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没玩过画笔,不知道颜色,是色盲分不清什么颜色吗

当前位置: >
鼓励孩子透过画笔看世界
  虽然从美学的意义来看,他的画确实不怎么好,但是琛琛的画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奇妙的构思,他的解说贴切而又生动。仅此一点,我就该大大地鼓励他,更没有打消他借由画笔窥探世界的积极性的道理。
  透过画笔看世界
  涂鸦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有些成人眼里,这种乱涂乱画,毫无意义,甚至还会污损家具,破坏环境,弄脏衣物,浪费纸张笔墨等等。为此,很多家长会限制孩子的涂鸦活动,或者试图尽早教会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去“画画”。实际上,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能剥夺孩子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表达内在感觉的权利,成为孩子发展的绊脚石。
  琛琛最早对涂鸦产生兴趣是在1岁半,每次见到笔,他就会拿起来乱戳乱点一番。到1岁8个月的时候,他已经相当喜欢涂鸦的活动,能画出一些线条了。快2岁的时候,小家伙进入了酷爱涂鸦的阶段。当时我也觉得他就是瞎涂乱画,那些“作品”没有任何意义。但多年之后,我不再这么看了。
  2007 年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2 岁英国小男孩用番茄酱涂鸦的作品被男孩的母亲拍照后,放到网上拍卖并成功拍出。很多美术评论家高度评价了这个宝宝的“瞎涂乱画”,甚至有人将这幅作品的作者与提香(Titian,1490 年-1576 年)相提并论。这看起来有些滑稽,但谁又能说孩子的涂鸦作品就一定没有艺术价值呢?
  涂鸦本身就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透过涂鸦这样一个媒介,我们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探索世界奥秘的窗口。记得琛琛第一幅有意义的作品是用粉笔画在水泥地上的,他给那幅作品取名为“鱼”。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1 岁半的琛琛摆开架势蹲在地上,从左脚开始,向右脚方向使劲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画完那条弧线,小家伙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接着,回过身来,继续画了另一条相对的弧线。为了画好第二条弧线,他甚至踉踉跄跄向前爬行了几步。然后在两条弧线封闭的那头,歪歪扭扭画了一个“圆”。
  小家伙费劲的完成了他的杰作,以至鼻尖上都渗出了汗珠。
  这便是琛琛的“鱼”,一条没有鱼鳍、没有鱼尾,更没有鱼鳞的“鱼”。如果没有他的解说,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那是一条鱼。尽管如此,我们仍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使他得了极大的满足。也许是为了表达他的喜悦之情吧,小家伙也跟着噼里啪啦地拍起手来。
  回到家,琛琛热情高涨,用铅笔、圆珠笔在白纸上作起了“画”。尽管他抓笔的姿势无法恭维,但他画画效率却是高的出奇。每天一百多幅的“鱼”使家里厚厚的一摞白纸很快地报销掉了。
  为了节省成本,我给琛琛买回一块磁性写字板。开始,琛琛对写字板十分好奇,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个画板绘画质量欠佳,且不能保留他的绘画成果,他的热情很快就消失了。我又想到一招——每天将琛琛带到昆明湖畔的四季青公园,让他在树林里随意选择一块空地挥石头“泼墨”。
  美丽的大自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琛琛对白纸的热情多少有些降低。更重要的是,小家伙不再仅仅热衷于画他的“鱼”了。他的画渐渐变得热闹起来——除了“鱼”之外,他可能会今天添上一棵树,明天添上一根小草,后天添上一只小虫子或是一朵小花,当然,他的“鱼”也先后添上了鱼鳍、鱼尾和鱼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鱼”。
