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毛笔字竹字头怎么写写图片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点击数:39044次
/ 书法爱网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二、推荐范本
  &圣教序&、&&、&自叙帖&&、&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品。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六、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3、墨淡无神。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侧。
  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元代赵子昂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易,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
  我们理解,这法则是:要用毛笔书写出高质量的,具审美有表现力的点画。这是书法艺术无可争议的一条法则。
  在书法方法技巧中,笔法是占第一位的,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所以,对笔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历代书家、书论家对笔法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且精彩绝伦的论述。尤其是其中的&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等,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指南。可以说,在书法技法的研究中,对笔法的研究应该是长久的课题。
  鉴此,我们用今天的视角,对笔法中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用笔的发力与&锋变&
  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用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写字时,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 【】,在控锋、调锋中书写。
  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其实就是书写时&锋变&的结果。研究笔法,实际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锋变&的这一关键点上。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发力和锋变的各种技巧,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在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因此,它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对笔法的研究也就必须着眼于这三个具体的技巧环节。
  用手、腕、臂的发力来控制和调领锋毫,利用锋变来完成这三个环节,并进行点画的刻画,就是用笔的关键。古人研究笔法最经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虽然它还是残缺的理论(如:心钩、鹅钩、之捺等,这些极为重要的笔画,只一个&永&字无法包含其中,说明它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但其实践指导意义确是重大的。我们仔细分析&策、勒、弩、趯、侧、掠、啄、磔&八字,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个控笔发力的问题。
  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而导致锋变的不同,又由于锋变的不同而导致点画的形状不同。故而才形成了&楷书笔法&、&篆书笔法&、&笔法&、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分类。
  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笔法特征,篆书的&铁线玉箸&、隶书的&蚕头雁尾&、楷书的&永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连绵&等既是。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点画的刻画,或者说在发力方法和锋变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张迁碑》与《曹全碑》比较,共性是&波磔&和&蚕头雁尾&,区别是一方一圆、一刚一柔。柳楷和颜楷比较,共性是&藏头护尾&与&八法&,区别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朴。
  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是锋变的结果。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出,个性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于个性化的运笔发力方法和个性化的锋变上。人们称的&刷&、东坡的&画&、山谷的&描&,就是对他们个性锋变技巧最典型最贴切的形容。也正因为他们各自的这种独特的锋变技巧,才形成了他们各自的书风,才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风。这种例子俯拾皆是。
  锋变的幅度与发力的方法有直接关系,重发力,锋变的幅度大,笔画粗壮;轻发力,锋变的幅度小,笔画纤细;爽发力,笔画挺而柔;缓发力,笔画劲而朴,利用侧锋锋变,笔画方峻;用中锋锋变笔画圆浑。
  不管怎样发力与锋变,必须是以刻画准确而高质量的点画线条为宗旨的。若求点画线条造型的准确,首先是要发力与锋变的准确。不同的点画,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发力方法和锋变技巧。
  二、&线性&问题
  所谓&线性&,系指作品具有独特的锋变技巧,同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统一性的点画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特性与特征。
