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省份里边有东莞光明市场小吃

& 城市风采
值班斑竹:
&&论坛声明: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删帖申请,请邮件与我们联系(邮箱:xhwjbx@xinhua.org),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全国沿海发达省份中,为何仅江苏省没有“计划单列市”?
&于& 16:24 &发表
全国沿海发达省份当中,辽宁有大连,山东有青岛,浙江有宁波,福建有厦门,广东有深圳,为何唯独江苏没有呢?很是疑问,哪位解释下原因.......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于& 18:19 &发表
本来本人还想说没有计划单列市对于江苏来说是件好事,计划单列市是吸血体制,早就应撤销了!
想不到楼上那个江苏人犯上纲上线,可笑也!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25 &发表
深圳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广东省现在想伸手要“金蛋”了。想要也可以。 给其他省份也打造这样会下“金蛋”的母鸡,如何?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广东有下“金蛋”的母鸡,江苏现在没有,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所以我提出给苏州类似深圳的“政策”,扯平了以后我就支持深圳给广东“上税”。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28 &发表
引自: 101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25 发表
深圳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广东省现在想伸手要“金蛋”了。想要也可以。 给其他省份也打造这样会下“金蛋”的母鸡,如何?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广东有下“金蛋”的母鸡,江苏现在没有,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所以我提出给苏州类似深圳的“政策”,扯平了以后我就支持深圳给广东“上税”。
怎么不叫中央给你江苏类似浦东的“政策”呢?YY还未醒?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29 &发表
引自: 101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25 发表
深圳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广东省现在想伸手要“金蛋”了。想要也可以。 给其他省份也打造这样会下“金蛋”的母鸡,如何?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广东有下“金蛋”的母鸡,江苏现在没有,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所以我提出给苏州类似深圳的“政策”,扯平了以后我就支持深圳给广东“上税”。
你的意思是深圳的发展成果,包括今天的成就,里面没有广东人民的功劳?全是“国家因素”?荒唐之极!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30 &发表
引自: 101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25 发表
深圳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广东省现在想伸手要“金蛋”了。想要也可以。 给其他省份也打造这样会下“金蛋”的母鸡,如何?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广东有下“金蛋”的母鸡,江苏现在没有,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所以我提出给苏州类似深圳的“政策”,扯平了以后我就支持深圳给广东“上税”。
这里讨论的是计划单列市存在的必要问题,这个江苏人却在东拉西扯,妄置事实、YY不止!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33 &发表
引自: 101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25 发表
深圳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广东省现在想伸手要“金蛋”了。想要也可以。 给其他省份也打造这样会下“金蛋”的母鸡,如何?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广东有下“金蛋”的母鸡,江苏现在没有,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所以我提出给苏州类似深圳的“政策”,扯平了以后我就支持深圳给广东“上税”。
上海尤其是浦东没这个“蛋”吗?为何浦东却给上海交税了呢?
江苏虽然表面没有这个“政策”,但实际上却获利多多,江苏人难道要否认吗?
