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人员和被害人伪造证据这种刑民事案件伪造证据如何公正?

关于对“许蒙故意杀人案”办案人员伪造证据的举报 ★ 商都大民生 ★
中原权威网民诉求平台
一站式会员登录系统:
当前位置:商都大民生 &
& 关于对“许蒙故意杀人案”办案人员伪造证据的举报
关于对“许蒙故意杀人案”办案人员伪造证据的举报
商都大民生 -
中原权威网民诉求平台 投诉时间:
举报人:许春征,男,48岁,河南省泌阳县编委办公室主任科员。系被告人许蒙之父。案由:日晚23时许,许蒙(被告人)经朋友梁威、杨恒通介绍和陈威(被害人)认识并在一起喝酒。酒醉后许蒙有好地送陈威回家,途中二人发生争执而开始互殴,互殴中许蒙用石块砸击了陈威的头部致使陈威当场死亡,是一起明显的意外伤害致死案。但是办案民警刑讯逼供、弄虚作假把关键性的证言换掉,制作了一份疑点重重、相互矛盾的假笔录。判案法官也推断判案,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驻马店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许蒙死刑立即执行。从目前我掌握的证据可证实,在这起案件的背后隐藏着严重司法腐败行为。一、泌阳县花园派出所民警张书增受人指使在本案中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制造出一系列的假目击者证言、假询问笔录。泌阳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局日出具的《现场勘验检查工作纪律》记载:“现场勘查与日1时30分开始至9时35分结束,侦技人员到达现场时已有花园派出所民警张书增等划定警戒线加以保护。”这说明张书增此时此刻一直在案发现场。但是从第一目击证人党峰的询问笔录中记载日1时14分至2时30分张书增却在离案发现场2公里之外的泌阳县泌水镇陈营村委梁河新村党峰家和花园派出所民警张春岩一起在对证人党峰进行问询并制作笔录。这从客观上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日我们将着一情况向泌阳县纪检会反映后,纪检会分别找张书增和张春岩调查核实,张书增说从未问询过党峰也没有给党峰做过笔录,张春岩说在案发时已经下班也没有问过和做过许蒙的笔录,该笔录上的名字是别人冒签的。二、泌阳县公安局刑警一中队办案民警周敏藏匿、销毁证据。并对许蒙进行刑讯逼供。周敏既是案件的负责人,又是案卷的保存着。周敏在案发后迅速到花园派出所把一个叫韩永攀的职工问询的笔录拿走,说是问的材料不细致,自己和韩永攀又重新制作了一份。这份笔录后来也不知去向。周敏把自己制作的假笔录放到案卷里。此笔录疑点重重、相互矛盾。一是证人党峰的笔录明明是在花园派出所问的,上面却写成在党峰家问的(这一点有党峰的电话录音和证言可证);二是上面的签名第一页是党“峰”而第二页却是党“锋”,笔迹也不一样,手印也有疑点。就是这份假笔录(证人、证词)导致法院在判决的量刑上差别之大。另一方面周敏身为刑警连最起码的“一人为私,二人为公”的常识都不懂,在提审被告人时,竟然严重违反规定,一个对被告人许蒙刑讯逼供(有其取的证言为证)。三、案件的事实不清楚,基本的案情都没有查清。被告人许蒙的钱包等随身物品从许蒙的身上失踪,在案发后神秘的在花园派出所出现。案发当天许蒙根本没有去过花园派出所,他身上的东西怎么会在那里出现?(里面的几千元现金也不见了,只有证件和银行卡)。这最基本的案情都没有查清,怎么让人信服?四、本案是一起醉酒后打架互殴造成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被告人许蒙系酒后激情实施的犯罪行为。其中有以下几点可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①、许蒙没有犯罪的预谋。②、许蒙刚开始对被害人陈威是友好的,他是想劝其早点回家休息,并搂抱背负他(有录像为证)。③、陈威先打了许蒙,后来有对许蒙进行辱骂“×你妈的×”,才激怒他动手打陈威。④、在许蒙实施犯罪时,他身上的酒精度是280毫克左右,属严重醉酒状态。他不清醒到连自己打的是谁都不知道,只知道用砖块、石块砸了对方。砸的什么程度,他也不清楚。可见许蒙并没有主管杀人的故意。并且许蒙没有逃跑认罪态度好,并愿意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的经济损失。综上所述,政法机关完全可以对许蒙从轻处罚,给这个年轻无知的生命一个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以上几点事实,有根有据,纪检监察部门也做了调查。之前省高检也准备调查核实,但因被害人家属多次缠访阻挠,加之个别人包庇通融,致使检查核实被搁浅。我们已经发现并掌握了办案人员弄虚作假、刑讯逼供的有力证据。请求纪检监察和检查部门认真查清事实、严惩公安机关的败类。使该案件能够做到事实清楚、证据扎实可靠、判决合理公正。&&&&&&&&&&&&&&&&&&&&&&&&&&&&&&&&&&&&&&&& 举报人:许春征&&&&&&&&&&&&&&&&&&&&&&&&&&&&&&&&&&& &&&&&&电话:&&&&&&&&&&&&&&&&&&&&&&&&&&&&&&&&&&&&&&&&&&&&&&&&&&&&&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严禁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留言内容200字以内,不能留空)
是商都网法制频道、消费维权频道、河南省法制网、河南法律网、中国法律网联合打造的一档网民诉求平台。
本栏目是一个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交流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民生问题、纠纷的平台。
主张公平、理性的消费理念,尊重每个投诉者和被投诉者。本栏目所提供投诉类信息均由投诉者和被投诉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本栏目为保证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不接受任何无真实姓名、无有效联系方式的投诉,并严格为投诉人资料保密。
若您要举报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或对本栏目相关服务的咨询及投诉,可直接联系本栏目p35)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 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 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 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 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 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 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了 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 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 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 “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 319 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 不得将其作为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 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p72) 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 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 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标、 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 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的鉴 定结论,而确定的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4、 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有哪些?(p97) (1)对证人的询问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为了保证证言的客观性,询问证人时不能少于两名办案人员。 (2)询问证人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拟订询问提纲,认真分析案件,尤其是对询问的重点要明确,还要对证人与 本案和本案当事人的关系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 (3)询问证人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最好到证人所在的单位或在本人住所进行。询问时必须出示询问的证明文件; 必要时,可通知证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 (4)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不许采用讨论会、座谈会的形式启发诱导进行询问。 (5)询问时,应当告知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实事求是作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果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 任。 (6)询问时,还要查明证人的身份及基本情况,以及证人与本案的关系,不得启发、诱导、指名问证,要让其全面、 客观地叙述他所了解的案件情况,然后,再根据询问提纲要解决的问题,向证人提问。 (7)询问证人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给证人核对或向他宣读,允许补充、修正。在承认无误后,由证人在笔录上签名 或捺手印。 (8)询问未成年证人时,要有他父母或监护人在场,要选择他们习惯的场所。询问的方式也要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 尽量消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询问聋、哑的证人,应当有懂得聋哑手势的翻译,并且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 5、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规则各是什么?(p160,163) 答: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 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3)孤证不能定案。即只有一个直接证据,而没有间接证据印证的情况下,不能据以认定案件事实。 (4)直接证据必须得到间接证据的印证,才能认定案件事实。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 和使用。 (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 (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 他一切可能性。 6、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p98)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反映在真与假的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办案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查、判断。 (1)按照证人证言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感受、记忆、陈述三个阶段,判断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 (2)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的关联性。 (3)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以确定其倾向性,判断其真实程度。 (4)审查认定证人的品格、操行对其证言是否产生影响。 (5)审查、判断证人的作证能力。 (6)综合对比,实物验证。 二、选择题 1、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包括( ABCD )。(p) A 口头的 B 书面的 C 复制的 D 实物的 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作明确规,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B )。(p) A 神示证据制度 B 法定证据制度 C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 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3、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是( ABD )。(p59) A 客观性 B 关联性 C 物质性 D 合法性 4、以下哪些是书证( ACD )。(p) A 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车票 B 物体的颜色 C 犯罪现场留下的车票 D 窃取的机密文件 5、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 ABC )。(p104) A 被害人所在的单位 B 被害人的住处 C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 D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 院指定的地点 6、 实践中经常遇到需要鉴定解决的专门问题, 除了法医鉴定、 司法精神病鉴定、 痕迹鉴定以外, ( ABCD ) (p129) 还有 。 A 化学鉴定 B 会计鉴定 C 文件书法鉴定 D 责任事故等方面的鉴定 7、我国诉讼立法上第一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法律是( A )。(p) A 民事诉讼法 B 刑事诉讼法 C 行政诉讼法 D 律师法 8、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原则上由( A )。(p85) A 主张相关事实的当事人 B 法院 C 检察院 D 公安机关 9、口供的内容包括( BCD )。(p)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的一切言行 B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 C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 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 D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检举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的陈述 10、当事人陈述一旦有效作出,当事人便不得再就所承认的事实进行争执,也不得任意撤销。这是由当事人该类诉讼 行为的有效性所决定的,也是诉讼中( A )的体现。(p) A 禁止反言 B 禁止撤诉 C 撤诉有效 D 诉讼中止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据报道:2001 年 12 月 18 日上午,故意杀人犯詹国平在济宁市北郊被执行枪决。此案作为济宁市首例“零口供”罪犯 被判死刑的案件,向社会上各色犯罪分子发出了斩钉截铁的警告:你有权对所犯罪行保持沉默,但是在天衣无缝的证 据面前,等待你的依然是法律公正的判决。 踢球发现焚尸命案:1999 年 10 月 13 日下午 2 时许,济宁市第三中学的操场上,一群孩子在秋日的阳光下兴致勃 勃地踢着足球,这时,不知谁用力过大把球踢到了学校南墙外面,刘兵、王峰等几个同学急忙翻过院墙到墙外寻找。 突然,他们发现脚下的草丛里仰卧着一具被烧焦的尸体,尸体附近有一只白色塑料桶和一双黑色皮鞋。几人见状大骇, 顾不得踢球,迅速报了案。 经查,死者名叫廉伟,52 岁,济宁市某铸造厂厂长。刑侦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勘查和尸体检验之后,确认为他杀, 死亡时间大约在 10 月 12 日晚 10 时许。 案情就是命令,公安机关随即展开了缜密调查。 死者钱财不翼而飞 专案组干警多方走访了解到,死者廉伟虽然是一厂之长,但为人谦和,和厂里工人的关系都很好。但是,廉伟的 家庭却有不幸福的一面,妻子一直身体不好,赋闲在家,儿子在外面工作,平时廉伟一般都在厂里。而且厂里发了工 资和奖金,老廉也一般随意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很少往家拿。据厂里的工人张栋、李伟介绍,廉厂长曾于 1999 年 10 月 10 日上午与张栋一道在银行兑换了面额为 100 元的 1999 年新版人民币 100 张,总额 10000 元,其中有 98 张编号相 连。回厂后,廉将钱锁在其办公室抽屉里。当日下午,张栋还与廉兑换了 12 张新版人民币;11 日上午,张栋和李伟又 分别与廉兑换了一张新版人民币。这样,廉伟抽屉里还应有 86 张新版人民币。应受害者家人的要求,公安机关在证人 陪同下,对廉伟办公室进行了搜查,结果没有发现证人所说的新版人民币,且抽屉、铁柜等在搜查前锁具完好无损, 没有任何被撬盗迹象。 嫌犯归案缄口不言 经排查,该厂职工詹国平于案发当晚应在厂内值班,但其在晚 7 时至 12 时不知去向,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据齐鲁晚报报道,1999 年 10 月 18 日下午,专案组干警在詹的住处,樱花园小区 54 号楼地下贮藏室两个相扣的土 缸中, 当场搜出新版人民币 54 张。 同时在济宁市中区某单位工作的刘祥向专案组介绍, 1999 年 10 月 13 日早上 5 点多, 詹国平敲开他的门,拿出 30 张新版 100 元的人民币来还钱,后匆匆离去。 办案人员发现,从詹国平家里搜出的 54 张新版人民币以及从刘祥处取回的新版人民币和铸造厂工人张栋、李伟两 人从死者处兑换的人民币均号码相连。 专案组迅速将犯罪嫌疑人詹国平逮捕。 詹国平,1965 年 3 月生于济宁,1984 年 10 月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12 年,后改判为 8 年,1991 年 9 月刑满释 放,在廉伟的厂里当工人。 詹国平归案后,缄口不言,一时案件难有进展。公安人员针对詹国平的沉默开始了更深入的取证,结果发现,在 案发的当晚詹国平喊了两个“女友”――姜晓霞和姜晓丽,和死者廉伟一起喝过酒。 环环相扣铁证如山 虽然詹国平对犯罪事实拒不供认,但一系列证人的证言记录了他作案前后的罪恶轨迹―― 姜晓霞、姜晓丽:10月 10 日下午 3 点多,詹国平找到姜晓霞,让其联系一家饭店请廉伟吃饭,因彼此都认识,姜便答应下来。詹又对姜说, 如果在酒桌上能把廉厂长灌醉,就给姜买一辆木兰摩托车。姜问什么时候吃饭,詹说就定在后天我值夜班的时候吧(詹 企图以此造成一个他没有作案时间的假象)。后姜晓霞担心自己酒量喝不醉廉厂长,又提议让其二姐姜晓丽也参加, 詹同意。12 日晚 7 点多,三人陪同廉伟在风雅酒家吃饭,到晚上 9 点的时候,廉伟已经喝得大醉。廉醉酒后,由詹国 平单独租车将其带走。 次日上午,詹国平来到姜晓霞家,交给姜“酬谢费”990 元,并让姜对头晚的事保密。10 月 14 日,詹国平又把姜 晓霞叫到其岳母家,告诉姜,廉厂长死了,吃饭的事,谁问也不能说。16 日中午,詹国平又把姜晓霞喊到家中,与之 订下了所谓的“攻守同盟”。 风雅酒家的经理李青:10 月 12 日晚,姜晓丽、姜晓霞还有两个男的来吃饭,那个年纪大的男子喝醉了,我在店外 拦了一辆面的,由年轻的男子扶着年长的上车走的,临走时,年轻的男子结账应付 560 元,给我 600 元也没让找钱, 同时,他还把 10 月 11 日姜氏姐妹请客花的 500 多块钱也一块付了,走时 9 点半左右。 出租车司机刘华也证实,12 日晚 9 点半左右,他从酒家拉过两男子。到三中附近下车后,年轻的扶着年长的往南 走了(南行 200 米,再往西 200 米就是案发现场),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干警让刘华对詹国平和廉伟的照片进行辨认, 刘华说因为当时年龄大的人喝得大醉,印象很深,并指认当时拉的正是这两人。 廉伟的儿子廉国:12 日晚 9 点刚过,廉国打父亲的手机,接通后,讲话的声音不像父亲,而是另一个男子的声音, 还对他说你爸喝醉了,停一会再打。公安机关据此让廉国从电话里辨听几个嫌疑人的声音,廉国证实当晚和他通话的 就是詹国平的声音。电信局电脑记录亦显示出当晚 9 时 12 分的通话记录。 证人孙文国:12 日晚 10 时许,下晚班骑车回家,路经三中南墙外侧(即案发现场)时,见有两个人,一个蹲着, 另一个躺在地上。 铸造厂工人张辉、杨永强:10 月 12 日晚,我们几个都加班。晚 6 时许,詹国平来值班,后就没见他。加完班后张 辉就去廉厂长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了,睡到半夜,詹国平回来把张赶走了,张看表正好是 13 日凌晨零点。张出门时,见 詹国平把廉厂长办公室窗帘都拉上了,以前我们在这儿睡觉时,詹从未反对过,张心里猜想詹国平可能晚上要喊个女 的过去,也就没大在意。 证人刘祥:10 月 13 日凌晨 5 点,詹国平来还 3000 元欠账,全是新版的百元人民币。随后,詹说他身上带了一万 多元钱,是分厂私分的,现厂里正查着账,这两天别跟他联系。 济宁市区某加油站工人王艳、魏光明则通过照片辨认证实,10 月 10 日下午,詹国平来用塑料桶买过汽油,该证言 所证实的塑料桶与案发现场提取的塑料桶相吻合,油桶中亦有汽油的气味。1999 年 10 月 25 日,詹国平在拘留所里自言自语:“这次完了,这次可完了!”后对看押他的干警李建说:“你 们放了我吧,我给你们 3 万元。”遭拒绝后,詹认为对方嫌钱少,又提出给 5 万,仍被看押干警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连锁“再现”作案过程 环环相扣的证据连锁,为办案人员“挖掘”出了詹国平故意杀人的罪恶过程: 1999 年 10 月 10 日,被害人廉伟以旧换新在银行兑换了 100 张百元面额的新版人民币,放在其办公室抽屉内。詹 国平得知此事后,顿生恶念,预谋图财害命,并准备了作案用的绳子和汽油。10 日下午 3 点,詹找到济宁某商场职工 姜晓霞,让其联系一家饭店请廉伟吃饭,并要求姜把廉伟灌醉。12 日晚,詹国平、廉伟、姜晓霞及姜晓丽来到风雅酒 家吃饭,席间,詹和姜氏姐妹对廉频频劝酒,致廉喝下一斤多白酒后大醉。9 点 30 分左右,詹国平搭乘出租车将廉伟 带至事先踩好点的三中南墙外侧,对廉采取暴力殴打、勒颈方式致其死亡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汽油进行焚尸。而后, 詹国平拿着廉的钥匙于凌晨零时许溜回厂内从廉伟办公室将钱盗走。 2000 年 4 月 7 日,公安机关根据詹国平负隅顽抗拒不认罪的情况,决定对其进行测谎测试,詹国平拒绝测验。 “零口供”照判极刑 证据是确凿的。尽管詹国平拒不供认其犯罪事实,其辩护人也提出了详尽的辩护意见,但证据之下均不能自圆其 说。 “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将作为呈堂证供。”这是国外警察对被捕的犯罪嫌疑人必须交待的一项权利。 而对于企图逃避法律制裁的被告人来说,保持沉默便成为他们对抗司法机关的惯用伎俩。他们笃信“只要不开口,神 仙难下手”。果真如此吗? 2001 年 7 月 3 日,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座无虚席,神圣的国徽下,是正义对邪恶的审判。 面对詹国平的百般抵赖,合议庭认为,本案虽无直接证据证实被告人詹国平因图财而杀害了廉伟,但间接证据所 指向的就是詹国平作案。且间接证据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并具有排他性,证实詹国平既有作案时间, 又有作案动机。被告人的无罪辩护,不能自圆其说、无证据证实,其辩护人又提供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詹国平没有杀人 作案,本着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合议庭对被告人的辩解和辩护人的意见不予采纳。