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7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弹的问题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
问世之后,投射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洲际弹道导弹拥有全球覆盖的打击能力,在某些方面较空中有明显优势,战后很快即成为军事大国所谋求的目标。,前苏联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R-7(北约代号SS-6,绰号警棍)远程发射试验成功,并于1959年入役。紧随其后,美国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SM-65(Atlas宇宙神)在完成全程试验,同样在1959年入役。60年代我国掌握核武器技术之后,洲际弹道导弹也被提上了日程。1965年3月,负责规划两弹一星的中央专委决定研制洲际导弹,编号命名为“”(DF-5,后来北约代号CSS-4),并下达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71年首飞,1973年定型。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背景,东风5的定位是一种发射井基,二级、液体推进的洲际弹道导弹。该弹由中国国防部五院(现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Technology, CALT)设计开发。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
1965年8月,一院副院长屠守锷主持进行了洲际导弹方案论证。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选用了偏二甲肼(UDMH, Dimethylhydrazine)作为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 NitrogenTetroxide)作为氧化剂。发动机的基础是北京万源的YF-20B。导弹第一级发动机称之为YF-21B,又名DaFY6-2发动机,由4台独立工作的YF-20B发动机通过机架并联组成,航向控制采用泵前摇摆方案(单机沿弹体切向摇摆,摆角±10度);第二级采用一台主发动机YF-22B和4台游动发动机YF-23B组成,YF-22B和YF-23B又称DaFY20-1和DaFY21-1发动机。从技术源头而言,YF-22B/DaFY20-1就是YF20B发动机的高空版。为了提高精度,导弹还采用了单组元无水肼弹头姿控发动机。制导系统选用平台-计算机方案,采用三轴稳定平台,静压气浮陀螺,先进(中国首台集成电路空间计算机)。液体推进剂的贮箱采用高强度铝铜合金(LD-10),减重30%,可以有效提高射程。其他的研发重点还包括碳/石英端头防热材料,斜缠热压成型工艺制造等。 1966年5月,东风5开始总体方案的设计。到,第一级发动机YF-21B试制成功。导弹的技术设计完成于1970年6月。此后导弹投入小批量生产并开始测试,总共生产01批次5五6枚。 1971年3月,第一枚东风5遥测弹各种试验和总装工作完成。根据《世界航天发展史》一书:同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发射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上午11时,DF-5首发遥测弹发射,进行低弹道方案考核试验。导弹第一级情况正常,顺利分离。但由于计算机软件设计问题,未能适应低弹道,207秒时Ⅱ级发动机提前30秒关机,姿态控制系统出现短时间的振荡,导弹落点偏远565千米。未能模拟全程弹头再入过程,防热结构和引爆系统也没有得到考验。 随后10月份,一院总体设计部总结教训,针对可靠性和作战使用性能,对东风5的总体方案提出了10项幅度较大的改动。此后3年时间,主要进行基本设计的改进工作, 但导弹的两次发射试验均未成功。 研发受挫之后,东风5的试验工作暂时搁置,重点工作转向基本设计的修改。1973年10月,经周恩来批准,洲际导弹的研制、试验计划推迟。 闪电号火箭发射升空谈到第一批次其他东风5导弹的去向,就不能不提起一个巧合。同样是研制国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和R-7、SM-65还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成功地衍生出了繁盛的商业火箭家族。苏俄的卫星、东方、联盟和闪电等火箭均以R-7为蓝本,而SM-65摇身一变成为著名的阿特拉斯一枚“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家族。东风5则是与风暴一号和长征二/三/四号火箭密切相关。是1969年8月国家下达任务,由上海航天局负责研制的两级液体火箭,同样采用N2O4和UDMH推进剂,结构与东风5相似,主要用来发射低轨道卫星。1972年8月首次进行遥测试验火箭发射,取得了基本成功。1975年7月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质量超过1吨的卫星。