  古代的每一部法帖,在用笔上,几乎都是一种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就一部具体的法帖而言,其个性的锋变技巧,会形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线性&特征。如的作品就很具典型意义。他运笔采用平均式的发力方法,极少重按轻提,锋变的幅度很小,点画线条粗细均匀,所以,他的线条就有他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线性&特征。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个字,就可以通过其&线性&特征断定为朱耷手笔。我们还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取、郑燮、、、康有为、书统统撕成碎片,搅和之后再进行分离,筛选时肯定不会有什么困难,因为他们各自笔下的线条是极具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线性的信息就储存在只字片纸之中,辨析它们是非常容易的事。二王、欧褚、黄米、董赵等,莫不如此。因此可证,&线性&是构成个性笔法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
  &线性&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
  1、线形
  线形,系指点画的具体造型。它是笔法的具体体现。
  无论书法的何种书体与字体,每一点、每一画都有确切的造型。&蚕头雁尾&、&铁柱悬针&等既是。有的比较形象一些,可以以物类相比,有的或者说大量点画,就很难以物类相拟对,但是,每一个点画都有着确切的形态造型。这种造型是指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而不是指那些&肉饼&、&死蛇&类的败笔笔形。
  2、线质
  线质,系指点画的质地和质感。它是笔法的表现力所在。
  书法的点画线条应该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这种表现力就体现在点线的质地和质感上。它是书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语言。有的富有弹性,如&铁线&;有的体现苍劲,如&万岁枯藤&;有的表达飘逸,如&彩带&;有的展示刚健,如&铁画银钩&等等。它具有审美特质,并用以表达烘托作品的风格气息。不是指那种&死蛇挂树&、&煮烂的面条&之类的败笔质感。
  3、线色
  线色,系指线条的墨色与层次。它是笔法的神采所在。
  书法的点画不只是一种墨色,有浓淡、枯润、浅深等等区别和变化。&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既是。它是点画线条要表现的重要内容。所谓&墨出神采&就是指具体的线色而言,线条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会更加拓展丰富线条的表现力。不是指那种&墨猪&、&失血&之类的败墨之笔。
  4、线向
  线向,系指点画的运笔走向和点画顾盼的方向。它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在书写的过程中,如果点画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性,就会形成一种势。这种势对风格会起很大作用。横平竖直表现稳和,横翘竖倾体现险绝。如果运用得好,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成为习性笔病。
  5、线位
  线位,系指点画的位置。它也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一字之每一笔,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这是汉字本身的规定与限制。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规定和规律,篆、隶、楷相对严谨对称,其点画的位置可移动的幅度非常小。行、草的点画位置移变性非常大,有很强的可塑性,随意性。行、草点画的位置可做左右、上下的移动,这种点画位置的交错与移位,会产生聚散、正欹、开合等动态效果。并会直接影响字的整体造型,会使字势产生奇特的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生动。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无度蹂躏汉字的那种混涂乱抹。
  在构成线性的五个方面中,线形、线质、线色是最核心的内容,其中线形又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余都是以线形为依托才能表现出来的。
  三、中锋与侧锋、圆笔与方笔
  书写之际,运笔的方向和锋变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的,笔迹总是形成短线、长线、直线、弧线的反复转换交*。笔锋常常是由中锋而转变为侧锋,又由侧锋而转变为中锋,这样的反复转换。发力的目的,就是调领锋毫完成这样的转换并刻画点画。历来人们对中锋侧锋的研究给予了很大关注。
  以往,人们对中锋的判断比较一致,&令笔心在画中行&就是中锋笔法的核心技巧。我们的理解是,其中锋就是指毛笔的主毫,将主毫调领中正,利用主毫锋变刻画点画的方法,既中锋的典型笔法。但对侧锋的判断则莫衷一是,我们认为,侧锋指的是毛笔的副毫,控制副毫锋变刻画点画,同时,也包括用锋尖刻画点画,既为侧锋笔法的技巧所在。
  鉴此,我们对中锋与侧锋的判断是:
  中锋用笔的核心是对&主毫&和&正锋&的控锋锋变技巧。
  侧锋用笔的核心是对&副毫&和&锋尖&的控锋锋变技巧。
  有些论家对侧锋存有偏见,其结症是在侧锋与偏锋的区别和判断上。偏锋与侧锋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侧锋与中锋一样,也是笔法技巧中优良的技巧,偏锋则是败笔。侧锋的线形、线质具有丰富的造型和表现力,并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素质,它可以充分表达和烘托作品的风格与气息。偏锋的锋变则有着典型的病笔形态,锋尖与副毫(笔肚)各在一侧运行,其线形必然呈一侧平滑,另一侧锯齿状,线形、线质十分拙劣。侧锋与偏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圆笔者,主要是以中锋来刻画的;凡方笔者,主要是以侧锋来刻画的。
  一个笔画的方与圆,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两端和笔画中部的转折处。此外,圆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粗细、长短、曲直上;方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棱角、方折处。
