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左右脸不对称讲究对称50字

50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第5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0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5
历史意义;(1)在乱世中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典籍;(2)对塑造华夏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3)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面貌居功至伟;《中国文化概论》试题8(含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广义的文化可划分为物态结构、制度结构、行为结;2.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准则是气韵生动;3.诸子百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墨家、阴;4.先秦散文和汉赋
历史意义(1)在乱世中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典籍。(2)对塑造华夏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3)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面貌居功至伟。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8(含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广义的文化可划分为
物态结构 、 制度结构
、 行为结构
四个结构层。2.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准则是
。3.诸子百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
五家学派。4.
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两个高峰。5.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是以
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以 《离骚》
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二者合称 “
。6.辽阔稳定从未中断的中国农耕经济使中国文化具有
性,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
性。7.中国传统文化是指
战争以前的文化。8.、
农耕自然经济
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 (2) )。(1)叙事
(4)论说2、周代的代表文字是(
)。(1)甲骨文
(4)隶书3.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主要特色是讲究(
(3) )。(1)情趣
(4)宏伟4.我国自汉代至清代占统治地位的学问是(
)。(1)儒学
(5)佛学5.汉中道教的创始人是(
)。(1)老子(2)庄子
(4)张角6.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的( (2) )。(1)萌芽期(2)形成期(3)鼎盛期(4)变革期7.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 (1) )。(1)《永乐大典》(2)《四库全书》(3)《大英百科全书》(4)《古今图书集成》8.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琵琶曲是( (3) )。(1)《高山流水》(2)《潇湘水云》(3)《十面埋伏》(4)《小白菜》9.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4) )(1)儒学→道学→儒道合一(2)原始哲学→儒道合一→百家争鸣(3)原始哲学→百家争鸣→玄佛合一(4)原始哲学→百家争鸣→儒佛道相结合形成程朱理学10.汉代的 (1)
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1)《皇帝内经》(2)《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4)《伤寒论》二、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历史上曾统一中国南北的游牧民族是(
4 )。(1)匈奴
(5)女真2.宋代编修的三部大类书为( 1、2、3
)。(1)《太平御览》 (2)《太平广记》 (3)《册府元龟》(4)《皇览》3.明清时出现了一大批章回小说,其中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的是(2、3、4、5 )。(1)《儒林外史》
(2)《西游记》
(3)《金瓶梅》
(4)《三国演义》
(5)《水浒传》
(6)《红楼梦》
(7)《聊斋志异》
(8)《东周列国志》4.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相似的特点有( 1、3 )。(1)平面性(2)散点透视(3)彩绘(4)以大观小5.唐代在草书方面被视为楷模的书法家有(3、5
)。(1)柳公权(2)欧阳询(3)张旭(4)颜真卿(5)怀素6.古代的独奏乐器主要有( 2、3、4
)。(1)编钟(2)琴(3)筝(4)琵琶7.唐代文化全面繁荣,而在( 1、3 )方面取得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1)诗歌(2)词(3)书法(4)小说8.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吸取了哪些外来文化( 1、2、3 )。(1)西域文化(2)南亚文化(3)欧洲文化(4)美洲文化(5)非洲文化9.京剧的程式化主要体现在( 1、2、3、4
)。(1)角色分行(2)脸谱划分(3)穿戴类型(4)唱法分类10.我国春秋时代的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两部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专著(1)《劝学》(2)《学记》(3)《论语》(4)《大学》(5)《书经》四、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国雕塑没有象西方雕塑一样的独立地位,几乎一直是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的范畴。(是)3.完备而严密的宗法制度确立于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否)4.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同时包融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否)5.复杂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是)6.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是)7.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称作汉传佛教,小乘佛教称作藏传佛教。(否)8.法家思想的先驱者是商鞅,集大成者是韩非。(否)9.孔孟儒学,老庄道学和程朱理学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是)10.唐代的文人画普遍将诗词、书法、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中国古代艺术有哪些主要门类?答:建筑、雕塑、园林、书法、绘画、音乐、戏曲2.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是什么?答: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3.、简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答: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4.秦汉文化的宏阔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秦汉王朝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气象,根植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生气勃勃,雄姿英发,开拓进取,宏括包容时代的精神,作用于中华文化共同体内部的是(1)“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汉赋,(2)以百科全书式的恢弘眼光观照历史的《史记》。 表现在外部有(1)万里绵延、千秋巍然的秦长城,(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3)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4)水域面积超过5倍于颐和园的长安昆明池, 5.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答: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由博返约、长善救施、教学相长、言传身教、尊师爱生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试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3)农耕经济的早熟而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2.谈谈你对《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理解?答:(1)创造了中国史学上纪传体表现形式,以其规模宏大的通史体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基础(2)汇集了先秦至汉初大量文献资料,是对我国三千年文化史的一次大整理。(3)体现出进步的历史观、求实精神和一定民主思想(4)浓郁的抒情性(5)“尚奇”审美情趣3.试述中国绘画显示出的美学原则。答:(1)散点透视(2)以大观小(3)遗貌取神(4)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9(含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宗法制主要内容包括 嫡长子继承制 、封邦建国制
和 宗庙祭祀制
。2.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 精神文化
文化。3.中国古代史书从体裁上分主要有 纪传体 、 编年体、
和 纪事本末体、史评体等。4.西汉时的 太学
