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只有在银川疯狂司机什么情况况下才会疯

正式入驻贴:佛说,我是一个疯狂的人_敛我一世沉浮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贴子:
正式入驻贴:佛说,我是一个疯狂的人
                                                                                        
佛说。你是一个疯狂的人。
欢迎你哦亲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我快疯了,快要活不下去了。谁能告诉我怎么办?_百度知道
我快疯了,快要活不下去了。谁能告诉我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一个人要轻生的时候,是他的大脑思维出现了严重的障碍: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如果此时冷静一点,把心胸放大一点,目光放长一点,就会看到黑夜过去就是黎明,坎坷过去就是坦途,人生之路千万条,何苦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拿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来赌注,真实愚痴到了极点!活着都不能解脱,死后更不能解脱啊!用冷水冲冲头,清醒清醒自己!人的生命不可复制啊,请珍惜自己的生命吧!世界上的药千万种,可就是没有后悔药啊!人的生命就像太阳一样,有无穷的光明和能量。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无量的财富------也可能是万吨的黄金,也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宝石,可惜我们还没有发现,更没有去开发和利用!我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利用率还不到十万分之一。如果利用率大大提高,我们就会看透人生,看...
你是伟大的神!
我也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只是通过学习,多少明白了一点点道理。我相信你将来也一定会超过我的。从不自信到自信——这就是我们心理变化的轨迹和规律。我们的心理不论何时何地,都有其两面性,只是另一面没有显露出来而已。说奇怪也不奇怪,说不奇怪也真奇怪,只是我们精神财富欠了债,偶尔发生了一点危机吧。经济危机看得见,心灵危机看不见那!所以往往被轻视。黑夜已经来了,白天还会远吗?自卑已经来了,自信还会远吗?风雨过后就是彩虹!这就是人生收获快乐幸福的妙法。快乐是一天,忧愁也一天。一个瓶子可以装蜂蜜,也可以装毒药。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装失望,也可以装希望。人的心里装什么?都由自己选择!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如果你能举一反三,人生就会海阔天空。把自卑作为长跑的一个个跨栏,只要有了它,人生更精彩。学习刘翔,不怕伤痛奔向终极的目标!动力源自梦想:别小看我们一个理想一个梦想,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种欺骗,也能让自己,快乐着走向前去,勇敢地走向前去!今天不勇敢,你把自己假扮成勇敢,想象成勇敢,去闯出去!真正失败真正最痛苦的,是你连想象都没有了。今天在你眼前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多好、无论是多么苦、无论是多么恐惧……一定不能失去的就是你的那个梦想!你的想象,那个最美好境界,去实现它去做它,只要你活一天就做一天,你就是幸福的!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我就是希望!你的希望,其实有时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战胜一切病魔,能战胜一切人生的障碍和阻力!人生最怕的是人还活着,自信心已经死了,每天在痛苦中煎熬。在逆境里要看到希望,成功者大多是在绝望时再咬牙坚持前行。人生贵在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欣赏自我,鼓励自我!自信是奋起的推动器;自信是生命的原动力;自信是新生的良药!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他的缘由;每一个人都是苍天创造的精品;每一个人都有生命中无尽的宝藏;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价值……只是在迷茫时看不到这些人生的珍宝而已。就像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被埋在污泥中,看不到它的耀眼的光芒一样。祝您快乐幸福,当自信心重新树立起来时,每天太阳都是新的!
佛说一切随缘 把心态放到最好的状态 一切尽在自然
孩子,结束自己的生命吧,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快乐了,到极乐世界吧。
是吗!你在那里等我吗
孩子,我天天在等你。
西天极乐世界,还是十八地狱?
孩子,我们这里是极乐世界。
看那些,缺胳膊短腿的残疾人,活的都自信
那些人无牵无挂,没有欲望,倒也快活。
你具体什么情况可大致说一说
烦恼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心情更糟,让自己冷静后再想办法解决
你问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死的心如果有就去死吧
找喜欢的东西喜欢
忘记难过的
淡定。就是有天大的喽子也要勇敢担当
你有啥事啊,叫你这样想,说出来心里会舒服点
烦恼 来一口 敌敌畏
挖个坑,埋了更好
找到新的目标去努力
哎呀苍天哪:不在三界之中,己出五行之内吗?
为何如此纠结。。
为何如此纠结。。
我好悔也!
有问题讲出来嘛!大家想办法
回家来,养养神
何人能解脱我
天堂快乐,快去吧
不在三界之中,己出五行之内。也行?
能够说为什么呀。
等你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想了
哎呀苍天哪:我真的,不在三界之中,己出五行之内吗?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哎呀苍天哪:不在三界之中,己出五行之内吗?
远离尘世,上五台山行吗?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你不是凡人的化身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哎呀苍天哪:不在三界之中,己出五行之内吗?
让自己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只说此地无亲朋,异地并非有故人。何去何从?
出去走走你会发现世界原来不同的
不要轻易说死,想想你的家人,爸妈他们养这么大就是让你这样报答他们的吗
不要轻易说死,想想你的家人,爸妈他们养这么大就是让你这样报答他们的吗
或者什么事情跟家里说说,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不过这都要你说啊,你如果不说是没有办法的
那就去屎。。。
那就去屎。。。
爽死在你夫人身上行吗
没有过不去的坎
要不然说出来,让大家帮你出出主意
要不然说出来,让大家帮你出出主意
什么事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佛说人生:27.将心比心,就是佛心;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回报你真诚
27.将心比心,就是佛心;拥有佛心,就有佛眼
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心灵相隔:在单位上班,彼此可以因为一个职称,闹得形同陌路;出门在外,两个陌生人可以由于一言不合,马上挥拳相向;街头巷尾,一些人遇到需要求助的人会绕道就走,连打个急救电话都嫌多事……我们一方面越来越渴望了解和把握自己置身的世界,另一方面则越来越害怕被这个喜怒无常的世界”刺伤”。我们总爱造一层厚厚的硬壳,把自己的心紧紧地包裹在里边,既不想走进别人,也不让别人走进来。只是,如果谁都不打开自己的心门,世界将越来越缺少温暖与阳光。
让我们拥有一双看懂别人的佛眼吧,这样,才能打开别人的心门。将心比心,就是佛心;拥有佛心,就有佛眼。借双佛眼看懂别人,别人才会为你打开心门。人过一百,形形色色,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直率,有的委婉,有的与人为善,有的自私刻薄……然而,只要你真正地把别人当回事,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别人的心门就会为你而开。
没有一个人愿意忍受灵魂的孤独,没有一个人希望这个世界冷漠如冰,当你能将心比心地对待别人,当你能对别人善解人意,你就能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打开心门,欢迎你进去作客!
有一对夫妇常常为吃苹果的问题发生口角。
妻子怕苹果皮沾了农药,吃后会中毒,所以每次都一定要把皮削掉;丈夫则认为果皮有营养,把皮削掉太可惜。由于夫妇俩经常吃苹果,所以就常常吵架。最后,俩人竟吵到去找无嗔大师评断是非。
无嗔大师对那位妻子说:”你先生这么多年来都吃不削皮的苹果,身体还好好的,你担心什么?”
无嗔大师又对那位丈夫说:”你太太不吃苹果皮,你就嫌她浪费,那你就把她削的皮拿去吃了,这不就没有事了吗?”