  方笔的锋变技巧,关键是对副毫和锋尖的控制,点画的棱角是用副毫和锋尖刻画出来的。在魏碑的笔法技巧中,侧锋的用笔占有很大比重。被认定为&方笔之极则&的《始平公造像》的方笔,就须用侧锋锋变技巧。
  以横为例:入笔侧锋切锋而入,随即翻锋右行,收笔切锋回收。入笔切锋是用笔尖和笔肚刻画笔画首端的方笔笔形,翻锋是为了由侧锋变为中锋,收笔切收是用笔肚副毫刻画末端的棱角。在折笔处的方与圆要看折笔的程度,直折之笔为方笔,弧折之笔为圆笔。
  毫无疑问,中锋用笔在笔法技巧中是占主导地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任何人在运笔时,是很难做到绝对地笔笔中锋的,都是中侧间互的。故而才有&取险&、&取妍&之说。
  在古典法书之中,任何字体都有方圆之笔的存在。方笔典型的范例有:篆书《天发神忏碑》、隶书《张迁碑》、楷书《始平公造像》。赵之谦的行书具有明显的方笔色彩。草书基本是以圆笔为主,也偶有少量方笔的成分存在。圆笔典型的范例非常之多,大量的金文、小篆几乎都属圆笔系列,隶、楷、行大多方圆兼备。
  四、用笔的&发力点&问题
  在前面所述的锋变与发力问题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发力点&问题。所谓&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最重之处和锋变最大之处。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机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我们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常规式的&发力点&主要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比如汉隶和唐楷比较典型。不管其风格是有多大差异,但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凡隶书&蚕头&和&雁尾&的部位必是&发力点&;凡楷书&藏入&、&顿收&、&折笔&和&钩根&的部位必是&发力点&的位置。行草书中、、赵子昂是典型之例,尤其是赵子昂更趋于经典化,其&发力点&几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则。其风格是工整、平稳和娴雅。
  均衡式的&发力点&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的发力点。小篆一系比较典型,尤其铁线更为典型。朱耷、的草字也具有明显的均衡&发力点&的特征。
  变异式的&发力点&可能是落在点画的任何部位。相当多的魏碑楷书具有清晰的这点特征。与常规经典式的&发力点&比较,我们发现,它有的按常规&发力点&发力,更多的是不按常规的&发力点&发力。如以撇为例,常规的&发力点&是在起笔处,极为少见将&发力点&下移到别处,而北碑撇的&发力点&可以设在这一笔的任何部位。这种&发力点&的变异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风格上的差异。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现象。在行书体系中,在&发力点&上变异较大较明显的当属米芾、郑燮、王铎和张瑞图。米芾、郑燮和王铎是从常规经典式&发力点&技巧和锋变中蜕变而来,而张瑞图的&发力点&与锋异变则走向了另类。
  当运笔均衡发力时,锋变小,点画多显长短之别而少重轻之异,其节奏也就不清晰明快;当运笔不均衡发力时,锋变跌宕,点画线形变化必然丰富,节奏自然清晰强烈。
  在评价笔法的好坏高下时,审其&发力点&是否准确而精到,&发力点&的变异是否精妙而奇巧,应该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标准。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书者的功力和造诣。
  五、主笔的概念
  在笔法技巧中,主笔的概念是非常需要强调的,尤其是篆、隶、楷,主笔至关重要。
  之所以称为&主笔&,是因为它在一字之中充当最主要的角色。主笔有三个主要功能特点:
  1、占有重要位置,起一字的主体支撑作用。
  2、笔画最长,书写难度最大的一笔。
  3、表现力最强的一笔。
  篆、隶、楷的主笔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变异幅度比较小。行、草的主笔极不稳定,其变异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在篆、隶、楷的创作中,主笔是不能出现败笔现象的。如果苛刻一点,一幅作品之中、甚至连一笔的败笔也不能出现。主笔若写败,整字则必败,一字已败,通篇失色。当我们在审视一件楷书作品时,如果有一个字的主笔出现败笔,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字是整幅字中最显最跳的一个字,败笔的暴露尤其明显。所以,篆、隶、楷的创作对主笔的要求是极为严格和挑剔的。
  古人对主笔的研究也多有论述,刘熙载在《艺概》中有:&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行、草书的创作,在主笔的把握上要比篆、隶、楷复杂得多,其难度也大得多。复杂的原因是讲求变异,主笔可以变异成副笔,主笔自身也可以有各种造型的变异。难度大的原因是,不但要精而且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行、草书不仅仅主笔变异,副笔的变异更大,副笔有时可变为主笔,更多的是自身的变异。当副笔和主笔的功能特点发生变化时,对变异的副笔须作主笔对待。由于行、草书的创作有即兴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同字不同貌,同笔不同形&是行、草书创作的重要技巧法则。它更须作者要具有较强的控锋能力、变化能力、应变能力、表现力以及对字型的组塑能力等等。
  六、笔速问题
  在笔法技巧中,运笔的速度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技巧之一。笔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快与慢的问题,它与所要书写的墨色、字体,所要表现的风格、节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速本身既能完美地表现这几个方面,又要受到这几个方面的制约。
  1、笔速与墨色的关系
  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纸墨相发&,用墨的关键技巧是施墨。由于水墨落到纸上有渗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时必须要把握准分寸,否则失控就会败墨,失去墨韵。
  其规律是:&饱笔渗化快,渴笔渗化慢&(其中墨的水分大小和纸质的吸水性大小不能忽略)。为使墨的控制准确而合度,如何把握笔速就是关键环节了。