是中国古老的高等学府,而春秋时的 《大学》、和《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5.最能代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的是 兵马俑
,而被称做石窟艺术的宗教雕塑主要集中在 莫高窟 、 云岗石窟
、 龙门石窟
、 麦积山石窟 四大石窟。6.原始宗教起源于人类对 自然
等的崇拜。7.中国文化是以 汉民族
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8.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两大高峰是
先秦散文 和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3)。(1)殷商小篆(2)周代金文(3)商代甲骨文(4)春秋石鼓文2.中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2)。(1)《穆天子》(2)《山海经》(3)《淮南子》(4)《庄子》3.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1)。(1)《皇帝内经》(2)《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4)《伤寒杂病论》4.佛教“四谛”是指(4)。(1)生老病死(2)四大皆空(3)脱苦(4)苦集灭道5.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追求(1)。(1)自然情趣(2)整齐对称(3)庄严肃穆(4)高大宏伟6.综合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并使之精致化的建筑艺术是(4)。(1)桥梁(2)寺院(3)宫殿(4)园林7.、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1)。(1)《史通》(2)《史记》(3)《资治通鉴》(4)《通典》8.唐代被称做画圣的是(2)。(1)李思训(2)吴道子(3)闫立本(4)韩干9.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1)。(1)王充(2)王弼(3)何晏(4)郭象10.清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1)。(1)八大山人(2)石涛(3)吴道子(4)边鸾三、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表现为下列诸学的发达(1、3、5)。(1)天文历法(2)地理学(3)算学(4)农学(5)医学(6)药学2.中国上古文化主要分布在(2、3、4)。(1)百越集团(2)华夏集团(3)东夷集团(4)苗蛮集团3.中国古代书籍形态主要有(1、2、3)。(1)简牍式(2)卷轴式(3)册页式(4)线装式4.中国化佛教主要传播在(1、2、3)。(1)朝鲜(2)泰国(3)日本(4)斯里兰卡5.下面属于“四书五经”的有(1、2、3、4、5、8)。(1)《孟子》(2)《中庸》(3)《诗经》(4)《书经》(5)《礼经》(6)《老子》(8)《春秋》6.唐代草书大家是(1、2、)。(1)张旭(2)怀素(3)柳公权(4)颜真卿(5)虞世南7.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有(1、2)。(1)辛弃疾(2)苏轼(3)李清照(5)柳永8.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表现为(1、2、4)。(1)旋律为主(2)理性精神(3)抒情达意(4)节奏宣泄9.盛唐主要诗派有(1、2)。(1)山水田园诗(2)边塞诗(3)宫廷诗(4)感伤诗10.中国古代戏曲中最有影响的剧种是(2、4)。(1)花鼓戏(2)昆曲(3)豫剧(4)京剧四、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是)2.玄学是由儒家哲学发展而来的,维护传统礼教是其行动准则(否)3.孟子的“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否)4.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5.在西方封建文化中,宗教神学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哲学处于核心地位。(是)6.《诗经》是由“赋”“比”“兴”三部分构成的,其艺术手法为风、雅、颂。( 否)7.元代戏剧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和洪升。(否)8.宫廷绘画主要追求的是抒情达意、其最佳载体是彩墨画。(否)9.宋代最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创作成就是诗、词、书、画等( 否)10.汉代文学以大赋的成就最高。(是)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2)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3)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4)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5)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6)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2.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是什么?答:(1)学兼天人、会通古今(2)以古为境、经世致用(3)求实直书、书法不隐(4)德识为先、才学并茂。3.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3)封建制度的束缚4.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是什么?答:(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3)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5.简述明清两代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大总结。答:(1)图书典籍(类书、丛书编撰)(2)古代科技(3)学术文化(考据学)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色。答:(1)综合性(2)程式化(3)虚拟化2.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答:(1)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2)喷薄而出,一泻千里(3)感情充沛、瞬息万变(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试论中国哲学体系中原始儒学与原始道学的思想核心与学派特征。答:儒家(1)仁(2)天人合一(3)中庸之道道家(1)道(2)逍遥(3)无为而治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50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等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1 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一、 填空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 《大学》中的 、亲民、止于至善就是 三纲领,而格物 、正心...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选择题 1...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_司法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中国文化概论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问题: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正确答案 D A: 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 宋陆龟蒙《耒耜经》 C: 元王桢《农政全书...  (以上要点适当展开论述,简略者酌情扣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四 一、填空(每题 1 分,共 20 分) 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2.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填空题 每空 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的典礼。 2.西...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选择题 1...【小题1】D【小题2】C【小题3】D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对应的原文“五四以来的新诗取得不少成绩,但是未能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其中的原因很多,我没能力分析,其中一个原因是新诗过分地学习西方的诗歌,甚至简单地移植形式”,选项“五四以来的新诗未能在人民群众中扎根的根本原因是过分地借鉴、简单地移植”,把原文的“其中一个原因”变为“根本原因”,偷换概念。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选项C对应的原文“原文是“继承传统,就诗歌形式这一个方面而言,就要继承传统诗歌与汉语的特点密切结合这一优点”,C项的表述遗漏了重要信息“就诗歌形式这一个方面而言”,以偏概全,混淆范围。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原文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会找到一条道路,把诗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只是“呼唤”伟大诗人,“期待”伟大诗歌的出现。D选项“一定会酝酿出超越前代的伟大诗歌,催生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把原文的“我相信”变为“一定”,混淆逻辑范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中国古典建筑从很早便开始确立理性精神的建筑艺术总体特征。西方古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中国则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俗中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亭台楼阁、轩榭廊桥,分工细致。