1977年7月用风暴一号进行了低弹道第一次飞行试验。而长征2号家族的初始型号则是从东风501批次改装过来的。日,01批3号弹被改为CZ-2火箭,用于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FSW-0-0),该卫星重量达1800千克。因速率陀螺回路断线,导致控制系统失灵,失稳自毁,因而将我国首款发射1吨以上卫星的火箭头衔拱手让给了风暴一号。此后我国在长征2号基础上继续开发长征二号丙(CZ-2C)等改进型号。正由于这个巧合,在后面对于保密的东风推测性能的过程中,风暴和长征家族会起到很大的参考作用。 日,国防科委就战略导弹研制工作安排向中央军委递交了请示。经过讨论,中央军委常委会明确提出必须首先抓紧洲际导弹的研制,并确定了洲际导弹第一步要达到的射程和发射方式。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这个报告。东风5的第2批次飞行试验开始处于酝酿状态。1977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于1980年进行DF-5全程试验。随后一共生产16发,其中8发在1981年前用于飞行试验。 弹头研制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75年11月到1979年11月之间,通过改进设计和地面试验,解决了弹头防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且在两年,用风暴一号火箭两次成功进行低弹道配重飞行试验。 1980年对于东风5而言是关键的一年。2月12日,中央专委会议批准了国防科委提出的东风5全程飞行试验方案,这就是著名的580任务。5月18日10时00分23.302秒,向预定海域(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发射580-甲弹,取得圆满成功。导弹飞行时间29分57秒,射程9070千米,落点为南纬7度42分23秒、东经172度15分36秒。5月21日11时19分32秒,发射580-乙弹,因控制系统问题引起二级发动机提前6.4秒关机,导弹未能到达预定海域(偏近约1400千米)。 80任务后,一院根据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产品软硬件进行了改进。东风5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进行公开展示,从地井进行导弹高弹道飞行试验。制导系统首次采用误差修正方法,在命中精度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接下来的收尾工作相对较为顺利。1983年,第一级发动机定型。1984年3发东风5参加国庆大阅兵。1985年,东风5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7月和12月,配备的核弹头和东风5相继设计定型,至此东风5项目的研发工作在历经坎坷之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
性能推测和装备情况
东风5作为我国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相关数据一直被严格保密,但是这并不等于人们没有任何分析东风5性能的依据。长征二号和风暴一号两种火箭与东风5密切相关,有一定的参数是公开的,因此可以根据常识来借鉴这两种火箭的数据。再就是国内在报道一些与军工相关的科研成果、尤其是树典型表彰的时候,往往会透露一些信息。与洲际弹道导弹相关的话题基本都是以“远程运载火箭”的名义公开出来。有了这样一些公开的信息渠道,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非业内人士也可以通过筛选和分析推知一二。 从西方公布的信息看,所给出的东风5的性能数据较为统一。典型的例子是The CoxReport()、Jane's Missiles andRockets(简氏导弹与火箭)等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官方报告或者资深研究机构材料。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看到对东风5的如下描述: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长4.6米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载荷:千克 弹头当量:400万吨TNT 射程:12000千米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500-2000米 部署: 发射井和发射台 发射准备时间:120分钟,或30-60分钟(在发射井中) 从后两种信息途径的对照看,国外信息的总体描述应该和实际情况误差不大。以公开出版物《中国航天》1997年第8期为例,给出了长征二号和早期长征二号C的相关数据。长征二号和采用A型整流罩的早期长征二号C外形推力数据相同:全长31.170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起飞推力2786千牛,近地轨道载荷(Low EarthOrbit,LEO)分别为1800千克和2400千克。