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山 新四军五师村内的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里发出很多作战电报是从哪里发出

体验新四军生活 欣赏黄陂美景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_长江网_长江日报_武汉晚报_武汉晨报_电子报_数字报
&&&&&&&&&&
论坛用户:
| 标题导航
第7版:特别报道
晨报小记者团“黄陂采风看发展”活动首站——
体验新四军生活 欣赏黄陂美景
&&&&本报讯(记者贾雪梅&实习生张小梅)25日,晨报小记者团“黄陂采风看发展”系列活动第一站,来到“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村,小记者们重温抗战历史,体验当一天小小新四军;同时,在晨报资深记者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欣赏黄陂美景,现场采访黄陂区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黄陂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汉晨报推出“我当一天小小新四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晨报小记者团黄陂采风看发展”大型革命传统教育活动。&&&&25日上午10时许,首批47名小记者到达黄陂姚集街姚家山村。小记者们换好“军装”后,在教官的指挥下,整齐地列队在姚家山景区广场。黄陂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沛代表黄陂区欢迎小记者们来到姚家山踏访红色文化,并向他们介绍黄陂区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黄陂是革命老区,近年来,该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迅速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2014年底,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开营仪式结束后,“小小新四军们”正式进入“模拟实战”环节,配上CS野战装备,演敌我两军对垒。随后,小记者们参观新四军第五师旧址,扮演“扛红缨枪刺鬼子”,“当参谋长研究战况”,听当地老人讲述新四军第五师官兵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抗战故事。&&&&“小小新四军”训练服以红军军服为主,对此黄陂区党史办主任胡庆华解释,新四军建军初期,国民政府给予了一定的军需,但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新四军指战员所穿服装各式各样,有的穿红军军服,还有人穿农民的衣服。&&&&你是新四军,能几米击毙鬼子?&&&&晨报小记者当了回小新四军&&&&记者贾雪梅&实习生张小梅&&&&&25日,晨报小记者团一行来到黄陂姚家山“武汉抗战第一村”,进行体验式采访活动。本版摄影&记者石一&&&&7月25日,晨报小记者团47名小记者来到“武汉抗战第一村”——黄陂区姚家山村,参观新四军第五师旧址,演“扛红缨枪刺鬼子”、“参谋长研究战况”,穿越70多年,“当一天小小新四军”。在模拟CS实战中,自称“神枪手”的小记者却在3米处都打不中“敌人”,感慨当年新四军战士打鬼子不易。&&&&军训&&&&向左转转出了三个方向&&&&上午10时30分,47名小记者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教官的指挥下,换上军装,进行“战前军训”。&&&&“向左转!”随着教官一声令下,个头高高低低站不整齐的“小小新四军”队伍,顿时乱了阵脚。有的向左转、有的向右转、还有的向后转,把旁边的小伙伴撞得歪到一边。“只要有一个人转错,所有人加练2分钟。”教官的话让正在嘻笑、打闹的训练队伍顿时安静了下来。“有人转错,加两分钟。”“有人说话,加两分钟。”“有人乱动加两分钟。”10分钟后,“小小新四军”头上都冒出了大颗汗珠,有的衣服已经打湿,渐渐明白了纪律的意义。&&&&实战&&&&3米都打不中敌人&&&&早上,前往姚家山的大巴上,小记者们个个精神抖擞。&&&&“真人CS野战,我要演男一号!一发子弹横穿所有敌军!”武珞路小学的六年级小学生徐丞烨跟记者夸下海口。他对于战争的理解全部来自于电视剧,讲起抗日剧里的战士形象眉飞色舞。听说这次去姚家山可以体验“打仗”,徐丞烨迫不及待地想“过把瘾”,声称他一人演“好人”,其他人都演“鬼子”,要以一敌百。&&&&实战中,埋伏在卡车下阻击“敌人”的徐丞烨演得很入戏,可令他沮丧的是,隔着3米一连打了几枪都未击中“敌军”。说好的800米一枪毙命呢?&&&&演习结束后,一个敌人都没有“打死”的徐丞烨感慨地说,当年新四军战士们打日本鬼子看来不容易啊!&&&&参观&&&&演“参谋长”指挥作战像真的&&&&姚家山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小记者们走在这青山碧水间,很难想象那弹洞墙壁、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直到新四军第五师的旧址出现在他们面前,才一下子穿越到70多年前。