又是谁制定了这些处处不利于广东而有利于某地的“特殊政策体制”了呢?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37 &发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中央财政应提高对粤补助比例
大洋新闻 时间: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飞、杨进、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张浩
  本报讯 (记者王飞、杨进、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张浩)“今年的‘十二五’规划是史上最好的一个规划,也是提到广东最多的一次!”昨天下午,在被媒体追访了多日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首度在小组讨论上开腔谈“十二五”规划。
  广东补助比例只有10%
  2010年,全国人均医保筹集金额为120元,中央给西部地区人均补贴是60元,但是对广东省仅补助6元,占10%。2011年要达到200元,中央给西部每人80元,而广东只有8元。另外,对山东省的补助比例是40%,辽宁省是30%,广东只有10%不合理,人大代表、人保厅厅长欧真志曾建议,中央要补贴40%。
  “我多次到粤北山区农民家里,穷的绝不亚于中西部。”李妙娟说,“在补贴时,每个人民都应该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总理开了单、请了客,就必须在财政上落到实处。”
  李妙娟说,广东的税收位居各省第一,如果按照人均的话,广东人均财力支出排19位,如果去掉深圳,才排到23位。江苏的GDP是4万亿元,广东是4.5万亿元,但江苏人均财力支出高我们7位。“给江苏的补贴是20%,为什么给我们就10%,这个标准到底是怎么制定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38 &发表
究竟是谁针对广东而“制定”的这些“好事”呢?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39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广东人光明磊落,敢想敢说,为社会不平而发出呼声,江苏人愿意面对事实的勇气了吗?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中央财政应提高对粤补助比例
大洋新闻 时间: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飞、杨进、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张浩
  本报讯 (记者王飞、杨进、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张浩)“今年的‘十二五’规划是史上最好的一个规划,也是提到广东最多的一次!”昨天下午,在被媒体追访了多日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首度在小组讨论上开腔谈“十二五”规划。
  广东补助比例只有10%
  2010年,全国人均医保筹集金额为120元,中央给西部地区人均补贴是60元,但是对广东省仅补助6元,占10%。2011年要达到200元,中央给西部每人80元,而广东只有8元。另外,对山东省的补助比例是40%,辽宁省是30%,广东只有10%不合理,人大代表、人保厅厅长欧真志曾建议,中央要补贴40%。
  “我多次到粤北山区农民家里,穷的绝不亚于中西部。”李妙娟说,“在补贴时,每个人民都应该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总理开了单、请了客,就必须在财政上落到实处。”
  李妙娟说,广东的税收位居各省第一,如果按照人均的话,广东人均财力支出排19位,如果去掉深圳,才排到23位。江苏的GDP是4万亿元,广东是4.5万亿元,但江苏人均财力支出高我们7位。“给江苏的补贴是20%,为什么给我们就10%,这个标准到底是怎么制定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39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广东人光明磊落,敢想敢说,为社会不平而发出呼声,江苏人愿意面对事实的勇气了吗?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中央财政应提高对粤补助比例
大洋新闻 时间: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飞、杨进、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张浩
  本报讯 (记者王飞、杨进、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张浩)“今年的‘十二五’规划是史上最好的一个规划,也是提到广东最多的一次!”昨天下午,在被媒体追访了多日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首度在小组讨论上开腔谈“十二五”规划。
  广东补助比例只有10%
  2010年,全国人均医保筹集金额为120元,中央给西部地区人均补贴是60元,但是对广东省仅补助6元,占10%。2011年要达到200元,中央给西部每人80元,而广东只有8元。另外,对山东省的补助比例是40%,辽宁省是30%,广东只有10%不合理,人大代表、人保厅厅长欧真志曾建议,中央要补贴40%。
  “我多次到粤北山区农民家里,穷的绝不亚于中西部。”李妙娟说,“在补贴时,每个人民都应该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总理开了单、请了客,就必须在财政上落到实处。”
  李妙娟说,广东的税收位居各省第一,如果按照人均的话,广东人均财力支出排19位,如果去掉深圳,才排到23位。江苏的GDP是4万亿元,广东是4.5万亿元,但江苏人均财力支出高我们7位。“给江苏的补贴是20%,为什么给我们就10%,这个标准到底是怎么制定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2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广东人向来光明磊落,敢于言辞,江苏人有承认事实勇气了吗?
广东财大气不粗,保民生怎落实?