  其要领是:&饱笔须快,渴笔宜慢&。
  例如在行草书的创作中,当毛笔蘸一次墨之后,要连续书写若干字,笔含之墨就有一个由多而渐少的过程,而行笔的速度也要有一个由快而渐慢的过程。这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如果不按这个规律运笔,饱笔反慢运,渴笔却快行,那纸上之墨一定一塌糊涂。前段漫漶不清,后段苍白乏色,也就无所谓墨韵而言了。行、草书的墨色注重浓淡、枯涩、燥润、虚实的变化,因此,对笔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有高速与低速的驭笔能力技巧,才能表现行草书的墨色墨韵。
  在篆、隶、楷的创作中,笔速要求匀和,一般情况下反差较小,大多采用中低档的速度。原因是,这类字体的墨色反差较小,书写时笔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饱,不宜太渴。笔速与墨色是互为表现的关系,又是互为制约的关系。
  2、笔速与字体的关系
  不同的字体对笔速有不同的要求。篆、隶、楷的笔法是笔笔独立的,又要强笔画的刻画。这样,在点画的书写中,运笔的速度就很难加快。另外,这几种字体的章法基本是成行成列,一格一字,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没有绵互萦带关系,故而,很难以快档笔速运笔。
  行、草书的笔法有很大的自由度,笔画的长短、粗细随机可变,直线、弧线可任意组合,笔势可断可连,单字中可连笔,数个字可缠绵。这些都为笔速的加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或可以说,提供了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放慢的条件。
  3、笔速与风格的关系
  技巧表现风格,风格制约技巧。笔速是笔法中的技巧,故而,笔速与风格是互为表现,互为制约的关系。风格恬静一路,笔速须稳和;狂狷一路,笔速要急掣;古朴一路,笔速应迟涩,等等。在行、草书中,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与笔速的多变性是共存共生的。行草属动态字体,风格差异极大,其笔速的变化差异尤其明显。它要求书写者,必须能对各档的笔速,都要有很强很娴熟的驾驭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风格。同样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笔速不同,风格不同。《兰亭》笔速相对慢,《月仪》笔速快。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篆、隶、楷虽属静态字体,但在风格上是非常多样化的。以唐楷为例,禇遂良笔速快,笔速中,笔速慢。笔速的快慢对风格的表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此可知,风格对笔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笔速对风格的表现是需要分寸的。
  4、笔速与节奏的关系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任何字体在创作上,都必须要有节奏韵律的展示。单从点画线条的角度上看,粗与细、重与轻、长与短以及迟涩与流畅、稳重与奔放等等,都是构成节奏的基本要素。这种对比愈是强烈,节奏就愈加跳荡。迟涩和稳重之笔必然是慢行的,流畅与奔放之笔肯定是快捷的。
  行、草书的书写,快慢徐急、重轻粗细、大小收放的变化很大,所以就不是等匀的运笔速度。这是行草书创作非常重要的笔法技巧。
  篆、隶、楷书的书写,虽然不比行草的节奏反差大,其中也有节奏把握的问题。或某字凝重,或某字飘逸,须依行气节奏的需要而有所变化,笔速的把握亦当随之而变化。
  快速的运笔与细微的刻画是一对矛盾,笔速越快,发力与锋变失控的几率越大。所谓练笔,练的就是要解决这对矛盾,练的就是快且精,练的就是能驾驭各档的笔速来写出精美的点画线条和精彩的汉字造型。
  七、连续书写的控锋问题
  不同的字体在书写时有不同的控锋技巧。篆、隶、楷在书写时的调锋过程可以比较自由,也就是说,当锋变失控或不理想时,可以并允许随时停顿,可以在砚盖上将锋理顺。因为,这类静态字体的笔画是独立的,一笔写完,毛笔要离开纸面,然后写下一笔,每笔之间有一小的停顿间歇,所以,在书写的途中有能够停笔理毫的机会。这种调理锋毫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纸外调锋&。
  行、草书写时的调锋与篆、隶、楷有很大区别,因为,它有笔意的衔接,气韵的通贯问题。由于这种笔意气韵要求上制约,使得在书写过程中不能随意停顿,否则,行气会气断意阻。写行、草时必须是要连续书写的,这样,就要求书写之际边写边调锋,其调锋的过程须在书写的一瞬间完成。这种调锋方法,我们称之为&纸上调锋&。
  行、草书连续书写的技巧往往与其它的技巧纠缠在一起。首先,与笔速有关。没有笔速也就无从谈连续书写的问题。其次,与把握线性的技巧相关。行、草书线形的变化非常复杂,连续书写,瞬间纸上调锋,要写出高质量的点线。第三,与字法、章法相关联。要注重字形的组塑、行气的通贯和章法的和谐等等。第四,与墨法技巧关系紧密。行书讲究墨的层次,讲究行气间的蘸墨点,只有笔在蘸墨时才是间歇与理毫之处。频频停笔蘸墨必然扰乱连续书写的节奏。第五,与风格样式等关系密切。
  此外,连续书写的技巧与其它非技巧因素也往往纠缠在一起。如文字内容和字的大小因素,书写时几案的宽窄与纸的移动因素,等等。可知连续书写的技巧其难度是不容忽视的。
  八、如何落款?
  落款是正文组成部分,不可轻视。要点:1、署名是正文字一半以下大小。两行落款要右高左低,不要换笔。2、落款不能留空过多,要注意轻重比例。3、盖章作品下垫玻璃加书本。4、印章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相关章节列表:
再看看你喜欢的学写毛笔字作文600字_15篇
第1篇:学写毛笔字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去姥爷家里玩,我大声叫了姥爷,把姥爷吓了一跳,哈哈&&看见姥爷正在写毛笔字。大仿本上简单有力的毛笔字吸引了我,于是,我让姥爷教我写,姥爷痛快地说:&这就教你写毛笔字。&
我拿起了毛笔,正要写字,姥爷说:&要写毛笔字,就要先学怎样拿毛笔,再学基本笔画,最后再学写毛笔字。&其实拿毛笔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哦。姥爷说:&拿毛笔主要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拿住笔,用无名指和小拇指再把笔顶住。&听完老爷这一番话之后,我飞快的做出了这个拿毛笔的动作,姥爷又给我指点了一下,我的拿笔的方法更加正规了。然后我又开始学习写基本笔画:&有横、撇、提、钩、点、竖&&。&我便开使练习起来,我老是写不好,姥爷左看右看,总是能挑出毛病,后来我终于写好了,姥爷笑着点了点头。我也非常的高兴!我又开始学习写毛笔字了,当我写完了一张大仿纸之后,我觉得自己写的不好,又开始努力地练习。我写得有滋有味,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我又写好了一张,这一张写的比刚才的那张要好看的多,姥爷也拍手说写得好,我心里也沾沾自喜,觉得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一次学习写毛笔字,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事事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胶南人民路二年级:李松峰