  为了“逼真”地画出一只小蚂蚁、一只甲壳虫、一根小草、一片树叶……琛琛开始在草丛里匍匐前进。那些日子,他所有裤子膝盖处一律染成了草绿色。他也因此熟悉了众多动植物的习性,并且由笼统地用“那棵树”、“那朵花”、“那只小虫”,转而使用“合欢树”、“紫荆花”、“七星瓢虫”等更为准确的名词来表达了。在涂鸦这项活动的引领下,琛琛将他探索的目光转移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当然也包括更为微观的细节。
  大自然的浸润使得琛琛的涂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终于可以完整地布置一个场景了。
  “妈妈,快看!”两三岁的琛琛经常向我展示他的画。通常我会假装读不懂他的作品,于是,小家伙只好认真地为我讲解:“妈妈,你看,这是一条小河,小河的旁边是山,山上有大大小小的树,树上还有蜗牛、小蚂蚁,它们正在捉迷藏……小蜗牛躲在壳里,谁也找不到它。”琛琛的画谈不上形似,更谈不上神似:小蚂蚁的腿可能比三只小蚂蚁还要粗,小蜗牛比小蚂蚁小了至少四倍。他的布局可能比较乱,着色也不那么合理,不那么协调,总之有太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既然我和先生都没有美术细胞,我就无法指望琛琛违反遗传规律,产生基因突变,对绘画心有灵犀不点也通,更不指望小家伙成为未来的凡高、莫耐。我知道,我不能挑剔地去评价他的画,因为,这种评价最终只会招致皆大不欢喜的结局。虽然从美学的意义来看,他的画确实不怎么好,但是琛琛的画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奇妙的构思,这就足够了。而更让我开心的是,他的解说贴切而又生动。他的画因此带给我另外一种享受。仅此一点,我就该大大地鼓励他,更没有打消他借由画笔窥探世界的积极性的道理。
  “这幅画很有意思。你看,这只小猫多可爱,他看着妈妈笑呢!我看到这棵小草被风吹歪了。不过,那些小草很奇怪,它们不怕风,直直地站在那里。”
  记得有一次,小家伙在白纸上画了太阳、小树、小草,还有小花。我正夸他画得好呢,谁知他大笔一挥,很快就将那所谓的太阳、小树、小草、小花给涂没了。于是,整个画面变成乱糟糟一团,只剩下星星点点几个小空白:“天黑了,只剩下天上的星星了。”小家伙一边解说,一边继续在那少得可怜的空白处涂画。最终,整张白纸变成了漆黑一团。“一朵乌云飘过来,把星星挡住了,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本来还算看得过去的一幅画,就这样让他给糟蹋了。所幸,我当时遏制住了想要去抢救那幅画的冲动,也因此给了他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妈妈,给我买点彩色牙膏吧!”某一天,看见人家画国画,琛琛突然对那些“彩色牙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心想,就算他画不好,买点“彩色牙膏”帮助他辨认辨认颜色也算是一件乐事吧!为了表示我对他的支持,当天我就抱回一盒。果然,“彩色牙膏”的到来使琛琛画画的兴趣更浓了。我们用一只小塑料桶充当笔洗,一个汤盆当了调色板。琛琛磨刀霍霍,开始深浅浓淡地宰杀各路家居用品了。
  随着“彩色牙膏”的进驻,仅一会儿工夫,家里就像遭受了一场浩劫:墙壁、被子、床单、枕头甚至我还穿在身上的衣服,都被人家挥毫泼墨地给改头换面了。尽管我想尽办法挽救,一些家居用品还是没有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一日,我刚换了一件白色衬衫,小家伙便跌跌撞撞地扑了过来:“妈妈,我给你的白衣服画一朵漂亮的小花吧!”我还没来得及躲避,“彩色牙膏”便抹了上来。可怜我情有独钟的一件衬衣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好在琛琛那些日子还能听进去道理,“彩色牙膏”事件很快便得到了控制。从此,琛琛的“彩色牙膏”瞄准了那些允许被涂抹的物件——墙壁上贴着或者铺在地板上的白纸,外面捡来的鹅卵石、木头片,废弃的饮料盒、塑料瓶等。那些没法涂上颜色的东西,我们就糊上一层白纸再让他画。
  “彩色牙膏”让琛琛对各类颜色了如指掌。深蓝、浅蓝、湖蓝、海蓝、天蓝,深红、浅红、洋红、桃红、粉红、大红,深黄、浅黄、鹅黄……在琛琛这个颜色大王面前,我变得有点“色盲”了。
  “琛琛那么喜欢画画,何不给他报个绘画班?”经不住邻居的诱惑,我一时冲动,当真就给琛琛报了个绘画班。不过,我很快发现,上绘画班学画是个极其严重的错误。那种按部就
  班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打压了他涂鸦的积极性。既然如此,何必强求!
