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蓝田县曳湖镇簸箕掌村特困村有几个

汉滨区,瀛湖镇,大明村邮政编码_百度知道
汉滨区,瀛湖镇,大明村邮政编码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陕西省吗?你试试这个 725012
邮政编码:725000
不知道,要百度一下才能告诉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邮政编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记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俊
日14:19&&&来源:
E-mail推荐: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位于西北最大的人工湖―-瀛湖岸边。曾几何时,外地游客到此观光,常发出“一湖水美,两岸山穷”的感叹。  2002年,34岁的致富能人张明俊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凭着“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5年来,张明俊带领全村群众修路、拉电、建水窖,培育主导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发展个私经济,让昔日贫穷的天柱山村,一跃而成为山清水秀、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新农村。2007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10万元增长到785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080元增长到3380元,300多户村民住进了小洋楼,全村组组通公路到户率达85%,入学率、通电率、电视电话入户率均达到100%。  5年来,张明俊每年从自己公司的利润中拿出3%作为村上的办公经费,累计帮扶贫困户150多户,贫困学生30多人,个人捐资教育、扶贫等公益事业资金达50多万元,为贫困户提供无偿扶助资金30多万元……  “我当村支书,就是为了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1989年,高中毕业返乡务农已经三年的张明俊被推选为村民小组长。上任伊始,群众交给他的第一个心愿和难题,就是讨要征地补偿款。  20世纪90年代初,张明俊所在村民小组大部分土地被安康水电站非淹没区建设征用,剩于的耕地人均不足0.2亩。但补偿费用每亩仅720元,为此群众上访不断。面对难题,他经过几个月调查核实,并以国家有关政策为依据,反复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终于赢得支持,有关部门一次性为安康水电站非淹没区占地追拨补偿费1000万元,涉及50多个村子的上访难题得以妥善解决。  2002年初,张明俊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变。经组织和群众推选,他被选为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  天柱山村由原来的水泥、天山、汪梁3个村合并而成,共有20个村民小组656户3160人。并村前,因多数土地被电站建设淹没或征用,许多村民无所事事。“水泥的赌,天山的酒,汪梁上访告状扯皮墩筋啥都有”。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亲戚朋友都劝他:“千万别犯傻,放着自己好好的生意不做,去当那吃力不讨好的村支书图啥?”在组织和群众信任的目光中,他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毅然接过了这副重担。  在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大会上,张明俊掷地有声地说:“大家信得过我,才推选我来挑这副担子,我既然答应当这个村支书,就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为了进一步摸清全村情况,张明俊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进组入户调查了解。看着村上一间间破旧的房屋,一个个闲散村民,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在当地人称柳树塘的5组,群众对他说,组上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连多年前的拴牛桩都依然还在……  要想富,先修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群众修路。通过学政策,利用多年结交的朋友关系,他艰难的争取到了村村通建设项目。为打消群众疑虑,他个人垫钱,先把修路的爆破器材拉回来,并提出凡村民每修一里通组或通户公路补助1000元。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村群众累计投劳1.5万多个,筹资25万元,新修村级公路18.7公里,拓宽整治村组公路8公里,使全村组组通公路,公路到户率达65%以上。  长期以来,天柱山村的群众瞅着瀛湖水缓缓流淌,却是“水在山下走,人在山上愁”;看着安康水电站输电网四通八达,村上用电质量却很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明俊争取上级投资19万元,组织动员村民投劳1万多个,建起容量30立方米以上的水窖150口,争取扶持资金7万元建成了全长&1200米覆盖4个村民小组的饮水工程,争取电力部门农网改造项目4公里,有效解决了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问题。  