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务招标网报道领导人有几个

用光和影记录犯罪的女刑警
用光和影记录犯罪的女刑警
杀人、抢劫、血腥、暴力……选择了刑警,就选择了与社会的黑暗面交锋,同人性的丑恶较量。“在我的工作当中,我是用镜头去记录犯罪;在我的生活中,我用镜头去记录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
3月19日下午,公安部会议中心。&&&
《中国警务报道》2003年度“观众最喜爱的警察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朱晓云榜上有名,并作为惟一一名女性列十佳之首。3月24日,记者专程赶赴铜陵,独家采访了朱晓云。&&&
《中国警务报道》是直属于公安部宣传局的跨媒体的大型综合网络平台,其电视专栏去年共拍摄了近百名警察人物,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反响强烈。自今年1月15日开展“观众最喜爱的警察人物”评选活动以来,得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他们通过网上点击、发送短信或写信等方式,积极参与评选,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警察人物。活动组委会根据选票排名,评出了前10名“观众最喜爱的警察人物”,朱晓云得票最高,排在第一位。3月19日的表彰会上,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孙明山给10位优秀民警颁了奖。&&&
“我是3月15日接到通知的,当时非常惊讶,怎么会选上我?”刚出完现场回来的朱晓云脱下白手套,洗过手后才坐到我面前,“可能因为我是个女的吧。”朱晓云自问自答后接着一串清脆的笑声。&&&
其实在此之前我和朱晓云有过两次接触。第一次是她当选“安徽省十佳女警”,我和她在表彰会后简单地聊过;第二次是去年杀害民警任飞的凶手杨正智被缉拿归案、押回铜陵时,我和她曾抢着在队伍前面拍照片。朱晓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爽朗、直率,属于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女同志。&&&
与男性相比,虽然在心理、体力、家庭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作为全省从事刑事照相工作惟一一名女性,朱晓云以自己的细致、柔韧见长,在专业领域木秀于林。她的论文多次发表在行业报刊,她的作品为侦查破案提供了线索和方向,她是目前安徽省最年轻的刑侦技术高级工程师,获得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安徽十佳女警”、“铜都十大女杰”等诸多荣誉。&&&
镜头一:侦查员朱晓云&&&
谈到如何走入警营大门,朱晓云笑着说:“其实,穿上这身警服有些无心插柳的味道。”&&
1984年高考结束后,朱晓云估分不高,第一志愿只填报了安徽医科大学,谁知道最后却被第三志愿的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录取。两年的警校生活,把这个第一次打靶就吓得抹鼻子、掉眼泪的文弱女孩磨炼得刚毅、坚强。&&&
1986年7月,朱晓云从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山分局刑警大队。众所周知,刑警工作苦、累、险,作为一名女孩子,她完全可以请求组织上重新安排一份安全、轻松的工作,但她没有这么做。朱晓云虽是女性,但天性要强的性格使她从加入警察队伍的那天起,就发誓要做一名出色的刑警。为此,她悄悄剪去秀丽的长发,换上粗朴的牛仔装,和所有同事一样加班、守候、调查走访,盘查讯问,只要男刑警们能吃得下的苦和累,她咬牙也要扛下来。渐渐地,大伙对这个刚入道的黄毛丫头有了好感。工作中,同事们手把手地教她,从最基本的制作谈话笔录教起,告诉她如何抓住被讯问人的心理,如何提问,如何切入正题等等。这些老同志们多年实践的经验之谈让她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也提高了她的工作能力和破案信心。从事刑侦工作18年来,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经历。&&&
月间,铜陵市居民村连续发生系列强奸案,犯罪分子深夜潜入居民家中,将单身熟睡的女子强奸,此案一时闹得人心惶惶。当时正值“夏季严打战役”期间,铜官山分局刑警大队全体出动,侦查员们不顾高温酷暑,两人一组,白天在居民村调查走访,摸底排队,夜晚架网守候。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朱晓云和队友们终于发现家住五松新村的迟某有重大犯罪嫌疑。通过对现场提取的指印比对认定,最后确定迟某就是作案分子,此案一破,大快人心。通过侦破此案,她从警队老同志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此,她更坚定了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
镜头二:扛相机的朱晓云&&&
1989年,因刑警大队只有一名技术人员,无法兼顾现场勘验和刑事照相工作,爱好摄影的朱晓云被领导慧眼选中,调到技术中队,从事刑事照相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却干出了名堂。1990年,朱晓云被送去参加安徽省公安干部学校举办的刑事照相学习班。她至今还记得学习结业后勘查第一个凶案现场的情景:那是1991年6月的一天,正值星期日。江南的6月,天气潮湿、闷热,吃罢午饭,她正昏昏欲睡,突然电话铃响了,铜陵市造纸厂污水处理池里,发现一只鼓鼓囊囊的沾有血迹的编织袋,并伴有恶臭味,让她火速勘查现场。当现场勘查人员将编织袋打捞上岸解开时,发现袋内是一具尸体,当时尸体已呈巨人观(高度腐败),正冒着刺鼻的恶臭。面对成团的苍蝇,成堆的蛆虫,天生爱干净的她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直想吐,甚至还想打退堂鼓。然而看着法医们头顶烈日、汗如雨下却依然不顾恶臭,仔细、认真地对尸体进行检验时,她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对着尸体第一次按下快门。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战胜自己的心理弱点,把刑事照相工作做好。&&&
“我是个要面子的人,干事情就要干好,男同志能干的,我也能干。”正是凭借这股子勇气和精神,朱晓云在刑事照相领域越做越好。&&&
日,在铜陵市江滨小学的公路上,一名女出租车司机被犯罪分子奸杀,作案手段极其残忍。2月的江边,寒风刺骨,阵阵细雨更让人萎缩麻木。朱晓云接到出警的命令后,为轻装上阵,毅然脱去笨重的大衣,背起照相器材,踏着泥泞来到现场。面对复杂、恶劣的现场环境,她没有一句怨言,很快投入到勘查工作中去。“作为现场惟一一名女性,我被犯罪分子的凶残和现场的惨状所震撼。找到物证,抓住凶手成了当时心里惟一的愿望。”&&&
