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量三千吨的军舰能顶住1.2t相当于多大排量的风

>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3
编辑时间: 19:46:42
内容长度:9368字
图片数:0个
目录数:6个
修改原因:全文编辑
评审意见:
登陆舰艇&-&简要概述
登陆舰艇是一个综合性名词,一般又称,它是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登陆而专门制造的舰艇。船底平,吃水浅,舰艇上装有登陆装置,具有在岸滩直接登陆的能力。它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舰艇。通常分为登陆舰和登陆艇,500吨以上的是登陆舰,500吨以下的是登陆艇。  登陆艇-一般认为登陆舰艇的最初形态是俄国1916年使用的称作“埃尔皮迪福尔”(希腊文,意为“希望使者”)的船只。这是一种平底货船,吃水很浅,排水量100-1300吨,适于运送部队抵达海滩实施登陆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曾改装和建造了一批与其类似的登陆艇,排水量在10-500吨,大小不等,艇上装备机枪或小口径舰炮,艇艏开有舱门,便于人员和车辆下船登陆。这就是最早的登陆艇。登陆艇的航速都在20公里/小时以下,续航能力仅200-1000公里。在登陆作战中登陆兵一般需乘运输船或军舰至登陆占附近的海域,再换乘登陆艇突击上陆。70年代在,又出现了气垫登陆艇,它的航速可达90 -130公里/小时,并使登陆人员和车辆免却渡水涉滩的过程,是具有独特两栖性和通过性的高速登陆工具。
登陆舰-又称坦克登陆舰,它的排水量600-10 000吨,可载几辆至几十辆和士兵数百名。它的续航能力一般为200-6000公里,航速20-40公里/小时,这就使登陆部队可从出发地直抵登陆点滩头,无需中途换乘,大大简化和强快了登陆过程,其登陆作战能力比登陆艇大为增强。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用油船改装而成的。1940年,建造了首批LST1级大型登陆舰。此后一些国家也相继建造了大量登陆舰。战后,登陆舰提高航速,增设直升机平台,装备防空导弹,采用侧台推进器和新型登陆装置,使战术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在以前,登陆作战的运载工具主要是战斗舰艇。由于战斗舰艇不是为登陆专门设计的,运送的人员、装备数量有限,只适于在设施较全的港口登陆,不适于在复杂岸滩直接登陆,给登陆作战的进行带来了极大困难。1940年,英国建成第一艘专门为登陆作战设计的大型登陆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进行由海到陆的进攻,大量建造登陆舰艇,仅美国就建造了大型登陆舰1000多艘、中型登陆舰500多艘。此外,美、英、日等国建造了约10万艘登陆艇。这些登陆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种登陆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登陆舰艇一次运送3个师一起登陆,后续还有50个师登陆。不难想象,盟国如果没有强大的登陆舰艇编队,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登陆计划是不可能的。诺曼底战役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这些登陆舰艇。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登陆舰艇对取得最后胜利,占领马岛发挥了重要作用。  登陆舰和登陆艇的最大特点:一是不以攻击能力和防御能力作为首要设计要求,而是以运输、装载和两栖能力为首要设计要素;同一般作战舰艇相比,登陆舰艇火力弱、航速低、船型也因用途不同各具特色;与客货船有不少共同之处,在必要时可互相代用。二是都具有岸滩直接登陆能力,有特殊的登陆船型和登陆装置,用于较小规模的由岸到岸登陆作战;登陆艇还可作为登陆作战的中转换乘工具。  登陆舰与登陆艇的主要区别在于登陆艇的排水量一般在500吨以下,航速小于12节,而登陆舰的排水量一般在600吨以上,航速在12~20节。登陆艇机动灵活,可在登陆舰不能到达的浅水区和岸滩登陆,但续航力小,航速低,防护能力差。  