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人类有弑弱肉掠夺强食保持享受欲节节高的本性难改,本性有意无意的肢体碰触驱动着各种人际间的矛盾

双木一个林V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双木一个林V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cf58d91_975631d',userId:,blogListLength:30};[转载]两性心理学档案:婚姻问题专家
  黄维仁,国际著名婚姻专家、顶尖华裔心理学家,旅美临床心理学家,被公认为婚姻问题专家,在美国被称为“爱情博士”。擅长于婚姻、家庭、群体与跨文化心理治疗。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现任职美国西北大学心理诊疗中心,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督导与训练,并在西北大学医学院任教。同时任职于美国芝加哥婚姻家庭心理诊所。  “西方有杜布森,东方有黄维仁”,在华人圈里被称为“爱情使者”。其讲座以“引人入胜,豁然开朗”著称,故其所到之处无不刮起“爱情风暴”,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主要著作有:《窗外依然有蓝天》、《爱就是彼此珍惜》、《全人辅导与健康家庭》、《分手的解析与重建》、《从深度心理学看爱情》、《外遇有救吗?》、《迎战婚姻暴力》、《原生家庭》、《婚姻、家庭、人格》、《真爱的探索》等。2000年5月起连续4次受邀中国民政部作主题讲演;2004年10月,应邀担任联合国世界家庭研讨会的主题讲员;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在与3位杰出华人会面,其中之一便是黄维仁先生。  黄博士不仅发表了许多有关婚姻、家庭的心理学文章,也是备受欢迎的国际讲员,多次应邀在美国、加拿大、新加波、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主持“婚姻家庭与心理”研讨会。最近四年,受中国民政部邀请,黄博士连续作为中美国际关爱家庭会议的主题讲员;2002年的美国国家祷告日,黄博士作为三位华人领袖之一在白宫受到布什总统的接见。  黄博士是美国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的婚姻家庭信息顾问,也是爱家协会的讲员与作家。
《爱情心理学》
  我们今天很多的畸型性格,可能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而且很多跟三岁以前的家庭环境相关。一个人如果很小的时候得不到关爱,那么他将来会对父母没什么感情,对配偶的行为也会不正常。我们往往会说,天生就这样了,性格永远也改不了了。不是的,我们大脑有一块重要的区域,他掌控其他的部分,而这一块还可以不断的培养和修复,通过和人的沟通,通过和他人分享彼此的爱。  任何事情都是有科学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快乐,而快乐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生在一个家庭,就有和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系,我们恋爱,就有和情人的关系,我们结婚,就有和配偶的关系,我们有了孩子,就有了和孩子的关系,我们学习,就有和同学的关系,我们工作,就有和上司下属的关系。。。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就一直过在一个与他人的关系网中,因此,我们的快乐也就建立在这个关系网基础之上。我们都希望快乐,但是,快乐并不是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如果我们的方法不对,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不对,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我们的目标。任何事情都有正确的道,如果我们无知,看不清问题,不了解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很会失败,我们就会得不到快乐,而且,我们还不会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永远在苦涩的漩涡中挣扎。我觉得黄维仁博士讲的东西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不仅仅是方法,更有看问题的角度,理清了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迷恋与真正长久的爱情),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应该如何纠正等等。总之,这种“人的知识”就像数学知识物理知识一样,会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里把握正确的方法,帮助我们得到或是创造我们想要的,也许是爱。  我们经常不知不觉陷入困境,就像下棋不知不觉就输了,但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一步,我们甚至不认为自己有任何的错误。每个人都受自身眼界,知识,经验的限制,如果不承认这些限制,将永远是井底之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要想达到更高的层次,很简单——多学习。学习正确的,科学的东西。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表话语的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知灼见被无知浅识低俗谩骂所淹没,真理被谬误所掩盖,高尚被卑劣所驱逐。意识形态被大众所主导,就会流于浅薄,无知,荒谬。一个技术论坛,如果都是菜鸟,就会出现很多可笑很多错误的东西。我们需要真正的专家。但是,无知的人往往自大。所以,我们更需要对专家的尊敬与谦卑。  活在爱中的秘决  
在研究爱情关系时,我一直对以下几个问题有兴趣:
  *为什么婚后爱情的热度会直线下降?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生子后,爱子女的心远胜于爱伴侣?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致命的吸引力」?  我们不妨在这里谈谈所谓的「社会交换理论」&#8758;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感情的帐户,一个微笑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一句尖酸刻薄的话等于提款。在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夫妻多半没有机会存款、交流,而在各样生活压力下,彼此挑剔的事情却日益增加,显而易见,帐户赤字会使两人关系不稳固。而孩子对我们的倾慕、依赖,都让我们觉得被需要,增加自我价值感,所以都是存款;同样地,当家里的伴侣一直抱怨和批评,不断提款,外面接触的异性却总是衣着整洁、温柔,那样尊重你,崇拜你。可以想象,外遇发生的危险性有多大!  然而,「社会交换理论」却有不能解释之处,为什么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会突然冲动地抛妻弃子,丢掉工作,冒着身败名裂之险,不顾一切带着女研究生私奔?为什么许多妇女被丈夫殴打,却不愿逃走?对这些受虐妇女而言,最危险的两个时刻&#8758;一是当她们试着离开施暴的伴侣时,一是当她们找到新的对象时,都可能受到生命的威胁。爱情结束了,不是离开就好了吗?为什么有人会采取这么冲动、这么原始的方式?  心里辅导运用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人的潜意识。尼采说&#8758;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把它改成「要幸福快乐的人,没有不学心理辅导的权利」,我们要如何确保一个好的爱情婚姻关系?一定要去学习自我了解、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情绪、别人的情绪,有很高的情绪解读能力,增加自己的情感智能(EQ)。不管你愿不愿意,当你和家人、同事相处时,都已经在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只是技术的高低不同罢了。  每当我们在学习时,要记得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使命&#8758;如何让我们的家庭、社会变得更好一点?任何一个好的学习必须要学七次以上,同样的事情要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才能深入。很多人间的道理是一致的,但在简单中有很多复杂性。许多人喜欢寻求一些简易的公式,例如“沟通四要”、“冲突五诀”、“幸福六窍”想藉这些来面对问题,但我很担心这样不下苦功了解却乱套公式的结果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好的动机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  身为一个临床心理学家,我常抱着一个初学者的态度,永不停止学习,我最好的老师就是我的个案们,他们在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邀请我陪他们一起走过,让我从他们眼中来看他们的世界,来经历他们的酸甜苦辣,分享他们的生命,这是何等的特权,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功课,很多人生智能。  概念的拼图  
 在我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曾有一个很深的体会&#8758;刚进研究所时,觉得高等统计课非常枯燥、无聊,因为我是一个people