第2篇:学会了写毛笔字每次看见书法家写得毛笔字,我就羡慕不已。暗暗发誓要学写毛笔字。
回到家,我缠着妈妈给我报名。妈妈笑着说:&好啊,好啊。&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我来到写字班,看见别人胸有成竹的拿着毛笔,大笔一挥,一个飘着墨香的大字就从笔下诞生了。我看了,自信满满的想,这有什么难的,真是小菜一碟,我坐到椅子上,老师教我拿毛笔,说:&拿毛笔要拿直,不要拿成铅笔。&&知道了,&我自信的说。学会了拿毛笔,老师又教我写一字,原来,一横那么难写呀,我写的一歪歪扭扭的,像一条难看的毛毛虫呈现在我的眼前。回到家里,我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写毛笔字了,真是太难写了!&&不要泄气&妈妈鼓舞我,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听了妈妈的话,我开始勤奋练起毛笔字来。当小伙伴在快乐的玩耍时,当朋友来找我玩时,我都在练毛笔字。简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来到写字班,认真听老师的指导。回到家,一有时间,我就练起毛笔字来。就这样,我的进步越来越大。
在妈妈的鼓舞下,我的字越写越好。从中,我明白了,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三年级:陈艺晗
第3篇:第一次学写毛笔字暑假到了,妈妈家我参加毛笔字的兴趣班我一进教室就闻到一股墨汁的味道,那时我真的很想吐,不过闻着闻着我也就习惯了。我把毛笔拿了出来,用水冲湿后,我把墨汁倒在一个碟子里,老师要我们把正确的姿势保持五分钟,才可以休息,在那五分钟里我的手很酸,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笔尖,流了一些汗后我心里想老师啊!什么时候下课,我都快被空调吹地冻僵了。我们等了一会儿老师就叫我们休息一下,休息好了以后,老师教我们写第一个笔画横。第一次我有些不会写,比如说提笔这些我都没做,第二次我差不多会写了。然后老师又教了我们一个笔画竖。竖比横难写多了,要求竖要竖直,还是个悬针竖。最下面不用回锋,我开始有些不习惯但我后来慢慢的习惯了。可是我握笔的动作还不熟练,这节课结束了,我就回家练习握笔。我相信我的字一定能写得很好。
&&&&五年级:
第4篇:学写毛笔字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每个人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我也不例外。第一次总是以奇妙而开始,有以回味无穷而结束。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看雪、第一次走到繁华的街市&&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愉快,但是它总给我们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第一次犹如一片片绿叶,许许多多的绿叶凑成了记忆收藏的大树,在众多的绿叶中,我寻觅到了那片最令我动心且带霜的绿叶,看见了这片绿叶所记载的情景。
记得那还是我九岁时,有一天,我刚把作业写完,要出去玩。突然爸爸叫住了我,让我写毛笔字,我很不情愿。但爸爸说了:&把字写好了,别人会夸奖你。&我听了爸爸的话,回答了一声&哦,我明白了,我一定写得很好。&于是我便立刻回到了房间等着爸爸来教我,可是等了许久也没等到爸爸。我就去把四大写字法宝拿了出来。
我实在坐不住了,看了看爸爸在干什么,原来,爸爸被妈妈叫去晒衣服去了,我趁爸爸不在,打开笔帽,在舌头上把笔尖添得尖尖的,看起来有点像针,然后我有学着唐爷爷执笔的样子,蘸上墨水在纸上写起来,谁知毛笔字真不好写,我想&可能是毛笔太补听话了吧,或者太调皮了,就像小孩子一样吧。&不是重了像只蝌蚪,就是轻了像一条蚯蚓,总之是不好写的。怎么也写不到向钢笔写字那么优美。我真是泄气了,像极了被放气的气球,扁扁的。我索性将笔一丢,坐在地上,噘起嘴巴。
此时,爸爸进房了,看着我那样儿,开玩笑的对我说:&小熊猫噘起嘴巴真可爱。&&爸爸,你说的谁呀!&&是你呀!&&我?&我不明白的说。然后我又立刻跑到镜子旁看看自己的样子,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回到桌子旁,爸爸有让我练字。&不,我不想,写毛笔字实在是太难了。&但是经过爸爸的劝说,我勉强同意了。&那好!你看着我写,看看是怎么写的。&后来,在爸爸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我写的字比前一次好看多了,爸爸还鼓励我&真不错,继续努力。&听了爸爸的话,我开心极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写毛笔字的情景,很搞笑,也很有收获。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只要有信心、有恒心、肯做、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真怀念那样的时光,可是时光不会倒流,过去时永远静止的,现在正在像剑一般飞逝,愿我们好好珍惜现在,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尝试一个又一个第一次,珍惜每一个第一次。
第5篇:学写毛笔字看见邻居何伯伯写的毛笔字是那么刚劲有力,多么令我羡慕啊!要是我能写出这样的字该有多好呀!
第一堂写字课上,老师先教我握笔姿势,然后让我们先写点,横,竖这三个简单的笔画。我想,这也太容易了吧!我沾上墨水,用力一点。夷!用力过重占了全格。那就轻一点吧,呦!又成&小蚂蚁&了,写了几个都不得要领。&点&字太难了,不如练写横吧,我想。用力不能太轻又不能太重,写了几个横,可毛笔总是不听我使唤,成了一条弯曲的小蛇。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写毛笔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事实不好似我想的那样。我回到家问妈妈:&妈妈那何伯伯那么漂亮,为什么我连这么简单的笔画都写不成呢?&妈妈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听了妈妈的话,我又拿出比来练。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渐渐地感觉用笔自如,得心手,可写起字来与何伯伯相比还差远了呢!