08:47:24 作者:陈邦明 周志坤 吴哲 来源:南方日报
  贺优琳:希望财政收入要更多地“还富于民”。
  周海波:建议尽快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机制。
  郑振涛:让市县政府腾出时间抓好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脱贫致富等事项。
  政府的钱袋子怎么用?账本是怎样的?昨日上午,广东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审查《国务院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国务院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民生支出、中央地方财税分成为焦点。
  数字财政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其中中央收入42470.52亿元,占总财政收入的51%多,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占48.9%。
  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占本级收入比例的37.6%,而地方本级支出73602亿元,占地方本级收入的181%。
  关注点·财税分成
  地方政府拿大头,民众才能实惠
  “都说广东财大气粗,其实广东财大气不粗。”在昨日的全团会议上,财税制度再次引发热议,多名代表建议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比例,同时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机制。
  现状 广东“财大气不粗”
  昨日,第一个发言的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说,去年来源于广东的总收入超过万亿,也就是说中央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广东的贡献。但根据测算,广东的地方人均支出在全国仅排在20多位。
  他建议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同时也能让市县政府腾出时间抓好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脱贫致富等事项。具体而言,他认为,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委员、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孔令人也表示,去年广东的财政收入超过万亿,但其中六成(以上)要上缴中央,留下的并不多,而且广东流动人口多,财政负担重,所以说广东财大气粗其实是一种误解。
  建议调整中央地方财税比例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学校校长贺优琳说,过去财政税收收入总量小,中央拿大头,对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非常必要。但现在税收总量大幅增加,总量很大,可以适当调整财税分成比例。只有地方政府拿大头,事权、财权相统一,才能切实地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才能使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海波也在会上表示,中央财政目前拥有较多的财力,地方财力和事权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失调,他建议尽快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明确各级政府公共事务的责任。
  在周海波发言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找到周海波希望复印他的发言材料,“你的观点我高度认同”。在钟南山看来,如果目前分税制的比例不调整,很多地方政府的民生实事难以落到实处。
  关注点·民生投入
  希望财政收入更多“还富于民”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学校校长贺优琳提出,发展、建设宁可晚几年,也要使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希望多一些举国之力、举省之力、举市之力抓民生。广东代表团全体代表少有地以两次掌声“回应”贺优琳的动情发言。
  贺优琳说,按现行规定,地方政府负责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教育投入最重的工程。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一个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已经把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投入到基础教育上,甚至负债办教育,根本无法顾及其他民生。即使这样,因为总量太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根本原因。
  “免费教育解决了读书问题,但并没有有效解决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化。”贺优琳认为,中央财政应该加大力度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包括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的投入。
  贺优琳还希望财政收入要更多地“还富于民”。“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民生无小事,房子、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四子工程’要常抓不懈。”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2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广东人向来光明磊落,敢于言辞,江苏人有承认事实勇气了吗?
广东财大气不粗,保民生怎落实?
08:47:24 作者:陈邦明 周志坤 吴哲 来源:南方日报
  贺优琳:希望财政收入要更多地“还富于民”。
  周海波:建议尽快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机制。
  郑振涛:让市县政府腾出时间抓好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脱贫致富等事项。
  政府的钱袋子怎么用?账本是怎样的?昨日上午,广东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审查《国务院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国务院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民生支出、中央地方财税分成为焦点。
  数字财政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其中中央收入42470.52亿元,占总财政收入的51%多,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占48.9%。
  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占本级收入比例的37.6%,而地方本级支出73602亿元,占地方本级收入的181%。
  关注点·财税分成
  地方政府拿大头,民众才能实惠
  “都说广东财大气粗,其实广东财大气不粗。”在昨日的全团会议上,财税制度再次引发热议,多名代表建议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比例,同时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机制。
  现状 广东“财大气不粗”
  昨日,第一个发言的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说,去年来源于广东的总收入超过万亿,也就是说中央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广东的贡献。但根据测算,广东的地方人均支出在全国仅排在20多位。
  他建议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同时也能让市县政府腾出时间抓好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脱贫致富等事项。具体而言,他认为,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委员、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孔令人也表示,去年广东的财政收入超过万亿,但其中六成(以上)要上缴中央,留下的并不多,而且广东流动人口多,财政负担重,所以说广东财大气粗其实是一种误解。
  建议调整中央地方财税比例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学校校长贺优琳说,过去财政税收收入总量小,中央拿大头,对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非常必要。但现在税收总量大幅增加,总量很大,可以适当调整财税分成比例。只有地方政府拿大头,事权、财权相统一,才能切实地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才能使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海波也在会上表示,中央财政目前拥有较多的财力,地方财力和事权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失调,他建议尽快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明确各级政府公共事务的责任。
  在周海波发言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找到周海波希望复印他的发言材料,“你的观点我高度认同”。在钟南山看来,如果目前分税制的比例不调整,很多地方政府的民生实事难以落到实处。
  关注点·民生投入
  希望财政收入更多“还富于民”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学校校长贺优琳提出,发展、建设宁可晚几年,也要使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希望多一些举国之力、举省之力、举市之力抓民生。广东代表团全体代表少有地以两次掌声“回应”贺优琳的动情发言。
  贺优琳说,按现行规定,地方政府负责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教育投入最重的工程。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一个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已经把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投入到基础教育上,甚至负债办教育,根本无法顾及其他民生。即使这样,因为总量太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根本原因。
  “免费教育解决了读书问题,但并没有有效解决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化。”贺优琳认为,中央财政应该加大力度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包括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的投入。
  贺优琳还希望财政收入要更多地“还富于民”。“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民生无小事,房子、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四子工程’要常抓不懈。”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3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江苏人有承认事实的勇气了吗?