person,喜欢和人在一起。起初老师在台上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在背景不足,概念尚未形成之前,甚至连发问都不知道要问什么,后来,我耐心听同学怎么问问题,耐心听老师怎么回答问题,就在这过程中,锲而不舍地一个片段、一个片段,一点一点的累积知识,才开始有概念产生。概念与理论极为重要,因它引导我们去分析,了解问题。它给我们一个看事情的角度,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要到何处找有效的解方。好像天空中有很多电波,除非你发展出一个接收的频率,否则你不会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丰富的知识。  「如果你真正了解,你会知道怎么去做。」如何在一大堆信息中区分哪些是正确要用的data,哪些是干扰的噪音,这是最重要的。良医、庸医的差别就在这里,可以在很复杂的现象中,正确地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病因。  我读一本书或听一场演讲时,只要学会一个新的概念,有个新的启发,我心中就雀跃,觉得值回票价,所用的时间与精力没有白费。所以我相信,在人生每一时刻,和任何人交谈,只要这个人可以帮助你得到更深更新的领悟,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不断进步。  深度心理学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爱的关系今与昔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8758;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8758;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让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掌握较正确的方向。  移情作用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很多人因为从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匮乏,一旦得到相关的满足,不管人时地是否合宜,就掉进爱的陷阱了。例如有位女士,是第四个女儿,从小在家中常被忽视,有次与家人外出走丢了,父亲却浑然不觉。她从小自尊心低落,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渴望得到父亲珍爱,却未能如愿。上研究所时,有家有室年近半百,满有慈父形象的教授开始注意她,欣赏她时,她就觉得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教授,本无心要破坏别人家庭,却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许多外遇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每个人都情有可原,他们不是十恶不赦,只是如你如我充满了人性的软弱。  广角及望远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景。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样了。食物像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不重要,而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于是产生。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The
Quest To Be
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  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显性人格”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但也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男性成长过程中,多被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好汉打落牙和血吞”,他人格中多情易感的部份便被深深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影子人格”。  当先天人格成份中“阳刚”“分析”特性较强的男孩去念理工,毕业后又在要求一丝不苟,毫无变通的环境中工作(例如美国Food
Administration);而身具“阴柔”“感性”特质的女孩去念人文,学成后又在文艺界工作,此时男女先天加上后天的差异就变得更大了。  急惊风与慢郎中  
 上帝是最有幽默感的,就像他在自然界中创造磁铁“异性相吸”的现象,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个非常艰巨,要付上惨痛代价的过程,所以慈爱又幽默的上帝就让这些异性相吸,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才让他们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主宰。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订之“理想形象”(Imago)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  终止恶性互动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Stretch)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举个例子来说,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好象天下没有甚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太太因成长于一个父母要求完美的家庭,常被对自己过高的期许压得喘不过气来。刚交往时,紧张兮兮的她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可以放松下来。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婚后问题来了,太太愈有条理,先生愈乱,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胡涂。例如,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  
为什么一个平时很独立的女孩,恋爱后会对男友十分依赖?为什么小小的分手会使人做出异常的事情甚至威胁生命?为什么有外遇时丈夫对元配会冷若冰霜、面若阎罗,但对并不及元配的情人却曲意讨好、柔情似水?“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他是通过研究母亲与其1岁孩子的互动提出的,因为母婴关系与恋人关系有着很大程度的类似: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所谓的分离焦虑;“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如果婴儿发现母亲不理它,就会哭闹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期望母亲产生内疚来更好的满足自己)。所以有人戏称所有相爱的人心理年龄都会降到3岁以下,退化成为父女或者母子关系。  下面介绍一下依附实验,将母婴引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观察母亲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过程中婴儿的反应,发现了四种典型的表现:  a.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欲挽留,表现出不快乐,母不在时无心玩玩具,母回来后张手希望被抱,被抱一会儿后就要下地接着玩儿。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在恋爱中表现较好,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不论你需要个人空间还是亲近时,他/她都可以给你。  b.逃避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儿无反应,母回来后也无反应,通过仪器发现婴儿也有焦虑情绪,只是不表露出来。这与母婴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学会了不期望母亲能长时间相伴。这类的恋人,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其他非面对面的渠道寻找感情。  c.焦虑型,不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哭喊不从更甚于a,母回来后还要打母亲,很久之后才会安静下来,边玩边看着母,怕母亲再离去。给予这类恋人的忠告是:首先懂得怎样当一个快乐的单身,才能在关系中找到快乐。  d.紊乱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表现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母回来后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会出现张开手要抱的同时后退不让母接近。因为婴儿希望爱的对象——母亲,也是造成其痛苦的对象,爱恨交织。这种类型的恋人一般受伤很多,分手时常会做出比较出格的事,致命吸引。孩子在前三年的经验最重要,可以一直影响其行为到青春期,对于他们的情绪,只能进行输导而不是围堵,父母要做到emotion
coach(情感教练)的作用而不是emotion
dismissing(不会翻译),举个例子:孩子的宠物狗死掉了,哭泣不止,母亲抱着安慰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悲伤情绪,妈妈以前养的一只猫也死掉了,……”,这就是emotion
coach;父亲来了却直接训斥:“哭什么哭?狗死了再买一条!”这就是emotion
dismissing。曾经有个女学生来向我诉苦,说花前月下,她依偎在bf怀里,正想说“月亮好圆好亮啊”之类的话,bf忽然冒出一句:“日,阿姆斯壮的脚已经踩上去过了!”顿时让她觉得虽然近在咫尺,心却离得比地月还远。安全型的人在四种当中是最适合做爱人的,但是数量比较少,即使是紊乱型的爱人,只要找到领航船,绕开暗礁安全停泊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理想的是安全型的。我应该属于安全型的,“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但是我缺乏交流的技巧。又有点像逃避型,“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  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情帐户”,加分就是存款,扣分就是提款。举例:对方口渴时,你递给它一杯水,存款;对方十分口渴时,你递给它同样一杯水,大存款;对方十分口渴时,你递给它一个馒头,提款。要懂得投其所好。Man
from Mars, woman from
Venus。女人喜欢男人用女人的方式存款,对男性最大的抱怨是“他不肯与我沟通,又不听我的话”。两人一起散步,女生一直在说,男生默默,过后男生会对朋友说“今天好幸福,跟gf一起散步”,女生却会对朋友说“今天好没劲,我一直在说,可那头大水牛一声也不吭”因为男性是行动取向,女性是语言取向。怎样才能存1而让对方收到100?  给女性的忠告:男性不管多么成熟,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小小孩,对他的努力多多给予赞赏;给男性的忠告:女性诉苦时需要的不是劝告建议而是认真聆听,并且感其所感,重复“好可怜”、“真惨啊”类似词语。  最后一点,发展健全真我。最好的朋友是遇难时还站在自己这边的朋友。最大的礼物是自己真正的心声,但是不要随便给,否则你会受伤。要通过测试确认是否安全,安全性的朋友会仔细听、理解你的感受、替你保密、也会与你分享他的心声。同时也要从自己做起,当一个安全性的朋友,多恩赐,愿意去鼓励别人。
