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般若三昧经是多少遍

三昧真火是什么火?_百度知道
三昧真火是什么火?
提问者采纳
“这火不是燧人钻木,意译就是“正定”,都是国人崇拜的古老祖先“三昧真火”是红孩儿的杀手锏、“息虑凝心”的意思:心者君火也,这风“能吹天地暗。据护法伽蓝讲。 不管是三昧真火还是三昧神风,亦名三昧:“吾有真火三焉,在古人眼里。《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形容“三昧真火”道,升降循环而有周天之道,非野火,是名三昧。”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火的使用,特别是在南方地区,人们认为火光可以驱散邪魔鬼魅?三昧,熊熊大火可以焚毁森林。裂石崩崖恶,差点被红孩儿搞得魂飞魄散,又不是老子炮丹。什么是“三昧”呢,黄风怪的妖风叫做“三昧神风”? 火是与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东西,火也能危害人的财产和生命,但却受不了三昧真火的烟雾,方可得无事”。《西游记》第二十一回,非天火、面呈凶恶的形象。像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和统率火部的炎帝,最后被道教发扬光大,也译作“三摩地”,乃是妖魔修炼成真三昧火,孙悟空被黄风怪一阵妖风吹得害了眼病,其名曰上昧。”这三昧真火,火是使人敬畏的一种事物。《大智度论》卷五说,也有火神与水神斗殴。因而人们又畏惧火;肾者臣火也。五辆车儿合五行,其名曰中昧,人们才得以摆脱黑暗和冻馁。”同书卷二十说。 火在古人眼里的地位与今天为什么不一样,《西游记》中还有“三昧神风”,五行生化火煎成。基于此。道教陈抟老祖《指玄篇》说,烤焦大地的神话,唐僧师徒路经黄风岭。肝木能生心火旺。中国古代有十日并出。 可见。这在北方寒冷地带尤其重要,越泼越灼,心火致令脾土平。生生化化皆因火。脾土生金金化水。同时、房屋和肉体人身,其名曰下昧,水能生木彻通灵,“真火”则来源于道教的内丹修炼,据说只有“万载玄冰可灭之”,它尤其有着较之今人更为多重的文化内涵,火遍长空万物荣。聚焉而为火。不过:“一切禅定。你们若遇着他那风吹了呵,使世人饱受水火之苦的灾难故事。 首先。妖邪久悟呼三昧,原是佛教用语。看来,永镇西方第一名,幸亏护法伽蓝的“三花九子膏”才治愈,使心神平静,对人起到保护作用,亦名定。”孙悟空请来龙王帮助,却是火上浇油,北方民族普遍对火产生崇拜。孙悟空虽然会念避火诀,都和“三昧”有关。最后幸亏观音菩萨用玉净瓶盛了“一海水”,散焉而为气;膀胱者民火也,要摒绝杂念,才将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压住,救出了唐僧,吹人命即休,善刮鬼神愁。 除了“三昧真火”,还想得活哩!只除是神仙,所谓“三昧真火”实际是佛道二教相互融合的产物,这“三昧神风”也非同一般,因而火神普遍受到尊敬和爱戴:“心注一处不动。三昧其实是佛门修养的一种方法。因此,号为火神的祝融又是一个人首兽身、骑两条龙。红孩儿曾用它让孙悟空吃尽了苦头
其他类似问题
7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首楞严三昧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首楞严三昧
梵语s/u^ram!gama-sama^dhi。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诸佛及十地之菩萨所得之禅定。又作首楞严三摩地、首楞伽摩三摩提、首楞严定。意译作健相三昧、健行定、勇健定、勇伏定、大根本定。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二五·三九八下):‘首楞严三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复次,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往至处,无不降伏。’梵&&&&语s/u^ram!gama-sama^dhi别&&&&称首楞严三摩地、首楞伽摩三摩提、
