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觉得应该是,夏敬观中国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中蓼花意象指什么行吗

答案:C解析:
C项,“或非独创意象”与“通用意象”内容是一致的,可去掉。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题
  ①“意象”的前身为“象”,源于《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魏晋也有言、意、象之说,及至南朝刘勰始用这一术语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从此以后,“意象”便以种种面貌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第一,它有一些近似术语如“境象”、“兴象”与之混用;第二,它有合有离,运用灵活,例如“意象玲珑”、“意广象圆”;第三,若分用,“意”有时通“情”、“理”、“神”,“象”有时通“景”、“物”、“色”等等;第四,“意象”说与“赋比兴”说密切相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潜理论。可见,我国的“意象”说实际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②正因为如此,中西学者在界定和运用“意象”一词时,自然纷纭莫定。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分歧点,那就是把它或者视为“意中象”,或者视为“意加象”。前者比较宽泛,是指艺术构思或艺术想像中的任何形象。无论是诗人构思时原有的,还是读者读后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形诸笔墨的,还是仅存于诗人头脑之中而难以描述的;无论是诉诸读者感官的,还是以其荷载的意蕴而引起读者理性认识的:所有这一切,无不包括在内。后者比较狭窄,仅仅指那些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艺术形象。这样去界定,尽管读者的再创造可能会得到默许,但评论家往往要怂恿地去捕捉诗人的原意。
  ③如果承认广义的意象,实际上就等于承认意象的基本性质——具象性和包孕性。具象性是意象“与生俱来”的性质;只是在语言艺术中,其所具之象必须借助“心灵的眼睛”去观察,去玩赏,不必尽然如眼前的实物,令人寓目可得。那些确实浮现于脑海之中却又说不出、写不来的艺术形象尤其如此。包孕性则指意象荷载抽象事物(如哲理、意向、情愫等)或关联其他具体事物的性质,这是在诗人艺术匠心的熔铸中,后天获得并逐渐得以强化的。两者相比,具象性更直接涉及意象自身的本质特征,包孕性则更集中代表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两者均是界定时不可或缺的条件。
  ④如果承认意象的两种基本性质,也就等于承认它的基本作用——描述作用和指涉作用。前者的体现,在于意象诉诸感官而引起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至于是否会由此引起进一步的思考倒不十分重要。写景诗,应该是意象发挥描述作用的范例,诗人利用种种意象,为了的是在读者面前展示一片栩栩如生、真实可睹的画面。我们经常会说某写景诗传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某写景诗透露了诗人归隐的意向等等,但这种从整首诗反映诗人情志的作用,自与意象本身的指涉作用有所区别,单看“小桥流水人家”,何以见出飘零游子的孤寂心情?指涉作用的体现,在于意象诉者智识而引起理性思考。至于是否借助意象的描述作用,也是第二位的。这种作用小可见于比喻、借代等辞格,暗示、象征等局部艺术手法,大可见于讽谕诗、寓言诗等诗歌类型。然而,还有一些复合意象或意象组合,其组成部分犹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令人难以辨别它们是在描述还是在指涉。不过,无论遇到哪种情况,意象具有这两种基本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下列对“意象”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是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用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的一种艺术形象。
是能够引起某种体验(尤其是视觉体验),传达某种意蕴的文学艺术形象。
指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文学创作手法。
“意”专指“情、理、神”,“象”专指“景、物、色”,二者合称为“意象”。
下列各项中与意象的包孕性有关的一项是
意象是鲜活具体的,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完全如眼前实物。
意象能荷载或关联其他事物,但这一特性因诗人的创作水平而异。
意象“与生俱来”的性质就是诉诸感官而引起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意象包含复合意象和意象组合,因而产生了意象的包孕性。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易》中的“圣人立象以尽意”、魏晋关于言、意、象中的“象”,意思应该与本文“意象”的“象”不同。
如果只承认意象的狭义定义(意加象),那么,意象的具象性和包孕性也许就无从谈起了。
意象具有具象性,因而具有描述作用;意象具有包孕性,因而具有指涉作用。
只有把意象的描述作用和指涉作用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分析诗句中的复合意象或意象组合。
文中“文义的意象”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西安八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来自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由于体格和制式的限制,在表现诗人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时,就不能靠简单的形象比喻来完成,而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没有明确过“意象”的概念,但这并非说传统诗人们就没有总结过“意象”现象。其实,当古老的“比兴”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意象”揭示的信息。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解释“比兴”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比兴”的意象内涵:“比者,附也;兴者,起也。”到了清代,诗批家们已经明白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意象化传统。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这样总结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显然,这里的“烟霞”“草树”已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凝聚着诗人所体验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等精神含意的意象了。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胡适的“放脚体”新诗中就有传统意象的闪现。传统诗歌的意象几乎就从未间断过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而在像李金发这样的超越了新旧对垒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主义诗人中,传统意象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