大师还说:”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成长过程的不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要勉强别人来认同你的习惯,同时,要宽容别人的习惯。”
小两口茅塞顿开。
别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方便,别人也会替你着想,考虑你的利益。学会换位思考,人生将从此焕然一新!
春秋战国时代,燕国有个叫赵礼的人,他有一块在路边的田。靠他田边的这段路比较低洼,下了雨就要积水,道路泥泞,难以行走。过路人只好踏着他的田走过去。这使赵礼非常生气,于是他在田头上插了一个”禁止通行,违者罚银两”的牌子。但行路人似乎视而不见,依然从他的田地里穿行。他一气之下,便在低洼路面和田地中间挖了一条让人跨不过去的沟。没想到,这不仅没能堵住行人踩地,反而由于行人要绕大弯子而踩踏了更大面积的田地。为此,他常常与行人争吵不休,总令自己气得寝食不安。
过了些时候,他的心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开始了换位思考,觉得行人总是要走这条路的,谁也不愿意走泥泞小道,如果把这条低洼的路修好,行人不就不从田里过了吗?于是,他排除了路面上的积水,挑土填平了低洼路面,修了一条平坦的小路。打那以后,行人再也不踩他的田了。
佛祖说,别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不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不会为你着想;你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方便,别人也会替你着想,考虑你的利益。学会换位思考,人生将从此焕然一新!
想让别人爱你,你得先去爱别人
柳镇上的凌施主最近非常烦恼,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亲人都不爱自己,朋友也不喜欢自己,于是他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了附近一个寺院的方丈,希望方丈能给自己一些解决烦恼的方法。方丈没有劝慰他,而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这一喊可不得了,只听见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了”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之中。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故事讲完后,方丈对凌施主说,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太冷漠,不给自己好脸色看,却不知道你自己是对方一面最好的镜子,你对对方笑,对方就会对你笑;你骂对方,对方就会骂你……想让别人爱你,对你好,你就得先去爱别人,先对别人好。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和佛印禅师一起坐禅。
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看来像一尊佛。”佛印说。
苏东坡讥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禅师对苏东坡的讥笑一点儿都不在意,只是微微一笑。
回家后,苏东坡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因为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听了苏东坡的话,苏小妹说。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要想得到别人的喜欢,首先你要去真诚地喜欢别人。当你真心喜欢别人时,别人才会真正地喜欢你。
有一对邻居,由于上辈人结怨,所以成了仇家。两家人都觉得很难受,但由于仇怨太深,没有人能帮助他们从苦恼中摆脱出来。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云游和尚,听说了这两家人的事情后,出了一个主意。
他用绳子绾了一个疙瘩,把绳子的一头藏起来,另一头露出来,然后作出约定,两家人谁能先把疙瘩解开,另一方就当着全村人的面向这家人赔礼道歉。为了占得先机,两家人日思夜想,都争着想把这个疙瘩解开。一直过了半个多月,尽管两家人绞尽脑汁,但谁也拿那个疙瘩没办法。无奈之下,两家人去找那个和尚。和尚微微一笑,说:”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藏起来的另一个头上。要想解开这个疙瘩,绳子的两个头,缺一不可啊。”两家人听完后,恍然大悟,在和尚的调解下,消除了彼此间的仇怨,和好了起来。
别人是你最好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不要等着别人去将就你,你要主动一点。只有你先拿出真心,别人才会为你付出诚意。
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帮助别人搬开对方脚下的绊脚石,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帮助敌人,反而帮自己得到了相交一生的朋友。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地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走上一段路后,弟弟换过来挑担,大哥更能轻松地走上一段路了。
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帮助别人搬开对方脚下的绊脚石,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帮助敌人,反而帮自己得到了相交一生的朋友;以德报怨,不但能很容易地化解矛盾,还能收获对方的尊重和友善;浇灌对方的瓜田,会结出更甘甜的果实;给别人活路,就是给自己活路;给别人点亮一盏灯,也是在给自己照明前方的路!
梁国和楚国相邻,这两国都出产瓜。梁国人很勤奋地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都长得又大又甜。楚国人却十分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都长得不好看也不好吃。
然而,楚国的人嫉妒梁国的瓜种得好,常在夜里去破坏梁国的瓜田,给对方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梁国人气不过,请求当地的县令宋就准许他们也过去破坏对方的瓜田。
宋就说:”彼此结怨如何了得。何必心胸狭窄到这种程度呢?”他反而命令士兵每晚都偷偷地去浇灌楚国的瓜田。
楚国人十分惊讶有人浇灌他们的瓜田,加以追查,才知道是梁人所为。楚地的县令把这事告诉了楚王。楚王一方面很惭愧国人的表现,一方面也很称道梁人的做法。从此两国结下了很好的邦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宋就出人意料的”浇灌对方的瓜田”,感动了楚人,于是就收获两国很好的邦谊。试想如果当初宋就采纳本地百姓的建议,也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两国百姓只会因此结下深深的怨恨,冤冤相报无穷尽,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战争,到那时,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剧将不可避免。宋就的转念一想,结出了甘甜的外交之果。
在遭遇伤害时,如果我们不再针锋相对地回击,而是报以友善来浇灌对方的”瓜田”,双方的感情必定可以得到融洽的沟通,矛盾亦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人世间也会因此少去很多很人为的灾祸!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遇到纠葛时,学学古人宋就,为对方的瓜田浇浇水吧,浇下宽容,必将长出理解;浇下善良,必将长出友爱。
在没有出家前,还是少年的戒痴和尚俗家名字叫静林。有一次,少年静林到河边去钓鱼,遇到了一位捕蟹的老人。老人身上背着一个大蟹篓,但并没有上盖。静林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盖子了。”老人慈祥地看了静林一眼,说:”小伙子,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想告诉你,蟹篓是可以不盖的,因为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也跑不了。”
静林忽然顿悟:有的人不也像蟹一样吗,自己找不到活路,也不让别人找活路。他记起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于是当地的一个小煤矿里的工人为了逃命,谁也不甘心落后,争先恐后地往外挤,结果由于坑道口太小,把出口给堵死了,最后谁也没能逃生,全部遇难。而在附近也有一个小煤矿,当遭遇地震时,煤矿挖掘队的队长很镇定,只听到他大声地喊道:
“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他自己也不急于逃生,而是留在了后面指挥。结果20多个矿工全都安全地跑了出来,他自己也脱离了陷境。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不给别人活路,最终将会自断生路;你给别人机会,其实也等于是给自己机会。
战国时,中山国相国司马熹很得国君信任,但是国君的宠姬阴简十分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的枕边说他的坏话。怎么样才能不这样坐以待毙呢?想了很长时间,司马熹都没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中山国有个叫田简的智者,他看出了司马熹的艰险处境,于是悄悄地向司马熹献策。
不久之后,赵国来了一位使者。对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来使,小小的中山国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马熹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在赵国使臣身边,生怕有一点怠慢。
一次在宴会上,司马熹问使者:”听说贵国擅长音乐的美女很多,是这样吗?”使者说:”并非如此。”司马熹说:”我曾经到过许多国家,见过无数美女,但总觉得没有人比得上我国的那位阴简了,她的容貌倾国倾城,仪态婀娜多姿,简直有如仙女下凡!”
