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全文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的开展有何意义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浏览次数:
文化宣传司
  9月2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前夕,&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昭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孙大发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主持了开幕式。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崔玉英、全国政协民宗委驻会副主任晓敏出席了开幕式。
李昭宣布展览开幕
  此次展览由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委、国务院新闻办、全国政协民宗委共同举办。展览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不断巩固&三个部分,同时还设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展区。展览以图片、图表、视频、史料、模型、实物等,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民族自治地方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反映了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教材。
  展厅入口处,代表56个民族团结一心的红色图案被伸展的翅翼高高举起,象征着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迎来各项事业的腾飞,而如展开书籍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文本成为坚实的根基,代表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证。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展厅,大量珍贵的史料照片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重要的建国方略,到把民族区域自治写进党的基本纲领,并以基本法的形式加以规范的探索道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利、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成功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历史进程。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展厅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科技事业、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场景,生动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成功实践。
  在&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展厅,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为疏通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开展的一系列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特征,以及新时期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崭新风貌。在国家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口援疆援藏等工作取得成绩中,人们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民族团结不断增强,谱写了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大发展的新篇章。
  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的展区,各具特色、各展所长,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民族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民族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坚定信心。
李昭等参观展览
    来自北京、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等地的近300名观众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舆情中心&孙永刚、马建军&摄影)共同繁荣进步之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纪实&|&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本报记者 李寅  核心阅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一般原理与我国民族关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长期探索作出的正确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繁荣发展,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观众在参观展览。&& 安宁宁摄
  日,当选的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委员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大会上宣誓就职。
  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投票选举自治区领导。
  1984年5月,各族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
  一本翻开的“大书”,把观众引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现场。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这一展览,采用图片、图表、视频、史料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和民族自治地方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于同年10月1日起实施。三十而立,《民族区域自治法》不仅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且保障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1931年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1934年红军总政治部制订的《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1936年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走进民族文化宫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文献照片,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参观。这些文献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民族政策主张。
  随着对民族问题的加深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始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36年5月,毛泽东把民族自决权与自治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府。5个月后,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11年后,即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为在全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也开辟了中国特色民族发展的新道路。
  这一些重要的历史镜头,都有史料为证。
  1949年9月,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展出的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此后历次《宪法》的修改,都载明坚持实行这一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了宪法的保障。
  这是一次伟大的创举——在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当家做主的合法权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智慧。
  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开始,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陆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此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相继成立。目前,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覆盖了国土面积的约64%。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左右。此外,我国还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
  展览中,一张记录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将选票投入票箱的照片,见证了少数民族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机关的法律、政策,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经济、财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权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执行公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以后,少数民族权益也得到了充分保障。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被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的民族实际作出的正确选择,它符合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巨大优越性。
  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上图是昔日衣衫褴褛的农奴,下图是如今敬老院老人们幸福的生活;上图是昔日落后的马帮、溜索、勒勒车等交通工具,下图是如今飞速发展的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一张张对比鲜明的照片,记录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
  《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自治权力,不仅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采取适合本民族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方式,更好地推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邓小平曾经说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一张云南德昂族妇女用上了自来水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目光。在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前面,她笑容满面。而照片的背后,则是党和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特殊关爱。
  记者曾在2011年到过照片中这位妇女的家乡——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去允欠村,要经过一座古铜色的具有古朴德昂族风情的寨门,寨门两侧的山地上,是大片大片长势茁壮的香蕉林。走进寨里,迎面是一条用沙石铺就的宽阔道路,两边的民居多为新建的具有浓郁德昂族传统文化色彩的古式砖木建筑。允欠村是德昂人的新家园,以前,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寒、缺水的山台山顶。2001年,全村年人均粮食仅为290公斤。2004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允欠村开始了搬迁。随后允欠村又被列为“兴边富民示范村”。
  2008年,允欠村人均纯收入已接近3000元,被誉为“德昂第一村”。
  为了不让少数民族同胞在共同繁荣发展的路上掉队,党和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德昂族群众一样,生活在我国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发展快速,日新月异。