被告人詹国平犯故意杀人 罪,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拒不认罪的詹国平作垂死挣扎,提出上诉。2001 年 12 月初,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对詹犯驳 回上诉,维持原判。 问题:1.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 2.根据上述报道谈谈你对此案的理解与看法。 答:1. 本案中全是间接证据,没有直接证据。因为所有的证据都是间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间接证据有:死者尸体, 相关物品,勘验记录,大量证人证词,电话记录,声音辩听等. 2.本案虽无直接证据,但大量间接证据都分别正明了与本案相关联的某一情节;各间接证据客观上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 相互关联,相互一致,相互衔接并具有排它性,完全可以作为定案依据;司法实践中应善于正确运用间接证据打击犯罪. 孤证不能定案,但如果案件都是间接证据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符合一定的适用规则,同样可以定案。 案情: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犯盗窃罪,向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兄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私制的装置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窃取银行资 金72万元,随后实际支取26万元,郝景文得赃款13.5万元,郝景龙得赃款12.5万元。案发后追缴赃款2 32657.67元和用赃款购买的价值1.3万余元的物品。此外,郝景文还单独或伙同他人在镇江等地盗窃作案 6起,窃取财物数额特别巨大。郝景文、郝景龙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第二百六十四 条的规定,构成盗窃罪。二人均系主犯,郝景龙在犯罪后有立功表现。请依法判处。 被告人郝景文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但认为对其利用计算机作案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郝景文还当庭 检举揭发他人犯罪。郝景文的辩护人认为,对郝景文利用计算机作案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还认为,郝景文单位或伙 同他人盗窃&福特&面包车1辆、光阳豪爽125太子摩托车1辆和盗窃电脑主机、键盘等3项指控的证据不足,不能 认定;郝景文能当庭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是立功表现。 被告人郝景龙也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但认为对其行为应认定诈骗罪,还提出自己不仅有重大立功表现, 还有自首情节。郝景龙的辩护人认为,郝景龙的行为只构成诈骗罪;本案不应当认定两被告人都是主犯;郝景龙犯罪 后有自首和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轻处罚。 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1998年6-7月间,被告人郝景龙、郝景文兄弟因经济拮据,计议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将自己使用的 计算机与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连通,侵入银行的储蓄网点计算机系统进行盗窃。郝景龙指使郝景文在南京购得调制解调 器2只,在扬州购得遥控玩具1只,由郝景龙将其改制成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的装置。郝景文多次到扬州,通过在中 国工商银行扬州市分行(以下简称扬州工行)系统数个储蓄所办理存、取款的方式进行观察。8月下旬,郝景文在扬 州市郊区双桥乡双桥村王庄村民组,以吕俊昌的名义租赁房屋1间,并在该房内连接电话分机1部。9月7日,郝景 文以吕俊昌、王君等16个假名,在中国工商银行邗江县支行白鹤储蓄所开立16个活期存款帐户。其间,郝景龙制 作、调试了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装置,并向郝景文传授安装方法。9月18日凌晨,郝景文到白鹤储蓄所,想用钢锯 锯断窗户上的铁条进入该所安装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装置的一部分,因未锯断,遂用&502&胶水将卷帘门的锁孔堵 死,以迫使该所更换门锁。9月22日凌晨,郝景文又到白鹤储蓄所,使用自配的钥匙打开锁秘密潜入,将侵入银行 计算机系统装置的一部分与该所计算机连接。当日上午9时许,郝景龙携带另一部分装置从镇江来到郝景文在扬州租 赁的房内。12时许,郝景文到白鹤储蓄所,并与郝景龙取得联系。郝景龙指使郝景文打开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装置 的遥控开关。12时32分至12时42分,郝景龙在郝景文租赁的房屋内通过操作计算机,从白鹤储蓄所往来帐上 分别 向以吕俊昌、王君等假名开立的16个活期存款帐户各输入存款4.5万元,共计72万元。嗣后,郝景龙、郝景文 从12时50分至14时06分,利用银行的通存通兑业务,在扬州工行下设的瘦西湖、国庆北路、史可法路、沿河、 解放桥、跃进桥、琼花、仙鹤等8个储蓄网点取款计26万元。当郝景文、郝景龙到汶河储蓄所要求支取4万元时, 因该所工作人员要求查验身份证,郝景文、郝景龙唯恐罪行败露,遂逃回镇江市。郝景文分得赃款13.5万元,郝 景龙分得赃款12.5万元。案发后,侦查机关追缴赃款232657.67元以及用赃款购买的计算机主机及万普 显示器2台、格兰仕微波炉1台、TCL牌74厘米彩色电视机1台等 物,均已发还被窃单位。 公诉人对上述事实,当庭宣读了证人证言。证人吴镇元、李江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22日,被告人郝景 龙没有上班。证人王家朝的证词证实:1998年8月下旬,被告人郝景文以吕俊昌的名义租住其房屋1间,并装了 一部电话分机。证人洪广全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18日上午白鹤储蓄所的人员上班时,发现钥匙无法插入卷 帘门的锁孔,门开不下来,后想办法将门打开,并重新换了卷帘门的锁。证人孙帆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18 日其上班时,发现储蓄所窗户被锯,窗户上挂了一根电线,这根电线和粗主线接在一起;孙帆还证实:1998年9 月22日下午4时30分白鹤储蓄所结帐时,发现往来帐上有72万元转入到1998年9月7日在白鹤储蓄所开户 的16个活期存款帐户上,每个帐户是4.5万元。证人张富叶、陶明辉、王定年、王玫、吴健、王润青、朱世荣、 卜承庆、钱禾的证词,分别证实了1998年9月22日下午1时左右至2时06分,有一男子持户名为吕俊昌、郭 宝连、胡爱明、李军、江峰、李健军等在白鹤储蓄所开户的活期存折,从瘦西湖储蓄所取走3万元、国庆北路分路分 理处取走4万元、史可法路储蓄所取走3万元、沿河储蓄所取走1万元、解放桥储蓄所取走4万元、跃进桥储蓄所取 走4万元、琼花分理处取走4万元、仙鹤储畜所取走3万元,以及到汶河储蓄所要求支取4万元,当向其索要身份证 时,这名男子讲没有身份证,钱未能取走的情况。 公诉人当庭出示了无绳电话底座、配套专用稳压电源、调制解调器、电源插座、自制遥控装置、电脑电缆线、胶 带纸、电脑键盘、计算机主机、显示器、电话机、电脑硬盘、变色眼镜、电烙铁、锯条、钥匙、502胶水、起子、 大哥大皮包等作案工具的照片;出示了以吕俊昌、吕先生之名在扬州求租带有电话的住房1间的招帖,1998年8 月至9月在扬州数个储蓄所内留下的写有王君、吕俊昌名字的存取款凭条,1998年9月7日以吕俊昌、王君、陈 健武、张涛、夏兵、陈军、王建明、胡强、李强、李建军、江峰、鲁明、李军、胡爱明、杨建军、郭宝连名义在白鹤 储蓄所开立16个存款帐户的凭条,以及1998年9月22日在扬州工行下设的瘦西湖、国庆北路、史可法路、沿 河、解放桥、跃进桥、琼花、仙鹤、汶河等9个储蓄网点取款26万元的9张取款凭条。 公诉人当庭宣读的扬州市公安局(98)公刑文字第30号物证鉴定书证实:署名&吕先生&的求租房招贴字迹以 及当庭出示的储蓄存、取款凭条上的字迹,均系被告人郝景文所写。公诉人当庭宣读的扬州市公安局(98)公刑痕 字第7号物证鉴定书证实:1998年9月22日在白鹤储蓄所案件现场6cm宽的淡黄色胶带纸胶面上所提取的指 纹,系郝景文左手食指所留。公诉人当庭出示的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照片证实:郝景文秘密将部分侵入银行计算机系 统装置安置在白鹤储蓄所,并与银行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上述证据经过庭审质证,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及其辩护人均未提出异议,能够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郝景文、 郝景龙对事实的供述,能够与以上证据相互印证。 此外,从1995年1月至1996年9月,被告人郝景文采用复制汽车钥匙、爬窗入室撬抽屉、用气割枪割保险柜 等手段行窃4次。其中,伙同张军(另案处理)、曹峰(在逃)盗窃丹徒县农业银行价值34万元的&福特&牌面包车 一辆,销赃得款10万元,郝景文分得赃款2.6万元;单独在镇江市万美商场盗窃1次,窃得1.2万余元;单独 在镇江市南门大街金山典当行盗窃2次,窃得5000元和各类寻呼机7只。 以上事实,有证人蒋志干、吴惠琴、王希捷对被窃情况的证明;有镇江市价格事务所的估价鉴定结论书,有现场 勘查笔录、现场照片、报警案件登记表、被窃财产清单以及郝景文遗留在现场用于作案的氧气瓶这一物证的照片等证 实。上述证据经庭审质证没有异议,均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郝景文对以上事实也供认不讳。 问题: 根据本案,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 些是间接证据?为什么? 答:1,原始证据有:作案工具及器材,存取款帐户存折及其凭条签字,租房招贴签字,指纹,门锁,赃物等.这些都是来源于 本案事实或原始出处. 2,传来证据有:现场勘察笔录和照片,物证鉴定,物品清单及估价结论,证人证明等.这些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 或原始出处,是复制或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 3,言词证据有:证人证言,被告供认记录,物证物价鉴定.是以人的陈述为表现形式和存在的证据.鉴定结论是一种特殊 的言词证据. 4,实物证据有:作案工具,存取款凭条和存折,赃物赃款,现场堪擦记录和照片,各种书证.是以实物形态存在和表现形式 的证据. 5,直接证据有:被告的供认,储蓄所证明.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6,间接证据有:报警记录,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现场勘察记录照片,存取款凭证等,是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事实的证 据. 作业 2 一、 问答题 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p215) 答: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因为,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 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证明。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上说, 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共同特征。