为了实现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的梦想。我一定要坚持天天练,因为我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
丰良中心小学六年级 吴佳
第6篇:我学会了写毛笔字这天,妈妈带我去看书画展。哇!墙上挂了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令我惊叹不已。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练好毛笔字。
回到家,我缠着妈妈要学毛笔字。妈妈听了,笑着说:&好啊!好啊!&说完,立刻冲出家门,给我报了名。第二天我来到了写字班,看着那些小朋友胸有成竹地拿着毛笔,不一会儿,一个个飘着墨香的大字就从笔下诞生了。这么容易呀!我自信满满地想。接着,老师教我拿毛笔,我很快就学会了。然后,老师教我画圈。可是,笔好像不在我手上似的,不听我的使唤,一会儿粗,一会儿细,老师又教我写一横。呀!原来一横有这么难,我写的横像一个歪歪扭扭的毛毛虫呈现在我眼前。我有些灰心。妈妈鼓舞我说:&不要气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加油!&
从那以后,我每天勤练毛笔字,到了写字班后,认真听老师指点。就这样,我的字越来越写得好看了。我还在区里书法经赛得了一等奖呢!
是的,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出一身好功夫。妈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三年级:陈艺晗
第7篇:学写毛笔字看见邻居何伯伯写的毛笔字是那么刚劲有力,多么令我羡慕啊!要是我能写出这样的字该有多好呀!
第一堂写字课上,老师先教我握笔姿势,然后让我们先写点,横,竖这三个简单的笔画。我想,这也太容易了吧!我沾上墨水,用力一点。夷!用力过重占了全格。那就轻一点吧,呦!又成&小蚂蚁&了,写了几个都不得要领。&点&字太难了,不如练写横吧,我想。用力不能太轻又不能太重,写了几个横,可毛笔总是不听我使唤,成了一条弯曲的小蛇。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写毛笔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事实不好似我想的那样。我回到家问妈妈:&妈妈那何伯伯那么漂亮,为什么我连这么简单的笔画都写不成呢?&妈妈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听了妈妈的话,我又拿出比来练。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渐渐地感觉用笔自如,得心手,可写起字来与何伯伯相比还差远了呢!
为了实现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的梦想。我一定要坚持天天练,因为我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
丰良中心小学六年级 吴佳
第8篇:教慧慧写毛笔字昨天上午姥姥出去办事了,我在家里看慧慧。
家里有两个电视,一个姥爷看着,一个我看着。慧慧非嚷着要看动画片,我正在看百家讲坛,不想换过来,于是就让她去姥爷那里看。慧慧不依,非要看我这个大的电视。我死活不让她看,她就开始哭。是不是装的我也看不出来,只是姥爷听见了又该出来问个所以然。我只能答应她,只不过我们两个谁也不看,到北屋一起玩。
我不知道该玩什么,就躺在床上发呆。慧慧则开始翻我的抽屉。一个旧盒子,一把铅笔,几个本子,还有一大堆零零碎碎的东西,都被她翻了出来。我继续回忆着百家讲坛演的姚崇罢相。突然脸上一痒,发现慧慧手上多了一根毛笔。我不知哪里来的闲情逸致,从慧慧手里要过毛笔,随便拿出一个本子翻开,用毛笔蘸了几蘸钢笔水,在纸上写下几个字。慧慧看了,也抢过毛笔跃跃欲试。
&慧慧,想不想学啊?&
&那就听我的做。&
我知道慧慧会写一些简单的字,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家人的名字,让慧慧照着写。慧慧拿毛笔的姿势和钢笔一样,我教她姿势,她学不会,于是就不教她姿势了。慧慧很认真地写着,虽然写的不是太工整,但是都写对了。我让她自己练习,就和楼上楼下的伙伴们出去玩了。
玩完回来已经不早了,慧慧在看电视,我看了看慧慧写的字。天呐,这哪是字啊,黑色的墨水痕迹东一道西一道。整张纸上一个字都没有,全是一道一道一道一道的黑线,搅成一疙瘩。看来要教慧慧写毛笔字,依她的耐性可要好长时间了啊!
平顶山十六中初二:杨凇
第9篇:练毛笔今天下午我去练毛笔,我练一年两年的&年&,它的撇横很好写,你别小看那个点,你写起来就难了,还有最后一个悬真竖,也比较难,我还老是写歪了呢!
有一次,我写点的时候,不小心写歪了;还有一次,写得很好,最后写悬真竖的时候,不小心写歪了,哎!最后我拿起一支笔,仔细认真地写了一下,好!写得还不错!然后给老师看,就差撇写得太粗了,要不然我早就换字了,电话响了,老师下去接电话,他们都去偷偷地看表,我们给他告老师,老师说:&以后谁也不许下去看字!&,过了很长时间,老师说:&下课了&,我们下去玩的。
我们来三个字,随便说出三个字就可以不动,人家也不可以抓你,你没说的话,人家继续抓,保完了,是于海龙抓,于海龙抓我们,我们抓来抓去,老师叫我们去上课,啊,原来完了五十分钟了。
我们写字,我的墨汁太少了,我倒了点墨汁,继续写。我发现我写的字黑了一些,因为墨汁黑所以写的字就黑,我写字的时候,老师看见两个人说话,就训他们一顿,老师刚说话的时候,让我写错了,然后我再写了一遍,最后写了个好字,给老师看了看,今天表现得不错。
过了很长时间,老师说:&今天表现好的发奖!我们发南京姑娘,像个小果子,一块钱一个,多的发三个,少的发一个&,我发了三个,而那两个不听话的却一个也没发,这是老师惩罚了他们。真好吃!原来是北京的特产啊!我剩下的两个我想给妈妈,老师说:&吃完了快写字啊!&。
我快写完字的时候,放学啦,我对妈妈说:&我给您留下了两个果子&,还告诉妈妈今天的事情。
第10篇:练毛笔今天下午我去练毛笔,我练一年两年的&年&,它的撇横很好写,你别小看那个点,你写起来就难了,还有最后一个悬真竖,也比较难,我还老是写歪了呢!