长征二号初始型号即01批东风5的03-06号弹所改装,首批长征二号C即02批所改装,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东风5的水平。 东风5的弹头重量则应该参考前面所述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亚轨道发射试验。同样是《中国航天》的文章透露:和,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两次进行低弹道“火箭新技术试验”,配重为3100千克。由于该试验的目的非常明确,因此可以断言这个重量就是东风5弹头的重量。至于400万吨TNT当量威力之说,可以参考Wm. RobertJohnston的Database of nuclear tests,China-PRC(中国核试验数据库)里对一次核试验的描述。按照上述当量和重量换算出的当量比,应该还是较为符合当时我国核武器的技术水平的。 射程方面可以根据载荷进行估算。长征二号和风暴一号的LEO近地轨道载荷分别为1800千克和1500千克。以这个水平而言,如果携带弹头重量为3100千克,则射程很难超过10000公里。考虑到当时苏联的欧洲部分也是核打击能力需要覆盖的范围,并且10000公里已经可以涵盖美国西海岸,这一射程还是勉强堪用的。 至于1986年东风5设计定型后的射程水平,则应该参照首批长征二号C。尽管到90年代长征二号C可以将LEO运载能力提高到3.8吨之多,但火箭的起飞重量也达到240吨以上,高度超过40米,显然东风5并不能参考太新的型号。以LEO载荷2400千克为例,考虑到不会在短期内更换弹头,所以定型后的东风5所投掷的弹头重量仍然是3100千克,这一运载能力应当能达到12000公里左右的射程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国外某些媒体将东风5描述为射程公里,载荷千克,应该是较为准确的。 打击精度方面也有公开文献涉及相关数据。从技术层次角度而言,我国在惯性导航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以洲际战略导弹使用的三浮陀螺为例,国内90年代的精度水平为0.001度/小时,相当于美国70年代初期水平。而美国现役型号的型三浮陀螺精度为&0.0001度/小时。关于液浮陀螺,国外可以做到0.001度/小时,国内用于载人航天工程公开的水平是0.01度/小时。MX导弹所使用的第三代浮球平台,原型于1973年开始研制,1975年在民兵III导弹上进行了飞行试验,1981年7月交付第一台给空军。漂移率为0.000015度/小时,寿命40000小时。虽然这个数据是在实验室用多台设备累计实验的寿命结果,并用理论计算修正了精度,但技术差距确实得到体现。国外估测的早期东风5CEP达米左右并不离谱。数量稀少的东风5也并不承担对敌方导弹发射井等硬目标打击任务,这样的精度至少已经超过前苏联的R-7之类,可以对软目标实施打击。 在东风5设计定型后,在1989年秋季的抽检飞行试验中打出了最佳精度。我国的空、海基核力量均无法实现远程打击,投射能力明显弱于先进核大国。作为唯一的洲际打击力量,东风5在我国的核威慑力量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东风5的研发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定型之后亦非一劳永逸。由于我国技术底子薄弱,国外技术发展速度迅速,东风5的出现仅仅是解决了洲际核打击力量的有无问题而已,在优劣问题上仍然没有提供选择的地。因而东风5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更新一代洲际导弹彻底取代它之前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命题。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
在新一代导弹全面部署之前,东风5仍然要支撑起核威慑的重任。为了面向新的要求,东风5甲(DF-5A)改进型洲际弹道导弹应运而生。在公开的信息中,东风5甲的名称已经被提及。可见这一型号并非单纯外界所猜测的名称。相对于东风5原型,东风5甲主要改进的是发动机性能和打击精度,弹头也有所改进。 国内何梁何利基金会对著名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有一篇宣传报道,所提到的一些技术进步非常值得关注。文中说:张贵田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和发动机主任设计师,组织和主持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他在一、二级发动机燃烧室中首次采用了先进的声腔技术,有效地抑制了发动机的不稳定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三级末修姿控发动机首次采用了双组元推进剂,在研制过程中,攻克了喷注器、燃烧室抗氧化高温涂层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大幅度地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开创了我国双组元末修姿控发动机的研制新领域。