  李金发新奇怪异的象征诗最初出现的时候,一度引起舆论大哗。人们在惊疑于其语言风格的怪诞别扭之外,还极反感于它的凭借古语而又食古不化。“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这是他《弃妇》中的开头,确实既泥古而又悖古,面目奇特而可憎。殊不知他正是在超越了新旧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创作的,既不是想张扬古代诗歌文化以向新文学示威,也不是想改造传统诗歌以适应新观念的表现,而只是本着有利于表现的原则,试图对诗歌的格式、范型作一种探索。
(选自《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有删改)
下列表述符合愿文意思的一项是
中国现代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诗歌意象的设计除了来自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外,还与传统诗歌意象的影响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诗歌必须摒弃简单的形象比喻,依赖于密切相关的意象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
中国传统诗歌发展到了清代,已明确地形成了意象化传统。
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统诗歌的意象一直在新诗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意象”概念,但诗人们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总结“意象”的现象、特征。
刘熙载笔下的“烟霞”“草树”不仅有外在的形象特征,更凝聚着诗人心目中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是典型的诗歌意象。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先生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的“放脚体”新诗中就运用了传统的诗歌意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担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从《诗经》运用的“比兴”手法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歌在源头阶段即有比较明确的关于“意象”的运用和内涵。
许多现代主义诗人在新旧文化的对垒中,能够继承友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量使用传统的诗歌意象,李金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现代诗歌创作在借鉴传统诗歌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应该大胆探索诗歌的新路,只要遵循有利于表现的原则。
李金发的象征诗从遭到人们反感到获得中肯、理性的评价,充分说明现代诗歌创作者走过了一条探索、尝试的诗歌创作道路。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意象与诗歌鉴赏
&&& ①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
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
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l心有所
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
时能据此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 ②营构意象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 ③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
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比,即我们常说的比喻,通过不同的方
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
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
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渗透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
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减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
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起兴对象,作者借这个形象来寄托对不屈的民族个性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 ④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组合方式更便于表达感情。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并列出来;对比式组合,即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
映;荒诞式组合就是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
&&& ⑤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
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我们在解读意象时,感觉到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也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所以,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意象”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意象是由内在的抽象的心意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融合而成的。
& B.意象常包含某种强烈思想感情及复杂意义,人们分析意象可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诗歌
独具的审美情趣。
