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让政府部门的穆斯林去麦加大清真寺寺 过节也不让去 有的政府部门的穆斯林会在麦加大清真寺寺前守着

清真寺在穆斯林聚居区中的功能——以宁夏吴忠市为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清真寺在穆斯林聚居区中的功能——以宁夏吴忠市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的位置: >
吕新华:政府保证穆斯林民众的信仰自由
吕新华:政府保证穆斯林民众的信仰自由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就本次政协会议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问:政府维护穆斯林方面做了那些工作答:改革开放初期,新疆清真寺有2千多座,现在又2万多座,以前有2千多教职人员,现在有2万8千多人,增长了近十倍。还有一组数字  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就本次政协会议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政府维护穆斯林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答:改革开放初期,新疆清真寺有2千多座,现在又2万多座,以前有2千多教职人员,现在有2万8千多人,增长了近十倍。还有一组数字,从2001年开始,自治区政府先后选派47人赴埃及、巴基斯坦等国伊斯兰教高等学府留学深造。全区共发行100多万册维吾尔族等文字的宗教经典、书籍和杂志。事实充分证明,政府是尊重和保障穆斯林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每日一推:【www.qzjyj.net】是资源公益服务平台,专业编辑团队每天整理发布国内外教育信息,同时结合本土特点和优势发布符合泉州地区教育事业的相关服务资料,保障和便利大泉州地区教育从业者。  吕新华:政府保证穆斯林民众的信仰自由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就本次政协会议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问:政府维护穆斯林方面做了那些工作答:改革开放初期,新疆清真寺有2千多座,现在又2万多座,以前有2千多教职人员,现在有2万8千多人,增长了近十倍。还有一组数字 
下一篇:没有了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请文明发言!)
  周口市:方婷到清真寺与穆斯林同胞共度开斋节-周口市-政府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周口市:方婷到清真寺与穆斯林同胞共度开斋节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
周口市政府
  7月29日上午,周口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方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游保峰在市民宗局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来到川汇区河西清真寺、陈州清真寺和项城市南顿清真寺进行开斋节慰问,与回族同胞共度佳节。
  方婷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祝贺广大穆斯林同胞节日快乐,感谢穆斯林同胞多年来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所作出的贡献。希望广大穆斯林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维护辖区团结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方婷强调,一要加强民族团结,珍惜大好局面。周口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全市穆斯林群众的辛勤努力。希望广大穆斯林群众继续发扬好传统、好作风,珍惜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的成果,继续与各民族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拼搏,共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共同建设美好和谐家园。二要大力发展经济。广大穆斯林群众坚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广大穆斯林群众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要抓好民族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抓好民族政策的落实,寺管会、阿訇要做好引导,要教育培养好下一代,多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河西清真寺、陈州清真寺和南顿清真寺寺管会主任代表广大穆斯林同胞热烈欢迎市区领导的光临,对各级领导多年来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真挚谢意。同时,各清真寺阿訇、寺管会主任表示决不辜负党委、政府的期望,将继续倡导辖区穆斯林群众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而努力。
 相关链接
?&& 14-07-30
?&& 14-07-30
?&& 14-07-30
?&& 14-07-30
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协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备案序号:穆斯林一定要去清真寺吗_百度知道
穆斯林一定要去清真寺吗
提问者采纳
因为穆斯林需要清真寺。还说,最好的地方就是清真寺,清真寺是穆斯林的家,你要是看见一个人总去清真寺,学习的地方。所以有信仰的穆斯林。
清真寺是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的地方,有穆斯林的地方, 穆罕默德圣人说,那么你证明他是穆斯林,都有清真寺。一般的
貌似古兰经没有这么说
呵呵,貌似。想必阁下读过《古兰经》,那就更应该了解清真寺的尊贵了。真主说,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因此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不要崇拜其他任何物。清真寺是礼拜的地方啊, 阿拉伯语,麦斯基德,意思就是礼拜之地。如果穆斯林不去清真寺,那去什么地方合适呢。穆斯林心中,清真寺是最好的地方,因为那里是真主喜爱的。
那一定要像阿拉伯妇女那种打扮吗?能不能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我想知道那里的规定,因为我没去过
看你在什么地方,有句话叫入乡随俗,到什么地方,跟随什么地方的习惯,在中国正常穿衣服就行了,进清真寺的话,男子穿平时衣服, 女子要求严格些,需要衣服是遮盖羞体的,不能袒胸露背,不能穿短裙短裤,如果礼拜的话,需要带头巾。
哦,请问这是真主的规定吗?
