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十三集团军军长王凯军副军长李长青

[转载]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战斗序列沿革4
国民党军整补及守备概况:
东北国民党军连遭我夏、秋两次强大攻势打击之下,被压缩在仅占东北总面积的l14%地区内,集中兵力控制中长路上长春(含吉林)至大石桥(含营口)段、北宁路上沈阳(含抚顺)至山海段各主要城镇,兵员及物资供应严重缺乏,处境十分不利。
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为恢复战力,增强实力,采取重建和扩编正规军的办法,从新一军、新六军和第十一、第五十二、第九十四军中各抽出1个师,再以部分地方保安团队组成4个暂编师,提合编成新二军、新五军、新七军。另外,又以部分地方保安队或保安团.编成暂编第一、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师。各新部队编成情况是:
新三军,系由新六军第十四师及暂编第五十九师(第二团团长何景华,副团长刘秀俊)为基础,编入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而组成,原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升任军长。
新五军(军部作战参谋纪振宽),系由第五十二军(第五十二军军法处长王锡三、军官大队副大队长王秉仁、辎重营营长王绍禹、炮兵营长顾作良,新闻室政治教官高松山,军直属炮营副营长李庐、工兵营营长徐钦章,野战医院院长冯秉伊)第一九五师(师长谢代蒸,副师长阎资筠,参谋长陈士杰,第五八三团团长周真愚,第五八四团团长张柏文、副团长李长青,第五八五团团长李钟喜、副团长王廷旗)为基础,编入第九十四军第四十三师(师长留光天,副师长陈化龙,参谋长易希殷,第一二七团副团长陈孟锴,第一二八团团长丁柏林)及配属第五十三军暂编第五十四师(师长马辙(被俘后潜逃)、副师长曹济民、参谋长杨福涛、参谋主任邢冠群、军需处副处长付希信、电台台长倪嘉伟、第一团团长金汉生、副团长赵明稿,第二团副团长马新杰、团副孟照义)而组成,原第一九五师师长陈琳达升任军长。
新七军,系由新一军新三十八师为基础编人暂编第五十六师(副师长王正国,第一团团长汤克振、副团长徐友达,第二团团长书建中、副团长赵廷祥,第二团第二营营长凌景清,第三团第二营营长王石钧)、暂编第六十一师(师政工室主任段国兴、第二团团附张连中,第二团副团长刘立武)而组成,原新三十八师师长李鸿升任军长。
暂编第一师(由承德保安队改编)、暂编第六十三师归第十三军指挥,暂编第六十二师(第一团团长韩卓怀
、副团长张绍增、团副赵忠浮,第二团参谋主任戚天佑,第三团副团长方岳哲、新闻室主任李治,工兵营长赵正来,山炮营长邹立廷,运输营长胡子襄,卫生大队长
斯栋)归新六军指挥。
增援东北之原华北傅作义系统骑兵第四师和暂编第三军之十、十一两师,11月中旬因石家庄被我晋察冀军区部队攻克,遂又急忙调返关内战场。
这徉,东北敌军在短时间内整编后,正规军达到45个师〔旅),连同行辕直辖之特种部队及地方游杂武装在内,总兵力仍有58万余人。但因其主力拆散,东北籍新兵增多.战斗力已大不如前。陈诚为维护北宁路交通命脉,保障“辽西走廊”和沈阳重心的安全,并力图队复中长路长春至沈阳段交通与长春至吉林段联系.乃重新变更部署,采取听谓”固点”、“联线”、”扩面“的防御方针,在各战略要点配置1个军以上的兵力担任独立防守,在次要交通线及据点配置1个师左右的兵力担任守望,在沈阳、铁岭一带控制较大机动兵团担任战略支援。其具体部署是:第六十军第一八二师、暂二十一师及配属之暂五十二师守备吉林、小丰满电站;新七军和新一军(欠新三十师)守备长春;第七十一军守备四平及其南北地区;第五十二军〔欠第二师)守备鞍山、营口;整二零七师(第六团团长蔡继,副团长陈镜之)守备本溪、抚顺;第四十九军(欠第一零五师)守备彰武、新立屯;新五军守备新民、辽阳;第九十三军守备阜新、义县、锦州;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守备打虎山、沟帮子;归秦(皇岛)葫(芦岛〕港口司令部指挥的暂五十、暂六十师守备锦西、山海关之线;第十三军守备承德、平泉、隆化;新三军、新六军、新一军1个师、第五十三军、第五十二军1个师等部,共11个师集结在沈阳、法库、铁岭、开原区域。
&&& 滦东战役