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上载,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乃至九地之菩萨所能得,唯有十地之菩萨能得此三昧。所谓首楞严三昧,即修治心犹如虚空、观察现在众生之诸心、分别众生诸根之利钝、决定了知众生之因果等一百项。此三昧不以一事一缘一义可知,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在首楞严中,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故菩萨所有禅定皆在首楞严三昧,所有三昧门、禅定门、辩才门、解脱门、陀罗尼门、神通门、明解脱门等诸法门悉皆摄在首楞严三昧。南本涅盘经卷二十五谓即首楞严三昧,此首楞严三昧有五种名:(一)首楞严三昧,(二)般若波罗蜜,(三)金刚三昧, (四)师子吼三昧,(五)佛性。首楞,意指一切毕竟;严,意即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故称首楞严定为佛性。[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七、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华严经探玄记卷九]。什么是首楞严三昧?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何等是首楞严三昧。谓修治心犹如虚空(一)。观察现在众生诸心(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三)。决定了知众生因果(四)。于诸业中知无业报(五)。入种种乐欲入已不忘(六)。现知无量种种诸性(七)。常能游戏华音三昧。能示众生金刚心三昧。一切禅定自在随意(八)。普观一切所至诸道(九)。于宿命智得无所碍(十)。天眼无障(十一)。得漏尽智非时不证(十二)。于色无色得等入智(十三)。于一切色示现游戏(十四)。知诸音声犹如响相(十五)。顺入念慧(十六)。能以善言悦可众生(十七)。随应说法(十八)。知时非时(十九)。能转诸根(二十)。说法不虚(二十一)。顺入真际(二十二)。善能摄伏众生之类(二十三)。悉能具足诸波罗蜜(二十四)。威仪进止未曾有异(二十五)。破诸忆想虚妄分别(二十六)。不坏法性尽其边际(二十七)。一时现身住一切佛所(二十八)。能持一切佛所说法(二十九)。普于一切诸世间中自在变身犹如影现(三十)。善说诸乘度脱众生常能护持三宝不绝(三十一)。发大庄严尽未来际而心未曾有疲惓想(三十二)。普于一切诸所生处常能现身随时不绝(三十三)。于诸生处示有所作(三十四)。善能成就一切众生(三十五)。善能识知一切众生(三十六)。一切二乘不能测量(三十七)。善能具知诸音声分(三十八)。能使一切诸法炽盛(三十九)。能使一劫作阿僧祇劫(四十)。阿僧祇劫使作一劫(四十一)。能使一国入阿僧祇国(四十二)。阿僧祇国使入一国(四十三)。无量佛国入一毛孔(四十四)。一切众生示入一身(四十五)。了诸佛土同如虚空(四十六)。身能遍至无余佛土(四十七)。使一切身入于法性皆使无身(四十八)。一切法性通达无相(四十九)。善能了知一切方便(五十)。一音所说悉能通达一切法性(五十一)。演说一句能至无量阿僧祇劫(五十二)。善观一切法门差别(五十三)。知善同异略广说法(五十四)。善知出过一切魔道(五十五)。放大方便智慧光明(五十六)。身口意业智慧为首(五十七)。无行神通常现在前(五十八)。以四无碍智能令一切众生欢喜(五十九)。现神通力通一切法性(六十)。能以摄法普摄众生(六十一)。解诸世间众生语言(六十二)。于如幻法无有所疑(六十三)。一切生处遍能自在(六十四)。所须之物随意无乏(六十五)。自在示现一切众生(六十六)。于善恶者皆同福田(六十七)。得入一切菩萨密法(六十八)。常放光照无余世界(六十九)。其智深远无能测者(七十)。其心犹如地水火风(七十一)。善于诸法章句言辞而转法-轮(七十二)。于如来地无所障碍(七十三)。自然而得无生法忍(七十四)。得如实心诸烦恼垢所不能污(七十五)。使一切水入一毛孔不娆水性(七十六)。修集无量福德善根(七十七)。善知一切方便回向(七十八)。善能变化遍行一切诸菩萨行(七十九)。佛一切法心得安隐(八十)。已得舍离宿业本身(八十一)。能入诸佛秘密法藏(八十二)。示现自恣游戏诸欲(八十三)。闻无量法具足能持(八十四)。求一切法心无厌足(八十五)。顺诸世法而不染污(八十六)。于无量劫为人说法皆令谓如从旦至食(八十七)。示现种种癃残跛蹇聋盲喑哑以化众生(八十八)。百千密迹金刚力士常随护侍(八十九)。自然能观知诸佛道(九十)。能于一念示受无量无数劫寿(九十一)。现行一切二乘仪法而内不舍诸菩萨行(九十二)。其心善寂空无有相(九十三)。于众伎乐现自娱乐而内不舍念佛三昧(九十四)。若见若闻及触共住皆能成就无量众生(九十五)。能于念念示成佛道随本所化令得解脱(九十六)。示现入胎初生(九十七)。出家成就佛道(九十八)。转于法-轮(九十九)。入大灭度而不永灭(一百)。
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勇将诸四种兵皆悉随从。坚意。如是所有三昧门禅定门辩才门解脱门陀罗尼门神通门明解脱门。是诸法门悉皆摄在首楞严三昧。随有菩萨行首楞严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随从。坚意。譬如转轮圣王行时七宝皆从。如是坚意。首楞严三昧。一切助菩提法皆悉随从。是故此三昧名为首楞严。
《大般涅槃经》
须跋陀言:“世尊,云何名为实相?”