三大诉讼证明的方 式也是相同的,都采用逻辑椎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 或者司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 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 第一,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察机 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 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 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第二,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 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 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 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 第三,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 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 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楚”,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确实。 充分”的要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是“证据确凿”,与刑事诉讼法相比,不仅没有“事实清楚”的要求, 而且也没有“证据充分”的要求。 第四,证明对象不同。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 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 法性有关的事实。 第五,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诉讼程序具有一致性,所以,三大诉讼程 序的不同决定了相应的证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的程序;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 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等。 2、我国关于证明责任问题有哪些立法规定?(p238)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没有提到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这一词汇,只有在《行政诉讼法》第 32 条明确 提到了“举证责任”的概念,但是该条文并没有揭示举证责任概念所包含的意思。不过,我国三大诉讼法实际上也建 立了证明责任制度,表现在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 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 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去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 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 64 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 32 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 的规范性文件。” 3、推定与证明责任有什么关系?(p313) 答: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联表现在: A.在特定情况下,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之所以是这样分配而不是那样分配,其原因主要在于推定 的客观存在。 B.推定能够改变证明责任的证明对象。当事人之所以可对此事实而不是彼事实负证明责任,关键的原因在于在此 事实与彼事实之间有推定关系存在。 C.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转移和变化。在诉讼过程中,证明责任之所以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转移,其原因就在 于推定发挥了作用。 4、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什么?(p) 答:诉讼是司法机关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关系,对各种纠纷和犯罪现象进行揭示、证实、处理 (惩罚)的一种司法活动。诉讼法就是对这些诉讼活动的制度化、条文化和法律化。那么,什么是诉讼制度呢了法律 对于诉讼活动的任务、原则、程序、原告、被告的权利和义务,司法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和义务都作了规定,这种规定的总称就是诉讼制度,也就是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总和。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 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它与诉讼制度 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当然证据制度并不是完 全被动和消极的,它可以影响并反作用于诉讼制度。总之,二者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5、在证明中如何体现诉讼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p) 答:只有对案件事实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导致对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结果。但是,受自然 条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证明的案件事实与实际发生 的事实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就证明结果的真理性来说,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的真实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的认识结果必须完全符合客观情况,认识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但是, 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我们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主观和客观的两极对立永远无法消除。因此,作为主观的人 的认识,与客观世界或者客观发生的事情,只能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在诉讼证明领域,证明结果也只能达到一种 相对性。 第二,诉讼证明制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结果的相对性。在诉讼领域,案件事实必须通过证据来证明,但是,证 据本身仍然要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而其他证据的真实性要其他证据证明,因此诉讼证明从逻辑上说就是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但人类的理性会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让无限推演的证明活动停下来。这是因为人们具有共同的知识框架或 背景,是不用证明即可接受的经验规则。而经验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所以诉讼证明的结论,也只能是相对的。 第三,法律价值的冲突和协调也造成了证明的相对性。一种诉讼程序不仅要追求对案件事实的真理性的认识,而 且还要在正义、秩序、效率等价值之间做出适当协调,如果以牺牲这些法律价值为代价,则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 第四,司法活动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司法活动的证明对象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 事物,还包括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科学研究揭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轻易地进行检验,司法活动证明的对象 具有不可回复性,一旦发生,根本无法将其复原;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动在此之外,还要协 调各种价值;科学研究可以采取人类所能承受的各种手段,甚至不计成本,而司法活动则必须使用法律允许的手段, 而且有严格的期间、甚至人员限制。 司法活动不仅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来维护,还要靠它的理性来维护。这种理性,一方面,存在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 之中,因为相对性蕴含着绝对性,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靠诉讼证明过程的正当性实现的。所 谓正当性,就是在伦理上具有道德性。正当性有时又称为合法性。具体来说,诉讼证明的正当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证据要合法,也就是说证据要具有证据能力或者可采性。证据合法,包括两个方面:来源合法与表现形式 合法。 其二,证明的程序必须正当、合法。由于证明的程序就是诉讼程序,所以,诉讼程序必须体现一定的法律价值, 遵守一定的原则,而且,依据这些原则建立的诉讼程序必须在实际的证明过程中被遵守。就严格的法律调查和事实认 定过程来说,举证、质证、辩论以及评议等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实际上证明结果仅具有相对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正当性,才能最终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 6、我国证明标准有哪些特点?(p269) 答:从三大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 实、充分。这是我国证明标准的最大特点,即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这与国外实行的不同诉讼有不同证明标准的多 元化标准有鲜明区别。 我国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说明对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的要求不但是一致的,而且都是很高、很严格的。将 所有案件的结论都建立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无疑是好的。但是,尽管设定这种统一化的证明 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设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一些从事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 学研究的学者,已经开始对这种一元化的标准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否定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证明标 准,是符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要求的。 