赵国使者记在了心里,回去之后便马上把这一情况禀报给了赵王。赵王听了之后,还未见到阴简本人,就已经很动心了。于是,赵王派使者到中山国,请求把阴简送给自己。
阴简是中山国国君最宠爱的妃子,国君视她为掌上明珠,现在赵王要夺人所爱,他哪里肯答应。但是,国君又担心如果得罪了赵王,中山国就会遭到赵国的报复,中山国国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难。正当中山王束手无策之时,司马熹向国君进谏说:”启奏大王,臣有一个办法,既可以回绝赵国,又可以避免我国蒙难。”国君一听十分高兴,忙问道:”你有什么万全之策?”司马熹说:”您可以立即册封阴简为王后,这样就能死了赵王的邪念。”
中山国国君立即照办。就这样,中山国保全下来了,阴简顺利地做了王后。司马熹因力荐阴简为王后而得到了阴简的尊重,阴简从此不再憎恨司马熹,心中对他感激涕零,司马熹终于摆脱了困境。
帮助敌人,就能让你少一敌,而少一个敌人就是多一个朋友。这个由敌人转变而来的朋友,会比你一般的朋友更对你好!因此,帮助敌人不但是保护自己,更是为自己找到更大的助力。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当你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很少人会再与你计较。当你能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的人缘将好得出乎你的想象。
盘珪禅师备受大家尊崇。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因行窃被人抓住了,众人纷纷要求将这个学生逐出师门,但盘珪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这个学生。
可是没多久,那个学生竟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住,众人认为他旧习难改,要求将他重罚,但盘珪禅师还是没有处罚他。其他学生不服,他们联名上书,表示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珪看了他们的联名上书,然后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自己跟前来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你们认为我教的不对,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学生,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他,那谁来教他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们都离开我了,我也不能让他离开,因为他需要我的教诲。”
那位偷窃者听了盘珪禅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要将什么事都看得那么绝对,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这个道理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却十分难,因为它要求我们能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就是真正地得道成佛。因为,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小和尚最近总是不守寺里的清规,趁着夜色偷偷溜出去玩耍。禅师听周围的居民反映了好几次,终于也起了疑心,决定去查探个究竟。
在一个月光如霜的晚上,禅师悄悄蹲在花丛里,一边听着虫儿蛙儿低声嘶叫,一边留神地观察着禅院的那堵矮墙。过了一会儿,一个贼头贼脑的小和尚搬着把小椅子,悄悄地溜到了墙角那儿。他看看四下没人,便把椅子靠在墙边上,自己踏着椅子翻墙出去玩耍了。
禅师从花丛那儿站起来,叹了口气,心想:”我该怎么处罚这个小家伙呢?”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径直走到椅子那儿,坐到椅子上,等小和尚回来。
小和尚玩累了之后,便顺着老路翻进墙来,踩着椅子——奇怪,椅子今天怎么这么软?小和尚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原来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禅师的脊背。小和尚吓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师父会怎么惩罚他。
“天气凉了,快点回去睡觉吧。”禅师揉着脊梁骨说,”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啊。”小和尚的脸马上红到了耳根子,又羞又愧地跑回了房。从那以后,小和尚再也没有在晚上翻墙出去玩耍过。
小和尚违反寺规跑出去玩耍,老禅师不但没有责罚,反而关心起小和尚的冷暖,小和尚在感动之余,也懂得了自己的过错。
人总是要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的。犯错有时候在所难免,虽然这不是我们犯错的借口,但却是客观事实。所以对待那些犯错的人,谅解或许真的是最好的教育。
唐朝名臣狄仁杰待人宽厚,深得他的部下和民众的爱戴。
有一次,武则天皇帝派宰相张光辅到汝南去讨伐造反的李贞。由于老百姓
起义反李贞,李贞很快就被打败,全家自杀。而李贞的两千多名党羽,全部被张光辅判了死刑。狄仁杰那时在豫洲做刺史,听到了这件事,便打抱不平,连忙写了一封奏章给武则天,说那两千多个李贞的党羽,不过是被李贞威胁,根本就不是存心造反,如果把他们统统杀死,实在是冤枉,也未免太残忍了,因此请求宽免。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便把这两千多人免去死罪,改罚到边境去服役。
张光辅消灭了李贞后,自恃有功,便纵容手下士兵到处抢劫,闹得民间鸡犬不宁!狄仁杰看不过眼,就向张光辅提出抗议。
张光辅心里很恨狄仁杰,一到京城就马上向武则天进谗言,说狄仁杰的坏话。武则天误信了张光辅的话,就把狄仁杰贬到复洲去做刺史。但狄仁杰毕竟是个有才能的好人,不久武则天醒悟了过来,又让狄仁杰回到京城来做了大官。
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外面做官,成绩很好;因为有人讲你的坏话,我一时未察,才把你贬到复洲去,你要知道讲你坏话的那个人吗?”狄仁杰答到:”如果我有过失,就应该把它改掉;要是没有过失,我的心已经很安乐了,何必要知道说我坏话的人呢?”由此可见狄仁杰宽厚待人的风度。
为人处世,无论你多么小心谨慎,都难免会得罪别人,更何况是那些刚正不阿的人。得罪了人,难免会被别人报复。面对别人的报复,有些人会奋起反击,结果双方之间的仇怨积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化解。其实,对待报复自己的人,宽容或许是最好的回应。如果你也和对方一样睚眦必报,自己的境界不是也和对方一样低了吗?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
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
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
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对待和你争执的人,将心比心是最好的化解办法。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当你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很少人会再与你计较。当你能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的人缘将好得出乎你的想象。对待争执的人,将心比心是最好的化解办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三章&佛说真实人生:只有解脱才能活出真我
  佛说:“只有放下才能解脱自我,才能活出真我。其实,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是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那么你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从而享受一种超然自我的人生”。
  1.怎样才能得到解脱?
  佛教教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类得到解脱,也可以说是让人类获得拯救。所谓的“解”是解除惑业(无明、烦恼、生死)的束缚;所谓的“脱”是指去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苦果,解脱的真正意思就是使人从苦海中获得彻底的拯救。
  人生来就是吃苦的,而不是享受的,并且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人把这种人生叫作桎梏的人生,或系缚的人生,它是属于世间法的,因此不得解脱。然而学佛中所追求的是佛法的人生,是可以解脱的人生。人生的缺陷很多,致使我们的肉体和精神受了太多的磨折,生出种种的苦恼困惑,不得自在,因此,学佛是要求人生离苦得乐,从而达到解脱自我之目的。
  佛常说:“人生由多苦而离苦,由离苦而解脱,这便是人生最高的归趣”。一个存在理解的人生,存在思想的人生,就要有向上追求人生最高的归趣,把它作为究竟的归宿;否则会使你整日混混噩噩,醉生梦死,散漫无章的虚度年华,空过一生,它与荒烟蔓草同腐,谈到人生意义是不可能。
  如何去解脱?
