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微信抢红包助手的感受和看法

抢红包,抢的到底是什么?_新浪新闻
  春节长假刚刚结束,手机抢红包、父母催婚……诸多轮番上演的生活剧想必此刻还在你心里回味无穷。其实,这背后都是有趣的心理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开一节课——春节心理学。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综合整理自果壳网
  地上一毛钱不捡,
  网上一毛钱为何要抢?
  拜年短信不发了,忙着抢红包;春晚不看了,忙着抢红包……今年春节,抢红包上了“头条”。不管是几毛钱,还是几块钱,几十块钱,抢到“红包”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大家一边抢,一边乐,为什么抢到一毛钱也这么开心?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在果壳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地上一毛钱不捡,网上一毛钱为何要抢》的文章,解析了抢红包的心态。
  李松蔚认为,这个时代,我们通讯录上的名单越来越长,彼此一诉衷肠的机会却越来越少——网上如火如荼的“抢红包”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忽然火爆起来的。他以为,红包从来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社交行为。人是喜欢群居的生物,这是千万年演化形成的特性。就是在人们聚集到一起的这些仪式中,产生了收发红包的环节。
  作为一种极具形式感的,“有分量”的社交行为,它对于人际联结的质量给予了严肃的认证:看!这可是真金白银!
  这种行为搬到了网上,意味着什么呢?这表明,人们在网上的关系,也需要一点真金白银的认证。第一个说服程序员做红包功能的产品经理可谓为用户巩固人际关系作出了贡献。
  红包是多么有诚意的一种表达啊!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送出的祝福不会显得虚弱无力了;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潜水的用户被砸出来了;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终于找到了冒泡的理由;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搭不上话也不用担心被群主踢出……
  归根到底,网上的红包与现实中的红包不同,却带有相通的元素。现实中的红包,是一种正式的人际契约,而网上的红包,则是网络灌水的一种延续。但这种灌水,多少是有一点点现实性的。这是来自网络的人情。为什么地上的一毛钱不捡,网上的一毛钱却要抢?我们抢到的并不仅仅是那一毛钱,而是联结之后的某种确认。我们在拼手气中联结,在接龙中联结,在比手快中联结,在猜数字中联结……
  一毛钱或是一块钱又怎么样?重要之处在于,它是真的,我与他人的互动就是真的!
  如果你在群里点开一个红包,忽然感受到久违的节日的喜庆感,这不是因为你的贪婪(总共才多少钱呢?),而是因为它激起了潜藏于我们心底的,对联结的渴望。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为网络关系增加一丝现实的分量。
  无论如何,这比点赞和群发诚恳多了。
  你妈为什么逼你结婚?
  过年回家,另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妈妈问话:“你什么时候结婚?”
  研究者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影响,前者表现为个体态度,后者表现为社会主观规范,两者共同决定了个体最终的行为决策——并以此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基于这套理论模型,果壳网友、心理学硕士“科学家种太阳”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这三个心理学角度帮你弄清楚——为什么你妈会逼你结婚?
