水。一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十分不理解陆老的行为,有的村民觉得他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有的认为他是想出名等等。陆老淡然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和质疑,依旧是一有空闲就扛起锄头去修路,渐渐地村民们的质疑声在陆老修路的身影中消失了,大家都开始钦佩老人这种为了集体的公益事业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十年来,陆老使坏了6把锄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从不间断,陆老的这种热心公益,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感动大家,如今村民们有空闲的时候也自发的跟着陆老一起去修路,木检村的路变得越来越好走了。陆思成热心公益事业的事还不止修路一事,陆老还常常去维护村里的水库。陆老说,水库关系着大家的生产生活和库区村民的生命安全,水库稳固,大家才能安心的进行生产。所以陆老十分重视水库的维护工作,他经常去查看有没有漏水渗水、水库设施还能不能正常使用、能不能正常蓄水等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水库进行维护。每年春耕之前,陆老还组织动员村民们一起对水库进行维护,确保春耕时节有充足的灌溉用水。
陆老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关心村里的公共环境卫生,常常带着个小袋子,看到哪里有乱丢乱扔的垃圾,就从地上拣起装到袋子去;看到哪里的卫生死角影响到了村容村貌的整洁,他就去打扫处理。陆老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方面的我帮不了,打扫环境卫生这些,我还是能出一份力的。这是就是一位老党员的质朴情怀。
张文丽,女,彝族,1982年生,旧莫初级中学校长。
在那洒镇中心学校任教期间,于2005年对那洒镇中心学校的李梅、陆道坤、陆贤波等家庭特困学生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助,自2006年开始,一直对家庭特困的学生赵廷普每月给予100元的生活补助。2011年8月调任广南县旧莫乡初级中学校长。先后对旧莫初级中学校136班陆开坤、149班昷寿、149班杨廷勇(孤儿)、148班陆如鹏(孤儿)等家庭特困学生给予经济资助,至今为止,她资助学生资金累计7000元。
在那洒镇中心学校任教期间,每到逢年过节她都会带着钱物前去看望长箐岔河的陆道和、下达堡刘廷莲两位孤寡老人。2010年的端午节,她只身一人带着四斤多瘦肉和八个粽子在下午近七点钟才到达下达堡刘廷莲家,进家后一看,眼前的一幕使她愣住了:桌子上摆着猪肉、鸡肉等好菜,在其间却只有一个空碗和一双筷子,并且在空碗里的边上明显有沾着辣子水的痕迹。老人也愣住了:&小丽,我等你好久好久了,我还以为今天你不来了呢!&话还没说完老人已流泪了,她深受感动了,许久她才从感动中悟到:在这个家家团圆的节日里,这老人却把本是外人的她作为唯一的亲人、唯一的依靠啊!席间,老人和她唠叨着家常,显得异常开心、幸福。临走时又给了老人200元钱,当她回到家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家里的亲人却还一直在等着她一起吃饭啊。
2012年4月,在张文丽的组织和领导下,学校组建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设有爱心物品专柜、读书角、亲情电话四部等,室内布置温馨,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国家、省、州、县关爱下一代儿童基金委员会的领导的一致好评,日,张文丽校长还因此项工作代表云南省到北京做汇报并取得圆满成绩。
娄方兴,男,汉族,1957年生,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股长。
娄方兴同志一次在外出寄信时,途经汽车客运站,看到一位老大娘焦急四处张望,便主动询问,得知老大娘在车站排队买票时钱被偷,现无钱购票回家后,娄方兴安慰老大娘后跑到售票口,花2元钱为老大娘购买了回家的车票,还给她买了饼干等食品。当时,他在部队每月领取的津贴也仅仅只有7元。事后,老大娘的家人经多方打听找到部队,娄方兴学雷锋&拿津贴为群众买车票&的事迹在连队&曝光&。在任优抚股股长期间,先后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困难15户,解决就医213人,安置退役士兵146人。自2008年以来,他先后做通精神病患者家属工作45户,多方筹资将45名精神病患者分别送到文山、昆明等住院治疗,经过医院的精心治疗和家属的后期抚慰,45名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0&余人恢复正常生活,通过经商致富娶妻生子。几年来,先后有40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获救助平安返乡与家人团聚。
2001年被广南县委、政府评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被广南县政府评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先进个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被文山州消防安全委员会评为&消防热心人&、广南县政府征兵办评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州人民政府评为&文山州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候选人(4人)
王家华,男,壮族,1985年生,者兔乡党委宣传委员。
日,广南县者兔乡那耐村委会阿歹小组发生特大火灾。当时任者兔乡那耐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的王家华和那耐村党总支书记何涛同志去阿歹小组收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费的路上,刚刚到阿歹小组寨头就看见阿歹村上空一片火红,随即王家华与何涛马上分头行动,由王家华跑到山上寻找有信号的地方向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求救,何涛同志发动群众帮忙。在与乡党委政府和消防部门联系后,王家华迅速跑到阿歹小组参与灭火,当他到达村子后无情的大火已侵吞了阿歹四分之一的村寨,为了保住剩余的房子,王家华立即组织阿歹小组年轻劳力投入火场扑火,他和村民一起砍断自来水管,组织村民提水灭火,由于没有消防池,自来水很快水就不够用,加之火势太猛,王家华跑到未烧着的群众家找来了几床棉絮,用棉絮沾满泥浆批在身上,爬到房顶用木棒打落瓦片控制火势。
当他和几个村民在一间刚刚着火的房顶上打砸瓦片的时候,突然发现屋子里的一个角落有一个老人,而火马上就要烧到那个角落了,他批着那沾着泥浆的棉絮跳进屋子里,他边跑边喊:老爷爷能走吗?而那个老人已经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倒了,双脚发抖不能走,王家华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老人旁边,背起老人就走。当他背老人到门口的时候,被屋顶掉落的瓦片狠狠的砸在他的头上,他忘记了疼痛。心里只想赶快把老人背到安全地方,当他把老人背到安全地带后,那间房子已经烧了一大半,如果慢几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