黄维仁博士《爱情心理学》讲座2
终止恶性互动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Stretch)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举个例子来说,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好象天下没有甚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太太因成长于一个父母要求完美的家庭,常被对自己过高的期许压得喘不过气来。刚交往时,紧张兮兮的她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可以放松下来。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婚后问题来了,太太愈有条理,先生愈乱,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胡涂。例如,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
为什么一个平时很独立的女孩,恋爱后会对男友十分依赖?为什么小小的分手会使人做出异常的事情甚至威胁生命?为什么有外遇时丈夫对元配会冷若冰霜、面若阎罗,但对并不及元配的情人却曲意讨好、柔情似水?“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他是通过研究母亲与其1岁孩子的互动提出的,因为母婴关系与恋人关系有着很大程度的类似: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所谓的分离焦虑;“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如果婴儿发现母亲不理它,就会哭闹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期望母亲产生内疚来更好的满足自己)。所以有人戏称所有相爱的人心理年龄都会降到3岁以下,退化成为父女或者母子关系。
下面介绍一下依附实验,将母婴引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观察母亲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过程中婴儿的反应,发现了四种典型的表现:
a.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欲挽留,表现出不快乐,母不在时无心玩玩具,母回来后张手希望被抱,被抱一会儿后就要下地接着玩儿。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在恋爱中表现较好,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不论你需要个人空间还是亲近时,他/她都可以给你。
b.逃避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儿无反应,母回来后也无反应,通过仪器发现婴儿也有焦虑情绪,只是不表露出来。这与母婴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学会了不期望母亲能长时间相伴。这类的恋人,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其他非面对面的渠道寻找感情。
c.焦虑型,不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哭喊不从更甚于a,母回来后还要打母亲,很久之后才会安静下来,边玩边看着母,怕母亲再离去。给予这类恋人的忠告是:首先懂得怎样当一个快乐的单身,才能在关系中找到快乐。
d.紊乱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表现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母回来后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会出现张开手要抱的同时后退不让母接近。因为婴儿希望爱的对象——母亲,也是造成其痛苦的对象,爱恨交织。这种类型的恋人一般受伤很多,分手时常会做出比较出格的事,致命吸引。孩子在前三年的经验最重要,可以一直影响其行为到青春期,对于他们的情绪,只能进行输导而不是围堵,父母要做到emotion
coach(情感教练)的作用而不是emotion
dismissing(不会翻译),举个例子:孩子的宠物狗死掉了,哭泣不止,母亲抱着安慰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悲伤情绪,妈妈以前养的一只猫也死掉了,……”,这就是emotion
coach;父亲来了却直接训斥:“哭什么哭?狗死了再买一条!”这就是emotion
dismissing。曾经有个女学生来向我诉苦,说花前月下,她依偎在bf怀里,正想说“月亮好圆好亮啊”之类的话,bf忽然冒出一句:“日,阿姆斯壮的脚已经踩上去过了!”顿时让她觉得虽然近在咫尺,心却离得比地月还远。安全型的人在四种当中是最适合做爱人的,但是数量比较少,即使是紊乱型的爱人,只要找到领航船,绕开暗礁安全停泊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理想的是安全型的。我应该属于安全型的,“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但是我缺乏交流的技巧。又有点像逃避型,“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
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情帐户”,加分就是存款,扣分就是提款。举例:对方口渴时,你递给它一杯水,存款;对方十分口渴时,你递给它同样一杯水,大存款;对方十分口渴时,你递给它一个馒头,提款。要懂得投其所好。Man
from Mars, woman from
Venus。女人喜欢男人用女人的方式存款,对男性最大的抱怨是“他不肯与我沟通,又不听我的话”。两人一起散步,女生一直在说,男生默默,过后男生会对朋友说“今天好幸福,跟gf一起散步”,女生却会对朋友说“今天好没劲,我一直在说,可那头大水牛一声也不吭”因为男性是行动取向,女性是语言取向。怎样才能存1而让对方收到100?
给女性的忠告:男性不管多么成熟,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小小孩,对他的努力多多给予赞赏;给男性的忠告:女性诉苦时需要的不是劝告建议而是认真聆听,并且感其所感,重复“好可怜”、“真惨啊”类似词语。
最后一点,发展健全真我。最好的朋友是遇难时还站在自己这边的朋友。最大的礼物是自己真正的心声,但是不要随便给,否则你会受伤。要通过测试确认是否安全,安全性的朋友会仔细听、理解你的感受、替你保密、也会与你分享他的心声。同时也要从自己做起,当一个安全性的朋友,多恩赐,愿意去鼓励别人。
(补充:)
1、安全型 能安抚自己的情绪,给人空间,会真心原谅你的生气.
2、逃避型 虚假的自尊心,认为人都不可靠,对东西更有兴趣,不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心情绪,不可能发展成亲密关系
3、焦虑型 紧张,要你给他亲密感,怕被抛弃,不断去抓" 危险的时候你是不是站在我这边?我是不是值得被爱,可以被接纳?
distance management& 不把心打开,就伤不了我。
4、混乱型 没有存活的计策,会拒绝,但是决不让你走。
了解自己的依附形态,尽量走向安全,懂得处理冲突和差异;刻意去经营爱情和友情;健全的人格不要逃避冲突,受到爱多的人对生气是会原谅的。
解决冲突的办法
1.认识到冲突不是坏事,压抑才是
2.不要争对错,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3.看到伤害对方后他的伤痛
4.吵架的时候学会暂停,安静下来才会思考
5.学习沟通技术,《爱就是彼此珍惜》《窗外依然是蓝天》还是学会经营友谊要投其所好,而不是给己所要。女人对男人最大的抱怨是不会沟通,很多时候女人很以自我为中心,男人也会沟通的很好,他们有自己的方式,不同于女人要学会存款,也要很好的回应,称赞,关心attention,affection&&
比如hug& kiss&
学会倾听,男人是action-oriented对男人要像对小孩一样,要多鼓励,说话要简短。学习看到别人在作改变的地方。专注于黑色的时候,不会看到其他的颜色
1.珍珠时刻:人生是一串珍珠,每一个珍贵的时刻就是一颗珍珠。 you have to be intentional
知道了两个人的珍珠时刻,婚姻时刻
2.恩情仪式:每天早上要微笑,hug,询问;回家的时候也是先要降低电流,不要把在外面的焦虑带回家里;有智慧的人会处理焦虑。有良好的习惯,不管多么微小。要可以经营。
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连结。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疏离感,孤独感,最亲近的人是陌生人。知道你的人会用哪三个字眼来描述你,以及自己给自己的描述。
世界对我们很多的期望,我们怕会受伤,我们怕在别人眼光中被看低,所有我们必须有一个外面的社会我和里面的一个真我。当人们给我的描述跟我自己对自己的描述中间有一个gap,我们会觉得lonely。我们要的是有什么人可以让我能以真我显现,可以互相接纳。一个人可以给别人最好的礼物是真正的感受和真正的想法,但是也不可以把这珍贵的礼物轻易给人,要一点一点地给。
In time of trouble,will you be there for me?will you accept me?am I
lovable?当我以本相显现的时候,你能不能按照本相接纳我?这是人间最重要的关系。
要寻找安全性的人,他们的指标是会倾听,不会论断,但会给忠告,你知道他是真的站在你这边。会替你保密,不会乱讲。当你把心慢慢打开的时候,他也会把心慢慢打开。
要找安全型的人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安全型的人,倾听就是爱。还有就是学会数算人生中收到过的恩典,愿意去鼓励别人。
要追求幸福的人,没有不学心理学的权利,要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学习这门人生的功课。学会听说艺术,学EQ。ewa:in times of
crisis,never worry alone,找一些安全型的人,自己努力成为安全型的人。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持恒的亲密感
夫妻间有许多这类微妙的互动,处理这类你进我退,不断重复,难以改变的“亲密之舞”(Dance of
Intimacy)时,一定要寻求智能来改善。
下期将继续谈“两性互动中的强迫性重复”现象。
1,你为什么会爱上他/她?爱上一个人真的没有理由吗?