在发动滦东战役之前,冀察热辽区域内共有国民党军10个军、1个整编师、4个交警总队、3个暂编师、4个骑兵师(旅),5个守护团,9个保安团,分别占据主要交通线及城市据点。其兵力分布与行动意图是:集结在平古线之敌除留第九十四军(欠第四十三师)方守外,第十六军、暂三军(欠1个师)、第九十二军、新编骑四师共计8个师的兵力,于6月中旬开始向蓟县、玉田、丰润地区出动。但因受解放军进袭平古线之影响,暂三军、第十六军、新编骑四师西返弛援,留第九十二军在玉田及其以南地区驻防。北宁路沿线原驻锦州至山海关间为第九十三军、第五十四军、新八军2个旅、暂五十师、第一八四师残部;驻秦榆间为暂六十师、守护第一团、交警第十二总队、河北保安第十二团;位于秦滦间为交警第五(总队长周铭勋)、第八总队和河北保安第二十一团;位于滦唐间为交警第十总队、河北保安第四团、守护第六团,6月上旬又经秦皇岛、昌黎增补新八军2个旅;位于唐平间为第六十二军全部及河北保安第三、第二十三、第二十五团及守护第四团。承古路驻第十三军及热河保安3个团。平绥路上平张段为暂四军、第三十五军及第二零八师防守,骑五旅、骑十一旅、骑十二旅位于该路两侧地区。平占路为第九十四军(欠第四十三师〕及河北保安第七、第九、第十三团,另河北保安第二十九团位于通县、第三十团位于三河。在解放军进袭平占线牵引之下,调动敌军西援,滦东地区兵力减弱,滦、榆间仅有暂六十师、第二十六师残部及新兵一部和交警第五、第八、第十二总队、守护第一团、保安第二十一团等部,约有2.5万余人。其中分布在昌黎4000余人,山海关8000余人,秦皇岛4000余人,北戴河800余人,滦县200余人,其余8000余人则分布干各小车站、小据点及沿路碉堡内。
第十兵站总监部隶属国民党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业务上的指挥归东北”剿总”及其锦州指挥所和第六补给区司令部。总监部的人事安排如下:少将总监黄炳寰,少将副监王宗勃、于敬濂(未到差),上校参谋长关企远,办公厅上校主任王达善,参谋处上校处长方皎、副处长范斐然,副官处上校处长朱杰卿、副处长范斐然(兼),交通处上校处长莫如能、副处长刘文阁,经理处上校处长谢
、副处长张嘉禾,工程处上校处长杨绍湘、副处长李怀宝(兼),通信处上校处长安定远、副处长李怀宝,卫生处上校处长林x〔由锦州指挥所卫生处长兼任)、副处长王树杞,财务处上校处长陈庆余(该处成立不到一个月就改为科),军法处上校处长王达善(代)。总监部的配属单位有:监护营、运输大队、汽车队、兵站支部、兵站分站、粮秣库、被服库、军械库、弹药库、工兵器材库、汽车修配厂、汽油库、汽车材料库、卫生材料库、通信器材库、通信排、医院。(配属单位直属于联勤总部,按需要配属,数目不一定。)
东北国民党军经过夏、秋、冬季作战,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减退,早已失去了初入东北时的那股狂劲。日,蒋介石乘机飞抵沈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在沈阳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在锦州成立冀热辽边区指挥所,并从山东战场抽兵增援东北。17日,国民党政府正式设置了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委卫立煌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此前两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被任命冀热辽边区司令官,设置秦皇岛。
2月5日,陈诚称病离开沈阳返回南京。9日,蒋介石命卫立煌在陈诚“病假”期间,兼代理行辕主任。4月22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第52次会议决定免去陈诚的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职,代理主任委员卫立煌也去职,特派张作相为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5月12日,陈诚辞去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职务。19日,东北行辕撤销其职权及业务移交‘剿总",6月16日,蒋介石又任命范汉杰为“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其第一兵团司令遗职由郑洞国兼任。18日,罗卓英、万福麟、郑洞国、马占山、董英斌等人,均被委任“剿总”副总司令,袁克征、宋子英(均为“剿总”副参谋长)、苏炳文(高参)。
卫立煌到职后,采取收缩点线,集中兵力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同时将被歼或已被打残之部队重新组建。其第二十五、第七十九、第八十七、第九十一师均在沈阳附近地区重建,另将整编第二零七师和第一九五师组成第六军。原在胶东之范汉杰兵团暂编第五十四师于1月间海运葫芦岛登陆,改称第五十四军,进驻锦州地区。5月20日,范汉杰司令部移驻锦州。7月,蒋介石改变冀热辽边区司令部为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仍由范汉杰兼任主任。7月底,范汉杰将驻锦州至山海关区域的第九十三军、第一八四师、第八十八师、暂六十二师、暂五十二师、暂五十五师、第二十六师、第一六九师、第一九五师,统一整编完毕。除原有之第九十三军、新调进之第五十四军,另新组建新编第五军、新编第八军。原在山东的第九军曾于5月中旬海运葫芦岛上陆,归属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指挥,后于8月又奉调回关内战场。