在百米长的搏斗、挣扎、残杀现场,朱晓云仔细地寻找破案的线索和证据,用冻僵的双手拍摄每一个痕迹物证,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终于在出租车副驾驶座位下方的一盒磁带表面发现了一枚泥迹、汗液混合型指印。经分析判断:这枚指印系犯罪嫌疑人所留。若能将这枚指印清晰地拍照、固定下来,将会给认定犯罪提供铁的证据。对混合型指印的拍摄一直是刑事检验照相中的难题,若用常规方法对这枚指印拍照、固定,指印的重要细节特征肯定难以显现,这将会给下一步的指印比对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拍摄好这枚指印,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在工作室里弯着腰、躬着背,利用多种仪器,运用不同波段的光源,不停地调整配光角度,对这枚混合型指印反复进行拍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她终于找到了光源的最佳波段和配光角度,并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枚混合型指印的重要细节特征。接着用她自己配制的药液冲洗出反差适中的负片,再运用暗房技术,终于制作出非常清晰的指印照片。技术人员通过指纹识别系统对这枚指印做出了同一认定,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刘某。“破案后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镜头三:爱学习的朱晓云&&&
在刑警队摸爬滚打了几年,朱晓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刑事照相工作的重要性,她的耳边时常响起领导的谆谆教诲:没有超常的毅力、刻苦钻研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干不好刑事照相工作的。的确,刑事照相与一般摄影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运用光的特性、照相器材、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显示、检验、固定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影像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任务不仅是对案发地点和遗留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按规定进行拍摄,还要对一些肉眼看不清甚至看不见的痕迹、物证,运用特殊的照相方法,拍摄成可见影像,提供技术检验鉴定、侦查线索和法律物证。&&&
为使自己的专业技术再上一个台阶,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她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摄影专业。1992年,正当她准备结婚的时候,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为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毅然决定推迟婚期,这一推就是两年。&&&
“没有我们家那口子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朱晓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在高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她努力学习,吸取一切对自己专业有用的知识,这两年的学习让她受益终身。&&&
1994年朱晓云学习毕业归队后,被调入铜陵市局刑警支队刑事科学研究所从事刑事照相工作。&&&
刑警支队办理的主要是凶杀、爆炸、特大抢劫、盗窃等恶性、疑难大案,这些都对朱晓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接到勘查现场的任务,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她都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面对一起起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件、盗窃案件、爆炸案件等现场,朱晓云和所有男同事一样,不怕艰苦地对现场进行仔细勘查,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回到办公室又与技术人员们一起,悉心研究从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并认真进行检验、拍照、固定,竭尽全力为侦查破案提供最有力的法律证据。&&&
为了进一步提高摄影理论水平,2002年,朱晓云又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摄影研究生班的学习深造。十多年的刑侦工作经验及丰富的刑事照相实践与深厚的理论功底,加上她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使朱晓云拍摄的现场、痕迹物证检验照片图像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她用光与影作为语言,客观、真实、准确地拍摄记录了大大小小案件的现场、痕迹与物证,为侦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作为一名年轻的刑事照相工作者,朱晓云不仅注重摄影实践探索与摄影理论研究,还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把高科技摄影技术运用到刑事照相工作中去,这就使她从事的刑事照相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突破。近几年来,朱晓云把数字摄影技术引入刑事照相,从而使她的刑事照相有了新的内涵,也拓展了刑事照相的空间。她不仅把数字摄影运用到工作实践,还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她撰写的论文参加了全国刑事影像技术论文交流。朱晓云正是在实践——理论——实践的敬业过程中,使她从事的刑事照相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11月,她被公安部授予物证鉴定高级工程师。&&&
镜头四:同事眼中的朱晓云&&&
“我喊朱晓云叫‘眉眉’,不是妹妹,她不光人长得漂亮,对人也很热情。我们刑科所10个人就像一个大家庭,称呼都很随便。”1975年参加公安工作、1978年开始从事文检工作的李晓荣大姐不仅自己忙着介绍朱晓云的事,而且还拉来刑科所的其他同志一起聊朱晓云的故事。&&&
搞毒化鉴定的储慧玲2001年从安医大毕业,分配到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工作时间不长。“对朱大姐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爽朗的性格,很有感染力。另外,她对所里的老同志特别关心,对我们这些新同志非常爱护。”小储介绍有一次,所里一位大姐没来上班,朱晓云感觉不对劲,打电话到大姐家,一问果然是病了。她立刻联系医院、安排车辆,及时将大姐送到医院治疗。&&&
