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识新常态下,我国政府信访工作职能定位的转换与定位

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补上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等体制机制“短板”。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7:43:12&)
( 10:05:53)
43字(82/0)
( 16:44:55)
62字(14/0)
( 16:25:09)
29字(109/0)
( 16:49:08)
( 16:48:12)
( 16:46:02)
39字(52/0)
( 15:59:56)
71字(2355/0)
( 15:57:15)
89字(49/0)
( 15:55:03)
141字(31/0)
( 15:52:04)
96字(87/0)
( 15:43:13)
83字(67/2)
( 15:43:24)
( 15:44:05)
69字(14/2)
( 15:44:13)
68字(42/0)
( 15:43:59)
139字(1/0)
( 15:41:55)
85字(62/2)
( 15:42:42)
( 15:43:05)
( 15:41:41)
59字(71/1)
( 15:41:49)
( 15:41:32)
94字(22/0)
( 15:41:24)
191字(4/0)
( 15:41:15)
( 15:39:07)
95字(40/3)
( 15:39:50)
67字(111/2)
( 15:40:04)
38字(44/2)
( 15:40:11)
( 15:40:19)
31字(11/1)
( 15:40:47)
94字(63/0)
( 15:39:39)
134字(0/0)
( 14:57:54)
16字(17/0)
( 14:28:54)
( 14:23:45)
27字(30/0)
( 14:20:04)
148字(36/0)
( 18:38:51)
( 16:30:25)
57字(11/0)
( 15:37:37)
7183字(3/0)
( 15:31:21)
7183字(5/0)
( 13:25:03)
39字(39/0)
( 13:13:19)
97字(10/0)
( 12:40:57)
( 12:41:18)
37字(19/0)
( 11:39:31)
39字(13/0)
( 11:27:52)
( 11:27:41)
29字(25/0)
( 11:18:07)
29字(84/0)
( 11:12:47)
42字(12/0)
( 11:10:28)
( 11:08:04)
33字(52/0)
( 11:05:37)
20字(225/0)
( 11:02:39)
25字(19/2)
( 11:03:57)
30字(92/0)
( 11:00:38)
29字(50/0)
( 10:58:18)
20字(21/0)
( 10:57:06)
107字(10/0)
( 10:54:48)
( 10:51:44)
151字(395/0)
( 10:51:00)
139字(4/0)
( 10:50:06)
59字(24/0)
( 10:49:39)
51字(17/0)
( 10:47:32)
35字(20/2)
( 10:48:12)
( 10:46:06)
110字(28/0)
( 10:44:38)
( 10:41:52)
46字(15/2)
( 10:42:06)
22字(10/2)
( 10:42:20)
28字(10/2)
( 10:42:36)
( 10:41:38)
34字(11/1)
( 10:43:50)
( 10:40:45)
41字(12/2)
( 10:41:00)
( 10:41:15)
38字(11/1)
( 10:41:33)
47字(74/0)
( 10:39:10)
( 10:39:35)
( 10:39:55)
( 10:40:13)
( 10:40:32)
( 10:32:02)
82字(10/2)
( 10:43:31)
19字(35/2)
( 10:44:03)
29字(29/0)
( 10:31:32)
72字(104/0)
( 10:00:01)
( 09:56:10)
18字(31/0)
( 09:10:47)
( 09:02:24)
( 08:54:23)
70字(64/0)
( 08:40:53)
( 08:44:06)
( 23:04:07)
( 23:10:55)
( 22:25:16)
34字(12/0)
( 22:24:16)
36字(33/0)
( 22:17:26)
( 22:16:27)
( 22:16:05)
( 22:15:16)
37字(42/0)
( 22:12:44)
28字(18/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当前位置:
孙文友寄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工商联组织: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勇做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参与者引领者
& & &&孙文友寄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工商联组织: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勇做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参与者引领者
& & & &一、着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转变发展方式
& & &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系统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准确。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经济发展将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这种发展状态将相对稳定、相对长期。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中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我们每一位企业家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认真面对的重要任务。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深化理解,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
& &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在新常态下,继续高速增长已经做不到,资源环境受不了,也没有必要。所以,要摆脱速度情节,要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经济运行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企业经营也要稳字当头,稳步求发展。其次,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要转型升级,发展要从粗放转向集约,产业要从低端转向高端。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三,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所以企业要更加重视创新。第四,在新常态下,政府调控要改进,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服务。所以,我个人理解,新常态就是速度要放缓,结构要优化,企业要创新,政府要改革。所以在新常态下,对企业来说,机遇也是很多的,关键看你善不善于创新,能不能抓住机遇。
& & &&作为市场先发地区和开放前沿地区,我省较早出现经济新常态,也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上先行一步。这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五水共治”形成倒逼机制。二是“三改一拆”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四换三名”促进结构调整。特别是电商换市成效明显,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望突破2万亿元,网络消费增长53.2%(“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网上交易额达到571亿元)。11月中旬,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全球政界、商界、学界精英代表参加会议。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已经并将继续极大的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流通、消费的方式。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四是全力推进浙商回归工作。2014年1至10月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796.5亿元,同比增长28.5%(几年来累计浙商回归到位资金4846亿元)。五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六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城乡体制改革、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各项改革。可以说,通过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精准发力、持续给力,进一步提升了我省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稳定性。
& &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2014年以来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我国我省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中也蕴藏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适应新常态制定十三五规划之年。省委省政府将在近期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我省经济工作进行部署。这里我向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提三点希望:
& & &&一是不断增强投资创业的信心。浙商从来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浙商要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正确认识和科学研判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企业的方向。目前,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极正在浙江加速形成。与此同时,201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政府服务网),目前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前不久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相信随着法治浙江建设的全面深化,我省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因此,我们要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希望各位企业家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把握大势,在困难挑战中捕捉机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浙江改革发展、走在前列再立新功。
