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箜篌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深刻的漫画

股票/基金&
作者:周华诚
  []周华诚  前不久,我和同事们一起,去工地上送书。我们把各方捐赠来的几万册图书分送到外来务工者手中。经由他们,过年时再把这些书籍带到四面八方,抵达年幼的孩子手中。  这项公益活动做了三年,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个冬天,我们增加了活动项目,在建设工地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是乐器独奏。  那是一架一人多高的乐器,竖着,如一默的竖琴,更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大弓。琴上的弦一排排,数不清有多少根。坐在琴前弹奏者,是一名年轻女子。她怀抱此琴,安静地坐了一会儿。在场观众几乎都未见过这种乐器,个个凝神屏息地聆听。那女子于寂静中稍整气息,然后轻抬双手,左右抚弦,叮一声,当一声,我们耳中便听到了如清泉流泄一样的清冷的声音。那声音像是从清澈的水面发出,乐音一动,水面便受震动,荡出一圈圈的涟漪来。一串乐音抚出,又像是一阵急雨落在湖面,远近高低粗细重轻各有不同,细密又繁复。而后,我们又仿佛听到了月夜竹林的树叶细响,那清冷透亮的月光,如碎影摇散的玉珠,叮叮当当地散落一地。  那女子,双手翩舞,全情投入,长发曳地而不自知。在场听众们,不管是两手老茧的务工者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听得如痴如醉。  后来,才知道,那竟是箜篌。两个字的读音如“空侯”。这是一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而今已然接近失传。  听说这架模样古怪的琴,价格要四万多元,我们不禁咋舌。  演出结束后,我与演奏者汪小姐聊天,得知她的故事。她十几年前,还在山村小学教书。因为喜欢音乐,辞去了工作,奔赴全国各地学习古筝、古琴。直至遇见了箜篌,她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她认定那就是她可以托付终身的东西了。  外人又怎能想象得出她在学习箜篌演奏当中,所经受的艰难呢?箜篌艺术已经濒临消亡,会弹奏者寥寥无几,那位从回来的高师,也不愿再收徒。她一次次前往拜见,其心之诚,终于感动师傅,收下她这个弟子。箜篌之艺,不仅技巧高深,而且品高和寡。一年又一年过去,其  他同门早已放弃,惟有她,仍在这一条寂寞的路上踽踽独行。  箜篌,在古代王室乐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唐代诗人李贺写过一首诗,《李凭箜篌引》,有这样几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些诗句,描述箜篌犹如天籁之音般的音色效果。  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之后便不再流行,箜篌的复兴,也是无比艰难的过程。据说现在,在全国能完整弹奏箜篌一支曲子的,也不过20人。据说能生产箜篌的乐器厂,不过两家。因箜篌的制造工艺要求实在太高,古筝是21根弦,箜篌却是72根弦;箜篌更是一架琴,两面弦,一面的弦音准了,另一面又不准。乐器厂的仓库,堆置了太多这样的箜篌废品。  比制造箜篌、学习箜篌更难的,则莫过于强大的孤独。汪小姐这十多年,生活物质的标准是最低的,全部的钱都被她投入在漫漫不尽的学艺路上了,至今仍是孑然一身。我问汪小姐,去学这样一件濒临消逝的乐器,你又何苦呢? 汪小姐说,只因热爱。“跳孔雀舞的,甚至为了身体柔韧度做手术取掉了两根肋骨。艺术就是她的生命,艺术就是她的信仰。”汪小姐对我说,一个人可以真正为了自己的爱,用整个生命去投入,其实是幸福的。这一番话,不禁让我对眼前这个瘦弱的女子肃然起敬。她和杨丽萍有着相同的名字,她叫汪丽萍,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巧合。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2)代指:箜篌。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比制造箜篌、学习箜篌更难的,则莫过于强大的孤独。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原标题:首部箜篌教材发布。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学习目的: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颓不流箜篌女娲 神妪根蒂。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3)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相同点:(4)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不同点:(两个方面)。内容:(1)。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4.(1)调整后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2)代指:箜篌。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箜篌“回家”冷门艺术期待开新枝小箜篌乐团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箜篌登台,冷门艺术思考入川。中学课本上有篇《李凭箜篌引》,箜篌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真正听到它的声音还是第一次。箜篌回家,四川有望成生产基地。箜篌不仅学的人少,演出也很少。《李凭箜篌引》中首句就是“吴丝蜀桐张高秋”,表明早在唐朝四川已是箜篌的重要产地。因此,来川演出也算是箜篌“回家”演员李思佳向听众解释道:“这种小箜篌是国际箜篌协会最新研制的,分别是24弦和29弦的轻便型箜篌,就产于成都。背景资料。????箜篌的历史沿袭。箜篌春秋时期就有记载,清朝后逐渐失传。...绝世箜篌绝世箜篌。[浙江]周华诚。后来,才知道,那竟是箜篌。外人又怎能想象得出她在学习箜篌演奏当中,所经受的艰难呢?箜篌之艺,不仅技巧高深,而且品高和寡。箜篌,在古代王室乐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前不久,我和同事们一起,去工地上送书。