火势越来越猛,已无法控制。阿歹村路途遥远,又是山路崎岖,当乡政府组织救火人员赶到现场时,消防车又无法到达阿歹小组,由于天干风大,大火已经把阿歹三分之二的房子烧光,水已经没有了,乡上工作人员也无能为力。他想既然火势无法控制就尽力抢救未烧到人家的物质,他当即就和小组组长陆朝光说:&我们到离烧着地方较远的地方搬物资&,当火烧到的时候,能搬的都搬得差不多了,只有比较笨重的东西来不及搬,最终还能抢到一些家具和大米,他所作的努力不全是白费。
无情的大火已经把阿歹90余间房子侵吞殆尽,此时的王家华全身沾满泥浆,脸上只有露出眼睛和嘴吧,不注意看都无法认出,但是他没有休息,此时的阿歹群众已经绝望,哭声响彻阿歹小组上空,他还得做好阿歹群众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的情绪,还得和村干部、乡工作组统计基本灾情以便上报上级党委政府。晚上又和乡上工作组一起分发救灾物资&&夜深了困了就坐在火边打一下盹,第二天王家华又跑到法早、者初等周边村子发动群众一起到阿歹平地搭帐篷。
灾情三天以来王家华一直没真正合过眼,那套沾满泥浆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了几遍,脸上花了又干净。
陆庭义,男,壮族,1980年生,者太乡三卡村委会坝干村小组村民。
日凌晨1点20分,者太派出所民警接到者太乡者太村委会海尾小组刘坤打来电话称:有五六个人偷了我家的羊,希望公安机关派人帮助追赶偷羊贼,陆庭义与所上民警立即驾驶警车陪同追赶。根据羊群留下的痕迹和粪便确定方向后,他立即追赶,发现被盗的羊群在路边,但未发现偷羊人,为了进一步抓获偷羊人,他继续朝前追赶,发现有两个可疑人员慌慌张张地出现在路上,民警出示证件后,让其配合接受检查,就在这时,两人拔出铜炮枪向追赶人员开了两枪,造成三名群众受伤,因有人受伤,陆庭义准备立即送受伤群众回乡治疗,在返回的路边,盗贼向派出所警车和骑摩托车追赶的群众开了四枪,并打中了警车和骑摩托车上一名已经被枪打伤的群众,由于情况紧急,且犯罪分子手中有武器,为了避免再次被击,陆庭义立即护送受伤群众撤离,当返回至受害群众家里时,接到在后面赶羊的群众打来电话称:犯罪分子再次追赶回来,并开了五枪,打伤一人,再次将羊群抢走了。由于情况紧急,陆庭义立即向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报告了情况。2010年3月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杨海清,男,彝族,1967年生,八宝镇甲坝小学教师。
2012年8月,八宝镇甲坝村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水灾,房屋全部被淹,村民被迫迁到八宝水库下面的一块空地上。26日,杨海清老师和几位同事拉着从八宝中心校领来的教科书到灾民临时安置点去发放,早上一直工作到近十二点,在灾民蒋正洪家煮饭吃,刚吃过午饭,大家一起坐在救灾帐蓬外面休息,这时突然看见一些村民喊叫着往下面水沟边跑,说是有人落水了,杨海清听了这一消息,和学校同事喻安科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就往出事点冲去。
在离出事点下游五百米的地方,他把衣服、裤子脱后,准备下水救人,但人还没有漂到他所在的位置,他又光着脚丫往回跑,大约跑回去六、七十米的地方,水沟对面的村民蒋近泽说:&在这点,在这点,她已经沉底了。&他顺着蒋近泽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看见水沟底部有个人正向下漂移,小河有两米多深,水已漫到沟沿,水流又急,但当时的他已顾不得想那么多了,他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拼命向水底潜去,一把抓住落水学生的衣服,把她托出水面,这时,沟对面的群众也赶到了,他在水里,左手抓着沟沿,右手拼命地往上举,费了好大劲才把她弄上岸,落水的孩子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小学时曾是杨海清老师的学生,她这时已经没有了呼吸,脸部被强大的水压,压得青紫,鼻孔里面还有血流出来,杨海清用书上学到的救护知识,左腿跪下,右腿半蹲,把她面朝下,小腹顶在他的右膝上,从上面压她的背部,从她嘴里吐出了许多食物和水,后把她平放在地上,但她还是没有呼吸,他又替她做了心脏按压等等,大约做了三分钟后,她开始有了呼吸,并且能哭出声来。看到苏醒后的学生,杨老师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一个阳光灿烂的生命在杨老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了下来。村民们说:&杨老师,你就是她的再生父母,过年就叫她去给你拜年&。他说当时下水救人时就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做应该做的事。
曾应友,男,汉族,1971年生,黑支果乡木浪村党总支书记。
曾应友同志路遇车祸现场伸援手,5名伤者成功获救。日凌晨,曾应友跟往常一样,凌晨一点多种才回家,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哭的声音,大半夜的把曾应友瞎了一跳,本来有些疲倦睡意的他,一下子清楚了许多,他站着侧耳倾听想到:这条路农用车多,路况不好,会不会出什么事?他不敢再想,快步往前跑(有哭声的地方),发现好几个人在路下面,还有一张车。他心理明白了:农用车载人翻车,情况十分危急。
曾应友不顾天黑,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立即下到180多米的陡坡下救人,通过不懈努力,共救出了7名伤者,由于施救及时,除2人因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外,其余5人经抢救都脱离了生命危险。每每谈及此事,获救的几名伤者都感动不已,都说是曾应有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4人)
王锡忠,男,汉族,1971年生,广南县立达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1年初广南立达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万寿菊种植及加工业引进广南。作为公司经理的王锡忠在那洒镇走村串户调查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之路。两年来,在广南县,他指导人民群众种植万寿菊3万余亩,让人民创收4000余万元。在那洒羊街村投资800万元,建起32亩的菊花加工厂,解决了60人的就业问题。在公司中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气氛。目前全州发展种植万寿菊15万余亩,在广南、文山、马关等地建起六个加工厂,产值到2亿元。&&&&&&&&&&&&&&&&&&&&&&&
诚实守信,待人诚恳。在栽种菊花中,得到当地政府对的重视,为当地老百姓指明了一条致富之路,在收谁储菊花时节,他不拖欠种植户一分钱,答应老百姓的事,都一一兑现,赢的老百姓的信赖。目前菊花种植面积遍及到十一个村民委各村寨农户,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3000亩发展今年的7000余亩。王锡忠最给群众放心是:他先把种子发给群众,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书。做到让群众稳打稳扎种好菊花,高高兴兴管好鲜花,快快乐乐收割花朵,信心实足领钱回家。群众育苗及移栽秧苗时,他串在田间地头细心指导,他保证种植户的菊花产量较高,经济收入较好。特别是对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他派公司人员深入家庭培训讲解、技术指导,群众连连称赞!