  于是,我们草草地结束了学习绘画的课程,来了个虎头蛇尾。琛琛又开始了他信笔涂鸦的幸福生活。虽然涂鸦活动没有挖掘出琛琛的美术天分,但是这项活动还是剑出偏锋,带来了另外的收获——他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认知能力意外地获得了提升。
  写给父母的贴心话:
  涂鸦是宝宝们热衷的活动。他们稚嫩的笔触反映出他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探索世界的过程。当宝宝学习涂鸦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试图将宝宝培养成绘画神童
  当宝宝涂鸦的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时刻盯着宝宝,评论他画得像不像,指导他这个应该怎么画,那个应该怎么画。其实,涂鸦对宝宝的意义,跟绘画技巧没什么关系,它只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通过涂鸦,宝宝描绘出他心中世界的样子。因此,尽情让宝宝去涂涂画画好了,像不像不是问题,也许在孩子眼里那个东西就是这个样子呢。
  2.对宝宝的涂鸦给予积极的回应
  当宝宝兴致勃勃的涂涂画画时,妈妈需要做的是热情地对宝宝的作品给予回应,帮助他把涂鸦的积极性保持下来,同时,妈妈也可以请求宝宝讲述他的作品,鼓励他告诉妈妈他究竟画了些什么。尤其不要批评宝宝,以免伤害宝宝表达的积极性。相反,妈妈可以积极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哦,你画的小猫很不错哦!妈妈也画一只小猫吧。我要这么画。快看,小猫在咬自己的尾巴,它为什么要咬自己的尾巴呢?”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参与宝宝的涂鸦游戏时,对于那些不懂美术的父母来说,最好将自己的绘画水平降低到与宝宝同等的程度,模仿他的方式来游戏。一方面,这样做相当于给予了宝宝的行为以赏识,具有鼓励他更多的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宝宝看到父母画出某个事物的轮廓而产生挫败感,失去涂鸦的激情。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父母给予宝宝误导。毕竟,很多父母所谓的绘画技巧都停留在简笔画的水平。这些简笔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它呈现的不过是一些符号性质的东西而已。让宝宝过早接触这些东西反而会约束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把宝宝带入沟里的嫌疑。
  父母如果能参与宝宝的涂鸦游戏,就可以通过语言与动作的引导,帮助宝宝拓展思路,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意,对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十分有益。
  当宝宝描述他的涂鸦作品时,他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说法会让你感到十分惊诧—天!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神奇的想法!这时,如果父母对他的涂鸦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宝宝就会更加自信地拓展他的涂鸦活动,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会在与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提高。
  3.通过涂鸦培养宝宝的综合能力
  1岁半的宝宝手、眼、脑及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迅速,已经能够较好地握住手中的笔。刚刚学会这一技能的宝宝,对笔和涂涂抹抹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于是,小家伙急于借助各种颜色的笔或者其他用具,来显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与形状的理解与喜爱。
  尽管宝宝握笔的姿势可能有些“笨拙”,并且涂画得在我们成人看来也是乱七八糟,但这个随意涂鸦的过程会给宝宝带来极大的快乐与自信,还可以帮助宝宝锻炼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动作。看似简单的涂鸦,对宝宝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锻炼,对发展宝宝的