我们认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继续实行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但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中,则有必要降低证明标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可以参考国外通行的“优势证据”标准确定,而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则 应介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之间或者接近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二、 选择题 1、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 C )负责进行。(p112) A 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 B 律师 C 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 D 开庭之后 2、推定有利于( AD )。(p) A 法院审判 B 证人作证 C 审查判断证据 D 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3、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 C )。(p363) A 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 B 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C 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 于复制品 D 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是原物 4、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 D )。(p) A 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 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 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 据 D 一律不得作为答案的根据 5、在我国,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ABD ),不能作为证人。(p) A 生理上、精神上有某种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 B 法人或非法人团体 C 生理上、精神上有某种缺 陷,但还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 D 案件的当事人 6、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的辩护律师有权对被害人进行询问。询问的时候, ( B )。(p) A 不得多于 2 名办案人员 B 不得少于 2 名办案人员 C 不得多于 3 名办案人员 D 不得少于 3 名办案人员 7、侦查中传唤询问的时间最长不得( C ),不得连续传唤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p) A 超过 6 小时 B 超过 24 小时 C 超过 12 小时 D 超过 48 小时 8、《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 A )。(p) A 公安司法机关 B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D 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 9、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无罪推定的规定是( C )。(p) A 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之前, 任何人都不能被称为罪犯 B 被控告犯有罪行的每一个人, 要根据法律来证实有罪 C 未经人 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D 未经人民法院正式审判,任何人都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人并受到刑事惩罚 10、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代理律师( A )。(p) A 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B 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C 经被告委托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D 经原告 和证人同意可以向该原告或者证人收集证据 三、案例分析 1.案情:1988 年 7 月,被告人上海岭岭电子元器件公司,为牟取非法利益,由公司经理、被告人杨鸿志和公司业务员、 被告人杨翔安,纠集被告人钱大昌,共谋走私集成电路模块。经商定,由钱大昌在香港购买集成电路模块并设法走私 入境,由上海岭岭电子元器件公司负责销售,所得利润共同瓜分。嗣后,钱大昌又纠集被告人陈荣庆,并由陈纠合被 告人邓志良,进一步策划了闯关走私的具体办法。1988 年 8 月至 1989 年 4 月,钱大昌根据杨鸿志、杨翔安提出的集成 电路模块的规格、数量,在香港采购后交给陈荣庆。陈指使邓志良或与邓志良一起将集成电路模块包装后,藏人集装 箱汽车内,由邓驾车运至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岭岭电子元器件公司收 到走私的集成电路模块后,分数次转运上海进行销售。为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使销售的集成电路模块合法化,杨翔 安等人还在深圳市高价收买了空白发票,填写货物、品种、数量后予以入帐。销售得款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分赃。在上 述期间,上海岭岭电子元器件公司和钱大昌、陈荣庆、邓志良共同走私 30 余次,走私的集成电路模块总价额达人民币 297 万余元。 此外,1988 年 9 月至 1989 年 8 月,被告人杨鸿志、杨翔安在主管和直接负责上海岭岭电子元器件公司的走私活动 中,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钱大昌贿赂的港币、人民币、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和金首饰等财物。杨鸿志受贿价值人 民币 9700 余元,杨翔安受贿价值人民币 7600 余元。 以上事实,有证人证言、审计部门的查证报告、查获的部分走私集成电路模块和伪造的发票以及缴获的全部贿赂 物品足以证实,各被告人也供认不讳。 问题: (1)本案中,公安人员调查收集到了哪些种类的法定证据?理由何在? (2)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理由何在? 1、答:(1)本案的法定证据种类有:a 物证(包括查获的部分走私集成电路、缴获的全部贿赂物品等赃物)它们以物 质的存在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属于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 b 书证(伪造的发票、审计部门的查证报告),以其所记载的内容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即走私的数额。 c 证人证言 d 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在本案中主要是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即对走私和受贿事实的供述。 (2)上述证据中,直接证据主要有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它能够直接证明主要犯罪事实。 间接证据包括物证、书证(伪造的发票、审计部门的查证报告)、证人证言以及鉴定结论。这三类证据都是间接地证 明案件的事实,其中物证和书证只能证明案件的结果。 2.案情:个体工商户刘某领取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服装、百货。因经营服装亏损,与他人合伙改营图书,但未依法 申请变更经营范围,未申领特种经营许可证。县工商局决定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处罚款 1 万元。刘某对处罚决定不服, 向上级工商局申请复议,上级工商局作出维持决定。刘某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处罚决定。诉讼中县工商 局认为处罚决定并无违法和不当。 问题:(1)本案诉讼中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简要说明理由。 2)本案诉讼中应当证明哪些事实? 答:(1)本案中的县工商局应承担举证责任。因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 32 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 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说明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应该由 被告承担。从理论上讲,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来说,被告是处在主张者的地位上的:行政机关有举证能力;由行 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能有效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些也都说明应该由工商局承担举证责任。 (2)本案中应当证明的事实包括:a 县工商局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和权限的事实,即应当证明它有无对非法变更经营 范围以及不申领特种经营许可证而进行营业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权限,还应当提供所依据的有关的规范性文件;b 刘某 是否实施了被处罚的行为,即刘某是否实施了县工商局加以处罚的非法变更经营范围以及不申领特种经营许可证而进 行营业的行为;c 县工商局的行政处罚符合法定程序;d 县工商局的处罚目的正当;e 该处罚行为与刘某的违法行为 的情节、性质相适应,无显失公正的情形。 3。案情:原告李德华与被告严庆菊结婚后于 1981 年 1 月 30 日生一女儿李萍,并共同抚养。1993 年 12 月,双方因感 情破裂由法院判决离婚,李萍由被告严庆菊抚养,原告李德华每月支付抚育费 130 元并负担李萍的学费。1994 年 12 月 8 日,李萍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会友谊馆观看演出时因火灾遇难身亡,新疆石油管理局给李萍的亲属支付赔偿金 70000 元、丧葬费 6000 元、奔丧费 4000 元,共计 80000 元。在处理李萍丧事过程中,原告李德华实际支出丧葬费用 2700 元,被告严庆菊给付原告现金 1000 元,并购买了部分丧葬用品。此后,原、被告因对石油管理局支付的赔偿金 和丧葬费的分割发生争议而诉讼到人民法院。 另,被告严庆菊系 1995 年 5 月被招为新疆石油局测井公司工人,工资收入较低。此前其无固定工资收入。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 1 证明人证实双方当事人共同抚养李萍的证言。 2 法院准许双方当事人离婚并确定李萍随严庆菊生活、李德华承担部分抚育费的民事判决书。 