  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对口帮扶、扶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快发展&&一项项政策的落实,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打开了崭新局面。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民族自治地方以实实在在的转变,展示了我国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成果——
  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585元增加到2013年的2.3万元,增长了38倍,年均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299元增加到2013年的6579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11%。
  数据的背后,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巨大变迁,是各族群众幸福的笑脸,彰显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民族团结不断巩固
  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民族团结不断增强。
  虎蕊,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一个地道的银川回族姑娘。2006年,一位名叫赵志安的汉族老人因脑梗塞入住虎蕊所在的医院,虎蕊担任了他的责任护士。由此,老人有了“女儿”,虎蕊多了一位汉族“父亲”。
  赵志安是一个无依无靠、无儿无女的独居老人,认识虎蕊以后,他的生活有人照料了。
  2008年的冬天,赵志安居住的水泵房暖气管道被冻裂,屋里水桶里的水都结冰了。得知这一情况后,虎蕊来不及和家里人商量,便把赵志安接到自己家中。就这样,赵志安住进了一个回族家庭。两室一厅的房子,虎蕊专门腾出一间给老人住,而且一住就是4个冬天,直到后来当地政府妥善安置了赵志安。
  记者是2013年跟随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采访时认识虎蕊的。而她的故事也在宁夏广为流传。在此次展览中,记者见到了她的照片。
  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类似的故事到处传唱:收养各民族孤儿的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给藏族学生一个家的武汉大学教师杨昌林&&他们的真诚和付出,让民族团结之树永远常青。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新纪元。展览中有这样一张照片——“民族团结誓词碑”。碑文显示:我们二十六种(包括支系应为现在的13个民族——编者注)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这张照片吸引了很多观众,也让人们再次忆起那段激情岁月。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通民族关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从1950年6月开始,中央陆续向西南、西北、中南、内蒙古和东北等民族地区派出访问团。中央访问团在开展宣传的同时,还随团带有医疗队、民族贸易队,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在派出访问团到民族地区的同时,中央又组织各民族的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与访问团互为补充,都是为了消除民族隔阂,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950年,云南普洱区选送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国庆观礼结束后,回到普洱参加“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会后以佤族习俗剽牛、盟誓,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碑”。
  如今,国家每年仍会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内地学习改革开放的经验,也组织内地干部到民族地区考察建设项目,帮助少数民族发展。
  “相亲相爱,犹如茶和盐巴。”这句藏族谚语,成为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的写照。如今,各地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扩大了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促进了民族和睦与社会稳定。
  走出民族文化宫,站在繁华的长安街上,祖国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56个民族必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凝聚起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将不再遥远。(编辑:李莉)[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在京开幕
10:56:27 &&来源:宁夏日报
本报北京讯 (记者 王晓龙)昨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昭,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孙大发参观了宁夏展区。宁夏展区以图片、图表、实物等形式,展示了我区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此次展览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全国人大民委、国务院新闻办、全国政协民宗委共同举办。展览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不断巩固”三部分。同时还设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展区。展览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民族自治地方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反映了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宁夏展区分为解放先声、和谐家园、跨越发展、人文荟萃、幸福生活、丝路新篇、回乡追梦七个主题,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讲述着我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正伟说,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已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一大方略。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来自北京、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等地的近300名观众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 ( 07:49:59)
& ( 07:41:12)
& ( 07:39:11)
& ( 07:38:34)
& ( 07:37:53)《纪念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在民族文化宫开幕
民族文化宫&信息中心&
&&& 日上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在民族文化宫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昭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孙大发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主持了开幕式。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崔玉英、全国政协民宗委驻会副主任晓敏出席了开幕式。
&&& 展览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不断巩固&三个部分,同时还设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展区。展览以图片、图表、视频、史料、模型、实物等,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民族自治地方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反映了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教材。
&&& 展览由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委、国务院新闻办、全国政协民宗委联合主办,民族文化宫、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西藏自治区民宗委、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等有关方面的代表和嘉宾以及新闻媒体代表近300余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 展览将持续至9月29日,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一)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二)
(文图/&龚文龙)&&&&&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在西藏开展
发布时间: 10:18:35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洪明
您没有安装FlashPlayer或版本太低,
  “今天这个展览很有意义,能真实反映出西藏这么多年的变化,我们僧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百姓生活也很幸福。”观看着一张张图片,拉萨市哲蚌寺僧人阿旺群增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
  11月19日,为期一个月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大型主题展在西藏博物馆开展,分为民生、民族、宗教、生态等7个方面,通过图表、视频、实物等形式,反映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的成就。
11月19日,观众在主题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摄
  西藏自治区自1965年成立以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
  西藏自治区民宗委副主任益西平措说,目前西藏有藏、汉、回、门巴等40多个民族,312.04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91.5%。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实施。
  65岁的次旦平措在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后被聘任为社区管理人员,在展览现场看了照片和文字介绍后,他略显激动。“1965年我在村里当老师,后来又考上了拉萨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现在吃穿住啥都不愁,就想能多享受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次旦平措说。
11月19日在主题展上拍摄的西藏自治区《地方性法律、法规》实物展品。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摄
  数据显示,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84年的915元、446元增长至2013年的20023元、6578元。
  当天的展览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也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来自江西的付志耀跟3名游伴欣赏着每个展块,不时拍照,“今天我们一大早就赶过来了,短短几十年西藏发展这么快,经济、文化、民生发展飞速,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好的发展。”付志耀说。
  统计数据显示,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84年的13.68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807.67亿元。
  “国家的好政策使得西藏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僧尼还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就在这里,不用说大家就会明白的。”看着展览,阿旺群增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责任编辑:杨佩永
官方微博:
中国西藏之声网
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41号 邮编:850000
网站业务电话:、6833642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件:.cn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民自治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