东北国民党军在卫立煌任职期间,因未受到较大的打击,得以趁机整补,使其在上年秋、冬季作战中损失的兵员与武器装备大体得到恢复,区分为郑洞国(长春)、卫立煌(沈阳)、范汉杰(锦州)3个集团,总兵力为55万余人。其战斗序列及其驻防地如下:
归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的14个师及非正规军,共计15万人,分驻义县至山海关一线。
第五十四军,一九四七年,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受范汉杰指挥,在胶东参加国民党军发动的所谓重点进攻,遭到失败。一九四八年初,范汉杰调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第五十四军亦同时由山东青岛海运到锦州。在山东时,第五十四军辖三个师,即:第八师、第三十六师、第一九八师。后来开到锦州的只有第八师和第一九八师。第三十六师被留置在青岛,以其为骨干,凑合一些山东地方团队扩编为第三十二军,由五十四军副军长叶佩高升任该军军长,担任青岛警备。第五十四军开到锦州后,即进行整训。不久,范汉杰即指挥由交通警察总队改编的暂编第五十七师归第五十四军建制,用以抵补第三十六师调出的遗缺。当时第五十四军的主要干部是:军长阙汉骞,军参谋长杨中藩,第八师师长周文韬,第一九八师师长张纯,暂编第五十七师师长原为朱茂榛,后由第一九八师副师长廖楚藩升任。
第八师(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团团长杨甫才、第二十四团)
第一九八师(第五九二、第五九三、第五九四团)
暂五十七师(第一、第二、第三团),全部驻锦西地区,另保安第十团驻石门寨。
军部直属人力输送团团长补昌昕
第六兵团,司令官卢浚泉,兵团部驻锦州;
第九十三军,军长盛家兴,军部驻锦州,辖
暂十八师(师部驻锦州,3个团分驻二道壕机场、唐庄子、石家屯)
暂二十师(国民党军暂编第二十师乃半美械装备部队。在抗战末期,美帝曾派有顾问团参与训练。一九四八年在义县时,总兵力不下七千多人。其指挥系统是:少将师长王世高,少将副师长韩润珍,政工处少将主任赵文侯,参谋处上校主任杨德光,军需处上校主任李联翰,军械处中校主任王克刚,军医处中校主任张鉴明,第一团上校团长赵振华,中校副团长蒋啸天,第一营营长陆先柱,第二营代理营长黄华铸,第三营营长李建图;第二团上校团长王灿荆,中校副团长李焕文;第三团上校团长陈敬熙,中校副团长段士贤;师直属部队有山炮营、工兵营、辎重营、通信连、特务连、野战医院等。)
暂二十二师(师长李长雄,副师长瞿琢,师部率第一团团长王振威;第二团团长王重基、副团长侯廷栋,驻扎锦州;第三团团长章学舜,驻锦北之葛文碑)
第一八四师(一九四六年五月,潘朔端率领国民党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在辽宁海城起义,使东北国民党部队内部产生混乱,也引起国民党统治者的震惊。当时的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为了要挽救东北动荡的局势,决心重建一八四师。同年六月,新的一八四师在营口成立。主要人事如下:师长陈开文,副师长甘艺,参谋长刘国举,政工室主任梁基鸿,第五五0团团长李佐;第五五一团团长张秉昌,第一营营长浩蔚然;第五五二团团长曾邦本。一九四七年五月,梅何口战役之后,杜聿明不甘心失败,利用保安司令长官部独立师第二团为基干,加之收容起的梅河口漏网的残兵败将,重组第一八四师,新的人事如下:师长杨朝纶,副师长舒秉权,参谋长刘国举,第五五0团团长李佐,第五五一团团长刘国举,第五五二团团长张文蔚。该师重建不久,即奉命开往北镇整补,成立师的干部训练班,新兵由长官部拨来,加紧训练,同年归第六兵团指挥,开往锦州执行任务。在锦西为了鼓动士气,举行了校阅,并请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到场训话。同年五月,第一八四师调回锦州,担任警备任务并构筑锦州铁道以北工事(由通往合成燃料厂大道,经旧市政府、锦州神社、到北大营大道为止)。这时第一八四师各团的人事又调整如下:第五五0团团长何文洲,第五五一团团长刘盛昌,第五五二团团长何淙。)
军直属骑兵团团长王耀云
新五军,军长刘云潮,军部驻山海关,辖
暂五十师(师部率第三团驻北戴河,第一团驻蔡各庄,第二团驻太和寨)
暂六十师(师部率第一、第三团驻前所,第二团驻绥中)
第八军,军长沈向奎,辖
第二十六师(师部率第七十六团驻山海关附近之南海庄,第七十七团驻兵营,第七十八团驻西关)
第八十八师(全师驻锦州)