3 石油管理局支付给李萍亲属 80000 元赔偿金的证词。 4 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 问题: 根据本案,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 些是间接证据?为什么? 答:本案中原始证据是(1)证人证言(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因为它们都是来源于案件的第 一手的材料其中(1)和(3)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2)是来源于原始出处;传来证据是(4)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 它是对案件事实的部分证据的固定,不是第一手的材料,因此是传来证据。 本案中言词证据是(1)证人证言,它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言词证据;实物证据是(2)法 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4)法院的调查和庭审笔录, (2)和(3)是书证,其中(3)石油管理局 的证词这种证据由于证人证言的主体应该是自然人,所以单位不能作为证人,(3)也就不是证人证言而是书证。(4) 是物证,它们都是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实物证据。 本案中的直接证据只有(4)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是对整个案件证据的固定,它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因 此是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1)证人证言(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因为它们都是无法单独直 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可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 4、问题一:本案中,公安机关收集的法定证据包括:(1)物证(作案工具面包车、联络工具手机、赃物珍稀动物的 皮革 250 张),它们以物质的存在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属于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犯罪行为实施的方法和手段。 (2)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张某和王某的供述),在本案中主要是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即对贩卖珍 惜动物皮革事实的供述。 (3)证人证言(马某的陈述),马某因为非本案犯罪嫌疑人,因此其所作的陈述不能作为口供而作为证人证言对待。 问题二:直接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张某和王某的供述)、证人证言(马某的陈述)它们能够单独直 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即可以直接指向犯罪嫌疑人的,因此为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包括:物证(作案工具面包车、联络工具手机、赃物珍稀动物的皮革 250 张)因为它们都是无法单独直接证 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可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 作业 3(论文) 一、 证据裁判的历史考察 人类证据制度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从神明裁判到证据裁判,其中所体现的是人类认识上 的科学与进步。时至今日,证据裁判原则已经成为规范各种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依据证据对纠纷事实问题进行裁 判也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法律现象。然而,像其它许多社会现象一样,证据裁判也是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在诉讼证明史上,证据裁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三个侧面进行考察:第一,根据证据对于裁判的意义,经历了由证 据非裁判所必需到没有证据不得进行裁判的转变;第二,根据裁判所依据证据的性质,经历了依据非理性证据进行裁 判到以理性证据为依据的证据裁判;第三,根据证据的价值内涵,经历了片面强调证据的真实到真实性与合法性并重 的证据裁判。 (一) 从证据非裁判所必需到没有证据不得进行裁判。 证据裁判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有社会,就有纠纷。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为了解决纠纷,各民 族已经开始了运用证据认定纠纷事实的尝试。在我国,早在西周时期,人证、物证等证据形式已开始被用以诉讼活动 了。如,《周礼?地官?小司徒》载,“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 在西方国家,证据(尤其是证人证 言)也很早就开始被用以认定纠纷事实。例如,《汉穆拉比法典》第 9 条规定:“自由民遗失某物而发现其失物在另 一自由民之手,倘占有此失物者云:‘此物由一卖者售与我,我在证人之前买得’,而失物之主亦云:‘我能提出知 道为我物之证人’,则买者应领到出售此物之卖者及购买时为之见证之证人;而失物之主人亦应提出知此为其失物之 主人。 法官应审理他们的案件, 而交付买价时为之见证之证人及知此失物之证人, 皆须就其所知, 声明于神之前。 又 ” 如《十二铜表法》第 3 条规定:“若[原被告之一方]证据不足,则他应到[未出庭审讯之证人]住宅的大门,在三天之 内,大声[向之]吁请。” 然而,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期里,证据却并非裁判的必要依据。神明裁判制度下,对事实问题的裁判是交由 神灵来完成的,司法官员的任务只不过是对神灵显现的答案予以宣示罢了。“那时候,法庭不是为查明案件事实设立 的机构,而是为获得‘神灵指示’设置的场所。” 所以,在神明裁判制度下,对于事实裁判而言,证据并非裁判的必 要条件,裁判的关键在于“神灵指示”而非反映纠纷事实的证据。 在我国,神明裁判绝迹的很早。据证裁判首先表现为对口供的极端重视。早在西周时期,审判已主要是围绕口供 展开的,即所谓“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有关记载亦表明,在当时的审判活动中,十分强调 对被告的反复诘问,必要时还可以施以拷打直至求得口供。时至汉代,审理案件主要是按《周礼》“以五声听狱讼” 的方法进行,经过审讯,得到口供,三日后再行复审,叫做“传复”。复审之后,所作判决要向被告宣读判词(即“读 鞫”),如罪犯呼冤,允许请求复讯,即所谓“乞鞫”。自此,“罪从供定”的司法传统基本上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 所承继。在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之作《唐律》中,结案必需有被告服罪的口供;如果不肯服罪,主管官员要针对其 不服之处重新审理,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该项要求的例外情形仅限于“据状科断”、“据众证定罪”。 之后的明 清典律均有“狱囚取服辩”的规定。但在王权至上的封建集权社会,“法外用刑”、漠视法律的现象十分普遍,无供 定案的事例也时有发生。更重要的是,自汉以后,法律逐渐儒家化,“引经决狱”、“论心定罪”、“以情折狱”等 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在我国古代,据证裁判从来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制度化。 在西方社会,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证据制度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英国,神明裁判是在与陪审团审判的竞争 中逐渐被逐出历史舞台的。陪审团最初是由本乡本土的邻里组成,“陪审团并不审理证据,而是基于审判前他们所知 道的情况回答某个问题或事实……他们回答问题无需经过审判中询问证人的过程……”。 在当时的陪审团审判中,证 据对于裁判是可有可无的。裁判所依据的不是其它人提交的证据,而是陪审团成员自己的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事实。 随着“知情陪审团”逐渐转变为“不知情陪审团”,陪审团依靠证人证言进行裁判也变的越来越普遍,并最终导致了 必须据证裁判的强制性要求。台湾学者周叔厚认为,至 1600 年以后,陪审员已经不得在其陪审案件的审判法院外收集 证据资料,而仅以陪审案件法庭上表现的证据为限进行裁判。 在欧洲大陆,神明裁判废止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从教会法传播而来的法定证据制度。在西欧法制史上,罗马帝制 时期的纠问程序中已出现了法定证据的萌芽。罗马法复兴时期,在意大利注释法学派的努力下,法定证据制度逐渐在 意大利城市国家与教会法的纠问程序中得到确立。从十三世纪开始,作为教会法向世俗法渗透的一环,法定证据原则 也逐渐向西欧大陆各主要封建国家扩散,并得以普及和发展。法定证据制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与神明裁判衰落后司 法力量为追寻案件实质真实而导致的恣意司法密切相关的。欧洲历史上,“在纠问程序和实质证据制度的发展初期, 由于对追求真实的目的过分强调和摆脱传统形式主义举证方式的需要,纠问官吏搜集、审查证据的活动出现了无形式、 无条件的倾向。只要纠问官认为能够发现真实,一切方式方法都委诸于他的自由裁量。即几乎不受任何程序制约的纠 问。其结果是导致了事实认定上的恣意性。……对这种情况的反省导致了抑制法官自由裁量的问题意识产生,其结果 就是法定证据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另一方面,正在形成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及为了统治秩序而有效约束分封割 据的地方势力的迫切需求,则为法定证据制度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更直接的推动力量。在法定制度下,司法官对事实 的认定必需以证据为根据,事实的评判即证据数量的加减。在此制度下,证据裁判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强调。“只要法官把起诉方提供的证据加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他就必需做出有罪判决;如果不能构成 完整的证明, 他就必需做出无罪判决。 在这两种情况下, 判决都不受具体案件中法官内心对证据确信程度的影响。 在 ” 大陆法系国家,作为对法定证据制度的扬弃,自由心证制度尽管否定了法定证据的机械性,证据裁判却作为司法传统 的一部分被继承了下来。 (二) 从依据非理性证据裁判到以理性证据进行裁判 与人类认识能力发展同步,作为裁判依据的证据也经历了一个由非理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 段,神明裁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恰如人类学家霍贝尔所言,“从法律这一方面来说,一旦其手段不能收集到充 分确凿的证据材料来解决案件的争议时,它便总是转而求助于宗教。在初民的法律中,通过占卜、赌咒、立誓和神判 等方式求助于超自然来确定案件事实是非常普遍的。” 在神判制度下,裁判是根据那些被普遍视为体现了神明意旨的 事实或现象做出的,其间的推理方式不是理性,而是对神明的信仰和崇拜。 在西方民族的历史上,以神明裁判或以决斗解决纠纷的方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以西欧为例,直到 1215 年第四次 拉特兰宗教会议,神明裁判才被废除。