& & &&二是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目前“不计代价追速度求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在浙江已成为过去式,“质量效益稳中有进、生态环境稳中趋好、民生保障稳中提升”已然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前不久,李强省长在出席上海市浙江商会换届大会时殷切寄语广大浙商,要在经济新常态中担负起引领创新的新使命,在新一轮技术浪潮和产业变革中勇当弄潮儿,在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形成最具活力、最能创新的浙江军团。我省民营企业家们要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工作的契机,增加创新投入,倒逼技术革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作出新贡献。
& & &&三是主动配合支持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近几年来,广大企业家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在参与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我们必须要看到虽然这些工作可能会在短期内给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暂时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工作淘汰的是落后产能,换来的是蓝天碧水青山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事关民生福祉、影响浙江未来发展蓝图的大好事,也符合广大民营企业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要多些理解和配合,把眼光、声音、步调、节拍与省委、省政府保持在一个方向、一个频率,做到同频共振,和谐发展。
& &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浙商回归工作。浙商回归作为省委省政府2012年的“一号工程”目前已实施三年,预计今年年底前回归投资金额可突破5000亿。虽然前期工作成效明显,但离五年完成一万亿目标尚有距离,意味着明后两年任务更重。促进浙商回归是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的职责所在,也是各位企业家执委的应尽责任,明年省里将要举办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如何办得更有成效,这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协助省委省政府办好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切实做好以商引商的工作。要全面构筑项目、总部、资本、人才、科技、公益事业“六位一体”的浙商大回归格局。要引导回归浙商抓住宏观经济换挡调整的窗口期,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换”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换”出高附加值的产业,“换”出浙江经济的新天地。
& & &&二、着眼更好地促进“两个健康”,进一步明确工商联工作的方向
& & &&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兼有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等特点。当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和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各级工商联要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会同统战部门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 & &&一是深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四信”教育事关“两个健康”,今年以来我省这项工作卓有成效,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开展“浙商中国梦”大讨论、“政企面对面”活动、“最美浙江人·浙商好故事”主题宣传等,这些做法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一定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坚持好、运用好,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探索创新,使之成为长效机制。下一步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内容,特别是要结合学习宣传十八届三中、四中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教育,要通过学习多问几个为什么——事业成功靠什么?人生出彩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浙江干什么?要组织开展这四句话讨论活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台、刊物、网站等平台和载体,力争在全省形成强大舆论氛围。要建立长效机制,丰富活动形式,改进方式方法,讲究工作成效。特别是要探索典型引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力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入脑入耳,真正使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 &&二是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多做转变观念、凝聚共识的工作,通过加强培训宣传,加大教育引导,引导企业家正确预判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宏观政策走向和产业政策导向。要多做协调关系、落实政策的工作,加强企业联络和信息工作,及时掌握和反映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政策需求,主动配合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政策、解决实际问题。要多做选树典型、提供示范的工作,既加强理论指导、政策扶持,又进行典型个案的引导、鼓励和启发。
& & &&三是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坚持质量标准,选拔安排真正体现代表性和先进性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促使其在所联系的群体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注重抓好后备,注重从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新一代创业者中发现后备人才,及早、主动加强联系和培养,把综合素质好的纳入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努力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养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举旗帜的人、作表率的人。同时要重视对新生代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努力使他们成为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文化上有内涵、责任上有担当的“四有”新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可持续发展。
& & &&三、着眼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浙江建设,进一步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
& & &&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四中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法治浙江建设和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 & &&一是进一步拓展组织网络。省工商联要加强对基层工商联组织建设的指导支持力度,不断推进基层商会、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异地商会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上适应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大力推动“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和商会协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继续积极筹建浙商总会和浙商文化中心。
& & &&二是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工商联组织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工商联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在教育培训、参政议政、经济服务、光彩事业等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工商联机关干部要加强学习,也要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重视发挥各位企业家执委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商联举办和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进一步发扬主人翁精神。
& & & &三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工商联机关要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紧扣当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求及时反映真实情况、提出务实建议。要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的精神,把工商联真正办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家,特别是要按照省委夏宝龙书记提出的以“店小二”精神服务企业发展。前两届世界浙商大会的筹备和举办充分展示了工商联机关的良好形象,也充分证明了工商联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希望工商联把这种好的精神和作风传承好发扬好,积极筹办好明年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
& & & 四是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要继续探索商会承接部分政府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中的作用,参与做好劳动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和谐稳定。要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内部自我管理为重点,促进形成行业内正常有序的竞争协作关系。要以服务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形成企业与社会和谐互动局面。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努力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围绕经济立法和执法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摘自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孙文友在省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上的讲话)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省府7号楼 邮编:310025
