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王曰善乃下令翻译乙唐太宗

【小题1】A【小题2】D【小题3】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小题4】(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小题5】【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虽”解释为:即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D选项中,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方法: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把“谤”、“市朝”“下赏”、“故”、“孜孜”“惟”翻译出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甲文都围绕“纳谏”战胜于朝廷。乙文从“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以民为本”。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录毕,走送之【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  B.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D.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小题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人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10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仲永之通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或以钱币乞之/蒙辞以军中多务C.又七年,还自扬州/自以为大有所益D.于舅家见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小题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小题3】【乙】文中吕蒙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从“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吕蒙对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而方仲永天资聪明却因其父的“不使学”以致“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的叙述以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段,按照时间的顺序结为一体。详写第一个片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显的情景,明确指出方仲永的前途无量。B.两篇文章对人物方仲永、吕蒙的描写,都采取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C.【乙】文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D.【乙】文孙权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又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真可谓之善劝。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0分)琢 冰【清】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3分)A.被以衣裳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子之技诚巧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子何不范金琢玉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小题4】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虎门节马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马为逆夷①获。至香港,群夷食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食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即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四月,马卒于香港。【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 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群夷食之不食&&&&&&&&&&&&&&&&&&&&②或呼能带归&&&&&&&&&&&&&【小题2】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马为逆夷获山峦为晴雪所洗B.近则蹄击入则无法家拂士C.草必以手捧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马卒于香港贤于材人远矣【小题3】“食必以手捧之”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由马见人,人和马都具有&&&&&&&&&&&&&&&&&&的气节。(2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1)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2)始信穆父之言不诬&&&&&&&&&&&【小题3】翻译“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小题4】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 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弛担坐&&&&&(2)值几何?我偿汝(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4)假贯钱足矣【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1)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2)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3)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汤敦甫具有怎样的品质?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10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庶竭弩钝,攘除奸凶③是故托臣而弗疑也&&&&&&&&&&&&&&&&&&&&&&&④今贼适疲于西【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小题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2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余以为妙绝&&&&&&&&&&&&&&&&&&&【小题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B.读xiān,新鲜C.读xiān,鲜艳D.读xi?n,少【小题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小题5】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6、2011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之课内文言文阅读(一).doc2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6、2011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之课内文言文阅读(一)
(2011?南昌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0分)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B.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C.随波而逝(消失)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13.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广起,夺而杀尉
B.而山不加增
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2分)
15.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三)(10分)
12.C(2分)
13.D(2分)
14.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2分)
15.水军演习(1分)、弄弄潮表演(1分)、观潮情景(1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
(2011?兰州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15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8、2011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doc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8、2011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
(2011?滨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弗之怠
(3)宋濂尝与客饮
(4)间问群臣臧否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10.(1)爱好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小题1】(1)扩大&(2)受蒙蔽 【小题2】 B&【小题3】(1)不应该随便看不起自己,说出没有道理的话。&(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就像集市一样。&【小题4】直接表白(直白、直言)&&&委婉(类比、比喻)&【小题5】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开张”在此语境中的意思为“扩大”,不能理解为开门营业的意思。“蔽”活用为动词,意思为“受蒙蔽”。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小题2】试题分析:A、朝廷之内&&天下。B、的确&的确。C、在&对于。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小题3】试题分析:(1)“宜”的意思为“应该”,“妄”的意思为“胡乱”;(2)“谏”的意思为“劝谏”,“若”的意思为“像”。除了这些关键字,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完整性与流畅性。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4】试题分析: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说较为直接,言辞恳切,体现了一个忠臣形象;邹忌对齐威王的劝说较为委婉,采用类比的方法。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劝谏方法的能力。点评:这道题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对两则材料的内容有所了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析出劝说方法的异同即可。【小题5】试题分析:邹忌采用类比的方法委婉的劝说了齐威王,说明其聪明睿智。齐威王虚心的接受了邹忌的劝说,说明其是一个明君形象。所以,无论欣赏谁,学生解答此题都不会太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关键在于抓住文中有关人物的典型事例,根据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如华歆的“髙行”,根据描写他的言行语句来分析。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今 齐 地 方 千 里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答:&&&&&&&&&&&&&&&&&&&&&&&&&&&&&&&&&&&&&&&&&&&&&&&&&&&&&&&&&&&&&&&&&&&&&&&&&&&&&&&&&&&&&&&&&&&&&&&&&&&&&&&&&&&&&&&&&&&&&&&&&&&&&&&&&&&&&&&&&&&&&&&&&&&&&&&&&&&&&&&&&&&&&&&&&&&&&&&&&&&&&&&&&&&&&&&&&&&&&&&&&&&&&&&&&&&&&&&&&&&&&&&&&&&&&&&&&&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答:&&&&&&&&&&&&&&&&&&&&&&&&&&&&&&&&&&&&&&&&&&&&&&&&&&&&&&&&&&&&&&&&&&&&&&&&&&&&&&&&&&&&&&&&&&&&&&&&&&&&&&&&&&&&&&&&&&&&&&&&&&&&&&&&&&&&&&&&&&&&&&&&&&&&&&&&&&&&&&&&&&&&&&&&&&&&&&&&&&&&&&&&&&&&&&&&&&&&&&&&&&&&&&&&&&&&&&&&&&&&&&&&&&&&&&&&&&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小题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今 齐 地 方 千 里【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小题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答:&&&&&&&&&&&&&&&&&&&&&&&&&&&&&&&&&&&&&&&&&&&&&&&&&&&&&&&&&&&&&&&&&&&&&&&&&&&&&&&&&&&&&&&&&&&&&&&&&&&&&&&&&&&&&&&&&&&&&&&&&&&&&&&&&&&&&&&&&&&&&&&&&&&&&&&&&&&&&&&&&&&&&&&&&&&&&&&&&&&&&&&&&&&&&&&&&&&&&&&&&&&&&&&&&&&&&&&&&&&&&&&&&&&&&&&&&&【小题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邹忌采用了&&&&&&&&&&&&&的方式。(2分)
5.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乙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2分)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达州卷)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
&&&【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
&&&&&&&&&&&&&&&&&&&&&&&&&&&&&&&&&&&&&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答:&&&&&&&&&&&&&&&&&&&&&&&&&&&&&&
&&&&&&&&&&&&&&&&&&&&&&&&&&&&&&&&&&&&&&&&&&&&&&&&
&&&&&&&&&&&&&&&&&&&&&&&&&&&&&&&&&&&&&&&&&&&&&&&&&&&&&&&&&&&&&&&&&&&&&&&&&&&&&&
&&&&&&&&&&&&&&&&&&&&&&&&&&&&&&&&&&&&&&&&&&&&&&&&&&&&&&&&&&&&&&&&&&&&&&&&&&&&&&
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太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