摘自:南粤北泛 关注 于
16:42 发表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根本没钱给广东福建搞开放,是让粤闽两地自行杀出一条血路来
目的为了探索一条与过往完全不同的路子,为国家后来的全面发展探索一条全新的模式
要知道即使失败了,对国家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损失,因为东南沿海当时本来就不是国家重点投入的地区
国家当时有钱、有项目给广东吗?试问当时国内许多地方连饭都吃不饱,财政贫穷、百姓生活艰难
国家何来有钱给广东?那广东依靠的是什么?真正撑起广东搞改革开放的底气和条件因素又是哪些?
不正是依靠广东自身的资源条件吗?!要知所有的“政策”,都只是“东风”而已,没有钱,啥都办不成
上海的网友喜欢拿80年代实行的所谓“财政包干体制”去“敷衍”乃至“攻击广东”,这里想澄清下
其实有点学识的人都能清楚,80年代中央对粤闽两地实行的所谓“财政包干体制”,只是中央对广东福建间接支持的一种手段而已,因为广东福建当时并不是国家计划重点投入的高地,就算按当时的比例上税,要交的税也很不会很多,根本没啥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这点小“优惠”对当时的广东福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难以解决当时广东福建对资金扶持的渴求,知道当时深圳特区建立的决定性一役“罗湖开发”是怎么建起来的吗?靠中央资金支持?根本搞不起来,国家当时穷得响当当的
没有广东的海内外资源,纵使ZY当时给再多的“政策”,让你上海自己搞搞看看,能搞的起来么?
广东跟上海的情况根本不能等同,改革开放之初基本是靠广东自力更生,老邓有句说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中央没钱给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此乃天地可鉴
而众所周知,上海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90年代后,都有国家从资金到政策上的“双重扶持”
浦东后来是怎么搞起来的,上海人难道不清楚?上海的“税收”是怎么产生的,相信国人也很清楚此点
换作是70年代末,国家给同样“政策”给你上海浦东,能搞得起来么?试问下
部分上海人就爱颠倒是非黑白,将黑的说成是白的,再将白的说成是黑的,某地人就这副德行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3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江苏人有承认事实的勇气了吗?
摘自:南粤北泛 关注 于
16:42 发表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根本没钱给广东福建搞开放,是让粤闽两地自行杀出一条血路来
目的为了探索一条与过往完全不同的路子,为国家后来的全面发展探索一条全新的模式
要知道即使失败了,对国家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损失,因为东南沿海当时本来就不是国家重点投入的地区
国家当时有钱、有项目给广东吗?试问当时国内许多地方连饭都吃不饱,财政贫穷、百姓生活艰难
国家何来有钱给广东?那广东依靠的是什么?真正撑起广东搞改革开放的底气和条件因素又是哪些?