路通了,水、电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让村民们富起来呢?张明俊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和跋涉……  2003年,张明俊紧紧抓住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组织引导村民发展以板栗、柚子、皱皮柑、枇杷、桑等为主的生态林,累计退耕还林3500多亩,在实现山清水秀等生态目标的同时,全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多元。  天柱山村地无三分平,靠地生财显然难以实现富裕的目标。为此,张明俊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强村富民的突破口。他集中精力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工作,使全村300多人长期稳定在外务工;他依托自己创建的建筑公司,常年解决村上富余劳动力150多人;他利用和安康水电厂的地缘关系,为该厂输送经警、清洁工等固定用工50多人。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劳务输出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与此同时,张明俊动员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地处瀛湖镇政府所在地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餐饮、运输业为主的个私经济,目前全村个私经济户达66户。村上还利用资源优势,新建采石场2处,解决了30多人就业问题。  2006年,天柱山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这一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张明俊跑遍了全村20个村民小组,走访了近三分之二的农户征求意见,制定出了《天柱山村3――5年新农村发展详细规划》。据统计,2006年全村共投入建设资金360万元,村上贷款20万元,张明俊个人贷款垫资85万元。硬化公路2条计10.5公里,新修道路3.5公里,公里到户率达到85%;新建人饮站5处,水窖290口,修建沼气池35口,农网改造7公里;新建和改造以柚子、枇杷为主的林果园1000余亩,嫁接改造板栗园2000亩,改造桑园500亩;扶持发展养殖户30户,新扶持发展个体户35户;新规划村庄3处,新建房屋55户,旧房改造60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  高中毕业后,张明俊开过商店,包过工程,还进修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大专班,并于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看到当地剩余劳力日益增多,为寻求更大致富空间,他将妻子苦心经营了10多年的商店处理掉,投入全部资金与人合股成立信立建筑公司。当年,公司转移本村富余劳动力150多人,为国家纳税13万元。  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张明俊操心村上的事多了,耽误公司的事也多了。他常说:“三穷加一富,要富不得富;三富加一穷,要穷不得穷,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我们村的面貌才会从根本上改观。”  2002年开始,张明俊征得公司董事的共识,每年从公司让利3%作为资助村上的公务费,金额不下5万元。这笔钱,对于持股90%的张明俊来说,无异于自掏腰包。  他从上任至今,未从村上领过一分钱,每年1800元工资也全部用作公务开支,私车公用、手机费从没报销过,还垫资10多万元修建了村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室,支付17000元购置了办公用品和装修公房。  “下乡要穿胶鞋,便于跋山涉水、脚踏实地为民办事;进城要穿皮鞋,便于广泛交际、多方进取为民谋事。”这种“外形”选择,形象展现了张明俊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内在素质。  为用好党的富民政策,他积极学习,依靠跑项目为村民谋发展。争取项目不易,实施项目更难。打一口30平方米以上水窖需2000多元,政府每口补偿200元。为激发群众积极性,他以村上奖励名义,个人为每口垫资100元。为把居住分散的30户高山村民迁移到公路边,按“迁移式扶贫”政策每户补助5000元,资金不够怎么办?他一边说服群众调整土地、自己出钱雇用推土机平整宅基外,还为建房户担保贷款购置建材。就这样,统一规划的新村建起了,300多户村民住进了楼房。  天柱山是陕南佛教胜地,也是瀛湖的配套景观。为帮助村民发展旅游业,2003年“五一黄金周”前夕,张明俊个人出资雇请挖掘机整修了上山公路,既方便了游人,又让20多户村民依靠景区发展拓宽了致富门路。  看到天柱山村变化这么快,2001年并村时划到外村的两个村民小组强烈要求“返村”。2004年6月,经区民政局批准后,张明俊及时跑到市直有关部门,争取1万元扶持款,村上配套2500元,他个人赞助500元,帮助这两个村修通一条4公里长的通组入户公路,争取农网改造项目5公里。“公路通,百业兴”,在张明俊的带动下,这两个组的村民逐渐摆脱了贫困。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2000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张明俊从瀛湖粮管所门前经过,看到一位蓬头垢面的残疾老人嘴中喃喃地说“共产党咋就不管我呢?”他立即停下脚步,把老人扶到隔壁的一家私人粮店,耐心劝解、安慰,并把200元钱和一袋大米送到老人手中。事后他才知道,老人叫吴礼华,住本镇阳坡村,是个孤寡老人。从此以后,每到春节,张明俊都要给老人送去钱、粮。