  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眼、脑、手配合活动,都很有好处。
  4.涂鸦是一种游戏
  对宝宝来说,涂鸦更多的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正因为如此,宝宝才会乐此不疲。在孩子的眼里,无论是雪白的墙壁还是妈妈的花衬衣,都是他涂鸦的好去处。因为宝宝这些“破坏”行为,而压抑宝宝涂鸦的兴致,是不明智的。准备一块白板或者在墙上贴一层白纸,甚或在地上铺上大张的报纸,让宝宝施展身手尽兴涂鸦,是被赞赏的做法。关于如何利用涂鸦这项活动拓展游戏,请参见我的另一本书—《林怡教你玩游戏》。
上一篇:下一篇:
妈妈们都在看...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拔萝卜 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热门专题推荐
人气:142351
人气:16548
人气:22659
人气:26584
人气:12354
人气:32147
人气:43521
人气:36854
人气:37843
人气:36520
沪ICP备号© 版权所有盲人能看到什么
2004年,Peter Ko?nig做了一条特殊的皮带:这条皮带在对着北方的时候就会振动。戴上这条皮带,然后面向北方,皮带的前面会振动;当你转向西面的时候,皮带的右边会振动。Ko?nig是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Osnabrück)的一名认知科学家,作为初步研究的一部分,他把这条皮带给了名为Udo Wa?chter的人使用。在使用这条皮带六周后,Wa?chter的方向感有了大幅度提高。即使在100英里外的小镇上,他都能马上指出自己家的方位。
可能你根据周围的建筑,也能在任何时候知道北方是那个方位,但你依靠的是周围的建筑。你无法像赤蠵龟或者迁徙的候鸟一样判断出方位,你甚至连Udo Wa?chter都比不上。
盲人看到的是什么呢?似乎所有的盲人都被这样问过。你最开始可能猜测盲人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想象一下,你告诉一只鹅(对人类不是很了解)说你没办法感受地球的磁场。那只鹅就会很困惑地问你:“那当你改变你正面对的方向的时候,感觉到了什么呢?”
回答当然是什么都感受不到。就像盲人感受不到黑色这个颜色一样,由于我们无法感受到磁场或者紫外线,我们对此不会有任何感觉。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缺少了什么。
为了理解失明可能会是什么感觉,想象一下在你脑后的东西“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当你看前面的时候,看到的东西是有边界的。你延伸到每一个方向的视野只有这么远。如果你张开你的双臂,然后把你的手往后伸展到看不见的位置,你手所占有的空间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空间看起来可不像是黑色。它看起来也不是白色的,它就是没有颜色的。
与此类似的是患有半侧空间忽视的人,他们也看不到,因此会忽略他们视野范围内的一半空间——右边或者左边。比如,他们只会吃他们盘子里面没有被忽视的那一边的食物。在他们忽视的那一边,他们并不会看到有黑色的斑点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如果他们能够看到有黑色斑点挡住视线的话,他们会直观地意识到他们有问题。但他们看不到,就像我们看不到我们身后东西却不觉得有问题一样。
盲人没有视觉,但他们有别的感觉来感知空间关系。假如你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在餐桌下面脱下了你的高跟鞋。当你要起身的时候,你可能会用你的脚去找它们,找到了以后再穿上,整个过程不会用眼睛去看。你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你用触觉系统对空间进行了编码。同样,盲人也会用他们其它的感觉(比如听觉和触觉)来形成对外界的认知。
这表明感觉(由眼睛等这样的身体器官所传达的信息)和知觉(由我们的头脑所产生的想法或者感觉)这二者有明显地区别。相似的记忆编码能够由不同的感觉来创造出来。你可以由你的眼睛、耳朵、手甚至是鼻子来感知一个物品和你的距离。所有这些感觉都能够映射空间信息,不过我们通常认为只有眼睛能够这样做。