一、二级发动机的性能提升明显有助于射程和载荷的提高,而双组元末修主动姿态控制发动机对于弹头精确再入有重要影响。加上推进剂可能同样有所进步,东风5甲的射显大于12000千米,根据载荷分配的不同,射程在千米之间,真正实现了全球覆盖的能力。 东风5甲和整流罩和东风5的圆锥状有明显差异。有人推测是因为加装了分导式再入载具MIRV(Multiple Independent ReentryVehicle),但携带MIRV直到东风5乙才实现。参照美国SM-68大力神大力神I型(左)和II型(右)头锥的变化(Titan)从I型到II型头锥的变化,弹头重量的更改或许更能解释这个原因,载荷应该比东风5的3100千克有明显提高。 除了双组元末修主动姿态控制发动机以外,导航设备方面国内也有明显进步。美国现役最先进的民兵III改进型导弹的惯导平台随机漂移度水平是0.005度/小时,而我国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优于0.001度/小时。可以预料,东风5甲的CEP将从原型千米级左右控制到百米级。国外部分媒体甚至推测为300米以内,达到了俄罗斯SS-18最新型号的水平。 在东风5甲取得明显进步之后,东风5的发展并没有停止脚步。MIRV分导式多弹头可以显著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在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坚固的盾牌需要越来越锐利的长矛予以制衡。由于东风5甲是国内较为成熟、内部空间最大的洲际导弹,因而选择其为平台发展出携带MIRV的型号应当是明智之举。 但MIRV的发展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关键是分配器技术。我国在1979年已经开始尝试一箭三星发射。在失败之后的第三年,风暴一号成功地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三颗卫星送入轨道。但这种一箭多星技术和后来印度等国的“礼花”类似,是在同一个或者相邻的轨道上依次投放卫星,对入轨精度和卫星姿态要求较低。相比较而言,1990年7月长征二号C首次发射,两颗卫星分别进入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难度还要大一些。考克斯报告中声称,通过1998年长征二号C/SD发射铱星,中国获得了Motorola公司的SmartDispenser(智能分配器,CZ-2C/SD的后缀即该词缩写)技术,从而转变为发展MIRV技术的基础。智能分配器具有独立的导引系统,实际上也是MIRV母舱的原型。虽然发射铱星的契机对于我国掌握该技术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但该智能分配器产品本身完全是我国自己研制的。在Richard D.Fisher, Jr.和Baker Spring所写的China's Nuclear and Missile EspionageHeightens the Need for MissileDefense(中国导弹核武器间谍活动导致导弹防御系统之必要性),也不得不承认仅限于“并无窃取或购买技术行为发生,商业交流促使中国研发智能分配器以实现一箭多星”。 从《中国航天报》对于科技集团六院肖明杰的一则报道中可以看到:2002年左右有新型号立项,其中技术关键是姿控发动机有着非常高的性能指标要求和加注推进剂后贮存时间的要求。 这一立项时间晚于闻名遐迩的甲和巨浪二。此后对于长征二号C总师和二炮兵装备研究院导弹总工程师丁保春的报道相继公开,而两人分别主导了智能分配器和MIRV控制程序的研究,关于丁保春的2006年报道中更是用“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来形容某导弹发射成功,基本可以推定该型号即为东风5乙(DF-5B),我国第一款携带MIRV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乙的弹体基本情况与东风5甲相同,国外根据5五号的载荷推算大约能够携带4-6颗分导式弹头,也有个别媒体推测能够携带9颗弹头。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
对于中国军事的意义
按照对于洲际弹道导弹的定义,射程要达到8000千米以上,由是可知,前、和各自的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分别是R-7/SS-6、SM-65C宇宙神和东风5。由于出现年代较R-7/SS-6、SM-65C宇宙神晚了20年左右,东风5在大部分性能上都明显超过另外两种导弹。R-7/SS-6所采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具有较高的比冲。但液氧需在-183℃以下的低温下保存,临近发射才能加注进入箭体贮箱。并且加注过程中需要用氮气吹除冷凝水汽并泄压。这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弹道导弹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东风5等采用的N2O4/UDMH属于可贮存燃料,常温下就能方便地贮存和运输;并且无需高温点火,燃烧剂与氧化剂接触即自动点火,不会存在中途熄火的问题。