  人活着为什么要解脱?就是因为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烦恼与苦难,并在人生的烦恼苦果中感到呼吸困难,身心分离,人生意义的虚无,因此想迫切自己使生命在自由自中肯定自身。基于对生命的热爱和护持,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对精神家园的渴望,每个人都想迫切从烦恼、从苦难中得到自我解脱,重新安顿身心,从而获得自由的生活,获得自由自在的生命。
  曾经有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太太,她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第一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二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第三诀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其实,做到以上三诀是很容易的,那么你也可以得到轻松自在的生活。
  在佛学中,所谓的“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说不要自己同自己过不去。凡夫俗子的我们,如果一有过错,就会终日陷入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虽然说这些心理在所难免,但是对于错误来说,是没有一点意义的,它只能给自身带来更大的痛苦。错误总会过去的,应当拍拍身上劳累的灰尘,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所谓的“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把自己的痛苦传染给别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过错而痛悔,但是受伤的虚荣心却还要疯狂地寻找能够掩饰伤口的更大虚荣。失恋者说:“假如我得不到她,别人也别想得到她”,这正是陷入一种虚荣心的圈套。因此,不得解脱自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间虽然可以互相映照,却不能相互取代。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是永远在镜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脚的地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除了你自己。阴雨天气本来是跟人的心情抑郁无关的,如果你抑郁,那就说明你对天气的反映,才致使你感到抑郁。
  生活中有句话是:“你真伤我的心”,其实更确切的表达则应该为:“我伤了我自己的心”,因为自己是根据他人的态度看自己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对他人说:“你很讨人喜欢”,其实确切的表达应该是:“我一见到你,就禁不住让自己喜欢你,”有时,在我们的心里可能会想:“我一到高处就害怕”,其实确切的表达应该是:“我一到高处就吓唬自己。”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感觉活得很累,活得很束缚,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心中的绳索给解开,然而是一直带着这条绳索前进的。因此,他们活得很辛苦,致使无法解脱自己。
  释怀自己,寻求自我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因而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高度,乃是明智的良策。佛说:“当你情绪压抑的时候,请试着放开自己,释怀自己。”
  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绝不是我们所祈求的。因为它给人带来心理上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从而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古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司马迁等等,他们为什么能万世传颂?就是因为他们在面临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时,以心理的升华来自救,塑造强者的形象,从而得到了解脱。
  有一天,杨岐与门云师徒二人对坐。杨岐问:“听说陵郁和尚写了一首诗,您还记得吗?”“记得,记得那首诗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锁;有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门云毕恭毕敬地回答说,难免带些得意的神情。杨岐听了,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门云愣在那里半天,心里就很纳闷:为什么师父听了自己的诗而大笑。从此以后,也整天都在思考着师父的笑,但他一直找不到笑的理由。这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想了—夜,无法成眠。
  第二天,门云实在是受不了了,一大清早就去问师父,便问道:“师父您听到陵郁和尚的诗为什么大笑呢?”这时,听到他的问话,杨岐大师笑得更开心了,他望着眼眶因失眠而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不如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门云听了,豁然开悟。
  是的,要想使自己活得轻松自在,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没有必要为别人对自己的言行而冥思苦想,做到释怀则就是解脱。
  也许每个人都有成为别人笑柄的时候,如果遇到挫折就一味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那么,这样做都无济于事。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处世态度。佛说:“当你有挫败感时,打开心灵的窗户,让自己的心灵晒一晒太阳,从而阳光起来”。
  佛还说:“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最后一句话。每个人不必去当佛教徒,每个人也无需拒绝他人的援助之手。但是,当我们的心理出现包袱时,应当先学会自救。
  为什么佛学中有“静坐”两个字,就是因为静坐可以修补我们的生命线,提炼生命的营养素;从身体静静的一呼一吸中,让生命慢慢地安定下来,更进而达到心神的集中。当我们的心力集中时,必定可以扫除平日错误百出的无力感,从而得心应手处事。只有放下心中不必要的包袱,才能使生命力得到无限的滋润。
  因此,就像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说的那样:“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归白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佛学大师由于反省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这也就达到了自我解脱的最高境界。
  读佛悟人生
  佛说,看透一切才能获自在,得解脱;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成败,荣辱,福祸,得失……面对挫折和苦难,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将自己沉缅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在滚滚的红尘中要有一双看透尘世慧眼。把人世间的事物看开看透,就会释然,就会平抚浮躁,心自然也就得到安宁。
  2.放下,是一种人生智慧
  佛说:“人生在世,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是的,佛的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如果世人在现实生活中随波逐流,只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要经常面对各种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长期下去这样的精神负担将会使人苦不堪言。如果要想使自己达到一种轻松自在的思想境界,那么就要懂得放下的真正意义。
  人生在世,放下就是一种解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的,很多人都放下那些所谓的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功名利禄。如果我们真得放下了,我们又那来这么多的烦恼和忧愁。因此,放下自己,放下人世间的是非恩怨,放下本不属于自己的功名利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物欲横流的多样式诱惑,能够坦然对之的人,肯定是非凡之人。
  佛说:“放下欲望,会让我们得到自我解脱,也会让我们有一颗快乐的心去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佛说:“放下包袱,我们会让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变得简单,会让复杂的心变得轻松”。
  放下就是一种解脱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背着一个大包裹,不远千里来找一位大师,他说:“大师,你知道我现在是多么的孤独、痛苦与寂寞吗?为了找到我的快乐,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我的手也受伤了,流血一直不停,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沙哑……可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心中的快乐呢”
  大师听过之后,便问道:“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
  小伙子说:“这些东西对我而言真的是太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独时的烦恼……依靠它,我才能见到您的。”
  这时,大师带着他来到一条小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
  在上岸后,大师对小伙子说:“你扛着船去上路吧”
  “什么?让我扛着船赶路”,年轻的小伙子很惊讶,“它那么沉,我能扛得动吗!”
  “是的,年轻人,你真的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当我们过河的时候,这条船是有用的,但等我们过了河,应该放下船,然后继续赶路,否则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包袱。所谓的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得到升华,但不能不忘,如果不把这些东西忘记就会成为人生的包袱。因此,年轻人,放下它吧,生命不能太沉重。”
  这位小伙子听了大师的话语,他放下了包袱,然后继续赶路,他还真的发现自己轻松了很多,也比以前快乐了很多,他深深地叹到:“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是的,在我们的生命里,世间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金钱就会对金钱放不下;有了功名就会对功名发不下;有了爱情就会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会对事业放不下;这些欲望与负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因此,在一定的时候,其实,我们学会放下,这不失为一条解脱之道。
  懂得放下
  有一次,一位大师和徒弟外出去讲佛。当他们走到桥边时,不巧遇上山洪爆发,洪水把惟一的桥梁冲毁了。师徒二人站在桥边发呆,心里面在想:“这怎么过去呢?”
  就在此时,有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也要过桥,看到桥梁断了,万分着急的跺着脚。这位大师见状便走上前问:“姑娘,你要过河吗?这样好了,我来背你涉水过河。”由于这位姑娘有急事,所以也顾不得男女有别了,于是她便回答:“好啊!好啊!”大师就背着姑娘涉水过去了。他们不一会就到了对岸,大师把这位漂亮的姑娘放下来,双方便各奔东西了。
  然而,跟在后面的徒弟心中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师父常常跟我们说,“男女授受不亲”,今天遇到这么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很高兴地背着她涉水过河。但是,因为对方是师父,自己是徒弟,所以他也不敢说出心中的想法。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徒弟心里仍放不下那件事。终于有一天,他跑到师父面前说明了他对此事心中的想法。师父一听,禁不住大笑起来:“哎呀!徒弟,你活得太辛苦了!我把那位姑娘背到岸后,然后就放下了,而你却怎么还把那位姑娘背在心上,而且一背就是三个月,真是太辛苦!太辛苦了!”
