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部队第一批去黎巴嫩是部队什么时候涨工资啊

中国维和部队都派往哪些国家?他们真的是去维和吗?_百度知道
中国维和部队都派往哪些国家?他们真的是去维和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维和部队
  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中国自1990年开始,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国先后派遣军事工程大队两批800名官兵,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这是中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部队。
  至今,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官兵7293人次,先后有8名军人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
  17年来,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先后勘察、修筑道路73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接诊、收治病人28000多人次、实施手术230多例,运输人员、物资累计行程348万多公里,排除地雷等各种不明爆炸物7500多枚。
  目前,中国共有10支维和部队共1546人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4个任务区分...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中国第一次派维和部队到柬埔寨,以后在海地,前南地区,文莱,刚果,苏丹达富尔地区,黎巴嫩,利比亚等国执行维和任务。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先后勘察、修筑道路,桥梁,接诊、收治病人,运输人员、物资,排除地雷等各种不明爆炸物7500多枚。为国际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联合国授权的国家所派出的部队,任务就是维持和平,无论那个国家的部队被派往国家和地区的任务就是维和,当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必须采用战争方式.顺便说一下,我们常常把维和行动说成破坏国家和地区和平的行动,那实在是不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国维和部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维和工兵上校:亲历黎巴嫩战火的日子
维和工兵上校:亲历黎巴嫩战火的日子
&来源:《解放军生活》 编辑:殷小惠&&&&&&&&&&&&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接见罗富强
&&&&&& 《解放军生活》杂志2010年4月刊(总第302期)文/怒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罗富强
&&& 自1983年大学毕业参军以来,26年的军旅生涯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经历了两次战火,不仅经历了1984年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也经历了2006年黎以大规模武装冲突。
&&& 2006年3月,我国第一次向中东派遣维和部队。
&&&& 我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批、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指挥部党委书记,工兵营营长、党委书记。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带领部队成功经受了“黎以冲突”的生死考验,为祖国和军队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也“捍卫了联合国的尊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皮雷格里尼语)。
&&& 18个月,天天有故事。34天的战争,足够写就一本厚厚的书。下面我就讲讲我们维和期间的一段故事吧:
&&& 日上午9点40分左右,到司令部通信部门办事的翻译玛超突然打来电话:“营长,我刚刚在电台里听到通话,说边界开火了。”
&&& 我立即打电话问在司令部上班的工程官罗太:“听说边界开火了?”
&&& 他答:“没有啊,我们正常上班呢!”两个电话,谁真谁假?
&&& “看来都是真的!”我判断:边界肯定是开战了,但司令部在接到报告、处理和发出预警信息会有个过程。于是我拿起电话,要求通信值班室等各部门进入警戒状态,严守岗位,确保通信畅通。
&&& 9点50分,天空一阵轰鸣,以色列空军战机飞临我们这个距边界仅仅十公里的营区上空。由黎巴嫩真主党袭击以色列巡逻队、引发的大规模的黎以冲突开始了。
&&& 以军现代化的战机轰鸣着或在营区上方空域盘旋,或向北飞去,开始投掷和发射各类航空炸弹,飞落的炸弹撕裂着空气发出令人胆寒的怪叫,以色列炮兵发射的炮弹呼啸着飞行,猛烈的爆炸此起彼伏,打击着以色列事先确定的各个目标;一座座桥梁被拦腰斩断,一栋栋房屋灰飞烟灭,营区周边烟尘四起,弹片不断飞进营区打得到处丁当作响,强大的冲击波震落了营房的门窗,震掉了墙皮,震荡着每个维和官兵的肝胆和心灵。
&&& 一周过去了,战火还在扩大,以军将轰炸的范围扩大到黎巴嫩全境,海军沿岸发射舰炮炮弹,陆军攻入黎巴嫩境内。我们维和部队无能为力。是啊!联合国从1978年第一次黎以战争期间开始部署到黎巴嫩的“临时部队”,在“临时”了28年之后,随着双边形势的好转逐渐减少兵力。
&&& 现在,联合国没有决议,这支多国军队组成的仅仅1900余人的部队也没有能力,去强行制止这场突发的大规模冲突。司令部的指示只能是加强警戒,进入掩体隐蔽。黎巴嫩南部几乎所有能够通行车辆的道路桥梁都被炸毁,不仅黎巴嫩南部的百姓来不及逃离也无法逃离,而且维和部队自身的后勤保障几乎中断,我们和其他所有的维和友军部队面临严重威胁和危机,怎么办?
