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图片座下有几大金刚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位菩萨分别保佑什么?_百度知道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位菩萨分别保佑什么?
提问者采纳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协侍,顶结五鬓,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密教称普贤为“金刚萨埵”“菩贤萨”等。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地藏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于仞利天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佛既灭,弥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地藏原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月(读rou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读rou肉)身,据说即为地藏菩萨成道处。《地藏十轮经 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观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异类化身,以教化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所以又称“千体地藏”。《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但为教化众,仍处身闻,独觉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土地丰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十种利益。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地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文殊菩萨身世与净土行愿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文殊菩萨身世与净土行愿
文殊菩萨身世与净土行愿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紫金色,刚生下来就能够说话,不久就在世尊座下出家。《首楞严三昧经》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称为‘平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号为龙种上如来,即是现在文殊师利菩萨是也。”《央掘魔罗经》言: “现在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毗卢遮那佛的左、右侍从,他们合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又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关于文殊菩萨的身世,据《文殊师礼般涅槃经》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从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零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也提到:在东北,有个叫做清凉山的地方,那里有菩萨叫做文殊师利,他和他的眷属及诸多菩萨共一万人,常在山中演说法理。而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因为终年积雪,夏天仍然寒冷,从来没有过炎暑,又叫清凉山,因此众人便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了。  依照佛典记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修行者得证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意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其威神力所致。经典中还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文殊菩萨的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中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给凡夫一个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圣像,是脚跨青狮,左手执持莲花,右于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着,飘逸且雍容华贵,柔和中带着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狮子作为文殊普萨的座骑,则是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文章关键词:
10:53 10:33 15:28 10:28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目前已抓到8条蛇,还有5条潜伏在家中。
此前,两人被拍到在机场十指紧扣,看来关系匪浅。
广东省发行量第一、传阅率第一的报纸。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五代弥勒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图  文/图 钟葵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佛门中的身份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有无上智慧,号称“大智文殊菩萨”,普贤修行第一,号称“大行普贤菩萨”。他们与观音在印度佛教传说中本是兄弟关系,经过中国人的改造,变成了三姐妹,所以我们见到这三位菩萨的造像大都是女相。  文殊普贤胁侍释迦牟尼弘扬佛法  佛门中的佛是至高无上的,其地位等同于人间的帝王。帝王有宰相辅助掌管国事、处理政务,佛也有胁侍菩萨协助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在众多菩萨中,只有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才有资格当胁侍菩萨,据说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或等同于佛。中国人所熟知的四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其中有三位是胁侍身份。观音是阿弥陀佛的胁侍,其职责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不过观音的所作所为显然已超出了其职责范围,大部分时间都忙于拯救受苦众生。文殊和普贤是当今佛门至尊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人们通常称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只有地藏菩萨不是某位佛的胁侍,或许是因为管理地狱的事务太繁忙,地藏才没有去当佛的胁侍。  文殊和普贤能当释迦牟尼的胁侍,当然要具备不同寻常的本领。据说在诸菩萨中,文殊的智慧辩才第一,故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普贤则是佛门中愿行的代表,故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文殊执掌佛的智慧宝藏,擅长开启“解门(佛学教义门)”,是学习“正知正觉”的指路明灯。普贤是“行门(学佛修行门)”的典范,是学佛者的引路人。佛门中人要到达“彼岸”,既要有文殊般的智慧,又要有普贤般的愿行。