每年七、八、九月份,正是菊花收购时节,王锡忠带领他的团队,奋战在收购第一线,制定详细的收花管理制度,耐心组织农户称花,热情协调农民的运输,果断处理矛盾纠纷等问题。
在近两年中,经济收入较好,村上成立了万寿菊合作社,产业逐渐扩大。王锡忠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王锡忠都要买上礼品祝福少年儿童们,把万寿菊栽种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学到菊花种植的科技知识。在&九九&重阳节活动中,王锡忠也主动出资给老年人活动,老人们的说:&王老板是个很有成意的人!&。&2012年他为国家创税收130万元,他的做法赢得了广大农户评!&
李顺东,男,汉族,1971年生,云南谷多水牛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顺东自2008年创办乳业公司以来,始终把&以诚为本、以信立业&作为经营理念,在&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过程中,信守承诺,帮助农民致富。在他的带领下,2009获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农业技术推广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多次被评为&文山州先进涉牧企业&、&广南县涉牧先进企业&称号。
一、诚信经营。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始终坚持以诚信第一、品质至上为宗旨。2010年,当生鲜乳市场行情上涨时,他把收购价主动提高了整整一倍,广大养殖户仅一季平均每头牛增收2000元的收入,从开始农民的不信任到现在踊跃地主动地与公司合作,5年时间累计发展养殖户252户奶水牛380多头、为农民直接增收1150万元。
一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上坚持&品质至上,诚信经营;立足特色,铸造品牌&的经营发展理念,扎扎实实树立好公司品牌形象。在产品质量上,随时保持公司产品质量安全,公司销售出去的产品如遇到品质问题,承诺坚决退回或给予客户双倍补偿。由于严格把好质量关,自从公司产品向市场推出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从事经营活动中坚持信守契约,严格按履行契约,不克扣、不拖欠对方款项或货物,不欠税,不拖欠职工工资,做到身体力行,就算是口头协议,有客户曾经对他&此人爽快,跟他做生意我放心&的评价。
二是服务工作上坚持优质化、规范化。首先从制度入手,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坐起,从不马虎。遇到产品供应缺口或产品质量问题,采取发放通知,张贴广告,发短信等方式告知广大客户,并做到上门服务,虚心向客户解释,诚恳向客户道歉,产品该退回的一应退回,该补上的一定补上,因此在广大合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中享有高度信誉。
二、诚实待人。对员工以诚相待,落实&无论企业遇到任何困难,员工的工资只升不降&的承诺,员工的收入都是逐年增加;遇到公司财政困难时,主动利用自家房屋作抵押,解决公司一时资金困难,在公司内部获得极高的评价,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养殖户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他主动参与养殖户座谈,帮助养殖户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获得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和称赞。
李顺东诚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改变待人接物本色,他待人做事不推诿、不刁难、不怀疑。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谦虚低调,和蔼可亲,不论权贵,不分贫贱,以诚相待。
陆晓妮,女,壮族,1984年生,广南县莲城中心学校德育副主任。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迹中却透着点点感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陆晓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家长、孩子;尽心竭力为孩子、为家长、为同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可她却从来都没有当小事情看过,把孩子们的信任看得很重很重。因为爱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和行动诠释了一个教师的诚信品质。
多年来,她将自己的事业发展的理念定位于&&以诚立业,以信兴业。只有对家长、孩子讲诚信,家长才会放心:家长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孩子交给我们去教育,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陆晓妮不仅积极主动取得家长的信任,还时刻严谨教学,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和教师道德标准,教学内容无论大小,为确保所有孩子都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我每天刻苦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严把课堂教学关。多年来,做到了&大事和小事一个样,讲台上的工作和讲台下的工作一个样,分内事和分外事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一个样&。&做人要踏踏实实,做事要诚实守信,无论做什么,觉得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陆晓妮的座右铭。在大家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彰显了她纯朴、真诚、坦荡的人格。
一个名人说过:&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的爱去做些小事。&诚实是无价的,诚信不在事的大小,诚信体现的是做人起码的诚实。美丽从朴素的诚信开始,勤恳做事,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周边的人,以自己的努力,将诚信洒向每个角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诚信使者&。
唐晓玲,女,壮族,1965年生,广南县轻轻民族用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晓玲同志自担任广南县轻轻民族用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一名企业领导的形象,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形势下的现代企业发展之路,不等不靠,自求生存,积极筹措资金,研发新项目,创办新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塑造了一名现代企业领导的良好形象。
大胆改革,负重奋起直追。推行企业内部重组,大胆兼并了民族染织厂,解决了2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保证了40多名在职工人的工资福利,保障了40多名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等待遇。艰苦的创业、辛勤的汗水,使危芨的民族用品厂发展到今天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的优秀企业,年产民族用品上万套(件),鸭绒20多吨,高档鸭绒被3000多床,高档鸭绒服装4000多套上规模的轻轻民族用品经营有限公司。