有一次,我写点的时候,不小心写歪了;还有一次,写得很好,最后写悬真竖的时候,不小心写歪了,哎!最后我拿起一支笔,仔细认真地写了一下,好!写得还不错!然后给老师看,就差撇写得太粗了,要不然我早就换字了,电话响了,老师下去接电话,他们都去偷偷地看表,我们给他告老师,老师说:&以后谁也不许下去看字!&,过了很长时间,老师说:&下课了&,我们下去玩的。
我们来三个字,随便说出三个字就可以不动,人家也不可以抓你,你没说的话,人家继续抓,保完了,是于海龙抓,于海龙抓我们,我们抓来抓去,老师叫我们去上课,啊,原来完了五十分钟了。
我们写字,我的墨汁太少了,我倒了点墨汁,继续写。我发现我写的字黑了一些,因为墨汁黑所以写的字就黑,我写字的时候,老师看见两个人说话,就训他们一顿,老师刚说话的时候,让我写错了,然后我再写了一遍,最后写了个好字,给老师看了看,今天表现得不错。
过了很长时间,老师说:&今天表现好的发奖!我们发南京姑娘,像个小果子,一块钱一个,多的发三个,少的发一个&,我发了三个,而那两个不听话的却一个也没发,这是老师惩罚了他们。真好吃!原来是北京的特产啊!我剩下的两个我想给妈妈,老师说:&吃完了快写字啊!&。
我快写完字的时候,放学啦,我对妈妈说:&我给您留下了两个果子&,还告诉妈妈今天的事情。
第11篇:练毛笔今天下午我去练毛笔,我练一年两年的&年&,它的撇横很好写,你别小看那个点,你写起来就难了,还有最后一个悬真竖,也比较难,我还老是写歪了呢!
有一次,我写点的时候,不小心写歪了;还有一次,写得很好,最后写悬真竖的时候,不小心写歪了,哎!最后我拿起一支笔,仔细认真地写了一下,好!写得还不错!然后给老师看,就差撇写得太粗了,要不然我早就换字了,电话响了,老师下去接电话,他们都去偷偷地看表,我们给他告老师,老师说:&以后谁也不许下去看字!&,过了很长时间,老师说:&下课了&,我们下去玩的。
我们来三个字,随便说出三个字就可以不动,人家也不可以抓你,你没说的话,人家继续抓,保完了,是于海龙抓,于海龙抓我们,我们抓来抓去,老师叫我们去上课,啊,原来完了五十分钟了。
我们写字,我的墨汁太少了,我倒了点墨汁,继续写。我发现我写的字黑了一些,因为墨汁黑所以写的字就黑,我写字的时候,老师看见两个人说话,就训他们一顿,老师刚说话的时候,让我写错了,然后我再写了一遍,最后写了个好字,给老师看了看,今天表现得不错。
过了很长时间,老师说:&今天表现好的发奖!我们发南京姑娘,像个小果子,一块钱一个,多的发三个,少的发一个&,我发了三个,而那两个不听话的却一个也没发,这是老师惩罚了他们。真好吃!原来是北京的特产啊!我剩下的两个我想给妈妈,老师说:&吃完了快写字啊!&。
我快写完字的时候,放学啦,我对妈妈说:&我给您留下了两个果子&,还告诉妈妈今天的事情。
第12篇:长毛兔怎样脱毛今年春末,我在奶奶家住着,奶奶家养了一只长毛兔,它长得非常可爱。听奶奶讲,每年这个时候,长毛兔都要脱一次长毛。我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因此,它脱毛时,我对它进行了认真观察。
起初,长毛兔像咬虱子似的,把头转过去,慢慢地咬着脖子上的皮毛,直到把皮毛咬裂开,露出一弯红肉儿。然后就用舌头往后舐着破裂的皮毛,裂口越舐越大,一会儿,口子被舐成一个毛囊儿,它还是不停地把头伸进毛囊里,使劲往后撑着。这时,它身上裸露出一片血红血红的皮肉来,当它把毛球撑到了腰部,连头都能伸进去了。它越撑越厉害,毛囊也越撑越大。这时,长毛兔脖子上的红肉微微泛出白色的毛影。直到毛囊团撑到屁股的位置时,兔子没法子用头再撑下去了,它就改变了脱毛的方法,它像发疯似的,在室内不停地蹿跑,腾跳。毛囊儿被它的脚和飞速窜破,并逐渐与肚子的皮毛裂开,毛囊儿被挂在尾部,拖在地上,这时,长毛兔的全身开始长出一件&皮大衣&,身上的红皮肉也显出白色毛影。
看着这一身红祼祼的皮肉,瘦骨嶙峋得样子,我倒可怜起长毛兔来。可长毛兔却不灰心,不在乎这扒了皮的样子。它想彻底脱下这件不适时的大衣。就像旋风般的在地上打转转,用脚钩托在尾部的皮毛。使挂在尾部的毛囊逐渐与自身分开,不到两天时间,那件曾经保护它过寒冬的大衣就被脱下来了。
回乡的时候,我又回想起长毛兔脱毛的情景,心想:大自然使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研究出大自然更多奥秘!