技术支持:易正科技当前位置: >>>
深刻认识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推进气象改革发展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日07:57分享到: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国光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气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保障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时俱进地谋划和推进气象改革发展。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气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变化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气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辩证地分析气象改革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准确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气象改革发展的新态势,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气象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总结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践和经验。
  第一,气象工作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等一系列对气象事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组织力量,对异常天气情况进行研判,评估其现实危害和长远影响,为决策和应对提供有力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无不彰显出对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无不彰显出对气象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殷切期望。因此,我们要看到,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气象事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新常态下开辟现代气象新篇章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中国气象局党组领导气象事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在领导和推进气象事业改革发展中,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集中各方智慧,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科学谋划气象事业发展,明确了公共气象服务引领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确立了实现“四个一流”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不断提高“四个能力”的战略任务,形成了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综合气象观测为基础的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新思路,构建了由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新格局,提出了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6个更加注重12个促进”的新举措,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我们要看到,中国气象局党组领导和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成熟和定型,气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要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明确,基本方略日臻成熟,发展路径清晰可见。气象事业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必将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开辟现代气象新篇章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第三,中国特色气象服务的影响和效益越来越大。近年来,我们深入落实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工作抓手,切实强化政府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能力、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现代天气业务、气候业务、观测业务、基础资料业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等业务体制改革,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应急体系,加大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度,实现了气象防灾减灾由部门行为向政府和社会行为的转变,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显。因此,我们要看到,通过多年气象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气象工作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中的效益、在国际气象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得到了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的面貌、气象台站的面貌和气象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都为气象改革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经济发展新常态夯实了基础,也为新常态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丰富了内涵、指明了方向。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治理对气象保障的期望将越来越高,气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的责任将越来越大,气象现代化的内涵更丰富、要求会更高、任务也更重。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常态下,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与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高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核心业务技术的攻关突破能力、气象资料的应用能力与提高气象保障能力与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气象管理能力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抢占气象科技制高点,围绕气象人才、技术、标准等创新资源以及全球气象服务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越来越突出。这些严峻挑战,客观上加大了新常态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难度,下功夫狠抓中国气象局党组领导和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提高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度,显得尤为紧迫。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气象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呈现出新变化。如果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些新变化,认识不到气象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新阶段,就很难坚定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很难选准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应该看到,在新常态下气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对气象保障日益增长的需求态势,改变的是气象现代化的科技内涵和条件;并没有改变气象事业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和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本面,改变的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方式、事业结构和体制机制。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面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气象改革发展的影响,科学研判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气象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自身条件的变化,从变化中捕捉新机遇、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更加注重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加注重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平衡发展,更加注重气象现代化建设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气象科技创新效率、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气象科技对业务服务的贡献率,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深化气象改革、创新驱动、破解难题的力度。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勇于开拓,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依靠法治保障,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切实转换发展动力,让改革创新成为驱动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二、气象改革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气象改革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气象事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并将继续巩固和保持。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将加快转变,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发展转向系统集成和成果应用并重的质量效率型集约发展。气象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将是分工更合理、结构更优化、资源更互动、运行更集约的现代气象业务结构。气象事业发展动力将从要素驱动、增量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改革驱动、创新驱动。