暂五十四师〔全师驻锦州)
暂五十五师(归第六兵团指挥,师部驻锦州以南松山街,第一团驻南三道壕,第二团驻东沟,第三团驻大围山)
蒙旗指挥部(乌古廷)驻锦州
秦葫港口运输指挥部(阙汉骞)驻秦皇岛
交警第二总队(余越)、守护团(刘芳声)分驻锦州至山海关铁路线
原属冀热辽边区司令部之第六十二军、第九十二军驻关内,归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冀热辽边区介于东北与华北两个战区的中间地带,战略位置重要。因此,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时期起,就设置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杜聿明以其副参谋长李汉萍兼任司令,以王永璋,何际元为副司令,梁筠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在绥中。指挥工兵第十二团,交警第十三总队及保安第四支队,担任绥中的守备及铁路维护。但没有起多大作用。至一九四七年八月,随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结束而结束。该部人员,大多由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调用,按其指挥系统而言。是隶前第一兵团司令官孙渡指挥,但由于李汉萍自恃系东北保安长官部的副参谋长,一贯骄横自大,目中无人,因而不听孙渡指挥,两人经常闹矛盾。陈诚兼任东北行辕主任后,虽未另设冀热辽边区司令部,但有关锦州至山海关、秦皇岛段的铁路维护任务,仍责成秦、葫港口司令何世礼统一指挥。直至一九四八年一月卫立煌出任东北“剿总”总司令,以辽西走廊关系东北战区后方联络线之安全,乃请准范汉杰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二月一日,范汉杰由青岛到达东北。在秦皇岛组设冀热辽边区司令部。中旬发表为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主任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到锦州指挥,辖区由锦州至冀东之滦河东岸,兼受东北“剿总”及华北“剿总”的双重指挥,在秦皇岛留置指挥所,由何世礼负责。该部人员及编制,基本上按照原第一兵团时代的班底,调秦葫港口司令何世礼、辽西行署主任贺奎、原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唐云山、第六兵团司令官孙渡为副司令官。孙渡以后调任热河省政府主席,由卢浚泉接任副司令官。参谋长唐云山(中将兼),后为李汝和(少将),少将副参谋长练卓群,第一处少将处长刘石芜,第二处少将处长王仲辅,第三处少将处长王廷宜,第四处少将处长李谟媛,副官处上校处长黄执中,政工处少将处长严毅,卫生处少将处长林策华,军法处(不详),经理科科长程源,以后还成立炮兵指挥部,以黄永安(中将)为指挥官,警卫团团长由副官处长黄执中兼,暂编警卫第二团系于锦州战役前编成,第五十四军干训班大队长何轩叶充团长。另有通讯营和四个谍报队。)
&归‘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指挥的2个军、6个师及非正规军,共计10万余人,据守长春市。
第一兵团,司令部军法处处长邵惠林,政工处处长王中兴。第一兵团司令部除了指挥两个军以外,还有重迫击炮一个连,独立通讯营,一o五榴弹炮一个连,兵员不足的辎重兵一个团及特务营等部队。
新七军军长李鸿,副军长史说,参谋长龙国钧,军部政工处长杨天廷,军部副官处处长杨振汉,军部新闻处处长杨天挺,军炮兵指挥官王及人,辖:
新三十八师师长陈鸣人,副师长彭克立(新编第三十八师原为1938年成立的财政部湖南税警总团。这个团的人数多达差不多够一个师,由孙立人任团长。1941年,编入第六十六军改称新编第三十八师。同年入缅对日作战,由于损失惨重,当年调入印度整补,并优先更换了美式武器装备。1943年,改隶新编第一军指挥,当时新编第一军的军长是郑洞国。1944年,孙立人任新编第一军军长,该军又再度入缅作战。1945年空运云南。日寇投降后接防广州市。1946年3月调来东北,在秦皇岛登陆后即参加了四平作战,曾在兴隆堡被我歼其一一三团一个营。四平战斗结束后,该师调鞍山、海城,当年12月,又调往九台。日,在其塔木、张麻子沟被我歼其一一二团1个营和另两个营的一部。当年5月,又歼灭该团大部于老爷岭,团长张洁之阵亡。该师第一一三团在驰援过程中又被歼灭,团长王东篱阵亡。以后,该师即调入长春市。在守备长春之敌的6个师中,该师可谓遭我打击最小,战斗力最强者。该师兵员和装备也属长春守敌中的第一流。它虽小受损失,经将自己保留的在印缅作战时多余的武器补充后,仍能保持原来的水平。)