不正是依靠广东自身的资源条件吗?!要知所有的“政策”,都只是“东风”而已,没有钱,啥都办不成
上海的网友喜欢拿80年代实行的所谓“财政包干体制”去“敷衍”乃至“攻击广东”,这里想澄清下
其实有点学识的人都能清楚,80年代中央对粤闽两地实行的所谓“财政包干体制”,只是中央对广东福建间接支持的一种手段而已,因为广东福建当时并不是国家计划重点投入的高地,就算按当时的比例上税,要交的税也很不会很多,根本没啥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这点小“优惠”对当时的广东福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难以解决当时广东福建对资金扶持的渴求,知道当时深圳特区建立的决定性一役“罗湖开发”是怎么建起来的吗?靠中央资金支持?根本搞不起来,国家当时穷得响当当的
没有广东的海内外资源,纵使ZY当时给再多的“政策”,让你上海自己搞搞看看,能搞的起来么?
广东跟上海的情况根本不能等同,改革开放之初基本是靠广东自力更生,老邓有句说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中央没钱给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此乃天地可鉴
而众所周知,上海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90年代后,都有国家从资金到政策上的“双重扶持”
浦东后来是怎么搞起来的,上海人难道不清楚?上海的“税收”是怎么产生的,相信国人也很清楚此点
换作是70年代末,国家给同样“政策”给你上海浦东,能搞得起来么?试问下
部分上海人就爱颠倒是非黑白,将黑的说成是白的,再将白的说成是黑的,某地人就这副德行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4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江苏人有承认事实的勇气了吗?
小平特区三句话
  不是一次讲出,吴老最早领会综合
  南方日报:没有小平的支持,特区不可能成功。他关于经济特区有三句著名的话:“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据说是您最早披露的。但现在对这三句话的来源有很多不同版本,您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三句话是什么时候对谁说的?是谁第一次公开讲出来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5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江苏人有承认事实的勇气了吗?
小平特区三句话
  不是一次讲出,吴老最早领会综合
  南方日报:没有小平的支持,特区不可能成功。他关于经济特区有三句著名的话:“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据说是您最早披露的。但现在对这三句话的来源有很多不同版本,您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三句话是什么时候对谁说的?是谁第一次公开讲出来的?
吴南生:办成特区,靠的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地利,应该说广东从近代以来总是得风气之先。你看,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和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都是从广东开始的,这得益于一种地缘优势。特别是毗邻香港澳门,从办特区来说,深圳、珠海这样的地理环境太好了。
  人和嘛,我想是各方面的。港澳同胞多、华侨多,特别要强调的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我们共产党的内部、我们国内广大的干部群众,都迫切地希望改革。没有这些条件,特区也是办不成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5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江苏人有承认事实的勇气了吗?
小平特区三句话
  不是一次讲出,吴老最早领会综合
  南方日报:没有小平的支持,特区不可能成功。他关于经济特区有三句著名的话:“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据说是您最早披露的。但现在对这三句话的来源有很多不同版本,您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三句话是什么时候对谁说的?是谁第一次公开讲出来的?
吴南生:办成特区,靠的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地利,应该说广东从近代以来总是得风气之先。你看,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和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都是从广东开始的,这得益于一种地缘优势。特别是毗邻香港澳门,从办特区来说,深圳、珠海这样的地理环境太好了。
  人和嘛,我想是各方面的。港澳同胞多、华侨多,特别要强调的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我们共产党的内部、我们国内广大的干部群众,都迫切地希望改革。没有这些条件,特区也是办不成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7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江苏人有承认事实的勇气了吗?