“影子人格”与“完整自我”
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完整之我”的追寻。
上帝是最有幽默感的,就像祂在自然界中创造磁铁“异性相吸”的现象,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
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
吸的现象。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
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
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
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
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
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
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爱上母亲的影子——“强迫性重复”
某个拥有一份人人称羡高薪职位的青年才俊,平日也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士对他表示好感, 为何他对身旁这些品貌
双全的美女毫不动心,自己的三段恋情触目惊心。
他第一次深深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忧郁症。第二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厌食暴食症”(Bulimia) 的女子,情
绪强烈起伏。他第三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有夫之妇,因丈夫外遇,刚被抛弃,为情受尽折磨,极为凄楚可怜。这个爱竟
然也像前面两段情一样,痛苦到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如果我们了解这位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与未能满足的重要心理需求,我们就较能明白他为何老是爱上凄
楚可怜的女性?原来,他是家中独子,十二岁那年,父亲有了外遇,突然之间就抛妻离子。原本夫妻感情不错,一有外
遇,父亲就像许多外遇者一般,开始多方挑剔,责怪妻子有令他无法忍受,而永远不可能改的缺点。向妻子表示从未爱
过她并提出离婚。最后母亲一病不起,临终之前他听到母亲喃喃自语:“我仍然爱着你(丈夫),你为何离开我?” 这番
话使他痛彻心肺,一面流泪看着母亲断气,一面发誓他永远不要再掉泪,他要做个成功的强者。
再来看看这位年轻人三次所爱上的对象,身上都带有他母亲忧伤、痛苦的人格特质,不知不觉地,他深深地受了这
三位女性的吸引,潜意识中,他要回到类似过去受伤时的心理状态。在过去,他无法借着自己的爱与努力使母亲痊愈,
现在,他仿佛重新得到机会,能借着爱与努力,去医治这些心灵受伤的女性,潜意识深处,他也企望着她们能快乐起
来,把他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的呵护与关爱加倍地给他。
以上这种心理现象,就是深度心理学所讲的“强迫性重复”。笔者在从事临床心理学治疗时,接触过不少这类的个
案。有些男士对温柔体贴的淑女毫不“来电” ,但却深深迷上冷艳高傲,没好脸色,老是挑剔,永不满足的女性。后来
发现,他们都有好强,好掌控,标准极高的母亲。从小不管他们多努力要做好,却总达不到母亲的标准,无法取悦母
亲,讨她欢心,从她身上得到温馨的母爱。难怪他们成长后,容易被这些身具母亲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Risk
defines Rewards ”(危险程度决定酬偿程度的高低)。这类像母亲一样“危险,难讨好”的女性身上,也最具“酬偿
能力”,有能力让他们较深刻地感受到所缺乏的母爱。
他们迷上这类女性,往往因为潜意识中希望能再有一次,借着自己的努力或成就,使这些冷傲的女性得满足,变温
柔,从她们身上得到“ 无条件”的母爱,让他们受伤的心灵终于能得到安息的满足。
“依附型”(Attachment Theory)
为什么一个平时很独立的女孩,恋爱后会对男友十分依赖?为什么小小的分手会使人做出异常的事情甚至威胁生
命?为什么有外遇时丈夫对原配会冷若冰霜、面若阎罗,但对并不及原配的情人却曲意讨好、柔情似水?
因为母婴关系与恋人关系有着很大程度的类似: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所谓的分离焦虑;“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
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如果婴儿发现母亲不理它,就会哭闹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期望母亲产生内疚来更好的
满足自己)。所以有人戏称所有相爱的人心理年龄都会降到3岁以下,退化成为父女或者母子关系。
下面介绍一下依附实验,将母婴引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观察母亲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过程中婴儿的反应,发现了四
种典型的表现:
a.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欲挽留,表现出不快乐,母不在时无心玩玩具,母回来后张手希望被抱,被抱一会儿
后就要下地接着玩儿。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在恋爱中表现较好,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不论你需要个人空间还
是亲近时,他/她都可以给你。
b.逃避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儿无反应,母回来后也无反应,通过仪器发现婴儿也有焦虑情绪,只是不表露出来。
这与母婴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学会了不期望母亲能长时间相伴。这类的恋人,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
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其他非面对面的渠道寻找感情。
c.焦虑型,不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哭喊不从更甚于a,母回来后还要打母亲,很久之后才会安静下来,边玩边
看着母,怕母亲再离去。给予这类恋人的忠告是:首先懂得怎样当一个快乐的单身,才能在关系中找到快乐。
d.紊乱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表现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母回来后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会出现张开手要抱的
同时后退不让母接近。因为婴儿希望爱的对象——母亲,也是造成其痛苦的对象,爱恨交织。这种类型的恋人一般受伤
很多,分手时常会做出比较出格的事,致命吸引。
孩子在前三年的经验最重要,可以一直影响其行为到青春期,对于他们的情绪,只能进行输导而不是围堵,父母要
做到“情感教练emotion coach”的作用而不是emotion
dismissing,举个例子:孩子的宠物狗死掉了,哭泣不止,母亲
抱着安慰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悲伤情绪,妈妈以前养的一只猫也死掉了,……”,这就是情感教练;父亲来了却直接
训斥:“哭什么哭?狗死了再买一条!”这就是emotion dismissing。曾经有个女学生来向我诉苦,说花前月下,她依
偎在bf怀里,正想说“月亮好圆好亮啊”之类的话,bf忽然冒出一句:“日,阿姆斯特朗的脚已经踩上去过
了!”顿时让她觉得虽然近在咫尺,心却离得比地月还远。
安全型的人在四种当中是最适合做爱人的,但是数量比较少,即使是紊乱型的爱人,只要找到领航船,绕开暗礁安
全停泊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理想的是安全型的——“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如果缺乏交流的技巧,就是逃避型,“表现为比较
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
2,为什么你现在不爱他/她了,或你感觉不到对方的爱?
