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废弃钻井泥浆烧砖稻草违法吗

股票/基金&
废弃稻草“编织”出富裕生活
  记者 李铁兵 通讯员 邢鹏飞 刘万富  近日,记者走进万全县安家堡乡安家堡村,只见成捆的稻草堆积如山,草帘编织机轰鸣作响,10多位村民正在编织机旁分工合作―有的拉线,有的添放稻草,有的收卷成品……一派繁忙景象。伴着编织机有节奏的欢唱,一根根整齐的稻草经过简单加工后成了市场畅销的草帘子。  “我们村从2002年开始生产草帘,如今已有11个年头了,草帘生产加工期比较短,一般是集中一个月时间加工。稻草加工成草帘,不仅能增加村民收入,还减少了焚烧处理产生的污染。”正在忙着和大伙往编织机上添放稻草的安家堡村村委会主任杨忠生笑着和记者说。  村民们告诉记者,过去收完水稻后,大部分稻草被村民们拖回家当成柴火做饭用,有人甚至将稻草直接在地里焚烧,把灰当做肥料。近年来,随着大家环保意识增强,加之周边村镇蔬菜大棚的陆续建起,人们发现草帘除了用作蔬菜大棚保温、食用菌生产和一些农作物覆盖之外,在水泥厂、砖瓦厂、建筑工地和公路养护方面也大有用场。为何不把它变废为宝呢?于是,一些村民开始利用水稻收割之后的时间,去各村收购稻谷秸秆,用于草帘生产。如今,村里加工草帘的农户越来越多,好点地里的稻草每亩收购价高达200元,普通的也得100元。  杨忠生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块草帘的尺寸为1.8米×8米,每米草帘可以卖5元钱,1块可卖到40元,秋收后一个来月时间按以往每年加工3000块来计算,卖10万元不成问题。”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嘉义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局长林建宏提醒农民不可燃烧废弃稻草│嘉义报导│壹凸新闻
南台湾的新鲜事 将壹凸新闻
振兴中华文化、体认几千年中国方块字的优与美,请阅读本篇【】页面!
嘉义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局长林建宏提醒农民不可燃烧废弃稻草
【记者黄昭博/嘉义报导】 农民多於稻作收割后,以露天燃烧方式处理田间之废弃稻草,不仅製造
空气汚染,影响环境品质外,亦会使道路能见度降低,增加车辆驾驶人危
险,同时会危害有呼吸道疾病患者之健康,也曾传出就地焚烧稻草的农民
因焚烧时风向突然改变,而遭浓烟呛伤甚至死亡的案例。
多数露天燃烧案件为农民燃烧废弃稻草,为降低露天燃烧农业废弃物造
成之环境汚染,嘉义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建议农民可将废弃稻草再利用或以
就地翻耕掩埋之方式处理。
该局於北园国小校庆时办理废弃稻草再利用相关推广宣导活动,除了有
草绳编成而成的手工艺品外,埋头编製草绳的各级任老师、学生及家长也
专心听取解说,对於露天燃烧对环境及身体健康之危害,以及稻草可再利
用之途逕及管道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嘉义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局长林建宏提醒您,若因焚烧稻草产生浓烟而造成
交通事故时,行为人除面对空气汚染防制法第31条新臺幣5仟元以上10万
元以下罚缓外,还必须面临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及赔偿问题,得不偿失。
→找不到其他相关新闻,提供可能相关新闻参考:
本篇新闻未设定关键字,由系统自动选取更多相关新闻
自訂搜尋
相 关 新 闻 提 要
本篇新闻未设定关键字,由系统自动选取相关
时 间 相 近 5 则 新 闻 提 要
本篇文章其他图片参考
未找到其他图片来自“原阳大米”故乡的调查——
废弃稻草“编”出来的大产业
    本报记者&马丙宇&通讯员&杨晓燕  11月8日,记者自原阳县城出发沿着310国道一直向西走去,只见路两边几十家、300多台草编机正在“嗒嗒嗒”不停地编织着草苫,草编机旁一辆辆满载稻草的农用车如长龙般静静排队等候着编织。  “以前的稻草,不是烧水做饭,就是喂牲口,大量的稻草扔都没地方扔,只好烧了,现在好了废弃的稻草变成了金条,一亩地能卖400元,去年稻草最高价时达到了一亩地500元。”和记者同行的该县第一个使用草编机将废弃稻草变成金条的李现通介绍说,“上午咱们看到的主要是送稻草、编织的场面,到了下午,你会看到更多的外地货运车将草苫源源不断地运走,那场面更壮观。”  采访中记者顺道走进了原武镇西合角村高继龙的草编厂,七八台草编机正在满负荷地生产。当记者问起草编生意如何时,高继龙憨厚地笑笑:“还行吧,去年我的6台草编机挣了近20万元。还有几个草编厂比我挣得还多,应该有30万元,所以今年我又新买了两台机器。”高继龙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在旺季,一台草编机一天平均生产200条草苫,40元一条,一台草苫机一天创造价值8000元。此外,一台草苫机需要工人七八个,平均每人每天60元一共是480元,需要10亩地的稻草5600元,织草苫线560元,再加上运费等一折算,一台机器一天有1000元左右的纯利润,一个月的利润是3万元,三个月旺季就是9万元。所以,今年我的收入突破20万元肯定没问题。”  原阳县是中国第一米“原阳大米”的故乡,水稻种植面积最高时达45万亩,有丰富的稻草秸秆。自1992年开始引进草编机兴起草编行业至今,原阳县已发展草编机、草绳机1000余台,生产出来的草苫、草绳、草棒等广泛用于苹果、蔬菜类等物品的保暖、储存、运输等,产品远销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同时还带动了专一销售草编机代理商2家,制造草编机厂家2家,草编线加工生产厂家十几家,吸收当地农民12万余人就业,年创产值2.4亿元,真真正正让农民将废弃稻草编成了“金条条”。草编行业的兴盛,不仅让个别农民转身变成了“小老板”,更让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在家照样打工挣“大钱”。  在原武镇东合角村一家草编厂,我们见到了拉稻草的小丽夫妇。小丽夫妇是东合角村人,家有一辆双力奔马车,常年在乡间跑运输:“我们夫妇是收小麦时节就下乡收小麦,现在是草编旺季,我们就下乡收稻草。现在周边村庄的稻草都不好收了,我们就去邻乡,还跑到封丘等外县。”当我们问小丽一天拉几车,能赚多少时,她笑了:“一般是两天一趟。我们的车能拉10亩的稻草,供一台草苫机一天的编织,10亩稻草4000元成本,卖到这儿是五六千吧,所以两天收入1000多元没问题。”  据小丽介绍,在原阳县,专门为草编厂收购稻草的车辆每天在600辆以上,在旺季,一个月夫妻俩收入一般在1.5万元左右。除此之外,小丽的婆婆和公公也都在草编厂打工,50多岁的“老”夫妻,一个月也会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全家4个主要劳动力足不出“户”一个月收入近2万元。“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每天来这儿拉草苫的大车排成了长队,我们收稻草的再‘忙活’一两个月不成问题!”小丽满足地说。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让秸秆废弃稻草粪便有了价值 菌渣成好肥料还能卖钱