“善男子,无相之相,名为实相。”
“世尊,云何名为无相之相?”
“善男子,一切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为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果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闇相,无见相,无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无觉知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子,如是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相。
“善男子,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善男子,是相、法界、毕竟智、第一义谛、第一义空,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一生实相。万五千菩萨得二生法界。二万五千菩萨得毕竟智。三万五千菩萨悟第一义谛。是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首楞严三昧。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
尔时名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弥勒菩萨一生补处。次于世尊。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弥勒得是首楞严三昧耶。佛言。名意。其诸菩萨得住十地一生补处受佛正位。悉皆得是首楞严三昧。
《虚空藏菩萨经》
于其会中诸大菩萨,位登十住、得首楞严三昧及一生补处者,见此相已,身心安隐不惊不怖。所以者何?缘解法相自性真实,及以于如第一义空故。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彼猕猴者。虽是畜生。一见罗汉受持三归及以五戒。缘斯功德超越千劫极重恶业。得生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从是以后值佛无数。净修梵行具六波罗蜜。住首楞严三昧住不退地。于最后身次弥勒后。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名宝光。国土清净如忉利天。生彼国土诸众生等。皆行十善具戒无缺。佛号师子月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若有众生闻彼佛名。生生之处常得远离畜生之身。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佛告大王。欲知彼国师子月佛。今此会中婆须蜜多比丘是也。
《大宝积经》
复次,善男子,菩萨初发心得现宝三昧,第二发心得善住三昧,第三发心得不动三昧,第四发心得不退转三昧,第五发心得宝华三昧,第六发心得日轮光明三昧,第七发心得成就一切义三昧,第八发心得智炬三昧,第九发心得现证佛法三昧,第十发心得首楞严三昧。
《佛说宝云经》
唯除阿难在于学地。诸大菩萨八万四千人俱。皆是一生补处。向一切智无有退转。志求佛地近于彼岸。得阿僧祇诸陀罗尼。逮得诸禅首楞严三昧。游戏神通。
《佛说宝雨经》
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于一切智现前能入随顺尊重。得无所著陀罗尼门。住首楞严三昧。游戏神通证无功用。
《法集经》
或为菩萨住第十地得首楞严三昧。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十地菩萨如十五日月。圆满可观明相具足。其心淡泊安住不动。不没不退住首楞严三昧。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已。如月天子十宝为宫。生十宝树月精摩尼以为树果。此珠力故。月天子宫行阎浮提普施清凉。菩萨摩诃萨住首楞严三昧亦复如是。
《 大般涅槃经》
复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严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首楞严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见,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
《首楞严三昧经》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诸有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得如是清净妙身。亦复失是首楞严三昧。
若人不厚种诸善根。闻首楞严三昧不能信受。少有众生闻首楞严三昧能信受者。多有众生不能信受。善男子。人有四法。闻是三昧能得信受。何等为四。一者曾于过去诸佛闻是三昧。二者为善知识所护深乐佛道。三者善根深厚好乐大法。四者身自得证大乘深法。有是四法。则能信受如是三昧。善男子。复有满愿阿罗汉及具足正见者信行见行者。是人信顺如来语故。信是三昧而身不证。所以者何。是三昧者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通达。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诸仁者,若善男子,不取色受想行识,不取眼色,不取眼识,不取眼触,不取眼触因缘生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是乃至不取意法,不取意识,不取意触,不取意触因缘生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是不取地界、水火风界,不取虚空界,乃至不取非想非非想界;不取现在及未来世;不取善、不善;不取有漏、无漏;不取声闻乘,不取缘觉乘,不取无上大乘;不取三界,不取三乘;不取有,不取无;不取无所有,无有言说,得无缘慈三昧,非诸声闻、辟支佛地。是人以此三昧故,能见入首楞严三昧门,次第当得首楞严三昧。诸仁者,是名出世间智器清净平等,非决定清净平等,是方便力求智平等。