这些诗句,描述箜篌犹如天籁之音般的音色效果。据说能生产箜篌的乐器厂,不过两家。因箜篌的制造工艺要求实在太高,古筝是21根弦,箜篌却是72根弦;箜篌更是一架琴,两面弦,一面的弦音准了,另一面又不准。乐器厂的仓库,堆置了太多这样的箜篌废品。比制造箜篌、学习箜篌更难的,则莫过于强大的孤独。...首届中国箜篌艺术节名家名曲荟萃在沈阳音乐学院建校75周年之际,首届中国箜篌艺术节在该学院举行。多位著名音乐家、箜篌演奏家应邀来沈表演、讲学、交流。箜篌演奏家崔君芝还为箜篌专业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举办了专题讲座。箜篌是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音色清亮悠扬,演奏技法丰富多变。箜篌经典曲目有《清明上河图》、《湘妃竹》等。唐代诗人李贺曾作诗 《李凭箜篌引》流传于世。崔君芝是我国首位箜篌演奏家,沈阳音乐学院弘韵箜篌乐团是我国第一个箜篌乐团。...龙门博物馆箜篌是一种拨弦乐器,名称来自古代西域的译名。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卧箜篌与琴瑟相似,盛行于汉至隋唐,宋代后失传。远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就已经有和琴、瑟相像的卧箜篌了。凤首箜篌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曲颈项端雕有凤头,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凤首箜篌在隋唐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而在国内,凤首箜篌在明代后失传。...从无到有试箜篌从无到有试箜篌。吴同。上海民族乐团庞大的管弦乐队中,有一架类似竖琴的乐器,是箜篌。箜篌虽然不是竖琴,却与竖琴同宗。为什么要让古筝演奏员去研制箜篌呢。从那时起,箜篌在我国广泛流传,到唐代已相当普及,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就是听了箜篌之后写的感受。可惜自14世纪起,箜篌逐渐失传。此时民乐界多位有识之士也在考虑恢复对箜篌的研制。为什么要让古筝演奏员去研制箜篌呢?原来箜篌与古筝都属弹拨类乐器,经验丰富的古筝演奏员参与到箜篌的研制中,对箜篌的习性效果会有很大帮助。一晃四、五年,一架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的凤首箜篌终于华美亮相。...《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赏析。李贺。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首部箜篌教材发布原标题:首部箜篌教材发布。晨报讯(记者 李佳)近日,全球首部箜篌考级教材《中国现代箜篌考级教材》在中央音乐学院发布。据悉,箜篌考级设10级,第10级为演奏级。《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供1至6级考生使用,下册供7至10级考生使用,是为箜篌考级学员量身定做的系统、标准、全面并创新多元的备考教材。国际箜篌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席教授崔君芝介绍,箜篌与西方竖琴同宗同源。据了解,日前,海淀红英小学和北京市实验二小等中小学已开设箜篌课或箜篌乐团。...箜篌考级教材发布 冷门乐器渐为民族时尚昨日,由国际箜篌协会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箜篌行”讲座上,全球首部箜篌考级教材《中国现代箜篌考级教材》正式对外发布。据悉,箜篌考级设10级,第10级为演奏级。国际箜篌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席教授崔君芝介绍,箜篌与西方竖琴同宗同源。自上世纪80年代起,箜篌又出现在中国舞台上,但限于工艺和价格门槛,箜篌更似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难以普及。箜篌类似于竖着的古筝,有古筝演奏基础的人,三个月即可学会。据了解,日前,海淀红英小学和北京市实验二小等中小学已开设箜篌课或箜篌乐团。...吴琳箜篌专场音乐会 卞祖善受邀嘉宾主持吴琳现场箜篌演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吴琳箜篌音乐会发布会嘉宾合影。作为当代杰出的青年箜篌演奏家,吴琳当之无愧引领箜篌走进了更高的专业化阶段。1991年,吴琳以优异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古筝专业,却被乐平秋教授选中作为箜篌专业的培养对象。她是现代箜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投入教学使用后,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箜篌专业学生。因此,被业界公认为当下最杰出的青年箜篌演奏家。(于秀莲文)。。...鲁璐华人女作曲家箜篌新作专场 鲁璐首演音乐会(图)。此次音乐会是箜篌重生三十年首场原创新作品音乐会,箜篌青年演奏家鲁璐将她信手拈来皆成乐,起手移目皆为情的艺术风范展现的淋漓尽致,其大胆的学者思维以及稀有性的原创曲目极大促进了箜篌事业的发展、繁荣。学者型演奏家鲁璐:自己的情怀全部献给箜篌。由于鲁璐6月17日才刚刚举办完个人箜篌音乐会,7、8月份又应中央民族乐团特邀参加了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的排练和在国家大剧院执箜篌的四场演出。鲁璐箜篌独奏音乐会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箜篌艺术节在沈音落幕据了解,“沈阳箜篌培训基地”将在沈阳音乐学院成立,致力于积极吸收优秀箜篌教师,实现人才共用、资源共享。22日晚,在沈阳音乐学院华彩厅还举行了箜篌演奏音乐会,演奏了《阳关三叠》《清明上河图》《清影》等箜篌名曲。背景链接?箜篌。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据考证,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很多人对于箜篌的了解还源自著名乐府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十五弹箜篌”...