暂五十六师(师长张炳言,副师长王正国;第一团团长徐尚均、汤克振;第二团团长舒剑、副团长赵廷样)(暂编第五十六师,原为伪满洲国军派出的“冀东讨伐队”,原称铁石部队。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改编为东北保安第二纵队。1945年11月空运长春。日,我军解放长春时被我全歼。后来,该部首脑刘德溥又收罗其残兵败将及一些土匪,又于1946年夏,被国民党东北行营改翻为第十二保安区。下辖四一、四二、四三、四四等4个团,其中四三团在沐石河子被我全歼。其余3个团于1947年9月改编为暂编第五十六师。同年秋季,在范家屯一带又被我歼灭1个团。11月编入新编第七军。1948年4月在机场被我歼灭近1个团;5月24日我第六纵队与独立第十师在长春外围大房身机场作战中又歼其两个团的大部。从4月起,该师奉命改为甲种师编制:配以原新编第一军留长春之武器,补充兵员,加强人事,调换干部。但该师由于屡遭我歼灭性打击,士气极为低落,许多士兵希望我速打长春以便缴枪回家。师长刘德溥不为上峰所信任更换为张炳言.全师原为7
000余人,后剩残部两三千人,只好改为师属两团制。因此,该师虽在新编第七军的建制内,但其地位却是低下的。)
暂六十一师(暂编第六十一师,是在1947年冬以保安第三支队(原为保十二支队)及嫩江保安队改编而成。其成份大部为土匪、伪军及铁路警察。军官均换为南方人,营连干部多为新编第一军第三十师所派,并有一部分南方老兵,东北兵员占80%。全师7
000余人,战斗力较强于暂编第五十六师。1948年5月长春外围作战中,该师一团被我歼灭5个连,二团被我歼灭7个连,共被歼12个连。)师长邓士富,副师长宁伟、政工主任吴祥伯,第一团团长李卓彧,第二团团长姚风翔,第三团团长黄醒。
青年军独立团,是在1947年秋由驻抚顺的二O七师派来长春的一批干部,招募知识青年所组成。1948年春,又强迫松北联中学生千余人补入,共约2
500人。其成分青年学生占70%,因生活无着而参加者占30%。士气低落,逃亡者甚多。
预备师(即补充师),是在1948年5月初由吉林师管区志愿兵之第一、二、三团组成。其成份很杂.全师7
000余人,逃亡地主和地痞流氓约占50%.生活无着之青壮年占25%,其余则为被抓的壮丁。武器装备到八成,很杂乱,美式、日式、捷克式都有,每连只有四五挺轻机枪。守城后期补入各师。
国民党第六十军所辖3个师,兵员不足额。该军装备尚可:连有轻机枪9挺,小炮3门,冲锋枪10支,军官大多数是云南人,因损失惨重,云南老兵均被提拔为下级干部,这些人,忠实于龙云、卢汉,不肯轻易放下武器。部队野战攻坚能力虽不甚强,但在阵地防守的顽抗程度以及工事构筑、火力组织的经验等方面,尚不容忽视。该军下属各师情况:
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军参谋长徐树民,参谋处作战科长何贤。第六十军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云南地方部队编成的,这个部队一直没有摆脱地方部队的性质,一切人事和兵源的补充,多半仍由云南掌握。龙云被蒋介石解决后,不久继之以卢汉担任云南省主席,第六十军又隶属卢的基本部队,各级干部均系卢一手培植的人,团长以上军官大多数又是曾泽生军长的学生,士兵多为云南籍,在东北时还由云南征兵带去补充,所以这个部队的内部关系是团结的,上下是一致的。在起义前夕第六十军的编制是:
军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军长曾泽生、副军长缺,参谋长徐树民,副官处长杨重,副官长张维鹏。下辖三个师:
第一八二师师长白肇学,副师长李佐,参谋长杨正隆(为第六十军的主力。该师南方人多,到达长春后,补北方人约30%。全师约10
000人,战斗力较强。)
第五四四团团长胡彦,副团长黄宗尧
第五四五团团长朱光云
第五四六团团长邓应斌
暂二十一师师长陇耀,副师长任孝宗,野战医院院长关岳,军医主任赵增华,政治部主任张第东(后调任军部政工处副处长),第一团团长王国祥,第二团团长赵时雍(后调任第三团团长,该团团长由副团长李家祯升任),第三团团长李树民(后由该团第三营营长彭让升任团长)、团附叶于勤(全师约9
000人战斗力较强,以往遭我打击较多。)
暂五十二师师长李嵩,副师长欧阳午,一团团长胡家驹、副团长贺良汉;二团团长周曙初、副团长王鹏;三团团长谢绍贤、副团长熊国祯(为乙种师编制。吉林铁路警务处之铁路警察编为第二、三两个团后,除由第一团调拨一部分轻重机枪、六O炮外,其余武器仍是原铁路警察之步枪。因而该师重火器甚少。全师约6000余人,战斗力最弱。)
预备师,由吉林师管区志愿兵之第四、五、六等3个团组成。共约7
000人,其成份与新编第七军之预备师相同,武器装备不足半数。后期也补充到各师。
&第六十军军直属队,尚有输送团(团长潘尧)、山炮营、工兵营、通信营、特务营、汽车连等共约4
&长春守敌除新编第七军和第六十军两个正规军外,还有一些来由复杂的地方部队。这些部队是:
吉林保安司令部。梁华盛走后,由郑洞国兼司令,李寓春为副司令。下辖两个保安旅及一个独立团。保安一旅,下辖3个团,旅长何大刚。其第一团是伪满警察及部分土匪组成,为该旅历史最久、战斗力最强者。装备多为伪满残留。二团是由磐石、桦甸之保安队组成,战斗力与装备都不及一团。三团于吉林撤退时刚刚成立,当时尚未编好。保安二旅成立不久,旅长何恃气。该旅是由收编九台保安队、警察、地主武装与地方团队等组成。独立团,团长张贯三,原是流窜于吉东一带之土匪“平推队”所组成。曾一度编为蛟河保安团。以上共约8
骑兵第一旅,成份更加复杂。其前身是收编长春市郊的土匪。因无经费,虽经收编,仍旧大部分散于市郊,靠抢掠过日子。我军逐渐包围长春,这些土匪兵在郊区的地盘越来越小,最后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缩回城里找饭吃。因而,曾一度移交吉林省政府,改名为骑兵第一、二支队(也称长白部队)。尔后,归长春守敌第一兵团司令部,改称骑兵第一、二团。第六十军自吉林弃城抵长后,骑兵二团抽调5个连编为第六十军骑兵团。此后,又将骑兵第一、二团编为骑兵第一旅。共约3000人左右。
骑兵第二旅,原为长春守敌联勤十六兵站支部挽马大队、监护连以及招收的松北联中学生,并合编了一部分士匪组成。该旅下辖两个团,约2000余人。但武器装备不齐,又没经过训练,战斗力较差。
“吉黑人民剿匪总队”,以军统局特务头子袁晓轩为首领,子日受命成立。其成员主要是收编的土匪。共有1个炮兵队,1个直属队和7个支队,人数可能有四五千人。番号代字按7个支队、直属、炮兵的序列,为.“秉”、“承”,“领”、“袖”、“意”、“旨”、“勇”、“往”、“前”。
& 新编第一军留守处,主任范纯士,共约3
000人。5月初,选拔1500人编成1个团。该团多为老兵,战斗力与装备不低于新编第三十八师任何一个团。缺陷是体质不强,老小不等,也非固定建制,许多人有眷属拖累。危急时可以参战。
长春警备司令部,李鸿兼司令。下辖宪兵营,吉林警察总队,600余人,500余枪,长春市警察约2
000人,枪600支,长春市人民自卫总队,约800余人,是受军训之商民组成,据说武器与战斗力均优于警察。
吉林师管区,司令李寓春,共有6个新兵大队,共约千余人。
这些杂乱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与新编第七军和第六十军合在一起,号称十万之师。在以郑洞国为首的第一兵团部率领下,固守孤城。
1948年3月,六十军撤入长春后,郑洞国又奉命到长春视察。当时,他认为新编第七军和第六十军,一个是嫡系的中央军,一个是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彼此派系不同,必将互相歧视,互不协同,甚至贻误战机。他将此情况汇报给卫立煌后,卫立煌深以为然,立即发报要郑留在长春,筹建第一兵团司令部,任他为兵团司令官,坐镇长春,统帅两军和地方部队,并以吉林省党政大权相托。但是,郑洞国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背这个包袱,执意不肯留在长春,仍旧返回沈阳复命。卫立煌借口郑与曾泽生、李鸿都能合得来,一再劝驾,蒋介石也以手令下达。郑洞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又于日重返长春,以东北剿总,副司令兼职的名义,就任第一兵团司令官。兵团直属队的组成,大多数抽调于新编第七军。
由“剿总”卫立煌直接指挥的24个师(旅)及直属部队和非正规军,共计30万人,分驻沈阳、铁岭、抚顺、本溪、新民、辽阳等地。
“剿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宋子英,第一处处长李万春、“剿总”第四处处长张凤奎,政工处少将副处长蔡树鸿,铨叙处处长戴铭忠、副处长潘英杰。
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参谋长蒋希斌,兵团部驻铁岭。
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兼),副军长赵国屏,军参谋长郭业儒,副参谋长刘殿武。
沈阳守军以第五十三军为主力。第五十三军是原万福麟所率领的东北军部队。该军前身系九一八事变时期,万离开黑龙江省所率领的王永盛,于兆麟两旅,一九三三年在热河溃败,整编为第一三0师(师长朱鸿勋)和第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组成第五十三军,万任军长。万福麟以老辈自居,把该军看作是私有财产。抗日战争初期,在保定以南地区遭到几次惨败,万才把军长交给对他唯命是从的师长周福成。这支部队,军官中绝大多数是东北人,并多有裙带关系:士兵以东北、河北,河南人居多。在西安事变前,赵国屏任第六十七军王以哲部参谋长,第五十三军的周福成师曾临时归六十七军战斗序列,这是赵国屏同周的关系的开始。一九四0年抗日战争期间,曾经周的拉拢任赵国屏为该军参谋长,后又保为该军第一一六师师长。一九四一年三月,由于陈诚向蒋介石进言(陈和周是保定军校前后期同学),遂将第五十三军定为远征军的甲种军。