C.意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意象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 D.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见闻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比”是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将其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的一种手法。
& B.“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创作中自描的使用就是一种“兴”。
& C.对比式意象的组合就是选取构成对立关系或映衬关系的物象,将它们进行组合,便于
更好地表情达意。
& D.意象与美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具有美的意象,读者在阅读时才能体会出美感。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赋即平时所说的直说其事,平铺直叙。尽管不加修饰,但并不意味着不含带任何感情。
& B.臧克家用白描的手法借老马起兴,老马此时象征了不屈的民族个性。可见,只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问才能用起兴。
& C.意象的组合方式很多,但不管用哪种组合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便于读者理解体会。
& D.创造出美的意象是诗歌成功的标志之一,可见意象的营构方法和组合方式等在诗歌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湿地是诗地单之蔷①湿地是海绵。她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②湿地是诗。我们的祖先是以充满诗意的眼光看湿地的。《诗经》的第一篇写的是湿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激赏,称之为“最得风人之致”的《诗经·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的也是湿地。③候鸟是湿地的主人。候鸟的迁徙一直是一个谜。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周期性伸展和退缩的冰期。但我觉得候鸟迁徙的奥秘也许是因为地球上分布着湿地。夏天北方的湿地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是鸟类的天堂,此时南方的湿地则汪洋恣肆、洪水滔滔;当冬天来临时,冰封雪飘的北方湿地已经没有了鸟类的生存的空间,但上帝是如此伟大,她已经令南方的湿地水面收缩,大地显露,万物滋生,为远方的宾客准备了盛宴。可以说上帝创造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是随着季节转移的,夏天这种空间在南方消失了,在北方却出现了,冬季则相反。这就是湿地。换一种说法,湿地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随季节转移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在生态学中,称之为生态位。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这样一个生态位,必然会有一种生物来适应。这种生物就是候鸟。她们用史诗般的飞翔来追逐这种生存空间,南来北往是她们的宿命。④候鸟在古人心目中是充满诗意的美的意象:雁声芦叶老,鹭影蓼花寒;落霞与孤鹜齐飞;过尽飞鸿字字愁;缥缈孤鸿影;雁背夕阳红欲暮……这是古人感受中的候鸟。“雁阵”“孤鸿”等意象是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意识紧密相连的。我希望候鸟唤起的那些美的意象不要消逝。⑤“湿地”是一个新词。《辞海》(1989年版)中竟没有这一词条,但关于沼泽却有许多词条。过去的沼泽,就是今天所称的湿地中的一大类,但这两个词的情感色彩是不一样的。“湿地”表达的是一种喜爱和肯定,“沼泽”潜藏的意向是否定。89版的《辞海》中关于沼泽的解释是这样说的:“水分长期饱和,通气不良。为防止沼泽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排水。”这哪里是名词解释,分明是意见书。⑥既然《辞海》都说了“必须进行排水”,可以想见湿地在中国的命运。在各种各样的围剿湿地的行动中,许许多多的沼泽、湖泊、草甸消失了。我们只知道大庆是中国的石油基地,其实大庆所在之地是世界级的大湿地;北大荒是从湿地中开垦的粮仓;千湖之省湖北剩下了不足百湖……,我们究竟消灭了多少湿地,恐怕无法计算,但一些地名能向我们透漏一些秘密,比如:我们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一个叫“洼里”的地方,地质所的地名是“苇子坑”,中关村所在地是“海淀区”,这些地方过去无疑是湿地。⑦湿地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转移的生存空间,候鸟是世界的公民。湿地的消失就是候鸟的末日。那些重要的湿地是一种特殊的领土,它关乎候鸟的命运和世界的福祉,因此那种湿地应是主权有限或高于主权的领土,不能任主权国所为;世界各国也应尽保护湿地的义务。⑧按照国际湿地组织的定义,湿地除了沼泽外,还包括河流、湖泊、海岸、滩涂、甚至还包括了水库、稻田等。今天我越来越感觉到从湿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河流和湖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本权威的《地理学词典》关于河流的定义是这样的:“流动在条状地槽中的水体。”这样的定义毫无美感,寡然无味,而且忽略了河流在雨季和旱季的膨胀和收缩等湿地性质,更忽略了那些河流造就的通江湖泊,甚至忽略了水库、电站这样的人工湿地。其实河流是一条组合项链,她串联起各种形状的水体。从更大的范围看,河流是网,是大地的面纱。⑨用堤坝对河流夹道欢迎,不让河流膨胀和收缩,甚至用堤坝把河流举到高处,形成悬河,这是把河流看作是“条状地槽中的水体”的结果,如果用“湿地观”来看河流,我们对待河流的做法将有所改变,那时河流就有幸了。【小题1】第五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①我希望候鸟唤起的那些美的意象不要消逝。②那些重要的湿地是一种特殊的领土。【小题3】这是一篇介绍湿地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来写候鸟?(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8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意象与诗歌鉴赏   ①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l心有所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据此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②营构意象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③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比,即我们常说的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渗透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减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起兴对象,作者借这个形象来寄托对不屈的民族个性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④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组合方式更便于表达感情。