现代登陆舰按排水量分大型登陆舰和中型登陆舰两种。大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2000~8000吨,续航力3000海里以上,能装载10~20辆坦克和数百名士兵。中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600~1000吨,续航力1000海里以上,能装载坦克数辆和数百名士兵。  登陆舰舰型具有舰首肥钝、舰底平坦、吃水浅等特点。舰体的主要部分为装载舱,舰首有登滩卸载用的首门和吊桥,舰尾有尾锚,还有航行及登陆、退滩时调节首尾吃水深度的压载水系统等。装载舱有升降平台、牵引绞车、通负系统和灭火系统等设施。上甲板多开有货舱口,配有起重设备。设有登陆士兵居住、医疗等舱室。装有舰炮数门,主要用于防空自卫和登陆时火力支援。设有直升机平台,可载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此外,还有较完务的观测、通信、导航等设备。  登陆艇按装载对象分为人员登陆艇、车辆登陆艇和坦克登陆艇等。按排水量和装载能力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登陆艇。装备有机枪和小口径舰炮。本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气垫登陆艇,具有较高的航速和独特的两栖性能,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登陆舰艇的性能不断的提高,它逐渐向着自动化、高航速、快速化和高能力、具有立体登陆能力的方向发展。
登陆舰艇&-&登陆舰艇的发展状况
在专用的登陆舰艇出现之前,登陆作战是靠使用舰上的舢板和征用的民船进行的。古希腊、罗马的舰队就曾多次运送重甲步兵在地中海沿岸登陆作战。公元前15世纪,埃及法老也曾多次率战船在叙利亚登陆。中世纪,十字军首先使用了设有“大门”的平底运输船,船一开上滩头,“大门”洞开,骑士们跃马扬戈,直冲海岸。所有这些用于运送将士 的船只,都可以称得上是古老的“登陆舰”,是现代登陆舰的雏形。  本世纪初,的发展突飞猛进,为适应日趋激烈的战争需要,人们开始研制专门运输和遣送登陆人员及装备上岸执行战斗任务的登陆舰船。1915年,英国最早制造了舰艏有登陆桥的“比特尔”号,该舰航速5节,一次可运送500多名作战人员登陆。1916年,俄国黑海舰队使用一种名为“埃尔皮迪福尔”(古希腊文意为“希望的倒霉”)号的船只,这是一艘平底货船,吃水不大,排水量吨,很适合登 陆、冲滩,被船史学家们认为是现代登陆舰的前身。  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大多数国家仍然没有专门用的登陆舰,只有少数国家开始改装和建造专用的登陆舰艇,如某些驳船和摩托登陆艇等。  没有专门建造的登陆舰给登陆作战带来了困难,甚至是失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经验和教训。例如1916年,英、法舰队在达达尼尔登陆时,因使用舰上舢板登陆而遭受一连串的失败后,又改用驳船和渔船,但终因没有专门登陆用的登陆舰艇,几次登陆作战均遭受惨重的损失。  鉴于期间的教训,各国海军在战后都很重视登陆舰艇的发展。1938年,登陆舰艇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战术性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步兵登陆艇、车辆登陆艇、坦克登陆艇和火力支援艇等登陆舰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大规模两栖作战的需要,如在欧洲,盟军要对德国占领地区登陆,如太平洋,美军要远渡重洋去夺取日军占领太平洋中诸岛屿,因此加速了登陆舰艇的发展,出现了船坞登陆舰、两栖战指挥舰、两栖运输舰以及各种坦克登陆舰等。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登陆舰艇不仅种类增多,数量更是大的惊人,从1939年至1945年中期,仅美国就建造了各类专用登陆舰艇46580艘。