缺少了智慧,怎么发愿怎么修行都不会圆满,而有智慧却不发愿不修行,也得不了道、成不了菩萨。  文殊职责虽为开启众人智慧但不轻易示法  用佛学的语言讲,文殊和普贤,象征学佛要有“解”有“信”。“解”而无“信”,“解”是“邪见”;“信”而无“解”,“信”是“无明”。“解”和“信”二者不可分离。其实,“解”就是理论,“信”就是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学佛的纲领,也是做任何其他事的原则。  文殊从智慧的角度、普贤从修行的角度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佛经中多有记载。如《圆觉经》第一个问题就是文殊提出的,他问释迦牟尼学佛从哪里开始,佛答复要断“无明”、见自性。文殊又进一步问什么是“无明”,佛答“无明”犹如病目见虚空之花朵,虚幻不实。接着普贤登场,他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众生修行到证得“圆觉清净境界”,佛也作出答复,重点是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但凡大乘法会,文殊和普贤无不参与,而且担当重任,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  现在很多人登五台山拜文殊,登峨眉山拜普贤,都是抱着功利的目的,烧高香祈求功名利禄、富贵荣华,这显然是登错了门、表错了情。文殊在佛门中的职责是开启众人的智慧,让人懂得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生死观、本体论、认识论、缘起论等,对那些汲汲于名利的庸俗之辈,他拿什么给他们呢?向文殊菩萨求荣华富贵,跟向和尚借梳子没什么两样。  即使向文殊请教佛法,他也不会轻易告诉你。据说观音菩萨的胁侍善财童子本是文殊的弟子,善财曾向文殊请教佛法,文殊说,你到南方的可乐园去问功德云和尚,他会告诉你。善财找到了功德云,功德云说,你到南方的海门国去问海云和尚,他会告诉你。善财找到海云,结果海云叫他去问善住和尚,善住又叫他去问解脱长者……搞得善财团团转,一共跑了110个国家,参拜了53位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又被介绍到文殊那里。文殊见他十分虔诚,一心向佛,才向他传授佛法,使之成就“无量大智光明”。  普贤望世人一心清净利他利人  拜普贤求功名显然也是不可能如愿的,据说普贤有十大行愿,包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随喜功德等等,其主旨便是要弘扬佛法。普贤希望世人一心清净,不起邪念,处处利他利人,那些只想得不想失的人,与普贤强调的修行精神背道而驰,普贤菩萨怎么会保佑他们呢?  为了突出文殊的智慧和普贤的大行,佛门造像者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文殊菩萨的造像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是头有五髻,一手持剑,一手持莲花,上有经函,骑乘狮子。五髻代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持剑象征以智慧剑斩断世俗烦恼,莲花代表清净无染、纯洁无邪,经函则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狮子是百兽之王,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表示文殊的智慧无坚不摧,犹如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  普贤的造像也丰富多姿,常见的造像是手拈如意荷花,骑六牙白象。传说普贤菩萨又称为延年菩萨,因此还有一种延年普贤像,头戴五佛宝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坐在千叶的莲花上,由一个三头白象王背负着,象王脚踏大金刚轮。普贤造像最大的特色是骑白象,象能负重致远,象征普贤“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另外,俗传文殊菩萨是生肖兔的守护神,普贤是生肖龙和蛇的守护神。  宋以后菩萨男相变女相  文殊菩萨智慧惊人,普贤菩萨愿行广大,他们能居释迦牟尼佛胁侍之位,其来历自然也不平凡。  但在佛经中,有关文殊菩萨的出身来历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首楞严三昧经》说他在过去无量阿僧o劫已成佛,名为龙种上尊王佛;《央崛摩罗经》说他是北方佛,名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华严经》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为辅助释迦牟尼教化众生,于公元前六世纪,降生示现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其实是释迦牟尼的祖师;《文殊师利涅经》则说文殊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一个婆罗门贵族的王子,后随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被尊为众菩萨之首。另外还有其他说法,每种说法都很神奇。  相对而言,有关普贤菩萨出身经历的说法没那么多,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悲华经》的说法,该经说普贤菩萨本是某位圣王的第八王子。这位圣王生有千子,父子皆从佛出家修道,而且都有所成就。后来圣王本身成了阿弥陀佛,长子成了观音菩萨,次子成了大势至菩萨,三子成了文殊菩萨,八子即普贤菩萨。  由此可见,观音、文殊、普贤在印度的传说中是兄弟关系,但来到中国后,却变成了姐妹关系。因中国人喜欢女观音,遂把文殊和普贤也变成女性。《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称,观音之父是妙庄王,姓婆名伽,母亲是伯牙氏。妙庄王有三女,长女名叫妙清,次女名叫妙音,幼女名叫妙善。妙善就是观音,她舍身救父,感动了天上诸神,被上帝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而妙善之父妙庄王被封为善胜仙官,母伯牙氏被封为劝善菩萨,大姐妙清被封为大善文殊菩萨,青狮骑座,次姐妙音被封为大善普贤菩萨,白象骑座。自宋以后,观音、文殊、普贤的法相从以前的男相变为女相。对这种变化,佛门中人并不出面纠正,因为他们认为,佛和菩萨皆无生死,也无男女之分,女相也好,男相也好,只要有利于弘扬佛法,就是好相。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  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来源广州日报)
时尚界的潘
杭州市271初中数学学案研究室主任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肥胖、糖尿病、食管返流等疾病。
旅游摄影达人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请问关于观音菩萨座下童子的故事_百度知道
请问关于观音菩萨座下童子的故事
  善财生来聪明活泼,善解人意,深得长者的欢心,疼爱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长者担忧,就是善财并不喜欢听闻关于“发财”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采集种种善法的财宝,来供养所有爱好真理的人们。他在求学时期,常去听闻哲学家演讲,他到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参访文殊菩萨,使他发现人生的真义。于是,他发愿行菩萨道,直到成佛。  善财发起菩提心,并虚心请求文殊菩萨教导他奉行大乘普贤行的方法。文殊菩萨告诉他:“你要学习普贤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参访善知识。”善财面有难色地说:“圣者!我不知道那里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参访,我无能力分辨善恶。”  文殊菩萨点头说:“善财!对于善知识,应该是集中心力在他的德行、特长,去效法他的优点,而不要去评断、挑剔他的缺失、弱点,这就是参访的第一义。”文殊菩萨指示善财参访之道,并预言善财将被人美称为永久的童子。善财感动欢喜地告别了文殊菩萨,开始了佛教青年游历参访的生涯。  