  时报讯《舌尖2》的热播,刺激着吃货们的味蕾,第一集《脚步》中65岁老汉饶长清,为野生小花菇苦苦守候8个月的桥段,让食客们印象深刻。不过,或许你不知道,除了美味健康外,食用菌还能使很多农、林、牧业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食药用菌研发中心的专家们就研发并推广了一套食用菌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利用稻草、桑枝条等植物秸秆来种植食用菌,减少燃烧秸秆的现象,降低空气中的烟尘、颗粒物污染。此外,原本废弃的、常排入河道中的动物排泄物、菌渣,能用于食用菌种植的循环利用,同样可以减少河水污染现象。
  浙江是食用菌生产大省
  天然的食用菌不易获得,人们因不熟悉菌类品种而发生误食中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人工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吃货们保留对食用菌的口福。浙江的食用菌种植,是省内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2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15万吨,总产值120亿元,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全省有23个食用菌主产县市,其中15个县的产值超亿元,16个县的产量超1万吨。食用菌年产量、产值、出口量、出口额一直居全国前列。同时,浙江省也是传统食用菌传统优势产区和生产出口大省,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
  发展至今,如何使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得更为高效,更加生态环保,已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首要问题。据了解,食用菌栽培原料主要为农牧业废弃物,如稻草、动物排泄物等;食用菌采摘完后的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获得最佳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让秸秆废弃稻草有了价值
  菌类在地球上担任清洁员的职责,它们可以降解生物,从而减少“地球垃圾”,而食用菌则是所有菌类中的“最佳清洁员”。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食药用菌研发中心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蔡为明介绍,“食用菌可以有效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同时还能产生优质蛋白”。正是因这一特点,食用菌能使很多农、林、牧业废弃物可以得到循环利用。
  食用菌中的草腐菌,比如蘑菇、草菇等就是分解植物秸秆的高手。蔡为明表示,稻草是栽培草腐菌的“好座驾”,把从农民那里收购来的稻草、麦草配上其他营养物质,经过发酵后,便可将菌种播种到培养料中,成为栽培食用菌的温床。
  由于缺乏高效利用途径,有些农民图省事,将废弃稻草焚烧处理,其产生的烟尘、颗粒物成了污染空气的元凶,甚至导致雾霾,“目前有很多地方已开始利用废弃稻草来栽培蘑菇等食用菌,”蔡为明表示,种植每平米的蘑菇需要约30公斤的稻草,这说明如果发展蘑菇产业对稻草的需求量很大。例如平湖市,2013年蘑菇栽培面积达220余万平米,利用了约6.15万吨稻草。“农民们可以将稻草卖给蘑菇种植大户,实现变废为宝、增加收入外,也减少了焚烧秸秆污染空气的现象。”
  此外,动物粪便中的有机质也是栽培食用菌时的营养物。“许多畜禽养殖区,由于畜禽粪便得不到生态化利用,流入河道,对河道水体产生污染,”蔡为明表示,如果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动物粪便,用来栽培食用菌,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畜禽养殖对河道污染。
  菌渣成了宝贝还能卖钱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的食用菌每年总产量达上百万吨,同时栽培食用菌产生的菌渣总量也达到近百万吨。
  回望当初,菌渣有的当燃料、有的被随地堆放在村头路边,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由于菌渣中所含的蛋白质、有机质较高,如果渗流入河道中,会使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污染。
  那么,如此大量的菌渣又该如何处理?通过农科专家的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其实栽培完所剩的菌渣可以用来再次栽培其他食用菌。比如,栽培完金针菇、杏鲍菇的菌渣就是栽培秀珍菇的“好肥料”。此外,二次利用过后的菌渣还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质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可以用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蔡为明介绍,去年在平湖市,芦笋种植户利用蘑菇菌渣种植芦笋5500余亩,产值达6200余万元。
  “以前,对于食用菌种植户来说,利用完的菌渣不仅没有用,而且是一个很大的负担,需要费钱费力来处理。现在,在许多地方,菌渣已成为一个宝,可以拿来卖钱了。”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羊吃稻草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