男女穿衣服,遮盖羞体是真主规定的。男子是正常情况下肚脐到膝盖为羞体。女子包括头发到脚,除了脸和手都是羞体,需要遮盖的。如果你再追问,我就要被扣分了。对了,伊斯兰没有圣殿骑士一说,这圣殿骑士来自于天主教。不是伊斯兰的。
我对《古兰经》都快背过了,但没有发现,可能是理解的不太好吧,我选你,但希望你能告诉我在那里
这是教法学家根据古兰经圣训,制定的教法规则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去清真寺礼拜是社区行为,但家里做也不错,不要准备什么,比家里要好一点。进清真寺大殿要脱鞋,态度诚恳就行。去清真寺,见了寺里的人要说色兰才对,衣冠整洁(最好沐浴后去),说明来意穆斯林不一定去清真寺,但一定得有伊斯兰信仰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清真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为什么退出伊斯兰——某位穆斯林的独白
本文记录了我在半年多的时间内由一个伊斯兰文化的记录者,转变为其反对者期间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思考。我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我尊重人类的每一个种群。我对伊斯兰教本身是肯定的,但我写的确实是穆斯林需要反思的。介绍一下我自己,父亲回族,母亲汉族,成长经历中没有太多机会了解伊斯兰。在新闻中看到巴以冲突也会真心希望世界和平,因为无论是巴以双方谁有无辜者死于非命,我都心痛。上帝创造人必会爱人,如果我是上帝所造,也必会显示上帝的此项属性。06年在上大专时开始学习伊斯兰知识,那是有了伊斯兰教名“萨利赫”,意思为“优秀善良的人”。有这样名字的人应该有点侠气,敢于站出来批判吧?后来我做了一个伊斯兰纪实摄影专题,一直拍到2011年年底。
我对信仰是肯定的,他会给人很多好东西。在伊斯兰的学习中我孜孜以求这些好东西而不得,多年来总是得到各种纠结:以仇恨去解决问题;非穆斯林全都是敌人,穆斯林不愿与其他民族和平共处,甚至不愿与倾向不同的穆斯林和平共处;喜欢把本拉登当做英雄;教长解释问题必须是严丝合缝般的严格,当你借西方为例反思一些问题时就会不屑一听,因为他们都是“异教徒”;汉人对其霸道的无奈……我从小被洗脑还算不彻底,有自由精神,因而便不可能支持滋生专制和恐怖的伊斯兰。另外就是身边的一些穆斯林朋友所代表了清真寺里的大部分人的生活观念给我带来的压力,让我感觉像活在像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一样的生活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得不到信仰下的那份安宁与坦然。随着拍照片的深入,我不得不戴上面具,钻进套子里。但是压力会慢慢的变大,视异教徒的生命如草芥,即便自己不能去炸,心里也是想着把以色列从世界版涂抹掉。换了你,如果尚有良知,会对这种暴徒似的狂暴心理压力不大吗?总之,变异了的,不纯洁了的伊斯兰思想把我推走了。
二.纠结的来源
我的各种纠结为什么存在?或曰为什么穆斯林会以如此极端的片面的思考问题?究其渊源:穆斯林自毁长城。有这样一种思潮:穆斯林只需要学习宗教教义,而把自然科学打入冷宫——他们说自然科学知识对后世没什么用,即便现在在让每个穆斯林提起来都心驰神往的圣地,石油富国沙特,全国上下的科技水平也研制不出一台空调。所以若不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出现,伊斯兰文明在1492年格拉纳达战役后就已经消失了。更为悲剧的是,1514年在开发新大陆和文艺复兴的浪潮中,逊尼派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什叶派波斯帝国之间却为争夺亚欧贸易路线上演了近300年的战争,彻底耗尽帝国的力量,任人宰割。
帝国在许多细微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对《古兰经》只做文字表面解释,只强调宗教仪式的形式,把圣行的繁文缛节讲的很细致,忽略了真主启事的实质。即便在不久之前,穆斯林还认为印刷的《古兰经》是罪恶的,《古兰经》必须是手抄的;清真寺不能用电灯,在世界已经被电灯装饰的绚丽多彩的时代里,麦加仅使用油灯照明;土耳其士兵不允许穿西式的裤子,不允许戴有眼的帽子……在这样的纠结之中,伊斯兰世界错过了世界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在落后到甚至没有防卫能力的状况下,穆斯林的反应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发火,愤怒中难免有过激的神经失常者就会用AK47去超度别人,也包括无辜的自己的穆斯林兄弟。自杀式袭击不仅没有能解决问题,还把自身的处境搞得更糟。在伊斯兰社会中长期存在着一种看不到希望的悲观情绪,没有能力改变局面,除了关上门生闷气,再就是鼓励更多无知青年把别人也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愚蠢的思维带来灾难的结果,这就是各种纠结的来源。