黄维仁博士《爱情心理学》讲座.txt
忍受磨合期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
模糊的背景。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
样了。食物像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
不重要,而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起初,你也许期
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
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于是产生。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
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
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主宰。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
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
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
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订之“理想形象”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
苦最大的来源。
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个非常艰巨,要付上惨痛代价的过程,所以慈爱又幽默的上帝就让这些异性相吸,
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才让他们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
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不要过度负责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
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
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Stretch)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
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
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举个例子来说,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
头自然直”。于是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
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
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
决心不再管这事。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
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3,是什么导致了你们的分手?
四大爱情超级终结者
丹佛大学的马博士也在累积将近三十年的实证研究后,提出四大爱情超级终结者
2,轻视、否定
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对彼此失望与不满是无法避免的。在失望之时,彼此难免会抱怨。懂得如何‘快快的听,慢慢的
动怒’,来表达对彼此的不满是很健康的,也可以促进彼此的沟通与了解。这类的沟通分为三个层次&#8758;1‘Complaint
’‘抱怨’、2‘Criticism’‘批评攻击’、3‘Contempt
’‘轻蔑’。能懂得区分这三者之间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
抱怨是健康的,但若不懂得如何抱怨,则抱怨会恶化成‘抨击’,甚至变成‘ 轻蔑’,而后面两种行为都严重伤害婚
抨击的特效解药:
a彼此欣赏与赞美:若想减少这些行为的破坏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日多彼此赞美, 多互相「存款」,多学习第一
人称的沟通。
b炮轰留余地:如果在人身攻击之外,再加上恶意伤害,例如,丈夫在话里带刺,故意去侮辱伤害对方:「呦!千金
大小姐一个钱都不会赚,却又一下大手笔添了盛装,告诉你,都已经胖得像猪了,再好看的衣服穿在你身上也都糟蹋掉
了┅┅。」此时,「抨击」就变成极具杀伤力的「轻蔑」了。
c别在短时间内做太多「抱怨」:笔者过去受军训学领导统御时,记得老师一段很有智能的话。他说做长官的要留
心,不要让同一个兵在一天之内被斥责三次以上。如果他已经被其它三个长官各训一次,则即使他所犯的错误再使你看
不顺眼,你也要忍一下,明天再找机会指正他,要不然他有可能受不了而反弹,那就对大家都不利。
如果一个妻子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对先生说:「你头发太长好难看;你衣服颜色也不对,跟裤子不配。你怎么忘了帮
我寄信?你今天去接小宝为什么会迟到?回到家来就一直看你的足球,为什么不到厨房帮我一些忙? ┅┅ 」实证研究
中发现,像这样「连环炮」一般的「抱怨」,会使对方觉得一无是处,这一长串的「抱怨」虽是针对伴侣的行为,但它
的累积效果,可以像「抨击」一般有杀伤力,让配偶觉得受到「人身攻击」。
3,防卫反击:
「抨击」、「轻视」与「否定」往往导致「防卫」与「反击」。当一个人觉得被伤害、被侮辱时,最自然的反应,
就是一面替自己辩护, 一面攻击对方,希望对方知难而退,不再继续使你难受。然而,实证研究却清楚指出,「防卫」
与「反击」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双方用唇枪舌箭互相伤害的结果只会使战火节节高升,严重伤害夫妻间的友情与亲密
感。谈到「防卫、反击」这爱情终结者(Terminator)有几个特色:
a不肯承担责任,也不会道歉。不看自己可能亏欠别人之处,只一味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喜欢自己扮演那「无辜牺
牲者」(Innocent Victim) 的角色,而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扮演「迫害者」或「恶人」的角色。例如,「要不是你先惹
黄维仁博士《爱情心理学》讲座.txt
了我,我不会去批评你家人。」「要不是你先骂我,我不会跟你吵起来。」
b看不到伴侣有理之处,只急着指出对方的错误。
c一面保护自己,一面猛攻对方之弱点,要他弃甲而逃。「你说我乱花钱买衣服,你自己呢?我两个月只买三件,你
呢?以为钱长在树上,把我们辛苦赚来的钱乱买股票,外行要装内行,一下子全赔光了┅┅」这种对话,使夫妻间战火
不断升高,情绪激昂起来之时,就使两人沟而不通,忙着防卫自己,而无法试着去了解对方的观点与角度。
好夫妻懂得在「战后」双方冷静下来时,回来检讨「战事」,看将来如何能减少伤害,促进双方沟通。程度更好的
夫妻能够在一吵完,马上开始「修护式对话」;程度最好的夫妻,却能在战火炽热之中,借着「结构式沟通」之「夫妻
对话技术」立时开始修护关系,驱逐使战火高升之第二号爱情超级终结者。
4,筑墙,逃避:
历年来的婚姻实证研究指出,在夫妻许多互动行为之中有四种行为最具杀伤力。‘筑墙、逃避’(“
Stone-walling”、“Withdraw”
):在夫妻意见不合或争吵之时,极为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有一方急着要把问题谈
完,而另一方却忙着逃避,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甚至希望那些令他敏感不安的话题根本就不被提起。最可怕的,
是他开始‘筑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练成金钢不坏之身,刀枪不入。当这‘筑墙’ 之婚姻终结者,出现在夫妻
对话上,听的一方一片死寂,一点反应都没有,让说的一方觉得石沉大海,像在对一片石墙说话,一颗火热的心被拒于
千里之外,没有任何温情,只有阴暗之冷酷。
实证研究发现,大约有85%的‘筑墙’者是男性。的确,举世皆然,在婚姻与亲密关系中女性大多扮演‘追逐者’
(“Pursuer”)的角色,而男性大多扮演‘逃避者’(“Distancer”)的角色。研究上发现, 许多男性不自觉地用‘
筑墙’来逃避冲突,是有其原因的。而且男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受到许多训练,较懂得如何去处理上述各种冲突。但
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关如何了解情绪,处理人际冲突方面的技巧,男性所受的训练就远不如女性,因此,当男人碰
到千变万化,似乎毫无规则可循的亲密关系冲突之时,多半都不知所措。
根据实证研究显示,当女性对男性‘筑墙’时,男性身心所受的影响,远不如男性对女性‘筑墙’时,对女性身心
所带来的伤害大。
几种爱情危机
1.有种强烈的感受,觉得爱情问题已严重到不可能解决的地步。双方有强烈的敌意,不是战火连连(“
Hostile-Engaged”),就是尽量避免接触(“Hostile-Detached”)。
2.在长期沟而不通之后,习惯性地避免冲突,或是想办法自欺,在心灵受伤时,不断告诉自己‘我不痛’。
3.两方像两条并行线,生活没有交集,就像英国黛安娜王妃与查理王子一般,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异路。
4.在相处中有强烈的孤寂感。已经进入高危险期的婚姻,是否就没救了呢?答案是:‘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4,如何改善你们的关系?