而战争中两栖战舰艇的使用数量也是大得惊人,盟国军队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共动用了4126艘登陆舰船,仅第一天就将13200多名登陆兵、800多辆坦克和战车、7000多吨弹药及物资等送上陆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登陆舰已趋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备有供技术兵器和登陆人员上下舰船用的装置、航海仪器、通信工具、导弹和火炮。通常一艘现代登陆舰能运送一个或几个分队的人员及其武器、技术兵器和加强器材,航速20~25节,带足备用油料时续航力可达10000海里。舰上有供登陆人员使用的住舱和生活舱,轮式和履带式技术装备可经跳板直接开上登陆舰。坦克、装甲输送车、汽车、导弹发射装置、火炮和其它技术装备均放在登陆舰舱中,并按航行要求用专门绳索固定。登陆舰上配有20~127毫米口径的火炮、大口径机枪、舰对地和舰对空导弹等。根据战斗情况、岸滩特点和航海条件的不同,登陆舰可将登陆兵直接送到岩上或者在海上进行换乘。换乘时,能航行的技术装备自行接岸,其它技术装备则由登陆上陆工具或直升机运送上岸。  -又称船坞式登陆运输舰,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在太平洋岛屿实施登岛作战而道德研制成功的。坞式登陆舰内有一个或两个巨大的坞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动水闸,水闸打开,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装载的登陆艇或两栖车辆可从坞室驶出。现代坞式登陆舰的满载排水量一般在万吨左右,航速30-40公里/小时,可载10-22艘各类登陆艇或20-80辆两栖车辆。有的还设有直升机平台,载运直升机数架,可实施机降登陆作战。
-在50年代,美军诞生了登陆战的“垂直包围”理论。它要求登陆兵从登陆舰甲板登上直升机,飞越敌方防御阵地, 在其后降落并投入战斗。这样可避开敌反登陆作战的防御重点,并加快登陆速度。两栖攻击舰便是在这种作战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新舰种。年,美国道德将7艘老式的航空母舰改装为两栖攻击舰。1959年4月,美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两栖攻击舰“硫黄岛”号,1960年9月下水,第二年8月服役。它在外形上很象直升机母舰,有从艏至艉的飞行甲板。甲板下有机库,还有飞机升降机。它可载12-24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必要时还可载4架AV-8B型垂直/短距离起降战斗轰炸机(英国“鹞”式飞机的引进型)。“硫黄岛”的满载排水量为18 000吨,可运载一个加强陆战营(1746人)及其装备,航速约46公里/小时,续航能力1850公里。
-70年代初,美国又建造了一种更先进,更大的登陆舰艇,被称为通用两栖攻击舰,它实际是集坞式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和运输船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登陆作战舰只,它既有飞行甲板、又有坞室,还有货舱。以往运送一个加强陆战营进行登陆作战,一般需要坞式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运输船只5艘,而通用两栖攻击舰只需一艘就可部代替它们。世界上第一艘通用两栖攻击美国的“塔拉瓦”号于1971年1月动工,1973年12月下水,1976年5月服役。它的满载排水量39 300吨,航速约44。5公里/小时,续航能力1850公里。它可载1个加强战营的人员及装备,28-36架不同类型的直升机。必要时还可载AV-8B型战斗轰炸机,10艘不同类型的登陆艇或45辆两栖车辆。80年代中期,美国又开始建造更大的“黄蜂”号通用两栖攻击舰。
登陆舰艇&-&登陆舰艇的分类