创新思路,做大做强企业。共投入400多万元资金,成功地创办广南城区第一家的民营幼儿园&&新颖幼儿园,为20名社会待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接纳90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为城镇居民、农村搬迁户,进城务工人员、外地经商户的700多名幼儿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始终坚持&育世纪幼儿、创一流服务诚信服务&的办学宗旨,注重教学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将&幼儿早期阅读&作为办园特色,开设全日、临时寄托班和英语、美术、舞蹈、绿色、兴趣等培训班,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活动,保障了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她的带领下,通过全体教职工人不懈努力,办学规模已由最初的4个教学班90名幼儿发展到今天的13个教学班,在校幼儿700多名,教职工40多名的民营幼儿园,赢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重德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出一系列活动&套餐&,开展&校园是我家、清洁美丽靠大家&、&关爱生命、一生平安&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重要节日师生歌咏舞蹈等文艺演出比赛、&献爱心?促和谐&、&&四心?三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六个一&活动,营造了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优化发展。在实施&爱心助学&工程中,向灾区捐款5万元,投入8万元资金免费解决50名困难学生的入园教育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重防范,校园安全第一。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先后投入30万余元资金,安装电子防盗系统、监控摄像头,完善各种安全设施;投入筹措40万余元资金投入学校绿化建设,聘请专职治安巡防人员负责校园治安巡逻防范工作。通过严格管理,多年来,校园治安秩序平稳、教学秩序井然,实现了&无黄赌毒、邪教违法犯罪,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的&五无&目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平安校园&、荣获&全县平安创建先进集体&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唐晓玲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巾帼不让须眉,在妇女战线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下岗职工就业和社会待业青年、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显著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一如既往,面向社会,信守服务宗旨,开拓创新,为广南的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4人)
王有智,男,壮族,1958年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高级农艺师。
王有智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被广大农户称为农业战线上的&王高师&;他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从不推辞,有求必答,被称为农业技术的&活字典&;他长期跑遍村村寨寨,对农业了如指掌,被誉为农情农事的&活地图&;他责任意识强,善于出谋献策,应对极端天气方法多,成为领导决策的&好参谋&。
近年来,他接受领导的安排,一直负责制定广南县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的实施方案,他积极与财政局沟通,深入一线宣传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到户,保证了种粮农户的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农户手中,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科技增粮行动中,他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县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农作物间套种、玉米地膜覆盖等科技增粮措施,每年均全面完成省州下达的任务,为实现粮食总产再上新台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有智同志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并作为文山州唯一、云南省九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国务院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2006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指导员&称号;2007年参与&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省农业厅颁发1等奖,排名第3位;2004年参与&实施优质米基地10万亩,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州农业局颁发3等奖;2002年发展优质稻实现高效益,广南县人民政府颁发2等奖;2005年发展优质油菜,产量高,农民增收效果好,广南县人民政府颁发2等奖;2006年被广南县人民政府授予&十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农加贵,男,壮族,1966年生,莲城镇落松地小学教师。
落松地,是广南县集中医治麻风病的特殊村庄,农加贵能排除世俗偏见,经得住冷言冷语,从1986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持在落松地这个特殊人群聚居的小学任教(复式班教学),至今已有27年。曾经的农加贵,心里也害怕过、波动过,父母、朋友都劝过:&别为了每月区区35元钱毁了自己的人生。&确实,你看那些医生,脚穿没过膝盖的长筒靴子,身披白大褂,脸上戴着遮盖得严严实实的白口罩,头戴白帽子,手戴皮手套,全身武装才敢进村。这对不了解麻风病的人来说是何等的恐怖。
50年代,麻风病盛行,为避免扩散,1957年,政府在坝汪村建立了集中医治麻风病的点,当时该村有56户180多人,其中病人80余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适学人数的不断增加,就学问题成了最大的困难。村民经过集体商量,借了县皮防站建在该村门诊部的一间房子做教室,日,麻风村小学正式开学上课了,农加贵也从那时起成了这里的一名代课老师。新招的一年级学生共12名,大的有12岁,小的仅6岁。村民们怕农加贵在这里不安心工作,除了政府每月发给农加贵的35元补助外,又自发集资每月给农加贵30元作为额外补助,3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情义很重,是从群众生活款中集资出来,并用高压锅消毒后才让医生转交给农加贵,每次收到这30元零零碎碎的钱,农加贵感到心里压力很大。并划半亩稻田给种植水稻、1.5亩山地种植包谷来喂养鸡鸭改善生活,田地全部由村民帮助栽种收割。村民极大的热情深深感动了农加贵,农加贵决心留下,尽自己的所能教好学生以回报村民。