&&&&小记者们先后来到司政机关大礼堂、李先念旧居、陈少敏旧居、后勤部、枪械所、参谋处、医务室、造弹厂和印刷厂,听导游讲解新四军女领导女陈少敏带领村民织布做衣服援军,并亲自上战场打仗,“女记者”们立马瞪大了眼睛。“男记者”们则看到当年新四军们使用的枪械、大炮、手榴弹异常兴奋。听说很多土步枪是战士们自己生产的,他们兴致高昂地追问起制枪的方法。站在鄂豫边区抗日武装力量示意图前,三位小伙伴扮演起总指挥、参谋长、司令员的角色,“研究”起战争形势,表演得惟妙惟肖。另外几个小记者则拿起办公桌上的老电话,“喂,喂,喂”,想象当年接到情报的一幕。还有一些小伙伴们扛起了红缨枪,虽然有点儿重,但他们还是直呼很过瘾,并现场表演英勇杀敌的情景。&&&&回忆&&&&“日本飞机炸毁了我的家”&&&&“当时我才几岁大,在炕上睡着了。婶娘急急忙忙从外面跑到家里冲着我娘大声喊,敌人要丢炸弹了,赶快带着伢跑。我娘抱起我往大山深处跑去,日本鬼子的飞机就在头顶上……”&&&&当天,在新四军第五师旧址后勤部,78岁老人姚世高回忆起当年抗战期间的情景,眉飞色舞,47个小记者听得入迷,不停地追问。1941年末到1946年,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司、政两部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在姚家山驻扎。当年,新四军第五师旧址后勤部所住的房子是姚世高爷爷的房子,新四军就和姚家人同住。&&&&“我家的房子被炸塌了,”姚世高指着现在后勤部的厅堂说,“就是这间房子炸得最严重,还是第五师帮着我家重建的!”小记者们不停地拍照、记笔记,继续追问,“你们家和新四军一起吃饭吗?”“第五师单独开伙,但我们小孩子经常去那边蹭饭!当年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很穷,经常吃不饱,战士们很怜惜小伢,他们吃饭时就经常会端饭过来给我吃。我记得有一次,战士们还给我喂过酒,我喝醉了!”&&&&就像当年第五师和老百姓住在一起,修缮好的新四军第五师旧址并没有让老百姓搬走,他们仍然延续着当年的生活状态,和谐地融为旧址的一部分。&&&&小记者体验“杀敌”。&&&&新四军用过的武器吸引不少孩子。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频道合作:探访新四军五师机关旧址
&& 08:31:00&&
  中新社武汉8月19日电 题:探访新四军五师机关旧址  中新社记者 徐金波  “司政大礼堂”、“李先念旧居”、“修械所”……在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与孝感市大悟县交界的大别山中,坐落着被誉为“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村,时至今日该村依然留存着诸多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遗迹。  与武汉城区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相比,这里山峦绵延起伏,若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面提示,陌生人根本走不进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  走进村子却呈现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石头墙基、白墙黑瓦的明清徽派建筑比邻而立。在“老旧”屋檐下,一块块标有“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鄂豫边区党委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故居”、“被服厂”等门牌夹杂其间,标明姚家山曾经有过的不寻常历史。  医务室旧址内,手术室陈列有当年的手术床,白色床单上血迹清晰可见;在参谋处旧址,室内桌上摆放着旧电话、煤油灯、笔墨纸砚,再现当年烽火岁月;印刷厂旧址,展示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印刷出版的报刊;司政大礼堂旧址,是一座两层的建筑,李先念、陈少敏等当年在此办公……  姚家山抗战历史研究者李金刚告诉记者,大别山区的姚家山是武汉北部门户,南距中心城区90公里,雄视江汉平原;西扼平汉铁路,与大洪山脉遥相呼应;东边峰峦起伏、崖陡谷深、地势险要,直指华东地区;北依大别山脉,亦可逐鹿中原。  1940年,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新四军五师前身)深入敌后进驻姚家山,与前期到达鄂豫边区党委负责人陈少敏会合,开始在姚家山周边地区构筑抗日战争的红色堡垒。  “皖南事变”后,这支队伍被改编成新四军第五师,鉴于其与新四军军部联系困难,则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从此,孤悬敌后的新四军五师广泛动员和依靠鄂、豫、皖、湘、赣边区千百万民众,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多重夹击下,长期转战武汉外围,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截至1945年8月,根据地发展成横跨鄂豫皖湘赣五省66个县、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300多万人口、5万多正规部队和30多万民兵,先后作战1260多次,抗击了近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实现了从四面八方对日伪政权华中重要战略据点武汉的战略反包围。  