并列式组合,将有关的几组具象并列出来;对比式组合,即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荒诞式组合就是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  ⑤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我们在解读意象时,感觉到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也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所以,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意象”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象是由内在的抽象的心意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融合而成的。& B.意象常包含某种强烈思想感情及复杂意义,人们分析意象可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诗歌独具的审美情趣。& C.意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意象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D.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见闻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比”是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将其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的一种手法。 B.“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创作中自描的使用就是一种“兴”。& C.对比式意象的组合就是选取构成对立关系或映衬关系的物象,将它们进行组合,便于更好地表情达意。& D.意象与美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具有美的意象,读者在阅读时才能体会出美感。&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赋即平时所说的直说其事,平铺直叙。尽管不加修饰,但并不意味着不含带任何感情。& B.臧克家用白描的手法借老马起兴,老马此时象征了不屈的民族个性。可见,只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问才能用起兴。& C.意象的组合方式很多,但不管用哪种组合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便于读者理解体会。& D.创造出美的意象是诗歌成功的标志之一,可见意象的营构方法和组合方式等在诗歌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古代诗歌中蓼花意象指什么_百度知道
中国古代诗歌中蓼花意象指什么
提问者采纳
蓼花一般在古诗歌里都是出现在秋天,比如“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所以多包含了作者的一种秋思秋愁。红楼梦里的菊花诗说的更为直白“蓼红苇白断肠时”这些愁思可以是游子漂泊可以是百年如蝶梦的伤感。所以也不能笼统的说它代表什么,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细致解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你的热心帮助^_^!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国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解析】试题分析:“或非独创意象”错,与前面矛盾。
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本题要了解诗歌意象的有关内容,并结合诗歌进行判断。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题
  ①“意象”的前身为“象”,源于《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魏晋也有言、意、象之说,及至南朝刘勰始用这一术语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从此以后,“意象”便以种种面貌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第一,它有一些近似术语如“境象”、“兴象”与之混用;第二,它有合有离,运用灵活,例如“意象玲珑”、“意广象圆”;第三,若分用,“意”有时通“情”、“理”、“神”,“象”有时通“景”、“物”、“色”等等;第四,“意象”说与“赋比兴”说密切相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潜理论。可见,我国的“意象”说实际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②正因为如此,中西学者在界定和运用“意象”一词时,自然纷纭莫定。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分歧点,那就是把它或者视为“意中象”,或者视为“意加象”。前者比较宽泛,是指艺术构思或艺术想像中的任何形象。无论是诗人构思时原有的,还是读者读后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形诸笔墨的,还是仅存于诗人头脑之中而难以描述的;无论是诉诸读者感官的,还是以其荷载的意蕴而引起读者理性认识的:所有这一切,无不包括在内。后者比较狭窄,仅仅指那些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艺术形象。这样去界定,尽管读者的再创造可能会得到默许,但评论家往往要怂恿地去捕捉诗人的原意。
  ③如果承认广义的意象,实际上就等于承认意象的基本性质——具象性和包孕性。具象性是意象“与生俱来”的性质;只是在语言艺术中,其所具之象必须借助“心灵的眼睛”去观察,去玩赏,不必尽然如眼前的实物,令人寓目可得。那些确实浮现于脑海之中却又说不出、写不来的艺术形象尤其如此。包孕性则指意象荷载抽象事物(如哲理、意向、情愫等)或关联其他具体事物的性质,这是在诗人艺术匠心的熔铸中,后天获得并逐渐得以强化的。两者相比,具象性更直接涉及意象自身的本质特征,包孕性则更集中代表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两者均是界定时不可或缺的条件。