  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每天我们在心里都背着各种各样的担子:疑惑、杂念、妄想、烦恼和一些是非善恶,让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事事都计较,那么凡事都放不开,如果事事都积压在心上,那么人生会很辛苦。因此,放下,就是一种解脱之道,就是寻求真我的最好办法。
  人世间,有太多的“放不下”。“放下”是一句佛语,是一种“佛意与化境”之道,佛语:“放下你的门尘,内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之无可舍去,是汝放生命处”。
  因此,要想使得自己活得轻松与自在,那么放下就是一种解脱的方法。放下心中的一切,就会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从从容容。只有历经沧海桑田,才能返璞归真。
  读佛悟人生
  人如果看破人与人之间聚散的因缘,就能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晶,它源于佛家的“无所往而生其心”。人生中本来就有许多的忧愁烦恼,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心,就会将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强加于身的负担放下来,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从而也真正地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3.深悟舍与得
  舍得二字,简单地理解就是:舍,即是去、离、失;得,即是获、取、来。它们在汉语中是一对普通的反义词,然而也是极其不简单的两个字。舍与得的组合,即互相矛盾而又相互共生;舍与得的考量,如同死与生的抉择,无时无刻地砺炼着众生。佛说:“舍得之道,人生之道也”。
  世界是阴阳的结合,活在人世间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大多数人在面对了金钱,权势,声名和感情等都存在强烈的欲望。其实,欲望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但是,欲望这头猛兽常常使我们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之,由此也就产生了世间的悲剧:有人愈是要获得愈是获得不了;有人终于获得了却大受其害。佛说:“人生在面对选择时,要懂得两个字,就是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因此,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应当懂得舍得之道,不能渴望“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自清者懂得如何放下,感动者懂得如何流泪,幸福者懂得如何超越!做到安然于一份放弃,固守于一份超脱,这便是人生。
  有舍就有得
  走在人生的大道上,要懂得舍得之道,有句话是:“名与身熟亲?身与货熟多?得与亡熟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的,人要学会取舍,让心理产生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得自己解脱出来。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通过对名誉、财富、得失等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得出一个结论:不加节制地贪爱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过多的拥有必然会导致失去得更多。古人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讲的是一种矛盾的辩证转化。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
  佛说:“在舍与得中,舍得是一种人生的哲学,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谛”。
  所谓的舍得,也就是有舍才有得;舍在前,得在后,舍与得是对等的,你先舍去,然后才能得到。
  游走于人生的旋途中,只有施予才能获得,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深藏玄妙,意境极高,只有让自己深深地去领悟。
  佛说:“舍是一门哲学,得是一种本事。没有能力的人得不来,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是的,舍得之道是一门学问,在进行取舍时,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如果有一些东西不舍弃,那势必成为一种负累。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因此,只有舍弃,才能让鸟儿飞得更高更远。伟人曾说:“勇于舍弃是一种现实需要,善于舍弃是一种处事艺术”。那么,一个人要想做到得所能得,舍所能舍,得所当得,舍所当舍,得所必得,舍所必舍,这不仅需要一种认识、一种清醒和一种能力,更需要一股勇气、一份执着和一定的魄力。”如此的舍与得,你能做到吗?
  舍去也是一种获得
  在古老的中国,舍得二字在儒、释、道三教中均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教化,但影响却是一样的深远而绵长。
  舍得二字,它来源于梵语。在佛教经典中,王子摩诃萨青舍身饲虎,入得天界。佛家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又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是舍去自我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众生。
  在佛学中认为,有舍而得正果,即是舍利子。舍利是修成正果的结晶,佛塔是为供奉舍利而建,而救人性命的功绩胜过营造七级浮屠(即七层佛塔)。由此可见,舍得之道,体现了佛教教义中大而无畏的牺牲精神。另此,佛学还认为,“舍即是得,得即是舍”,“舍得舍得,无舍即无得”。
  舍得之道具有伟大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就不得。这是所谓的简单理解法,而更深刻的理解应该是舍中有得,不舍也有得,这就要求每个人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把握应该把握的,舍弃不得舍弃的,也许你还有可能得到一些什么。然而在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力在平衡着我们的得失。
  有一位中年男子出门办事,跋山涉水,真的很辛苦。有一次,他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竟然掉到深谷里去。这个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但是人却悬荡在半空中,上不得,下不来,正在他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他就像见到自己的救明恩人一样,立刻请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救我吧!”
  此时,佛陀慈祥地说:“我可以救你,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那个人忙说:“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敢不听您的话呢?随便您说什么,我全都听你的。”这时佛陀说:“好吧!既然这样,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这位中年男子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能保得住性命?因此中年男子更加抓紧这些树枝不放手,佛陀见到此状,只好离他而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深知:世人在自己的生命中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个“我”,这是最大的障碍,谁要是敢舍,就像这个中年男子松开抓住树枝的那只手,舍掉自我,那么他就真的能大得。这就是所谓的大舍才能大得,敢死才敢活,敢大死才敢大活。因为在你“放开手”舍弃自我的一刻间,在你做到了平常人都不敢大舍的举动之后,你就会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从而也获得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解放和生活的机趣。
  读佛悟人生
  人生短短几十年,短暂却又太多的不确定。有失有得,此一时彼一时,舍得有时也不是短期所能预见的。“自古忠孝难两全”,古之人,出则尽忠报国,入则侍奉至亲,此谓舍得之道;今人也应当学会舍得,佛说:“舍得是一种哲学,舍得是一种智慧,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修养,舍得是一种胸怀,舍得是一种境界。人生之道,舍得之道也”。
  4.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纵观古今中外,人们对自由的要求都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所以众人才会发出“不自由毋宁死”的血性呼声;才会咏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光辉诗篇!每个人都想摆脱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种种束缚,做自己身心的主人,实现人生目标,然而,却往往苦于不得其门而入。而佛教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一个人身心的解脱自在,从而使人们得到轻松自在的生活。
  也许很多人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是的,有这种疑问的人,或多或少在其心灵上有一定的包袱与束缚。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难道只是带着这些包袱走一遭?由此可以看出,有些人一生受苦的时间,却比享乐的时间还长,难道就没有解脱自我的方法吗?
  《庄子养生主》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生命虽然有限,但智慧却是无涯,我们无法用有限的生命来衡量无限的智慧。智慧,即是佛法所说人人本具的清净心,也就是佛性。每个人都有这念心,能够决定下一秒要做什么,然而因为没有善加作主,就像一匹脱缰野马,有的时候作善,而有的时候造恶,乃至碰到悬崖时不知止步,于是便掉入峭壁深渊,没有人可以救得了。所以佛陀教示众生,修心地法门。
  只有自己,才能解脱
  每个人处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来自工作学习中的压力和烦恼;来自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和坎坷;来自人情世故中的恩怨纠葛和无奈;来自身体的不适或病痛的折磨;来自四面八方的矛盾是非和不尽人意,种种情况都会左右着一个人的心情,束缚着一个人的手脚,影响着一个人的思路,控制着一个人的情绪,这些也像无形的绳索、无字的密咒困扰着一个人的心。可能这个时候会不知所措,陷入沉沦的黑暗。
  此时,自救也许是摆脱这些忧愁与烦恼的灵丹妙药。一个人要想做到这一点,那么,首先要练就自己平和忍让的心态、学会大度无私的宽容。其次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做到冷静平淡坦然。也不自寻烦恼和认死理钻牛角尖等。
  是的,说服别人容易,解脱自己难。能从别人的缺点中发现优点,那是你的水平和度量。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你一辈子都学不完,那怕是“乞丐”和“囚犯”。那么能从自己的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找出快乐更是一种能力和超越。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苦恼的小伙子,他听说佛能灭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陀。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告诉他:“真正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小伙子说:“可是,正是我自己的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啊!”佛陀又说:“我问你,自己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年轻的小伙子沉吟半天,他抬起头来,关注佛陀好大一会儿。
  佛陀对小伙子慈悲地微笑说:“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苦恼与困惑是从内心中生起的,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将它们从你的内心中取出来,就像佛陀所说:“真正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有的时候,解脱就是一种“善意的谎言”,而有的时候又是一个“美好的欺骗”,你要具备这种艺术,那么就要充满这种自信,要勇于大胆的尝试,要敢于超越常人的胸怀,要学习“弥勒佛”肚大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
  什么是解脱?