另外,为了写此文再次大量查阅《古兰经》,我真的没有发现以前阿訇说的“和平的宗教”的影子,更多的却是说教,恐吓的成分。过于苛刻和严厉。有这样一个统计:在20多万字的经书里面:486处提到“惩罚,刑罚”;215处提到“火狱”;116处提到“恐惧”“畏惧”;106处提到“砍”,“杀”;98处提到“祸,灾”;95处提到“顺从”;55处提到“严厉”;35处提到“仇恨”,“仇视”;28处提到“烈火”;25处提到“血”;23处提到“恐怖”;仅有的1处提到“宽容”。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穆斯林各个都是气性子,很容易就被某个词语激怒动刀子,缺乏包容的美德。
三.不吃猪肉
把不吃猪肉视作是信仰的最高准则,是愚昧,虚妄的体现。无疑,中国的穆民已经退化成一个“不吃猪肉”的特殊群体。回族青年希望找回族对象的原因也就是一条:生活方便,吃饭方便。你再去问问回族的长者,他们也会给你同样的答案。可是恕笔者愚见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好似这种生命的意义并非来自于一个积极的信念或态度,而是来自于不吃什么,仅仅是一个吃饭准则。因为自己有一半回族的身份的原因,常被朋友问起来是否要找个回族媳妇。我的回答是打死也不找回族的,因为假如为吃什么都能打起来的话,那还有什么事情是打不起来的呢?她们脑子里都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清真”,极难伺候;她们不会和汉族家人用同样的菜刀,砧板,炒锅,他们要单独准备一份。因为她们神经质地认为:你即便做饭不用猪肉,但你的锅永远是脏的。即便是这样,他们会被汉族人当成上宾,你再看看那些嫁入回族家庭的汉女,都要被洗肠,受尽侮辱。汉族朋友为了你自己的尊严和父母的尊严,你也得考虑一下。
我都么希望穆斯林能向坚守“不吃猪肉”一样坚守伊斯兰其他的信条,那么世界将会变得美好很多。认为猪是脏的,不能说“猪”这个字,你让我听到这个不爽的词,我就灭了你!但是比起吃猪肉,喝酒,赌博,不孝敬父母,商业欺诈,恶语中伤他人,挑拨离间,嫉妒,诅咒,这些哪一条也比吃猪肉的罪过更重,为什么穆斯林不主动站出来去像干涉别人养猪吃猪肉一样去制止这些恶行呢?为什么这些行为就可以被容忍呢?不吃猪肉是个人的权利无可厚非,但不吃猪肉从来都不是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信条实际上代表了前文所讲的“不纯洁了
极端主义风向
在吐尔文江看来,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崛起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地区经济衰落,社会矛盾丛生。“近年来维吾尔社会遭遇到严重挫折,就业率大幅下滑,整个社会贫困面大幅度提高。维吾尔人在中国市场化大潮中被严重边缘化。”“如果维吾尔社会是欣欣向荣的,什么极端主义来了都没用”。但现在,诸如“岗位都被汉族人抢走了,我们的资源一车一车都被拉走了,工厂里都是汉族人”等言论,成为极端主义者煽动信众的最好说辞。
2009年“七五”事件发生后,伴随日益加剧的维汉矛盾,维吾尔社会愈加趋于保守。这种趋势先是反映在服饰上出现的长袍面纱。多有维吾尔族妇女迫于社会压力重新蒙上面纱,蒙面的方式也由传统的白色、棕色的长幅蒙面巾变化为中东国家传入的黑色面巾和黑色长袍。一位在乌鲁木齐定居的女士回和田老家参加婚礼,惊讶地发现以前的女伴不但全部蒙面,连短袖的衣服都不敢穿,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如不这样做,这些女子在村子和社区里就会遭到斥责和排斥。在和田地区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的一个乡村,《凤凰周刊》记者甚至看到一位幼小女童亦被包裹黑巾。
一位在霍尔果斯口岸工作的维吾尔人士披露,他见到由境外进口到新疆的“吉里巴甫”(具有穆斯林原教旨色彩的黑色长袍面罩,是女性服装)一个批次就有5万件。这些黑色罩袍用料考究,做工精湛,价格不菲。在乌鲁木齐的高阶人士中,偶尔能看到穿着这种衣服的年轻维吾尔女性,只露出两只眼睛,黑色罩袍的丝绸面料闪耀着光泽,脸上蒙的黑色面纱甚至与名牌手包一样成为时尚的象征。