  ④如果承认意象的两种基本性质,也就等于承认它的基本作用——描述作用和指涉作用。前者的体现,在于意象诉诸感官而引起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至于是否会由此引起进一步的思考倒不十分重要。写景诗,应该是意象发挥描述作用的范例,诗人利用种种意象,为了的是在读者面前展示一片栩栩如生、真实可睹的画面。我们经常会说某写景诗传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某写景诗透露了诗人归隐的意向等等,但这种从整首诗反映诗人情志的作用,自与意象本身的指涉作用有所区别,单看“小桥流水人家”,何以见出飘零游子的孤寂心情?指涉作用的体现,在于意象诉者智识而引起理性思考。至于是否借助意象的描述作用,也是第二位的。这种作用小可见于比喻、借代等辞格,暗示、象征等局部艺术手法,大可见于讽谕诗、寓言诗等诗歌类型。然而,还有一些复合意象或意象组合,其组成部分犹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令人难以辨别它们是在描述还是在指涉。不过,无论遇到哪种情况,意象具有这两种基本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下列对“意象”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是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用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的一种艺术形象。
是能够引起某种体验(尤其是视觉体验),传达某种意蕴的文学艺术形象。
指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文学创作手法。
“意”专指“情、理、神”,“象”专指“景、物、色”,二者合称为“意象”。
下列各项中与意象的包孕性有关的一项是
意象是鲜活具体的,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完全如眼前实物。
意象能荷载或关联其他事物,但这一特性因诗人的创作水平而异。
意象“与生俱来”的性质就是诉诸感官而引起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意象包含复合意象和意象组合,因而产生了意象的包孕性。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易》中的“圣人立象以尽意”、魏晋关于言、意、象中的“象”,意思应该与本文“意象”的“象”不同。
如果只承认意象的狭义定义(意加象),那么,意象的具象性和包孕性也许就无从谈起了。
意象具有具象性,因而具有描述作用;意象具有包孕性,因而具有指涉作用。
只有把意象的描述作用和指涉作用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分析诗句中的复合意象或意象组合。
文中“文义的意象”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西安八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来自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由于体格和制式的限制,在表现诗人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时,就不能靠简单的形象比喻来完成,而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没有明确过“意象”的概念,但这并非说传统诗人们就没有总结过“意象”现象。其实,当古老的“比兴”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意象”揭示的信息。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解释“比兴”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比兴”的意象内涵:“比者,附也;兴者,起也。”到了清代,诗批家们已经明白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意象化传统。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这样总结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显然,这里的“烟霞”“草树”已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凝聚着诗人所体验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等精神含意的意象了。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胡适的“放脚体”新诗中就有传统意象的闪现。传统诗歌的意象几乎就从未间断过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而在像李金发这样的超越了新旧对垒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主义诗人中,传统意象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
  李金发新奇怪异的象征诗最初出现的时候,一度引起舆论大哗。人们在惊疑于其语言风格的怪诞别扭之外,还极反感于它的凭借古语而又食古不化。“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这是他《弃妇》中的开头,确实既泥古而又悖古,面目奇特而可憎。殊不知他正是在超越了新旧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创作的,既不是想张扬古代诗歌文化以向新文学示威,也不是想改造传统诗歌以适应新观念的表现,而只是本着有利于表现的原则,试图对诗歌的格式、范型作一种探索。
(选自《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有删改)
下列表述符合愿文意思的一项是
中国现代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诗歌意象的设计除了来自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外,还与传统诗歌意象的影响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诗歌必须摒弃简单的形象比喻,依赖于密切相关的意象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
中国传统诗歌发展到了清代,已明确地形成了意象化传统。
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统诗歌的意象一直在新诗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意象”概念,但诗人们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总结“意象”的现象、特征。
刘熙载笔下的“烟霞”“草树”不仅有外在的形象特征,更凝聚着诗人心目中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是典型的诗歌意象。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先生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的“放脚体”新诗中就运用了传统的诗歌意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担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从《诗经》运用的“比兴”手法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歌在源头阶段即有比较明确的关于“意象”的运用和内涵。
许多现代主义诗人在新旧文化的对垒中,能够继承友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量使用传统的诗歌意象,李金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现代诗歌创作在借鉴传统诗歌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应该大胆探索诗歌的新路,只要遵循有利于表现的原则。
