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书名 第一章为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东渡回国

> 【答案带解析】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取材于鉴真东渡。
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取材于鉴真东渡。 
错误:鉴真东渡 改正:玄奘西游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取材。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取材于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完整答案请上满分5网查看,
考点分析:
考点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但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小说、科学著作、书法等领域成果显著,影响深远。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金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 & & & & & & & & & 著作&&&&&&&&&&&&&&&&&&&&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年代&& & & & & & & &著作 & & & & &&作者&& & & & & & & & &&题材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 &
元末明初 & &《三国演义》&&&&罗贯中 & & &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第一部以农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 &《西游记》&&&&&&&吴承恩&&&&&&&&唐僧取经的故事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说。
清朝 & & & & &&《 红楼梦》 & &&曹雪芹 & & &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知识点拓展
经&&&&&&&&& 济
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1.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
2.夏朝开始的世袭制
3.西周的分封制
4.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5.商鞅变法
1.夏朝的历法和商朝的甲骨文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3.法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4.扁鹊的“四诊法”;屈原的《离骚》;战国编钟
1.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乱和大变革,我国迎来了民族融合的第一个高潮期。
1.河姆渡遗址的水稻
2.半坡遗址的粟
3.商代“五谷”已齐备
4.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我国奴隶制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的文化)
2.夏商周时期的瓷器也很发达
1.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2.春秋战国时期盐铁业发达
1.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西汉初期的分封制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1.在丝织业上使用提花机
2.冶铁业上使用水排
1.汉武帝统一货币使用五铢钱
2.两汉时期,东西二京有专门的商业区叫作“市”
1.统一文字,使用小篆,推广隶书
2.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提倡儒学,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4.蔡伦发明造纸术;《九章算术》
5.张衡发明地动仪;
6.华佗的麻沸散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的《史记》
1.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征越族,统一岭南,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2.西汉初年,汉朝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并张骞出使西域(今新疆)。
3.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4.东汉时期,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来又派班超经营西域。
1.西汉时期,武帝派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东汉桓帝时期,大秦(古代罗马)派使者来汉通好,开辟了中西官方往来的先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祖冲之和圆周率
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郦道元的《水经注》
4.“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5.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佛教和石窟艺术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起来大陆同台湾的联系。
2.“五胡”内迁,长期与汉族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起来大陆同台湾的联系。
2.“五胡”内迁,长期与汉族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唐太宗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2.农耕技术大发展,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3.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4.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1.唐代的丝织业技术高超
2.制瓷业发达,越州的青瓷和刑州的白瓷以及唐三彩世界闻名
唐代商业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市内有“市”(商业区)、“坊”(住宅区)
1.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发展和完善
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5.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颜真卿和柳公权。
6.隋唐绘画艺术高超,如阎立本和“画圣” 吴道子。
7.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
2.唐蕃关系是唐朝民族关系的典范,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后来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唐太宗册封了许多少数民族首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唐政府还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在新疆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隋唐时期,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唐朝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隋唐时期,朝鲜、日本有大批使节、学生和僧侣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明,中国文化对朝鲜、日本影响很深远。
3.唐政府也派使者外出学习,如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古代印度)求取佛经,并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和佛教,在日本建造了唐招提寺。
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冲突不断&&&&&&&&&&&&&&&&&&&&&&&&&&&&&&&&&&&&&&&&&&&&&&&&&&&&&&&&&&&&&&&&&&&&&&&&&&&&&&&
2.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3.忽必烈建立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1.引进了越南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水稻产量占粮食产量的首位
2.棉花种植得到推广,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
1.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4.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1.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代政府鼓励贸易,并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5.流行于唐代的词在两宋时得到很大发展,著名词人有苏轼、李6.清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照和辛弃疾