按规定,甲种军必须是三个师,但第五十三军仍只有一一六师和一三O师两个师,直到沈阳解放前夕才增编了一个师。一九四六年六月,第五十三军由越南受降归国,驻保定附近,参加了对解放区的进犯。十一月,第一三0师三八八团在大王店附近被解放军全歼,团长佟道被俘。一九四七年七月上旬,该军由华北调往东北,后周福成被任命为第八兵团司令官兼松江省主席,仍兼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的兵团部驻开原,军部驻铁岭,第一一六师驻昌图一带,第一三0师驻沈阳外郊。主要的任务是保护沈长铁路通车和继续加强沈阳工事,阻止解放军南进。七月中旬第一一六师在铁岭县北威远堡门遭到解放军的全歼,师长刘润川、副师长张绍贤均被俘。后又以整编第一纵队为基础恢复了第一一六师,以军参谋长刘德裕为师长,并以第二纵队作为整训,补充部队,必要时改为师,以毛芝荃升为纵队长,另新编一个暂编第三十师,师长为张儒彬。这样,在沈阳解放前夕,第五十三军就有了三个整师和一个补训纵队,总共兵力约四万人。但由千受重创及新兵多,战力已经很弱了。
第一一六师师长刘德裕(师部率第三四六、第三四七团驻铁岭,第三四八团驻阮家窝子)
第一三零师师长王理寰,粮站站长黄建中,军需处处长贾恩波、副官处处长万永祥,上校参谋长谷振寰,少校参谋刑振乾。(师部率第三八八团驻铁岭,第三八九团(团长刘汉卿)驻乔马堡第三九零团(团长傅广恩)驻岭岭)。
暂三十师师长张儒彬(师部率第一团驻沈阳以南之苏家屯,第二团驻苏家屯东北,第三团驻晨化工厂);
东北第二守备总队司令毛芝荃、副总队长佟道,驻沈阳于洪屯。
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参谋长熊汉生,兵团部驻沈阳。
新三军,军长龙天武,参谋长李定陆(48年7月任职),副参谋长黄福荫,军部驻沈阳,设指挥所于辽阳锌子沟,辖
第十四师(师长许颖,师部驻黄堡、第四十团驻大窑,第四十二团驻前后黑英石,第四十一团驻松树嘴子)
第五十四师(师长宋邦伟,师部驻黄泥堡,第一六零团驻x台子,第一六一团驻大红土崖子,第一六二团驻大达连河)
暂五十九师师长梁铁豹(师部驻东沙坨子,第一团驻下麦窝,第二团驻峨嵋庄,第三团驻张书庄)。
新六军,军长李涛,军部驻沈旧,设指挥所于新城堡,辖
新二十二师(师部驻清水台,第六十四团驻蒲河,第六十五团驻刘千户屯,第六十六团驻懿路)
第一六九师(师部驻新台子,第五零五团驻汤牛堡子,第五零六团驻腰堡,第五零七团驻西小河口)
暂六十二师(驻锦西至高侨之间,暂归锦州指挥所战斗序列)。
第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军部驻辽阳,辖
第二师(师部驻辽阳,第四团驻徐往子,第五闭驻臭树林子,第六团驻大林子〕
第二十五师(师部驻辽阳,第七十三团驻三块石,第七十四团驻四里庄,第七十五团驻玉皇庙)。
新一军,军长潘裕昆,副参谋长彭其禅,军部政工处长汤道福,军部驻三台子,新编第一军这个部队番号,是一九四二年国民党军队派往印缅参加远征对日作战时才有的,它是当时远征军的主力。把新编第一军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七年的一段,叫做孙立人时期。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辽西战役时的一段,叫做潘裕昆时期。当时的新编第一军由原有的两个派往印缅远征作战主力师---—第五十师、新编第三十师和以后编进来的暂编第五十三师共三个师编成。在向辽西开进时暂编第五十三师正在辽南走廊一带担任巡逻任务,故未参与辽西战役的作战。新一军投入辽西战役的实际兵力仅有两个主力师,及由军直属的特务营、搜索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兵营和通信兵营各一个。这些部队均经过训练,装备都很新式和完整。另有一个新编来的骑兵团(团长尚其悦),人员复杂,素质极差,没有受过正规作战的训练。
新三十师(师部驻肖寨门,第八十八团驻苏家窝棚,第八十九团驻妈妈街,第九十团驻马圈子)
第五十师(师长杨温,副师长陈时杰(辽西战役期间代理军参谋长,后有罗锡畴继任副师长一职。),师部驻江中,第一四八团驻扎新立屯,第一四九团驻黄土坎,第一五零团驻菲菜岗子)
暂五十三师少将师长许庚扬,副师长徐继章(师部驻偏堡子,第一团驻前忙子堡,第二团驻四方台,第三团驻茨榆坨)。