  如今,社会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所以,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有着太多的诱惑,然而这些诱惑导致了太多的名利。
  生活的纷繁与复杂,个人工作和处事上的不足和单纯,使我们的心理准备猝不及防,富有与贫穷的差距,付出与得到的失衡,世俗与真诚的冲突……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身心疲惫。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处处找人诉苦或找人提供建议,而是到不受干扰的地方,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
  佛说:“众生根器千差万别,自卑者需扶;自大者需挫……都是对机而谈”。至于“赎罪”,佛教无此一说,只有因果,如果不得解脱,那么人人都逃不过因果。
  有位小和尚问百丈禅师:“弟子受戒后身口清静,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样能够得到解脱吗?”
  百丈答道:“只能得到一部分解脱,还不能彻底解脱,因为你的心还没有解脱。”小和尚又问:“要怎样才能让心得到解脱?”百丈答道:“不刻意求佛,不妄求知解,超越垢净等二元对立,无所求,乃至连无求也消除,才可以得到心的解脱。既不畏惧地狱之苦,也不喜爱天堂之乐,不受一切法拘束,才可以称为真正的解脱无碍。”
  是的,真正地解脱就是心的解脱,彻底的解脱是不刻意,不妄求,无所求,就像六主慧能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人请慧智禅师到地藏精舍说法。他到了后,只管天天和僧徒种田干活。有一天,一个小和尚来见他,慧智问:“你们那里佛法怎么样?”小和尚说:“天天讨论,而且讨论的轰轰烈烈。”慧智说:“我们这里,天天只管种田吃饭。”小和尚不解,问:“你们这样,如何解脱?”桂琛说:“什么是解脱?”
  是的,如果你不是听人提起焦虑、忧郁、解脱、这些字眼,你根本不会知道你有什么焦虑、忧郁,也不会渴望地去解脱自己,佛说:“心中无解脱,才是真正的解脱”。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解脱,那就不要刻意去求得解脱。
  读佛悟人生
  人一定要懂得随缘而行,随遇而安。佛说,若想让心安宁,就要一切随缘而行,随遇而安;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从而才能得到身心的解脱。
  5.解开你心灵的枷锁
  佛说:“世间的美好在于形形色色,生活的美好在于多姿多彩,心灵的美好在于洁净如雪、无绳束缚”。我们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于被束缚的心,因为权、钱、色、利,我们紧紧地把心束缚住了,因此生活中的锅碗瓢盆、酸甜苦辣,就有了不尽的无奈。
  佛说过:“人世间所有的禁锢都可以打碎,所有的网套都可以冲破”。是的,人世间最可怕的是自己走不出黑暗的阴影,人生的悲剧往往在于自己束缚自己。
  在人生的大道上,我们活着最多的便是失意,失意可以酿造苦水,也可以酿造甜蜜。佛还说:“人应该从失意中看到光明”。今天的太阳消失了,明天的太阳就会更加鲜亮,人生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你不欺骗生活,生活就不会欺骗你。因此,解脱自己,放飞自己,你就会从解脱中得到快乐,你也会从解脱中认识生活。哲人曾说:“一次解脱便是一次新生。一次解脱便是一次开始。人生,是在不断地解脱中得到完美”。
  放飞心灵,解开绳索
  传说中,上帝在造人之时,会把一份无价珍宝藏在人的心中,然后用纷乱的细线包裹起来,再绑上一个死结。几千年以来,无数人尝试去解开这个死结,解开心中的绳索。
  陶渊明在这官之时,他深恶官场的黑暗,但苦于生计,才勉强为之。在那浑浊的环境中,他的心想必苦倦至极了。终于,在心灵的自由面前,他毅然放弃官职,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田园将芜,胡不归?”于是陶渊明亲手耕作,沉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解开郁结,从而得到悠然自得的心境。
  有首佛诗曾经这样写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由此可见,境由心生,撑控我们生活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心中的那根绳索。
  屈原在江边悲伤忧郁地行吟,其实他始终捧着的不是楚国,而是自己的心;庄子放荡不羁逍遥游世,其实他始终想忘却的不是世俗,而是自己心中对文明的深深忧虑……
  学佛之人都说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他们斩断情丝,苦心学习过那种无欲无求的生活。可是,无形之中,他们却被另一根绳索紧紧束缚住,那就是对佛几乎接近疯狂的执着。酒肉和尚曾经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虽然在信佛之人看来,摆脱不了世俗声色的诱惑,可换个角度想,佛所提倡的超脱不也正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们的身上吗?因为他们所超脱的不仅仅是世俗,还超脱了修行之人给自身设下的种种限制。他们并非不虔诚,而是他们已把自己的虔诚上升到精神的高度,不被世间的清规戒律所扰。正如这首诗写得一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菩提明镜本来就只是心中的一种信仰,又何须规定自己去频频檫拭呢?