1.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冲突不断,民族交往频繁。
2.元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最高潮时期,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许多汉族人外迁,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杂居融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元政府还设立了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还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在中国十几年,后人根据他在对方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明朝:加强专制主义,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引进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
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1.明清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2.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出现机户,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明清时期我国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明朝采用八股取士,清朝实行“文字狱”。
2.明成祖修建了北京城,紫金城(今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还进一步完善秦长城
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科百科全书”。
5.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四大名著)。
1.清朝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于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乾隆帝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朝戚继光抗倭。
3.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 者,收复台湾。
3.康熙帝两次反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为繁华的商业区。 
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元朝彊域空前辽阔,元世祖采用什么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
)A.郡县制
D.行省制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社会经济发展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鉴真东渡(历史文化事件)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目录 个人简介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东渡原因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曲折过程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见病症的对症药物。东渡事由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第一次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不料鉴真一位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第二次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第三次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第四次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第五次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过了大庾岭,鉴真大弟子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第六次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天皇的尊敬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称“大和尚”。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相应的,鉴真也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由,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七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弟子鉴真在日本的弟子很多,其中法进(709-778)是鉴真讲授戒律和授戒的得力助手,被日本律宗奉为仅次于鉴真的“第二和尚”,撰有大量律学注疏,还经常向日本学僧讲述天台三大部4遍,深受欢迎;思托积极协助鉴真营造唐招提寺,在向僧众讲授律学之外,也讲授天台宗教义,撰有日本最早的佛教史传《延历僧录》,并撰写鉴真传记《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日本元开的《东征传》主要是据此书撰写的;如宝在鉴真死后主持唐招提寺,在进入平安时代之后曾为桓武天皇及后妃、皇太子授戒,被日本律宗奉为继承鉴真、法进之后的“第三和尚”。意义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鉴真东渡日本》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译文】 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有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单字单句解释 【原文】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 【译文】 唐朝有个名望的和尚叫鉴真,出家前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做了和尚。 【原文】 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 【注解】 稍:渐渐 【译文】 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 【原文】 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 【注解】 应日僧普照辈延: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邀请。 【译文】 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原文】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 【注解】 骤:急 或:有时 覆:倾翻 匮:缺少 【译文】 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 【原文】 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 【注解】 渝:改变。 【译文】 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是志向始终不变。 【原文】 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注解】 竟:终 翌:第二,翌:yì 【译文】 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传授佛教的清规戒律。鉴真东渡(林大庆执导电视剧)公元七四二年,唐玄天宝元年,日僧荣叡与普照等人闻悉鉴真和尚的威名,特地前往扬州大明寺谒见鉴真和尚,并力邀鉴真和尚赴日传法,鉴真大和尚为东渡弘扬佛法,历经五次的失败,其中经历弟子圆寂、官府阻挠、甚至于双眼失明等等……仍然不改其志,将当时鼎盛的中国佛法与中国医药、艺术、建筑、文学等,经由水路传往日本。鉴真和尚不仅传入戒律,以完成日本律宗一派,并且间接影响日本佛教史上两位宗师的崛起—真言的空海上人与天台宗的最澄上人,并因此开展出平安、镒仓时期日本佛教的鼎盛局面。而在文化的影响上,随大师东渡所传入的建筑、雕刻、书法、绘画、医药乃至民生日用,都让大唐文化在日本留下弥足珍贵的的丰富遗产。也就是如此,鉴真和尚更被赞为日本「天平文化的巨人」。目录鉴真 迟重瑞 荣睿 石凉 普照 伟刚 琼花 付瑶 吴玉兰 赵琨 周士杰 艾俊迈 祥彦 史林 晁衡 韩冬 灵佑 肖宏 思托 金鹏 道航 王仲伟 玄法 黄雷 吉真吉备 杨和平 藤原清河 李键昌 中麻吕 杨键 平群广成 李元 辨正 楮柳生 李林甫 陈可达 玄宗 郑随绪 秦朝元 徐铁人 法进 姜明 德清 刘耀辉 道兴 国玉峰 昙静 黄佚 如宝 杨阳 忍灵 梁晓彬 澄观 黄继鹏 明烈 李强 如海 大鹏 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该剧讲述了鉴真大师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该剧通过鉴真大师与日本弟子荣睿、普照的生死友情,颂扬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讴歌了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的功绩,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鉴真东渡日本
浏览次数 : 207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