记得有一年的7月,农家贵去县五中(现广南三小)招生办公室咨询录取情况并抄写毕业成绩。刚进门,农家贵不由忐忑不安起来,&你是那个学校的?&负责招生老师问道。&我是坝汪小学的。&&农家贵不敢实说。那老师翻起厚厚的成绩资料册,突然,他的手停住了:&知道落松地小学吗?&问得是那样的直接,农家贵不禁慌张起来,赶紧说:&我不知道,我是受别的老师委托来抄写成绩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水。&那学校的学生考得太好了,全部录取。&参加考试的学生,最高的206分,最低124分,全部超过115分的录取线而升入初中。喜讯传来,全村一片欢腾,可高兴之后,忧虑又接踵而至,若他们知道落松地原来竟是麻风村,拒绝接收咋办,此时,积压在村民心中多年的郁愤顿时爆发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学习,学校也是上级批准的呀。若再不接收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在县领导在麻风节(每年最后一个周日)来慰问时,把学校当场炸给他们看!&,村民们青筋暴起,情绪激动。为避免事态不可收拾,农家贵一面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一面四处奔波,不断向上级反映情况,最终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了,但要求农家贵带学生到皮防站做健康体检,办有健康证他们才敢接收。第二天农家贵赶紧带着学生去体检,当时农家贵心里非常害怕,心想可千万别出事,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最后顺利通过都办了健康证。
农加贵与落松地村民27年风雨同舟,结下了唇齿相依的感情,村民自发从本已十分拮据的收入中,集资每月30元的补助,划给田地作为生活来源,并由村民帮助栽种收割,这样的待遇可能其他一师一校的代课老师是无法享受得到的;落松地的村民也是幸运的,其他老师不敢、也不愿意来到这里任教,农加贵却能坚守落松地小学27年,把全部心血倾注于他们的孩子。
在这27年的教学中,农加贵一直担任复式教学,共招收了9个教学班(每3年招生一次)92名学生,送走小学毕业生6届,共62人。学生不算多,但对于落松地村来说,已经是充裕的了,走出寨子的学生,许多已踏上社会,他们怀揣长辈们一生未能如愿的美丽梦想,现已参加工作的有9人,其中教师3人,医生1人,政府公务员3人,企业老总1人,企业职工1人。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但农加贵的工作负担更重了,国家补助学生每人每天3元营养餐费和每生每月100元的寄宿生费。农加贵每天出正常上课外,还要做两顿饭给学生吃。从不说一声苦,从不提出学校要增加一个煮饭的人。
27年来,工作也得到了肯定,1991年9月、1996年9月、2007年9月三次被评为莲城镇先进教师,1992年和2002年两次被评为广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013年4月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组到学校拍摄短片。农家贵说:这一点成绩的取得是和领导的关心和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今后将更加努力,争起取得更好成绩。
陈应文,男,彝族,1955年生,县文化馆工作人员。
陈应文同志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工作中还长期从事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民间器乐等方面的创作、教学和辅导工作,成为广南文化战线上具备民间艺术调查研究、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综合型专业骨干。
1983年,参加《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广南县资料卷》的调查收集记录和编纂工作;1990年、1999年、2001年、2005年春节在县城莲湖举办大型元宵灯展,负责灯会总设计兼指导制作和指挥布展;1990年正月初六,八宝镇政府举办八宝十三寨壮族跑马节,负责活动指导和文艺演出总编导工作;2000年、2001年、2002年负责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八宝分会场系列活动总编导和演出指挥工作;2005年、2007年举办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广南分会场暨广南壮族花街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负责拟定实施方案、民间文艺展演策划和编导工作;2008年举办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广南分会场暨广南壮族花街节系列活动,负责沙戏展演的组织发动和总导演工作。2009年以来潜心研究广南句町文化和地母文化,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文化调查研究工作,为制定全县文化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主要工作业绩:1985年10月编创彝族舞蹈《跳穿灯》参加全省农民文艺汇演,节目获二等奖;1988年10月受云南省文化厅、省民委表彰,获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文艺巡演,获艺术节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1992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专题晚会《鼓声中的太阳》的演出,担任《嬉牛舞》节目的舞锣角色,获艺术节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1995年受任到那洒魁牡甲开展贮存帮社工作,成绩突出,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工作队员称号;2003年元旦组织广南洞经礼乐参加文山州首届民间器乐展演,获综合一等奖,个人获辅导一等奖;2003年9月组织广南洞经礼乐参加云南省第四届歌舞乐展演节目获乐类彩云金奖,个人获编创金奖和参加演奏金奖;2004年6月获县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6月获&云岭先锋&&五带头&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4月获2006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9月组织广南洞经礼乐应邀参加云南省首届石宝山杯洞经音乐邀请赛节目获金奖;2009年9月组织广南洞经礼乐参加云南省第六届歌舞乐展演集体获评委会奖。
黄云英,女,壮族,1951年生,莲城镇南秀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黄云英,女,南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妇代会主任,是七个社区当中唯一的女书记。七年来,始终抓好服务党员、服务妇女群众工作,致力于构建诚信、文明、友爱的社会环境和融洽、和睦的邻里关系,国家、省级方针政策惠及社区7000多居民,有效推进社区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全县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头雁&。
2006年,为着力解决社区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后协调、投资76吨水泥,帮助太平寨群众修了长144米,宽3米的村内水泥路通道;幕季村修280米长,2米宽的村内生产生活水泥通道;向阳村修218米长,3米宽的村内生产生活通道还解决向阳队自来水管道安装,全长500米。解决向阳队全村人、畜饮水问题。并向城建和水电部门的协调物资,帮助宾田东坡近200户群众安装约600米的生活巷道路灯18盏,极大解决了宾田东坡居民夜行难题,杜绝被盗现象的发生,稳定了群众的生产生活。2009年3月份黄云英同志根据群众反映宾田东坡巷道行路难的问题,找到县城建局领导反映,得到县城建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最后城建局出资一部分,街道群众筹集一部分,社区向上级反映后帮补水泥18吨,铺设长220米、款5米的水泥路面铺设,方便了105户群众道路难行的问题。使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把握社区工作特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9年&4.15&冰雹风灾事件中,南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在天未亮时就赶到本社区重灾点向阳村、太平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这次冰雹风灾共倒塌房屋5间、部分损坏146户,在社区领导的帮助下,使群众在短期内恢复生产重建。并向民政部门争取物资为困难群众解决受灾困难。日,购买石棉瓦并与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帮助修理,投资1500元、党员投劳25个工帮助特困党员陆生兰解决生计问题。