习仲勋: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杀出一条血路(图)
日 13:14 来源:人民网
  1978年4月,一位两鬓花白、身材高大的老人踏进了广州珠江江滨的合群路大院——中共广东省委。他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在长达十六年的下放劳动和被迫害、关押后,上个月刚恢复工作就被派到广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党费交给广东省委办公厅的党组织。中央派习仲勋这样一位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长达十年的重量级政治家来坐镇广东,用意极为深远。其安排立刻引起中外媒体的猜测,也让广东人面上有光,当时广州的街谈巷议也颇为有趣:哗!好“大粒”!(广州人对大人物的谐称)广东有得发达啦。历史证明,中央把受极左错误迫害深重而且在人民群众中很有声望的领军人物派到广东这样一个南方大省工作,是极有战略眼光的点将。这是后来邓小平断然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区的“预备动作”。
  (二)
  1979年,初春。习仲勋和杨尚昆接到中央通知,要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此时,习仲勋作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刚来才一年,对广东情况还未摸透,但形势迫人,不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大转折令他精神振奋,而且广东全省上下求变求新的急切呼唤,更让他倍感机不可失,以他敢于踏着历史潮头前行的个性,此时,他决心到风口浪尖“先行一步”。
  京西宾馆夜深人静,习仲勋仍在伏案工作。明天是关系到广东发展的关键时刻,他看着讲稿反复斟酌,该讲什么?怎么讲?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内容讲不到点子上,再有讲话技巧也没用,肚子里有好经真经,但念得不好或技巧不到位,有时也会适得其反。此刻,他决定:响鼓必用重锤。为了广东的将来,他豁出去了。
  第二天是4月8日,广东果然一出手就气势不凡。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南组第一次发言,正式向中央提出了广东的想法与请求。他代表省委强烈要求中央给予广东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请中央授权或放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在邻近港澳和沿海地区划出一些区域专门对外合作交流和吸收外资,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国际交流频繁便捷的优势,在“四化”中带个头,加快发展。
  在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时,习仲勋陈述了广东独特的发展优势,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没有权,办事很难。”
  主持会议的华国锋问:“仲勋同志,你们广东究竟想要什么权?”会场气氛紧张起来。
  习仲勋面对中央最高负责人,他感觉到了决定广东命运的紧要关头。尽管他提出的设想可能不合某些领导人的口味,但广东已经没有退路。
  习仲勋终于将底牌抛了出去:“我代表省委,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最后,他索性把话说痛快。他语出惊人地说出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这种针对束缚生产力发展僵化体制的大胆“出格言词”,别人都不会说、不敢说或者不能说,只有长期在中央和西北工作,此刻又作为广东当家人的习仲勋敢说。他无所畏惧地坦荡直言,令当时头脑仍未转过弯来的人们吃了一惊。
  习仲勋趁热打铁继续说:“广东希望中央给个新的体制和政策,这样广东几年就能搞上去。广东是一个大省,等于周边地区的一个甚至几个国家呀,但现在省的地方机动权太小了,国家和中央部门统得过死,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我们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这样做,对地方有利,对中央也有利呀。”
  习仲勋言之殷殷语之切切,一口气把话说完,总算松快了许多,不仅把省委常委委托他捎给中央领导的话端出去了,还用自己的“重锤”,擂了一通“响鼓”。
  习仲勋知道,虽然邓小平并未主持会议,但大家都认定他是主心骨,便按叶帅的指点求见小平。在种种不同声音的争议中,趁着会议下午间隙,小平不动声色地接见了他,倾听了他关于广东先行一步、加快发展的设想。邓小平先赞扬了习仲勋敢于创新的大胆想法:“你们上午的那个汇报不错嘛!”然后静静地听,不停地抽着烟,插了几句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先从东南沿海地区搞起。东南沿海的改革开放,得先从广东、福建搞起,广东的改革开放,也得抓一个突破口,搞一个试验场,放开手搞,万一失败了,也不要紧,就这么一块小地方关系不大。”这次谈话中,小平还对习仲勋说了一番值得载入史册的话:“过去陕甘宁边区就叫特区嘛,你不是陕甘宁特委的代理书记吗?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接着他又说了一番名言:“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于& 18:47 &发表
引自: 102 楼: 家住秦淮 关注 于
18:35 发表
争来争去,不就为“利益”二字吗? 连一丝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吗? 令人失望。 非珠穷,苏北也穷,这完全可以摆出来谈嘛。 我理解非珠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也希望你理解苏北人民也想“脱贫致富”!
江苏人有承认事实的勇气了吗?