《宝星陀罗尼经》
尔时世尊怜愍一切诸众生故。便入首楞严三昧。其心正受。以如所入定在道徐行。即现种种微妙色身。威仪相好光明希有。于其城内道中正立令彼道上一切众生悉见佛身。所有事梵天者。应以梵身而得解脱。世尊即现梵身而化度之。所有事释天者。应以释身而得解脱。即现释身而化度之。所有事那罗延者。应以那罗延身而得解脱。即现那罗延身而化度之。所有事摩醯首罗者。应以摩醯首身而得解脱。即现摩醯首身而化度之。所有事四天王天者。应以四天王身而得解脱。即现四天王身而化度之。所有事转轮圣王者。应以转轮王身而得解脱。即现转轮王身而化度之。所有事诸小王者。应以诸小王身而得解脱。即现诸小王身而化度之。所有事大神通者。所有事沙门者。所有事童男童女妇女身者。皆现彼身而化度之。及至所有事师子事龙事象事兔事阿修罗杂类身者。是诸众生应以彼身威仪色相而得解脱。如来悉皆现彼形相而化度之。世尊如是种种作示现时。彼一切道行众生。见是事已皆共合掌。头面着地礼拜赞叹。围绕如来得未曾有。所有事象事龙事阿修罗。乃至所有事兔神者彼等众生即见如来。同兔形相威仪在道而行。所有众生事于佛者。彼等众生即见如来。如佛威仪在道而行。彼等众生悉皆合掌赞叹礼拜。相与依随从佛后行。
《大乘密严经》
诸观行人所行之道。得首楞严三昧十幻喻身。诸究竟愿莫不成满。逮于正觉坐妙莲花。
《首楞严三昧经》
世尊。我谓菩萨若能通达首楞严三昧。当知通达一切道行。于声闻乘辟支佛乘及佛大乘皆悉通达。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菩萨若能通达首楞严三昧。则能通达一切道行。
坚意。若人书写读诵是首楞严三昧。得是二十不可思议功德之分。是故坚意。若人欲得今世来世诸利。当书写读诵解脱修行是首楞严三昧。坚意。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于千万劫勤心修行六波罗蜜。若有闻是首楞严三昧。即能信受心不退没。不惊不畏福胜于彼。疾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闻已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为人解说。若有菩萨。欲闻诸佛不思议法不惊不畏。欲于一切诸佛法中。现了自知不从他教。应当修集行是三昧。若欲得闻所未闻法信受不逆。应当闻是首楞严三昧。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乃至应以首楞严三昧断诸众生烦恼病者,亦即教修首楞严三昧。何以故?不使众生堕于四魔,令得自在断人天道,亦复不令诸众生等,入于恶趣断三宝种。是善男子,如来能知一切至处,是名如来第七轮也。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现初生出家。灭度入般涅槃。现分舍利饶益众生。如是大士久住首楞严。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加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五百仙人。各皆见火从身毛孔出。是时文殊师利身如紫金山。正长丈六。圆光严显面各一寻。于圆光内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萨。以为侍者。
《观佛三昧海经》
于诸佛所常勤精进。逮得甚深念佛三昧。三昧力故诸佛现前为其授记。从是以来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乃至今日获得甚深首楞严三昧。
二、修般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菩萨摩诃萨欲得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一切法印三昧、观印三昧、毕法性三昧、毕住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入一切法门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净力三昧、高出三昧、必入一切辩才三昧、入诸法名三昧、观十方三昧、诸陀罗尼门印三昧、一切法不忘三昧、摄一切法聚印三昧、虚空住三昧、三分清净三昧、不退神通三昧、出钵三昧、诸三昧、幢相三昧,欲得如是等诸三昧门,当学般若波罗蜜。
三、发菩提心,修大乘道
《首楞严三昧经》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诸有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得如是清净妙身。亦复失是首楞严三昧。
诸天子。菩萨住是首楞严三昧。皆能遍行诸贤圣行。亦随其地有所说法而不住中。诸天闻佛说如是义。悉皆涕泪而作是言。世尊。若人已入声闻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严三昧。世尊。人宁作五逆重罪。得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不入法位作漏尽阿罗汉。所以者何。五逆罪人闻是首楞严三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虽本罪缘堕在地狱。闻是三昧善根因缘还得作佛。世尊。漏尽阿罗汉犹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须菩提。无量菩萨闻此法门。即时皆得首楞严三昧。
《无量义经》
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
五、行菩萨行
《首楞严三昧经》
菩萨若欲得是三昧。当修行何法。天子答言。菩萨若欲得是三昧。当修行凡夫法。若见凡夫法。佛法不合不散。是名修集首楞严三昧。
《金光明经》
如余诸佛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不可思议无垢清净。住于无尽法藏陀罗尼首楞严三昧。破魔波旬无量兵众。应见应知应觉应可通达。如是一切一刹那中皆悉照了。于后夜中证甘露道得甘露法。我亦如是。与一切众生同共善根。是善根故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同得一切智智。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是首楞严三昧威神之力。在所佛土说首楞严三昧。其中诸魔欲以恶心作障碍者。首楞严三昧及与诸佛威神力故。其诸恶魔皆自见身被五系缚。舍利弗。在所说首楞严三昧处。若我现在若我灭后。其中所有诸魔魔民。及余人众怀恶心者。以首楞严三昧威神力故皆被五缚。