对此,美国学者伯尔曼评论说,“……1215 年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禁止教士 参与神明裁判的法令。这项法律有效地终止了通行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神明裁判,并由此而迫使世俗当局在审理宣誓案 件时接受新的审判程序。” 但具体到各地区,神明裁判被废除的时间却可能更晚。在意大利地区,直到 1231 年弗雷 德里克二世编纂的《奥古斯都法》颁布之后,神明裁判才被彻底废除;至于决斗裁判,却在极少数刑事案件中仍得以 延续。 在英格兰地区, 1290 年神明裁判被法律禁止。 罗马帝国亦在同年废除了神明裁判。 在法国地区, 神明裁判于 1260 年被明令废除,至于决斗裁判的彻底废止则要等到 1663 年了。 神明裁判在我国绝迹得非常早。我国法制史学界一般认为,商朝时期的司法制度具有一定的“神判”色彩。 西周 时期,尽管有“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的记载, 审判却已主要表现为“听狱之两辞”。瞿同祖先生曾就此论述到, “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较其它民族为早,有史以来即已不见有神判法了。” 随着神明裁判被逐出历史舞台,包含人之理性和经验认识的证据方法开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前所述,在我国, 西周以降,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物证、勘验、书证等证据形式已经开始普遍用以诉讼活动。 作业 4(论文) 试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原告的举证责任非常 轻,这一方面对行政机关不太公平,一方面也造成原告在举证责任上的消极应付,不利于公正解决案件。本文从举证 责任的概念、内容入手,对行政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基础、分配根据进行论述,并对原告在具体案件中所应承 担的举证责任进行说明。 关键词 行政诉讼 举证责任 分配 价值 举证责任是诉讼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法律问题,它是&法律预先规定的,在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由谁承担败诉风险的 制度。它是法官摆脱尴尬局面──事实真伪不明,但又不能因此而拒绝作出裁判的工具。&注 1 我国的三部诉讼法对举 证责任均有明确规定,行政诉讼法中对举证责任是这样规定的:&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 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 1999 年 11 月 24 日颁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二十六条也规定:&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10 日内提出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 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 问题的规定》 (下称&规定&)也作了类似的规定。有的同志认为,从这二条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应由 被告(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负举证责任。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有失偏颇,实际上,某些行 政案件的举证责任不应全部由行政机关负担,如申请颁发许可证未获准许而提起的行政诉讼,就应由原告承担举证责 任或原、被告各承担一部分举证责任。&解释&、&规定&对此也有所体现, &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第四、五、六条对 原告的举证责任作出了规定,虽然这些规定太原则、不具体,但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以往原告不负任何举证责任的规 定和做法。下面笔者就如何正确把握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举证责任的概念及其含义 举证责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罗马法中,几经发展,现已成为各国诉讼法中最为常见的一项法律制度。但对举证责任的 概念,各国学者的观点不一。牛津法律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举证责任指的是&在事实辩论中必须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 证明有争议的事实的责任问题,是证据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国国内学者则认为&举证责任是指诉讼上无法 确定某种事实(确定一定法律效果的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所必要的事实)的存在时,对当事人产生的不利后果(其 所主张的有利的法律效果不被承认的后果) 。&注 2 关于举证责任的所包含的内容,诉讼法学界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英美学者通常把举证责任分为提供证据的责任和令人 信服的责任,德日学者则分为主观的举证责任和客观的举证责任。国内部分学者认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包含两个方面, 即行为责任(提供证据的责任)与结果责任(承担不利于自己的裁判的责任) ,有的认为应包括推进责任和说服责任, 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 推进责任是指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构成法律争端从而值得或者应当由法院予以审判的举证责任。注 3 推进 责任认为诉讼的开始,必须有人推动,原告是首先开始诉讼的人,如果无所作为,就要败诉;但是,如果原告提供了 初步的证据,被告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被告就要败诉。就是说,在诉讼过程中,举证责任经常发生转移,直到审判机 关认为已无必要为止。从上述概念看,推进责任的证明标准较低,当事人只要提供初步证据就足够了,而且推进责任 与诉讼后果没有必然的联系。 说服责任是指当事人提出证据使法官确信其实体主张成立的义务。如果承担说服责任的当事人在法定诉讼期限内提出 的证据不足于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必然承担不利的裁判后果。说服责任要求当事人除了提供法院同意受理所需的依 据外,还需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从而使法官确信其诉讼请求是成立的。说服责任直 接与诉讼后果有必然联系,当事人一旦无法说服法官,必将承担不利于自己的诉讼后果。 如何分配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举证责任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应确定为&被 告负举证责任&与&谁主张谁举证&相结合。理由:一、从举证责任所包含的推进责任和说服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来看, 行政相对人首先必须提供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证据,使诉讼得以进行,而被告显然应对自己行政 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举证,那么,被告举出能说明其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后,举证责任即转移到原告身上,原告应 针对被告举出的证据提出反证,如不能提出反证,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有些案件的证据掌握在行政相对人手 中,此时让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显然有失公平,如行政许可案件。此时让原告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有利于查清案 件事实;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很多共同之处,民事冲突与行政冲突的内容及解决手段有一定的相同和类似,行 政诉讼本身又是在诉讼法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从民事诉讼中分离出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就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 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可见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许多相通之处;四、 在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是平等的,在行政程序中,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行政机关占主导地位、管理者的地位, 但不少程序中,双方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如申请房屋确权案件。一方当事人要想胜诉,要尽量减少败诉风险,就应 该承担举证责任,这也是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体现。 那么在具体案件中如何分配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责任呢?笔者认为,在确定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前,首先应明确举证责任 分配的价值基础:1、追求实体真实。举证责任是法院在事实无法查清的情况下解决案件的标准。因此确定举证责任首 先应确保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确保鼓励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而不是阻碍事实再现。&为追求事实,要 求举证责任不可以分配给不可能举证或要通过难于对方数倍辛劳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一方当事人。 4。 追求公正。 &注 2、 应考虑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在行政关系中的地位和在举证能力上的差别,同时要符合&先取证、后裁决&、符合&以事 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理原则。因此举证责任分配&应充分注意行政主体具有巨大的职权调查功能。所以无论 举证责任怎样分配都应考虑行政主体拥有绝大的能量和多种手段调查取证, 注意到事件提议人有不可推卸的举证义务。 &注 5。3、考虑诉讼和行政效率及成本。&行政程序是一种资源。它是通过对权利、义务、权力、责任、法律信息、法 律程序的安排, 可以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 所有的制度和规则在履行中都会给当事人或行为者带来成本和收益。 -----合理的程序法律制度安排可以降低费用,避免人、财、物的浪费,提高行政效率&注 6,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尽量考 虑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公正的成本,考虑行政效率和诉讼效率的提高。 牛津法律大辞典对举证责任的分配是这样解释的:&举证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争论问题的实体法,以及应当证实 的事实是否与实质性诉讼请求或例外、资格、豁免法典有关。