  所谓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是指的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际遇、命途的改变而改变。他们牢牢地把持住了自己的心,不让它被贪婪懦弱的绳索所缚。畏首畏尾、摇摆不定者始终成不了大丈夫,这也正说明了他们解不开心中那根绳索,他们只能在这世间兜兜转转,最终无所作为。
  其实,我们游走于人生的大道上,逍遥的生活并不难,坚守理想也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解开心中那限制你逍遥生活、动摇你信念理想的绳索。无论你所处的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糟糕,现实有多少障碍,只要解开心中的那条绳索,放飞心灵,你就能活出真真正正的自己与自由自在的人生。
  让心灵成为一方净土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现实中毕竟存在着生活的无奈与波折。但是我们的心灵不应该被这些烦恼所困绕。佛说:“哪怕是举世混浊,也要保持心中一方净土,用慧剑斩尽心中的绳索”。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年迈的杜甫无言地经受着战火的煎熬,亲朋的朝聚夕分。可纵有万般不顺,他也不会拍栏悲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原因是困苦的浊流永远也冲不进诗圣于国于民的赤字之心。
  诗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横剑赋诗,他的剑一面砍断了束缚心灵的绳索,他的心镌刻着自己的壮美山河,他的心自由地跳动,舞出盛唐的华丽。
  因此,只有洁净的心灵才会有感悟万物的智慧,才能使手中的这杆笔成为时代的见证。唐代诗歌两座山峰无不源自无束缚的心灵。
  另外,一份自由之心,洁净之心对事业的成功同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李嘉诚,丁磊,比尔盖茨三人之中,有哪一个成功创业者不是从无数的波折挫败中爬起的?如果他们在暂时的黑暗中被挫折捆住了手脚,被困难止住了智慧,被畏惧绑住了心灵,那么,今天他们也就没有了这么大的成就。
  以自由之心著称的当代文学巨匠——金墉。一支金笔绘出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的武学新境界,同时又成为了鞭挞时弊的利针。当别人问他为何能一面想象出奇幻的武学世界,另一面却是现实的抨击者。他笑答:“无论是写小说还是时评,我的心始终在中间呀。”是的,自由之心可以使虚幻与现实得到平衡,从而在中间结出智慧的花朵。
  当然,一颗自由之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随心所欲,胡作非为。自由的心是纯净的、善良的净土,同时,它也是淡视生活中曲折的一种心态,从而在自己的一方净地领悟生命的真谛。
  佛说:“心灵成为净土,就必须斩断束缚的绳索,清理一切的荆棘废渣,还心灵以洁净和自由”。放飞心灵,你就能感悟世界的智慧,在挫折中取得幸运女神的青睐,在虚幻与现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准理想的高度勇往直前。因此,纯净之心,自由之心,需要你用慧剑斩断心锁,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享受天空的阳光。
  读佛悟人生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活得轻松,就要淡化功名,摆脱物欲的困扰。凡事欲望不可太强,希望不可太高。对于功名利禄,可遇不可强求。人要活得轻松,就要豁达大度,乐观开朗。微笑对待生活,保持心理平衡。学会用幽默的钥匙,给郁闷的心境开启一扇明朗的窗扉。人要活得轻松自在,那么,就一定要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学会肯定与欣赏人生,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善于给平凡的生活增添高雅的情趣。
  6.平静自己,快乐自己
  俗话说:“心态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可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拥有今天;我们不可能事事如意,但可以尽心尽力。由此可见,只有放平心态,才能平静自己,快乐自己。
  心态就是我们对待人间万物所持的一种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也都希望自己挣钱多一点,事业顺利一点,官做大一点,生活过得幸福一点……是的,这是美好的愿望,但是行走于人间的大道上,人人不可能事事顺心,当我们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那么,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心态好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观大度,坦然面对,知足也常乐。因此,生活过得轻松惬意,从而也达到了平静自己,快乐自己的效果。
  而心态不好者,当他们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愤世嫉俗,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些人可谓是为权所累,为名所累,为利所累,为一切不顺心的事所累,成天生活在沮丧懊恼、苦闷抱怨之中。这不仅不利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毁了自己的一生。哲人曾说:“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静自己,从而使自己得到解脱!
  放平心态,赢得自己
  曾经有人说过,世人寻求幸福的脚步走得太匆忙,甚至与幸福擦肩而过还全然不知。其实,只要你放平心态,抓住自己的快乐,幸福就无处不在。因为快乐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还是一种资源,它会感染着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只要放平心态,就会取得身心的解脱。
  曾经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妈带着83岁的老母亲去旅游,到深圳看“世界之窗”。这位花甲的老大妈被周围的人视为异端,而她却说:只要看到老母亲欣慰的微笑,只要我的快乐能去不停的传染别人,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是的,她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就像夏天最浓的那一片绿荫,如冬天最暖的那个火炉。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的心灵全然得到解脱,那么就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佛说:“只有放平心态,才能赢得自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山村一位年过半百,头顶白发的老教师,放弃和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的宝贵时间,在家自学《高等数学》,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是,这门功课她只考了56分,学生们替她惋惜,电话来安慰她,而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却不无自豪地说:虽然这次不及格,但我认为考得很好,依然很开心。
  她还说:“自己的数学底子极薄,能考50分就不错了,何况还考了56分”。所以她说:“我并没有输,因为我赢了自己”。这则故事深深地让我们明白:只要把心态放平,只要积极向上,自然会得到乐趣。要想解脱自己,就得放平心态,就要平静自己,这样才会赢得自己,解脱自己。
  其实,生活中从来不曾缺少快乐与幸福的资源,无论何时,只要放平心态,你就会赢得自己,赢得自己就会赢得人生的幸福,赢得幸福就会赢得人生的全部。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到佛寺的小和尚,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和尚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笑了笑说:“由于冬天渐渐地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去。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真的来了,小和尚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的水倒干净了,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了笑却说:“由于冬天很冷,水结冻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把水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漫天飞,厚厚的积雪,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便问道:“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
  师父的脸此时一怔:“谁说好好的?你没见雪把柏叶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把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化完之后再扶起来。”
  天气寒冷,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香油收入少多了,连小和尚都紧张,跑去问师父怎么办?
  “少你吃还是少你穿了?”师父大大地眼睛一瞪:“数数!柜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房里还积了多少土豆?不要想没有的,要想现在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因为春天总会来临。你是放心不是不用心,要把心安顿好。”
  春天果然来到了,可能是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漫烂,更胜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去到外面去了,小和尚追到山门外说道:“师父您要是走了,那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向他挥挥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能有何不能放手的呢?”
  是的,一个人只要能做到放下、放空、放平与放心,那么其人生也就解脱了。
  读佛悟人生
  人世间的事情无常多变,在各种磨难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都不要屈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用一颗平常之心来看待世间的一切,自然会获得心灵的安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与解脱!
  7.超然一切,寻求真我
  佛说:“只要心迹存在,就可以被人洞察”。只有心外无物,超然处之,才能达到真正的豁达境界,才可以达到寻求真我的意境。心中无外物,就是懂得放弃人世间的一切欲望,做到心无杂念,用心来感受世界,从而达到真正的平静。
  佛曾经问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你何以静心?何以轻心?何以自然心?何以欢心?何以宽心?何以安心?何以……?
  心是这样回答的:
  即使在多么污秽的地方,也能逍遥自在,这样可静(净)心!
  如果去掉心灵上的枷锁,那么方可轻松心灵——轻心!
  人世间,凡事超然外物,顺其自然,不为目的去做事,树立“无为”思想,生活多一份恬淡,多一份自然,就会拥有一颗自然心!
  人生的悟道之本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别往心里装,得失成败抛九霄,这就是欢心!
  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看事,平常心待人,笑看云起云落,这就是宽心!
  人世间,要善待任何事,保持向善之心,不以时过境迁而易佛心,方可安心,方可拥有一颗圆满自在心!
  超然身外之物,寻求自我
  独悟大师经常念佛,然而在念佛的过程中,他经常会忘记自己,不知自己是谁。一些从四面八方慕名前来参学的佛者,要求拜见大师,面请教益,侍者向其通报时说,某位学僧从某地来,想要拜见独悟大师您。
  然而,独悟大师却平静地反问道:“谁是独悟大师?学僧想要拜访的是独悟大师,为何要告诉我?”
  平时,独悟大师在用餐之时,当侍者问:“大师,你吃好了吗?”
  独悟大师也会自然而然茫然地问道:“谁在吃饭?”