如果说、、等舰艇都是由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舰艇组成的话,那么登陆舰的每一个分去更是千姿百态。因为其它船艇的外型毕竟相近,而登陆舰艇的每一个分支却模样迥异,它们之所以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由于它们都是用于登陆作战。  人员登陆舰艇 是所有登陆舰艇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是用来运送登陆部队和技术兵 器上陆的。其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几十吨,称为人员登陆艇;大的几百吨,称为人员登陆舰。然而,种类数量最多的人员登陆舰艇的排水量一般在250~750吨左右,航速12~15节,每次可装载一个步兵连或一个步兵营,舰上装备高射炮和大口径机关枪。舰艏部开有供人员上下的大门,有些人员登陆舰还可停放少量坦克。  坦克登陆舰 是以运送坦克为主的登陆舰艇,其排水量大,尺寸大,装载量也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及战后较为注重发展的一种登陆舰艇。坦克登陆舰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拥有巨大的、用来停放坦克和其它战斗装备的坦克舱。坦克登陆舰有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登陆舰装载排水量吨,续航能力3000海里以上,能装载10~20辆坦克以及数晨名登陆兵。中型坦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600~1000吨,续航力1000海里以上,能装载坦克数量和200名左右的登陆。坦克登陆舰航速为12~20节,装备舱炮数门,易于在近海滩和浅水区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坦克登陆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油轮改装而成的。战后,坦克登陆舰有了新的发展,提高了航速,设置了直升机平台,装备了防空导弹,采用了侧 向推进器、变距螺旋桨和新型登陆装置,战术技术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坞式登陆舰 全称为,其排水量一般比坦克登陆舰还大,在吨之间,可携载大型登陆艇数艘或中型登陆艇为10~20艘,或两栖车辆40~50辆,总载重量在吨左右。坞式登陆舰除了可以装载登陆艇外,还可以运载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平进也和登陆艇一样装在最大的坞室内。在坞室的顶盖上面有直升机升降台,直升机通过升降台升到飞行甲板上起飞。  直升机坞式登陆舰是60年代在坞式登陆舰的基础上建造的。它的甲板可停放6~12架登陆运输直升机,在坞室内可装运若干艘登陆艇。其排水量在万吨以上,可运送二、三千吨物资和近千名士兵。  目前,美国拥有的两栖战舰船中,“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是美国船坞登陆舰中最为先进的。截至1998年,12艘“惠德贝岛”级已全部建成服役。该舰长185.6米,宽25.6米,满载排水量为15726吨,最大航速22节;航速为18节时续航能力8000海里;可同时运载气垫登陆艇4艘,坦克20辆,登陆兵500人。从第9艘开始,该级舰的结构作了局部高速,使货物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体积共增加了7倍。该舰还装备了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及电子战系统,成为美国海军未来主要的两栖战舰。  法国的“闪电”级船坞登陆舰也是21世纪的两栖战舰。该舰长168米,宽23.5米,满戴排水量11900吨,最大航速21节;航速为15节时续航力为11000海里;可同时运载登陆艇10艘,中、轻型坦克21辆,登陆兵350人及“超美洲直升机4架。该舰还装备了导弹、舰炮及电子战系统等攻防武器,计划建造2艘,已于1998年全部交会军方使用。  未来具有代表性的船坞登陆舰还有俄罗斯的“伊万·罗戈夫”级、意大利的“圣·乔治奥”级等。它们将在未来战争中配合两栖攻击舰进行快速的大规模登陆。  两栖战运输舰  是用来运输两栖登陆作战人员、作战物资和技术装备的,一般是在战时由商船紧急改装,也有专门建造的。其排水量一般在1万吨左右,速度20节左右,一次可运送1千多名全副武装的登陆兵,由机械化登陆艇和直升机将舰上登陆兵和物资运送上陆。  两栖战货船与两栖战运输船相比,前者以运送军用物资和武器为主,后者则以运送人员为主。两栖战货船排水量在1万至2万吨左右甚至更大,在甲板前后一般设有起重机,在舰艉一般设有直升机平台。