李金发的象征诗从遭到人们反感到获得中肯、理性的评价,充分说明现代诗歌创作者走过了一条探索、尝试的诗歌创作道路。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意象与诗歌鉴赏
&&& ①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
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
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l心有所
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
时能据此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 ②营构意象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 ③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
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比,即我们常说的比喻,通过不同的方
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
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
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渗透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
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减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
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起兴对象,作者借这个形象来寄托对不屈的民族个性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 ④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组合方式更便于表达感情。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并列出来;对比式组合,即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
映;荒诞式组合就是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
&&& ⑤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
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我们在解读意象时,感觉到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也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所以,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意象”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意象是由内在的抽象的心意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融合而成的。
& B.意象常包含某种强烈思想感情及复杂意义,人们分析意象可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诗歌
独具的审美情趣。
C.意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意象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 D.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见闻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比”是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将其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的一种手法。
& B.“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创作中自描的使用就是一种“兴”。
& C.对比式意象的组合就是选取构成对立关系或映衬关系的物象,将它们进行组合,便于
更好地表情达意。
& D.意象与美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具有美的意象,读者在阅读时才能体会出美感。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赋即平时所说的直说其事,平铺直叙。尽管不加修饰,但并不意味着不含带任何感情。
& B.臧克家用白描的手法借老马起兴,老马此时象征了不屈的民族个性。可见,只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问才能用起兴。
& C.意象的组合方式很多,但不管用哪种组合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便于读者理解体会。
& D.创造出美的意象是诗歌成功的标志之一,可见意象的营构方法和组合方式等在诗歌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湿地是诗地单之蔷①湿地是海绵。她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②湿地是诗。我们的祖先是以充满诗意的眼光看湿地的。《诗经》的第一篇写的是湿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激赏,称之为“最得风人之致”的《诗经·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的也是湿地。③候鸟是湿地的主人。候鸟的迁徙一直是一个谜。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周期性伸展和退缩的冰期。但我觉得候鸟迁徙的奥秘也许是因为地球上分布着湿地。夏天北方的湿地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是鸟类的天堂,此时南方的湿地则汪洋恣肆、洪水滔滔;当冬天来临时,冰封雪飘的北方湿地已经没有了鸟类的生存的空间,但上帝是如此伟大,她已经令南方的湿地水面收缩,大地显露,万物滋生,为远方的宾客准备了盛宴。可以说上帝创造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是随着季节转移的,夏天这种空间在南方消失了,在北方却出现了,冬季则相反。这就是湿地。换一种说法,湿地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随季节转移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在生态学中,称之为生态位。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这样一个生态位,必然会有一种生物来适应。这种生物就是候鸟。她们用史诗般的飞翔来追逐这种生存空间,南来北往是她们的宿命。