老人逢人就说:“明俊这娃子,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这件事张明俊印象深刻,他认为这看似小事,但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从这时起,张明俊把扶贫济困和捐资助学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2003年秋,谢克兰的女儿罗天娥考上安康师专,开学要交8000元学费,家里根本拿不出,她与丈夫罗茂余愁眉苦脸,打算放弃。张明俊得知后,主动捐助5000元,并帮助罗茂余贷款5000元,谢克兰终于圆了大学梦。为帮助他们减轻负担,张明俊还介绍罗茂余到安康水电站当上送水工,每月能挣500元。  张明俊常对村民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办学,富不长远。”他告诉我们,帮助贫困学生上学,是他最愿做的事儿。  2003年,天柱小学的两间厨房和两间教工宿舍被鉴定为D级危房无法使用,张明俊主动拿出1.2万元,将缘木檩料及屋顶石棉瓦全部换新,并安装吊顶、刷新墙面、焊制了学校大门。2004年秋天,他听说汉滨区瀛湖中学一名学生考上四川一所重点大学,学费凑不够时,当场捐出1500元,这名学生当天下午就启程坐上了火车。同年,瀛湖镇中心小学两栋教学楼出现渗漏现象,他主动出资5500元购买材料,并带领自己的施工队义务施工。  在扶贫帮困上,张明俊更觉得这是自己的份内事儿。2003年前,2组村民罗天会掌握驾驶技术但无车可开。知道这一情况后,张明俊帮他贷款4万元,并借给他1万元买了辆货车,还在自己公司为他安排活干。罗天会一家由此年收入达到3万元。谢远明、冯甲勇、王本平、胡兵等村民都像罗天会一样,在张明俊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张明周不慎在山上摔死,张明俊出钱安葬;孤寡老人张光田生活无着落,他如亲人一般出钱出力,尽心尽孝供养……  2006年7月,本村8组村民谢远文请的外村人帮忙干活时,不小心摔成粉碎性骨折,等待谢远文的是一大笔医疗费,而其却无力承担。张明俊当即拿出7000元,并协调村上资助1000元,个人还给谢远文担保贷款1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张明俊先后帮扶大、中、小学贫困学生38人,一度固定帮扶捐助了村里12名孩子6年小学学费,直接帮扶的贫困户达150余户。在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方面的捐助达50万元以上,为贫困户提供无偿扶助资金30多万元。  肩挑一方省民忧,一片公心铸赤诚。张明俊以自己的一份火热赤城赢得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也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可。2002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省级党员致富带头人”、“安康市‘十佳青年’”,省、市劳动模范,并当选为市、区党代表和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面对这些荣誉,张明俊总是很认真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中共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委组织部推荐)
(责任编辑:杨媚)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三星村村集公路至今未打水泥路,也是主线公路,至今无人理彩_百度知道
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三星村村集公路至今未打水泥路,也是主线公路,至今无人理彩
提问者采纳
再去市发改委查下立项内容建议去省发改委网站查下瀛湖镇有无此类工程立项,有的话,就是资金被挪用了,看有没这条路的立项批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集公路至今未
安康市汉滨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版面全部新闻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总第198 期
瀛湖镇“交钥匙”工程温暖失独家庭
瀛湖镇“交钥匙”工程温暖失独家庭本报讯 (通讯员& 唐振)“还是党的政策好,连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家住瀛湖镇桥兴村的61岁的失独老人陈命传手拿“交钥匙”工程计划表深有感触的说,“有了党的关心和照顾,我感到更多的是亲人般的温暖,心中的失落和孤独少了很多”。  瀛湖镇在全面做好“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家庭创业工程”的同时,用好、用活计划生育各项惠民政策,把关心、关爱“失独家庭”作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组织驻村工作组,全面摸排失独家庭,完善信息统计,完善失独家庭档案。依据分类联系群众的工作要求,10户失独户归类于连心户,明确领导包抓责任人,并对3户特困失独家庭,郭家河村周尔会、桥兴村陈命传、湖心村叶发贵,利用陕南移民搬迁“交钥匙”工程指标,优先确定为“交钥匙”工程对象;二是对失独家庭深入开展健康体检和上门免费诊疗服务;三是认真落实“失独家庭”监管责任人,对失独老人做到“陪说、替做”,落实逢年过节上门探望制度,抚慰失独老人创伤的心灵,让失独老人感到亲人就在身边,亲人无处不在的关爱氛围。有哪瀛湖镇小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山湖镇大阳山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