  一次,独悟大师亲自下田去锄草,从清晨开始一直锄到太阳落山,一刻也没有休息。寺里众僧看在眼里,便慰问道:“大师,您一定累坏了,辛苦您了。”
  然而,独悟大师却礼貌地答道:“我不明白,到底辛苦谁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深知独悟大师已经达到了超然一切外物的最高境界。因为从他的语言中已经找到了答案。“谁在念佛”“谁在辛苦?”“谁在吃饭?”“谁在说话?”……独悟大师经常忘记自己是谁,经常对别人的话感到不解,反问别人。可见,独悟大师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从而在遗忘自己之时,寻求真我。他的悟佛之道的深刻,令无数人为之折服,有很多学僧不仅从中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悟佛,还学到了如何寻到真我,在不断的遗忘自我和寻回自己间轮回,最终认识了自己。
  走在人生的大道上,很多人都在为了让别人认同自我,而不断肯定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拥有,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反而逐渐地迷失掉了真正的自己;有时候又什么都不认同、不肯定,也同样迷失掉了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没有灵魂,没有立场。而一旦心中拥有了佛,你便已经拥有了一切。虽然忘记了一切,但同时也解脱了一切,找回了一切。
  学会认清自己
  慧道大师有一个叫智信的弟子,十分聪慧。慧道大师圆寂之后,智信便跟着师兄智弘学佛悟性。
  一天,智弘问智信道:“听人说,师父住世之时,你口齿十分伶俐,师父问你一句,你便能够回答他十句,问你十句,你便能够回答百句。但从今起你要明白,那些只不过是你的小聪明而已。只凭口舌的灵巧,是不可能会真正领悟到佛学的深奥性。”
  智信听后,面露不悦之色。见智信不服,智弘便问他:“在你的父母未出来之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聪明好学的智信,即使平时重视引经据典,东考西证,收集归纳和整理资料。但面对这样的问题,智信还是一下子被问住了。无奈之下,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到自己的门房,用尽所有的精力及时间,翻遍了大藏经及佛宗祖师们所留下来的语录、公案之类的书籍,最后连参考书都用上了。然而,却依然找不到答案。于是,智信只好厚着脸皮,再度去找到师兄智弘,请教答案。
  智弘说道:“师弟,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实在不能够告诉你。如果真的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人的话,那也只能是我的东西,而那些并不是属于你的。”
  智信听罢师兄的这番话之后,很是失望,觉得师兄在有意地隐瞒师父慧道大师所传授给他的“正法眼藏”。于是在伤心之余,气愤之下,一把火便把自己身边珍藏多年的书籍、资料、文件全部烧掉了。然后,离开寺庙,去看守坟墓,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如同一具木头人一样,不为外界所动,只一心思考心中的疑团。
  在一次为田园锄草之时,锄头忽然碰到了一块石头,响了一声,智信顿觉身心为之一震,终于大彻大悟。于是他便开始沐浴焚香,对着师兄所在的方向,说道:“师兄,您实在是慈悲为怀,我明白了,只有做到超然物外,才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如果您当初告诉了我答案,我想我永远不会拥有今日的喜悦。”
  佛说:“当一个人知道迷惑的时候,并不可怜,当一个人不知道迷惑的时候,才是最可怜的。”所以,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面孔,这样才能超然于外物,寻求真我。
  读佛悟人生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最难认识的便是真我。心中有佛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训练,让它因此而变得安定,发挥清醒生活的功能,觉察到生命的喜悦,以及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领悟,超然于物外,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8.人一定要活得真实
  在世间万物中,每一种植物都以它特有的形式表现着自己的美。牡丹高贵,月季典雅,百合纯洁,黄菊大方。每一朵花都很美。其实,人也一样,每一种人生都不尽相同,轰轰烈烈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但是只要你用心去生活,真实地去生活,追求地去生活,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美,都问心无愧。
  佛说:“活得真实,是一种挑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次对真实的履践,都会令我们不由自主地萌生出对自己心灵的感动,生命也由此获得了一次痛快地呼吸。是的,拥揽这份真实,是非常不易的。尘缘难尽,我们无以超越;物役累重,我们不忍减缓。在烦嚣中,我们便心怀几许应对的机巧:傲岸掩饰着内心的卑微,强蛮蒙蔽了意志的脆弱。然而,这种活法是多么的劳累不堪。其实,生命的历程本来是如此的简单与纯粹,可以说所有复杂皆出自人为。
  请你真实地活着
  哲学家曾经说:“灵魂和肉体,就像锋利和刀刃一样须臾不可分离”。诗人说,灵魂在高处。这就告诉我们:要活出真我,就要保持心灵的高度。每人个只有活出自我,活出人生价值,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真谛,从而精彩活一生。
  在世间万物中,一粒种子冲破黑暗,钻出泥土,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土地;一只雏鹰划过穹苍,展翅翱翔,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人自从呱呱坠地之时,如果能找到自己活着的目的,便算是活出了真我。
  佛说:“坚守一份淡泊,便是一种寻求真正自我的活法”。一缕菊香,一份淡泊,便是陶渊明乐于归园田地的真实自我。他以达观之心,以隐逸之心,安贫乐道于山水间。不慕官场的荣利,厌倦灯红酒绿的世俗。陶渊明在“明月松间”醉了人生。用尊贵的灵魂,用清冽的文笔,堆砌成一代隐士的美好形象。
  佛学曾言:“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持真我,活在永恒中”。泛舟于人生的河流,时间如丝绸一样匆匆划过,在人世间的沉浮中,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展现出无限的真我风采。
  其实,生活很简单,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它。名人有名人的困惑,常人有常人的快乐。最重要的要活出真我来。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带着“面具”去生活的,他们被仕途和名利折腾得疲惫不堪,而后发出深深的感叹:活得真累!
  由此可见,我们要真实地活下去。活出真我,就是让自己成为一粒种子,在哪儿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活出真我,就是不好高骛远,一点一点地积累,并享受积累的过程;活出真我,就是要让自己适应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适应自己。
  肯定自我,才能活出真我
  俗话说:“没有失败的成功者,只有成功的失败者”。做人首先要肯定自我,学会重视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就肯定自己。佛说:“你只要认为你是佛,你就是佛。”
  有一日,慧悟大师和慧空大师在讨论佛性。慧悟大师问:“猪有佛性吗?”
  慧空大师答道:“猪是有佛性的。”
  “牛有佛性吗?”
  “牛是有佛性的。”
  “为什么这些动物是有佛性呢?”
  “因为它们都是众生,众生均有佛性。”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你认为你有佛性吗?”
  “我没有佛性。”
  “那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
  “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是佛吗?”
  “我不是佛。”
  “那你究竟是什么?”
  “我不是一个‘什么’!”
  慧空大师反过来问慧悟:“荒天没有水,瘠田没有肥,能耕吗?”
  慧悟答道:“不能。”
  “在田地里注水,在瘠田上施肥,就一定能种出粮食吗?”
  “恐怕不能吧!”
  “香中有没有佛?油中有没有佛?”
  “没有。”
  “买香油能买出佛吗?”
  “当然不能了!佛到底是什么?”
  慧空大师最后说:“真正的佛,是一种澄静的智慧,一种明亮的作为,不是烧香磕头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圆,处处空寂,无争执,无欲望,一切都可以放下或者牺牲。这就是真佛!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
  这则佛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外在的一切原因都构不成自我,只有自己才是自我的惟一主宰者。
  读佛悟人生
  生活中的平平淡淡并不是庸庸碌碌,轰轰烈烈也不意味着灿烂辉煌。佛说,“得失,有得就有失”。放弃并不等于失去,只要梦想还在,就有实现的可能。最关键的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活得真实,活得自然,活得快乐。只要认真活出每一天,把心中的愿望付诸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那么,这就是真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炉石传说疯狂的科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