  行为态度
  从内部动机来看,根据父母对于婚姻的态度,从积极到消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看好婚姻,不置可否,消极面对。
  看好婚姻型:“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结婚了,过得也挺好啊”
  这全都是因为“亲子参照效应”。亲子参照效应是自我参照效应的延伸和扩展。一个人进行字形及语义加工的记忆任务时,与自我相关联的字词,记忆成绩会更好——这就是自我参照效应的作用。实际上,那些与自己较为亲密的他人相关的字词,记忆成绩会更好。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个体通过建立亲密关系,而将他人包括进了自我的表征之中。
  不置可否型:“我结婚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嘛”
  父母并不觉得婚姻多么美好,更多的是一种习惯。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扎荣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证明只要让被试者多次看到不熟悉的刺激,他们对该刺激的评价就要高于其他没看过的类似刺激。这就是所谓的简单曝光效应,越熟悉的事就越有好感。其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大脑认知加工陌生事物时,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比较累;而加工那些相对熟悉的事物时,就轻松许多。所以当看到与自己生活经验不符的情况时,父母就会觉得你可能出了问题,于是催促你赶快结婚吧。
  消极面对型:“我过得不好,现在就看你啦”
  父母的婚姻生活可能非常不幸福,觉得婚姻简直是苦难。可他们还是要眼睁睁地看着你往里跳,简单来说,有两个意思。
  一是自私的心理补偿机制。心理补偿最早是由阿德勒提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它是指个体为了弥补自身在某一方面的心理劣势感,而努力在其他领域追求成功。二是邪恶的嫉妒心理。我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自己没有得到某样东西,就会希望别人也得不到,以维持心理平衡。这是因为嫉妒。婚姻并不幸福的父母却逼迫孩子结婚,很可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态。
  主观规范
  从外部动机来看,根据父母对于社会规范的看法,还是从积极到消极,可以分成三种情况:积极导向,应当遵守,被迫达标。
  积极导向型:“你看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了,多好啊”
  父母觉得跟大家保持一致才是正常的,父母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错觉呢?
  因为证实偏差。证实偏差是决策偏差的一种,英国心理学家皮特·沃森最早提出这一概念,说的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寻找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忽略不支持自己观点的意见,并将模棱两可的信息向着有利于自己立场的方向进行解释,甚至不惜花费时间和资源贬低与相反观点。父母那一辈人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预设了结婚才能幸福的假设。
  应当遵守型:“随大流不会错的,别人都结婚了你也结吧”
  父母觉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既然大家都结婚了,你也应该结婚。为什么父母会希望你跟多数人保持一致呢?
  因为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群体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社会心理学家塔杰菲尔认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觉察,意识到自己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群体成员这一身份带给自己的价值和情感意义”。个体获取社会认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主观不确定性,获取积极的自我评价,提升自尊。
  被迫达标型:“别人都结婚了,你别给爹妈丢脸”
  父母其实并不关心结婚好还是不好,只是觉得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了,而你还不结婚,他们自己脸上挂不住。为什么别人的看法比你的想法还重要呢?
  因为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廷格提出。他认为,个体有一种内驱力,希望将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获取有关自身观点和能力的评价。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都是因为你这个不肖子孙连个婚都结不了,爹妈才觉得自己在同辈人中简直抬不起头来。
  知觉行为
  了解上面两点,你已经明白了父母为什么想要你尽快结婚。不过很多父母还是愿意尊重子女自己的选择。但为什么有的父母最终还是下了逼婚的“黑手”呢?根据父母最终做出逼婚行为的直接原因,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社会责任、自我评价、权威控制。
  社会责任感型:“我催你结婚还不是为了你好”
  在亲缘关系越相近的角色中,相互之间越熟悉亲密,就越相互负有责任。面对婚姻大事,父母觉得自己负有相当的义务来替你做出决定。
  自我评价型:“你听我的,肯定没错”
  个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类通过外界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帮助自己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以及决定人们的期望。
  权威控制型:“你还听不听你妈的了!”
  存在服从,才会存在权威。当被社会赋予了服从预期的子女居然开始反抗父母时,家长权威受到了直接挑战,父母感到自身地位受到了威胁,有必要捍卫自己的权威地位。这时结婚与否的事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这家里谁说了算。  (原标题:抢红包,抢的到底是什么?)