具体到建筑内部,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而是平易的,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选材上不以阴冷的石头为主,而多用暖和的木质。另外,中国古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严格对称,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色。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在局部组成中,则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如万里长城,虽然它的每段体制是类同的,像一条巨龙横亘于大地,但每一段又仿佛一条独立的龙在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整个长城如同无数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再者,中国古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皇室不必说,民间诸如“吸江亭”“面花轩”的名目比比皆是,但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实际上,它们只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选自李泽厚《 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有删改)【小题1】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简要回答。(6 分)【小题2】请具体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3分)【小题3】请写出《阿房宫赋》 中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的两处语句,结合语段以及自己的体会,分别分析其体现出的理性精神。(6 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可是“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 在《论语》中,已分别论及安、身、立、命,但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放心”。他指出,现实的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他慨叹:连自己家的鸡犬丢失了,知道找回来;可是自己的本心丢失了,却不知道找回来,真是一种悲哀!他对这种人的忠告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如果选择外在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用传统的说法,就是“人性善”,就是“人为贵”。这个“身”字很要紧,表明人的精神世界不可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所谓“立命”,就是主张追求理想人格,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境界上的提升。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建立在“一个世界”的基础上,没有设置彼岸世界。儒家认为,在现实的人生实践中就可以达到超越的目标,不必企慕彼岸世界,也不必寄希望于来世。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可以同人们的其他信念相兼容。一个人认同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并不妨碍他接受任何宗教信仰,也不妨碍他接受任何政治理念。只要这些信念有助于人格的自我完善,儒者都会表示充分的尊重。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可以实行现代转化,可以成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精神文明程度固然同物质文明程度有关系,但不会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提高,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去“建设”。如果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坍塌,物质文明也将随之失掉价值。【小题1】下列有关“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系统的过程。 B.儒家安身立命之道是一种外在超越路向的精神生活方式。 C.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就是孟子的“人性善”主张。 D.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可以同人们的其他信念相兼容。 【小题2】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思诚”就是要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B.“求放心”就是要求那些不善的人,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最终扮演好天民的角色。 C.“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善”,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 D.“立命”就是主张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境界上的提升,“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不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而是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说明孟子不否定人生的价值。 B.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这些说法表明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是选择外在的路向。 C.因为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没有设置彼岸世界,不必寄希望于来世,所以儒家都是无神论者。 D.如果只注意建设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不能提高,也会影响物质文明的价值。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①中国传统美学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②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③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⑤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⑥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 (有删节)【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D.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B.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C.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D.《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B.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C.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 D.渗透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具有丰厚的审美蕴涵。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摘编自聂石樵《庄子》)【小题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轶(d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己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轶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四字以上的作三排布局。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作朱文,笔画多的字作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使朱白二者的量感接近。还有一种在印文周围加饰图案的印,常见图案为代表四方神灵的青龙、白虎、朱雀(凤)、玄武(龟),有饰四边的,也有饰二边或三边的,统称四灵印。【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汉代印章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汉初官即的文字都用小篆,形成庄重浑穆,平整规矩的整体格调。B.汉代的私印,从一开始就脱离秦制,印文以笔法灵活的缪篆为主。C.汉官印的印文在文字布排上有铸印和凿印两种风格迥异的排法。D.汉私印将鸟虫书入印,既美化了印文,又隐含了较深的文化意蕴。【小题2】下面对“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解说无误的一项是(3分)&(&)A.增损笔法的运用,依印文疏密需要而定,排布灵活有致,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B.结构很不规范的,成了印章专用文字的缪篆,被列为与小篆齐名的汉字六书之一。C.朱白相间的印章中,因笔画的交错相映,构成一种较为匀称的印文文面。D.把借鸟形、虫形、鱼形而形成的鸟虫书用入印章,增强了印章外观的美感。【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秦代印章有较为统一的制度,官印用田字格和日字格。B.汉代印章风格的变化,首先从汉初官印印文面目的改进开始。C.秦代官印文字与汉初官印文字相比,线条相对纤细。D.汉印在印文周围加饰常见的四灵图案,喻示大印是权力的象征。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人类以咖啡和茶作为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两种植物中均含有咖啡碱,对人体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劳动效率和思维活力等多种作用。