2000年8月的一天,刚参加工作的周伟和朱晓云一起出一个杀人现场。“当时正值盛夏,尸体发出一阵阵恶臭,男同志都忍受不了那股味道,我当时差点‘现场直播’了。朱大姐却没当回事,一丝不苟地拿着相机,一拍就是好几十分钟。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她。”&&&
刑科所教导员宋旭和朱晓云是老搭档了。“人很正直,能吃苦,交办的事情能高质量地完成。”&&&
“日,滨江分局辖区内两户居民家被盗。技术人员从现场提取了28份痕迹物证,现场不好甄别,需要朱晓云照相固定,一天内要完成,并且每份要冲洗五套。下午交给她东西,第二天一早,高质量的照片就送到了痕检员的手中。通过筛查,很快确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
“你们要写,多写写获得荣誉后的朱晓云。”得知我的来意,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王政委拉住我的手,和我聊起成名后的朱晓云。&&&
“在诸多荣誉面前,朱晓云没有骄傲,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如既往地勤奋努力,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王政委对手下这员爱将赞不绝口。“日,铜陵市化纤厂卫生所六瓶氰化钾被盗,案情重大,情况紧急。此案惊动了国家领导人,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政法委书记罗干作了重要批示:‘要尽快侦破此案’。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非常重视,副厅长王静率刑警总队副总队长、技术专家亲赴现场指导督战。朱晓云与专家们一起冒着高温,不顾蚊虫叮咬,认真细致地勘查犯罪现场,不放过任何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经过各方努力,终于将目标锁定在罗某、魏某、孙某三人身上,并在罗某家中搜出被盗的六瓶氰化钾,人赃俱获,此案成功告破。”&&&
镜头五:生活中的朱晓云&&&
谈到家庭和生活,朱晓云一脸的幸福。&&&
朱晓云的爱人芦志刚是位外科医生,两人自幼同学,可谓青梅竹马。1984年,朱晓云考上警校同时,芦志刚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两地相隔,鸿雁传情。1990年,芦志刚毕业后,学校最初把他分配到上海市一家医院工作,但为了爱情,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大上海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铜陵与心爱的人团聚。作为外科医生和医院的业务骨干,芦志刚的工作也很忙,经常要上手术台,不容分心和大意。但为了妻子的事业,芦志刚心甘情愿地站到了朱晓云的身后。&&&
“如果没有爱人和双方父母的照顾,我在刑警队一天也干不下去。”提及家人的关爱和照顾,朱晓云语调一下低沉许多,满脸愧疚。1996年女儿出生后,大部分时间是由朱晓云的父母和她的婆婆照料的。家里买了台电脑也是朱晓云优先使用。&&&
“既然选择了刑警这一职业,就应尽力做好这份工作,欠丈夫和孩子的以后还有时间可以补偿,但若因个人的事情耽搁了工作,犯罪分子就可能多作恶一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多受到一天的危害,这将是我一生也无法弥补的。”&&&
“作为女同志,必要的时候还得耍些小手段。有时忙案子一连几天不沾家、也不能联系,家里面肯定有意见。回去后,主动赔礼道歉,忙着干家务活,好好表现表现,就什么气都消了。”说到这儿,朱晓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镜头六:朱晓云的摄影艺术&&&
“我们干刑侦的,整天接触的都是社会黑暗面,接触多了以后更加热爱生命,觉得生命很脆弱、很容易逝去。我们活着的人更应该去珍惜它,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当中,活得更精彩一点。”&&&
刑事照相是朱晓云的本职工作,十多年来,她精益求精,成绩突出。同时,在工作之余,朱晓云还拍摄了不少公安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朱晓云的新闻摄影作品都是反映公安战线的生活,题材似乎比较单一,但却真实形象地表现了公安民警的精神状态。无论是拍摄刑侦人员现场勘查、追捕、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场面、情景,还是表现公安民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氛围与状态,都能突出人物的形与神。她的新闻作品无论是构图与角度的新颖,环境与人物的协调,光与影的反差,色彩浓淡的和谐,都达到了一定水平。新闻摄影相对于刑事摄影来说,在朱晓云的工作中不是主要的,但她都能认真对待,因为朱晓云认为,经常拍摄一些公安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对刑事摄影的一种补充,在技术方面对刑事摄影更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刑事摄影工作者,朱晓云长期接触与案件有关的丑与恶的事物,这就使她在内心深处更加渴望生活中的美与善。于是朱晓云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偶尔去拍摄一些艺术摄影作品。朱晓云的艺术摄影作品数量不多,大多是花卉、自然风光题材的艺术摄影作品。这些纯美的艺术作品,是朱晓云内心对美的渴望和光影色彩的形象表现。她的花卉艺术摄影作品清新、甜美、温馨,表现了一个女性的柔美。她的自然风光艺术摄影作品朦胧、虚幻、浪漫,富有诗意,表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美的梦幻。在朱晓云为数不多却富有纯美艺术意境的摄影作品中,让观众深深地感悟到一个公安民警对生活美的强烈渴望。也正是朱晓云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使她更感到一个公安民警应具有铲除人间丑与恶的社会责任感。这也许就是朱晓云能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刑事照相的性格原因吧。■
联系我们& &
&&&&&&& Copyright @ 1998 - 2001
.cn,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人
民 公 安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
本报地址:北京方庄芳星园三区15号楼 邮编:100078中国十大民间俗话,究竟有多少是正确的? - 今日头条()