因而在反应速度上R-7/SS-6明显落后。这也直接导致其少量服役后不久即被SS-7、SS-11等导弹淘汰。但是N2O4/UDMH也有非常显著的缺点:具有很高的毒性,在贮存、加注和发射过程中容易泄露导致污染和事故;并且贮存在导弹内部时对管路和贮器具有强腐蚀性,影响使用性能。 但该比较只是在各国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之间进行,而不是同时期的产品。当东风5于1986年设计定型的时候,美国最后一款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大力神2早已退出现役,全部更新为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前苏联也已经更新了几代洲际导弹产品。当东风5投入现役时,对手早已不是需要120分钟以上准备时间的R-7/SS-6了。仅仅与1963年形成IOC(InitialOperationalCapacity初始战斗力)的大力神2相比,晚出现20年的东风5在绝大部分性能上都明显落后;如果和80年代末期形成IOC的SS-18MOD5/R-36M2相比,则差距还要进一步拉大。这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实力悬殊差距。 东风5甲/乙与原型相比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射程等性能上达到了大力神2和SS-18MOD5的水准;在打击精度方面,三、四十年的积累自然使得东风5甲/乙明显超过大力神2,接近10年前SS-18MOD5的水平;而在载荷/重量比上面,由于作战侧重点的不同和技术上的差异,仍然没有达到大力神2和SS-18MOD5的级别。 在部署方面,我国执行最低限度核威慑策略,因而东风5生产数量和美、苏/俄相比有天壤之别。至1969年前,苏联装备了陆基1029枚,美国为1054枚。而国外对于东风5报道的最高数量始终在20枚上下徘徊。虽然这种说法引起了多方的质疑甚至讥笑,但从某些渠道看,甚至在早期还存在高估的情况。据解密的美国军情局1984年文件,当时估计中国的东风5部署数量为:1984年2枚,1989年9枚,1994年16枚。实际情况是生产的箭体大量用于改装为长征二号/C火箭,另外东风5在多次发射试验中有较大消耗,真正部署的数量反而小于美国推测的数字。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40:5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曾经有人玩笑说,最美好的就是我可以打死你而你拿我没办法日,苏联人率先发射了这个星球上第一枚Р-7“大七“,随后不久美国佬也发射了他们自己的”宇宙神”这些动辄数千乃至上万公里的家伙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交各自的变得全无意义,交战双方都随时可能被这些远涉重洋而来的核弹头给炸回石器时代。战争不再像以前那样,修上几百公里纵深的然后就可以躲在后面睡大觉,如果哪天赫鲁晓夫或者肯尼迪喝多了伏特加酒或者威士忌而按下核按钮的话,那么接下来.....boom。 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R-7,这种导弹给美国人带来的印象实在是太过于深刻了,以至于后来美国出品的红色警戒2电脑游戏中的核子飞弹,就是以R-7为原型的。这种近乎光着身子暴露在对方全面威胁下的滋味儿绝对不会好受,美国人和苏联人也显然都不是暴露癖患者,于是在洲际导弹问世以后的几年,美苏双方打了鸡血一般的努力研制能够对抗洲际弹道导弹的作战系统,为了保命,双方几乎是全力以赴,一股子疯狂的气息直云霄。在这一轮的竞技中,率先发展出矛的苏联人显然在提前研发盾的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自1953年,苏联第一代反导系统“系统-A”立项研制开始,苏联在30多年的时光中研制了三代反导系统,这些与巨大而丑陋的雷达相互配合的拦截导弹系统有着巨大到夸张的身躯,雷霆万钧的动力和强悍的作战性能,它们共同谱写了一曲苏维埃帝国在大气层外的“暴力组歌”。一处苏联反导系统的部署阵地,如今已破败,型号为A-35M,笔者将在后续文章内予以详述暴力的发端——“系统A”与“V-1000”导弹苏联的第一代反导系统被称为“系统”A,服役编号A-35,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套反导系统。在那个年代,每秒钟几百次的运算都需要靠如山般巨大的计算机来完成,这样一套用于射击外太空的系统,其每个环节都无比巨大,充满了暴力的美感。用于早期预警的“多瑙河”-2型大型雷达阵列,这一堆钢铁组成的阵列高8米,长150米,比我们常见的中型水库的大坝还要大。系统线图,作为早期预警使用的米波雷达,这部雷达的平均功率是100千瓦上下,波长较长,因此辐射并不十分的骇人,贸然靠近也不至于就发生太过悲惨的事情,最多是丧失生育能力,想当丁克的同志可以去围观下,地址在巴尔喀什湖边。近距离围观多瑙河-2雷达的结构,宛若一座巨大的钢铁坟场。用于精确探测弹道导弹的雷达组由三部雷达组成,其中用于精确探测的天线的抛物面直径约为15 米,可确保能产生高频脉冲辐射,其可移动部分的重量为92000公斤。