&十一五&规划的期间,南秀社区党总支书记黄云英同志想到的第一事就是怎样改变太平寨村皇姑庙景点周边雨季时路烂的现象,因太平寨村历史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居住着170多户人家,生产生活都与皇姑庙息息相关。二00二年国家为重视和保护文化历史遗产,扩建了皇姑庙,但只是用砖把庙围起来,外面留出的仍然是泥巴路,每到雨季天当支群众就难以通行,如果这些得不到及时解决,对太平寨的父老乡亲生产生活非常不利,经过黄云英支书和政府、文化局、城建局的领导商量后决定解决修这条路,由政府补助水泥50吨,城建局资助2.5万元,太平寨群众共投工7200人(次),兴建了全长1400多米,宽4米的水泥路面。平铺了从太平寨通向房子桥长500米宽4米机耕路面,在容易塌方的地方砌上了沟帮,解决了群众多年来的心愿,群众都说有了政府和社区的关心我们群众的日子将会一天比一天好过。同时,太平寨村还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和&妇女之家&几位老人管理皇姑庙,黄云英同志与县环保局协调,安排了皇姑庙周围几位老人负责管理和清扫皇姑庙周围的环境卫生,既解决老人的基本生活费又保持每天清洁卫生,让游客感到走进我们广南古城也是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好地方。
为进一步巩固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组织中青年党员和妇女群众积极分子,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学习科技电教知识和学习科学发展观先进人物、致富经验,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致富能力。2009年朱永珍通过学习科技知识在太平寨村塘子边建起了野生菌养植基地。社区两级结合建设和谐社会,为妇女设置&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岗&。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人民群众的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完,群众整天闲着没事干,找上级要低保的人越来越多了。黄云英支书越看越不对劲,便多次动员他们走出去了,2009年南秀社区打工人数达75人。2009年3月黄云英考虑太平寨部分文化偏低的妇女创造了就业的机会,莲城镇南秀社区成立壮族刺绣协会,妇女们利用晚上时间工作;日南秀社区妇女组建了巾帼抗旱救灾服务队(37人)。
如今,南秀社区形成以铜鼓广场为观光、娱乐、休闲活动中心,以皇姑庙为旅游观光景点,勾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新干线。南秀社区的建设工作,离不开黄云英同志的默默奉献,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女性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彰显出居民自治的优越性,为促进莲城镇南秀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4人)
陆炳兰,女,壮族,1962年生,八宝镇中心学校教师。
每个星期逢周末时,她都会带着一星期工作后的疲惫,乘坐一个来回近五个小时的车,前去探望自己的老母亲。她想到的是多陪老人说说话,即使时间只允许煮上一两顿饭给母亲吃,她也要去。特别是在母亲卧床不起时,她把周末、节假日、每年的两长假(寒暑假期),全部用来伺候自己的母亲。亲自给老人买吃的、做吃的,给她喂饭、洗澡、洗衣服、洗床上用品等等,除了在生活上细致、认真地照顾母亲外,还得让母亲在精神上感到愉快。她时常给母亲唱歌,唱一些红歌,唱一些母亲熟悉的歌曲,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名愉快地活着。
她常常盼望能早点退休,用她的余生回报母亲,但她的孝心和行动终没能留住母亲,母亲过世了。母亲的去世让她留下了无尽的思念、遗憾、失落。她把这份情感转给身边与自己母亲与世长辞时年龄相近,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逢年过节时与兄弟姐妹相聚的,总要拎上一些东西或是给上一份零钱,去探望身边的老人们。她要把这份爱继续传下去&&
高国艳,女,壮族,1965年生,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参加工作29年来,她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工作踏实,以身作则,忠诚正直,诚实做人,尽职尽责抓好医院护理业务管理工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献计献策,运用护理管理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更新护理管理模式,对年轻的护理人员做到&传、帮、带、教&的作用。&
互敬互爱,孝老爱亲。婚后,10年前因丈夫工作在城市建设规划局,为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建设广南县历史文化名城,涉及到广南县城的规划和老百姓的房屋折迁,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早出晚归,有时看到他很晚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里,一头倒在沙发上就睡觉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隔行如隔山,想帮也帮不上忙,心急也没用,只有多给安慰和关心,尽管如此,高国艳始终支持好丈夫的工作,从不拖他的后腿,夫妻间关心体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自己主动承担照顾老人和孩子及家务的事务。丈夫家有弟兄三个,没有女儿,婆婆、公公对自己就像亲闺女一样,作为儿媳妇的他也非常尊重老人,孝敬公婆,对公婆也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年,80岁的婆婆,患了脑瘤,这突如其来的病魔对婆婆和他们一家人来说是一个沉痛的噩耗和打击,曾到百色医院和在县人民医院治疗多次,病情无好转,至今婆婆瘫在床上,一切生活都靠人料理,看到平时身体还算健康的婆婆一下子就患了意想不到的脑瘤疾病,真是难以让她和家人接受,看到婆婆每天病痛的折磨,全家人的心里都很难受,儿女们心里感到很纠结,因婆婆年龄大不敢面对做手术的危险,儿女们只要听到民间有什么偏方,对她疾病有好转的,都想尽办法去购买尝试。因婆婆这种病病情较长,不能长时间的住在医院,而且身边随时都不能离开人,儿女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接回家里治疗,她白天忙于上班,晚上拿药水回家给婆婆输液,一直守在身旁,喂药、喂饭、端水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更衣换被、抬大小便等。人们都说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但在他们家,高国艳视婆婆如亲母,婆婆视她如亲女,在老人家生病住院期间,她一直在老人身边护理、照看,做到守护相助、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一家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儿女敬孝。&
在生活中,高国艳争做好媳妇、贤惠好妻子,为人师表的好妈妈,做好弟兄姊妹的表率,面对家庭负担,乐观对待工作和生活,克服困难,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