  气象改革发展步入新阶段,是重质量、重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是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深化气象改革、全面加强气象法治建设的全过程。我们要深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气象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敢于担当的进取心巩固气象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更好地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气象改革发展步入新阶段,需要准确把握气象服务的新特点、气象现代化的关键点、深化气象改革的突破口和气象法治建设的着重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一,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坚定不移做好气象保障服务。气象保障是立业之本,是气象工作的生命线。能否适应新常态,能否提质增效升级,就是要靠气象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实绩来说话。一要发挥气象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气象保障水平,提高国家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气象保障能力。二要努力开拓气象保障空间格局。围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做好气象保障服务,重点强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气象保障服务,努力优化“四大板块”与“三大支撑带”战略组合气象保障服务格局,挖掘气象服务潜力,开拓气象服务需求空间。三要持续强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创新气象为农气象服务体制机制,推动气象融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抓好城镇化建设规划气候环境影响评论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四要继续做好民生改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工作,在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应对、节能减排、大气雾霾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等方面,有效履行气象服务职能、发挥气象保障作用。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为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坚定不移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是兴业之要,发展是气象事业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能否适应新常态,能否提质增效升级,就是要靠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绩来说话。一是在新常态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有新作为。在新常态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就是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建立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优化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事业结构,不断增强气象综合实力、气象创新活力和气象工作影响力,全面提升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新常态下狠抓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加大实施“科技兴气象”和“人才强局”战略。要切实强化部门间政策、项目、人才、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开放合作,以开放合作水平的持续提升,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拓展新的更大空间,凝聚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国际资源、社会资源、社会力量,赢得气象现代化的更好质量和效益。要继续推动各级政府在气象现代化政策支持、财政保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法治化、制度化。三是现阶段要着力推动现代气象业务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步发展。要运用现代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气象数据流程集约、资源利用高效、服务响应便捷,推动业务信息化和集约化相互衔接、良性互动;要优化业务分工、业务布局,推动气象服务、预报、观测、资料等各业务领域的集约高效,协调发展;统一数据格式、技术标准和业务要求,加强业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推动业务标准化与集约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同步发展。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为气象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坚定不移深化气象改革开放。当前气象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深化改革仍然是攻坚克难、迎接挑战的最大法宝。能否适应新常态,能否提质增效升级,还得靠深化气象改革的实绩来说话。一要积极推进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围绕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气象事业单位主体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健全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机制,发挥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职能和作用,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的规模化、现代化和社会化发展。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引入市场机制创造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气象服务、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激发气象服务发展活力,增强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二要强化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业务科技体制改革。针对业务碎片化、科研与业务结合不紧密、创新资源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劳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资料同化、资料应用、资料质量控制与再分析技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等核心技术突破难等突出问题,推出既具有年度改革特点、又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三要积极稳妥推进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适应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改革举措,坚持和发展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完善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深化气象改革,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第四,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坚定不移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气象法治,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气象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能否适应新常态,能否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加强气象法治建设的实绩来说话。一是紧密围绕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的标准规范体系和气象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气象发展有法可依,气象改革于法有据。二要着力研究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面临的重大气象法治问题。善于把气象改革措施转换成气象法治措施,实践成熟的气象改革成果要及时用法治手段巩固下来,做到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推进改革进程、化解改革矛盾,特别是要用法治措施明确政府、部门、社会、市场等的气象服务职责,规范社会气象行为和市场气象活动,确保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三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履行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等职能,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全面推进气象工作法治化。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2015年是气象改革发展的重要之年,挑战多,任务重。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不断提升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中国气象报》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职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