抗战期间,新四军五师司政两部常设在姚家山,并在村内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参谋部、医院、被服厂、印刷厂、枪械所等机构。如今这些革命遗迹和部分革命文物依旧保存完好,整个姚家山村宛如一个大的革命文物群,成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为完整展示新四军第五师的丰功伟绩,当地政府兴建了一座陈列馆。除建有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鄂豫边区重要领导人群雕外,还通过木兰烽火、怒潮喷涌、挺进鄂豫、中原抗战、战略包围、抗战胜利等六个部分,再现了当年新四军第五师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岁月。(完)
无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调用-本站
右侧调用-本站
页面尾部调用-本站探访“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村 曾抗击15万日军
13:28:34 &&来源:东方网
  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大礼堂旧址 记者郭良朔  摄抗战时期的听诊器及新四军五师卫生部编著的医疗手册 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嘉 林敏 实习生徐婷婷 朱晗迪)昨日上午,50余名“寻访我身边的抗战遗迹暨博物馆见学之旅”寻访团成员来到“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村探访。村内房屋为徽派建筑,白墙黑瓦,房顶装饰着标志性的马头墙,上面覆以小青瓦。新四军第五师曾先后在此驻扎6年,从最初的160余人发展到后来的15300余人。  手术床血迹重现当年战争残酷  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旧址由司政大礼堂旧址、李先念旧居、陈少敏旧居、印刷厂旧址、修械所旧址、医务室旧址、造弹厂旧址和姚家宗祠等9处建筑组成。除姚家宗祠被日军炸毁外,其他8处基本保存完好。  寻访团首先走进医务室旧址,手术室里存有一张当年的手术床,白色床单上血迹清晰可见。黄陂街小学的阮佳慧说,看到70余年前新四军战士的血迹,感觉触目惊心,“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了解到先辈为了抗战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  医务室后面是新四军第五师参谋处旧址,室内桌上依次排列着毛笔和石砚,一部破旧的电话,一盏煤油灯和一盏马灯,还有一只失去了壶盖的老茶壶,所有物品都是按照当年的陈设摆放。  在新四军第五师印刷厂旧址,还展示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印刷出版的报刊。当地村民介绍,“七七事变”后,武汉成为文化中心,武汉沦陷后,大量文化工作者转战周边乡村,《七七报》和《挺进报》正是在此地合编《七七日报》,对当时抗战宣传产生广泛影响。  随后寻访团来到司政大礼堂旧址,它是当时姚家村最高的建筑。正对大门的便是李先念、陈少敏等同志的办公地点,所有作战电报都从这里发出。  新四军第五师抗击15万日军  姚家山抗战历史研究者李金刚介绍,姚家山是黄陂北部门户,北连大悟,西接孝昌,南距武汉市中心城区90公里,这里崖陡谷深、偏远险要,曾是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战略要地。1940年,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进驻姚家山,与前期到达姚家山地区的边区党委负责人陈少敏会合,开始在姚家山开辟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红色堡垒。1941年至1946年,新四军五师在大、小悟山期间,司政两部常设在姚家山,而1943年的驻扎时间最长,达半年之久。  在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战功卓著。李金刚介绍,1941年9月第五师第十四旅第四十团,在黄陂长轩岭战斗中击毙日军10余人,俘日军2人、伪军17人,缴获汽车3辆。
& ( 13:28:14)
& ( 13:26:37)
& ( 12:30:48)
& ( 12:05:18)
& ( 12:04: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姚家山风景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