尔时恶魔眷属围绕行诣佛所白言。世尊。勿复说是首楞严三昧。所以者何。说是三昧。我身即时被五系缚。唯愿如来更说余事。时坚意菩萨。谓恶魔言。谁解汝缚。答言。魔界行不污菩萨。解我系缚。汝许何事而得解缚。魔言。我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今此恶魔闻说首楞严三昧。为解缚故发菩提心。亦得具足佛法因缘耶。
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诸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尔时佛告坚意菩萨。若有众生于今现在若我灭后。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信乐者。当知是人悉皆得是菩萨十力。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玄奘大师译)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略说少分。如是大士,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胜三摩地,善能悟入如来境界,已得最胜无生法忍,于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子奋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论,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国悉皆止住。
《地藏十轮经》出自玄奘大师翻译,他的翻译“首楞伽摩”,其实就是“首楞严”。
《摄大乘论释》(玄奘大师译)
释曰。出世十种菩萨地。是名入因果修差别。
论曰。菩萨所受持守护禁戒。说名于修差别戒学相。首楞伽摩虚空器等定说名心学相。无分别智说名慧学相。无住处涅槃说名学果寂灭相。三种佛身。自性身应身化身。此三说名无分别智果相。
我们得以蒙地藏菩萨加被垂护,是地藏菩萨妙定缘故,亦皆是首楞严三昧之力(三摩地即是定,即是三昧):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如是大士,随所止住诸佛国土,随所安住诸三摩地,发起无量殊胜功德,成就无量所化有情。
“如是大士,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能发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见诸三摩地所行境界。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无边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其所应,能以无量上妙供具,恭敬供养诸佛世尊。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清净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见诸欲境界无量过患,心得清净。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惭愧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增上惭愧,离诸恶法,心无忘失。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诸乘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善巧天眼智通,宿住智通,死生智通,了达此世他世因果。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离一切愁忧昏昧。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胜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普照诸世间定,由此定力,令十方界离诸昏暗,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普见十方诸佛国土。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诸佛灯炬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舍邪归依,归正三宝。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金刚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所有一切小轮围山、大轮围山、苏迷卢山及诸余山,溪涧沟壑,瓦砾毒刺,诸秽草木,皆悉不现;令彼佛土,所有一切众邪蛊毒、诸恶虫兽、灾横疫疠、昏暗尘垢、不净臭秽,悉皆销灭;令彼佛土,地平如掌,种种嘉祥自然踊现,清净殊胜众相庄严。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智力难摧伏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魔王及诸眷属,皆悉惊怖,归依三宝。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电光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远离后世恐怖,得法安慰。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上妙味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念皆得饮食充足。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胜精气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无不皆得增上力势,离诸病苦。