爱的存款与提款
从「社会交换理论」提取而来:
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感情的帐户,一个微笑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一句尖酸刻薄的话等于提款。在现代人忙碌的
生活中,夫妻多半没有机会存款、交流,而在各样生活压力下,彼此挑剔的事情却日益增加,显而易见,帐户赤字会使
两人关系不稳固。而孩子对我们的倾慕、依赖,都让我们觉得被需要,增加自我价值感,所以都是存款;同样地,当家
里的伴侣一直抱怨和批评,不断提款,外面接触的异性却总是衣着整洁、温柔,那样尊重你,崇拜你。可以想象,外遇
发生的危险性有多大!
感情如何存款提款:
1) 买食物时,看到配偶最爱吃的冰淇淋,就记得顺手买一盒。
2) 白天虽忙着自己的事,偶而也会想想配偶现在正做什么,打个电话问个好。尤其当这些幸福夫妻知道对方有病看
了医生,或与上司有个重要的约谈,更会在工作中抽空打个电话或发个电子邮件表达关怀。
3)配偶在外受委屈时,另一方会表达支持,例如:‘实在没想到他竟是这种无理的人┅┅。’ 另一方甚至连什么话
都不用说,只要用关怀的眼神,点点头或轻拍你肩膀,都能让你感到莫大的安慰。当配偶觉得被了解,得到支持,在气
头过了之后,较易接纳劝告。
4) 看电视时手搭在对方肩膀或靠着对方;吃水果或看报时脚勾着对方的脚;手拉着手一起听音乐或一起走路等等,
这都是些小动作,却自然流露出两人关系的亲昵,进而也能增进两人的感情。
5)称赞对方,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你欣赏并感激对方。
6)分享自己的喜乐。
7)在伤了对方之后,有勇气道歉。这些都是‘存款’。
5,有没有改善关系的具体方法?
开始进入爱情关系,处在“甜蜜共生” 的状态时,只要对方嫣然一笑,他心中所有的愁苦便一扫而空,洋溢着满足
的幸福感,但是当爱情麻药渐渐失效,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无法使对方快乐起来,他心中受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心
想“我仍是与以前一样待你,为何你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当初那使我感受到爱的你了?”会痛苦地分手是因为当双方内
心重新受伤时,失望便转为愤怒,都开始用高压、冷战、攻击、批评等方式来向对方“讨债”,要改变对方,逼对方先
付出爱。不幸的是攻击只会导致反弹, 让自己更觉对方变心,由此战火愈来愈猛烈,最后只好分手。那么,这些心灵受
创的人要如何才能得医治呢?
对心理受创较重的个案而言,他们可能需要较深度的心理治疗。举上文中这位男主角为例,他需要经过一段“
Grieving”(哀伤) 的过程,换句话说,他需要去面对潜意识中最伤痛的部份,不但去检视自己伤在何处,还要从新的角
度与正性的情绪经验中,去了解、整理与医治过去的创伤。
1,自救而后救人(重要)
深度心理学强调,唯有当我们能先医治自己心灵创伤,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英文畅
销歌曲中所说的:“Two lonely people together and things will be fine。”
听起来很美,但却无法通过现实的考
黄维仁博士《爱情心理学》讲座.txt
验。两颗寂寞的心像饮鸩止渴一般,只能暂时减轻双方的痛苦。两个爱的乞丐,却彼此都逼对方先付出一些爱,是一幅
非常悲惨的图画。
心灵受创,对爱饥渴,却不懂得学习如何真正去爱的人,陷在迷恋,心理疆界不清的状态中时,会勉强对方来为自
己幸福快乐的情绪负责。他们双方在潜意识中会这样想:“ 过去只要你一笑,我就开心,你明明有能力带给我美好与
快乐的感觉,为什么现在不再使我快乐?是不是故意处罚我?为什么跟我在一起你心情还是不好?” 在这种小于三岁
的恋爱心理状态中,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觉得是被你害的,因为你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
因为我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完全依赖在你身上,期盼你来成全我,我不知不觉中就使你在我身上有极大的酬偿权力。
因为认定你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操纵者,我便期望你必须与我有一样的思想与喜好, 我也只准你对我表现正确的情绪。由
于我的苦与乐全掌握在你手中,所以你不许对我表现任何负面的情绪,更不准怪我,因为这些都带给我痛苦,使我心里
不安全。跟你在一起时,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乐。如果我觉得痛苦,我便会怪罪于你,并千方百计地要改造
2,认真倾听
人生是一串珍珠,每一个珍贵的时刻就是一颗珍珠。知道了两个人的珍珠时刻,婚姻时刻。每天早上要微笑,hug,
询问;回家的时候也是先要降低电流,不要把在外面的焦虑带回家里;有智慧的人会处理焦虑。有良好的习惯,不管多
么微小。要可以经营。
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连结。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疏离感,孤独感,最亲近的人是陌生人。知道你
的人会用哪三个字眼来描述你,以及自己给自己的描述。
世界对我们很多的期望,我们怕会受伤,我们怕在别人眼光中被看低,所有我们必须有一个外面的社会我和里面的
一个真我。当人们给我的描述跟我自己对自己的描述中间有一个间隙,我们会觉得孤独。当我以本相显现的时候,你能
不能按照本相接纳我?这是人间最重要的关系。我们要的是有什么人可以让我能以真我显现,可以互相接纳。一个人可
以给别人最好的礼物是真正的感受和真正的想法,但是也不可以把这珍贵的礼物轻易给人,要一点一点地给。
给女性的忠告:男性不管多么成熟,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小小孩,对他的努力多多给予赞赏;
给男性的忠告:女性诉苦时需要的不是劝告建议而是认真聆听,并且感其所感,重复“好可怜”、“真惨啊”类似
词语。最大的礼物是自己真正的心声,但是不要随便给,否则你会受伤。
还有就是学会数算人生中收到过的恩典,愿意去鼓励别人。要追求幸福的人,没有不学心理学的权利,要了解自己
了解别人,学习这门人生的功课。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3,其他解决冲突的办法:
a)认识到冲突不是坏事,压抑才是
b)不要争对错,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c)看到伤害对方后他的伤痛
d)吵架的时候学会暂停,安静下来才会思考
6,克服爱情冲突,你不得不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爱火重燃的第一个步骤是认识敌人。控制婚姻四大终结者,尽量减少让它们在夫妻互动中现身的机会。