天线传动装置的功率分别为70 千瓦(E1 轴)和40 千瓦(E2 轴)。天线发射机发出分米波雷达波束,其脉冲功率达到30 兆瓦,脉冲持续时间为3 微秒或0.5 微秒,脉冲跟踪频率为200赫兹或400 赫兹。拦截导弹探测天线的直径为4.65 米,可向拦截导弹发射询问脉冲,并接收来自拦截导弹接收应答器回复的应答脉冲。其可移动部分的重量为8000 公斤。疯狂的雷达系统自然要配疯狂的导弹系统,与这套系统配套的导弹一样也是十分疯狂的东西,疯狂到,你甚至认不出来这导弹是防空的。“系统”A配备的В-1000拦截导弹,其第一阶段试验型全长即超过了15米,重达八吨,采用二级火箭体制。第一阶段使用应急测试时使用的ПРД-18型助推器,实际上是萨姆-2系统使用的1Д导弹上助推器的捆绑版经过多次改进后,换装了标准型的ПРД-33助推器,导弹的个头也长到了接近20米,为了在极高的速度下保持飞行轨迹稳定,苏联人为它安装了面积巨大的稳定尾翼。1958年,完成态的В-1000导弹首次进行试射,此时配套的发射装置尚未研发完毕,导弹是安装在固定测试装备上的。СМ-71П型发射装置研发成功后,В-1000导弹随即与其进行了联合安装调试。50年代彩色照相技术并不普及,因此这两张В-1000导弹安装在СМ-71П型发射装置上的彩照极为罕见。。整个发射系统的线图,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导弹还是发射装置,都带有很明显的萨姆-2的影子,下图为萨姆-2导弹与发射装置В-1000导弹前部细节ПРД-33助推器细节 、1957年,“系统”A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1961 年3 月4 日,苏联人决定实际检测下他们的新家什是否真正好用,这一天在萨雷沙甘靶场,他们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拦截弹道导弹的尝试。这是这次被拦截的P-12弹道导弹,北约叫它SS-4,是一型射程2000公里一级的中程弹道导弹首先登场的是远程三坐标雷达,它要做的是探测P-12的弹道导弹就位发射!从雷达角度拍摄的导弹发射后的图景。拦截过程的连续镜头,可以看到B-1000导弹是典型的破片杀伤试验成功以后,苏联政府欣喜若狂,赫鲁晓夫在一个国际论坛上声称:令火箭狂尼基塔·赫鲁晓夫欣喜若狂,以至于他在一个大型国际论坛上得意洋洋地宣告:“...苏联有着这样一些能人,...我们的导弹,可以说,击中太空中的苍蝇……”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无产阶级出身,经常会被西方贵族们嘲讽其“粗鲁”。随后,1961 年3 月26 日苏联又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这次使用的P -5 型弹道导弹(靶弹)填装了真正的战斗弹药,危险系数相当大,但最后有惊无险,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系统A”部署阵地全图,图中可以看到两部导弹发射器分别位于两个扇形发射阵地上。整个系统A于1962年研发完成,并以A-35的编号进入苏联国土防空军莫斯科防空区服役,这套系统有效作战半径达到了130公里,可以拦截距离系统部署中心130公里-400公里间,50公里-300公里高度范围内来袭的弹道导弹目标,全系统可以同时拦截8枚弹道导弹,每一个阵地都有一部远程警戒雷达(ГБЦ),控制4部指挥站(Су1-4),可同时引导两枚导弹(ПР1-2)攻击两个来袭目标。系统A的服役使得苏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拥有了对美国的不对称优势,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系统A很快便被更加先进的反导系统取代了,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北约称之为“橡皮套鞋”的A-35M系统,关于A-35M系统,笔者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为各位读者详细介绍。本栏目相关聚合页已经正式上线,如想看更多本栏目往期内容请登录-----------------------------------------------------------------本文专供铁血网()使用,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配图和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内容于
18:46:59 被塞外霜飞1986编辑
玉树临风、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绝无仅有,于是老衲立即决定捡起这一根树枝对着楼主的菊花猛刺过去,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施主,我顶你
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
无产阶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被歧视的对象哪怕是现在!