第七十一军,军长向风武,军部驻兴隆店、前五十家子。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原是蒋介石的警卫部队改编的,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该军辖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和第九十一师三个师,美式装备。辽沈战役前夕,该军的主要人事是。中将军长向凤武,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少将副军长熊新民,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少将参谋长王多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及陆军大学毕业;第八十七师少将师长黄炎,黄埔军校第六期及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少将副师长王卓超,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毕业;上校参谋长白xx(名字忘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参谋主任胡缎夫;第八十八师少将师长彭锷,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第九十一师少将师长戴海容,少将副师长马鹤锋,都是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
第八十七师(师部驻新民,第二六零团驻新民,第二五九团驻二道河子,第二六一团驻高力屯)
第九十一师(师部率第二七二、第二七三团驻巨流河,第二七一团驻东高台子)
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辖
第七十九师〔第二三五、第二三六、第二三七团)
第一五零师(第三一三、第三一四团于9月下旬空运至锦州,第三一五团留驻沈阳铁西区)。
第六军,军长罗又伦,军部驻沈阳,辖
整二零七师副师长陈大云,参谋长黄定兴,师部率第二、第三旅驻抚顺内外,第一旅(旅长李定一)分驻本溪、宫原、水塔山)
第一九五师(师部驻沈阳沈海区,第五八三团驻福陵街,第五八四团驻南赵家沟,第五八五团驻北大营)
骑兵司令部,司令徐梁,司令部驻古城子,辖第一旅(驻辽阳以西之大沙岭)、第二旅(驻火屯)、第三旅驻大民屯西南之大古城子
沈阳警备司令部,司令胡家骥
宪兵第六团,团长沙靖
警卫团,团长张遐昌
工兵第十团团长邹浩生
工兵第十二团团长王润章
炮兵第七团团长高德昌
重迫击炮第十一团,团长睢鲁
重炮第十二团,团长杜显信
野炮第十六团,团长罗道善
通信兵第六团,团长胡碧华
装甲兵团,团长鲍薰南
战车第三团第一营营长孙世星
沈阳第一守备总队司令周仲达
沈阳第二守备总队司令秦祥征(一九四八年五月,国防部核准沈阳特别市第二守备总队按一般师编组成立,归东北”剿总”指挥。补给完全由“剿总”负责,人事由市长董文琦推荐,由“剿总”核委。总队司令部直辖三个营(炮兵营、辎重兵营、工兵营),三个步兵团,全总队约为一万二千余人。并派秦祥征为总队长,李振华为副总队长(未到差),王凤起为参谋长,副参谋长兼人事处处长宋子英,经理处长王伯涵,徐毅、刘正宪,王恕分任第一、二、三团团长。)
辽北省保安司令部
第六补给区司令刘耀汉,辖辎重汽车第十七、第二十五团和铁甲车第三大队
松北5省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马占山
辽北师管区司令郑殿起
辽东师管区司令赵锡庆
新民团管区司令张松林
以上各部均驻沈旧及其市郊。另通信兵第九团团长聂英,驻锦州;东北第一守备总队司令彭定一,驻抚顺;辽宁保安旅旅长李乃庚,旅部驻沈阳
, 第一团驻六王屯,第二王驻姚千户屯,第三团驻锦州;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梁序穗,驻青岛。
此外,空军第一军区司令部(司令张廷孟)指挥第一、第四大队各一部,拥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共45架,驻沈阳,担负支援全战区作战任务,驻北平的空军第二军区也担负支援东北的作战任务。
上述东北国民党军总兵力虽仍有55万余人,但已被分割压缩于锦州、沈阳、长春若干孤立地区,尤其是锦州至沈阳、沈阳至营口交通线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控制住,切断了沈阳通往关内海陆交通,迫使沈阳、长春守敌补给主要依靠空运,战略处境十分不利。
沈阳是国民党空军的重要基地之一。参加东北作战的国民党空军部队,尽是美式装备,实力雄厚,经常有数十架协助作战的飞机驻在沈阳的北陵机场,必要时也派些飞机进驻长春、四平街和锦州。最多的协战飞机多达八十至一百架。沈阳设有空军司令部,司令官为吴郁,副司令官为易国瑞。下设三个处:(一)作战处(处长王世铎),(二)情报处(处长李泽生),(三)补给处(处长彭亚秀),另有督查室(主任杨相林)。司令部的附属单位亦有三个:(一)供应分处(处长张季良),(二)北陵航空站(站长刘启东、副站长林兆祥),(三)警卫困〔困长林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降兵15军现任军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