中国十大民间俗话,究竟有多少是正确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被一些假象误导,以至于上当受骗。比如无数流传于民间的俚语、俗话,据说那是集中很多人智慧凝聚而成的,人们有千万个理由对它深信不疑,但实际上,有一天你终于发现,这些所谓的智慧经不起时间检验,经不起细细推敲、琢磨,不信反转身看看,很多时候我们就落入了这些“智慧”的陷井,弄得满身伤痛。1、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谈到日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日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日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一定得找"老军医"看看。2、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五十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我在南京读大学那其间,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例如上述那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否就被动等着挨打?打你还是轻的,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3、苍蝇不叮无缝蛋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据《西部商报》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村子里传称把某强奸杨某。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最后把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邻居家妇女余某的头砍下。看,这大俗话"苍蝇不叮无缝蛋",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死相信这句话人的性命。4、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所要具有的条件列出若干。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了;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再要求:年龄——这样的机会,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能平等吗?5、人挪活,树挪死"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我的一个堂弟,在长春某名校做老师。几个月前,他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助他把他"弄到"长春土地规划局去,被我拒绝了。他在做老师之前在区Z
F宣传部干过几年。"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两旁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死";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经常看见一些官状模样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捕风捉影:"对于最近单位传闻的咱单位内婚外恋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停者往往不知所措,说谁呢?大家猜测不止。本来很安静的单位,一时间就会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7、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笔者说这个,不是对长者的不尊重,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对待某个具体问题,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8、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中国警务报道,南昌市公案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将抓获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谢应福移交给广州警方。据悉,谢应福为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杀死。这里,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9、各扫门前雪"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媒体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被QB了,而且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大俗话坚定的支持者。现在小偷猖獗、抢劫犯疯狂——不能说跟"各扫门前雪"的信奉无关。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10、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庸特产。主张把交流情感、加强感情放到第一位,比赛输赢是次要的。真的能做到吗?不可能!比赛就是要分输赢的,就是要争第一的,否则比赛就成了形式主义和工具。比赛中的参与者人也无法体验比赛激烈对抗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观众也看不见比赛的刺激和悬念。这样的比赛还能叫比赛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虚伪的代名词,实际各队在比赛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赛场上也是火,药味十足,每一个运动员都打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幌子在干"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事业。
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分享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点点滴滴,探索未知领域。观点难分对错,历史鉴证结果。品文章,
(C) 2015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警务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