立足本岗做贡献,树立白衣好形象。日常工作中,高国艳始终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广大患者服务,能够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对患者态度和蔼可亲,答疑解惑耐心细心。在护理部工作多年来,认真抓好全院护理管理工作,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标准要求,修订和规范医院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护理奖惩制度和护理表格书写制度,制定了各项护理检查标准,每月不定期的组织护理大查房和护理学术讲座,规范了全院护士的仪表仪容及着装要求,严格按检查标准进行查处,对新进院的护士和实习护生做到人人参与上岗前培训,使她们在上岗前对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护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均有一定的了解。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院内选择了护士长管理严、护士素质相对高、业务技术相对强的科室开展了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常说:&医生多说一句话,患者少添十分恼。&由于自己对工作不断的努力和严格要求,用制度管理人,在全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几年来护理工作不断稳步的发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钻研业务理论与专业技能,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自学,不断更新知识、新技术并能将学习收获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几年来,先后撰写了护理学术论文数篇,发表在国家正规医药刊物中。
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高国艳获得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先进个人&和&县妇联先进妇女工作者&等奖励。高国艳工作兢兢业业,业务熟练,领导放心,同志信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却有着对工作的执著追求和爱岗精神,有着为民服务的满腔热情,通过做好自己普通而平凡的本职工作,实现她的人生价值。
黄&&萍,女,壮族,1975年生,中国人民银行广南县支行基础业务股股长。
相比较北方女人,南方的女人普遍都显得&小巧&,相比较大部分&小巧&的女人,似乎用&弱小&来形容她更为恰当。多年来,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沉重的家庭负担,&弱小&的她以柔弱的双肩,撑起了责任,撑起了义务,撑起了人间&大爱&。
近年来多次荣获系统内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优秀行员等荣誉,并曾被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金融工作先进工作者&的普普通通的基层人民银行员工。
排行老三的黄萍自小有父母呵护,有哥哥姐姐宠爱,一度是衣食无忧的快乐天使。然而,成家后,夫家有一位80多岁腿有残疾的奶奶,一位60多岁有精神疾病的婆婆,还有一位80多岁不能行走的外婆,两代老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而丈夫在偏远的电站工作,一年半载难得回家几次,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家里家外,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她。
每天,她总是早早起床,做好早餐服侍老人们吃完就往单位赶。忙完了工作,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挽起衣袖,操持每天必不可少的中餐和晚餐。老人牙不好,胃口差,她就想方设法进行荤素搭配,将饭菜尽可能做得可口,符合老人的口味。晚上,她要为老人准备热水泡脚,为老人捶背,让老人能够舒心睡个好觉。老人衣服脏了,她要为她们换洗衣服、被褥,让老人们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婆婆精神不太正常,她还要时常安慰婆婆,为婆婆排忧解愁,防止病情复发。天热了,她为老人扇风打扇;天冷了,她为老人添置衣物;空闲时,她为老人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三位老人没有发生常年缺乏活动可能发生的疾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其乐融融,时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这样的状况下,她的女儿出生了。生小孩、坐月子,是女人的人生大事,本该热热闹闹、和谐喜庆,但对于她,因为缺少照顾的人,更多的时候只是她和尚未满月的女儿躺在床上,体味着虚弱疲惫和孤独冷清。但即便如此,她仍然没有一丝后悔,更没有一点埋怨,月子刚过,她又恢复了忙碌充实的家庭生活,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关爱女儿,不给丈夫留下一点点后顾之忧&&这样的生活整整持续了5年。2004年,三个老人带着满足和欣慰先后告别了人世。
黄萍唯一的姐姐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三口全靠姐夫一人打工维持生计。没有钱租房,黄萍毅然将自己贷款买下的房子交给姐姐一家居住;给自己和家人买衣服,她不会忘记给姐姐和家人买上一份;给女儿买玩具、食品和学习用品,她不会忘记给侄子买上一份;姐姐家的水费、电费、煤气费,她总是抢着交;侄子成绩下降了、思想波动了,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教导&&&
2012年,她的生活再次遭遇变故,她的父亲由于肾衰竭住院治疗。她忙里忙外,上班做完业务,下班便匆忙赶往医院照顾父亲,守候父亲打针,为父亲擦洗身子,喂父亲吃药,还不时安慰悲伤的母亲,开导受病痛折磨而情绪反常的父亲。住院期间,医院屡次下发病危通知,为竭力挽救父亲的生命,她不停地奔波于文山、昆明各大医院,不断的排队、挂号、检查、抓药,不放过一点可能的机会。由于父亲肾脏严重衰竭,需要每周做一次透析,而县城的医院不具备透析条件,她特意在文山租了一间房,购置了必需的生活用品,使父亲得以安心接受检查和治疗。自此以后,她的生活几乎没有了空闲,每个周末,她都来往奔波于广南和文山,陪伴父亲度过治疗的关键时期。长期体力透支、身心疲惫,黄萍整个人显得异常虚弱,但当诸多亲友劝她&老人难免走这一步,不必太过执着&时,她总是说&百善孝为先,有一份希望就得尽十分的努力&&&。她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令人欣喜的结果,数周后,父亲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又回到了熟悉的家中。
在近20年的工作经历中,黄萍从普普通通的业务员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中层干部,其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由于常年不分昼夜照料老人,身体抵抗力下降,她常常失眠,并患上了肾上膀胱炎,严重的睡眠不足加上久治不愈的疾病使她苦不堪言,但她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来没有因为病痛影响工作。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她整理汇总了所在股室所有业务种类近10册的工作手册和笔记,为提升业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县支行,人少事多,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因为丈夫经常不在家,年幼的女儿被到处寄养,孩子幼小的心灵似乎不太适应,见到单位打来电话,总是紧张兮兮地问&妈妈,你今天又要加班啊?&每当想起女儿无助的眼神,她从内心深处充满了不安和自责,但是面对支行连续几年获得上级&先进单位&表彰的时候,她的笑容尤为绚丽和灿烂。人间大爱,此刻尽在不言中!