一日饭后,饭桌上,与岳母聊家长里短。主要是她说我听,她用罗田方言(鸟语花香之“鸟语”),我用标准普通话。我听不懂的,她就重复一遍。聊完一想,这些话题,虽是家常,源于村邻亲属家庭琐事,但又极有普遍性,件件事关国家大事(如留守儿童),乃至国际大事(如全球金融危机)。
看到一篇写电影《五十度灰》观后感的文章,谈到了人们还比较陌生的虐恋,其中充满了对虐恋的偏见,全是道听途说,想当然尔。由于对虐恋这一社会现象做过深入的社会学研究,并出版过研究专著《虐恋亚文化》,我感到了一种挑战,如果不出来辩解几句,难免以讹传讹混淆视听。
超过30多亿人次千里迢迢奔回老家只为和家人团聚三五天的事实,体现的就是春节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之所以如此强悍,因为春节永远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与精神载体。这一点,是永远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我一度以为,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最新播报:
评论:“抢红包毁掉春节”多虑了
  在“抢红包毁掉春节”的忧虑背后,是对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改造的深层忧虑。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换个角度看也许没那么糟。
  这几天,亲朋联络除了拜年,可能还会问:您抢到红包了吗?春节的热闹,除了团圆饭和春晚,更添抢红包。从小孩到老人不管抢到多少钱,都是乐在其中,根本停不下来。以致有人惊呼,抢红包这个春节的“伴奏曲”盖过了亲情的“主题歌”,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
  抢红包火爆确实是今年春节的一大景观,不过,抢红包与亲情并不必然对立,全家人一起抢或年轻人抢长辈观战都很有爱,何况值得抢的红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拉家常的时间不至于被抢红包挤没了。至于“抢红包毁掉春节”,则是多虑了,手机抢红包能流行几年还不好说,春节可是中国人过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
  在“抢红包毁掉春节”的忧虑背后,是对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改造的深层忧虑。《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在《零成本社会》一书中,对基于物联网之上的未来世界作了大胆预测,他认为“协同共享”等观念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经济形态。从我国刚刚兴起的手机抢红包来看,被改变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还包括传统观念乃至生活方式。
  显然,互联网与传统节日本是“两极”,一个属于时代,一个属于历史,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深度介入,传统节日生存还是毁灭成为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抢红包确实有利有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造成了芸芸“低头族”,已让长辈们看不惯,抢红包更是雪上加霜,加剧了人们对这种发展态势的忧虑。
  不过,横看成岭侧成峰,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换个角度看也许没那么糟。电话、微信、语音、视频聊天等手机应用,已经让亲人间的日常交流变得更快捷,亲情不是更淡而是更浓了。由此,春节期间的“亲情主题歌”,在分开的日子里也可以唱响。另外,显而易见,手机确实改变了年轻人的交流甚至生活方式。哪怕年轻人不抢红包、不玩手机,就能与长辈一直谈下去吗?多数时候,年轻人与长辈的交流障碍不是玩手机、抢红包。
  手机和互联网为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提供了技术可能,剩下的便是个人选择了。对此,明智的选择是,积极的心态、超然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是,接受新技术。抢红包一类的互联应用技术也不会因为部分人的反对而消亡,只有当它被绝大多数人抛弃时才消亡。积极的心态就是要包容、适应,试着从看不惯到慢慢习惯,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超然的态度是,役物而不役于物。互联网世界再精彩,也不能取代真实世界、真实生活。就说抢红包吧,不管有多好玩,都要适可而止,被红包、金钱所“役”,沉迷其间,为抢几个红包而冷落父母,确实欠妥。
  存在就是合理的,互联网应用也是如此,不必过虑。评论员练洪洋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西西软件下载最安全的下载网站、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
您的位置:
→ CF春节抢红包 礼包天天有在线60分钟抽奖、领红包
兄弟一起过寒假里的CF春节抢红包活动终于开始了。春节抢红包活动时间为:日-2月7日。活动内容有:①在线60分钟抽奖;②给兄弟邮个红包,你也可以领取兄弟红包;③春节多倍经验活动。在线60分钟抽奖好像CF很久都没有在线60分钟抽奖活动了。玩60分钟CF,然后就能进行抽奖。这次的春节抢红包活动也有诚意,在奖池里没有什么“谢谢参与”,也就是说,100%中奖。最高奖励是黄金AWM(7天)、黄金M4A1(7天)、黄金MK5(7天)。更多礼品就不一一介绍了,到春节抢红包活动网址去看吧~邀请好友回归 领取兄弟红包这个环节不太好完成。每天最多邀请你的20个QQ好友回归CF,双方都能领取一个兄弟红包。每3个被邀请人回归游戏,玩了1局CF,你还可以在第二天抽奖1次。奖品:必须注意!你邀请的QQ好友必须以前玩过CF,且最后一次玩在日前。兄弟红包里面有什么呢?据玩家说,有翔龙手斧、复仇者道具卡、强化剂等等。多倍经验 被杀不计1月28日-2月6日,指定时间玩CF,享受多倍经验、被杀不计,另领取CF道具,多倍GP。专区整理了一个表格,把每天的指定时间和奖励都列出来了。CF春节抢红包活动网站2014年春节玩CF~礼包天天有~到活动网站上领取吧~/act/acjqhb/index.htm注:CF春节抢红包活动过后是“兄弟的约定”活动(2月8日~2月16日),到时候专区会继续更新~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
人给出评价!