第13篇:毛毛的故事前不久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去了我的老家。我看到我三妈的圈子里有几只小白兔,我一眼就看上了那只毛白白的,长长的那只小白兔,我就问三妈:&我可以把那只小白兔带走吗?&没想到我三妈一口就答应了,我很高兴,我先问我的爸爸:&爸爸,我可以养只小白兔吗?&爸爸答应了,我问妈妈,妈妈也答应了,我最快的速度找了一个纸箱,我把小白兔装进纸箱,这时候姐姐大声的对我说:&你把那养到家里不嫌脏吗?&我对她说:&好的,不用你管就是了。&经过一番折腾后,我们终于上路了。
我们来到白水江后,我用了一个更大一点的纸箱装上了小白兔,姐姐帮我给小白兔割了许多小窗子,随后把小白兔装了进去。并给它去了一个名字:毛毛。第一天,小白兔毛毛还好,过了几天,毛毛一点也不吃东西,而且光拉肚子。我很担心,我害怕它死了,因为它才40天。几个邻居说小白兔中署了,建议我买点拉肚子的药,我想也没想,拿上5元钱去买药,我花了两元钱去买了一点药,然后和妈妈把药砸成小小的疙瘩,给毛毛吃上,过了一天,小白兔毛毛果然好了
我又能和小毛毛玩喽!
今天,我们要去略阳了,我们把毛毛一个放在了屋里,并给它放了许多吃的。过了几天,我们回来了,可是小白兔毛毛已经死了,我不明白是怎样死的,我很伤心。
唉,我的毛毛呀,我深知,这次再怎样毛毛也不会回来了。但是我相信,毛毛一定不会忘记我的!
&&&&四年级:liuxingbaobao
第14篇:长毛兔脱毛今年春末,我在奶奶家住着,奶奶家养了一只长毛兔,它长得非常可爱。听奶奶讲,每年这个时候,长毛兔都要脱一次长毛。我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因此,它脱毛时,我对它进行了认真观察。
起初,长毛兔像咬虱子似的,把头转过去,慢慢地咬着脖子上的皮毛,直到把皮毛咬裂开,露出一弯红肉儿。然后就用舌头往后舐着破裂的皮毛,裂口越舐越大,一会儿,口子被舐成一个毛囊儿,它还是不停地把头伸进毛囊里,使劲往后撑着。这时,它身上裸露出一片血红血红的皮肉来,当它把毛球撑到了腰部,连头都能伸进去了。它越撑越厉害,毛囊也越撑越大。这时,长毛兔脖子上的红肉微微泛出白色的毛影。直到毛囊团撑到屁股的位置时,兔子没法子用头再撑下去了,它就改变了脱毛的方法,它像发疯似的,在室内不停地蹿跑,腾跳。毛囊儿被它的脚和飞速窜破,并逐渐与肚子的皮毛裂开,毛囊儿被挂在尾部,拖在地上,这时,长毛兔的全身开始长出一件&皮大衣&,身上的红皮肉也显出白色毛影。
看着这一身红祼祼的皮肉,瘦骨嶙峋得样子,我倒可怜起长毛兔来。可长毛兔却不灰心,不在乎这扒了皮的样子。它想彻底脱下这件不适时的大衣。就像旋风般的在地上打转转,用脚钩托在尾部的皮毛。使挂在尾部的毛囊逐渐与自身分开,不到两天时间,那件曾经保护它过寒冬的大衣就被脱下来了。
回乡的时候,我又回想起长毛兔脱毛的情景,心想:大自然使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研究出大自然更多奥秘!
第15篇:情系毛毛雨天,下着毛毛雨。我站在学校的大厅,眼睛急切地向五颜六色的雨伞中望去,希望看见妈妈举着雨伞来接我回家。
渐渐地,每位父母都领着自己的孩子走了,学校大厅里的人已变得寥寥无几。我那一颗渴望看见我的母亲身影的心变得越来越强烈。我睁大眼睛,生怕母亲的身影从我眼皮地下溜走。
5分钟,10分钟过去了。终于,我看见了一把红色的雨伞向我的方向移来。一张熟悉的脸带着几分着急,我的母亲。&陈荧,原来你在这儿,妈妈总找不到你。&妈妈说。&您来了,我们回家吧。&我的心已不再高兴起来。毛毛雨仍然下着。
一路走去,我无意发现我身上连一滴雨点儿都找不到。我一转眼看见妈妈的衣服已经淋了一半。我把雨伞朝妈妈的方向移了移。然后对妈妈说:&您被雨淋到了,您会生病的&&&我话还没说完,母亲便说:&妈妈是大人,抵抗力比你强,妈妈不会有事的。&说完又把雨伞往我这边推了推。我的心被妈妈打动了,一种连我都说清楚的感觉从我心底浮现。我的眼睛有点湿湿的。还好,在雨天下,妈妈辨别不出来。如果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伤心的。一种无比感动之情化为暖流,一点一点地流入我的心田。我当时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觉就是&&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当天母亲就发烧了。我十分内疚。然而毛毛雨依然下着。
母爱似海,用针刺不破,用石头也砸不碎,无论用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使母爱停止。
澄海实验小学五年级:陈荧
本文地址:http://www./118643_xuexiemaobizi_zuowen_600/
更多相关文章
注:学写毛笔字作文600字_15篇系列作文为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写毛笔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