&&& 我们不能看着南部地区数十万的黎巴嫩百姓坐而等死,跟着他们的住宅一起灰飞烟灭;眼看着储存的粮食和油料即将用完,想到那些部署在边界一带的数十个友军据点,他们的处境将比我们更加糟糕,我们自己也不能坐而待毙。于是,我给司令皮雷格里尼发出了主动请缨的邮件:
&&& “尊敬的司令阁下:
&&& 根据我们当前的形势,我认为:对于当前的战事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实施控制。战事将持续较长时间,何时能够停止还是未知数;战事将继续扩大,以军地面进攻的力量将会继续加强,我们联黎部队都将面临严重的多重威胁,南部的黎巴嫩百姓也将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抢通司令部所在地纳古拉通往提尔的A道路和通往印度营方向的B道路,印度营、加纳营、法国快速机动分队、波兰修理分队和中国营都将面临后勤保障彻底中断的状况,生存受到威胁。同时,南部地区的所有平民也无法逃离战区。因此,请司令部速与以军协调安全窗口,并向中国营下达执行任务,我们将道路抢修任务和搜救废墟中人员的任务同时执行。”
&&& 司令官盛赞的同时给我们下达了任务。
&&& 唐尚平副营长,坚决地用“你是最高指挥员,必须在家坐镇指挥,你出了事,部队怎么办?你在家指挥,才能保证我们在外面安全完成任务”的理由,阻止了我想亲自带队的想法,坚定地提出由他带领部队外出执行任务。一支多功能的工程兵队伍就这样在以军给出的“安全窗口”中带着近二十辆机械装备和各类车辆出发了……
与安南合影(前排右一为联黎部队司令皮雷格里尼少将)
&&&& 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基本都是他带着队伍前出。我们所经历的故事用这有限的篇幅是讲不完的,我只讲其中的一次经历:
&&&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只有轰炸的闪光在夜空中东一下西一下地爆闪,我们的救援队出发了。半途遇到了一个特大的弹坑,直径达到二十多米。以军为我们的部队开进给出的“安全窗口”仅仅只有两小时的时间,此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哪怕是在昼间,填塞这个弹坑,如果取土石就近方便的话也得至少两个小时,显然无法完成任务必须返回。
&&& 我走过那条道路,知道我们运载履带式挖掘机的拖车是无法通过的,并且已经通过这几天来哨兵的炸点报告和自己的观察,非常清楚那条道路沿线是真主党武装的活动区域和火箭弹发射主要阵地之一,也是以军轰炸的重点地带,显然无法通过。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命令部队暂时放弃任务,返回营区。但是,在已经被严重破坏的狭窄道路上,在那漆黑的夜晚,工程兵的车队要想掉头谈何容易,尤其是运载履带式挖掘机的拖车长达16米,根本就无法掉头。
&&&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拖车缓慢地后退,眼看“安全窗口”已经结束,以军开始“关闭窗口”,收紧轰炸范围,炸点离我救援队伍越来越近……我顾不得危险拿着对讲机冲出指挥所,站到可以目视他们方向的高处,下达了必要时暂时放弃拖车的命令。运气终于降临,拖车的后方出现一个院子,拖车司机用拖车尾部强行抵垮院墙,在损失了三个轮胎的情况下,完成了拖车的掉头,追上前方等待的车队,车队在四周一片轰炸之中开回营区。
&&& 次日早,救援队再次从另一个方向迂回出发,边修路边开”。刚进入一个较大村庄,以军就开始炮击。唐副营长焦急地报告请示怎么办?我急令作战组速将情况报告司令部,询问这个“安全窗口"是怎么协调的?没想到司令部回复原地等待。
&&& 我意识到,如果停留在村庄中,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以空军侦察机更是难以判定哪是维和部队的车队,等司令部协调下来,我的部队可能已经在村子里葬身于炮火之中了,于是果断命令:打开所有灯光和警报器向以军警示身份,全速冲出村庄。果不其然,我们自己救了自己,车队刚冲出村庄,以军的炸弹和炮弹也由外向内地收缩轰炸,那个村庄百分之八十的房屋被炸毁。
&&& 事后证实,这次是司令部和以军之间协调有误。部队在空无一车一人的道路上继续边抢修边向前推进,又一次进入一个很大的村庄,满街不是被炸毁的房屋废墟就是巨大的弹坑,部队开始抢通施工。不知不觉地,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各式各样的数百辆汽车,逃难的人群挤满车上,车上人们的眼光里充满了焦急也充满期待。那期待和焦急的眼神成为我维和官兵的巨大动力,大家不惧危险和劳累,奋力工作,一小时过后道路疏通。官兵又成为临时的交通警察,维护秩序指挥车辆。
&&& 当向北逃离战火的车辆通过我官兵面前时,车上伸出的是竖起拇指的大手小手、摇摆的手臂和灿烂的笑容,在不绝于耳的“舒克兰(谢谢)”声中不时夹杂着生涩的汉语“你好”、“谢谢”、“中国”……