访问量多的您的当前位置: >
全民抢红包 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联欢
来源:长江日报&
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在把发红包作为春节用户量争夺的主战场。11日起,支付宝开始了其6亿红包的第一波发放,掀起一股全民抢红包热潮。紧随其后,腾讯表示,春节期间将&给全国人民发65亿元红包&,百度和京东也携带37亿元红包强势来袭。尽管&抢钱&的数额、用户体验、兑现方式不一,但这并不妨碍网上抢红包以一种社交娱乐性的姿态席卷而来,影响并改变着从社交话题到支付习惯的方方面面。
不是因为贪婪,是对联结的渴望
华东师大社工系史秀雄: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拓展人们关系网络的同时,稀释了关系浓度。形象地说就是你看着满屏成百上千的微信好友,却没有欲望去和他们的任何一个人对话。当欲望缺失的时候该怎么办?创造欲望!比如微信红包,你的微信是闭环关系的&朋友圈&,这些朋友都有必要积极保持维系。看清了这样的心理,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家朋友之间会选择抢发红包。
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李松蔚:网群是一种特有的虚拟的集会形式,和现实中的集会不一样,交换的是冰冷数据。抢红包的火爆,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种最可能带有温度的数据,就是钱。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潜水用户被炸起来了,找到了冒泡的理由&&一毛钱或是一块钱又怎么样?重要之处在于,它是真的,我与他人的互动也是真的。如果你在群里点开一个红包,忽然感受到久违的节日的喜庆感,这不是因为你的贪婪,而是它因为激起了潜藏于我们心底的,对联结的渴望。这比点赞和群发有诚意、有意思多了。
习俗网络化多了娱乐味
江苏媒体人乔杉:网上抢红包就图一乐,&认真你就输了&。抢红包抢来的钱,都不够过年给小孩子发红包,就那么一点小意思,这只是一场游戏,可以抢也不可以抢。抢到了哈哈一笑,抢不到一笑而过,别因为抢红包上火,更别因为抢红包而造成了信息泄密。
广东顺德城市网网友: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民俗文化有机结合的营销创新下,红包习俗网络化了。本来红包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现在网上&抢红包&更注重娱乐性,传统年味添了新鲜的&互联网味道&,这种带有游戏趣味性质的新方式,淡化了长幼社会身份的分级,社交呈现一种更年轻的参与心态。
产品体验者变为&产品&本身
人民邮电报:抢红包的营销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推其线上支付。不难看出这是场精心策划的社会化营销。线下的传统媒体与线上的新媒体联合发力并互动,对公众进行舆论轰炸,从而引爆病毒式营销传播。这除了告诉我们新媒体时代,用户参与感、双向互动及用户价值是多么重要,更说明它的影响和威力巨大。这也意味着,抢红包这类网络营销活动,在专业的监管中逐渐规范起来多么必要。
微信公众号&专业主义&: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把用户变为你的产品。在&我们&成为腾讯阿里们的用户(产品)时,&我们&的消费习惯和路径依赖、品牌认知和个人信息等等这些带有隐私和秘密性质的信息全都赠送出去。一旦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我们&都将被高价转卖到那些全新商业模式。当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像海啸一般袭来,当免费的红包从天而降,最有价值的应该始终是&我们&。
责任编辑:许宝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抢红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