习仲勋: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杀出一条血路(图)
日 13:14 来源:人民网
  1978年4月,一位两鬓花白、身材高大的老人踏进了广州珠江江滨的合群路大院——中共广东省委。他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在长达十六年的下放劳动和被迫害、关押后,上个月刚恢复工作就被派到广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党费交给广东省委办公厅的党组织。中央派习仲勋这样一位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长达十年的重量级政治家来坐镇广东,用意极为深远。其安排立刻引起中外媒体的猜测,也让广东人面上有光,当时广州的街谈巷议也颇为有趣:哗!好“大粒”!(广州人对大人物的谐称)广东有得发达啦。历史证明,中央把受极左错误迫害深重而且在人民群众中很有声望的领军人物派到广东这样一个南方大省工作,是极有战略眼光的点将。这是后来邓小平断然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区的“预备动作”。
  (二)
  1979年,初春。习仲勋和杨尚昆接到中央通知,要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此时,习仲勋作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刚来才一年,对广东情况还未摸透,但形势迫人,不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大转折令他精神振奋,而且广东全省上下求变求新的急切呼唤,更让他倍感机不可失,以他敢于踏着历史潮头前行的个性,此时,他决心到风口浪尖“先行一步”。
  京西宾馆夜深人静,习仲勋仍在伏案工作。明天是关系到广东发展的关键时刻,他看着讲稿反复斟酌,该讲什么?怎么讲?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内容讲不到点子上,再有讲话技巧也没用,肚子里有好经真经,但念得不好或技巧不到位,有时也会适得其反。此刻,他决定:响鼓必用重锤。为了广东的将来,他豁出去了。
  第二天是4月8日,广东果然一出手就气势不凡。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南组第一次发言,正式向中央提出了广东的想法与请求。他代表省委强烈要求中央给予广东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请中央授权或放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在邻近港澳和沿海地区划出一些区域专门对外合作交流和吸收外资,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国际交流频繁便捷的优势,在“四化”中带个头,加快发展。
  在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时,习仲勋陈述了广东独特的发展优势,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没有权,办事很难。”
  主持会议的华国锋问:“仲勋同志,你们广东究竟想要什么权?”会场气氛紧张起来。
  习仲勋面对中央最高负责人,他感觉到了决定广东命运的紧要关头。尽管他提出的设想可能不合某些领导人的口味,但广东已经没有退路。
  习仲勋终于将底牌抛了出去:“我代表省委,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最后,他索性把话说痛快。他语出惊人地说出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这种针对束缚生产力发展僵化体制的大胆“出格言词”,别人都不会说、不敢说或者不能说,只有长期在中央和西北工作,此刻又作为广东当家人的习仲勋敢说。他无所畏惧地坦荡直言,令当时头脑仍未转过弯来的人们吃了一惊。
  习仲勋趁热打铁继续说:“广东希望中央给个新的体制和政策,这样广东几年就能搞上去。广东是一个大省,等于周边地区的一个甚至几个国家呀,但现在省的地方机动权太小了,国家和中央部门统得过死,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我们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这样做,对地方有利,对中央也有利呀。”
  习仲勋言之殷殷语之切切,一口气把话说完,总算松快了许多,不仅把省委常委委托他捎给中央领导的话端出去了,还用自己的“重锤”,擂了一通“响鼓”。
  习仲勋知道,虽然邓小平并未主持会议,但大家都认定他是主心骨,便按叶帅的指点求见小平。在种种不同声音的争议中,趁着会议下午间隙,小平不动声色地接见了他,倾听了他关于广东先行一步、加快发展的设想。邓小平先赞扬了习仲勋敢于创新的大胆想法:“你们上午的那个汇报不错嘛!”然后静静地听,不停地抽着烟,插了几句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先从东南沿海地区搞起。东南沿海的改革开放,得先从广东、福建搞起,广东的改革开放,也得抓一个突破口,搞一个试验场,放开手搞,万一失败了,也不要紧,就这么一块小地方关系不大。”这次谈话中,小平还对习仲勋说了一番值得载入史册的话:“过去陕甘宁边区就叫特区嘛,你不是陕甘宁特委的代理书记吗?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接着他又说了一番名言:“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8252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当前可输入字数:50)
&上传单张本地图片 许可格式:jpg, gif, png 许可大小:小于1024K
&&&&更多功能
通过论坛短消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