两栖攻击舰 是在60年代初的“灵活反应”战略基础上诞生的。“灵活反应”战略认为:在发展核威慑力量的同时,必须发展一种打有限战争的特种部队。在这种思想的打导下,美国研制了直升机可在甲板上起飞和降落的两栖攻击舰。它实际上是一种直升机母舰,用直升机将登陆部队直接送到登陆地点,如60~70年代美国建造的“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可载32架直升机,8门口径为76毫米的火炮。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栖攻击舰有美国的“黄蜂”多级多功能两栖攻击舰。该级舰长257.3米,宽42.7米,满载排水量40532吨,最大航速22节,航速为18节时续航力9500海里。除可运载1870名登陆兵外,还可以运载气垫登陆艇3艘,CH—46E型“海骑士”直升机42架,“鹞”工式垂直短距离起降的飞机8架。这种与航母相似的两栖攻击舰,也有飞行甲板,而且武器系统也十分先进,有“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和“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还有作战指挥、登陆作战指挥系统和电子干扰系统。该级舰计划建造7艘,1989年首舰建成并服役,2000年全部完成。在未来大规模快速立体登陆作战中,“黄蜂”多功能两栖攻击舰将冲锋在前。  通用两攻击舰是目前两栖舰船中最大的一种,是70年代出现的一种多用途的集两栖攻击舰、两栖运输舰、两栖货船性能于一身的新型登陆舰。“塔拉瓦”级军舰是美国海军研制的通用两栖攻击舰,其满载排水量为39300吨,最大航速24节,载直升机42架,八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架2座。  两栖战指挥舰 出现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专门担负两栖战的指挥任务、用来供两栖战指挥员和登陆部队指挥员指挥的两栖舰艇,舰上装备大量的电子观察通信设备和战术数据处理系统,以保证战斗指挥、通信联络的畅通。其排水量与两栖攻击舰相近,航速20节左右,舰上可停几架直升机和几艘登陆艇。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蓝岭”级指挥舰小有名气,因为联军几次在该舰召开会议,研究登陆作战计划。这种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两栖作战专用指挥舰,舰长194米,宽32.9米,满载排水量18372吨,最大航速23节,航速为16节时续航能力为13000海里;可装载登陆艇6艘、多用途直长机1架,还可运载800名两栖陆战队员。  该级舰的首舰建于1970年,1987年现代化改装后舰上的作战指挥系统和登陆作战指挥系统都是一流的,攻防武器也最先进。这种指挥舰在21世纪初将一直沿用。
气垫登陆艇 是用来协助大型登陆舰船把物资和人员从大型舰艇无法靠岸的系泊点卸运到岸上的上陆工具。早先的上陆工具是机动登陆艇和履带式水陆两用输送车,其缺点是速度慢,易于受敌攻击。气垫登陆艇航速高,通过性好,并具有两栖性。它可以通过障碍将为员、武器、物资直接上岸,中间不需要换乘,而且也不会引爆各种水雷。大多数气垫登陆艇100多吨、可装载几十吨货物及400~500名全副武装的登陆人员,航速达80节。  美国的LCAC级气垫登陆艇是气垫登陆艇中的佼佼者。该艇长26.8米,宽14.3米,满载排水量为170~182吨,最大航速40节,航速35节时的续航力为300海里;既可装载坦克也可装物资。它一般都装载在“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和“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内,需要快速运载时,该艇即从母舰冲出执行任务。目前,美国已建成这类气垫登陆艇96艘。  军事专家指出,近年来登陆艇将向提高航速、多用途化、大型化、气垫化方向发展。
登陆舰艇&-&中国登陆舰艇概览
无论是台海风云中,捍卫国家统一的反击,或是南海战事中,收复祖国岛屿最后搏击,都迫切需要大量的登陆舰艇。我国的两栖战力究竟如何?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拥有现役大型坦克登陆舰13艘:4800吨的玉亭级(072II)6艘,每艘运载量人员250名,战车10辆;4170吨的玉康级(072)7艘,每艘运载量人员200名,战车10辆。其总运载量为:人员2900人,战车130辆。