首先,善财来到南方的胜乐国妙峰山上,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深刻体会到佛子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常常忆念诸佛的伟大,心念时时与佛同住。善财接受了德云比丘的教诲,感怀在心。接着,他陆续拜访了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罗门、长者、商人、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各种不同身份的善知识,听受种种的法门,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善财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详述有五十三参的过程。  善财接受弥勒菩萨的教诲后,结束参学的云水生活,最后回到普门城,踏入普贤菩萨大行的菩提道场。善财再度受到文殊菩萨的摩顶教化:“参访生活已经功德圆满,你将与我同住;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止普贤菩萨的大实践大修行中,体现佛法的真谛。”就这样,善财开始修习普贤菩萨的解脱法门。  善财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与光明遍照法界与虚空,灭却一切众生的苦难,使他长养菩萨的善根,得十种智波罗蜜。最后,善财获得普贤菩萨的摩顶赞叹,并在观察普贤菩萨的清净法身中,自觉已经和菩萨融为一体,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众生。善财童子终于完全证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不久将与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解脱自在。  历代以来,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的偈赞与图绘很多,如北宋杨杰的《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的《五相知识颂》、惟白的《文殊指南图赞》等,都是佛教文学上常用的题材。在寺院中,观世音菩萨像的左侧,有时也设置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于他历访名师的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菩萨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来,善财童子即为佛子求法的典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观音菩萨左右分别为善财童子和小龙女。善财童子是福生城长者最小的儿子,出生时,各种财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但他却看破红尘,要修行成佛。他曾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文殊菩萨指点他去南游110城,参访五十三位名师(又叫“善知识”),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善财是第“二十七参”遇到观世音菩萨,并从中深受教益。因此,很多佛寺为五十三级台阶,其寓意就是“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献宝的龙女是二十诸天之一娑竭罗龙王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讲法,幡然觉悟,于是到灵鹫山向释迦牟尼献上宝物,以龙身成就佛道。善财和龙女后来成为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从,是菩萨教化众生的助手,更是金童玉女的象征。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都在这书里了!在线阅读地址:可以一篇一篇博文往后翻看。
我就是他坐下童子。我经常和她发生性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观音菩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四大金刚(佛教神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佛教神祇??????? 收藏 查看&四大金刚(佛教神祇)[sì dà jīn gāng]
四大金刚是中国汉传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神的代称,分别是东方、南方、西方和北方,是佛教伽蓝中,最为重要的护法神,相传做于须弥山。登场作品《西游记》
四大金刚即四大天王,出自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神话的,分别是:、、、。二十诸天是神话中之中的诸位天神。佛教创立之初尚处于哲学范畴,随着佛教逐渐发展,将印度教神话的八部众(、、、等部族)纳入佛教神话当中。
四大尊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尊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位尊天大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因此得名。坊间传闻四大尊天王护世于山山腰上的四天。
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和“六欲天”。 欲界:人类社会,地狱,饿鬼;六欲天:超于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六欲分为六重,第一重便为“四天王天”。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民间又称“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咜,身白色,穿盔甲,手持琵琶,主乐神;南方增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盔甲,手握宝剑,护法神;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另一说法是红色),穿盔甲,手持蜃(据明·杨慎《艺林伐山》云:“蜃行似蛇而大音顺。”有人曰蛇或龙,皆误)传法神;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另一说法是金色),穿盔甲,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降魔施财之神。根据传说,在须弥山中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便各居一峰,护一方天下,故称四大天王。在中国古代,四大天王还有“风调雨顺”的含义——持剑者风(锋)也;持者调也;持伞者雨也;持蜃者顺也。这也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对丰收之年的渴望。(1)东方:身白色,穿甲,左手把刀,右手执鞘;
(2)南方: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宝剑;
(3)西方:身红色,穿甲戴胄,左手执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闻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执宝塔,右手执三叉戟,脚踏三夜叉鬼。佛教的四大天王汉化便形成中国中的“四大金刚”,成为“风调雨顺”的化身:
(1)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把,职调。
(2)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3)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掌混元米伞一面,职雨。
(4)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殊菩萨传 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