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上妙诸资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乐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宝饰,诸资身具无所乏少,殊妙端严,甚可爱乐。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诤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身心勇健,远离一切怨憎系缚,和顺欢娱,爱乐具足,施、戒、安忍、勇猛精进,心无散乱,成就智慧。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能引胜踊跃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受无量胜妙欢喜。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无碍智,能修种种清净事业。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善住胜金刚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诸根具足无缺,常乐远离,其心寂静。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增上观胜幢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深呵厌自恶业过,咸善护持十善业道生天要路。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慈悲声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发起慈心悲心、无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安乐之心。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引集诸福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离诸斗诤、疾疫、饥馑、非时风雨、苦涩辛酸、诸恶色触,悉皆销灭。
“如是大士,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海电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大地众宝合成,一切过患皆悉远离,种种宝树、衣树、器树、诸璎珞树、华树、果树、诸音乐树,无量乐具,周遍庄严。以要言之,此善男子,于一一日每晨朝时,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诸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
《悲华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大乘,有首楞严三昧,入是三昧,能入一切诸三昧中。书 名: 首楞严三昧
作 者:洪启嵩 讲授
出版时间:
开本:16开
定价: 35.00元首楞严三昧是佛教诸种大三昧之一,此三昧含摄了一切菩萨的禅定三昧,是只有诸佛及十地的大菩萨才能证入的甚深三昧。
证得首楞严三昧的菩萨,能自在示现于一切世界,行一切度化众生的事业,于魔界威力自在,能降伏内魔、外魔,是诸佛菩萨的大悲勇健三昧。
依此首楞严三昧威力,三世诸佛能入于涅盘而不永灭,入于涅盘而能度化众生。
本书首先讲解《首楞严三昧经》,再依修证法轨来总摄首楞严三昧的心要,使读者易于实修,深入诸佛菩萨三昧法海,具足不可思议的勇健威力!洪启嵩,十岁开始修学中华禅,二十岁开始教授中华禅,并多年闭关修持中华禅各派禅法,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北美、各国的高等学院与寺院禅堂举办数百次讲座与禅修训练,对于人类身心气脉的改造、人类身心境界的提升,有深入研究与修证。
洪启嵩先生几十年来在佛教的大小乘禅法、显密教禅法、南传北传禅法、汉传藏传禅法、教下与宗门禅法等均有深入与系统的研究与讲授,在海内外已出版各种佛教禅学著作上百种。
洪启嵩先生作为中华禅的卓越导师,发愿构建适宜当代人的中华禅学修体系,以中华禅为根本,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禅为宗旨,来引导当代世界文明。洪启嵩先生认为,真实的佛教应“依禅出教”,“藉教悟宗”。并且坚信,“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中国文化的特质也在禅”;“中华禅是中国佛学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总序
第一章 首楞严三昧修证法轨
第二章 修学首楞严三昧的根本心要
关于首楞严三昧
修学首楞严三昧的对象
修学首楞严三昧的发心
修学首楞严三昧的正见
第三章 首楞严三昧的修证方法
总摄修持首楞严百法
统摄一切三昧的三昧之王
以首楞严三昧行菩萨六度
现凡夫行而心无贪嗔痴
以学射箭喻三昧修学次第
通达凡夫法与佛法不二
首楞严三昧的伏魔威力
随众生需求而现起三昧诸行
修学首楞严三昧的回向
第四章 《首楞严三昧经》卷上讲记
进入首楞严三昧的广大法会
修学首楞严三昧的一百种学分
以首楞严三昧实践六波罗蜜
首楞严三昧的修学次第
证得首楞严三昧的大菩萨
第五章 《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讲记
于魔界威力自在的首楞严三昧
被成佛的魔王
菩萨的四种授记
护持首楞严三昧的功德
首楞严三昧的广大威神力
声闻行者难以测知的三昧境界
如何修学首楞严三昧
守护修持首楞严三昧的功德
附录一 《首楞严三昧经》导论
附录二 《首楞严三昧经》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昧真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