④候鸟在古人心目中是充满诗意的美的意象:雁声芦叶老,鹭影蓼花寒;落霞与孤鹜齐飞;过尽飞鸿字字愁;缥缈孤鸿影;雁背夕阳红欲暮……这是古人感受中的候鸟。“雁阵”“孤鸿”等意象是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意识紧密相连的。我希望候鸟唤起的那些美的意象不要消逝。⑤“湿地”是一个新词。《辞海》(1989年版)中竟没有这一词条,但关于沼泽却有许多词条。过去的沼泽,就是今天所称的湿地中的一大类,但这两个词的情感色彩是不一样的。“湿地”表达的是一种喜爱和肯定,“沼泽”潜藏的意向是否定。89版的《辞海》中关于沼泽的解释是这样说的:“水分长期饱和,通气不良。为防止沼泽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排水。”这哪里是名词解释,分明是意见书。⑥既然《辞海》都说了“必须进行排水”,可以想见湿地在中国的命运。在各种各样的围剿湿地的行动中,许许多多的沼泽、湖泊、草甸消失了。我们只知道大庆是中国的石油基地,其实大庆所在之地是世界级的大湿地;北大荒是从湿地中开垦的粮仓;千湖之省湖北剩下了不足百湖……,我们究竟消灭了多少湿地,恐怕无法计算,但一些地名能向我们透漏一些秘密,比如:我们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一个叫“洼里”的地方,地质所的地名是“苇子坑”,中关村所在地是“海淀区”,这些地方过去无疑是湿地。⑦湿地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转移的生存空间,候鸟是世界的公民。湿地的消失就是候鸟的末日。那些重要的湿地是一种特殊的领土,它关乎候鸟的命运和世界的福祉,因此那种湿地应是主权有限或高于主权的领土,不能任主权国所为;世界各国也应尽保护湿地的义务。⑧按照国际湿地组织的定义,湿地除了沼泽外,还包括河流、湖泊、海岸、滩涂、甚至还包括了水库、稻田等。今天我越来越感觉到从湿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河流和湖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本权威的《地理学词典》关于河流的定义是这样的:“流动在条状地槽中的水体。”这样的定义毫无美感,寡然无味,而且忽略了河流在雨季和旱季的膨胀和收缩等湿地性质,更忽略了那些河流造就的通江湖泊,甚至忽略了水库、电站这样的人工湿地。其实河流是一条组合项链,她串联起各种形状的水体。从更大的范围看,河流是网,是大地的面纱。⑨用堤坝对河流夹道欢迎,不让河流膨胀和收缩,甚至用堤坝把河流举到高处,形成悬河,这是把河流看作是“条状地槽中的水体”的结果,如果用“湿地观”来看河流,我们对待河流的做法将有所改变,那时河流就有幸了。【小题1】第五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①我希望候鸟唤起的那些美的意象不要消逝。②那些重要的湿地是一种特殊的领土。【小题3】这是一篇介绍湿地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来写候鸟?(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8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意象与诗歌鉴赏   ①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l心有所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据此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②营构意象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③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比,即我们常说的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渗透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减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起兴对象,作者借这个形象来寄托对不屈的民族个性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④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组合方式更便于表达感情。并列式组合,将有关的几组具象并列出来;对比式组合,即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荒诞式组合就是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  ⑤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我们在解读意象时,感觉到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也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所以,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意象”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象是由内在的抽象的心意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融合而成的。& B.意象常包含某种强烈思想感情及复杂意义,人们分析意象可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诗歌独具的审美情趣。& C.意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意象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D.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见闻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比”是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将其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的一种手法。 B.“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创作中自描的使用就是一种“兴”。& C.对比式意象的组合就是选取构成对立关系或映衬关系的物象,将它们进行组合,便于更好地表情达意。& D.意象与美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具有美的意象,读者在阅读时才能体会出美感。&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赋即平时所说的直说其事,平铺直叙。尽管不加修饰,但并不意味着不含带任何感情。& B.臧克家用白描的手法借老马起兴,老马此时象征了不屈的民族个性。可见,只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问才能用起兴。& C.意象的组合方式很多,但不管用哪种组合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便于读者理解体会。& D.创造出美的意象是诗歌成功的标志之一,可见意象的营构方法和组合方式等在诗歌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诗歌意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