俄罗斯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十分尴尬。国内产业发展畸形,军工庞大,民用工业十分弱小,这使得国内需求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内需市场。但是本国的民用工业弱小也导致了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十分不利,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全国上下,实力雄厚的产业只有能源和军工,但是这种组合注定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需要靠对外侵略维持发展,事实上沙俄时代,俄罗斯从没停下侵略的脚步,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对领土有着近乎变态的痴迷。但是,如果不能重振民用产业,扭转人口危机,再次解体就未可知了。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中国应当把整个西伯利亚吞并,跟西面分裂的俄罗斯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中国将获得比现在再大上一倍多的国土和巨量的资源。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俄罗斯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十分尴尬。国内产业发展畸形,军工庞大,民用工业十分弱小,这使得国内需求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内需市场。但是本国的民用工业弱小也导致了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十分不利,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全国上下,实力雄厚的产业只有能源和军工,但是这种组合注定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需要靠对外侵略维持发展,事实上沙俄时代,俄罗斯从没停下侵略的脚步,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对领土有着近乎变态的痴迷。但是,如果不能重振民用产业,扭转人口危机,再次解体就未可知了。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不大可能,毕竟俄罗斯的国家机器在,民族问题在屠刀面前不是事儿。不过产业单一,工业不振是长期的硬伤,单向增加人口也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什么时候俄国佬把心思不是放在怎么干涉别国事务而是跟中共一样一心一意谋发展,俄国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强大
21楼28楼知道了,不好意思,百度不会用,这位兄弟打个链接呗,记住是成功试验装备,还得是同时期的哦,
把这个叫做“苏联巨屌”如何? 后面的圆球再加一个那就更像了
18楼应该加一句,哪怕是在社会主义国家。
俄罗斯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十分尴尬。国内产业发展畸形,军工庞大,民用工业十分弱小,这使得国内需求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内需市场。但是本国的民用工业弱小也导致了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十分不利,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全国上下,实力雄厚的产业只有能源和军工,但是这种组合注定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需要靠对外侵略维持发展,事实上沙俄时代,俄罗斯从没停下侵略的脚步,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对领土有着近乎变态的痴迷。但是,如果不能重振民用产业,扭转人口危机,再次解体就未可知了。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YY一下还行,再次解体应该是不可能了
俄罗斯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十分尴尬。国内产业发展畸形,军工庞大,民用工业十分弱小,这使得国内需求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内需市场。但是本国的民用工业弱小也导致了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十分不利,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全国上下,实力雄厚的产业只有能源和军工,但是这种组合注定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需要靠对外侵略维持发展,事实上沙俄时代,俄罗斯从没停下侵略的脚步,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对领土有着近乎变态的痴迷。但是,如果不能重振民用产业,扭转人口危机,再次解体就未可知了。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你那个岭北省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吧?
把这个叫做“苏联巨屌”如何? 那它后面那个东西是不是要叫苏联巨蛋!!
21楼小孩子,不懂就去查,中國的反導也是很早的,不過同步就不敢說了。
俄罗斯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十分尴尬。国内产业发展畸形,军工庞大,民用工业十分弱小,这使得国内需求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内需市场。但是本国的民用工业弱小也导致了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十分不利,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全国上下,实力雄厚的产业只有能源和军工,但是这种组合注定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需要靠对外侵略维持发展,事实上沙俄时代,俄罗斯从没停下侵略的脚步,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对领土有着近乎变态的痴迷。但是,如果不能重振民用产业,扭转人口危机,再次解体就未可知了。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25楼他在把俄罗斯的一个民族划分为一个国家,,,在指桑骂槐呢。。。。
俄罗斯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十分尴尬。国内产业发展畸形,军工庞大,民用工业十分弱小,这使得国内需求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内需市场。但是本国的民用工业弱小也导致了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十分不利,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全国上下,实力雄厚的产业只有能源和军工,但是这种组合注定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需要靠对外侵略维持发展,事实上沙俄时代,俄罗斯从没停下侵略的脚步,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对领土有着近乎变态的痴迷。但是,如果不能重振民用产业,扭转人口危机,再次解体就未可知了。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中国应当把整个西伯利亚吞并,跟西面分裂的俄罗斯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中国将获得比现在再大上一倍多的国土和巨量的资源。
确定同时起步?你说话能不能进过大脑!
确定同时起步?你说话能不能进过大脑!
无产阶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被歧视的对象哪怕是现在!
在俄罗斯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已有接近51%的人不反对车臣独立。而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思想也是甚嚣尘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于高加索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认同不断降低。尽管这几年“泛斯拉夫”的思想不断兴起,仍然抑制不住俄国内部的人心涣散、民族互相隔阂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不再认同彼此。随着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俄罗斯主体民族数量的持续下降,这种认同会继续衰弱下去,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萎缩,分裂基本难以避免了。个人估计俄罗斯联邦会分裂为15到16个国家,远东的部分州会成为中国的“岭北行省”
玉树临风、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绝无仅有,于是老衲立即决定捡起这一根树枝对着楼主的菊花猛刺过去,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施主,我顶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f 51洲际弹道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