现役中型登陆舰43艘:1850吨玉登级1艘,每艘运载量人员500名,战车5辆;1650吨玉岛级(073II)1艘,运载量人员200名,战车4辆;1100吨玉连级(079)31艘,运载量人员250名,战车3辆;800吨玉海级10艘,运载量人员250名,战车2辆。总运载量:人员10950人,战车122辆。
现役小型登陆艇160余艘:135吨玉南级(067)36艘;83吨玉青级(068/069)8艘;271/271II)120艘,运载量100吨,可运载战车2辆。&2150吨琼沙级人员运输舰7艘,运载量人员400名。
而具有越海能力的仅有13艘大型坦克登陆舰,和43艘中型登陆舰。因此,调集所有的登陆舰船,其总运载量仅有252辆战车,13850人。作为第一攻击梯队,可以说数量上够了,但其反击抗登陆的火力明显偏弱,好在海军陆战队的新型122毫米伴随火炮已大量装备,因此在海空军拥有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可以胜任。但如若同时在南北两方实施登陆攻击,力量显得弱了。这就不得不动员大量民船,用于人员及战车输送。&&&
登陆舰艇&-&人民海军早期登陆舰艇
LST即大型坦克登陆舰,它是美国在二战中建造的一种坦克登陆舰。二战结束后,美国将该型舰大量向外输出。国民党海军装备的LST以“中×”命名,称为“中”字号。除国民党海军外,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下属的招商局轮船公司也从美国购买了一批拆除了武备的LST。1950年,已由人民政府交通部接管的招商局向华东军区海军移交了14艘LST;1953年,人民海军又在长山岛将原国民党海军于1947年11月搁浅报废的“中业”号进行了修整,并加入现役。人民海军将这些LST命名以“×山”,统称为“山”字号。“山”字号登陆舰长100米,宽15.3米,吃水4.2米,标准排水量1653吨,最大排水量4080吨,主机为2台GM 12-567A柴油机,总功率1700马力,最大航速11节,人员编制111-144人;舰上携带有2艘登陆艇,可运载人员800-1000人,或中型坦克17辆,或卡车32辆;自卫武器为2门76毫米单管舰炮、4门37毫米双管舰炮、2门37毫米单管舰炮(均为人民海军接收后加装)。  LSM即中型登陆舰,国民党海军以“美×”命名。人民海军从招商局共征调了12艘,另有1艘是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起义的“美盛”号。人民海军将这些LSM命名以“×河”,统称为“河”字号。“河”字号登陆舰全长62米,宽10.5米,吃水2.2米,标准排水量为743吨,满载排水量1095吨,主机为2台柴油机,功率2880马力,最大航速14节,人员编制68-84人;可运载5辆中型坦克;自卫武器为3门37毫米双管舰炮、2门25毫米双管舰炮,并加装有布雷轨(均为人民海军接收后加装)。    LCI即步兵登陆艇,在人民海军中服役的共15艘(2艘为起义艇,3艘来自原国民党海关,其余征调自招商局或从香港购买),其中服役于华东军区海军的登陆艇都以华东地区的著名集镇命名。该型艇全长48.5米,宽7.2米,吃水1.7米,满载排水量250吨,主机为2台柴油机,功率1320马力,最大航速11节,人员编制54人;自卫武器为1门40毫米舰炮、2门20毫米舰炮。    LCU即通用登陆艇,在国民党海军中以“合”字号命名,人民海军建立后共拥有约10艘左右,其中有2艘还参加了一江山岛登陆战。该型艇全长36.3米,宽10米,吃水1.5米,满载排水量320吨,主机为3台GM 6-71柴油机,总功率675马力,最大航速10节,人员编制19人;可运载3辆轻型坦克;自卫武器为2门20毫米舰炮合1挺12.7毫米机枪。    除上述登陆舰艇外,人民海军还装备有大量的LCM(机械化登陆艇)和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在人民海军成立初期,这些登陆舰艇在解放、保卫和建设沿海岛屿以及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它们中的大部分从60年代开始退役,“山”字号和“河”字号登陆舰从80年代末开始退役,而部分“山”字号登陆舰甚至服役到90年代末才退出现役。
登陆舰艇&-&参考资料相关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tfsi是多大排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