咖啡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全球年消费量为茶叶的三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原产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早在公元前200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采摘和种植咖啡了,尔后咖啡就逐渐成了人们的饮料。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一提到咖啡,埃塞俄比亚人总是自豪地说:“咖啡是我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件礼物。”而今南美洲的巴西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国,其咖啡产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干燥的咖啡种子中一般含有1%—2%的咖啡碱,咖啡的香味主要来自咖啡种子中的香精油和咖啡醇。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已引种栽培。饮用咖啡要讲究科学,早晨在咖啡中添加牛乳,既能提神又可增加营养;下班后喝上一杯,可加速脉搏跳动,消除疲惫,振奋精神;饭后饮上一杯,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但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界的一大贡献。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的《尔雅》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制茶技术、饮茶习惯等都源于我国。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种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祁红”。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青茶为半发酵茶,白茶为微发酵茶,黄茶和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其中茶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节选自李鹏翔《三大植物饮料》,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咖啡或茶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种历史。 B.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 C.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的高价值特种经济植物,它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 D.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有密切联系,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六大类。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和咖啡两者都是人类的重要饮料,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好饮茶,不要喝咖啡。 B.人类喝茶的历史比喝咖啡的历史短得多,现在茶叶的年消费量约为咖啡的三分之一,但世界上饮茶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 C.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D.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白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状况接近“碧螺春”,而和“祁红”有较大区别。 B.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C.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成正比,发酵程度越低,维生素含量越少。 D.咖啡和茶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在我国广泛地种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相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符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选自2011年2月《黄梅戏艺术》,有删节)【小题1】下列有关“戏曲脸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戏曲脸谱属于戏曲文化现象的范畴,其文化意蕴和历史内容都很丰厚。 B.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或供娱乐之用,或便于戏曲演员与观众对话。 C.戏曲脸谱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脸谱的不同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D.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戏曲脸谱中折射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 【小题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戏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项是(3分)(&&&)&&&&&&&&&&&&&&&&&&&&&&&&&&&&&&&&&&&&&&&&&&&&&&&A.戏曲脸谱可以用色彩表现人物性格、品德节操,同时承载着寓褒贬、别善恶、扬正气以及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B.戏曲脸谱和中国书法都有谱有法,在勾画、构图、笔法等三方面有相似之处,依次为程式化特征、讲究布局、讲求节奏。 C.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了人物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D.戏曲脸谱艺术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使戏曲人物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因为戏曲艺术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大多是相同的,而那些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都是自由发挥和再创造的结果。 C.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超越了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高度,审美价值提升。 D.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继承和发展好戏曲脸谱艺术,它才能拥有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③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④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⑤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结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⑥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小题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B.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它数量庞大,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注视记录身边大小事情。 B.微博为普通的公众提供了便捷的话语平台,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被动处置信息,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C.微博是媒介结点,联结了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它改变了中国媒介生态,同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D.微博信息简短,能在用户间一对一地飞速传播,还能与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显著。 【小题3】综观全文,对微博的“微力量”理解正确的 一项是(&&&)(3分)A.微博使媒介传播方式改变,使新闻传播主体移位,任何人都能成为传播主体,用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对事件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和诠释。 B.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可以迅速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C.微博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用户用微博结交朋友、讨论话题、关注感兴趣的名人等。它取代了传统社交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 D.微博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人们利用微博进行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比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这说明微博可以直接改变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花为什么是对称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