&根据这一解释,结合上述价值基础,笔者认为,行政诉 讼举证责任应按以下原则分配:1、有法依法。这里的法指的是行政实体法而不是诉讼法。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与行 政执法程序中的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具有相对应的关系,行政诉讼实际上是行政执法程序的延伸,双方在行政程序中 的证明和举证责任也就延续到行政诉讼中,因此,确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首先应依据行政实体法。这里的法,既包 括狭义的法律、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法律解释等成文法,也包括法律的精神和一般原则。行政法律法 规有明确规定的,按该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如果行政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无特殊规定,应由程序发动人承担举证责 任。比如申请确权行政行为,因为由相对人发动,所以他想获得利益,就必须提供符合申请条件的材料,并说服行政 主体认可或接受。行政处罚属依职权行政行为,是由行政主体主动发起的,因此就应由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2、行 政诉讼的结构。我国行政诉讼的结构一直采用职权主义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法官负有调查取证职能,当事人的举证 活动并非查明案件事实的唯一手段,其举证负担相应较轻,这也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原告举证责任规定很轻的原因之 一。但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我国行政诉讼模式正逐渐向当事人主义模式靠拢,相应的,对当事人,特别是原告 的举证责任也应随之改变。3、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可能性。应当或者事实上掌握和控制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举证责 任,即&谁持证,谁举证&。在证据应当或者可能不在双方当事人掌握或控制时,应当考虑的是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 证责任所造成的困难最小。在行政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证据通常掌握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手中, 因此行政机关应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而原告实际上往往也掌握一部分对已有利的证据,对这些证 据,原告亦应承担举证责任。4、依据经验法则。法无明文规定的,应参照三大诉讼法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及其精神, 并依赖经验法则,进行合理分配。5、有利于相对人原则。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而行政相对 人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二者的地位悬殊较大,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器,拥有法律规定的调查权,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员 等优势条件,具有特别地位,因此,相对人完成法定举证责任之外的举证责任在无法律明确规定,依经验法则又无法 合理分配时,宜采取有利于相对人,即由行政主体一方负担举证责任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公平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一 种具体体现。 据此,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说服责任,原告应对诉讼的成立并在被告进行 初步举证后承担推进责任。 原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情形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行政案件中,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主要是推进责任,即提供足以让法院同意立案的证据 即可。但在部分案件中,主要举证责任应由原告承担。主要类型有: 行政许可案件。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决定允许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享有某种权利或者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注 7 行政许可程序是相对人发起,因此行政 相对人应负主要举证责任,这种举证责任实际上是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延伸。举证范围主要包括:1、其向 行政机关递交了哪些证明文件或材料;2、递交文件或材料的时间;3、行政机关拒不颁发或拒不答复的证据。行政机 关举证范围主要有:1、其所收到的申请材料及时间;2、不颁发许可证的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案件。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要求其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 的申请予以拒绝或不予答复或未及时履行职责导致申请人受到损害的。这类案件,原告应举证证明:1、其已向行政机 关提出申请,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职责,或者证明行政机关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申请人的合法 权益正受到不法侵害或威胁;2、其要求行政机关保护的权益是合法的,且该合法权益正受到非法侵害或将要受到非法 侵害;3、该申请事项属于被诉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行政机关应举证证明:1、其是否收到申请或是否知道或应当知 道原告的合法权益正受到不法侵害或将要受到不法侵害;2、其是否已履行了职责或是否已及时履行了职责(此类证据 应可在诉讼中再取证) ,或者证明原告的合法权益并未受到侵害或威胁,而无需采取保护措施;3、申请人的申请事项 不属于其法定职责范围。 行政裁决案件。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以第三者的身份,依照一定的程序,裁决平等主体之间与行 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经济纠纷的行为&注 7 行政裁决通常可分为侵权纠纷裁决、权属纠纷裁决、补偿纠纷裁决。行政裁 决案件中举证责任的负担较为复杂,其举证责任的分配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如果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依职权主 动采取的,如征地拆迁补偿决定,就应由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如果是依当事人申请而采取的,则要区别二种情况: 如果是申请人对行政裁决不服,那么主要举证责任,即事实部分的举证责任应由申请人承担,如果是第三人对该裁决 不服,那么行政机关应负主要举证责任,证明其裁决所依据的事实及法律,原告则应针对该证据提出反证。如申请房 管部门对房屋的确权案件,若原告系申请确权的一方,原告应举证证明其确系房产合法的所有者,并证明这些证据均 已提交给房管部门,若原告是对确权决定不服,认为确权决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一方,则主要举证责任应由行政机关 承担,行政机关应举证证明其确权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及法律,原告则应举出反证证明其亦拥有产权或被告并未拥有产 权。 不管在哪一类行政案件中,在行政机关举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之后,原告为确保胜诉,应提出证据加以反驳。 因为&一旦一方当事人提出了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表面成立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就要提出反证,否则就可能败诉。&注 9 原告应提出的证据主要有: 第一,对被告赖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提出相反的证据。行政机关为确保胜诉,绝不可能把不利于自己、对其认 定事实起反证的证据提交给法庭,而且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往往具有一定的证据加以支持,这些证据至少从表面上可 以证明该行政决定所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通俗地讲,就是让人从表面上看觉得该行政决定是正确 的。而我国的行政诉讼的根本宗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在这一宗旨下,法院只对被告提交的证据 进行表面审查,而不对每一件证据重新进行核实,这种表面审查当然无法发现这些证据背后的事实。因此,原告必须 针对行政机关认定的事实举出相反的证据,以引起审判人员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怀疑,这对法院最终查明事 实,对确保自己胜诉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行政机关认定原告动手打人,有被害人及现场的二个证人的证言为证, 如果原告辩解自己没有打人,原告则应向法院举出其他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证明自己并没有殴打被害人,否则法院很 可能以行政机关认定的事实有被害人和二名证人证言为据而维持该行政决定。 第二,针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证据提出反证。从表面上看,行政机关提交给法院的证据基本都符合证据的客观性、 关联性和合法性三项原则。如果原告无法针对行政机关认定的事实提出反证,则可以从行政机关提交的证据入手,举 出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交的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方面存在问题,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仍以上述案例,原告 可举证证明行政机关的证人不在现场或该证人与被害人之间关系密切不能作证,或证明证人的证言是行政机关用逼供 手段获得的,或证明行政机关的取证程序不合法,如询问证人的笔录是在处罚决定作出之后补做的,即先处罚后取证。 显然,对证据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人若无提供反证,法院在进行审查时也是很难发现,如 制作询问笔录的时间倒填等问题。 第三,对处罚程序违法进行举证。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同,即使处罚程序不合法,行政机关在向法院提交证据时,必然 想方设法进行掩饰,使法院不能简单就看出处罚程序存在的问题。因此,原告必须举出这方面的证据,如行政机关未 按规定时间送达行政决定书、未举行听证会等,使法院确信行政处罚程序违法,或至少对其合法性产生怀疑。
《证据学》第1、2、3、4次形考作业答案-1―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伪造证据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