2. 积极培养夫妻面对冲突时修护的能力。幸福的夫妻能有智能地在战火高升时,边吵边修护冲突带来的伤害。
3. 防止情绪泛滥。当情绪泛滥时,他们会失去修护的能力,在那时,愈想解决问题,愈会把事情搞砸。若要防止泛
滥,增进修护能力,夫妻要努力学习两种技巧:
A.暂停&#8758; 在平时就约好,为保护关系,双方可在战火高升、冲突失控之前叫暂停,马上离开现场,用深呼吸或
运动来自我抚慰,让自己安静下来。
B. 修护式对话&#8758;换句话说,操练‘快快的听,慢慢的说’,两人轮流当倾听者,让对方能畅所欲言。当发言者
觉得被了解,满意之后, 双方再交换角色,原来的倾诉者变成倾听者。葛博士的研究建议女性特别要学柔和地发言,而
男性特别要在虚心倾听,接受影响上面下功夫。
4.在婚姻‘爱的帐户’之中,‘存款’与‘提款’ 的比数要大于五比一:幸福夫妻能在战火高升时不被情绪泛滥,
甚至能在对方负性的行为中看到善意,最大的诀窍就是他们在平日就有非常丰富的‘存款’。最重要的诀窍,是要活
得有智能,尤其是要了解对方‘爱的语言’。例如,若妻子‘爱的语言’ 是实际的服务,丈夫就该把重点放在多帮他做
家事上面,这会比送她不感兴趣的玫瑰更能让她感受到爱。同理,当丈夫生日,最想跟妻子安静到海边散步时,妻子就
别大费周章,事倍功半地替丈夫搞个妻子自己喜欢的大型生日派对。总之,要学习‘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对
方才能收到你这份礼物,感受到你的爱。
5. 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长: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未得满足的需要。从小心理受伤愈多,结婚后愈容易因向配
偶‘讨债’而造成较严重的婚姻问题。
7,分手前的高危险期的特征:
1.有种强烈的感受,觉得婚姻问题已严重到不可能解决的地步。夫妻间有强烈的敌意,不是战火连连(“
Hostile-Engaged”),就是尽量避免接触(“Hostile-Detached”)。
2.在长期沟而不通之后,习惯性地避免冲突,或是想办法自欺,在心灵受伤时,不断告诉自己‘我不痛’。
3.两方像两条并行线,生活没有交集,就像英国黛安娜王妃与查理王子一般,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异路。
4.在婚姻中有强烈的孤寂感。已经进入高危险期的婚姻,是否就没救了呢?答案是:‘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8,导致分手或离婚的因素
丹佛大学的史坦利(Dr. Stanley)博士综合了当前许多有关离婚的研究,提出了下列预测分离的相关因素&#8758;
1)人格因素&#8758;研究指出较冲动与神经质的人,离婚的机率较高。
2)父母亲离婚&#8758; 父母离异,子女成长后离婚的机率也较高。此中因素很复杂,可能是看了父母的榜样,觉得在亲密
关系中碰到困难时,离婚是条自然的出路。也可能是成长时人格在父母高婚姻冲突中受创伤,导致他们进入婚姻关系
黄维仁博士《爱情心理学》讲座.txt
时,无法去面对与处理深度心理互动所产生的问题。
3)婚前同居&#8758;与许多追求时尚年轻人的期望正好相反,目前世界各国有关婚前同居的研究(最有名的可能要算是
Rutger University新泽西州若歌大学的National Marriage Project)
都相当一致地指出,婚前同居者在进入婚姻关系
之后有较高的离婚率,较高的机率会有外遇及婚姻暴力,而他们性生活的满足程度却显著地低于婚前未曾同居者。
4)曾经离婚&#8758;前文曾提及,第二次婚姻的离婚率比第一次婚姻的离婚率至少高出百分之十。
5)信仰不同&#8758;信仰是人的价值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份。信仰不同,世界观(看事情的角度) 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就好像一个人戴着绿色眼镜,另一个人戴着褐色眼镜,两人看世界所看到的颜色截然不同。所以信仰不同的人,较难同
心,离婚率也较高。
6)结婚过早&#8758; 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一致,在目前自由恋爱的社会中,在二十岁之前就结婚的,将来离婚的机率也
较高。现代社会极为复杂,一个人可能要到了二十三岁以后,人格才比较成熟,较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认同,也
较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有何重要的心理需求。人若不知道自己是谁,人格不够成熟,就很容易勉强配偶为自己的安全
感负责,逼配偶带给自己快乐。不能为自己的快乐幸福负责,强求配偶来满足,成全自己是造成婚姻问题的主因。
7)贫穷&#8758;中国谚语“贫贱夫妻百事哀”似乎是有些道理。实证研究指出,贫穷与离婚明显相关,(可能因贫困会给
人带来压力)。葛博士的研究也指出,那些幸福的夫妻们,即使经历外界很大的生活压力,仍懂得如何防范,不让这些
压力侵入危害到他们的婚姻关系。这一点笔者在以后仍会继续讨论。
——《黄维仁博士爱情心理学讲座》——
  黄维仁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临床心理学系。擅长于婚恋家庭群体及泛文化的心理治疗。目前执业于芝加哥家庭心理诊所,从事双语专业心理治疗。并在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从事心理治疗、督导、训练与教学工作。
黄博士的心理专题讲座尤其受到各界的欢迎,特别是谈到现代人的婚姻及家庭问题的讲题更是叫好又叫座。很多人都熟识爱家的杜博士,它是美国爱家的创办人,也是知名的美国儿童心理学与家庭辅导专家。大家都相信,西方的杜博士与东方的黄博士同样对力挽社会狂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这次讲座的内容提要:
  恩典 学会感恩
  有意义的爱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
  食物 睡眠 宗教信仰 社会支持
  亲密关系会造成伤害MAURICE
   现代社会结婚是寻求亲密关系
  学习和发展出看事情和分析事情的观点和角度,是最难的事情。
  任何观念要听七次以上,最好是从不同人上听到的,并要试着教别人。
  (Attachment Theory)依附关系MAURICE
  1 安全型 能安抚自己的情绪,给人空间,会真心原谅你的生气.
  2 逃避型 虚假的自尊心,认为人都不可靠,对东西更有兴趣,不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心情绪,不可能发展成亲密关系
  MAURICE
  3 焦虑型 紧张,要你给他亲密感,怕被抛弃,不断去抓
  “ 危险的时候你是不是站在我这边?我是不是值得被爱,可以被接纳?