维吾尔男性服装上的变化不太明显,但不喝酒、不抽烟的人比例大幅增加。不仅餐厅、商店禁止顾客抽烟喝酒,一些售卖烟酒的小商店会在晚上被人砸坏。男性做礼拜的姿势也由新疆传统的双手相握自然下垂改为交叉抱肩。他们还被说服让妻子辞掉外边的工作,重新蒙上面纱并穿上代表纯洁、坚贞的黑罩袍。根据一位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和田维吾尔族青年观察,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颇有一些口碑不太好的年轻女性为了把自己嫁出去而重新蒙面。
除了服饰,保守甚至趋于极端的观念慢慢渗透至日常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强化“阿拉力”(清真)和“阿热木”(不清真)的区别:如内地食品、汉族人种的蔬菜、政府发的结婚证、送给贫困户的电视机、盖的抗震安居房等等都是“不清真”,而与政府对抗就是“清真”。在南疆和田乡村,目前维吾尔族人的很多婚礼已经禁绝音乐与舞蹈,葬礼则不再有哭声,也不再给去世的亲人上坟。
喀什也流传着一些连能够背诵《古兰经》全本的宗教人士也没有听说过的新观点。比如“女人出去工作、做生意赚的钱是不干净的”。这个观点的盛行,导致很多原本在外工作的维吾尔族女性被迫回家,失去经济来源,而因经济不再独立遭遇“合法”家暴的维吾尔女性日益增多。
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上传照片即会遭到辱骂,许多身着及膝连衣裙的维吾尔女孩,遭遇莫名其妙的辱骂和殴打,有的还在婚礼现场被扔西瓜皮。保守势力称类似的行为是“维吾尔净化运动”划分“真正的穆斯林”和“异教徒”,并用暴力排除异己。今年8月,吐鲁番市亚尔乡一位伊玛目(伊斯兰教教职称谓)3名来自和田的极端主义者杀害。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阿里木·热合满认为,运用这些极端手段是为了逐渐地侵蚀和消弭维吾尔民族传统宗教文化,重塑地方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充斥着暴力思维的极端思想也经由现代传播技术进入新疆。在很多南疆青少年的房间里,都挂着塔利班战士的照片,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古兰经》。这被一些青少年奉为偶像和崇拜的英雄。从他们的智能手机里,能找到很多这样的视频:一个人在用维吾尔语宣讲,天下穆斯林都是一家,而他的背后,是一排排拿着枪的阿拉伯兄弟。
民心争夺战
新疆地方政府的许多汉族官员认为,目前出现的保守宗教势力兴起除了源于境外势力影响,亦因为中共曾放松新疆宗教政策,但维吾尔族官员则认为其中关键在于如何赢得民心。一位和田县维吾尔族官员称,这里99.98%都是信教群众,宗教极端思想又在渗透,要想赢得支持,需要更细致的工作,“那些宗教人士的‘群众路线’走得比我们都好”。
一位曾长期在南疆任职的维吾尔族高级官员证实,为了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一些宗教人士常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他们扶危济困,借贷也不需要偿还。相比之下,南疆一些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一个村一年只有几万元,基层政府连过节慰问贫困户都成问题。这导致一些宗教人士在当地乡村的声望,远超基层官员。
而存在于乡村的腐败问题以及一些官员的粗暴做法,更激化了矛盾。新疆农业大学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在南疆做种子培育实验时遇到大旱,但所在村庄始终不予供水,直到这名学生塞给村支书3000元人民币的“红包”,才得以取得水源。
许多维吾尔族官员支持目前新疆发展经济的民生政策,认为这样的政策能更有效地压缩极端势力生存空间,为新疆政府争取民心(详见《凤凰周刊》2013年第15期,总第472期报道)。此外,新疆当地学者认为,目前新疆政府所提倡的“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方式等等)亦旨在增加维吾尔社会中的世俗化因素。但如何使“现代文化”发挥社会影响力,放眼世界,新疆也找不到学习的榜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真寺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