她,就是人民银行广南县支行的黄萍,一个荣获文山州人民银行系统&孝老爱亲&称号并获得广泛赞誉的&好人&。
蒙义堂,男,壮族,1963年生,广南县国家税务局副主任科员。
对于历经磨难养育儿女成长的父母亲,在蒙义堂的心里永存感不完的恩和尽不完的孝。在蒙义堂幼稚朦胧的记忆里,灾难就缠绕着这个不幸的家庭。他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妹妹在他六岁时因病去世。1976年他13岁时,在黑江林业局当工人的大姐因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身患重病到省城医院医治无效而病逝;1978年他二姐又因个人婚姻遭受挫折,一时想不开上吊离开人世,就只剩下他和三姐蒙义彩留在父母亲的身边。
蒙义堂的大姐、二姐在两年的时间内相距去逝。一家人悲痛欲绝,母亲整天沉浸在悲痛中一言不发;父亲抱着水烟袋,&袋不离手&,想把自己内心的伤痛躲藏在烟雾中,初涉世事的蒙义堂拉着三姐的手整天恐慌地依偎在父母亲身旁。家族里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婶们轮换着来安慰蒙义堂的父母亲,劝他们想开点,要保重身体,该吃就吃该喝就喝,照管好两个孩子。一年后,蒙义堂一家才从时间的流逝中,从悲伤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当时的蒙义堂就曾对着缓缓流淌的八宝河,在自己年幼的心灵里发誓,长大后,要替早逝的姐姐们好好照顾、孝顺好父母亲,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过渡的悲伤加上常年的劳累,把蒙义堂母亲的身体拖垮了,从50岁开始,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常年靠打针、吃药来维持生命。
蒙义堂的父亲蒙玉仁是从事财税工作多年的老干部,曾担任过财政所所长;母亲卢兴林没有读过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透着壮家妇女勤劳善良的本色。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农村都是集体劳动,他母亲一人劳动的工分分到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三口吃。他和三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特别大,慈祥的母亲为了能让他们吃饱,自己吃南瓜、红薯等杂粮,然后又拖着弱小的身体又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母亲那营养不良而消瘦的背影,让他刻骨铭心,颤抖流泪,盼望自己快快长大,替母亲排忧解难。
1980年蒙义堂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而落选,当时思想上产生失落感,但一想起可以回家帮助母亲劳动,能分担母亲的劳累时,那些失落感一扫而光。1982年父亲回家告诉蒙义堂说财税部门要招工,家属子女可以报考,叫他去报名考试。蒙义堂当时心里很纠结,出去工作了,田地承包到户,家里没男人犁田犁地,加之母亲常年病痛缠身,&要是上了&家里怎么办呢?不去又觉得机会难得,最后他带着复杂的心情答应父亲参加报考。当年9月被录取为财税干部,分配到板蚌乡财政所工作,后调杨柳井乡税务所工作,在这期间农忙时节还能请假回家帮助母亲做活计。1985年调广南县税务局工作后,回家的时间就少了。特别是1984年他的姐姐出嫁后,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劳动了。当时他母亲已年近七旬,他多次动员母亲到广南来和他在一起居住,方便照顾,但母亲说不想离开家乡的故土,不想离开熟悉的老屋。夜深人静的时候,蒙义堂想到母亲一人孤苦伶仃,总是彻夜难眠,为了能照顾母亲,蒙义堂曾经多次向局领导提出申请调八宝工作,因工作需要一直没有得到批准,没办法就只好让当医生的妻子彭显洁替他尽孝了,蒙义堂动员妻子放去调广南县城卫生系统工作的机会,1988年很不情愿的调到八宝卫生院工作。这样,照顾父母亲的重任落到妻子的肩上。除母亲常年患病外,当年他父亲也从南屏财政所退休回家,父亲也患上严重的老年急性支气管炎,妻子上班又要照顾两个常年患病的老人和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困难是可想而知,妻子从家里到医院上班要步行1个小时左右,每天上下班步行来回4次,照顾父母和孩子。父母亲生病,妻子就忙得团团转了,有时同时给两位老人打针输液,父亲在这边输、母亲那边输,真是苦了妻子,累了妻子。为了能悉心照料年迈的父母亲,蒙义堂不厌其烦地向局领导反映困难,孝心感动局领导,别人是想调进城,你却从城里要求调到乡镇,终于被批准了,1991年蒙义堂终于调回八宝税务所任副所长兼会计工作,做到工作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后,蒙义堂被任命为八宝国税分局局长,深感责任重大,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他带领分局全体干部抓好各项税收征管工作,连年超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多次受县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表彰。1996年,州国税局领导找蒙义堂谈话,准备调他到县国税局担任副局长,当时他心情激动难以言表,说实话,这是梦寐以求的好事,他能放去这个机会吗?蒙义堂满口应承。那期间适逢母亲卧病在床,当他把这一消息告知妻子和父母后,结果是妻子为他高兴,父母沉默无语。他征求父母亲的意见,父亲免强同意,躺在床上的母亲问,调到广南后还能回来八宝工作吗?没等他出声,父亲就代他回答了,到广南去当副局长,就不能天天在八宝了,除了退休或被降职才能回八宝啦。就在这段时间,母亲病情加重,出现病危迹象,母亲一辈子历经沧桑,承受的伤痛太多了,想到这里蒙义堂的心突然软下来。&我不能走自己的仕途而丢下养育自己的母亲,守在她老人家的身边给她送终吧。&蒙义堂决心一下,妻子流泪无奈同意。蒙义堂曾对同事说过,能有这样一个理解他支持他的好妻子,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荣幸。蒙义堂自己跑到州局说明家庭的实际困难,自责辜负了上级领导的培养和信任,州局领导都替他惋惜说,你为了孝尽父母,而放去这么好的机会,那就满足你行孝的心愿吧。后来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说蒙义堂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但谁能知道和理解蒙义堂当时的处境和苦衷呢?
自古忠孝难两全啊!2003年3月蒙义堂的父亲病逝,同年5月国税系统机构收缩,蒙义堂再次调到县局工作,他的母亲已经80岁了,照顾母亲的重任又全部落在妻子的身上。2007年3月母亲病情加重并直接瘫痪在床,吃饭,大、小便都需要人护理。蒙义堂坚持每个周末都要回家照看母亲,坚持给母亲换衣、洗澡,刚开始母亲说让你三姐来换洗吧,他懂得母亲的意思,深情地说我是你的儿子有什么不方便的呢,母亲动情地望着他流下愧疚的眼泪。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蒙义堂和妻子孝敬父母的言行深深地烙印在他儿子的心中,无声胜有声。2009年他的儿子蒙礼鹏大学毕业后接过孝老爱亲的接力棒,回到家里协助母亲照顾奶奶,蒙义堂为儿子的行动感到欣慰自豪。蒙义堂夫妻长期以来细心关照父母亲,履行儿女孝道的行为,得到全村老少、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都说如果没有他们长期坚持尽孝,细心服侍,他那多病的母亲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遭受病痛折磨的母亲如今已90高龄,是蒙义堂和妻子长期坚持奉献孝爱的结果,在生活的道路上,虽然他们放弃、失去了很多很多,但他们成为久病床前的孝子,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用行动书写自己应有的思想道德和维护家庭的美德,用不变的孝心和行动谱写报答养育之恩的乐章。
公示时间:6月6日&6月12日。如对被公示对象有意见或举报,请向中共广南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反映。
通信地址:广南县莲城镇永安社区北宁路169号(县委大院内)
&广南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日
上一篇:[ 06-06 ]
下一篇:[ 06-0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镇属于农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