  不把心打开,就伤不了我。
  4 混乱型 没有存活的计策 会拒绝 但是决不让你走
  了解自己的依附形态,尽量走向安全,懂得处理冲突和差异;
  刻意去经营爱情和友情;健全的人格学习|资料|视频|课件|论文
  不要逃避冲突,受到爱多的人对生气是会原谅的学习|资料|视频|课件|论文
  解决冲突的办法。认识到冲突不是坏事,压抑才是。
  不要争对错,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看到伤害对方后他的伤痛。
  吵架的时候学会暂停,安静下来才会思?学
  5学习沟通技术,《爱就是彼此珍惜》《窗外依然是蓝天》
  还是学会经营友谊
  要投其所好,而不是给己所要
  女人对男人最大的抱怨是不会沟通,很多时候女人很以自我为中心j
  男人也会沟通的很好,他们有自己的方式,不同于女人
  要学会存款,也要很好的回应,称赞,关心attention,affection 比如hug kiss
  学会倾听,男人是action-oriented
  对男人要像对小孩一样,要多鼓励,说话要简短
  学习看到别人在作改变的地方   
  专注于黑色的时候,不会看到其他的颜色
  1 珍珠时刻:人生是一串珍珠,每一个珍贵的时刻就是一颗珍珠。 you have to be intentional
  知道了两个人的珍珠时刻,婚姻时刻MAURICE
恩情仪式:每天早上要微笑,hug,询问;回家的时候也是先要降低电流,不要把在外面的焦虑带回家里;有智慧的人会处理焦虑。有良好的习惯,不管多么微小。要可以经营。
  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连结。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疏离感,孤独感,最亲近的人是陌生人。知道你的人会用哪三个字眼来描述你,以及自己给自己的描述。
  世界对我们很多的期望,我们怕会受伤,我们怕在别人眼光中被看低,所有我们必须有一个外面的社会我和里面的一个真我。当人们给我的描述跟我自己对自己的描述中间有一个gap,我们会觉得lonely。我们要的是有什么人可以让我能以真我显现,可以互相接纳。
  一个人可以给别人最好的礼物是真正的感受和真正的想法,但是也不可以把这珍贵的礼物轻易给人,要一点一点地给。
  In time of trouble,will you be there for me?will you accept me?am
I lovable?当我以本相显现的时候,你能不能按照本相接纳我?这是人间最重要的关系。
  要寻找安全性的人,他们的指标是会倾听,不会论断,但会给忠告,你知道他是真的站在你这边。会替你保密,不会乱讲。当你把心慢慢打开的时候,他也会把心慢慢打开。
  要找安全型的人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安全型的人,倾听就是爱。还有就是学会数算人生中收到过的恩典,愿意去鼓励别人。
  要追求幸福的人,没有不学心理学的权利,要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学习这门人生的功课。学会听说艺术,学EQ。
  In times of crisis,never worry alone,找一些安全型的人,自己努力成为安全型的人。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MAURICE
  抽空听了下黄维仁的爱情心理学讲座录音,很精彩。印象很深的是他关于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的描述。
  下面是根据录音记下的一些:MAURICE
  为什么一个平时很独立的女孩,恋爱后会对男友十分依赖?为什么小小的分手会使人做出异常的事情甚至威胁生命?为什么有外遇时丈夫对元配会冷若冰霜、面若阎罗,但对并不及元配的情人却曲意讨好、柔情似水?在于“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Dr. John
Bobby最初发表这个理论时差点被吊销行医执照,他是通过研究母亲与其1岁孩子的互动提出的,因为母婴关系与恋人关系有着很大程度的类似: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所谓的分离焦虑;“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如果婴儿发现母亲不理它,就会哭闹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期望母亲产生内疚来更好的满足自己)。所以有人戏称所有相爱的人心理年龄都会降到3岁以下,退化成为父女或者母子关系。
  下面介绍一下依附实验,将母婴引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观察母亲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过程中婴儿的反应,发现了四种典型的表现:
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欲挽留,表现出不快乐,母不在时无心玩玩具,母回来后张手希望被抱,被抱一会儿后就要下地接着玩儿。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在恋爱中表现较好,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不论你需要个人空间还是亲近时,他/她都可以给你。
逃避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无反应,母回来后也无反应,通过仪器发现婴儿也有焦虑情绪,只是不表露出来。这与母婴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学会了不期望母亲能长时间相伴。这类的恋人,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其他非面对面的渠道寻找感情。
焦虑型,不安全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哭喊不从更甚于,母回来后还要打母亲,很久之后才会安静下来,边玩边看着母,怕母亲再离去。给予这类恋人的忠告是:首先懂得怎样当一个快乐的单身,才能在关系中找到快乐。
紊乱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表现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母回来后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会出现张开手要抱的同时后退不让母接近。因为婴儿希望爱的对象——母亲,也是造成其痛苦的对象,爱恨交织。这种类型的恋人一般受伤很多,分手时常会做出比较出格的事,致命吸引。孩子在前三年的经验最重要,可以一直影响其行为到青春期,对于他们的情绪,只能进行输导而不是围堵,父母要做到emotion
coach(情感教练)的作用而不是emotion
dismissing(不会翻译),举个例子:孩子的宠物狗死掉了,哭泣不止,母亲抱着安慰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悲伤情绪,妈妈以前养的一只猫也死掉了,……”,这就是emotion
coach;父亲来了却直接训斥:“哭什么哭?狗死了再买一条!”这就是emotion
dismissing。曾经有个女学生来向我诉苦,说花前月下,她依偎在bf怀里,正想说“月亮好圆好亮啊”之类的话,bf忽然冒出一句:“日,阿姆斯壮的脚已经踩上去过了!”顿时让她觉得虽然近在咫尺,心却离得比地月还远。安全型的人在四种当中是最适合做爱人的,但是数量比较少,即使是紊乱型的爱人,只要找到领航船,绕开暗礁安全停泊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理想的是安全型的。我应该属于安全型的,“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但是我缺乏交流的技巧。又有点像逃避型,“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
  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情帐户”,加分就是存款,扣分就是提款。举例:对方口渴时,你递给它一杯水,存款;对方十分口渴时,你递给它同样一杯水,大存款;对方十分口渴时,你递给它一个馒头,提款。要懂得投其所好。Man
from Mars, woman from
Venus。女人喜欢男人用女人的方式存款,对男性最大的抱怨是“他不肯与我沟通,又不听我的话”。两人一起散步,女生一直在说,男生默默,过后男生会对朋友说“今天好幸福,跟gf一起散步”,女生却会对朋友说“今天好没劲,我一直在说,可那头大水牛一声也不吭”因为男性是行动取向,女性是语言取向。怎样才能存1而让对方收到100?
  给女性的忠告:男性不管多么成熟,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小小孩,对他的努力多多给予赞赏;给男性的忠告:女性诉苦时需要的不是劝告建议而是认真聆听,并且感其所感,重复“好可怜”、“真惨啊”类似词语。MAURICE
  最后一点,发展健全真我。最好的朋友是遇难时还站在自己这边的朋友。最大的礼物是自己真正的心声,但是不要随便给,否则你会受伤。要通过测试确认是否安全,安全性的朋友会仔细听、理解你的感受、替你保密、也会与你分享他的心声。同时也要从自己做起,当一个安全性的朋友,多恩赐,愿意去鼓励别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意无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