陈林: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刘明:[good] 可能是"胡笳" 笙、排箫、第三个[喵喵]、方响、拍板、鼓、琵琶、箜篌;最喜箜篌刘顺:上期谜底:石破天惊。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引申为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下载和动漫客户端有惊喜!~猛戳本期猜图如下李文龙:凤首箜篌 ,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以琴头饰有凤首而得名。也称缅甸竖琴或弯琴。清朝称之为"总稿机"。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音色柔润。隋唐两代曾用于天竺乐和骠国乐中,民间较少流传使用。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制作凤首箜篌,并将其用于民族乐队中。刘明英:亲爱的同学们,央视少儿春晚的舞台美极啦!沙画将和箜篌同台演出,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杭州自然人文形象。箜篌演奏者是国内著名音乐家汪丽萍老师和她的学生,汪老师曾多次带学生在央视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舞台背景的大屏幕全部投放我们的沙画[可爱][酷] (恐慌杨坤编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konghou/)李凭箜篌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李凭箜篌引
大小:2.0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新闻热线: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日 10:40:57
   常山新闻网
&&&&听说这架模样古怪的琴,价格要四万多元,我们不禁咋舌。
  演出结束后,我与演奏者汪小姐聊天,得知她的故事。她十几年前,还在山村小学教书。因为喜欢音乐,辞去了工作,奔赴全国各地学习古筝、古琴。直至遇见了箜篌,她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她认定那就是她可以托付终身的东西。
  外人又怎能想像得出她在学习箜篌演奏当中,所经受的艰难呢?她平静地提到,那时因在电视节目中偶然看到箜篌,下定决心奔赴北京去拜师。然而箜篌艺术已经濒临消亡,会弹奏者寥寥无几,那位从美国回来的高师,也不愿再收徒。她一次次前往拜见,其心之诚,终于感动师傅,收下她这个弟子。箜篌之艺,不仅技巧高深,而且品高和寡。一年又一年过去,其他同门早已放弃,惟有她,仍在这一条寂寞的路上踽踽独行。
  箜篌,在古代王室乐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唐朝时其演奏艺术达到高峰。唐代诗人李贺写过一首诗,《李凭箜篌引》,有这样几句:&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诗中说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些诗句,描述箜篌犹如天籁之音般的音色效果。
  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之后便不再流行,以致后来竟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如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所以箜篌的复兴,也是无比艰难的过程。据说现在,在全国能完整弹奏箜篌一支曲子的,也不过20人。据说能生产箜篌的乐器厂,不过两家。一家在沈阳,一家在苏州。苏州的那个厂子,一年最多只能制造10台普及型的箜篌;沈阳的厂子制造的箜篌品质更高一些,两年才能制出一台。因箜篌的制造工艺要求实在太高,古筝是21根弦,箜篌却是72根弦;箜篌更是一架琴,两面弦,一面的弦音准了,另一面又不准。乐器厂的仓库,堆置了太多这样的箜篌废品。
  比制造箜篌、学习箜篌更难的,则莫过于强大的孤独&&&不被社会理解,也不会受到普遍的关注与支持,注定了这是一件无比寂寞的事。汪小姐这十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收入,生活物质的标准是最低的,全部的钱都被她投入在漫漫不尽的学艺路上了。更别说,因为学箜篌,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这上面,至今仍是孑然一身。
  我问汪小姐,去学这样一件濒临消逝的乐器,你又何苦呢?
  汪小姐说,只因热爱。
  &跳孔雀舞的杨丽萍,为了艺术可以不要孩子,不要婚姻,甚至为了身体柔韧度做手术取掉了两根肋骨。艺术就是她的生命,艺术就是她的信仰。&汪小姐对我说,一个人可以真正为了自己的爱,用整个生命去投入,其实是幸福的。 这一番话,不禁让我对眼前这个瘦弱的女子肃然起敬。她和杨丽萍有着相同的名字,她叫汪丽萍,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巧合。
常山新闻网 - copyright & 2012版权所有
| 常山县新闻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网信办[2012]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义深刻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