这也是Wa?chter戴上那条皮带以后发生的事情。他的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将皮肤上的振动与方位联系起来,而这种方位信息原先只能由眼睛来判断。
当皮带实验结束以后,Wa?chter感觉怅然若失。大多数时候,他感觉不到他之前一直有感觉的、模糊的振动。没有了那条皮带,他经历的事情就像你尝试看你脑袋后面的东西一样。
id="cos_unsupport-]
19:08:42 :
id="cos_unsupport-]
17:56:55 :
id="cos_unsupport-]
18:09:52 :
id="cos_unsupport-]
17:57:12 :
id="cos_unsupport-]
18:35:50 :
id="cos_unsupport-]
KC海马濑人
20:16:34 :
id="cos_unsupport-]
17:59:34 :
id="cos_unsupport-]
19:19:50 :
id="cos_unsupport-]色盲画家“听”颜色作画_楚天金报_多媒体报
&第17版 环球点睛
第1版 : 要闻第10版 : 九州经纬第11版 : 九州经纬第12版 : 娱乐星空第14版 : 体育看台第15版 : 体育看台第16版 : 环球点睛第17版 : 环球点睛第18版 : 荆楚扫描第19版 : 百味人生第2版 : 要闻延伸第20版 : 流行杂志第21版 : 证券速递第22版 : 新闻故事第23版 : 现场记录第24版 : 冰点焦点第3版 : 都市民生第4版 : 生活情报第5版 : 教育在线第6版 : 天天财经第7版 : 科技前沿第8版 : 健康连线第9版 : 阳光白领
?色盲画家“听”颜色作画?图文:希特勒会画卡通画??图文:穿上“隐身衣”变“隐形人?广告:人才信息?美“破产夫妻”喜中2.7亿大奖?八龄童发现恐龙脚印
“电子眼”将色彩转化为声音
色盲画家“听”颜色作画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据《中国日报》报道&现年25岁的英国青年画家尼尔?哈比森天生色盲,但依靠一种特殊的“电子眼”设备,他却能够通过聆听不同的声音来辨别不同的色彩,从而随心所欲地画出色彩斑斓的画,成为英伦有名的“电子人”。  会“听”色彩的奇妙电子眼&&&&尼尔?哈比森天生就是一个色盲,只能看到黑白两种颜色。然而,在身为业余画家的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爱上了绘画。几年前,他考上了英国德文郡达汀顿艺术学院,专攻美术绘画。但由于视觉问题,他平时只能画黑白画。&&&&一次,英国控制论专家亚当?蒙坦顿来达汀顿艺术学院演讲时偶然听说了哈比森的事,决定为这个特殊的习画者量身设计一个“辨色”仪器。根据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的原理,蒙坦顿决定发明一种“电子眼系统”,该设备能将各种颜色转变成各种相应频率的声音,譬如紫光频率最快,红光频率最慢,它们都可以被“电子眼”转换成不同频率的声音。患有色盲症的哈比森只要记住每种声音代表的颜色,就能克服色盲问题,通过倾听声音来辨别色彩和创作彩色画了。&&&&蒙坦顿为哈比森制造的第一个“电子眼”还非常原始,该设备只能让哈比森“听到”6种颜色。不过随着蒙坦顿对“电子眼”的不断改进,目前哈比森已经可以通过倾听不同声音,分辨出360种颜色了。  画布上“作曲”的“声乐画家”&&&&据悉,这个“电子眼”设备其实是一个戴在头上的数码摄像机,它能直接识别出佩戴者前方的颜色,数码摄像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相连,它能将光波的频率转换成相应的声波频率,接着,电脑再将“电子眼”看到的每种颜色的“声音”通过哈比森佩戴的耳机传到他的耳朵里,让他能够“听”到色彩。据蒙坦顿称,尽管目前的“电子眼”设备还需要依赖笔记本电脑分析颜色,但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电子眼”设备将会像一个MP3播放机一样小巧。&&&&据悉,哈比森使用的每个颜料管外面都贴着该颜色的字样,并且颜料管外面还有该颜料的颜色样本,这样哈比森就可以通过“听”颜色选择不同颜料了。此外,哈比森从小就练过钢琴,所以他能够灵敏地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哈比森说:“那些颜色转变成不同的声音后,就好像是钢琴在弹奏一样,所以我不像是在画画,倒像是在钢琴上弹奏乐曲。每当我拿起画笔作画时,我就像是在帆布上谱写乐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画笔画不出颜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