&&& 当战火的硝烟持续了34天退去之后,我们迎来了联合国总部的秘书长军事顾问梅塔中将一行。他高度赞扬了我们中国的维和官兵:“从联合国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派出你们这样一支工兵部队。特别是在7月12日至8月14日黎以冲突期间,中国营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在联黎部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危机的情况下,你们做好了充分的工作准备,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们多次冒着炮火袭击的危险进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特别是在加纳村遇难人员的搜救任务和提尔市联合国雇员及其家属的搜救任务中,你们表现非常出色,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你们杰出的表现、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成功的经验都将对即将部署的联黎其他部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 我们还迎来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他在回答记者关于维和部队在战争期间的作用时说:“他们完全可以要求重新部署到其他地方,远离危险。但他们深信此时他们必须帮助平民百姓,同时还要修路架桥以使道路畅通,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这就是那些身处冲突最前沿的人们,他们每天仅有半瓶水,由于用水紧缺而无法洗澡,他们不能走出掩体,但他们从未提出‘让我们离开这里’。”
&&& 当我们第一期维和官兵完成任务即将返回祖国的时候,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司令官皮雷格里尼专程送来了对一支部队整体第一次作出的书面评价书(维和部队只对最高指挥官进行书面评价而不对部队进行书面评价),再次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成就。
&&& 在我再次留任扩大后的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指挥岗位期间,我自己也获得了新的殊荣:获得黎巴嫩政府授予的“军中勇士”勋章指挥官。这不仅仅是对我的奖励,更是对全体维和官兵的奖励。
&&& 在我离任前,部队司令官在上报联合国总部的“鉴定”中,我获得了如下的评价:
&&& 罗富强上校军事素质优秀,处事果断,行为举止有礼得当。在任职期间,罗富强上校将其部队领导成为了一支模范单位。
&&& 在2006年7月黎以冲突爆发前的几个月里,罗富强上校以极其诚恳的态度和高度的献身精神,将其所领导的中国维和部队带入了正轨。罗富强不但以其杰出的领导能力确保了其下属所有军官和士兵在持续34天的冲突中保持了稳定的心态和高昂的士气,还以其大无畏的勇气向联黎部队在工程建筑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提供了支持,缓解了黎巴嫩当地百姓的痛苦。在其指挥下,中国工兵营不但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还在清排作战区未爆弹等方面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派往黎巴嫩的维和部队到底是什么部队_百度知道
中国派往黎巴嫩的维和部队到底是什么部队
有说是装甲部队,有说是医疗工程部队,还有能说说这其中的原委吗
提问者采纳
中国维和工兵营下辖一个排雷连。
联合国维和部队是根据安理会第425号,并为中国维和部队举行了欢迎仪式。
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官员,中国维和工兵营第二梯队将于4月上旬抵达黎巴嫩、一个工程连,以接替乌克兰维和部队、建筑物,分别来自印度,执行排雷,并担负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的人道主义救助任务。
据了解、一个保障连和一个一级医院、加纳,修建和维护道路、黎巴嫩国防部官员、停机坪等任务是 工兵营新华网贝鲁特3月31日电(记者 潘立文) 应联合国要求。这支部队目前有1991人,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地区。这支部队作为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组成部分、第426号决议于1978年被派往黎巴嫩南部执行维和任务的,届时将与乌克兰部队举行正式交接仪式,中国派往中东地区的第一支维和部队——维和工兵营的先头部队一行80人乘联合国包机于31日下午抵达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国际机场、波兰等7个国家。随后这支部队开赴位于黎巴嫩南部的驻地哈尼亚特、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和武官到机场迎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维和部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维和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